我国淡水鱼资源你了解多少

我国淡水鱼资源你了解多少

一、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知多少(论文文献综述)

滕航[1](2021)在《金沙江下游支流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及河流健康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黑水河是金沙江下游一级支流,是金沙江下游鱼类的重要栖息生境和优先保护支流,鱼类资源较为丰富。黑水河干流从上到下依次建有苏家湾、公德房、松新和老木河4个梯级水电站,其中老木河水电站已于2018年12月拆除。电站建设、过度捕捞以及采砂等人类活动对黑水河鱼类群落结构造成严重的干扰和损害。本研究基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调查数据对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和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黑水河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水河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于4目10科33属,其中鲤科14属15种,占鱼类总种类的34.09%;鳅科7属12种,占27.27%;平鳍鳅科3属3种,占6.82%;鲿科3属7种,占15.91%;鰕虎鱼科1属2种,占4.55%;鲇科、鮡科、钝头鮠科、合鳃鱼科、丽鱼科各仅1属1种,各占2.27%。44种鱼类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分别为鲈鲤(Percocypris pingi)、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裸体异鳔鳅鮀(Xenophysogobio nudicorpa)、山鳅(Oreias dabryi)、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anterodorsali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四川爬岩鳅(Beaufortia szechuanensis)。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濒危(EN)物种1种、近危(NT)物种2种,四川省保护动物4种。入侵物种1种,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2.黑水河优势鱼类包括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gatus)、短须裂腹鱼、大桥高原鳅(Triplophysa daqiaoensis)、宽鳍鱲(Zacco platypus)、短体副鳅和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e)6种,分别占渔获物总重量的28.44%、28.01%、16.66%、7.18%、5.09%和3.36%。不同河段鱼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苏家湾坝上河段和765回水点以下河段相似性指数最低,为24.32%;苏家湾坝上河段和松新坝址至老木河坝址河段相似性指数最高,达61.90%。通过个体生态学矩阵分析,黑水河鱼类群落以亲流型、口下位和杂食性类群为主。黑水河从上游到下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不同季节多样性指数变化整体上差异不显着(P>0.05)。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黑水河鱼类群落结构整体上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黑水河鱼类存在小型化趋势,需加强保护。3.依据调查、文献记录和长江水产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黑水河流域共有鱼类71种,隶属于4目10科47属。剔除1种引入种后,根据传统的和区系存在度的方法在目、科、属3个水平上对黑水河鱼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法结果差异较大,在传统方法中占据优势的科、属,具有较低的区系存在度。相反,一些地方性分布,以及小的科和属,具有较高的区系存在度。因此,区系存在度的分析结果能更好说明黑水河鱼类的构成特征。此外,黑水河与金沙江、牛栏江和大汶溪的鱼类区系相比较,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4.以黑水河河口、水文站上游和825回水点作为参照点,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等指标筛选,从27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8个指标用于构建黑水河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使用1、3、5赋值法和比值法计算各采样点的IBI分值以评价各采样点健康状况,并将河流健康状态划分为:“无鱼”、“极差”、“较差”、“一般”和“健康”5个等级。结果显示,1、3、5赋值法和比值法的结果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趋势是一致的。黑水河大部分采样点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差”和“一般”水平。

吕振宇[2](2020)在《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渔业资源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及其渔业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以1993、1998、2003、2008、2013和2017年6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提取6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分布数据,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1993-2017年间嘉陵江蓬安段景观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同时采用Biosonics DT-X回声探测仪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对嘉陵江蓬安段(金溪水坝坝上3.8 km和坝下4.5 km共8.3 km)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分析嘉陵江蓬安段景观格局动态、渔业资源现状,探讨河流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影响渔业资源现状和动态规律的因素,以及水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以期为保护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以1993、1998、2003、2008、2013和2017年6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2017年景观实地勘测结果,嘉陵江蓬安段景观主要划分为河流、居民区、草地、林地、耕地和裸地等6种景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7年间,河流景观和林地景观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河流景观从最初的33.249 km2增长到43.558 km2,增长了31%,林地景观从11.824km2增加到30.085 km2,其他景观类型总体呈下降趋势,除河流景观外,其他景观均呈现形状简单化,面积小型化,景观破碎化趋势。驱动力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各景观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的前提下,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蓬安段景观格局演变的两个重要的驱动力。2.嘉陵江蓬安段整个研究区域鱼类密度和资源量随着月份的变化而改变,在水平方向上,年均密度为0.6739±0.2084 ind/m3,年均资源量为0.1887±0.0637 kg/m3,其中2018年7月鱼类密度最高为2.1761 ind/m3,2019年2月鱼类资源量最高为0.4224 kg/m3,在垂直水平方向上,年均密度为0.2366±0.1973 ind/m3,年均资源量为0.0793±0.0426 kg/m3,其中,2018年9月鱼类密度和资源量均最高分别为0.9693 ind/m3和0.3415 kg/m3。3.嘉陵江蓬安段坝上和坝下的鱼类密度和资源量在不同水平上呈现出不一致的差异。在水平分布上,坝上鱼类密度和资源量均小于坝下鱼类密度和资源量,其中坝上分别为0.2616±0.2013 ind/m3和0.0569±0.0012 kg/m3,坝下分别为1.0861±0.9723 ind/m3和0.3204±0.2381 kg/m3;在垂直分布上,坝上鱼类年均密度和年均资源量均大于坝下鱼类年均密度和年均资源量,其中坝上鱼类密度为0.3819±0.1972 ind/m3,年均资源量为0.1207±0.0927kg/m3;坝下鱼类年均密度为0.0913±0.0748 ind/m3,年均资源量为0.0378±0.0061 kg/m3。坝上和坝下水体的体积和水深差异可能是导致鱼类密度分布不均一的重要原因。4在季节差异上,嘉陵江蓬安段金溪水坝坝上和坝下研究区域鱼类密度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存在差异,其中,鱼类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坝上夏季最高,(0.1936 ind/m3),秋季最低(0.0149 ind/m3);坝下鱼类密度秋季最高(0.1585 ind/m3),夏季最低(0.0119 ind/m3)。垂直分布上,坝上夏季最高(0.5131ind/m3),春季最低(0.0028 ind/m3);坝下夏季最高(0.3111 ind/m3),冬季最低(0.0132 ind/m3)。5.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上,嘉陵江蓬安段金溪水坝坝上和坝下研究区域表现出来的季节差异均不显着(P>0.05);在鱼类密度垂直分布上,坝上的季节差异不显着(P>0.05),但坝下季节差异显着(P<0.05),渔业活动和饵料分布的差异可能是坝上和坝下鱼类季节差异的重要原因。

刘飞,林鹏程,黎明政,高欣,王春伶,刘焕章[3](2019)在《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文中认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同时也是我国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流域鱼类资源急剧衰退,主要表现为物种濒危程度日益加剧、标志性物种种群规模急剧下降、捕捞产量持续降低和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等。造成长江流域鱼类资源衰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过度捕捞、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水污染和外来种入侵等。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建议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捕捞、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科学研究和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和监管。

刘晓强[4](2019)在《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钱塘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605千米,全江大致分为3个江段,梅城以上为上游;梅城至富阳为中游;富阳以下为下游。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源出古徽州休宁县起算;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南、北源至梅城交汇注入富春江七里泷峡谷,流至钱塘江,经杭州湾入东海,全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底质特点显示,兰溪县以上、新安江上游以石块和卵石为主;富春江水库两岸多卵石,中间峡谷多淤泥;坝下至桐庐段多卵石及沙底;至富阳、闻堰多沙泥;杭州江段多为细沙。本次于2016年7月25至8月3日对自下游至上游的8个沿岸区域的渔业资源进行走访调查,其结果共调查到5纲13目28科70属96种渔获物,其中鱼类8目19科57属83种,鲤科鱼类47种,洄游性鱼类77种,海淡水鱼类6种。与前期相比,鲤科鱼类减少了十几种,其洄游性鱼类的数量大大减少,之前有调查显示鲢、鳙、鲤、细鳞斜颌鲴、三角鲂等是钱塘江的主要经济鱼类。统计显示50%以上的鱼类都为小型鱼类,而大型鱼类鲢、鳙、草鱼等数量不到10%。由于大型经济鱼类的栖息、繁殖环境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为小型野杂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和生存空间,捕捞强度过大,起捕鱼类的个体逐渐变小,使生殖群体补充不足。渔获量超过其种群的再生能力,导致该水域经济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且渔获物的体长、体重数据也显示,小型鱼类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数据显示50%以上的鱼类都为小型鱼类,而大型鱼类鲢、鳙、草鱼等数量不到10%。七里泷大坝点位鱼类数量最多,其后一直降低,重量百分比显示正好相反,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中部桐庐、富阳重量贡献较低,下游鱼类数量少,反而重量贡献高,可能跟下游捕获较多的大型鱼类有关,另外可以发现,七里泷处鱼类数量多,而重量贡献却较低,可能在此处捕获较多的小型鱼类,可以看出,大坝上、下游鱼类有一定差别,表明大坝的阻隔降低了富阳段水域的生态多样性。统计显示,春季的物种数、丰富度数、优势度指数稍高,夏、秋两季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较高,说明春季物种较为丰富,优势鱼类比较明显,夏、秋两季的鱼类群落稳定性较好,群落间的鱼类组成更为均匀。对不同江段而言,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有明显的差异,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一般上游较高,重要次之,下游最低,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则相反,中游段的鱼类群落优势鱼类比较明显。说明不同断面间的鱼类群落有较明显的不同,在进行鱼类保护和增殖放流时应根据实际断面的实际情况而定。

薛慧敏[5](2019)在《珠江大眼鳜早期资源发生的温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江河渔业资源持续衰退。鳜属鱼类是肉食性鱼类,处于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高端,环境变化对鳜资源的影响更为严重。鳜属鱼类(Siniperca),在中国分布有3属9种,常见分布于黑龙江、长江、淮河、黄河、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其中在珠江水系最常见的为大眼鳜(S.kneri)和斑鳜(S.scherzeri)。鳜产漂浮性卵,属多次产卵型鱼类,受精卵从产卵场顺水漂流发育孵化出膜,成为仔鱼。研究鳜对环境压力的响应机制,对鳜资源的保护、江河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江高要江段固定采样点多年连续监测大眼鳜仔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卵场江段温度(水温、气温)等对监测江段早期补充资源发生的关系,研究温度对大眼鳜早期补充的影响机理,以期为鳜属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鳜属鱼类分布在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等水系,栖息地最低温度的区域为松花江流域的漠河,其气温范围为-5.1-8.7℃,长江以南栖息地气温范围为13.2-25.2℃,珠江水系鳜属鱼类的主要种类组成为大眼鳜和斑鳜。2015-2016年各季度6个采样点的成鱼捕捞数据表明,在六个采样点中石龙的鳜属鱼类最多,德庆无鳜属鱼类出现;珠江流域鳜属鱼类的季节变化明显,在采样点石龙鳜属鱼类每船数量占比中,冬季最高(0.54%),夏季最低(0.27%),且在个体大小上,冬季鳜属鱼类的个体大小(181.8±74.0kg)远大于春季鳜属鱼类的个体大小(118.5±47.2kg)。(2)用大湟江口水文站的水温数据拟合肇庆鳜采样点水温,结果如拟合方程所示:y=1.0341x-0.3391(R2=0.9839),通过拟合方程以及大湟江口 2006-2013年连续水温数据推求出肇庆采样点相应时间2006-2013年的连续水温。(3)珠江肇庆高要江段大眼鳜仔鱼首次出现的水温一般在19℃以上,高频出现的水温范围为25.2-30.0℃。相关性分析表明,月尺度和季尺度的平均水温与相对应的平均仔鱼密度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85**和0.656**。而19℃水温不是发生卵苗的唯一条件,大眼鳜初次卵苗发生仍与季节性有关,如珠江流域大部分区域3月中旬-4月初水温均达到19℃,但大眼鳜仔鱼的出现时间仍出现在4月底-5月初以后。(4)使用肇庆的气温与大眼鳜仔鱼发生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鳜仔鱼初次出现时的气温均大于19℃,高频出现的气温范围为25.9℃-31.1℃,且在日尺度、月尺度以及季尺度上,平均气温与对应平均鱼苗密度存在极其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53*、0.542**和0.777**。采样点气温对大眼鳜出现的影响结果与水温的影响结果一致。(5)根据珠江大眼鳜苗发生于水温19℃-30.0℃,气温19℃~31.1℃,以及各流域气温及水温背景资料进行经验判断,松花江流域鳜仔鱼可能出现时间可能在6-8月;辽河流域鳜仔鱼可能出现时间可能在6-9月;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鳜仔鱼可能出现时间可能在5-9月;东南诸河鳜仔鱼可能出现时间可能在4-11月;结果对其他流域鳜属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尝试使用KNN模型判断大眼鳜仔鱼是否发生,结果表明:单因子气温不能判断监测点大眼鳜仔鱼发生,加入径流量为特征属性时,模型精度明显提高,说明KNN模型分析需要多因子。初步建立大眼鳜仔鱼多度与气温的回归方程:(?)=0.0038ML2-0.1069ML+0.71.其中MD为鳜仔鱼月平均密度;ML为最低气温月平均值;对大眼鳜仔鱼月均密度与气温的平均值、最高值及最低值依次进行多度分析,其中月均密度与气温平均值的拟合曲线的R2=0.67,P<0.01,回归效果显着,基本实现用气温的平均值可以实现对大眼鳜仔鱼月均密度的预测。

朱滨清[6](2019)在《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2月~2018年4月,在江苏省骆马湖设置了6个监测点位(S1、S2、S3、S4、S5、S6),对其鱼类资源进行了4个频次的监测。在此基础上,对其鱼类群落组成、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差异、主要经济鱼类及优势种的体长体重、刀鲚的食性、鱼产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监测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4种,隶属于8目16科,与历史文献比较,鱼种类数有所下降,除已经成为定居型的刀鲚外,未发现咸淡水洄游性鱼类,但采集到两个新纪录种: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Gill,1859)和小口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microstomus Yue,1995)。江湖洄游性鱼类的种类数量明显降低,除了鲢、鳙等依靠增殖放流的种类外,鳡、鯮等鱼类未采集到。鱼类的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鲫、刀鲚等鱼类在各监测点位均为优势种。发现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Rafinesque,1820)、黄金鲫2种外来物种,说明骆马湖有一定程度的外来物种入侵。对6个监测点位鱼类的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值)进行了统计,从季节上来看,春季和夏季频次各点位的CPUE值均较高;从空间上来看,S4、S5点位的CPUE值在各频次均明显高于其他点位。鱼类生物多样性在具有一定的差异。湖区西部点位(S3、S4、S5)的H′高于东部,而S2的H′则显着小于其他监测点位。整体上看,在6个监测点中,S3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S5和S4,S1与S2以及S6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各点位鱼类群落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2和S3以及S1与S4这两对监测点位的相似性最高,S6与其他5个监测点差异相对较大。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鲫、麦穗鱼等鱼类在各点位分布较均匀,银鮈、蛇鮈、花?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大多数鱼类在S1、S2、S3、和S4四个监测点的数量分布较接近。骆马湖的主要经济鱼种以低龄小个体占大多数;大多数小型鱼类的体型差异较小,种群结构良好。总的来看,骆马湖正在遭遇鱼类小型化和低龄化的问题。对刀鲚(主要的优势种之一)进行了食性分析,发现刀鲚的食物由29种饵料生物组成,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少量摄食鱼虾,其食物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据估算,骆马湖的浮游生物鱼产力、底栖生物鱼产力分别为135.99 kg/hm2、54.6 kg/hm2。由此推算,骆马湖鲢、鳙的合理放养量分别约为76.5 kg/hm2、92.5kg/hm2,杂食性鱼类的合理放养量约为54.6 kg/hm2。为了保护并合理利用骆马湖的渔业资源,建议:加强行政监管和环保宣传工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优化增殖放流的品种结构,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合理捕捞,同时需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任泷[7](2018)在《中华倒刺鲃保护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是我国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华倒刺鲃曾广泛地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上游水系,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环境污染等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导致中华倒刺鲃的资源衰退明显,栖息地严重破坏,分布范围急剧缩减,目前已被列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之一。如何保护中华倒刺鲃的野生种群资源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012-2016年野外调查的原始数据作为基础,以资源量相对较丰富的赤水河种群作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及食性分析等生物学特性,评估了2013-2016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4年来中华倒刺鲃的种群资源量的变化与现状,分析了赤水河、嘉陵江及清江3个长江中上游流域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及判别方法,探讨了水体中的新型重金属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及幼鱼阶段的毒性影响,最后根据中华倒刺鲃生物学特性以及资源分布现状,对中华倒刺鲃种群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赤水河中下游(茅台镇至合江县)共采集样本622尾,对中华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鳞片上呈现疏带与密带交替排列的年轮特点,年轮较为清晰,鳞片上新轮形成高峰期为每年的4-6月。渔获物体长分布范围为105-516mm,年龄分布范围为1-5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雌鱼:W=0.0143L3.26,雄鱼:W=0.0485L2.8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鱼:Lt=63.2[1-e-0.2270(t+0.3224)],Wt=7055.0[1-e-0.2270(t+0.3224)]3.261;雄鱼:Lt=60.8[1-e-0.2149(t+0.4463)],Wt=6738.2[1-e-0.2149(t+0.4463)]2.870。雌鱼与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4.87龄和4.46龄,渔获物中有93.7%样本的年龄低于拐点年龄,说明赤水河种群资源的开发方式不合理,这也是导致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种群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2.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赤水河赤水市江段共采集样本783尾,对中华倒刺鲃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中华倒刺鲃雄性性成熟个体吻端及眼鼻周围分布珠星,雌性一般无珠星分布。雌性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9龄,最小性成熟体长388.0mm;雄性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0龄,最小性成熟体长320.0mm。根据性腺发育程度和性体指数(GSI)的月变化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繁殖期为4-6月,5月为繁殖高峰期。通过卵径分布频率来判断,中华倒刺鲃属于分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为19511-59295(33502.2±15742.4)粒/尾,相对繁殖力为9.7-16.8(13.3±1.5)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着的线性关系。3.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赤水河赤水市江段共采集样本405尾,对中华倒刺鲃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摄食节律的月变化存在显着性差异,全年的摄食强度较大,高峰期为每年的3月和9-11月。基于优势指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知道,中华倒刺鲃是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广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包括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水生植物以及有机碎屑,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当体长超过100mm后开始摄食水生植物、水生昆虫以及软体动物,食物组成随自身生长发育逐渐趋于稳定。中华倒刺鲃全年均以水生植物为主食,秋冬两季会增加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摄食比例。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是导致食物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4.用体长股分析法评估了2013-2016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种群资源量,结果显示4年的资源量分别为255569、217468、190192和174365尾,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资源量衰退还体现在CPUE下降,所占该江段的渔获物比例减少,渔获物体长规格变小以及MSY下降等方面。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过度捕捞、涉水作业和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干扰是导致赤水河中华倒刺鲃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5.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于嘉陵江、赤水河和清江3条长江中上游支流采取中华倒刺鲃样本共288尾,结合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对中华倒刺鲃3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单因素方程结果表明,3个群体共有29个比例性状存在显着性差异;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群体与赤水河群体首先聚为一类,二者形态相似,与清江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用Bayes判别法逐步筛选出了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并建立了准确识别3个中华倒刺鲃群体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3个群体属于群体间的形态分化,未达到亚种水平,差异最明显的性状为反映体高、尾柄长度和尾柄高度的3类性状。栖息地环境差异和地理位置远近是影响中华倒刺鲃3个群体间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6.以斑马鱼为参照对象,探讨了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胚胎及幼鱼的毒性效应。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胚胎有较高毒性,96h的LC50浓度为0.96mg/L,纳米银能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死亡率与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有关。纳米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主要有脊椎弯曲、头部变形等形体发育畸形和血红蛋白减少、心率下降等造血发育异常,同时能抑制胚胎的孵化率,延长孵化时时间,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胚胎阶段,中华倒刺鲃对纳米银的耐受程度明显低于斑马鱼。中华倒刺鲃幼鱼在纳米银溶液中暴露96h后,肝脏内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MDA的含量持续上升,说明纳米银能对中华倒刺鲃幼鱼造成氧化损伤。7.酷渔滥捕、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域环境污染是导致中华倒刺鲃野生种群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针对中华倒刺鲃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完善中华倒刺鲃的基础研究工作;其次必须强调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划定自然保护区,修建过鱼设施,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再次,加强渔业执法力度,降低捕捞强度,严格限制渔具网目大小,严惩电打鱼、毒鱼等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捕捞方式;此外,控制点源污染,改革现有污水处理体制,加强沿江地区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农业生态。上述建议有利于中华倒刺鲃野生种群资源的保育与恢复。

丁悦秀[8](2018)在《东江流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及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它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流经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至广州市增城区,经东莞市虎门镇出海。东江流域内有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三座大型水库,以及为香港供水的东深供水工程,且有众多支流,为江西、广东两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以及渔业资源。本研究于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对东江流域开展野外数据采集,采集地点分别选在东江上、中、下游,分为寻乌、贝岭、河源、虎门、增城5个江段,共设置了17个采样点。主要收集当地渔获种类数据,并分析物种组成、渔获物种类组成、各江段季节优势变动,以了解东江流域鱼类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东江鱼类资源的利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在东江流域共获得鱼类140种,隶属于14目,42科,108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其次为鲈形目,第三为鲇形目,其余各目的种数均小于10。将本次研究获得的鱼类组成与历史数据做对比,两次调查共有的种类为73种,本次调查未见32种,新增67种。其中因规模化养殖而进入东江流域的有17种。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鱼类资源受到了影响,有了较大的改变。2.根据各江段鱼类群落的聚类分析显示,贝岭段、河源段以及增江段比较相似,均为鲤形目>鲈形目>鲇形目。寻乌段为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虎门段鱼类组成与其他各江段差别最大,最为特殊,由于虎门处于河口位置,故河口性鱼类的种类较多。3.东江流域主要经济鱼类有50种,约占渔获总种类数的35.71%。大多数经济鱼类生态类型属于定居性;按食性划分,以杂食性鱼类居多;按栖息环境划分,则底栖鱼类较多。4.基于近年来所获得的鱼类种类数据,以相对重要指数IRI=(N+W)F×104公式计算,分析了东江上、中、下游共五个江段的季节优势种,并以优势种更替率(r)来分析不同季节鱼类优势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江段鱼类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季节更替现象。其中,贝岭、河源、虎门段更替率变化趋势一致;但寻乌、增江段的季节更替率的变化无明显规率。5.对近年的调查中出现的鱼类种类,以相对重要指数IRI=(N+W)F×104公式计算,计算出年度IRI值,确定鱼类在其群落内的重要性。分析发现,寻乌段两年来各年度的优势种全部属于鲤形目。贝岭、河源段的主要年度优势种大多属于鲤形目,个别种类属于鲇形目和鲈形目。虎门的年度优势种则大多属于河口性鱼类,主要由鲈形目构成。可见,各江段的年度优势种的组成,与季节优势种的组成特点基本一致。6.由东江各站点鱼类群落结构ABC曲线统计量W值可知,上游寻乌段(W=0.284)的W值最高,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上游贝岭段(W=0.111)、中游河源段(W=0.154)的W值虽比寻乌段低,但也显示了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而下游流域,即虎门(W=0.011)、增江段(W=0.085)的W值虽为正值,但较接近0,说明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7.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H′)等各项指标可知,寻乌段各项指数相对较优,其次为河源段。贝岭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较低,说明贝岭段的群落物种相对较少。在整个东江流域的五个江段中,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整个东江流域内,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数量分布及其不均匀。8.从近年的渔获量数据上来看,东江鱼类资源主要的特点是:各江段主要的优势种虽包含草鱼、鳙鱼、鲫鱼等大型的经济鱼种,但这些鱼种同时也是主要的增殖放流鱼种。增殖放流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而青鱼、鲮鱼、鳊鱼等主要经济鱼类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降低,相反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如虾虎鱼科等种类的数量却在逐渐上升,逐渐演变为以小型杂鱼为主。由于酷渔滥捕,捕获的鱼类数量虽然还比较多,但总体来说规格较小。可见东江已经出现了经济鱼类小型化的生态现象。9.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东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给出对应的开发与保护建议:(1)保护特有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2)保障自然繁殖条件,加强人工繁殖放流工作;(3)控制污染状况,维护河口性鱼类多样性;(4)落实禁渔政策,禁止过度捕捞;(5)科学引种,防范生物入侵。

谷孝鸿,毛志刚,丁慧萍,王银平,曾庆飞,王莲莲[9](2018)在《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渔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而渔业作为湖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资源变动是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湖泊渔业资源的变动和退化也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自1980s以来,随着湖泊水环境的改变,湖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明显,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中占优势,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本文以湖泊渔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人类活动及湖泊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厘清现阶段湖泊水环境管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展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型模式.

郝雅宾,刘金殿,张爱菊,郭爱环[10](2017)在《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对钱塘江下游桐庐、富阳和闻堰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捕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6种,隶属9目13科42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0.71%。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鲫、鲢和鳙。2015年春季捕获的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7.89%;冬季鱼类捕获量最高,占总渔获量的26.94%。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42.83、0.750.89、1.732.53和0.560.74。与历史记录比较,桐庐、富阳和闻堰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除本地种光泽黄颡鱼和鲫外,增殖放流鱼种已成为了优势或重要种群。另外,外来种和杂交种的存在可能会对该江段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二、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知多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知多少(论文提纲范文)

(1)金沙江下游支流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及河流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金沙江水系鱼类资源研究现状
    1.2 黑水河鱼类资源研究现状
    1.3 鱼类区系分析
        1.3.1 鱼类区系的划分
        1.3.2 区系存在度
    1.4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IBI)对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1.4.1 IBI的定义
        1.4.2 IBI评价方法
        1.4.3 基于鱼类IBI评价的优势与局限
        1.4.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研究区域概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金沙江下游支流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河段划分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类组成
        2.3.2 分布特征
        2.3.3 渔获物分析
        2.3.4 鱼类生态类型
        2.3.5 群落多样性指数
        2.3.6 群落结构干扰分析
    2.4 讨论
        2.4.1 鱼类资源现状分析
        2.4.2 鱼类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
        2.4.3 黑水河作为白鹤滩库区鱼类栖息地优先保护支流的可行性分析及保护建议
    2.5 小结
第3章 金沙江下游支流黑水河鱼类区系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调查方法
        3.2.2 区系存在度及计算公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目级水平
        3.3.2 科级水平
        3.3.3 属级水平
    3.4 讨论
        3.4.1 黑水河鱼类区系
        3.4.2 黑水河与金沙江鱼类区系关系
        3.4.3 黑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支流大汶溪、牛栏江鱼类区系关系
    3.5 小结
第4章 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黑水河河流健康状况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调查方法
        4.2.2 F-IBI指标构建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种类组成
        4.3.2 指标筛选与确立
        4.3.3 评分与评价
        4.3.4 F-IBI分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4.4 讨论
        4.4.1 F-IBI评价体系的构建
        4.4.2 不同评分方法的比较
        4.4.3 应用F-IBI评价黑水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保护建议
    4.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

(2)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渔业资源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湿地景观格局
        1.1.1 河流湿地景观格局研究现状
    1.2 渔业资源研究现状
    1.3 水声学研究方法
        1.3.1 水声学探测的基本原理
        1.3.2 水声学评估渔业资源计算方法
        1.3.3 水声学评估渔业资源研究进展
    1.4 研究区域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嘉陵江蓬安段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2.1 前言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 数据处理及方法
        2.3.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2.4 结果
        2.4.1 近30年来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格局演化分析
        2.4.2 1993年~2017年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空间结构变化
        2.4.3 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2.4.3.1 类型水平上河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2.4.3.2 景观水平上河流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2.4.3.3 河流动态变化
        2.4.4 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2.5 讨论
        2.5.1 社会驱动力对景观格局影响
        2.5.2 河流景观变化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第3章 嘉陵江蓬安段鱼类资源现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域
        3.2.2 水声学数据获取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嘉陵江蓬安段鱼类垂直分布特征
        3.3.2 嘉陵江蓬安段鱼类水平分布特征
        3.3.3 鱼类目标强度与体长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3.4.1 嘉陵江干流蓬安段鱼类资源量现状分析
        3.4.2 影响鱼类资源变动的生态因子
        3.4.3 经验公式的选取和水声学探测的可靠性
        3.4.4 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蓬安段金溪水坝坝上和坝下鱼类资源季节动态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域
        4.2.2 水声学数据获取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嘉陵江蓬安段坝上和坝下鱼类季节分布特征及差异
        4.3.2 鱼类目标强度与体长之间的关系
    4.4 讨论
        4.4.1 坝上和坝下鱼类资源量季节分布及特征
        4.4.2 坝上和坝下鱼类资源量季节动态差异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4.4.3 鱼类保护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4)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钱塘江水系概况
        1.1.1 水系结构
        1.1.2 水文特征
        1.1.3 流域经济文化
    1.2 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
        1.2.1 调查史略
        1.2.2 渔业资源现状
    1.3 禁渔制度的发展
        1.3.1 禁渔制度的意义
        1.3.1.1 社会学意义
        1.3.1.2 政治学意义
        1.3.1.3 经济学意义
        1.3.1.4 生物学意义
        1.3.2 海洋水域禁渔制度的发展
        1.3.3 内陆水域禁渔制度的发展
        1.3.4 流域性禁渔措施
    1.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方法
        2.1.2.1 渔具调查
        2.1.2.2 市场走访调查
        2.1.2.3 调查断面
        2.1.3 调查时间
        2.1.4 多样性评价方法
        2.1.4.1 鱼类多样性指数
        2.1.4.2 群落结构指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渔获物组成
        2.2.2 渔获物优势种
        2.2.3 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2.2.4 渔获物季节组成
        2.2.5 渔获物空间组成
        2.2.6 鱼类多样性特征变化
    2.3 讨论
        2.3.1 钱塘江2015-2016年度鱼类群落结构
        2.3.2 钱塘江2016年度鱼类群落时空变化
        2.3.3 钱塘江2016年度鱼类多样性变化
第三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时间
        3.1.3 调查地点
        3.1.4 调查方案
        3.1.5 调查目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钱塘江渔业研究进展
        3.2.2 鱼类种类组成
        3.2.3 渔业管理单位调查情况
        3.2.3.1 单位管理水域
        3.2.3.2 管理单位组成
        3.2.4 捕捞调查情况
        3.2.4.1 捕捞渔民组成情况
        3.2.4.2 捕捞渔船组成情况
        3.2.4.3 捕捞渔船柴油补贴情况
        3.2.4.4 渔民转业安置情况
    3.3 讨论
        3.3.1 渔获物组成
        3.3.2 渔政单位管理情况
        3.3.3 渔民生产生活情况
第四章 钱塘江渔业资源管理对策
    4.1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4.1.1 渔船改造工作
        4.1.2 执法力量弱
        4.1.3 增殖放流问题
        4.1.4 渔民转业补贴问题
        4.1.5 水域管理问题
        4.1.6 捕捞渔具使用问题
        4.1.7 外来种监管问题
    4.2 鱼类资源保护的建议
        4.2.1 持续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工作
        4.2.2 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4.2.3 合理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4.2.4 合理的渔具使用
        4.2.5 适当开展外来物种的调查
        4.2.6 渔业资源保护思考
        4.2.6.1 开展渔业资源本底调查工作
        4.2.6.2 加大渔业资源保护的认知宣传
        4.2.6.3 加强渔业执法工作
        4.2.6.4 加强渔业资源综合管理
        4.2.6.5 合理的增殖放流
        4.2.6.6 加强外来种监测力度
        4.2.6.7 研究渔民转业安置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致谢

(5)珠江大眼鳜早期资源发生的温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与仔鱼关系的研究现状
        1.2.2 大眼鳜的研究现状
        1.2.3 KNN算法的研究现状
        1.2.4 积温的研究现状
    1.3 流域的基本介绍
        1.3.1 中国基本流域介绍
        1.3.2 珠江流域概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小结
第2章 鳜属鱼类的分布特征
    2.1 引言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1 大眼鳜仔鱼数据
        2.2.2 成鱼捕捞数据
        2.2.3 珠江流域采样点设置
        2.2.4 全国鳜属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历史分布
    2.3 大眼鳜生物学特征介绍
    2.4 结果分析
        2.4.1 种类组成
        2.4.2 季节变化规律
        2.4.3 鳜属鱼类的空间分布
        2.4.4 大眼鳜仔鱼年度与季节的变化规律
        2.4.5 大眼鳜仔鱼多度与相对多度
    2.5 讨论
第3章 水温对大眼鳜仔鱼发生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大眼鳜仔鱼数据
        3.2.2 水温数据
        3.2.3 数据集说明
        3.2.4 肇庆水温与仔鱼发生关系的分析方法介绍
    3.3 结果分析
        3.3.1 水温对西江肇庆江段大眼鳜仔鱼出现的影响
        3.3.2 不同尺度水温与鱼苗密度的相关关系
        3.3.3 积温对大眼鳜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气温对大眼鳜仔鱼发生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肇庆采样点气温分析
    4.4 气温对西江肇庆江段大眼鳜仔鱼出现的影响
        4.4.1 不同尺度气温与鱼苗密度的相关关系
        4.4.2 积温对大眼鳜产卵繁殖的影响
    4.5 水温、气温与仔鱼发生的比较分析
    4.6 结果分析
        4.6.1 水温与气温的关系分析
    4.7 各流域适宜鳜仔鱼发生的时间预测
    4.8 讨论
第5章 KNN模型的建立以及多度的曲线回归
    5.1 引言
    5.2 KNN模型的构建
        5.2.1 数据与特征向量提取
        5.2.2 KNN算法实现过程
        5.2.3 K值的选取
        5.2.4 混淆矩阵模型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
        5.4.1 KNN模型
        5.4.2 月水平的多度
    5.5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6)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江苏省淡水鱼类资源特征
        1.1.1 江苏省的气候特征
        1.1.2 江苏省淡水鱼类资源的特点
        1.1.3 江苏省的淡水湖泊鱼类资源的研究进展
    1.2 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的相关研究
    1.3 影响鱼类群落的因素
        1.3.1 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和时间格局
        1.3.2 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
        1.3.2.1 透明度和水色
        1.3.2.2 溶解氧和PH值
    1.4 江苏省湖泊鱼类资源面临的问题或威胁
        1.4.1 低龄化和小型化
        1.4.2 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1.4.3 不合理的捕捞强度
        1.4.4 鱼类的生物入侵
        1.4.5 不合理的采砂行为
        1.4.6 水体富营养化
        1.4.7 高等水生植物的分布密度的减少
        1.4.8 气候灾害的影响
    1.5 骆马湖鱼类资源概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骆马湖鱼类群落组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区域介绍
        2.1.2 采样时间
        2.1.3 工作方法
        2.1.3.1 鱼类采集
        2.1.3.2 现场鱼类测量
        2.1.4 标本处理和分析指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鱼类种类与分布
        2.2.2 骆马湖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的对比
        2.2.3 鱼类优势种
        2.2.3.1 鱼类优势种的习性
        2.2.3.2 骆马湖鱼类的生态类型与区系组成
    2.4 讨论
        2.4.1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
        2.4.2 外来物种入侵和人工养殖的影响
        2.4.3 优势种状况分析
第3章 骆马湖鱼类多样性与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
    3.1 多样性指数的研究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多样性分析
        3.3.2 空间差异
        3.3.3 聚类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主要经济物种及其优势种体长体质量测量与分析
    4.1 引言
    4.2 骆马湖的捕捞情况与主要经济鱼类
        4.2.1 骆马湖2009~2017年捕捞产量统计和鱼类放流工作
    4.3 材料与方法
        4.3.1 骆马湖鱼类生物学测定
    4.4 主要经济型鱼类的体质量体长分布
    4.5 主要经济鱼类和小型鱼类的体质量体长关系
    4.6 讨论
第5章 刀鲚的食性研究
    5.1 刀鲚食性的研究意义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样本选择
        5.2.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刀鲚的摄食强度变化
        5.3.2 刀鲚食物组成
        5.3.3 骆马湖刀鲚食物组成的空间变化
    5.4 讨论
第6章 骆马湖鱼产力计算
    6.1 鱼产力的研究意义
    6.2 计算方式
    6.3 鱼产力的分析和计算
        6.3.1 浮游生物鱼产力估算
        6.3.2 底栖生物鱼产力估算
    6.4 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分析
        6.4.1 鲢、鳙的合理放养量
        6.4.2 杂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
    6.5 讨论
第7章 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7.1 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7.1.1 大规模的采砂行为
        7.1.2 捕捞强度过大
        7.1.3 .水域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
    7.2 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7.2.1 对骆马湖的鱼类资源采取保护措施
        7.2.2 优化增殖放流等工作
        7.2.3 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
        7.2.4 重视生物入侵问题
        7.2.5 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监管
        7.2.6 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措施
        7.2.7 治理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
附录 :鱼类照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华倒刺鲃保护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概论
        1.1.1 保护生物学的定义、诞生与发展
        1.1.2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结构与特征
        1.1.3 保护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1.2 鱼类保护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鱼类基础生物学
        1.2.2 鱼类资源量评估
        1.2.3 鱼类不同群体的形态判别
        1.2.4 水体重金属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1.3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概况
        1.3.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
        1.3.2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变迁与现状
        1.3.3 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1.4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进展
        1.4.1 中华倒刺鲃简介
        1.4.2 中华倒刺鲃的研究概况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年龄与生长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样本处理
        2.2.3 生长公式计算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鳞片的形态特征
        2.3.2 年轮形成周期
        2.3.3 渔获物年龄结构
        2.3.4 渔获物体长与体重分布
        2.3.5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2.3.6 体长与鳞径的关系
        2.3.7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2.3.8 生长速度与生长加速度
        2.3.9 生长指标
    2.4 讨论
第三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繁殖生物学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样本采集
        3.2.2 性腺分期
        3.2.3 初次性成熟体长与年龄
        3.2.4 繁殖季节
        3.2.5 产卵类型
        3.2.6 繁殖力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渔获物体长分布
        3.3.2 副性征
        3.3.3 初次性成熟大小
        3.3.4 繁殖季节
        3.3.3 繁殖群体性比
        3.3.5 卵径和产卵类型
        3.3.6 繁殖力
        3.3.7 繁殖产所和繁殖习性
    3.4 讨论
第四章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食性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本采集
        4.2.2 摄食强度分析
        4.2.3 食物组成分析
        4.2.4 摄食策略分析
        4.2.5 不同体长、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差异性分析
        4.2.6 肠长指数与食物组成的关系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摄食强度
        4.3.2 食物组成
        4.3.3 摄食策略
        4.3.4 不同体长组食物组成
        4.3.5 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差异
        4.3.6 肠长指数与食物组成关系
    4.4 讨论
第五章 赤水河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种群资源量评估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采样信息
        5.2.2 年渔获物总量估算
        5.2.3 年资源量估算
        5.2.4 体长股分析法(LCA)模型
        5.2.5 自然死亡率(M)估算
        5.2.6 最大持续产量(MSY)估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四年总渔获数据
        5.3.2 四年样本体长组成和总渔获物体长结构
        5.3.3 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四年资源量估算
        5.3.4 四年最大持续产量(MSY)数据
    5.4 讨论
第六章 长江中上游流域3个中华倒刺鲃群体的形态判别
    6.1 前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采样信息
        6.2.2 数据测量
        6.2.3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6.3.2 聚类分析
        6.3.3 主成分分析
        6.3.4 判别分析
        6.3.5 差异系数
    6.4 讨论
第七章 水体中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的毒性效应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试剂
        7.2.3 实验方案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和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
        7.3.2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和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
        7.3.3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和斑马鱼胚胎孵化率与孵化时间的影响
        7.3.4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肝脏内SOD活性影响
        7.3.5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肝脏内CAT活性影响
        7.3.6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肝脏内GSH-Px活性影响
        7.3.7 纳米银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肝脏内MDA含量影响
    7.4 讨论
第八章 中华倒刺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8.1 前言
    8.2 资源胁迫因素
        8.2.1 酷渔滥捕
        8.2.2 水利水电工程
        8.2.3 水域环境污染
    8.3 资源保护和有效管理的建议
        8.3.1 进一步开展中华倒刺鲃的基础研究工作
        8.3.2 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加强渔业管理力度
        8.3.3 限定捕捞规格与捕捞数量
        8.3.4 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价
        8.3.5 减少污染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东江流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及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东江基本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水系构成
        1.1.3 气象水文
        1.1.4 水利枢纽
    1.2 渔业资源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东江渔业资源的研究背景
    1.4 东江渔业资源的存在问题
    1.5 东江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东江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
        1.5.2 东江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意义
2.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2 调查方式
        2.2.1 渔获物统计
        2.2.2 调查所采用的渔具渔法
    2.3 文献资料的收集
    2.4 实验室分析
        2.4.1 鱼类样本处理
        2.4.2 鱼类分类与种类鉴定
        2.4.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鱼类组成
        3.1.1 东江流域鱼类组成
        3.1.2 各江段鱼类组成
        3.1.3 各江段相似性比较
    3.2 主要经济鱼类及其生态习性
    3.3 鱼类群落的季节优势种变动
        3.3.1 寻乌段的季节优势种
        3.3.2 贝岭段的季节优势种
        3.3.3 河源段的季节优势种
        3.3.4 虎门段的季节优势种
        3.3.5 增江段的季节优势种
    3.4 各江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4.1 寻乌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4.2 贝岭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4.3 河源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4.4 虎门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4.5 增江段年度优势种IRI比较
    3.5 东江鱼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3.5.1 根据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东江鱼类群落结构
        3.5.2 各江段鱼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3.6 主要渔获物种类组成
        3.6.1 东江流域各江段主要渔获种类组成
        3.6.2 主要经济鱼类体长、体重组成
    3.7 外来物种分析
4.讨论
    4.1 东江鱼类资源历史变化
    4.2 各江段季节优势种分析
    4.3 各江段年度优势种分析
    4.4 从渔获量分析渔业资源变化
    4.5 东江渔业资源保护及开发措施
        4.5.1 人类活动对东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4.5.2 东江鱼类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9)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泊渔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渔业方式
        (1) 原始发展阶段
        (2) 以产量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3) 以生态为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1.2 世界湖泊渔业发展及其借鉴
2 人类活动对湖泊渔业的影响
    2.1 河湖水利工程对湖泊渔业功能的影响
    2.2 过度捕捞对湖泊渔业资源的影响
    2.3 增殖放流与湖泊渔业
    2.4 城镇化发展对湖泊渔业的影响
3 湖泊环境变化对湖泊渔业的影响
    3.1 湖泊富营养化与渔业资源变化
    3.2 湖泊自然特征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4 我国湖泊渔业展望
    4.1 新时期湖泊渔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途径
    4.2 湖泊渔业监测与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4.3 湖泊生态渔业规划与区域协调管理

(10)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调查方法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2.2 种类及捕捞量的时空分布
    2.3 优势种组成
    2.4 生物多样性分析
    2.5 鱼类的捕捞情况
3 讨论
    3.1 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现状
    3.2 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优势种
    3.3 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生物多样性
    3.4 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面临的威胁

四、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知多少(论文参考文献)

  • [1]金沙江下游支流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及河流健康评价[D]. 滕航. 西南大学, 2021
  • [2]嘉陵江蓬安段河流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渔业资源现状研究[D]. 吕振宇. 西华师范大学, 2020
  • [3]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刘飞,林鹏程,黎明政,高欣,王春伶,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2019(S1)
  • [4]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D]. 刘晓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珠江大眼鳜早期资源发生的温度机制研究[D]. 薛慧敏.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6]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D]. 朱滨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7]中华倒刺鲃保护生物学研究[D]. 任泷.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8]东江流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及变化规律研究[D]. 丁悦秀.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 谷孝鸿,毛志刚,丁慧萍,王银平,曾庆飞,王莲莲. 湖泊科学, 2018(01)
  • [10]钱塘江下游江段鱼类资源现状[J]. 郝雅宾,刘金殿,张爱菊,郭爱环. 浙江农业学报, 2017(10)

标签:;  ;  ;  ;  

我国淡水鱼资源你了解多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