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糊决策建立圆盘凸轮机构选型

用模糊决策建立圆盘凸轮机构选型

一、用模糊决策确立盘形凸轮机构的类型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任帅康[1](2020)在《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研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制造业加速升级和包装行业日益繁荣,瓦楞纸箱印刷技术获得高速发展,但是传统的瓦楞纸箱印刷机由于自动化程度低、印刷精度不高,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即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瓦楞纸箱印刷机存在的诸多缺点与问题,研究开发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及其机械系统。机械结构方面,采用无轴传动技术代替原来的共轴传动结构改进印刷机单元传动系统,优化印刷机核心部件结构,并进行力学分析与仿真。控制系统方面,搭建高性能控制系统硬件平台,使用智能控制算法开发控制系统,旨在提高印刷机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介绍瓦楞纸箱印刷机成套设备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使用无轴传动技术替代共轴传动技术,改进印刷机单元传动系统;研究分析印刷机关键核心部件结构,分析计算印刷机印刷压力及其表达形式;根据理论知识分析印刷辊结构特性并优化其结构,建立印刷辊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技术对印刷辊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结构满足要求;研究分析机械系统数学模型建模方法,使用系统辨识建模方法建立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简化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相关传递函数。其次,分析研究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方案,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选择硬件型号和通信协议;编写控制模块软件程序、开发具有友好交互功能的人机操作界面;研究印刷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开发瓦楞纸箱印刷机多轴同步控制和凸轮控制等控制功能。然后,针对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常规PID控制器已经无法满足印刷机高精度印刷要求,分析研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原理与特点,提出将二者结合建立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方案,研究分析其原理与结构特点。最后,结合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建立基于常规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系统控制效果最佳,对工程实验具有指导意义。搭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设计测试方案进行调试,实验结果验证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肖丹[2](2019)在《基于情境的腿疾人步行辅助装置创新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步行已经成为人们常见锻炼方式,但有许多下肢轻度残疾人群存在着各种步行障碍,他们有些下肢肌肉无力,有些关节屈伸幅度小,有些踝关节跖屈和背屈的幅度小。例如老人人群,他们走路拖沓缓慢,并且重心不稳定,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针对以上背景将要设计出一款适合下肢功能中、轻度障碍人群的步行辅助装置,来弥补腿疾人群的行动障碍,给腿疾人群提供便捷的出行与身体锻炼方式,使他们能够自由、舒适、轻松和愉快地步行。通过网络、实地调查等方式建立青年人和老年人(典型人物)在水平道路、上下坡步行时的情境故事版,以及其行走过程姿势简化图。在此基础上提取用户(青年和老年人)需求,并应用KJ法整理归纳出较独立用户的需求项,应用AHP法确定各需求项的相对重要性,构建青年和老年人辅助行走时的需求层次结构模型,根据需求模型构建辅助行走的未来情境。应用功能分析方法对挑选的典型步行辅助装置的功能原理进行解构,据此创新出适应未来辅助行走情境的功能原理方案的功能结构图,对其功能元进行求解,应用形态学矩阵综合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初选出多个可行性方案。建立产品功能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据此应用三角模糊数综合评价法对多个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进行优选。应用Pro/E软件对优选的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进行三维建模,据此对创新的辅助行走装置使用过程的交互情境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说明创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徐永康[3](2018)在《有结织网机上钩摆动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钩摆动机构作为有结织网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以及所织的网片质量。本文以上钩摆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对机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出上钩摆动机构运动平稳性较差的因素,并基于此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为了优化上钩摆动机构凸轮的轮廓曲线,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上钩摆动机构凸轮曲线的确定中,并对其进行调幅优化;同时,为了改善上钩摆动机构的传动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出将NSGA-II遗传算法应用于上钩摆动机构的多目标优化中。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首先,对有结织网机以及上钩摆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利用Creo进行上钩摆动机构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上钩摆动机构进行运动性能分析,探究出其运动平稳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为上钩摆动机构凸轮轮廓曲线不光滑。其次,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确定出修正正弦曲线为上钩摆动机构凸轮的最优曲线;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构的运动性能,利用调幅原理对修正正弦曲线的最大无量刚速度、加速度和跃度进行优化;基于ADAMS对上钩摆动机构凸轮进行设计,求解出优化后的凸轮轮廓曲线;将优化后的凸轮装配至上钩摆动机构中,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验证上钩摆动机构凸轮优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后,以改善上钩摆动机构传动性能和力学性能为目的,以凸轮滚子的最大法向力、连杆的最小传动角和凸轮的最大压力角为优化目标,建立上钩摆动机构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NSGA-II遗传算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一个Pareto最优解集,进而确定一组最优设计参数;在MATLAB中对优化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上钩摆动机构的主要传动部件—主轴和大齿轮进行性能分析,以验证其满足工作要求,且在运动过程中状态稳定;对优化后的上钩摆动机构进行物理样机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上钩摆动机构满足工作要求,和优化之前的机构相比,其运动平稳性得到了提高。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有结织网机的上钩摆动机构,从上钩摆动机构凸轮和上钩摆动机构两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提高了机构的运动平稳性,改善了机构的传动性能和力学性能。

陈科[4](2015)在《2ZDJ-2型移栽机导苗机构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导苗机构作为移栽机栽植器的关键部件之一,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钵苗移栽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导苗机构的作业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本文从导苗动作机理研究入手,通过动作时序分析和结构设计计算,设计了一种新型导苗机构。结合运动学参数分析,虚拟样机装配和仿真模拟,对导苗机构运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完成了试验样机试制,设计了栽植系统均匀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及成果如下:1.基于对导苗动作机理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了导苗机构的最优设计方案。通过对导苗机构动作时序的分析和相关计算,确定了导苗机构主要结构参数。2.建立了导苗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完成了机构参数变化对运动规律的分析,运用ADAMS软件对导苗动作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导苗机构运动特征与理论设计基本一致。3.完成了试验样机试制和栽植系统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试验,建立了试验因子与试验指标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试验取值范围内的试验因子组合优化求解,并开展了最优因子组合方案重复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曲柄初始安装角取70°,连杆杆长取356mm,作业速度设定280mm/s,钵苗倒伏率值降至4.5%,验证了导苗机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褚玉程[5](2014)在《16V240ZJD型柴油机故障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柴油机作为其他机械设备的动力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保证柴油机正常运行的连续性和使得柴油机故障发生具有可控性不仅是柴油机的生产厂家关注的重点,也是其他以柴油机为动力源的相关行业的关注焦点所在。本文借助故障分析的相关技术手段,对柴油机的全寿命周期内的故障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柴油机运行过程中故障,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针对现阶段16V240ZJD型机车用柴油机故障分析和处置不足之处,构建柴油机故障分析整体的框架,全面分析柴油机的故障。该框架结合了故障预测、故障模式及影响性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三种对故障分析和处置的技术手段。其中FMEA因其对故障分析数据处理的优势,作为整体框架的基础;FTA主要用于对特定的故障模式的追源溯因;故障的预测技术作为故障分析整体框架中的故障模式预警机制。文章以凸轮轴为例进行FMEA分析,归纳总结出五种典型的故障模式:凸轮型面啃切、剥离、磨损、裂纹以及轴颈的烧伤,并形成了FMEA分析表格。在FMEA分析表格列出了凸轮轴五种故障模式的故障原因、故障的影响以及风险优先数的描述。同时针在对柴油机故障模式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引入三角模糊数对故障模式描述,能有效的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对故障只能模糊的定性描述和实际故障评价过程中需要定量计算的矛盾。同时,针对传统故障评价过程中利用风险优先数的不足,引入TOPSIS法对量化后的故障进行评价和排序。文章的最后,结合三角模糊数和TOSIS决策法改进柴油机故障分析和评价的实施过程,并以柴油机凸轮轴五种故障模式为实例验证了基于模糊故障多属性决策的评价的改进。通过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划分的方法与传统故障层次划分风险优先数三参数排序方法对比,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划分的方法可准确直观的反映工程实际对凸轮轴故障描述。该方法可减少由于模糊语言描述对分析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干扰。通过TOPSIS决策法对凸轮轴故障排序和传统FMEA对故障评价的对比,说明基于模糊TOPSIS决策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基于三者乘积的风险优先数排序的不足,提高了对凸轮轴故障排序的可靠性,为制定改善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宜亚丽[6](2010)在《摆动活齿传动性能分析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传递两同轴间回转运动的新型少齿差行星传动,摆动活齿传动以其结构新颖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确立了它在行星齿轮传动中的地位,在能源、通信、机床、交通、冶金、起重运输、化工、轻工及食品机械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传动型式,对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尚不完善。本文从啮合理论、运动学、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加工制造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对摆动活齿传动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对摆动活齿传动结构及传动特点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摆动活齿的啮合理论,分别利用复数矢量法和坐标变换法综合出摆动活齿传动中心轮的理论齿廓方程,从而确定中心轮的实际齿廓方程,并进行了齿廓仿真。对得到的摆动活齿相对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变化曲线,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推导出摆动活齿和中心轮齿面的滑动率计算公式,并生成变化规律曲线。对中心轮理论廓线的曲率和曲率半径进行了解析,并由此确定中心轮实际齿廓避免顶切条件约束。基于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摆动活齿传动的受力分析模型,并对各构件作用在活齿上接触力的解析值进行求解。基于摆动活齿传动的低副等效机构,对其传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最小传动角位置。导出摆动活齿传动空回行程不自锁条件,并给出克服自锁的方案。结合摆动活齿传动的失效形式,分别确定出活齿与中心轮、激波器啮合副的接触应力计算方法。对摆动活齿传动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基于模糊理论与可靠性设计方法,纳入机械传动中设计变量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使摆动活齿传动的设计更加合理,贴近客观实际。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确定了转臂轴承的模糊平均当量动载荷,并计算了转臂轴承的模糊可靠性寿命。综合考虑摆动活齿减速器的外型尺寸、共轭齿廓间的滑动率、强度的可靠性等结构及性能要求,确立约束条件方程,应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摆动活齿减速器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依据优化得到的最满意解,确定样机的结构设计参数。针对中心轮的齿形复杂性,提出了中心轮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体建模与虚拟装配。并对中心轮齿面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和NI公司相应硬件,通过相关法相位差测量算法获得扭转角大小,实现扭矩的测量;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构建了一套摆动活齿传动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用以在线实时测试摆动活齿传动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摆动活齿传动设计结构合理,传动性能良好,构建的测试系统精确,大大提高了传动性能测试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徐伟[7](2010)在《基于Pro/E的平面盘形滚子凸轮机构参数化优化设计》文中提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平面凸轮机构CAD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开发平面凸轮机构CAD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平面凸轮机构CAD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平面凸轮机构设计的有关理论及计算方法如凸轮机构运动规律、通用凸轮轮廓曲线、平面凸轮机构的弹性系统模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MATLAB和Pro/E设计软件的基础上,进行通用凸轮曲线设计、凸轮机构参数化设计、凸轮机构运动仿真等较为详细地研究与分析。针对目前在绘图软件中创建平面盘形凸轮廓线的过程繁琐且不易创建、设计平面盘形凸轮所需参数多且多数在三维模型上不可见凸轮CAD系统没有商品化的问题,本课题利用Pro/ENGINEER中提供的可程序化的工具Pro/PROGRAM,结合MATLAB的GUI开发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平面盘形凸轮CAD系统。该系统首先提供凸轮曲线的设计界面。在用户输入凸轮基本参数后,系统自动生成凸轮轮廓曲线,然后将其以.ibl格式导入Pro/ENGINEER进行调用。然后在Pro/E中打开三维参数化组件模型,修改参数后再生,就获得了更新后的凸轮组件。最后在Mechanism模块下进行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和仿真。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通过分析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建立通用凸轮曲线数学模型及曲线生成程序,通过输入初始值、边界条件和七个时间参数,凸轮曲线设计程序可以自动生成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跃度曲线,同时可计算出凸轮曲线的特性值Sm、Vm、Am、Jm。最后用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了这些运动规律,并得到了合理的评价结果。2.设计平面凸轮机构压力角、基圆半径、偏距、滚子半径和曲率半径等基本尺寸,并且总结其计算方法。3.建立凸轮机构动力学模型,提取主要参数,在MATLAB下编制了凸轮机构的弹性系统设计程序。并在文中简略介绍编写程序的思路。4.建立直动滚子凸轮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建模。说明其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是如何确定。然后利用MATLAB下的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了计算,并且用直观的图形反映了运算结果。5.建立凸轮组件三维实体参数化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凸轮基本参数,自动生成满足用户设计需求的凸轮三维实体模型。并在Mechanism模块下进行仿真。

高江红[8](2010)在《模糊综合决策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在凸轮机构设计中,运用模糊综合决策的方法进行凸轮机构类型的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和凸轮机构材料的选择。并由此指出,在机械设计的方案确定、参数选择中,模糊综合决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郭振[9](2009)在《机械运动系统计算机辅助选型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是极其关键的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所做出的决策对产品的成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其运算的高效性及准确性,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方面计算机技术同样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大多集中在详细设计阶段,而在最具创造性的概念设计阶段,虽然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但要开发一个实用的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系统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适合计算机推理的数学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编码的思想,将机构的物理信息数字化,通过对数字的推理实现方案选型的自动化推理。本文以机械运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构元的各种属性,完成了对机构元的知识表达。在此基础上对机构元进行编码,以使计算机能够对机构元进行搜索、处理和操作;其次,分析了常用的推理方法,采用正向推理的思想构建了本文的推理模型。模型通过对一系列简单数字的推理,得到可实现设计需求的机构运动方案集,完成从功能要求到产品机构方案的映射;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方案集进行评价,构建了综合权重矩阵,改进了以往的将专家评价权重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充分降低了专家水平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后以螺杆泵驱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为例,从功能需求分析开始,得到设计输入要求,继而转化为编码表示,运用推理模型得到方案解,经专家组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最佳方案。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开发产品方案自动化选型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杨友东[10](2008)在《自顶向下的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及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成功,必须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模式,新设计模式的采用给产品设计过程管理和规划带来了的挑战。本文以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及规划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分析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特点,提出层次着色Petri网(HCPN)建模方法,以设计者的设计过程活动为建模对象,基于HCPN构建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的模型,以刻画设计过程的复杂行为特征,揭示设计过程的内涵特点。2.针对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规划中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要求,采用设计结构矩阵表达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设计组承担的任务量均衡和分在同一任务组内的任务具有较高关联耦合度两个分组原则,并采用基于多目标的遗传优化算法,以实现任务的合理分组,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设计组之间的交互量的目标。3.针对设计组的综合能力,采用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选择设计组,并提出基于任务关键度和设计组综合能力的任务组分配原则,给出一种基于树的任务组分配算法,以实现任务的合理分配,保证组织资源的优化调度。4.在分析任务分组后组内、外的任务之间存在的依赖关联约束对任务执行时间窗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串行活动并行化及耦合活动串行化来确定任务的时间窗约束,提出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任务时间窗算法,以有效的消除时间窗约束求解过程中产生的约束冲突,减少设计过程等待时间;构建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设计过程随机调度优化算法,以确定任务执行时间窗,获得优化的设计过程调度方案。5.针对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的特点,构建基于层次对象Petri网(HOOPN)的设计过程规划动态模型,以满足设计过程的动态监控与调度的需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对设计过程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影响设计过程执行进程的局部和全局风险等级;提出基于设计过程风险等级的风险决策机制,实现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规划的动态调控。

二、用模糊决策确立盘形凸轮机构的类型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模糊决策确立盘形凸轮机构的类型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瓦楞纸箱印刷技术研究现状
        1.2.2 印刷机传动方式发展趋势
        1.2.3 工业领域控制算法发展趋势
    1.3 印刷机同步传动技术
        1.3.1 共轴传动技术
        1.3.2 无轴传动技术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瓦楞纸箱印刷机结构及数学模型
    2.1 瓦楞纸箱印刷机机械结构及传动系统
        2.1.1 送纸单元
        2.1.2 印刷单元
        2.1.3 开槽单元
        2.1.4 模切单元
    2.2 瓦楞纸箱印刷部件分析
        2.2.1 印刷压力分析
        2.2.2 印刷辊有限元模型建立
        2.2.3 印刷辊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2.2.4 模态分析
    2.3 瓦楞纸箱印刷机数学模型
        2.3.1 机理建模
        2.3.2 系统辨识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与软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选择
    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1 运动控制器
        3.2.2 伺服系统
        3.2.3 人机交互界面
        3.2.4 传感器和其他
        3.2.5 通信协议
        3.2.6 电气原理设计
    3.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1 主程序模块
        3.3.2 手动控制模块
        3.3.3 自动控制模块
        3.3.4 其他功能模块
        3.3.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4 印刷机关键技术实现
        3.4.1 多轴同步控制
        3.4.2 凸轮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算法研究
    4.1 模糊PID控制
        4.1.1 PID控制原理
        4.1.2 模糊控制简介
        4.1.3 模糊控制原理
        4.1.4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1.5 模糊PID算法实现
    4.2 神经网络
        4.2.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4.2.2 BP神经网络
    4.3 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
        4.3.1 模糊神经网络PID原理
        4.3.2 模糊神经网络PID结构
        4.3.3 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瓦楞纸箱印刷机仿真与调试
    5.1 软件建模与控制器仿真
        5.1.1 软件概述
        5.1.2 MATLAB/Simulink仿真
        5.1.3 仿真分析及结论
    5.2 调试与实验
        5.2.1 实验平台调试
        5.2.2 样机实验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于情境的腿疾人步行辅助装置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相关内容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国内步行辅助装置研究与应用现状
        1.3.2 国外步行辅助装置研究与应用现状
        1.3.3 基于情境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和应用现状
        1.3.4 三角模糊综合评价法
        1.3.5 层次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和研究现状
        1.3.6 功能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和研究现状
        1.3.7 仿真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和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情境的腿疾人群需求特征模型构建
    2.1 腿疾人群情境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2.2 基于情境分析法的腿疾人群需求研究
        2.2.1 情境分段
        2.2.2 步行情境构建
    2.3 构建用户需求模型
        2.3.1 辅助行走的需求分析
        2.3.2 基于KJ法的用户需求项整理
        2.3.3 建立用户需求层次结构模型
        2.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用户需求项重要度确定
    2.4 行走辅助装置未来情境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创新设计
    3.1 步行辅助器现有产品功能结构分析
        3.1.1 产品系统化设计的概述
        3.1.2 功能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3.1.3 现有步行辅助器功能结构分析
        3.1.4 相关产品功能结构分析总结
    3.2 辅助行走装置功能结构创新设计
        3.2.1 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
        3.2.2 创新辅助行走装置的功能元求解
        3.2.3 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综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腿疾人辅助行走装置功能原理方案优选
    4.1 辅助行走装置功能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的概述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 腿疾人辅助步行装置功能原理方案优选
        4.2.1 三角模糊数的概述
        4.2.2 三角模糊数群体多评价指标决策矩阵构建过程
        4.2.3 腿疾人辅助步行装置功能原理方案优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辅助行走装置创新方案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
    5.1 辅助行走装置创新方案三维模型构建
        5.1.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尺寸设计
        5.1.2 辅助行走装置方案配色设计
        5.1.3 辅助行走装置方案三维模型构建
    5.2 辅助行走装置使用过程情境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级需求打分情况
附录二 二级需求打分情况
附录三 步行辅助器相关产品样本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有结织网机上钩摆动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结织网机研究现状
        1.2.2 凸轮机构研究现状
        1.2.3 多目标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上钩摆动机构工作原理及运动性能仿真分析
    2.1 有结织网机工作原理分析
    2.2 上钩摆动机构工作原理分析
    2.3 上钩摆动机构运动性能仿真分析
        2.3.1 上钩摆动机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2.3.2 运动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钩摆动机构凸轮优化研究
    3.1 上钩摆动机构凸轮曲线的确定
        3.1.1 凸轮曲线特征值
        3.1.2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3.1.3 凸轮曲线的确定
    3.2 上钩摆动机构凸轮曲线调幅优化
        3.2.1 调幅原理
        3.2.2 修正正弦曲线的调幅优化
    3.3 凸轮轮廓曲线求解
    3.4 凸轮优化前后上钩摆动机构运动性能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钩摆动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4.1 多目标优化设计算法分析
        4.1.1 多目标优化及Pareto最优解
        4.1.2 NSGA-Ⅱ遗传算法
        4.1.3 模糊决策
    4.2 上钩摆动机构传动及力学性能分析
        4.2.1 上钩摆动机构传动性能分析
        4.2.2 凸轮与滚子力学性能分析
    4.3 上钩摆动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4.3.1 目标函数
        4.3.2 设计变量
        4.3.3 约束条件
    4.4 上钩摆动机构多目标优化
        4.4.1 Pareto最优解集
        4.4.2 最佳设计方案的选择
        4.4.3 优化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轴和大齿轮性能分析与物理样机验证
    5.1 主轴性能分析
        5.1.1 主轴静力学分析
        5.1.2 主轴模态分析
    5.2 大齿轮性能分析
        5.2.1 大齿轮接触分析
        5.2.2 大齿轮模态分析
    5.3 物理样机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4)2ZDJ-2型移栽机导苗机构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导苗机构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2.1 钵苗栽植的动作分解
    2.2 导苗机理的研究与机构实现
        2.2.1 常见机构的应用与特点分析
        2.2.2 导苗动作的分析与执行机构的确定
        2.2.3 导苗机构设计方案的FAHP优选
    2.3 导苗机构的结构参数计算
        2.3.1 导苗机构的动作时序分析
        2.3.2 导苗机构的结构参数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导苗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3.1 导苗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选
        3.1.1 导苗机构运动学数学建模
        3.1.2 参数变化对机构运动学特性影响分析
        3.1.3 导苗机构结构参数优选
    3.2 导苗机构虚拟样机仿真与验证
        3.2.1 导苗机构的三维建模
        3.2.2 导苗机构的虚拟仿真分析与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钵苗移栽机栽植系统试验研究
    4.1 试验设计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4.1.3 试验材料
        4.1.4 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
        4.1.5 试验内容和试验性能指标
        4.1.6 试验设计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2.1 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4.2.2 因子效应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分析
        4.2.3 试验因子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优化求解
        4.2.4 最优因子组合方案重复性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16V240ZJD型柴油机故障分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故障分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分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故障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柴油机故障分析框架构建
    2.1 柴油机基本原理与故障特性
        2.1.1 柴油机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2.1.2 柴油机故障特性
    2.2 柴油机故障整体分析流程及框架
        2.2.1 柴油机故障整体分析框架
        2.2.2 16V240ZJD型柴油机关键部件
        2.2.3 16V240ZJD型柴油机设计,制造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柴油机故障模式及影响性分析(FMEA)技术研究
    3.1 故障模式及影响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要素
    3.2 柴油机全寿命周期的FMEA
        3.2.1 柴油机全寿命周期内不同类型的FMEA
        3.2.2 FMEA各分析层次之间的关系
    3.3 FMEA的评价准则
        3.3.1 风险优先数
        3.3.2 评价准则
    3.4 故障模式及影响性分析的不足和缺点
    3.5 柴油机的故障模式分析的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柴油机故障评价
    4.1 三角模糊数层次划分
        4.1.1 三角模糊数定义和性质
        4.1.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故障层次等级划分
    4.2 多属性决策
        4.2.1 多属性决策概述
        4.2.2 TOPSIS决策方法及实施流程
    4.3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故障评价方法
        4.3.1 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故障评价的模型
        4.3.2 基于模糊决策故障评价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模糊决策柴油机凸轮轴故障评价实例分析
    5.1 柴油机凸轮轴模糊多属性决策评价的实施流程
    5.2 柴油机凸轮轴故障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摆动活齿传动性能分析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活齿传动结构与分类
        1.2.1 活齿传动结构特点
        1.2.2 活齿传动分类
    1.3 活齿传动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3.1 活齿传动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3.2 摆动活齿传动的研究现状
    1.4 机械模糊可靠性和灰色系统理论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摆动活齿传动基本原理与齿廓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摆动活齿传动的结构组成与传动原理
    2.3 摆动活齿啮合副的运动状态分析
    2.4 摆动活齿的构型设计
    2.5 中心轮齿形综合研究
        2.5.1 基于复数矢量法中心轮齿形求解
        2.5.2 基于坐标变换法中心轮齿形求解
    2.6 摆动活齿传动特性分析
        2.6.1 摆动活齿的摆动幅度
        2.6.2 摆动活齿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
        2.6.3 摆动活齿传动的滑动率
    2.7 中心轮曲率与曲率半径
        2.7.1 曲率与曲率半径计算
        2.7.2 最小曲率半径的影响因素
    2.8 本章 小结
第3章 摆动活齿传动力学性能分析与模糊可靠性设计
    3.1 引言
    3.2 摆动活齿传动啮合副受力分析
    3.3 摆动活齿传动机构传动角分析
    3.4 摆动活齿传动啮合副自锁分析
    3.5 摆动活齿传动模糊可靠性设计
        3.5.1 摆动活齿传动应力分析
        3.5.2 模糊可靠性模型
        3.5.3 隶属函数的选择与模糊性的度量
        3.5.4 三柱销组合摆动活齿传动工作应力分布规律
        3.5.5 三柱销组合摆动活齿传动的模糊可靠度计算
    3.6 基于模糊可靠性的转臂轴承寿命分析
        3.6.1 基于模糊可靠性的转臂轴承寿命数学模型
        3.6.2 基于模糊可靠性的转臂轴承寿命计算
    3.7 本章 小结
第4章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摆动活齿传动多目标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摆动活齿传动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建立
        4.2.1 设计变量选取
        4.2.2 多目标函数确定
        4.2.3 设计约束条件建立
    4.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多目标优化设计
        4.3.1 灰色系统理论
        4.3.2 灰色聚类在多目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4.3.3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多目标优化求解
    4.4 本章 小结
第5 章 数字化设计制造及性能测试研究
    5.1 引言
    5.2 摆动活齿减速器数字化设计
        5.2.1 中心轮数字化建模与分析
        5.2.2 摆动活齿减速器虚拟装配
    5.3 中心轮数字化加工
    5.4 摆动活齿减速器性能测试
        5.4.1 基于频率跟踪相关分析算法
        5.4.2 测试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5.4.3 虚拟仪器应用软件开发
    5.5 本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Pro/E的平面盘形滚子凸轮机构参数化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凸轮机构研究的意义
        1.1.2 我国凸轮机构及其CAD/CAM的研究现状
        1.1.3 国外凸轮机构及其CAD/CAM的研究现状
        1.1.4 我国在平面盘形凸轮机构设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课题的目的
        1.2.1 建立理论上的平面盘形凸轮机构设计系统
        1.2.2 通过运用各种软件工具,分模块逐个实现平面盘形凸轮机构设计系统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平面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曲线设计
    2.1 凸轮曲线设计
        2.1.1 通用凸轮曲线的特点
        2.1.2 通用凸轮曲线表达式
    2.2 参数化用户设计程序
    2.3 其他类型运动规律设计
    2.4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曲线在MATLAB下编程并生成.IBL文件
    2.5 评价决策
        2.5.1 最大无量纲速度
        2.5.2 最大无量纲加速度
        2.5.3 最大无量纲跃度
        2.5.4 最大无量纲转矩
        2.5.5 评价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
    3.1 凸轮轮廓的计算
        3.1.1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凸轮
        3.1.2 摆动滚子从动件凸轮
    3.2 压力角的计算
        3.2.1 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
        3.2.2 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
    3.3 基圆半径R_b的确定
    3.4 中心距C和摆杆长度L_f的确定
    3.5 凸轮曲率半径ρ和滚子半径R_f的确定
        3.5.1 凸轮曲率半径ρ
        3.5.2 滚子半径r_f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盘形滚子凸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
    4.1 凸轮机构动力学建模
        4.1.1 构件的动力学模型
        4.1.2 常用构件的动力学模型
    4.2 凸轮机构按弹性系统的设计
        4.2.1 引言
        4.2.2 V空间的定义及设计
        4.2.3 实验法求等效刚度或阻尼系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凸轮机构优化设计
    5.1 凸轮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5.2 凸轮机构优化设计程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凸轮机构的参数化设计
    6.1 凸轮机构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6.1.1 凸轮设计思路
        6.1.2 凸轮设计参数
        6.1.3 用参数化法建立凸轮本体模型
    6.2 零件装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凸轮机构运动仿真
    7.1 连接PRO/ENGINEER与PRO/MECHANICA
    7.2 直动滚子从动件平面回转凸轮机构运动仿真的建立
        7.2.1 建立驱动
        7.2.2 建立凸轮从动机构连接
        7.2.3 定义分析
        7.2.4 干涉检测
        7.2.5 测量结构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部分源代码

(8)模糊综合决策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模糊综合评判选择凸轮机构类型
    2.1 评价层次关系图
    2.2 评价因素子集、因素及因素等级
    2.3 确定备择集
    2.4 确定评价矩阵
    2.5 确定权重
    2.6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3 模糊综合评判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
    3.1 评价层次关系图
    3.2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3.2.1 确立备择集
        3.2.2 确立因素集
        3.2.3 确立评价矩阵
        3.2.4 确立权重, 进行决策
    3.3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4 模糊综合评判选择凸轮材料
    4.1 确立备择集
    4.2 确立因素集
    4.3 确定评价矩阵
    4.4 权重集的确定和综合评判
5 结论

(9)机械运动系统计算机辅助选型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概念设计理论及研究现状
        1.2.1 概念设计的提出和定义
        1.2.2 概念设计的研究方法与现状
    1.3 机械运动系统的概念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
        1.3.1 机械运动系统研究现状
        1.3.2 机械运动系统概念设计的关键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体系结构
        1.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的体系结构
第2章 机械运动系统概念设计过程模型
    2.1 机械运动系统概述
        2.1.1 机械运动系统的含义
        2.1.2 机械运动系统的构成原理和组成要素
    2.2 机械运动系统概念设计内容和过程概述
    2.3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模型的总体结构
        2.3.1 知识库子系统
        2.3.2 推理机子系统
        2.3.3 方案评价子系统
    2.4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系统的设计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械运动系统的知识表达及编码研究
    3.1 知识表示的概念和方法简述
        3.1.1 知识定义
        3.1.2 知识的表示方法
        3.1.3 机械设计过程对知识表示方法的要求
    3.2 机械运动系统知识描述
        3.2.1 机构元的完备描述
        3.2.2 机构元属性的分类描述
        3.2.3 机构元属性的知识表示
        3.2.4 机构元属性的派生树表示
    3.3 机械运动系统的知识编码
        3.3.1 机构元的输入属性、输出属性编码
        3.3.2 机构运动转换功能属性编码规则
        3.3.3 机构元输入输出关系属性编码规则
        3.3.4 机构元的计算机编码
        3.3.5 机构元的知识表示模型
        3.3.6 机构运动功能到机构解的映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编码推理过程模型
    4.1 编码推理的方法概述
        4.1.1 正向推理
        4.1.2 反向推理
        4.1.3 混合推理
        4.1.4 推理方法的选择
    4.2 推理过程模型
        4.2.1 直接匹配
        4.2.2 拆分组合匹配
        4.2.3 推理实例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构运动方案的评价研究
    5.1 方案评价常用方法
    5.2 机构运动方案评价的原理
        5.2.1 机械运动方案评价指标
        5.2.2 综合权重矩阵的确定
        5.2.3 相似性
        5.2.4 差异性
        5.2.5 可信度与最终权重的分配
        5.2.6 实例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用研究
    6.1 采油螺杆泵概述
        6.1.1 采油螺杆泵简介
        6.1.2 采油螺杆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采油螺杆泵地面驱动系统方案选型过程
        6.2.1 需求分析
        6.2.2 螺杆泵驱动系统功能分析及运动方案的生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自顶向下的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及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产品设计
    1.2 自顶向下的产品设计
    1.3 协同设计
        1.3.1 协同零件设计
        1.3.2 协同装配设计
        1.3.3 协同设计发展趋势
    1.4 设计过程建模
        1.4.1 设计过程建模的研究现状
        1.4.2 设计过程建模存在的问题
        1.4.3 协同设计过程建模
    1.5 设计过程管理
        1.5.1 设计过程规划
        1.5.2 设计过程管理决策
        1.5.3 协同设计过程管理
    1.6 协同设计过程建模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1.7 本文的研究目标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HCPN的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
    2.1 引言
    2.2 基本概念与方法概述
        2.2.1 层次着色Petri网(HCPN)
        2.2.2 方法概述
    2.3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分析
        2.3.1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案例
        2.3.2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的特点
    2.4 基于HCPN的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
        2.4.1 协同基本活动过程建模
        2.4.2 装配设计全过程建模
        2.4.3 装配设计过程建模
        2.4.4 设计过程Petri网模型的特性分析
        2.4.5 设计过程Petri网模型的改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任务分组及分配
    3.1 引言
    3.2 基本概念与方法概述
        3.2.1 相关定义与假设
        3.2.2 任务分配及分配原则
        3.2.3 方法概述
    3.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任务分组
        3.3.1 基于工作量的任务分类
        3.3.2 多目标优化的分组遗传算法
    3.4 基于搜索过程树的任务组分配
        3.4.1 任务组关键度的确定
        3.4.2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设计组选择
        3.4.3 设计组综合能力的确定
        3.4.4 基于树的任务分配算法
    3.5 实验结果
        3.5.1 牛头刨床的设计任务及其关联关系
        3.5.2 牛头刨床设计任务分组
        3.5.3 牛头刨床设计任务组分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任务时间窗的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调度
    4.1 引言
    4.2 方法概述
    4.3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设计任务关系表示
    4.4 设计任务时间窗确定
        4.4.1 任务的时间窗表示和时间窗约束
        4.4.2 任务时间窗约束的确定原则及方法
        4.4.3 任务时间窗约束冲突消解及等待处理
        4.4.4 任务时间窗求解算法
    4.5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随机调度
        4.5.1 基于可达矩阵的初始调度算法
        4.5.2 基于多属性模糊决策的调度方案择优算法
        4.5.3 基于随机择序的设计过程调度算法
    4.6 实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动态规划
    5.1 引言
    5.2 基本概念与方法概述
        5.2.1 层次对象Petri网(HOOPN)
        5.2.2 方法概述
    5.3 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的动态性分析
    5.4 基于DSM和EOOPN综合的设计过程子网建模
        5.4.1 设计组内、外任务依赖关联关系的Petri网建模
        5.4.2 模型元素的对象属性和变迁的激发过程
        5.4.3 设计过程子网建模
    5.5 基于OOPN的监控过程子网建模
    5.6 基于HOOPN的动态过程规划模型及风险决策
        5.6.1 基于HOOPN的动态过程规划模型
        5.6.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动态评价与调控决策
    5.7 实验结果
        5.7.1 牛头刨床设计过程动态规划模型
        5.7.2 牛头刨床设计过程风险评价与调控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用模糊决策确立盘形凸轮机构的类型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瓦楞纸箱印刷机控制系统研究开发[D]. 任帅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情境的腿疾人步行辅助装置创新设计研究[D]. 肖丹. 长安大学, 2019(01)
  • [3]有结织网机上钩摆动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 徐永康. 江苏大学, 2018(03)
  • [4]2ZDJ-2型移栽机导苗机构的研究与设计[D]. 陈科.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15(12)
  • [5]16V240ZJD型柴油机故障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褚玉程.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6]摆动活齿传动性能分析与设计研究[D]. 宜亚丽. 燕山大学, 2010(08)
  • [7]基于Pro/E的平面盘形滚子凸轮机构参数化优化设计[D]. 徐伟.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8]模糊综合决策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应用[J]. 高江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3)
  • [9]机械运动系统计算机辅助选型研究及应用[D]. 郭振. 山东大学, 2009(06)
  • [10]自顶向下的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建模及规划研究[D]. 杨友东. 浙江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用模糊决策建立圆盘凸轮机构选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