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米育种目标演变及发展趋势

我国小米育种目标演变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陈茜午,温蕊,张永虎,丁鑫,张小霞[1](2021)在《谷子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环境友好型作物,适合在多种土壤种植。谷子以小米为主要消费方式,小米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及补益虚损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对其品种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谷子育种目标的不断推进对谷子育种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育种手段已不能满足谷子育种的发展。为促进和加快谷子育种进程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以杂交育种为基础,从杂种优势利用、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抗除草剂辅助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等方面综述谷子多元化育种方式的研究进展。

王海岗[2](2019)在《山西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关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谷子[Setariaitalica(L.)P.Beauv.]起源于中国,具有抗旱、耐瘠、生育期短的特点,作为一种粮草兼用作物,广泛种植于黄河流域且现在仍然存在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山西南北横跨6个纬度(34°34′-40°44′),是中国谷子主要种植省份。山西谷子资源丰富,占全国谷子资源的1/5。山西传统的名优谷子品种较多,这些品种蕴藏着丰富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在对山西省种质库谷子资源数据库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山西谷子初选核心种质;通过田间统一表型鉴定和SSR标记的基因型鉴定,分析山西谷子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挖掘与重要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及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寻找连锁群体中控制主要育种性状的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西谷子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对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地理来源分析发现,山西谷子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大同、忻州、吕梁、晋中和长治5市,占全省资源的75.7%;90%谷子资源为粳性;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发现运城、晋城谷子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最大,分别为1.8580、1.7793。山西谷子资源在苗色、穗型、粒色类型丰富,涵盖了中国谷子资源的基本类型。山西谷子资源遗传多样性大且类型丰富,是谷子种质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2.构建了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通过对表型数据系统聚类随机取样构建了保留原始种质10.57%的初选核心种质。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表型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5.9%,极差符合率为87.4%;14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t检验差异均不显着,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3.核心种质表型综合评价。将山西谷子核心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主成分得分归一化处理后计算综合得分F值来评价每份种质。谷子核心种质的平均F值为0.5227,来自吕梁市离山的H180(猪汉肠软谷)的F值最高(0.7235),其次为来自晋中市平遥的H174(狗肠软谷)(0.6881)、来自晋中市左权的H160(三变脸)(0.6663),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材料。4.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对核心种质表型性状统一鉴定、评价的基础上,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谷子核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9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28个多态性条带,平均为8.625个,等位变异数在2~26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0~0.2之间的位点占总位点的85.14%,等位基因频率大多较小,说明谷子材料之间的位点差异性较大,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5.核心种质遗传结构分析。利用Structure 2.3.4将山西谷子核心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结合山西省地理特征发现3个亚群大致按纬度高低区分开来,分为晋北、晋中和晋南3部分。表明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存在地理生态型分化,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山西省是春、夏谷两种类型同时存在的省份,为山西谷子生态区域划分和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分子证据。6.表型和基因型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存在于共线性或非共线性位点组合中,说明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群体有利于关联分析和优异等位变异挖掘。GLM方法检测到23个标记与节数、株高、颈长、穗长、叶长、茎粗、穗粗、码数、码粒数和蛋白质含量10个性状相关联。同时,明确了关联标记不同等位变异的增(减)效应,寻找到优异等位变异和载体材料。本研究发掘了对蛋白质增效潜力明显的等位变异B153-152、P14-240以及典型载体材料小红谷、黄谷;对码粒数增效潜力明显的等位变异B142-268以及典型载体材料长象白、知州谷;对码数增效潜力明显的等位变异P98-144、B142-183以及典型载体材料临秋变、白爪爪软谷;对穗长增效潜力明显的等位变异B153-190以及典型载体材料蛇儿谷;对株高减效潜力明显的等位变异B223-149、B223-145以及典型载体材料五叉软谷、小黄谷等。这些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可以用于优异亲本组合的选配。7.QTL定位。对238份“豫谷1号×红苗大白谷”重组自交F8群体进行t 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覆盖4377个SNP标记的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1069 c M,平均间距0.24 c M,相邻标记间最大间距12.1 c M。利用IM-ADD算法(区间作图法)对12个性状进行了5个环境的QTL定位,共定位到了189个控制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分布于谷子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从2.3%到11.4%不等。其中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数目较多,分别有43个和40个。189个QTL中有137个(72.5%)能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环境中检测到。其中,第9号染色体上的scaffold_9-36540173到scaffold_9-40248082定位到6个性状的QTL,抽穗期、节数、株高等3个性状在3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

张艾英,郭二虎,刁现民,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郭红亮,程丽萍,吴引生[3](2017)在《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着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张艾英,刁现民,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李瑜辉,程丽萍,吴引生,张莉[4](2017)在《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过去15年西北春谷早熟区区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明晰了该区15年来谷子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该区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1—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西北春谷早熟区的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对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进行了抗逆性分析。【结果】2001—2015年西北春播早熟区共有85个新品系参加国家区试,12个常规品种和6个杂交种达到新品种鉴定标准通过鉴定,新育成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3个,其中,常规品种1个为大同32,杂交种2个分别为张杂谷1号和张杂谷15号。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平均数在年度间表现了较大差异,但总体趋势表现为产量潜力水平的提高。参试品种穗长和千粒重年度间差异不显着,穗长基本稳定在23—27 cm,千粒重稳定在3—3.4 g,但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年度间差异大,株高、单穗重、单穗粒重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有13个生育期长于对照,5个短于对照,同时伴随着株高的增加,单穗重和穗粒重的提升,说明新育成品种生育期的延长和单株产量性状的提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决定了产量81.43%的变异,产量与穗粒重和单穗重呈显着正相关,穗粒重与株高、单穗重呈显着正相关。对通过鉴定品种的抗逆性分析表明,这15年该区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和白发病,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都有一定发生,通过鉴定品种的抗倒性、抗旱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2001—2015年春谷早熟区选育的品种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穗重和穗粒重,其次为株高、生育期,育种中应注意提高品种的综合性和各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抗倒性降低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早熟区品种产量的突破,同时也不利于谷子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早熟区品种选育应以中矮秆、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收获为发展方向。

王小勤[5](2017)在《谷子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和农艺性状QTL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谷子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特色杂粮,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栽培农作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与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相比,谷子在生理特性和理化指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被大众视为粮饲料两用作物。它不仅能高效利用水分、表现出较好的抗旱耐瘠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而且其籽粒(小米)富含多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营养丰富且价值极高,可作为传统食补、食疗的重要原材料。此外,谷子还具有相对较小的基因组(2n=2x=18)。相比于其他黍亚科农作物,谷子可作为解析植物基因组、研究作物抗旱性机理的候选材料,同时也是有望成为研究C4能源作物及黍亚科作物功能基因组的模式作物之一。谷子育种的目标性状中的很大一部分性状都被公认为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应用传统育种方法改良这些性状,既费时又费力。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高通量测序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这些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谷子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为谷子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至今,已有大量的谷子分子标记被成功开发,但现有的谷子遗传图谱所包含的标记数目较少,覆盖率低,检测QTL的效率低。因此,开发更多的新引物,创建多样的作图群体,构建密度较高的遗传图谱,鉴定更多、更稳定的显着QTL,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选用两个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谷子栽培品种“陇谷7号”和“豫谷1号”作为亲本,建立(豫谷1号×陇谷7号)F2作图群体,利用新开发的微卫星(SSR)标记,构建谷子高密度种内遗传连锁图谱;结合两年的相关表型数据,经检测分析,以期获得控制谷子这些重要性状的稳定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谷子SSR标记开发本研究利用“豫谷1号”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0598对SSR引物,约覆盖谷子基因组的99.89%。分布在谷子9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数目介于6581874个,各染色体上标记密度为16.1731.78 markers/Mb。其中,第9染色体的标记数目最多,标记密度也最大;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数目最少,标记密度也最小。设计的不同重复单元引物中,五核苷酸重复的引物数目最多,二核苷酸重复的引物数目最少。2.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利用10598对SSR引物筛选“豫谷1号”与“陇谷7号”两亲本间的多态性,共获得1013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例为9.6%。利用获得的1013对多态性引物检测F2群体中168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共产生103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22对引物分别产生2个多态性位点。经χ2检测,其中220个标记位点表现出显着的偏分离(p<0.05),偏分离比例为21.3%。遗传图谱上1035个SSR标记覆盖谷子物理图谱的395.65 Mb,约为谷子全基因组重组长度(515 Mb)的76.8%。3.谷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利用作图软件Jionmap4.0进行连锁分析,1035个位点分别定位到了谷子的9条染色体上,构建了一张覆盖1318.8 c M的谷子遗传图谱,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1.27 c M。该图谱共包含9个连锁群,依次对应于谷子的9条染色体。其中,第9染色体的重组长度最长,为226.4 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最大(2.02 c M);重组长度最短的是第7染色体,只有102.9 c M,标记间距相对较小,为0.93 c M;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密度最大,平均距离为0.67 c M。4.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QTL分析利用上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2个年份的谷子11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检测到29个与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相关的QTL,LOD值为2.565.45,解释变异率介于7.0%14.3%之间。在检测到的29个QTL中,有22个QTL增加性状表型值的等位基因来源于“豫谷1号”,而其余6个QTL来源于“陇谷7号”。另外有1个千粒重QTL(q TGW5.1)增加性状表型值的等位基因在单环境(2014年)和联合分析检测中分别来源于不同的亲本。此外,在第1、5、6染色体上均发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QTL聚集在同一染色体的同一区域内。其中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的8个QTL(q LMS1.1、q DMS1.1、q NMS1.1、q MPL1.1、q MPD1.1、q SWP1.1、q PWP1.1、q GWP1.1)聚集在GSA00767GSA00780区域内,这些QTL及染色体区段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

方路斌,罗河月,郭冬梅[6](2015)在《谷子简约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谷子生产的各个阶段,包括育种、播种、间苗、除草、病虫害鸟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概述了谷子简约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探讨了谷子在育种、精量化播种、化学除草和机械化生产等简约化种植的关键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

宋淑贤,田伯红,张立新,刘艳丽,王建广[7](2015)在《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沧谷5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以济8787为母本、农家种水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谷2014001)。并在第十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在国家区域试验中,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828.5 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4.56%;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45.5 kg/hm2,较对照增产8.87%,居参试品种第1位。沧谷5号高产、稳产性好,抗病而且耐涝性突出。适宜在河北、山东和河南夏谷区春播或复播种植,也可在辽宁省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陈晓敏[8](2013)在《谷子农艺性状和蒸煮品质与GBSS1基因等位变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Waxy (GBSS1)基因编码直链淀粉的合成,其碱基插入或缺失使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胚乳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甚至全为支链淀粉,使谷子表现为糯质。本文以引进的88份谷子品种(系)为材料,对GBSS1基因插入突变和exon2-exon4区间序列变异;以及其中53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蒸煮品质进行分析,为中国谷子Waxy基因等位变异、蒸煮食味品质与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0.13%-36.08%,其中穗粒重的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6.08%,下同),株高的变异幅度最小(10.13%)。株高与穗长、节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片数、穗下节间长呈显着正相关,但与穗粒重呈显着负相关。采用类平均法,在欧式距离4.0281,将供试材料聚为九大类群。第一类群的株高最大,节数、叶片数较多,但产量组合较低;第八(赤10-224)和第九(公矮5号)类群的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较高。(2)丰谷12等15份材料的糊化温度为70-74℃(碱消值在4-5),频率为28.3%。赤谷10号、利谷21等29份材料(频率54.7%)的胶稠度大于115cm。非糯、低直链淀粉和糯质类型频率分别为24.5%、60.4%和0,它们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7.0%-31.9%、7.8%-16.0%和0-3.5%。(3)引物ex1/ex2、M5/R7、M7/R10、M2/R4、M4/R5和M8/R9分别在8、85、14、32、22和68份材料中扩增出1000bp、800bp、500bp、1000bp、700bp和300bp的片段。引物ex2int2/ex4r分别在8、10、9、19和29份材料中扩增出800bp、2000bp、3000bp、800/2000bp和1800/3000bp的片段;引物M1/R3在5份材料只扩增出3000bp的特异带,在19份材料同时扩增出1800bp和3000bp的谱带;引物M5/R9在28份材料中同时扩增出1000bp和1500bp的谱带,在19份材料中只出现1500bp的谱带。(4) exon2-exon4区间序列比对表明,大红谷在第10、11碱基处均有CT插入,白沙在第13、14和15碱基处分别有T、GG和GG插入,在第255碱基处G替换为A;赤谷四号和赤谷五号两个粳谷品种在13、14、15均无插入,也没有替换。利谷21在第15碱基检测到G的插入,在17-24碱基处GGCACAGC突变为C-ACAGCA。黔南农家种和猫爪粘均在第347、348和350碱基处出现碱基替换,依次分别由C替换为G,T替换为G和G替换为A。(5)按exon2-exon4区间的序列变异,以阈值为70将53份材料聚为九大类。其中第一类最多有24份,其次为第五类有10份。

张雪峰[9](2013)在《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主栽作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谷子抗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是应对未来水资源短缺日愈严重的战略储备作物,谷子含有丰富的营养,逐渐成为人们所喜爱的食物。谷子在旱作物可持续农业发展及作物遗传育种理论的研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夕,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谷子播种面积仍处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首要地位;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谷子播种面积稳定在667-933万公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小麦、玉米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使得玉米和小麦等高产作物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谷子则从粮食主产作物中逐渐退出,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减少,自此,谷子逐渐沦为辅粮和配角作物。然而,随着生态、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谷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优势逐渐凸现,成为环境友好型和保健营养型作物。在旱情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富贵病增加、全球饥饿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的历史背景下,谷子的生产和消费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基于此,社会上及学术界对谷子产业发展的问题的探索也逐渐兴起,对谷子产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谷子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谷子产业技术研发提供了稳定的经费和历史转折,使我国谷子科研摆脱了困境,迈入了现代化农业科研的轨道;同时干旱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多样性的需求,也增加了社会和市场对谷子的需求,使得谷子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为了摸清谷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中国谷子生产、加工、消费、流通以及谷子产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谷子产业发展的技术三个角度入手,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并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融合,试验数据与调研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谷子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现状,探寻中国谷子产业发展中在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揭示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在经过现状分析后提出中国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述分析找出制约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分析和解释,最后结合中国谷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国谷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目前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列举了中国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十余个省份的数据,从谷子生产区域布局、产量情况、优质谷子品种、运作良好的谷子合作社等方面了解谷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深层次了解影响谷子产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谷子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CCAij)对谷子的各个主产区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得出各个品种的谷子在各个主产区的比较优势,以得出各个主产区种植哪个品种的谷子更加多产,收益更多。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在古代栽培种植比较广泛,应用和喻意非常丰富;现代谷子生产能力逐渐减弱,播种面积和总产呈逐年下降趋势,单产呈缓慢上升趋势,在全国粮食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我国目前谷子区域布局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辽宁、山西、陕西和河南五个省份。目前,谷子加工企业多而小,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极少;消费多以米粥和干饭的原粮消费为主为,消费方式比较传统,消费主体单一。谷子出口量总体减少,出口额相对较稳定,对外出口的谷子价格呈现上升趋势。通过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张杂谷、地膜覆盖技术、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综合效果评价。得出张杂谷在水浇地条件下与玉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优于同比的常规谷;在干旱条件下,张杂谷则略有一定的优势。在地膜覆盖技术中,一膜两年用穴播谷子无论是同谷子的其它种植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最优,适于在甘肃等干旱地区推广。通过对全国谷子生产加工主要企业、专业合作社、小米集散地等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目前谷子产业化组织模式主要有:“企业+农户”型、“专业合作社+农户”型、“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型、“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农户”型;利益联结机制是以合同和合作为主的松散型或半松散型的联结方式。运行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利益联结方式松散,利益主体关系不对称等;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不规范,信用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通过对影响谷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自然条件、农民素质、政府扶持程度等是影响谷子生产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的数量、人均消费水平、价格变化范围以及行业发展前景会对谷子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另外国家政策是调节谷子供求平衡,引导并调控谷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指出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谷子产业的发展。中国谷子产业要想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注重“小谷子大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户也要加强技术培训,建立谷子产业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实现谷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扩大谷子产业规模,增加农户收益,使谷子产业的各个主体都收益,使我国谷子产业大力发展。本文立足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了解了当前我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谈久了谷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技术经济效益,并对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使谷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引导、支持谷子产业发展及谷子合作社运行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决策参考。

吴宝华,温素英,尹晓玲,王勃[10](2013)在《高蛋白粮饲兼用谷子新品种“蒙丰谷7号”选育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蒙丰谷7号"是1985年利用当地优质品种资源和丰产大穗型品种杂交配制,按照育种目标并经多年的系统选育及化验筛选研究而成;2005—2006年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2006年同时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2007年10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并命名,认定编号:蒙认谷2007003号。我国种植的谷子品种蛋白质含量超过14%的仅占5%,"蒙丰谷7号"蛋白质含量为14.35%,因此在谷子里属于高蛋白质品种。谷子以营养价值高而着称,其秸秆又能做牲畜的饲草料,因此可粮饲兼用。"蒙丰谷7号"经大面积种植推广应用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二、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谷子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杂种优势利用
2 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
    2.1 雄性不育系
    2.2 光敏不育系
3 抗除草剂基因辅助育种
    3.1 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方法
    3.2 抗除草剂基因类型
    3.3 抗除草剂基因在实际生产上的利用
4 空间诱变育种
5 小结

(2)山西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研究
        1.1.1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1.1.2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1.1.3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1.2 作物核心种质资源构建
        1.2.1 分子标记技术在谷子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2.2 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3.1 关联分析与连锁不平衡
        1.3.2 关联分析的方法
        1.3.3 关联分析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4 植物数量遗传QTL定位的方法
        1.4.1 遗传图谱的构建
        1.4.2 数量性状QTL定位
        1.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1 目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山西谷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表型多样性分析
        2.2.2 山西谷子资源行政区多样性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山西省谷子核心种质构建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田间实验设计
        3.1.2 性状调查
        3.1.3 表型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核心种质取样
        3.2.2 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
        3.2.3 表型性状变异
        3.2.4 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3 讨论
        3.3.1 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
        3.3.2 核心资源不同地理来源的聚类分析
第四章 初选核心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基因组DNA提取
        4.1.3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
        4.1.4 电泳及染色
        4.1.5 SSR引物筛选
        4.1.6 SSR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聚类分析
        4.2.3 群体结构分析
    4.3 讨论
        4.3.1 山西谷子资源遗传多样性
        4.3.2 山西谷子资源遗传结构
第五章 谷子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SR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及其衰减
        5.2.2 关联分析
        5.2.3 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5.3 讨论
        5.3.1 山西谷子资源连锁不平衡
        5.3.2 山西谷子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第六章 谷子农艺性状QTL定位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农艺性状调查
        6.1.3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6.1.4 QTL 定位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农艺性状表型变异分析
        6.2.2 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6.2.3 农艺性状QTL定位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3)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与统计分析
        1.2.1 数据汇总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05—2015年春谷中晚熟区参试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2.1.1 参试品种产量变化
        2.1.2 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变化
    2.2 2005—2015年通过鉴定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2.2.1 产量变化情况
        2.2.2 农艺性状变化情况
        2.2.3 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4 抗逆性
        2.2.5 品种类型及育种方法
        2.2.6 品种品质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4)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方法与统计分析
        1.2.1 数据汇总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区试承试点产量情况
    2.2 品种产量表现
    2.3 品种农艺性状变化
    2.4 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5 抗逆性
3 讨论
    3.1 提高产量同时兼顾其他各性状的协调统一
    3.2 加强品质育种同时提高抗逆性育种
    3.3 协调各性状, 做好多类型品种的选育
4 结论

(5)谷子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和农艺性状QTL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谷子概述
    1.2 谷子育种研究现状
    1.3 谷子分子标记
    1.4 谷子遗传图谱构建
    1.5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1.6 谷子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性状调查
    3.3 SSR引物设计
    3.4 谷子基因组DNA提取
    3.5 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3.5.1 PCR扩增体系和反应程序
        3.5.2 产物检测所需试剂及主要配方
        3.5.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5.4 凝胶银染显色
    3.6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
        3.6.1 群体基因型检测
        3.6.2 偏分离标记检测
        3.6.3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6.4 谷子主要性状QTL定位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SSR标记引物设计
    4.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4.3 分子标记偏分离分析
    4.4 农艺性状及产量的表型分析
    4.5 产量和农艺性状QTL检测
第5章 讨论
    5.1 谷子SSR引物特点
    5.2 标记偏分离分析
    5.3 遗传连锁图谱分析
    5.4 染色体上QTL共聚现象
    5.5 亲本有利等位基因分析
    5.6 QTL的潜力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谷子SSR标记开发
    6.2 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6.3 谷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6.4 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QTL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谷子简约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谷子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谷子简约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育种
        2.1.1高产育种
        2.1.2矮化育种
        2.1.3抗除草剂育种
    2.2 播种
    2.3 间苗
        2.3.1精量播种免间苗
        2.3.2药剂处理免间苗
        2.3.3除草剂间苗
    2.4 除草
    2.5 病虫鸟害防治
    2.6 收获
3 结语

(7)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特征特性
    2.2 抗逆性
    2.3 品质性状
    2.4 产量表现
    2.5 适宜种植区域
3 配套栽培技术[15]
    3.1 整地保墒,科学施肥
    3.2 轮作倒茬,适时播种
    3.3 合理密植,加强管理
    3.4 及时防治病虫害
    3.5 适时收获

(8)谷子农艺性状和蒸煮品质与GBSS1基因等位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与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谷子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1.2 谷子的分布与产品开发
        1.2.1 谷子的分布
        1.2.2 谷子的营养成分及产品开发
        1.2.3 谷子是粮草兼用的作物
    1.3 谷子农艺性状研究
    1.4 谷子和其它作物的淀粉品质
    1.5 GBSS1基因等位变异与淀粉品质
        1.5.1 GBSS1基因研究
        1.5.2 谷子GBSS1基因研究
        1.5.3 GBSS1基因等位变异研究
    1.6 分子标记在谷子育种中的应用
        1.6.1 谷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1.6.2 基因定位
        1.6.3 谷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1.6.4 比较基因组学
    1.7 中国谷子育种与发展前景
        1.7.1 中国谷子育种和生产现状
        1.7.2 中国谷子的发展前景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实验仪器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2.3 农艺性状测定
        2.2.4 品质性状测定
        2.2.5 基因组DNA提取
        2.2.6 GBSS1基因等位变异检测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谷子农艺性状分析
        3.1.1 谷子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3.1.2 谷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3.1.3 谷子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3.2 参试材料蒸煮品质变异分析
        3.2.1 糊化温度
        3.2.2 胶稠度
        3.2.3 直链淀粉含量
    3.3 谷子GBSS1基因等位变异分析
        3.3.1 GBSS1基因多态性检测
        3.3.2 谷子GBSS1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
        3.3.3 部分材料GBSS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3.3.4 谷子GBSS1基因序列变异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GBSS1基因同源性及其变异类型
    4.2 转座子和转座的遗传效应
    4.3 谷子GBSS1基因序列变异的多样性
    4.4 谷子蒸煮品质评价标准探讨
    4.5 谷子农艺性状的变异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9)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谷子产业基本涵义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涵义
        2.1.1 谷子
        2.1.2 产业
        2.1.3 谷子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2.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5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世界谷类作物生产情况概述
    3.2 中国谷子生产现状分析
        3.2.1 古代谷子生产情况概述
        3.2.2 现代谷子的生产情况
        3.2.3 谷子主产区的生产情况
    3.3 中国谷子加工现状分析
        3.3.1 加工企业分析
        3.3.2 加工产品分析
    3.4 中国谷子消费现状分析
        3.4.1 消费数量分析
        3.4.2 消费结构分析
    3.5 中国谷子流通现状分析
        3.5.1 市场主体间的流通
        3.5.2 出口流通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
    4.1 组织机制
        4.1.1 企业+农户型
        4.1.2 专业合作社+农户型
        4.1.3 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型
        4.1.4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型
        4.1.5 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农户型
    4.2 利益联结机制
    4.3 保障机制
    4.4 运营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5.1 不同谷子品种的技术经济分析
        5.1.1 不同品种试验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5.1.2 不同品种调研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5.2 不同覆盖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2.1 不同覆盖技术试验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5.2.2 不同覆盖技术调研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5.3 不同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3.1 不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经济效益分析
        5.3.2 不同栽培技术调研结果的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6.1 谷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单产低
        6.1.2 生产方式依然落后
        6.1.3 种植面积不集中
        6.1.4 病虫草鸟害严重
    6.2 谷子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谷子深加工产品少
        6.2.2 产后加工机械匮乏
        6.2.3 缺乏成品转化平台
    6.3 谷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 消费方式单一
        6.3.2 快捷食品开发少
        6.3.3 功能性产品缺乏
    6.4 谷子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6.4.1 流通渠道不畅
        6.4.2 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6.4.3 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
    6.5 中国谷子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6.5.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6.5.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薄弱
        6.5.3 农户信息、产品流通不畅
    6.6 谷子产业发展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6.6.1 栽培、生产技术落后
        6.6.2 多样性应用研发落后
        6.6.3 资源发掘和种质创新落后
    6.7 本章小结
7 制约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7.1 生产因素
        7.1.1 自然条件
        7.1.2 农民文化水平
        7.1.3 政府扶持程度
    7.2 消费因素
        7.2.1 人口数量
        7.2.2 人均消费水平
        7.2.3 价格变化范围
    7.3 政策因素
    7.4 环境因素
    7.5 本章小结
8 促进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加快调整谷子生产结构
        8.1.1 科学规划谷子种植面积
        8.1.2 合理优化谷子品种布局
        8.1.3 逐步打造谷子产业聚集区
    8.2 提升谷子产业转化及加工能力
        8.2.1 完善谷子产业经济与信息平台建设
        8.2.2 整合谷子深加工企业
        8.2.3 延长谷子产业链条
    8.3 拉动谷子消费水品
        8.3.1 优先保障谷子口粮作物的有效供给
        8.3.2 坚持走优质、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8.4 提高谷子流通效率
    8.5 改进谷子产业的行业发展模式
        8.5.1 加大对谷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8.5.2 鼓励农民成立谷子生产专业合作社
    8.6 加大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推广力度
        8.6.1 加强谷子品种多样化研发
        8.6.2 加大谷子先进栽培技术普及力度
        8.6.3 加速谷子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8.7 深刻挖掘谷子产业的其他功用
    8.8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本研究创新之处
    9.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高蛋白粮饲兼用谷子新品种“蒙丰谷7号”选育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谷子概况
2“蒙丰谷7号”选育研究
    2.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2.2 产量鉴定与品比试验
    2.3 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
    2.5 品种特征特性
    2.6 品质化验结果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结果)
    2.7 抗病性鉴定结论
    2.8 适应区域
    2.9 栽培技术要点
3“蒙丰谷7号”生产应用

四、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谷子育种研究进展[J]. 陈茜午,温蕊,张永虎,丁鑫,张小霞.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5)
  • [2]山西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关联分析[D]. 王海岗.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3]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J]. 张艾英,郭二虎,刁现民,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郭红亮,程丽萍,吴引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3)
  • [4]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J]. 张艾英,刁现民,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李瑜辉,程丽萍,吴引生,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3)
  • [5]谷子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和农艺性状QTL分析[D]. 王小勤. 西南大学, 2017(02)
  • [6]谷子简约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方路斌,罗河月,郭冬梅.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6)
  • [7]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宋淑贤,田伯红,张立新,刘艳丽,王建广. 辽宁农业科学, 2015(03)
  • [8]谷子农艺性状和蒸煮品质与GBSS1基因等位变异分析[D]. 陈晓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07)
  • [9]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雪峰.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5)
  • [10]高蛋白粮饲兼用谷子新品种“蒙丰谷7号”选育研究及应用[J]. 吴宝华,温素英,尹晓玲,王勃.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02)

标签:;  ;  ;  ;  ;  

我国小米育种目标演变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