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

一、Effect of comprehensiy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migraine(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1](2014)在《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偏头痛反复发作的疼痛和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偏头痛的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已经形成行业指南。在疾病机制和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方面,近年来学者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目的:本研究以功能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健康受试者为对照,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异常变化,同时探讨4周规范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异常变化的调整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以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各10例。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依据《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进行4周的规范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健康受试者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选择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默认模式网络作为研究切入点,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默认模式网络内脑区功能连接度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和健康受试者的脑区功能连接度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的特征性异常变化。通过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后和健康受试者的脑区功能连接度的对比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的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探讨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异常变化的调整作用。结果: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受试者的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双侧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内侧额叶、颞叶等默认模式网络相关脑区显示出功能连接度显着减低的异常变化。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的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治疗后和健康受试者的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结果显示:4周针刺治疗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双侧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内侧额叶、颞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度显着升高,而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仍有减低,但减低的程度明显变小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存在区别于健康受试者的特征性异常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双侧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内侧额叶、颞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度减低;针刺疗程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内脑区功能连接度减低的异常变化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其减低的功能连接度升高而趋向于正常。以上结论为探讨偏头痛的疾病机制以及针刺干预的疗效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支持。后续仍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本课题的结论。

曹冰倩,谭峰[2](2020)在《谭峰治疗肝阳化风型偏头痛经验》文中指出总结谭峰教授诊治肝阳化风型偏头痛的经验。谭峰教授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风邪作祟有关,以内伤为主,与肝尤为密切;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阳化风、瘀血阻滞,并对肝阳化风型偏头痛提出了"三早"(早期病症结合,早期活血熄风,早期综合康复)诊治思路。早期的审证求因、病症结合能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精准治疗;偏头痛多因内生瘀血、无症之瘀所致,故须通过活血化瘀之品方能消散;配合情志调理、睡眠调整、针灸推拿等早期综合康复手段,亦可有效缓解偏头痛。谭峰教授常用天麻钩藤汤加减并酌加活血化瘀之药治疗肝阳化风型偏头痛,临床收效较显着。

欧建林[3](2019)在《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地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造成患者肢体的永久性废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本研究旨在探讨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且疗效显着的康复治疗新方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气压治疗、冷热水治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及神经发育疗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量表(FMA)、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水肿、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宁艳哲[4](2017)在《基于磁共振静息态的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疼痛相关脑网络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偏头痛反复发作的疼痛和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偏头痛的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已经形成行业指南。在疾病机制和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方面,近年来学者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目的:本研究以功能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健康受试者为对照,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相关脑功能网内脑区功能连接度及网络间因果效应的特征性变化,同时探讨针刺足临泣穴后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疼痛相关网络间因果效应的异常变化的调整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9例以及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8例。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双侧足临泣的针刺治疗,分别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健康受试者进行一次无针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选择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中与疼痛相关的脑功能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右侧额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作为研究切入点,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三个疼痛相关脑网络内脑区功能连接度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并应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三个脑网络间因果效应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和健康受试者的三个疼痛相关脑网络内脑区功能连接度及网络间因果关系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三个脑网络的特征性异常变化。通过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后和健康受试者的三个脑网络间因果关系对比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自身的脑网络间因果关系对比,探讨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疼痛相关脑网络间因果效应异常变化的调整作用。结果:1.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与健康受试者的三个疼痛相关网络内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内的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度减低,在右侧额顶网络内部分脑区功能连接度增强。2.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自身的脑区功能连接度对比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后和健康受试者的三个脑网络间因果效应结果显示:(1)针刺足临泣穴前,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感觉运动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关系,健康受试者只存在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关系;(2)针刺足临泣穴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只存在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3)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显着增强;(4)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后与针刺前相比,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显着增强;(5)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显着增强。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三个疼痛相关脑网络内及网络间存在区别于健康受试者的特征性异常变化,表明了长期疼痛刺激对脑功能网络特征性的改变。针刺足临泣穴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三个疼痛相关脑网络间因果关系异常变化具有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可能通过增强右侧额顶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使感觉运动网络到默认模式网络的因果效应连接减弱,以达到"调其偏性"。以上结论为探讨偏头痛的疾病机制以及针刺干预的疗效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支持。

慎宰莹[5](2013)在《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多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80%以上的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中风偏瘫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在改善中风患者各项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风康复治疗有多种方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针灸治疗,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中风病发展的各个时期和环节均起到逆转病情的作用。其中,头针在促进中风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恢复方面有确切疗效。本课题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拟运用复杂脑网络技术,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脑功能成像跟踪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在神经功能皮层、运动功能神经环路、以及行为水平等不同层次上探索大脑神经可塑变化的机制。因此,有助于探索针刺特异性大脑激活功能区域,揭示头针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疗效机制和对中枢的整体调节效应。同时,研究残存脑组织的重塑和功能代偿通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采用现代医学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中医传统理论等多学科理念的交叉,本研究将初步出探索既适合中医针刺自身特点,又能得到这一研究领域普遍认可的创新性研究和评价方法。运用复杂脑网络技术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头针治疗的疗效评价。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目的:运用复杂脑网络,分别对两组采集的静息态数据进行功能网络重建,分析重要运动功能区的连接节点,以及各功能区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并运用因果模型方法分析各运动功能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由此揭示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重组和脑重塑的可能机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头针对中风偏瘫脑功能重塑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以及头针在脑功能网络中的作用位点,进一步研究复杂脑网络在针刺试验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两组,头针组和对照组,各5例。头针组:头针治疗前和第2周分别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采集2次结构像和静息功能像数据。对照组:入组第一天和第2周进行磁共振检查,采集2次结构像和静息功能像数据。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采集的结构像和静息功能像数据。结果:我们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析运动功能网络,设置对照组对比头针治疗观察其临床指标,而探讨头针治疗对脑网络的影响,其大脑运动功能损伤后其修复重塑机制。因为我们的观察对象以运动功能损伤为主,因此对运动功能网络研究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根据解剖结构和目前有关联的实验结果知识,在静息态数据处理中,我们以初级运动区运动区(M1)功能区为种子点(ROI),根据时间相关序列进行功能连接度分析,得到与初级运动区运动区(M1)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运动相关脑区,各脑区之间存在时间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各脑区之间有功能连接性,是运动功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于头针治疗前后、头针组与非头针组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中风偏瘫患者经头针治疗后,这一运动功能网络存在动态变化,其变化以强度较高的相关脑区的连接变化。将头针组与对照组初次扫描进行运动功能网络对比分析,采用头针组治疗后数据-对照组第2次数据,以初级运动区运动区(M1)为种子点(ROI),通过脑功能连接时间相关序列分析显示,头针组较对照组在右侧大脑的颞上回、岛叶、前扣带回、楔前叶等脑区有更强的功能连接性(P<0.001)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示,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网络主要构成包含M1、SMA、小脑、脑干、楔前叶、舌回、扣带回、顶下小叶、岛叶、尾状核等重要脑功能区。头针组治疗前后对比提示,在右侧前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右侧尾状核体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现象。随着进行头针治疗有一定的恢复过程,该网络中的脑区发生动态的波动。这可能是头针治疗效应导致中风偏瘫患者脑功能连接增强的原因。

黎崖冰[6](2008)在《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TCD的血流速度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80例为三棱针刺血治疗组,对照组80例为药物治疗组。操作:治疗组取百会、患侧太阳穴和阳陵泉。作常规消毒,持三棱针点刺。每穴放血量8-10滴。隔天1次,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用麦角胺咖啡因在前躯期或发作期服用,始口服1—2片,半小时后若无效再服1—2片,每次发作最多不超过6片。1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即时、短期及远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观察TCD平均血流速度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即时疗效为92.3%、短期疗效97.4%、远期疗效84.6%;对照组即时疗效63.6%、短期疗效77.9%、远期疗效31.2%。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着性差异。(2)刺血治疗偏头痛后经TCD检查,结果发现,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即时疗效、短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通过TCD检测证明本法还能改善颅内血管的紧张状态。故我们推测刺血疗法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戴晓辉[7](2021)在《灵龟八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灵龟八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应用常规针刺两种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来评价灵龟八法的有效性。为灵龟八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收集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运用SPSS23.0使用随机法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剩余30例,治疗组脱落1例,剩余31例。两组均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予对相应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常规针刺的同时,根据患者就诊的真太阳时,推算灵龟八法相应的组穴配合针刺。1次/日,6次/疗程,共2疗程,在结束治疗1月后随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三个时间点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NIHSS评分表、Barthel评分表对患者感觉功能、神经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总体疗效采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7版)制定标准。结果1感觉障碍评定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随访积分组内对比,经统计学计算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与随访两个时间点,两组积分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手段均可改善患者感觉障碍,且治疗组在改善感觉障碍方面的优于对照组。2 Barthel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随访积分组内对比,经统计学计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随访两个时间点,两组积分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手段均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组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3 NIH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随访积分组内对比,经统计学计算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与随访时两个时间点,两组积分进行组间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手段均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但两种治疗手段之间无显着差异。4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从总体疗效方面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整体情况,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灵龟八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均有疗效。2在感觉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灵龟八法结合常规针刺法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效更佳。3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灵龟八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相比,尚不能认为具有更佳的疗效。4在总体疗效方面,灵龟八法结合常规针刺相较于常规针刺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改善具有更佳的疗效。

二、Effect of comprehensiy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migrain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comprehensiy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migraine(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偏头痛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1 前言
        2 偏头痛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影像支持
        3 偏头痛患者脑内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3.1 偏头痛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研究成果
        3.2 偏头痛脑网络异常的性别差异
        3.3 偏头痛脑功能的其他影像技术成果
        4 针刺干预偏头痛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5 偏头痛相关的其他功能磁共振研究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默认模式网络及其在神经、精神科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默认模式网络(DMN)的介绍
        2.1 静息态及DMN的概念
        2.2 DMN的结构组成
        2.3 DMN的功能意义
        3 神经、精神科常见病的DMN研究进展
        3.1 偏头痛的DMN研究进展
        3.2 中风病的DMN研究进展
        3.3 阿尔茨海默病的DMN研究进展
        3.4 癫痫的DMN研究进展
        3.5 抑郁症的DMN研究进展
        3.6 其他常见病的DMN研究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功能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针灸机制研究的问题探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 样本量的计算
        4 研究穴位的选择
        5 得气效应的研究
        6 针灸对照的设定
        7 针灸模块的设定
        8 针灸方法的多样性
        9 小结
        10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研究内容一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健康受试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核磁设备
        2.2.2 扫描准备
        2.2.3 成像过程
        2.2.4 扫描参数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基本信息
        3.2 功能影像结果
        4 讨论分析
        5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二 针刺疗程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
        2.3 样本量说明
        2.4 技术路线图
        2.5 针刺疗程干预方案
        2.5.1 方案来源
        2.5.2 针刺穴位
        2.5.3 腧穴定位与操作
        2.5.4 针刺疗程
        2.5.5 毫针规格
        2.5.6 质量控制
        2.5.7 合并用药规定
        2.6 功能核磁扫描方案
        2.6.1 核磁设备
        2.6.2 扫描准备
        2.6.3 成像过程
        2.6.4 扫描参数
        2.7 数据处理分析
        2.7.1 临床资料数据
        2.7.2 功能影像数据
        3 结果
        3.1 基本信息
        3.2 临床疗效
        3.3 针感评价
        3.4 功能核磁结果
        3.4.1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对比
        3.4.2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后与健康受试者对比
        4 讨论分析
        4.1 课题总体研究结果的初步解读
        4.2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默认模式网络研究的意义
        4.3 针刺疗程干预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研究意义
        4.4 本课题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的相关性
        4.5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总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谭峰治疗肝阳化风型偏头痛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3 肝阳化风型偏头痛的辨治原则
    3.1 早期病症结合
    3.2 早期活血熄风
    3.3 早期综合康复
4 病案举例

(3)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
        1.1.1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1.2 神经源性炎症影响
        1.1.3 关节结构因素
        1.1.4 中枢敏化作用
    1.2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3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
    1.4 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
        1.4.2 针灸治疗
        1.4.3 物理治疗
        1.4.4 镜像治疗
        1.4.5 神经阻滞及手术治疗
    1.5 徒手淋巴引流和肌内效贴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概述
        1.5.1 徒手淋巴引流
        1.5.2 肌内效贴治疗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试验纳入标准
        2.1.2 试验排除标准
        2.1.3 病例剔除标准
        2.1.4 病例的中止与处理
        2.1.5 病例脱落与处理
        2.1.6 伦理学考虑
    2.2 试验仪器说明
    2.3 试验流程图
    2.4 方法
        2.4.1 常规康复治疗组
        2.4.2 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
        2.4.3 评定标准
        2.4.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5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磁共振静息态的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疼痛相关脑网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偏头痛疼痛相关脑网络的fMRI研究进展
        1 偏头痛疼痛相关脑功能网络异常研究进展
        2 中医针刺干预偏头痛的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干预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中药干预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中医针刺干预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研究对象
    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样本量说明
        3 技术路线图
        4 针刺干预方案
        5 功能核磁扫描方案
        6 数据处理分析
    结果
        1 基本信息
        2 针感评价
        3 功能磁共振结果
    讨论
        1 课题总体研究结果的初步解读
        2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疼痛相关脑网络间关系研究的意义
        3 针刺足临泣穴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疼痛相关脑网络影响的研究意义
        4 本课题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的相关性
        5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上篇: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头针在中风及其伴随症状中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下篇: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及针灸记载
        1.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2 针灸记载及报道
    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3 临床分型
        2.4 西医治疗
    3. 针刺的机理研究
        3.1 对脑血流、微循环的影响
        3.2 对体液成分的影响
        3.3 改善脑组织血氧饱和度
        3.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5 对病理状态的影响
        3.6 在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分组
    8. 治疗方法
        8.1 刺血治疗组
        8.2 西药组
    9. 观察指标
    10.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1. 结果与分析
        11.1 统计方法
        11.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1.3 两组TCD结果
    12. 针刺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定
第三章 讨论
    1. 对偏头痛的相关认识
    2. 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依据
    3. 选穴依据
    4. 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5. 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机理研究选用TCD的依据
    6.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7. 今后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灵龟八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基础治疗
        2.3 针刺治疗
        2.4 健康宣教
        2.5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6 观察时间点
        2.7 注意事项
        2.8 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情况
        2.9 统计学处理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量表积分比较
        3.3 疗效对比
        3.4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认识
        1.1 神经损害引起感觉障碍
        1.2 大脑半球不同部位损害引起的感觉障碍
        1.3 缺血性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治疗的理论依据
        1.4 现代医学对针刺治疗感觉障碍的理论认识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认识
        2.1 气血亏虚引起偏身感觉障碍
        2.2 气血维持人体正常感觉的作用
    3 灵龟八法的理论依据及推算方法
        3.1 灵龟八法的源流
        3.2 灵龟八法的理论构成
        3.3 灵龟八法治疗偏身感觉障碍的理论依据
        3.4 灵龟八法穴位“开”“闭”状态的实验研究
        3.5 灵龟八法选用真太阳时的依据
        3.6 灵龟八法开穴推算
    4 疗效评价量表选择
结论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风病的理论源流与治疗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Effect of comprehensiy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migraine(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 张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2]谭峰治疗肝阳化风型偏头痛经验[J]. 曹冰倩,谭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3]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D]. 欧建林. 武汉大学, 2019(06)
  • [4]基于磁共振静息态的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疼痛相关脑网络影响的研究[D]. 宁艳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D]. 慎宰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
  • [6]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黎崖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灵龟八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戴晓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综合康复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