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

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

一、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宁克友[1](2016)在《基于FPGA的GNSS信号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航天、铁路监控、海洋救援、环境和灾害的监测、导弹制导和民航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和美国GPS都在加快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导航定位的实时性和精度主要依赖GNSS信号捕获算法与跟踪算法的优劣,其中在对信号进行跟踪之前首先要对卫星信号中存在的伪随机码相位和载波多普勒频移进行估计,这个估计的过程就是捕获,因此捕获算法是整个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GNSS信号的快速捕获,减少捕获时间,本文主要是针对捕获算法进行研究,最终在FPGA上实现对数字中频信号的快速捕获。在研究的过程中,介绍了GNSS信号捕获算法的原理,对传统的捕获算法进行了分析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并对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行码相位的PMF+FFT捕获算法,使其一次对多个码相位进行并行搜索,从而提高捕获效率。对GNSS接收机中捕获模块进行FPGA设计,采用基于并行码相位的PMF+FFT算法来实现捕获模块,不仅提高了捕获速率,还降低了FPGA硬件资源的使用率,在工程实现中具备较高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基于模块化思想,将捕获模块划分若干功能子模块,分别对各功能子模块进行实现。采用Cadence公司的仿真工具IUS对捕获模块的功能以及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能够实现对GNSS信号伪码相位的捕获以及多普勒频移的估计,并降低捕获时间,验证结果证明了捕获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采用Synopsys公司的静态时序分析工具primetime对设计进行静态时序分析,时序分析结果表明捕获模块时序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邓印凯[2](2013)在《多星星地异步通信系统中的直扩序列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卫星星地扩展频谱通信系统中,直接扩频序列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其相关性的优良直接影响了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即允许接入的最多用户数。因此从实际多星星地通信系统异步延迟环境下出发对序列相关性性能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从目前常规存在的线性序列:m序列、平衡Gold序列及非线性序列GMW序列,结合实际卫星通信的要求对直扩序列进行了补0处理。给出了一种新的补0算法,并具体用程序实现10阶1023长的码序列族中所有序列的补0并记录下了补0位置。直扩序列的相关性包括自相关性(Auto-Correlation)和互相关性(Cross-Correlation)两个主要的研究方面。仿真遍历分析了10阶补0后的直扩序列在同步和异步下的相关性能的统计分布,并将其与理论的Welch界进行对比。其次由于长序列的局部序列能够在码数量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所以分析其相关性能的变化与直接产生的短序列相比在同步和异步下的差异。因此采纳了局部序列的相关性定义和提出了一种新的长序列的局部平衡截取算法。程序实现所有10阶补0后1024长的序列中截取512长的平衡序列。仿真遍历了所有截取512长序列与直接9阶补0产生的512长序列在同步和异步下的相关性能的统计分布,并与理论的Welch界对比。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在同步下截取的序列比直接产生序列相关性要差,而异步下两者的相关性性能相似。最后由常规相关性定义入手,分析了多卫星多波束存在的情况下多路用户QPSK调制下的多址干扰。仿真分析了10阶补0后序列,将一个用户看为主用户,随着干扰用户的增加,其在同步和异步下互相关性能恶化的曲线图。结论显示在同步条件下,随着QPSK用户的增多,平衡Gold序列相关性比m序列好大约2.2dB,而m序列相关性比GMW序列好大约2.9dB。在异步下从图形的分析上显示其相关性能相差不到0.2dB,因此可以考虑更加安全和线性复杂度高的GMW序列。同样由于长序列能提供更多的码数量,仿真了多址干扰。结论显示同步下不同序列的9阶补0产生的序列比局部截取的平衡序列相关性好1.1dB左右。异步下,相关性能相差大约0.1dB,所以异步下可以考虑能够提供更多码数量选择的局部截短序列。

李嵩山[3](2013)在《多星星地异步通信中直扩序列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扩频通信具有低截获率、高抗衰弱能力及抗多径干扰等优点,使得它在小卫星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特定的小卫星直扩通信系统,分析不同扩频序列的选择对于信息形式安全的影响,着重分析一种非线性伪随机序列GMW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和相关特性是否满足小卫星直扩系统对序列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文章在小卫星通信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小卫星扩频通信安全性的两个方面——直扩信号的安全性、序列的破译,并由此分析了序列抗破译要满足的条件。然后对常用伪随机序列m序列、Gold序列、Kasami序列、GMW序列的安全性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具有高安全性的GMW序列,提出了一种构造具有最大线性复杂度GMW序列的方法,简化了GMW序列线性复杂度的计算;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互相关特性GMW序列的构造算法,简化了工程上遍历、筛选等工作的进行。根据小卫星对扩频序列的要求,仿真分析了GMW序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结果认为9阶、10阶、12阶、14阶GMW序列的最大线性复杂度分别为27、80、192、448,远远超过m序列、Gold序列和Kasami序列,数量分别有48、60、144、756个,数目个数满足小卫星通信系统的要求。对一组9阶GMW序列和10阶GMW序列的1-错和2-错线性复杂度仿真,结果为27和80;在有噪声情况下遍历仿真10000次GMW序列的线性复杂度,结果没有发生下降,说明GMW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GMW序列具有很大的序列集,与m序列、Gold序列、Kasami序列仿真对比后发现,这种优势对于高阶GMW序列表现更为明显。可靠性分析认为GMW序列的互相关具有多值性,统计认为9阶GMW序列最优互相关性为20.4dB,与Welch界27.1dB相差约6.7dB,并且互相关性在15dB以上的比例在85%以上,10阶GMW序列最优互相关性为24.1dB,与Welch界30.1dB相差约6.0dB,并且互相关性在20dB以上的占55%左右;与m序列、Gold序列和Kasami序列对比分析后,发现经过算法优选的GMW序列的互相性优于m序列,GMW序列的相关特性满足小卫星对扩频序列的要求。

王本龙[4](2011)在《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战术数据链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由于军事应用的特殊性,扩频抗干扰电台成为数据链抗干扰传输通道的主要设备,其相关设备和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同时由于直升机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使得直升机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本课题“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某直升机项目的子项目。笔者负责设备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和设备的研制。本设计采用超外差二次变频的体系结构,扩频体制采用了直接序列扩频,接收通道采用宽带大动态接收机、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发射通道采用宽带大功率功放,中频处理采用中频数字化等技术,设备由电源及接口模块、信道模块、终端模块、功放模块等四大模块组成。设备指标符合项目要求。该设备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独到之处。本文以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总体设计作为研究重点,先通过对抗干扰通信技术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通信抗干扰的主要技术途径,然后根据抗干扰技术的理论,制定了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总体技术方案,并对该方案的部分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论证,之后详述了本课题各模块主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直升机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的主要指标测试结果,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备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熊钦[5](2011)在《TD-SCDMA信道分配与网络结构仿真研究》文中提出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的一种TDD标准,与WCDMA、CDMA2000并称为3G三大主流标准。我国政府和工信部相继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支持TD-SCDMA技术研究与商用发展。TD-SCDMA标准采用诸多新的技术,如同步CDMA、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动态信道分配等技术;也有一些共用的技术,如UTRAN网络结构。相比于WCDMA、CDMA2000两大标准,TD-SCDMA具有更好的频谱灵活性、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大的系统容量。随着3G技术的演进,不断把追求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的上限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研究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分配技术与UTRAN网络结构与信令两部分。信道分配部分主要分析研究动态信道分配技术(DCA)和系统码分配技术,用编程设计实现了慢速DCA功率控制下的时隙优先级排队算法和快速DCA的可移动边界策略及资源预留策略两种算法;系统码分配部分实现了同步码、扩频码、扰码及脉冲成型的算法。解析了TD-SCDMA UTRAN网络结构用户设备(UE)、UTRAN与核心网(CN)接口之间信令交换及数据传输的过程;模拟实现了建立RRC、建立直传(NAS信令建立)、建立RAB过程;仿真实现了小区搜索过程中在无线传输环境下下行同步码、基本中间码以及PCCPCH信道业务传输的性能指标;最后模拟实现了主叫与被叫UE在空闲和连接模式下建立通信的跃迁和业务传输过程。本文在论述各部分原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算法的功能,对产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实例动手操作得到可视化结果,对研究TD-SCDMA标准无限资源管理与从事3G软件的开发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鄢文飞[6](2010)在《基于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软件无线电技术因为其参数可调、升级和维护方便、且相比传统的硬件设备具有灵活性,使之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和信息化部)将3张3G牌照分别发放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伴随着国内运营商的重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重新受到国内业界的关注。本文首先设计基于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硬件电路,以"FPGA+DSP"为核心,外接专用的AD, DA芯片及存储芯片等,完成整个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设计。然后在此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CDMA数字及语音传输系统,包括CDMA系统中的PN序列及Gold序列的产生、扩频与解扩、卷积码编译码、交织解交织、BPSK调制及相干解调,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整体调试,完成CDMA通信的整个流程。本文的创新点在以下两个方面:(1)硬件设计上,本文以"FPGA+DSP"为核心,特地配置了一片单片机用来进行程序存放,可以一次性的把所有的程序存放在MCU里,然后根据个人需要用拨码开关来进行程序的选择,避免了重复下载程序造成的一些芯片烧毁等非人为的意外发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2)软件实现上,在相干解调的Costas环提取载波同步中,本文提出一种用CIC滤波器代替传统的环路滤波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FPGA资源。论文的关键部分是基于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FPGA及硬件实现,利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完成CDMA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程序设计,并在QuartusⅡ和Modelsim软件开发平台下(综合工具选择QuartusⅡ8.1,波形仿真工具选择ModelSim SE 6.1f)完成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仿真验证。

刘贤福[7](2010)在《扩频码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扩频通信系统与普通通信系统相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抗多径性能,并且具有信息隐蔽、高精度测量、多址保密通信等特点。目前,不止在军事通信中被大量的采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民用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系统以其众多的优点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扩频通信系统也存在与普通通信系统相比更加复杂的技术问题,因而也使扩频通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中,扩频码的同步和捕获问题就是扩频通信系统所特有的问题,即只有在接收部分与发送部分的扩频码相位保持完全相同时,扩频码调制的信息才能被正确解扩。保持发送、接收部分扩频码的同步是扩频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技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扩频码的同步分为:捕获阶段和跟踪阶段,本文分析研究的为捕获阶段。本文围绕扩频码的捕获展开,通过分析比较单积分滑动捕获法、多重积分滑动捕获法及数字匹配滤波器捕获法,分析比较发现单积分串行滑动捕获法捕获时间较长,单积分并行滑动捕获法所需捕获电路设备量较大,多重积分滑动捕获法所需硬件电路较复杂,数字匹配滤波器捕获法所用的硬件电路较复杂且一般适合短扩频码捕获,为了缩短扩频码的捕获时间,本文对滑动捕获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将传统的滑动方式改进为双向滑动的捕获方法,并对双向滑动捕获法进行分析,经过改进后的双向滑动捕获方法,能够有效的缩短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捕获时间约为改进前的一半。

冀勇钢,车仁信,李冲[8](2009)在《基于VHDL的GOLD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m序列优选对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域法寻找一对优选对序列,采用VHDL语言实现一平衡GOLD序列,构造GOLG序列发生器.给出了流程图及仿真波形;通过EP1C3T144C-8芯片得到了较理想的测试波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贾建祥,张友爱[9](2006)在《一种用m序列产生有限域GF(2m)上元素矢量表的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限域理论在伪随机序列设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限域上函数(如迹函数)的加、减运算需要用到域上元素的矢量形式。给出有限域的一些特性和运算法则并提出一种利用m序列产生有限域GF(2m)上所有元素矢量形式的算法。该算法避免使用长除法,可以加快域上元素矢量表的生成速度,编程实现也很简单。

张帆[10](2005)在《4G无线网格大容量高可靠核心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第4代移动通信(4G)大容量高可靠核心技术,本文首次提取ad hoc网络的多用户分集方法及其协作本质,系统地研究了协作能够低成本地提高容量和可靠性并支持可扩展;将该理论创新从4G设计之初就在资源分配、拓扑控制、路由重构、环境感知、多层优化、业务提供等全方位融入蜂窝,提出了一种集成ad hoc与基础设施网络(IAIN)的新体制;指明4G不仅应在单链路上改进,更可依据2000年以来的发现(单位面积随机拓扑无线网络吞吐量容量随节点数增长等),在网络容量上实现飞跃。基于IAIN,面对干扰等限容因素挑战,依据网络信息论,提出下列扩容方案。利用基础设施:部署随机分布的基站,揭示了容量规律,并提高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利用节点移动:发掘移动等效链路吞吐量,付出时延代价来提高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给出了时延约束下的容量,并制定IAIN Diffserv的最优折中,为实时高吞吐量业务降至最低连通度以节省网络划分开销;利用干扰消除:增加算法复杂度,提高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给出了相干多级自适应方案,并探讨在瑞利衰落、非理想功控及定时误差下的容量扰动;利用定向天线:增加空间复用,提高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由其扩容效果,给出了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利用超宽带网:加宽频带,虽降低传统意义的频谱效率,但提高功率效率。采用衰落时任意维渗透模型,提出了功率受限的容量,表明城区多径衰落下UWB对IAIN扩容更显着;利用多路接口:支持同时传输,提高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付出多路转换开销。研究了网口数和通道数下的容量,由此提高了扩容的成本效率。由这6个层面的一整套新型实用体系,提出IAIN分布式节点对稀缺无线资源既独立自主竞争又共赢共享合作,形成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的动态竞合的均衡。针对可靠拓扑及其可扩展,提出IAIN基于群组移动和随机几何的实时竞合拓扑控制,维持依概率拓展覆盖所需的最小k度连通主干集,并采取IAIN按需感知的自重构路由管理和在多协议集之间的协商。进一步将不可靠的通信链路抽象为定时异步网络模型,并考虑节点崩溃和Byzantine失效两类故障模型,提出IAIN大规模拓扑变化中的动态竞合容错机制,形成新型可靠移动信息环境。针对可靠低功耗多层优化,提出IAIN将待机和通话都细分为多个子状态来转换的机制和动态竞合节能管理的策略。在MAC层,最小化由随机访问造成的冲突,并考虑预约机制本身的能耗,设计整体可靠低功耗的竞合协议;在LLC层,基于节点和连接的可靠节能而采取链路切换策略;在网络层,选择最小最大(min-max)全网加权传输能量路由,并降低节点的处理负荷和协议开销。既已解决核心技术,应用IAIN构建起可编程的无线网格平台,低成本大规模部署实现容量、频谱效率、可靠度和功率效率随用户密度的可持续扩展,为4G开创了可代表新方向的解决方案。

二、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GNSS信号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相关技术与发展现状
        1.2.1 GNSS接收机
        1.2.2 伪随机码捕获算法现状
        1.2.3 嵌入式处理器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扩频通信与北斗导航系统
    2.1 扩频通信概述
        2.1.1 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
        2.1.2 扩频通信的技术特点
        2.1.3 多普勒效应
    2.2 北斗导航系统概述
        2.2.1 北斗导航信号结构
        2.2.2 伪随机码及相关性
        2.2.3 导航电文
    2.3 GNSS接收机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捕获算法研究
    3.1 信号捕获的目的
    3.2 信号捕获的原理
        3.2.1 二维搜索
        3.2.2 积分时间长度
        3.2.3 多普勒频率搜索步长
    3.3 提高信噪比方法
        3.3.1 相干积分
        3.3.2 非相干积分
    3.4 传统捕获算法
        3.4.1 串行捕获算法
        3.4.2 并行频率捕获算法
        3.4.3 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
    3.5 部分匹配滤波器结合FFT的捕获算法及其改进
        3.5.1 匹配滤波器原理
        3.5.2 PMF+FFT捕获算法
        3.5.3 并行码相位的PMF+FFT捕获算法及仿真
    3.6 不同捕获算法的实时性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捕算法的FPGA实现
    4.1 FPGA开发简介
        4.1.1 FPGA开发流程
        4.1.2 芯片选型与开发工具
    4.2 设计中的技术指标
    4.3 捕获模块FPGA实现
        4.3.1 复位模块设计
        4.3.2 DSP接口模块
        4.3.3 本地载波NCO设计
        4.3.4 本地伪随机码发生器设计
        4.3.5 数字下变频模块设计
        4.3.6 积分清零部分相关器设计
        4.3.7 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4.3.8 FFT模块设计
        4.3.9 捕获判决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捕模块的仿真验证与时序分析
    5.1 程序仿真
    5.2 资源占用率
    5.3 时序分析
        5.3.1 静态时序分析原理
        5.3.2 时序约束设计
        5.3.3 时序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多星星地异步通信系统中的直扩序列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卫星通信系统模型
        1.1.1 多星通信对直扩序列的要求
        1.1.2 卫星异步环境分析
        1.1.3 卫星的传输延迟分析
        1.1.4 多普勒频移
    1.2 序列的相关性及定义
        1.2.1 相关函数的一些基本概念
        1.2.2 直扩序列相关性能和理论界
    1.3 QPSK 调制下信号相关性及多址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常规优良直扩序列介绍
    2.1 伪随机序列及特征
    2.2 典型常见扩频序列
        2.2.1 m 序列
        2.2.2 Gold 序列
        2.2.3 GMW 序列
第三章 多星异步通信中序列设计
    3.1 卫星上下行链路
        3.1.1 上行链路
        3.1.2 下行链路
    3.2 直扩序列补零原理及相应补零算法设计
    3.3 长序列的局部截取算法设计
第四章 异步多星直扩序列相关性的仿真研究
    4.1 直扩序列同步、准同步和异步相关特性
        4.1.1 直扩序列 Welch 界分析
        4.1.2 直扩序列同步相关统计特性
        4.1.3 直扩序列准同步相关统计特性
        4.1.4 直扩序列异步相关统计特性
    4.2 异步多星多波束多址干扰通信容量分析
    4.3 长序列的局部相关性分析
        4.3.1 长序列的局部 Welch 分析
        4.3.2 同步下长序列的局部相关对比统计特性分析
        4.3.3 异步下长序列的局部相关对比统计特性分析
    4.4 异步多星多波束局部序列通信容量分析
        4.4.1 m 序列两种方案通信容量分析
        4.4.2 Gold 序列两种方案通信容量分析
        4.4.3 GMW 序列两种方案通信容量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主要仿真结果与结论
        5.2.1 直扩序列设计原则及案例
        5.2.2 长序列的局部设计原则及案例
    5.3 未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10 阶序列补零及截取位置
附录Ⅱ 9 阶序列补零位置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个人简历

(3)多星星地异步通信中直扩序列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卫星通信概述
    1.2 信号扩频与信息的形式安全
    1.3 扩频序列的安全性指标
    1.4 直扩序列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扩频通信在小卫星系统中的应用
    2.1 小卫星通信系统模型
        2.1.1 上行链路结构
        2.1.2 下行链路结构
    2.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2.2.1 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
        2.2.2 伪随机序列概述
    2.3 小卫星系统中通信安全性
        2.3.1 直扩信号的安全性
        2.3.2 序列的破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用伪随机序列
    3.1 m 序列
        3.1.1 m 序列基本原理
        3.1.2 m 序列产生算法
        3.1.3 m 序列的安全性
    3.2 Gold 序列
        3.2.1 Gold 序列基本原理
        3.2.2 Gold 序列产生算法
        3.2.3 Gold 序列的安全性
    3.3 Kasami 序列
        3.3.1 小集合 Kasami 序列
        3.3.2 大集合 Kasami 序列
        3.3.3 小集合 Kasami 序列产生算法
        3.3.4 Kasami 序列的安全性
    3.4 GMW 序列
        3.4.1 GMW 序列基本原理
        3.4.2 GMW 序列产生算法
        3.4.3 GMW 序列的安全性
        3.4.4 一个 GMW 序列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安全性 GMW 序列的设计
    4.1 构造有较大线性复杂度的 GMW 序列
        4.1.1 GMW 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4.1.2 一种构造具有最大线性复杂度 GMW 序列的方法
    4.2 采样 GMW 序列的互相关性
        4.2.1 GMW 序列的互相关性准则
        4.2.2 构造具有良好互相关性的 GMW 序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MW 序列在小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5.1 小卫星通信系统对扩频序列的要求
        5.1.1 扩频序列的安全性需求与设计指标
        5.1.2 小卫星通信中 GMW 序列的应用
    5.2 GMW 序列的安全性仿真
        5.2.1 构造线性复杂度最大的 GMW 序列
        5.2.2 同步情况下 GMW 线性复杂度的统计分析
        5.2.3 异步情况下 GMW 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5.2.4 有噪声情况下 GMW 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5.2.5 GMW 序列的序列集大小与平衡性
    5.3 GMW 序列的可靠性仿真
        5.3.1 GMW 序列互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5.3.2 采样 GMW 序列的互相关性
        5.3.3 GMW 序列与经典序列相关性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工作总结
        6.1.1 主要工作介绍
        6.1.2 主要创新点
        6.1.3 主要仿真结果与结论
    6.2 工作展望
附录 序列分析基础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论文修改说明

(4)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内容简介
        1.2.1 课题的主要要求
        1.2.2 具体工作内容
    1.3 设备特点
        1.3.1 抗干扰技术体制
        1.3.2 设备体系架构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抗干扰通信技术现状
    2.1 超短波通信干扰威胁分析
        2.1.1 物理攻击
        2.1.2 电子攻击
    2.2 抗干扰通信的基本措施及效能评估
        2.2.1 物理防护
        2.2.2 电子防护
    2.3 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2.3.1 扩频通信技术
        2.3.2 天线零相技术
        2.3.3 猝发通信技术
        2.3.4 其它技术
第三章 抗干扰技术及理论基础
    3.1 扩频通信技术概述
        3.1.1 扩展频谱通信定义
        3.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3.1.3 扩频通信的特点
    3.2 扩频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3.2.1 处理增益
        3.2.2 抗干扰容限
    3.3 扩频通信的分类
        3.3.1 直接序列扩频方式
        3.3.2 跳变频率方式
        3.3.3 跳变时间方式
        3.3.4 宽带线性调频方式
        3.3.5 混合方式
第四章 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方案设计
    4.1 电台主要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4.1.1 电台功能要求
        4.1.2 主要技术指标
    4.2 电台扩频方式选择
    4.3 电台总体方案
        4.3.1 发射、接收机结构
        4.3.2 中频解扩解调方案
        4.3.3 扩频码选择
        4.3.4 数字相关器
        4.3.5 系统的同步
        4.3.6 对射频系统的要求
    4.4 电台组成、工作原理及指标分配
        4.4.1 电台组成
        4.4.2 设备工作原理
        4.4.3 电台频率流程设计
        4.4.4 增益分配
        4.4.5 噪声系数
        4.4.6 中频模/数转换
第五章 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功能模块电路实现
    5.1 电源及接口模块
        5.1.1 电源模块组成
        5.1.2 电源EMI 滤波器
        5.1.3 电源预处理
    5.2 信道模块
        5.2.1 信道模块组成
        5.2.2 信道模块增益分配
        5.2.3 噪声系数
        5.2.4 AGC
    5.3 终端模块
        5.3.1 高速ADC/DAC 设计
        5.3.2 DSP 电路设计
        5.3.3 FPGA 电路设计
    5.4 功放模块
第六章 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主要技术性能测试
    6.1 测试仪器及设备
    6.2 测试项目、方法及结论
        6.2.1 抗干扰容限
        6.2.2 同步时间
        6.2.3 接收灵敏度
        6.2.4 发射功率
    6.3 测试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TD-SCDMA信道分配与网络结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1.2 TD-SCDMA标准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信道分配
    2.1 概述
    2.2 动态信道分配
        2.2.1 慢速DCA
        2.2.2 快速DCA
    2.3 系统码分配
        2.3.1 扩频
        2.3.2 扰码
        2.3.3 同步码
        2.3.4 脉冲成型
    2.4 本章小结
3 UTRAN网络结构
    3.1 概述
    3.2 建立RRC
    3.3 建立直传
    3.4 建立RAB
    3.5 小区搜索/重选
    3.6 本章小结
4 TD-SCDMA信道分配模块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1.1 环境参数配置
        4.1.2 慢速DCA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1.3 快速DCA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2 系统码分配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2.1 同步码功能设计与实现
        4.2.2 扩频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2.3 加扰与脉冲成型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UTRAN网络结构模块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
    5.1 建立RRC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5.1.1 原理结构
        5.1.2 功能与实现
        5.1.3 结果分析
    5.2 建立直传(NAS信令)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5.2.1 原理结构
        5.2.2 功能与实现
        5.2.3 结果分析
    5.3 建立RAB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原理结构
        5.3.2 功能与实现
        5.3.3 结果分析
    5.4 小区搜索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5.4.1 原理结构
        5.4.2 功能与实现
        5.4.3 结果分析
    5.5 模拟通信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技术背景介绍
        1.1.1 软件无线电(SDR)技术
        1.1.2 CDMA技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制定及元器件的选定
    2.3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总体设计
    3.1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总体功能介绍
    3.2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3.2.1 FPGA主控芯片电路设计
        3.2.2 DSP芯片电路设计
        3.2.3 AD/DA芯片电路驱动设计
    3.3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系统PCB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DMA通信系统功能设计
    4.1 CDMA系统
    4.2 PN序列及GOLD序列的产生
        4.2.1 PN序列的产生原理
        4.2.2 PN序列优选对和Gold序列的产生
    4.3 扩频与解扩
        4.3.1 扩频
        4.3.2 解扩
    4.4 卷积码编译码
        4.4.1 卷积码编码
        4.4.2 维特比(Viterbi)译码
    4.5 交织解交织
    4.6 BPSK调制及相干解调
        4.6.1 Costas环提取载波同步
        4.6.2 数字锁相环提取位同步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CDMA系统各模块实现及仿真
    5.1 仿真软件与硬件设计语言VERILOG HDL介绍
        5.1.1 计算与仿真软件Matlab
        5.1.2 综合工具Quartus Ⅱ
        5.1.3 波形仿真工具ModelSim SE
        5.1.4 硬件设计语言VERILOG HDL
    5.2 PN序列及GOLD序列产生的FPGA实现
    5.3 卷积编码模块及维特比译码模块的FPGA实现
    5.4 交织解交织模块FPGA实现
    5.5 扩频解扩模块FPGA实现
    5.6 PSK调制及相干解调的FPGA实现
        5.6.1 PSK调制
        5.6.2 Costas环提取载波同步的SIMULINK实现
        5.6.3 Costas环提取载波同步的FPGA实现
    5.7 数字锁相环提取位同步时钟的FPGA实现
    5.8 CDMA试验系统的FPGA实现
        5.8.1 总体联调
        5.8.2 硬件实现测试结果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的总结
    6.2 课题研究的扩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扩频码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扩频通信的发展现状
        1.2.2 扩频码捕获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扩频码性能分析
    2.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2.1.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结构
        2.1.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信号分析
        2.1.3 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 扩频码序列
        2.2.1 m 序列
        2.2.2 Gold 序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频码捕获方案比较分析
    3.1 扩频码的捕获方案
    3.2 单积分滑动捕获法
        3.2.1 单积分串行滑动捕获系统
        3.2.2 单积分并行滑动捕获系统
    3.3 多重积分滑动捕获法
        3.3.1 串行双积分滑动捕获系统
        3.3.2 并行双积分滑动捕获系统
        3.3.3 N 次积分滑动捕获系统
    3.4 数字匹配滤波器捕获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扩频码捕获方法
    4.1 改进扩频码捕获方法原理
    4.2 改进扩频码捕获系统模型
        4.2.1 双向双积分滑动捕获系统
        4.2.2 双向N 次积分滑动捕获系统
    4.3 双向滑动捕获系统的性能分析
        4.3.1 双向滑动捕获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
        4.3.2 扩频码序列的方差、概率密度
        4.3.3 检测概率
        4.3.4 虚警概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向滑动捕获法的验证分析
    5.1 扩频通信系统的实验分析
        5.1.1 扩频通信系统的实验流程
        5.1.2 扩频码序列的产生流程图
    5.2 双向滑动捕获法验证分析
        5.2.1 平均捕获时间分析
        5.2.2 检测概率分析
        5.2.3 虚警概率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一种用m序列产生有限域GF(2m)上元素矢量表的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有限域的特性及域上元素的运算法则
3 用m序列产生GF (2m) 上元素矢量表的算法
4 算法的Matlab实现及结论

(10)4G无线网格大容量高可靠核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原则
2 4G 无线网格平台总体设计
    2.1 协作扩展大容量高可靠的创新
    2.2 集成AD HOC 与基础设施网络(IAIN)的设计
    2.3 基于IAIN 的新型4G 无线网格平台的构建
    2.4 IAIN 与现有方案的比较
3 IAIN 容量提高及其可扩展
    3.1 IAIN 容量限制因素的影响
    3.2 IAIN 协作扩容创新的依据
    3.3 IAIN 利用基础设施的扩容
    3.4 IAIN 利用节点移动的扩容
    3.5 IAIN 利用干扰消除的扩容
    3.6 IAIN 利用定向天线的扩容
    3.7 IAIN 利用超宽带网的扩容
    3.8 IAIN 利用多路接口的扩容
4 IAIN 可靠拓扑及其可扩展
    4.1 IAIN 竞合可靠拓扑的创新
    4.2 IAIN 预测群组移动的建模
    4.3 IAIN 实时自组拓扑的控制
    4.4 IAIN 可扩展自重构的提出
    4.5 IAIN 按需感知重构的路由
    4.6 IAIN 可靠移动环境的容错
5 IAIN 可靠节能的多层优化
    5.1 IAIN 竞合可靠节能的创新
    5.2 IAIN 可靠MAC 层的节能
    5.3 IAIN 可靠LLC 层的节能
    5.4 IAIN 可靠网络层的节能
6 4G 无线网格平台工程实现
    6.1 IAIN 各实体协议的划分
    6.2 IAIN 基站控制器的实现
    6.3 IAIN 可扩展平台的实现
    6.4 IAIN 与竞争技术的比较
    6.5 IAIN 可编程服务的提供
7 结论
    7.1 主要创新成果
    7.2 后续研究导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GNSS信号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宁克友.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2]多星星地异步通信系统中的直扩序列分析与设计[D]. 邓印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3]多星星地异步通信中直扩序列的安全性分析[D]. 李嵩山.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设计[D]. 王本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5]TD-SCDMA信道分配与网络结构仿真研究[D]. 熊钦. 北方工业大学, 2011(07)
  • [6]基于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CDMA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鄢文飞.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7]扩频码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D]. 刘贤福.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03)
  • [8]基于VHDL的GOLD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J]. 冀勇钢,车仁信,李冲.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9(03)
  • [9]一种用m序列产生有限域GF(2m)上元素矢量表的算法[J]. 贾建祥,张友爱. 舰船电子工程, 2006(04)
  • [10]4G无线网格大容量高可靠核心技术研究[D]. 张帆.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CDMA系统中的扩频序列及其软件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