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电子水平仪下线

我国第一台电子水平仪下线

一、我国第一把电子水平尺下线(论文文献综述)

凌星鹏[1](2021)在《聚脲涂覆薄铝板结构抗撞击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脲材料独特的性能优势使其在军民两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工程防水及结构防腐等领域已广泛应用,而利用其良好的耐磨、耐冲击等特性用于工程领域的结构防护,必将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在理论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主要围绕聚脲B组分端氨基聚醚配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性能优异的聚脲,并结合薄铝板得到聚脲涂覆铝复合结构在撞击荷载下的破坏形式与耗能机理,为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打下基础。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聚脲配方设计,调整聚脲B组分中端氨基聚醚配合比获得了三种配方聚脲,并进行了聚脲基本性能的测试。结果发现聚脲配方中端氨基聚醚用量一定时,端氨基聚醚D2000:T5000比例含量的增加会提高涂层的拉伸强度但断裂伸长率会略有降低,而撕裂强度则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2)通过准静态和动态拉伸试验,研究三种配方聚脲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三种配方聚脲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应变率(10-3S-1~2450S-1)下均具有非线性的应变率敏感性;聚脲抗拉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失效应变却随着应变率增大而减小;线弹性阶段内聚脲抵抗变形的能力与B组分中两种端氨基聚醚的用量比例呈正相关;准静态拉伸测试中,三种配方聚脲均表现为韧性断裂且存在随着端氨基聚醚D2000:T5000比例增大其剩余变形减小的现象;动态拉伸测试中,端氨基聚醚D2000:T5000=9:1型聚脲在1650s S-1和2450S-1应变率下出现脆性断裂,表现为玻璃态,其余配方聚脲在各应变率下均为韧性断裂;此外还发现随着B组分端氨基聚醚D2000:T5000比例增加,会导致设计的聚脲材料在动态拉伸试验中的失效应变和抗拉强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3)借助SHPB装置进行聚脲涂覆薄铝板结构抗撞击性试验研究,通过对复合结构的破坏形貌、剩余变形、速度效应以及结构耗能分析得出:结构靶板撞击面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应力集中是造成聚脲涂覆薄铝板剪切破坏和聚脲层撕裂破坏的主要原因;基于破坏形貌和速度效应分析得出:迎弹面涂覆聚脲有助于降低子弹对铝板撞击加载作用,缓解平弹头对铝板的应力集中,增强薄铝板的抗冲剪作用,并能提高薄铝板结构的弹道极限,从而增强结构抗撞击性;结构背弹面涂覆聚脲时,能充分发挥聚脲粘弹性特点来缓解结构撞击面的局部变形;双面涂覆聚脲结构的整体耗能最大,可考虑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不仅能较高增加结构抗撞击性能,同时背部涂覆聚脲层也可阻止高速撞击中结构因侵彻而产生的破片飞溅,有效避免对结构或人身造成二次伤害。

何玉敏[2](2020)在《基于DMAIC的R公司三坐标测量机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R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工程科技公司,产品涉及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行业,并在工业测量领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其研发的五轴测量系统更是全球首创,备受瞩目。R公司工业测量业务的发展在近十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寒冬来临,竟出现了首次企业收益的负增长。随着汽车行业一系列缩减成本的政策调整,R公司开始采取CMM技术改造项目的特殊形式,用更加经济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以此来应对市场的变化。但在具体项目过程中,出现众多质量问题和缺陷,项目过程中客户投诉近百起。这不但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达68天,项目成本增加近25%,而且使得客户对R公司极不满意。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当前的项目进展及客户关系,也影响着后续项目开展,以及其他汽车厂、相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业务拓展。所以,三坐标测量机(CMM)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CMM技术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R公司改造项目的背景、组成,并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其次,应用DMAIC对项目质量问题进行了界定、测量和分析。在界定阶段,确定项目目标和计划,利用排列图法对质量问题记录和客户投诉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项目存在CMM测量能力不足、精度验收不合格、夹具故障、维护保养和其他问题,其中测量能力不足、精度验收不合格、夹具故障占91%。在测量和分析阶段,分别针对测量能力影响因素如震动、温度变化、设备布局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分析。对测量系统有效性分析(MSA)的前置进行了方差分析法(ANOVA)的实验设计和计算。对精度验收流程造成的问题以及工件夹具的缺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再次,在DMAIC对项目质量的改进和控制阶段,通过基于工艺和工序改进的实验设计和方案解决了影响设备测量能力的三个缺陷:震动、温度变化、设备空间布局。通过测量精度验收流程的改进大幅减少了精度验收周期。通过工件夹具的质量缺陷改进活动大幅减少了故障率。结合SPC控制以及标准文件的制定,项目完成后,设备测量精度提升20%。缸体、缸盖、曲轴的测量效率分别提升了128%、159%、131%。论文的研究工作不但提升了R公司项目交付质量,而且会为今后的项目开展提供大量经验和帮助。通过DMAIC的持续改进活动,众多项目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但提高了项目质量,降低了项目成本,缩短了项目周期,而且使企业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获得了大量经验,形成了符合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逐渐成熟的项目团队以及项目质量管理指导文件可以帮助企业在今后的项目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在汽车行业成功的树立了CMM技术改造项目案例,优秀的项目交付质量可以为业务开展带来巨大的助力。此外,也可以为行业内CMM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参考,互相指正,取长补短。

蔺子豪[3](2020)在《太赫兹超表面吸收与滤波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各种光电子技术如光导天线、光整流和电光取样等新技术,特别是超快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太赫兹辐射以及探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太赫兹(Terahertz,THz)技术及相关器件的研究逐步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随着集成光学以及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光子器件的发展方向将会逐渐走向小型化、集成化。超表面是一种由亚波长的金属单元结构组成的人工电磁结构,相比于自然材料而言,其具有可调谐、频率选择等优良特性,而且能够实现自然材料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如负折射、电磁隐身等。越来越多的太赫兹波功能器件被设计出来用于吸收、滤波、传感、偏振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超表面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了在太赫兹波段可以实现吸收、滤波、偏振滤波的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超表面功能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研究了超表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包括超表面负折射率与负磁导率的理论推导,以及超表面结构对于太赫兹波段电磁波的吸收原理,通过分析其阻抗匹配,得到吸收结构可以达到对电磁波强吸收的条件。同样地,介绍了原子系统中的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效应原理,该原理还可以应用到超表面结构的设计中,并以等效电路的方式分析了其原理。本文仿真设计采用CST Microwave Studio软件,并对其原理及操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对太赫兹超表面宽带吸收器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在设计宽带吸收器时,首先基于单一方环的谐振吸收器,为了增大其吸收谱段,采用同心堆叠的形式进行设计,不仅谱段拓宽,且吸收峰增加。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中,采用多个不同尺寸结构拼接为“超单元”形式进行设计,最终得到了在较宽谱段范围内高效吸收、旁瓣低、结构简单的设计结果。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对各个结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详述了其吸收原理与性能。然后,对太赫兹超表面窄带滤波器进行了设计与分析,设计滤波器时仍从单一方环的谐振吸收器入手,为了得到较好的滤波效果,利用EIT效应破坏其旋转对称结构,引入一长金属条构成明模-暗模谐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了窄波段范围内有良好滤波效果的设计结果。此外,将该结构浸入折射率不同的液体中时,其谐振峰值频率变化与待测物质折射率近似成线性,表明该结构在传感器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最后,对太赫兹超表面线栅偏振滤波器进行了设计与分析,设计线栅偏振滤波器结构时,首先从单层线栅偏振滤波器入手,重点研究了当线栅占空比发生变化时对于偏振消光能力的影响,考虑到透射性能与加工难度,采用50%的占空比进行下一步设计。为了提高线栅偏振滤波器的消光能力,在介质层下平行放置另一层金属线栅,重点研究了上下层金属线栅相对偏移距离对于偏振消光能力的影响,最终得到了高偏振消光比、高TM波透射率的双层线栅偏振滤波器。

王永亮[4](2019)在《包钢轨梁100米生产线钢轨轧机机组安装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成长是非常快的。高速铁路是现代化的标志,高速铁路的建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高速铁路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目标。此外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各大钢厂钢轨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满足高铁的需求,各大钢厂都在进行钢轨的深化改造项目,以达到提高钢轨的质量目的,因此作为钢轨生产的主要设备轧机机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轧机机组是钢轨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轧机机组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钢轨产品质量,因而轧机机组设备安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包钢集团公司轨梁厂钢轨轧机机组安装工程项目为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各设备安装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项目管理要素,进行了系统的综述。该钢轨轧机机组主要由BD1轧机本体设备、BD2轧机本体设备、三机架万能往复式连轧机主设备(CCS万能轧机)及中间辊道、切头取样热锯设备、冷床本体设备、矫直机设备等组成。其中BD1轧机、BD2轧机、CCS万能轧机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设备机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单体设备重量大、吊装困难、调整精度高,安装技术要求高。本文着重论述了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轧机机组设备吊装技术措施,轧机设备安装技术措施以及轧机机组配套系统的安装措施。通过安装技术的应用,研究如何控制轧机机组的调整精度,另外,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其他要素,例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等事项也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确保轧机机组的工程质量。希望通过此次安装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冷宜轩[5](2019)在《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与美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建筑物中的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复杂性、综合性,使得质量控制越发困难,管线冲突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充分实现。近年来,项目各参与方加强了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程度明显不足,质量失控问题频发。即使部分项目参与方重视了施工质量控制,但由于质量作为一种定性要求,难以像进度、成本一样,可制定合理的定量计划加以有效控制,所以质量控制的有效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探寻提高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成为了一道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环节要求和其施工的技术特点与难点出发,针对施工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提出了设计并运行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观点,以达到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基础上,预控质量控制常见问题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紧密结合所有项目参与者,衔接各阶段工作,提升项目整体价值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亮点,在PDCA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BIM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并尝试运行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平台。项目各参与方应用该平台,可有效解决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指导;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平台的设计与运行顺应了 BIM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施工企业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在试点工程中应用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逐步建立质量控制基础数据库,构建与其适应的组织结构与员工培训机制,为BIM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全面应用提供组织与人员保障;最后,通过浑南国际医院医技中心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证了本文研究的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流程与方法能够可靠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邹鹏[6](2017)在《FMEA方法在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食品冷冻机组的厂家纷纷加大了研发的投入,而食品冷冻机组是多学科新技术应用的集中体现,开发周期短,资金投入大,结构复杂,在研发过程中跨职能部门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而技术风险是食品冷冻机组开发的主要风险。本文将技术风险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和FMEA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食品冷冻机组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釆用FMEA这种方法对食品冷冻机组开发项目中的技术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食品冷冻机组的特点以及开发流程,以及目前项目开发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对食品冷冻机组开发项目进行了工作结构分解(WBS)分析,对技术风险管理和过程风险管理做了初步阐述,并利用核对表法对潜在的风险加以识别。重点运用FMEA这种工具,结合食品冷冻机组研发的特点,对技术研发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及项目过程中实施FMEA分析技术,从设计过程和工艺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解决的途径和模式,从而明确其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并且按照风险危害的大小进行排序,并且制定防范措施,并将上述整个过程文件化。最后依据风险排序,进行改进计划的制定,同时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全程跟踪。FMEA在食品冷冻机组技术风险管理上的首次应用,使得FMEA理论能够有效运用到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研发之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技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FMEA的方法在实战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作用。由此,在设计之初就将产品质量作为了重点考虑内容,新产品开发时间得以大大缩减,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和成熟的管理方法,为其他研发项目的开发积累足够的经验。

姜超[7](2014)在《基于虚拟仪器的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论文结合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装配节拍的大型装载机关键装配工艺参数在线监控系统开发及应用”(桂科攻12118015-7B),在对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检测试验与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全文介绍了虚拟仪器的思想以及虚拟仪器模块化结构,明确了装载机整机在线检测系统涉及的整机检测项目,制造了一套检测整机卸载参数的检测装置和一台检测液压压力的计算机控制台,详细阐述了系统所用硬件及各硬件间的接线方法,发挥图形化语言的优势,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轮式装载机整机液压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和整机卸载参数在线检测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实现了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的采集、处理、显示、入库及生成打印报表在内的多个模块功能,设计了数据库及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接口,分析了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并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系统完整的运行实例。本系统将数据采集与仪器控制、数据统计与数据显示、数据存储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基于计算机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本项研究成果在企业试运行,达到了预期目标。

宋建力[8](2017)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核燃料组件翻转装置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翻转装置是燃料组件制造、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装置。由于国内拥有的翻转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且不可移动,工作时必须要天车等辅助设施配合。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翻转装置的应用受到制约,无法满足我国核燃料组件制造自动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基于“AP1000核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翻转装置研发”课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可移动功能的核燃料组件翻转装置,实现了核燃料组件的自动翻转、自动控制功能。首先对国内几种核电核燃料组件、容器以及翻转装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目前翻转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以AP1000核燃料组件翻转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翻转工作原理,确定了要实现自动翻转功能的液压元件等关键部件及翻转速度、角度、翻转力等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其次依据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自动翻转装置整机结构方案。分别对翻转装置的整机结构、传动系统、翻转架及人工升降平台、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出了承载力、关键轴承强度、关键构件材质、液压泵压力及排量、翻转架和支撑腿等回路管道尺寸等关键参数,确定了自动翻转装置结构和主要参数。最后,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了自动翻转装置设计的三维分析,采用CAE软件对翻转运动方式、力的传递、关键链接点受力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在确认设计合理后,加工自动翻转装置样件,利用AP1000核燃料模拟组件进行了翻转验证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达到了设计研发的目标。最后,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核燃料组件容器自动翻转装置后期的标准化研发和拓展应用方向进行简要论述。

刘筝[9](2017)在《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细胞TLR8调节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因TLR8是参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受体之一,而关于中药对TLR8调节作用机制方面的探索研究甚少。故本课题选择已报道的抗炎抗病毒中药单体: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白花丹醌、没食子酸进行筛选研究。本课题主要目标是初步探讨黄芩苷、青藤碱等中药单体是否能通过调节TLR8发挥免疫作用,将为研究抗炎抗病毒中药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以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白花丹醌、没食子酸、R848(TLR7/8刺激剂)分别刺激PBMCs12h和24h,以RT-PCR方法检测TLR8mRNA表达,从中筛选出对TLR8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单体。(2)通过CCK-8法测定THP-1细胞活力,探讨筛选的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其活力的影响,筛选最佳的浓度范围。(3)荧光定量PCR检测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细胞和人PBMCs TLR8mRNA表达的差异。ELISA法检测TLR8下游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THP-1细胞TLR8下游细胞因子IL-12、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黄芩苷作用12h(P<0.05)、吉马酮作用24h(P<0.001)对人PBMCs TLR8mRNA表达有上调作用;青藤碱能显着降低R848刺激人PBMCs后的TLR8 mRNA的上调表达。白花丹醌、没食子酸无显着作用(P>0.05)。从中筛选出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这三种对正常人PBMCsTLR8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单体。(2)CCK8法实验结果表明,青藤碱、黄芩苷药物浓度为400μmol/L及吉马酮药物浓度维持在200μmol/L以下时对THP-1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小。(3)黄芩苷对THP-1细胞、人PBMCs后的TLR8表达有上调作用(P<0.05),高剂量时对IL-12、IL-6有下调作用(P<0.05);吉马酮对THP-1细胞、人PBMCs后的TLR8、IL-12表达有上调作用(P<0.01),高剂量时对IL-6有下调作用(P<0.05);青藤碱能显着降低R848刺激THP-1细胞和人PBMCs后的TLR8、IL-12、IL-6的上调表达(P<0.01)。结论:青藤碱、黄芩苷、吉马酮对THP-1细胞、人PBMCs TLR8有调节作用。青藤碱能显着降低R848刺激THP-1细胞、人PBMCs后的TLR8上调表达;黄芩苷、吉马酮对THP-1细胞、人PBMCs后的TLR8表达有上调作用,但其同时也影响其他受体如TLR4,TLR4和TLR8共同下游因子IL-6、IL-12等表达降低,说明黄芩苷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影响TLR8来参与对人天然免疫能力的调节。吉马酮通过上调THP-1细胞的TLR8表达,进而促进IL-12的分泌及抑制IL-6的分泌,说明吉马酮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对TLR8表达影响的关系较小。

李加丰[10](2017)在《等离子体发生及其空气净化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2015年至今我国相继出台并落实各项环保政策,从燃煤锅炉等污染源上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传统的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除尘效果差,PM10和PM2.5则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室内,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果差异较大。而等离子体放电时产生的高能离子流可以使颗粒物荷电和碰撞凝并,进而在电流体力和粘性力的共同作用下被收尘板捕集,产生的强氧化性活性粒子能够氧化降解有害有机、无机物和微生物气溶胶。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等离子放电时的荷电能力、除尘效果、离子风驱动气流、电凝并效果、反电晕等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论如下:(1)单区电除尘器中颗粒物的荷电与除尘同步进行。线板反应器中颗粒物的荷电极性与微秒脉冲、直流电源的电压极性相同。颗粒物粒径越大,颗粒物荷电量越大。一定脉冲电压下,频率能够提高颗粒物的荷电量,但是频率的增加增强了离子风的负面影响,反而降低了除尘效果。在不同的直流和脉冲叠加形式下,颗粒物荷电量达到最大值时除尘效率并不是最佳值,那是因为电压提高颗粒物荷电量的同时也加强了二次流的负面作用。(2)线板式单区电除尘器中,在相同电压下,直流比脉冲产生更强的电流体力和涡流。线电极上下游区域靠近收尘板附近形成对称的双旋涡。不同一次流时,随着电压的增大,旋涡形成初期时EHD/Re2值为1~20之间,线电极附近的电场强度最强,涡流最剧烈。两种电源叠加时,总叠加电压一定时,直流基电压越大,湍流现象越明显,更易形成旋涡。(3)双区电除尘器中先进行预荷电再除尘。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提高收尘电压和荷电电压,均能提高收尘效率。当收尘电压高于一定数值时,收尘板边缘类似尖端放电,强电场产生的离子风会阻碍颗粒物驱进收尘板进行除尘。在同样的收尘电压下,相比于线板电除尘器,板板电除尘器中不仅可以提供匀强电场,而且不易产生剧烈的离子风。(4)采用交错布置的线线结构作为电凝并反应器,施加直流、脉冲和交流高压均能起到凝并效果,提高收尘效率,效果由大到小为:交流>脉冲>直流,直流高压凝并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凝并效果大致相同,收尘效率平均提高5%,脉冲高压凝并大大提高了小粒径颗粒物的凝并效果,收尘效率平均提高13%。交流高压凝并对大小粒径的颗粒物均大大提高了收尘效率,平均提高10%。(5)等离子体放电时对气流具有推动作用,针筒、针孔和针网三种结构放电时形成的气流最大速度由大到小为:针筒>针网>针孔,分别为2m/s、1.4m/s和1m/s。且在靠近反应器下游的较小区域形成气流高速运动,远离该区域气流速度骤降。(6)高比电阻的多孔蜂窝陶瓷能进行稳定的反电晕放电,且反电晕放电时多孔蜂窝陶瓷前后均有明显的气流流动,可用作辅助气流驱动动力。相同的峰值电压下,脉冲高压相比直流高压不易于产生反电晕放电;直流叠加脉冲高压时,总叠加电压一定时,其中直流电压越大,产生反电晕越明显;一定的直流电压下产生的反电晕情况下,施加额外的脉冲高压并不能抑制反电晕的产生,反而使反电晕放电更剧烈。

二、我国第一把电子水平尺下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第一把电子水平尺下线(论文提纲范文)

(1)聚脲涂覆薄铝板结构抗撞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喷涂聚脲研究
        1.2.2 聚脲弹性体力学特性研究
        1.2.3 聚脲复合结构防护性能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聚脲配方设计及制备
    2.1 引言
    2.2 聚脲配方设计
        2.2.1 异氰酸酯指数的确定
        2.2.2 NCO%含量的确定
        2.2.3 喷涂参数的确定
    2.3 原料确定
        2.3.1 A组分原料
        2.3.2 B组分原料
    2.4 合成实验部分
        2.4.1 实验原料
        2.4.2 实验仪器
        2.4.3 合成工艺
        2.4.4 预聚体分析方法
    2.5 聚脲涂层制备
        2.5.1 喷涂设备
        2.5.2 涂层制备
    2.6 FTIR结构表征
    2.7 本章小结
3 聚脲弹性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基本性能测试
        3.2.1 测试内容
        3.2.2 基本性能分析
    3.3 聚脲弹性体准静态拉伸试验
        3.3.1 试验设备及原理
        3.3.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3.3.3 静态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聚脲弹性体动态拉伸试验
        3.4.1 霍普金森拉杆试验原理及装置
        3.4.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3.4.3 动态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撞击荷载下聚脲涂覆薄铝板结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案
        4.2.1 试件材料
        4.2.2 试验工况
        4.2.3 试验装置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结构破坏形貌分析
        4.3.2 剩余变形分析
        4.3.3 速度效应分析
        4.3.4 结构耗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结论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DMAIC的R公司三坐标测量机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研究路线
第二章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质量管理与企业发展的联系
        2.1.1 项目质量管理
        2.1.2 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成本
    2.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论-DMAIC
        2.2.1 六西格玛的定义和项目选择
        2.2.2 DMAIC模型
        2.2.3 DMAIC质量管理工具
第三章 CMM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 CMM技术改造项目的提出
    3.2 CMM技术改造项目的介绍
        3.2.1 项目组成
        3.2.2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3.2.3 项目设备资源配置
    3.3 CMM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3.3.1 项目组织架构对质量管理的影响
        3.3.2 项目质量问题造成项目进度滞后
        3.3.3 项目质量问题造成成本增加
        3.3.4 项目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满意度降低
第四章 CMM技术改造项目质量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4.1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界定阶段
        4.1.1 排列图法确定项目关键质量特性
        4.1.2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建立
        4.1.3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4.2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测量阶段
        4.2.1 测量能力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
        4.2.2 测量精度验收流程的问题统计
        4.2.3 测量系统有效性分析前置的实验设计和计算
        4.2.4 工件夹具的质量缺陷统计分析
    4.3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分析阶段
        4.3.1 质量缺陷的因果图分析
        4.3.2 设备测量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测量精度验收流程的分析
        4.3.4 工件夹具的质量缺陷分析
第五章 CMM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改进和成果控制
    5.1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改进阶段
        5.1.1 测量能力的质量问题改进
        5.1.2 测量精度验收流程的改进
        5.1.3 工件夹具的质量缺陷改进
    5.2 基于DMAIC的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阶段
        5.2.1 持续的质量管理过程的测量和控制
        5.2.2 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成果的文件化
    5.3 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成果
        5.3.1 改进后的设备性能指标
        5.3.2 改进后的工作效能提升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太赫兹超表面吸收与滤波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发展动态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超表面理论及设计方法
    2.1 超表面理论基础
        2.1.1 超表面结构的负介电系数实现
        2.1.2 超表面结构的负磁导率实现
    2.2 超表面吸波器的阻抗匹配原理
    2.3 电磁诱导透明效应
    2.4 数值仿真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3.1 方环堆叠结构的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的设计
    3.2 方环堆叠结构的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性能分析
    3.3 超单元方环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的设计
    3.4 超单元方环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的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赫兹超表面滤波器的设计
    4.1 太赫兹超表面滤波器结构设计
    4.2 太赫兹超表面滤波器的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赫兹超表面偏振滤波器的设计
    5.1 太赫兹超表面单层线栅偏振滤波器的设计
    5.2 太赫兹超表面双层线栅偏振滤波器的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包钢轨梁100米生产线钢轨轧机机组安装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钢轨轧机发展综述
        1.2.1 国外轧机发展综述
        1.2.2 国内轧机发展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包钢轨梁100米钢轨轧机机组介绍
    2.1 轧机机组介绍
        2.1.1 概述
        2.1.2 轧机安装流程介绍
    2.2 包钢轨梁100 米钢轨轧机机组概况
        2.2.1 现场条件及工艺参数
        2.2.2 轧机机组技术性能参数
        2.2.3 标准
    2.3 施工特点及难点
    2.4 本工程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 100 米钢轨轧机机组组安装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研究
    3.1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1.1 施工现场准备
        3.1.2 基础检查
        3.1.3 中心标板及基准点设置
        3.1.4 垫板的安设
        3.1.5 设备吊装所需条件
    3.2 轧机机架吊装方案的确定
        3.2.1 轧机机架的吊装方法
        3.2.2 轧机机架的卸车、摆放
        3.2.3 轧机机架的直立、吊装、就位
    3.3 轧机设备安装的技术研究
        3.3.1 设备安装流程
        3.3.2 轧机底座安装技术
        3.3.3 机架安装技术
        3.3.4 横梁安装
        3.3.5 换辊装置安装
        3.3.6 轧辊安装
        3.3.7 机组试运转
    3.4 轧机配套工艺管道系统安装方法
        3.4.1 风系统管道及水管道安装
        3.4.2 油系统管道安装
        3.4.3 管道试压、冲洗
    3.5 轧机配套电气安装方法
        3.5.1 电气盘柜安装
        3.5.2 接地装置安装
    3.6 管理措施
    3.7 效益分析
        3.7.1 技术指标
        3.7.2 经济效益
        3.7.3 社会效益
        3.7.4 推广应用前景
4 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1 资源配置
    4.2 进度计划及控制
        4.2.1 进度计划
        4.2.2 进度控制措施
    4.3 质量管理目标及控制措施
        4.3.1 轧机机组安装质量管理目标
        4.3.2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4.4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4.5 环境、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5)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与解决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BIM理论
        2.1.1 BIM的基本内涵
        2.1.2 BIM的应用现状
        2.1.3 BIM的发展方向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理论
        2.2.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内涵
        2.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2.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2.3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2.3.1 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2.3.2 质量控制资料分类与采集
        2.3.3 现场质量检查与检验
    2.4 本章小结
3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3.1 质量控制技术特点与难点
        3.1.1 技术特点
        3.1.2 技术难点
    3.2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产生原因
        3.2.1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3.2.2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产生原因
    3.3 基于BIM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用亮点
        3.3.1 施工方案优化
        3.3.2 碰撞检查
        3.3.3 质量检查对比
        3.3.4 技术交底
        3.3.5 高效沟通机制
        3.3.6 收集整理现场质量数据
        3.3.7 实时动态跟踪
    3.4 BIM技术应用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BIM质量控制方法设计与运行
    4.1 方法运用目标与原则
        4.1.1 方法运用目标
        4.1.2 方法运用原则
    4.2 方法运用条件
        4.2.1 BIM施工质量控制组织
        4.2.2 设计BIM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4.2.3 构建机电管线BIM模型
        4.2.4 机电管线综合
    4.3 方法设计过程
        4.3.1 框架设计
        4.3.2 功能设计
        4.3.3 BIM质量控制支撑环境条件
    4.4 预期运行效果
        4.4.1 管线综合
        4.4.2 计划控制
        4.4.3 实施检查控制
        4.4.4 处置控制
        4.4.5 文件查询
    4.5 本章小结
5 应用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概况
        5.1.2 现场施工条件
        5.1.3 项目施工重点与难点
    5.2 BIM质量控制方法模拟运用过程
        5.2.1 管线碰撞预警及处理
        5.2.2 PDCA控制
        5.2.3 质量控制资料控制
    5.3 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FMEA方法在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2.1 国外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2.2 国内新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1.3.1 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1.3.2 FMEA方法概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食品冷冻机组开发项目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介绍
    2.2 食品冷冻机组介绍
    2.3 项目介绍
    2.4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流程概述
        2.4.1 产品需求阶段
        2.4.2 设计和计划阶段
        2.4.3 产品开发阶段
        2.4.4 产品确认阶段
        2.4.5 投产阶段
    2.5 产品分解结构(PBS)及开发工作分解结构(WBS)
    2.6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特点
    2.7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风险识别与分析
    3.1 技术风险识别概述
        3.1.1 技术风险的分类
        3.1.2 技术风险识别的步骤
    3.2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主要风险
    3.3 技术风险核对表
    3.4 小结
第四章 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FMEA的应用
    4.1 本项目FMEA的一般流程
    4.2 本项目FMEA方法的分类
        4.2.1 设计过程DFMEA
        4.2.2 工艺过程PFMEA
    4.3 设计FMEA的分析过程和方法
        4.3.1 DFMEA小组组建、资料收集
        4.3.2 D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4.3.3 识别DFMEA原因/机理
        4.3.4 DFMEA失效影响评估(计算RPN)
    4.4 过程FMEA的分析过程和方法
        4.4.1 建立工艺流程图
        4.4.2 PFMEA失效影响评估(计算RPN)
    4.5 小结
第五章 依据FMEA方法的开发项目改进措施及项目效果分析
    5.1 项目建议措施
    5.2 项目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虚拟仪器的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虚拟仪器概述及发展
        1.2.1 虚拟仪器的思想
        1.2.2 虚拟仪器的结构
        1.2.3 虚拟仪器的特点
    1.3 虚拟仪器的应用
    1.4 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性分析
    2.2 整机检测参数的选取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2.2.1 整机液压压力
        2.2.2 整机卸载参数
        2.2.3 卸载参数检测方法
    2.3 系统硬件及硬件接线
        2.3.1 传感器
        2.3.2 动力传动系统
        2.3.2.1 运动控制卡
        2.3.2.1.1 运动控制卡系统结构
        2.3.2.1.2 脉冲输出模式
        2.3.2.1.3 运动控制功能
        2.3.2.1.4 接线方法
        2.3.2.1.5 控制卡与外部设备接线
        2.3.2.2 步进电机驱动器
        2.3.2.3 步进电机
        2.3.3 数据采集卡
    2.4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2.4.1 LabVIEW 的应用领域
        2.4.2 LabVIEW 编程原则
    2.5 系统总体布局
        2.5.1 在线检测总体工艺布局
        2.5.2 系统布局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装载机整机液压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设计
    3.1 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描述及功能模块划分
        3.1.2 整机液压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流程设计
    3.2 LabVIEW 与 PCI8344A 数据采集卡数据交换的实现
        3.2.1 调用动态链接库数据类型的转换
        3.2.2 基于 CLN 节点调用动态链接库的实现
        3.2.2.1 调用动态链接库函数的配置
        3.2.2.2 调用动态链接库参数的配置
        3.2.3 动态链接库函数到 VI 的自动转换
    3.3 液压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装载机整机卸载参数在线检测子系统设计
    4.1 卸载参数在线检测子系统系统流程设计
    4.2 动力控制系统设计
        4.2.1 动力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2.2 动力控制系统运动模式设计
        4.2.2.1 回原点运动
        4.2.2.2 工作过程控制
        4.2.3 读取编码器值
    4.3 传感器控制系统设计
        4.3.1 LabVIEW 仪器控制方法
        4.3.2 激光测距传感器控制系统设计
        4.3.2.1 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讯协议
        4.3.2.2 激光测距传感器控制软件设计
        4.3.2.3 角度传感器数据读取程序设计
    4.4 卸载参数在线检测子系统逻辑关系
    4.5 软件的发布
        4.5.1 应用程序的生成
        4.5.2 安装程序生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5.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5.5 基于 LabVIEW 的数据库操作
        5.5.1 ADO 模型
        5.5.2 数据库的连接
        5.5.3 数据入库
        5.5.4 数据的出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运行实例及可靠性分析
    6.1 系统的安装
    6.2 系统运行过程
        6.2.1 液压压力在线检测子系统运行过程
        6.2.2 整机卸载参数在线检测子系统运行过程
    6.3 系统可靠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核燃料组件翻转装置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任务来源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翻转装置系统分析与基本设计、计算
    2.1 翻转架系统分析与设计
        2.1.1 翻转动力系统分析与设计
        2.1.2 翻转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2.1.3 人工升降式工作平台设计
        2.1.4 安全保护系统分析
        2.1.5 翻转架上运输容器限位装置及自动锁紧装置设计分析
    2.2 翻转装置机架分析与设计
        2.2.1 翻转装置机架支撑和移动系统设计
        2.2.2 翻转装置机架调平系统设计
    2.3 翻转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2.4 关键轴强度计算
        2.4.1 B点轴强度计算
        2.4.2 A点轴强度计算
    2.5 原动机构的选择及升降机构的承载计算
        2.5.1 翻转架(承重部分)回路设计
        2.5.2 支腿部分回路设计
        2.5.3 升降式工作台升降部分回路设计
        2.5.4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及排量的确定
        2.5.5 液压阀的选择
        2.5.6 管道尺寸的确定
        2.5.7 油箱容量的确定
        2.5.8 液压传动回路分析
        2.5.9 液压油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翻转装置CAE分析
    3.1 翻转架的运动与力学仿真分析
    3.2 翻转关键轴承的受力分析
        3.2.1 翻转装置的水平承载
        3.2.2 翻转装置的悬空承载分析
        3.2.3 翻转装置的竖立承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翻转装置样机加工与测试
    4.1 样机试制(试验器材)
    4.2 试验测试
        4.2.1 空载运行试验
        4.2.2 负载运行试验
    4.3 问题与讨论
        4.3.1 定位装置的优化
        4.3.2 机架总体尺寸和重量的优化
        4.3.3 运输容器的改进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细胞TLR8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五种中药单体TLR8调节功能的筛选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
        2.3 试剂配置
        2.4 中药单体
        2.5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药物配制
        3.3 人PBMCs的分离和培养
        3.4 RT-PCR检测吉马酮、白花丹醌、没食子酸、青藤碱、黄芩苷对PBMCsTLR8mRNA表达的影响
        3.5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R848对照组
        4.2 药物直接干预组
        4.3 R848+药物干预组
    5 讨论
        5.1 药物直接干预组对正常人PBMCsTLR8mRNA转录水平影响
        5.2 R848+药物干预组对正常人PBMCsTLR8mRNA转录水平影响
第二章 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 细胞活性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THP-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冻存
        3.3 CCK8法检测药物对THP-1 毒性影响
        3.3.1 细胞计数与种板
        3.3.2 药物干预
        3.3.3 细胞存活率计算
        3.4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THP-1 细胞形态
        4.2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 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
        4.2.1 药物直接干预组
        4.2.2 R848+药物干预组
    5 讨论
第三章 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 细胞TLR8及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Real-time qPCR检测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处理对THP-1 细胞中TLR8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3.3 ELISA检测THP-1 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 水平
        3.3.1 IL-12 水平检测
        3.3.2 IL-6 水平检测
        3.3.3 数据处理
        3.4 Real-time qPCR验证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后处理对正常人PBMCs中TLR8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3.5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Real-time qPCR检测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处理对THP-1 细胞中TLR8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4.1.1 R848对照组
        4.1.2 药物直接干预组THP-1 细胞TLR8mRNA转录水平影响
        4.1.3 R848+药物干预组TLR8mRNA转录水平影响
        4.2 ELISA检测THP-1 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IL-12、IL-6 含量
        4.2.1 检测THP-1 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 含量
        4.2.2 检测THP-1 细胞裂解液中IL-6 含量
        4.3 qPCR验证药物对人PBMCsTLR8 mRNA的调控影响
        4.3.1 R848对照组
        4.3.2 药物直接干预组
        4.3.3 R848+药物干预组
    5 讨论
        5.1 黄芩苷、吉马酮、青藤碱对THP-1 TLR8及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59
        5.2 验证黄芩苷、吉马酮、青藤碱对正常人PBMCs TLR8表达的影响
结论
英文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对炎症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中Toll样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等离子体发生及其空气净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室内外空气污染物
        1.1.2 空气源传染疾病问题
        1.1.3 传统空气净化技术
    1.2 等离子体技术
        1.2.1 等离子体概述
        1.2.2 直流电晕放电
        1.2.3 脉冲电晕放电
        1.2.4 等离子体空气净化
    1.3 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机理
        1.3.1 电晕放电与荷电
        1.3.2 电除尘与离子风
        1.3.3 臭氧活性物
        1.3.4 电凝并
        1.3.5 离子风加速器
        1.3.6 反电晕等离子体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1 PIV测试系统
        2.1.1 系统组成
        2.1.2 测试原理与方法
    2.2 颗粒物实时在线测量系统
        2.2.1 ELPI简介
        2.2.2 测量系统
        2.2.3 个数浓度、荷电量及分级收集效率计算
    2.3 电源系统
    2.4 实验反应器
        2.4.1 电除尘反应器
        2.4.2 电凝并反应器
        2.4.3 离子风反应器
        2.4.4 反电晕反应器
        2.4.5 颗粒物发生系统
    2.5 电学检测仪器
    2.6 其他仪器与材料
    2.7 本章小结
3 线板电除尘器中颗粒物的荷电特性和除尘效率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及条件
    3.3 脉冲和直流电晕放电特性
    3.4 不同电源对颗粒物荷电量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3.5 脉冲频率对颗粒物荷电量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3.6 直流叠加脉冲对颗粒物荷电量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线板电除尘器中颗粒物的运动规律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及条件
    4.3 脉冲和直流电晕放电特性
    4.4 不同电源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4.5 脉冲频率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4.6 一次流流速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4.7 直流叠加脉冲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板板电除尘器中颗粒物的运动规律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及条件
    5.3 板板收尘电压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5.4 荷电电压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5.5 一次流流速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5.6 正极性荷电对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等离子体的空气净化应用
    6.1 引言
    6.2 电凝并
        6.2.1 电凝并反应器中颗粒物的荷电特性
        6.2.2 电凝并反应器中颗粒物的运动特性
    6.3 离子风加速
        6.3.1 针筒反应器
        6.3.2 针网反应器
    6.4 反电晕等离子体
    6.5 臭氧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我国第一把电子水平尺下线(论文参考文献)

  • [1]聚脲涂覆薄铝板结构抗撞击性能研究[D]. 凌星鹏.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基于DMAIC的R公司三坐标测量机技术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何玉敏. 东华大学, 2020(01)
  • [3]太赫兹超表面吸收与滤波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D]. 蔺子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包钢轨梁100米生产线钢轨轧机机组安装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研究[D]. 王永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冷宜轩.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FMEA方法在食品冷冻机组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中的应用[D]. 邹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7]基于虚拟仪器的轮式装载机整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D]. 姜超. 广西科技大学, 2014(05)
  • [8]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核燃料组件翻转装置研究与开发[D]. 宋建力. 湖南大学, 2017(07)
  • [9]黄芩苷、青藤碱、吉马酮对THP-1细胞TLR8调节作用研究[D]. 刘筝.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等离子体发生及其空气净化技术[D]. 李加丰. 浙江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我国第一台电子水平仪下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