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排名及其编辑评论

科学论文排名及其编辑评论

一、科技论文署名排序及其编辑审查(论文文献综述)

艾勇琦,严金海[1](2020)在《医学论文署名不实现象的伦理审思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提出署名不实的概念,从社会文化层面探讨学术论文署名不实的原因及相应对策,为署名问题的治理提供借鉴。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论文署名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相较于署名不当、署名不端,署名不实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全面,更能客观、恰当地概括署名问题。论文署名不实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唯成果论"的学术氛围、学术体制官僚化以及人情观念泛滥。通过开展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完善学术期刊建设、加大惩处力度以及加强学术不端惩治监督,达到治理论文署名问题的目的。

徐旦[2](2017)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议题之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而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依旧以教研组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呼声让教研组无力面对,也无法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国际上提倡教师与教师之间协作共进,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师之间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教学和教研成为公、认的可以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研究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根据B校服装专业教学团队、D校旅游专业教学团队、N校烹饪专业教学团队、Z校财贸专业教学团队调研结果,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现状;基于群体动力理论,本研究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是:第一,更新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应优化办学理念和组织结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成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合作共享意识;第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团队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目标应具有互惠性、创新性、可评估性和可拆分性,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教学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学团队应以追求知识与真理、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第三,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文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应发挥文化预警和惩戒双重功能,加强价值层面和行为层面的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第四,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应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规模、建立互补的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和明确教学团队成员角色;第五,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制度,在分析绩效评价指导思想、绩效评价目的、绩效评价内容、绩效评价主客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绩效评价制度;在分析教学团队利益构成、利益分配原则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的教学团队利益分配制度。

张桂芳[3](2016)在《作者与编辑的责任与关系协调》文中指出总结了论文从写作、投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作者文责和编辑责任问题,对如何协调处理此类问题作了探讨与总结,说明作者创作与编辑再加工既各自有责,又有共同承担的责任,双方是保证文章质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指出为杜绝产生任何纠纷及文责问题,作者与编辑各方应恪守各自的职业道德,遵守法规,密切配合,正确处理责任关系,最终做到对读者、对社会负责,使作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读者。

曾梦倩[4](2014)在《合作作品着作权及其归属制度完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合作作品,中国采取了广义立法例,即将其分为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和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这两类作品事实上已经对应着国外立法例中的共同作品和结合作品。无论采取何种立法例,对合作作品的认定及着作权归属规则都应当完备。现行立法关于合作作品及其归属的规定尚有欠缺,着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刘玉姝[5](2013)在《科研论文作者署名现象背后的国内科研生态现状剖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当前科研论文各种形式的作者署名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出几种主要的结构构成形式。通过这些现象探究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生态现状,并对学术管理部门的政策及评价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汪勤俭,吴培红,冷怀明[6](2013)在《科研论文定稿后署名更改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部分作者在定稿后要求更改论文的署名问题,分析了更改作者署名的表现及原因、调查了各期刊对作者署名的相关规定。为防范因署名不当导致学术失范发生,作者应正确对待署名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期刊应规范署名问题,主动防范署名不当;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监管责任;政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王银花[7](2011)在《师生合着论文中的署名规范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大科学时代中科学研究合作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多作者论文和学术高产研究人员的出现使署名问题变得日益复杂。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训练,导师为研究生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提供了思路、重要建议或修改的时候,师生双方常常不清楚谁应该署名?或按照什么标准决定署名顺序?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关注导师和研究生在合着论文中的署名规范问题。本文在历史文献搜集与国际比较基础上,通过对网络及科学史上典型案例的呈现与分析,主要探讨了师生合着论文署名规范中的署名资格和署名顺序规范。研究发现,导师和研究生在合着论文上的署名问题分为道德性和技术性署名不当行为,主要表现为署名资格不当(名誉署名和捉刀署名)和署名顺序不当(僭越署名);接着分析了署名本身所蕴含的性质并认识到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所产生的危害;发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师生科研合作与科研训练的重合性、科研业绩考核的量化导向、学术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是影响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根源。在排除非可控因素后,本文根据署名不当发生的时间顺序,尝试性的提出了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前期预防、中期检测和后期处置的组合型建议,希望可以在技术层面上识别和减少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现象,以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师生和期刊编辑参考。

池颖[8](2009)在《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大学打破既有管理模式所构建的一种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环境适应能力”的群体,它本身根植于大学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知识资源丰富的有机土壤,同时,大学教师自身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不同学科的理论专长也为攻克高尖端的项目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科研团队建设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本研究立足于高等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意在探讨与其它科研团队建设的不同,因此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以现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支撑,不仅将现有的从事该研究的相关材料作了分析整理,而且融入了实际的调研情况,将国内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作了比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使本项研究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系统研究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创新团队实际情况,提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特征与作用,论述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理论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分析总结国内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功经验,初步勾勒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王磊[9](2008)在《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越来越需要组建创新学术团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有着学科众多和人才汇集的优势,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探索和建立一批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对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研究,已成为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开展了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提出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当代科学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使命,并由此提出研究的视角、方法和路径。第二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基础分析”。从剖析团队和创新的内涵入手,打通管理学、科学学和高等教育学的视野,界定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内涵及其区别于其他工作团队的特征。用系统的方法,对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组成要素和外部环境进行了静态分析。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阐述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团队管理的重点。对比较典型的若干种团队组织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第三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卡文迪什实验室、人类基因组计划、斯坦福大学Bio-X中心、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团队、燕山大学亚稳材料科学团队等六个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它们的成功经验,从中找出影响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运行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外部因素。第四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将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在理论与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优秀大学创新团队的构成要件包括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的研究队伍、先进的管理机制、创新和谐的团队文化等;进而从理论上对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提出团队与社会的互动力、学术的创造力、团队自身的凝聚力与发展力、资源运作与转化能力是决定团队发展前景最重要的四种能力。第五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动力机制分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简化的动力模型,并提出绩效评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文化建设机制是大学创新学术团队运行发展最重要的三个动力机制。分别对这三个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多维的视角全面考察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绩效评价,提出了一些共通的原则和理念,从而为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绩效评价提供决策思路;提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应改按照科学合理、注重公平、体现竞争的理念设计团队绩效薪酬体系,按照规范科学、尊重贡献、程序民主的理念确定学术成果署名排序;提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组织文化由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子系统、物质层面的形式子系统和行为层面的人际子系统组成,其核心要素是团队凝聚力。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学术为本、勇于创新的团队价值理念,营造宽松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环境氛围,构建竞争有序、和谐共存的团队人际格局。第六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对中央政府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大学层面为推动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所作的政策努力进行了汇总、梳理、比较和分析,提出并阐述了当前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第七章“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前几章进行的理论与案例分析以及上一章总结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分别就政府层面和大学层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安秀芬,王景文,冯佳洁[10](2004)在《我国期刊论文作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对洛特卡定律、合着现象和核心作者三方面的研究综述了我国期刊论文作者研究的进展情况。

二、科技论文署名排序及其编辑审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论文署名排序及其编辑审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论文署名不实现象的伦理审思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署名不实的定义
2 署名不实的内涵
    2.1 应当署名而未署名
    2.2 无贡献的、有贡献但不足以被署名的署名
    2.3 署名顺序混乱
    2.4 署名人信息虚假
3 署名不实的社会文化因素
    3.1“唯成果论”的学术氛围
    3.2 学术体制官僚化
    3.3 人情观念泛滥
4 应对之策
    4.1 开展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
    4.2 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
    4.3 完善学术期刊建设
    4.4 加大惩处力度
    4.5 加强学术不端惩治监督
5 结语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学团队类型的研究
        1.3.2 教学团队任务的研究
        1.3.3 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教学团队
        1.4.2 团队建设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群体动力理论
        1.6.2 学习型组织理论
        1.6.3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1.6.4 综合型激励理论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
    2.1 科学的教学团队目标
    2.2 和谐的教学团队文化
    2.3 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
    2.4 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制度
    2.5 本章小结
3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的现状分析
    3.1 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3.1.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2 案例访谈设计与调查
    3.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存在问题
        3.2.1 教学团队目标科学性不强
        3.2.2 教学团队文化薄弱
        3.2.3 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
        3.2.4 教学团队激励制度有效性不足
    3.3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教师合作意识不强
        3.3.2 学校制度保障欠缺
        3.3.3 政府和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3.4 本章小结
4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因素
    4.1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因素
        4.1.1 规范意识
        4.1.2 决策机制
        4.1.3 沟通机制
    4.2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外部因素
        4.2.1 学校文化
        4.2.2 学校制度
        4.2.3 办学理念
    4.3 本章小结
5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5.1 更新教学团队建设理念
        5.1.1 更新学校办学理念
        5.1.2 更新教师理念
    5.2 制定科学的教学团队目标
        5.2.1 教学团队目标特点
        5.2.2 教学团队目标规划
    5.3 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文化
        5.3.1 教学团队文化内涵
        5.3.2 教学团队文化内容
    5.4 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
        5.4.1 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规模
        5.4.2 建立互补的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5.4.3 明确教学团队成员角色
    5.5 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制度
        5.5.1 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绩效评价制度
        5.5.2 建立公平的教学团队利益分配制度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3)作者与编辑的责任与关系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1 作者方的文责问题
    1.1 抄袭或造假
    1.2 一稿多投或一稿两用
    1.3 擅自署名
    1.4 否决编辑的修改意见
2 编辑的责任
    2.1 文稿的取与舍
    2.2 核实有关署名作者及其排序
    2.3 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及图片
    2.4 把握编辑加工的度
3 避免文责纠纷的解决方案
    3.1 强化法令法规意识
    3.2 即时通信
    3.3 文责与把关的统一

(4)合作作品着作权及其归属制度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作作品的界定
    ( 一) 合作作品的构成要件
        1. 各作者需要有合作创作的合意
        2. 各作者有共同创作的行为
    ( 二) 合作作品的分类
        1. 比较法视野下合作作品的分类
        2. 中国合作作品分类的合理性分析
二、中国对合作作品着作权归属的规定
    ( 一) 现行立法规定
    ( 二) 《着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规定
三、合作作品及其着作权归属制度的完善
    ( 一) 合作作品着作权归属的完善———合作作品着作权约定优先
    ( 二) 合作作品着作权行使的完善
        1. 人身权的行使
        2. 财产权的行使
        3. 赋予积极维护权利的作者以经济补偿权
    ( 三) 增设着作权行使代表人制度
结论

(6)科研论文定稿后署名更改现象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更改作者署名的表现及原因
2 期刊对作者署名的规定
3 分析与思考
    3.1 作者应正确对待署名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2 期刊进一步规范署名问题,主动防范署名不当
    3.3 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监管责任
    3.4 政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4 小结

(7)师生合着论文中的署名规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一篇帖子引发的疑问
    二、研究背景:大科学时代的两种现象
    三、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署名规范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方法与概念界定
第二章 师生合着论文中署名规范的历史考察
    一、署名—贡献者—保证人
    二、署名与致谢的界限
    三、署名顺序与诺贝尔奖
    四、贡献码及其权重
    五、署名顺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师生合着论文中存在的署名问题概述
    一、国内外署名不当的分类与阐释
    二、硬币的两面:荣誉与责任
    三、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危害
第四章 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根源剖析
    一、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二、师生科研合作与科研训练的重合性
    三、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中的量化导向
    四、学术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第五章 师生合着论文署名规范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前期预防
    二、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中期检测
    三、师生合着论文署名不当的后期处理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2010修正全文)节选
    附录二: 血管外科学杂志作者角色、原创性和利益冲突声明表
    附录三: 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署名和利益冲突声明表
    附录四: 美国生理学会(APS)作者顺序变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当前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产生的背景
        (一)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 高校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使命
    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及性质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性质
    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一)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构成要素
        (二)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四、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 有效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 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为高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三) 有利于新理念与新发现的产生
        (四) 有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五) 有利于帮助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
    五、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计划
        (二)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
        (三) 地方政府的创新团队建设相关政策和计划项目
        (四) 各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政策和实施情况
    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团队组建方面的问题
        (二) 团队内部协调的问题
        (三) 团队创新能力的问题
        (四) 团队科研环境的问题
        (五) 团队绩效评估的问题
    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 体制方面的原因
        (二) 制度方面的原因
        (三) 资源方面的原因
        (四) 文化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 部分国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部分国外高校科研团队的基本情况
        (一) 团队存在方式
        (二) 团队构成及规模
        (三) 物质保障体系
        (四) 团队管理模式
    二、部分国外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一) 政府为高校科研创新提供积极政策支撑
        (二) 精英领衔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合理性
        (三) 多渠道的经费筹措与规范化的财物管理
        (四) 引导和促进团队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
        (五) 科学的绩效评估和高效的创新激励制度
        (六) 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宽松的团队文化氛围
        (七) 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
第四章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一、培育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文化
        (一) 求真的理念
        (二) 合作的理念
        (三) 秩序的理念
        (四) 发展的理念
        (五) 自律的理念
    二、树立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目标指南
        (一) 具体的科学或技术问题型
        (二) 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型
        (三) 若干学术方向的组合型
        (四) 产学研结合型
    三、突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 明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责任主体
        (二) 重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评估指标
        (三) 形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办法
        (四) 推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体制创新
        (五) 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整体实力
    四、构筑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环境保障
        (一) 制度环境
        (二) 政策环境
        (三) 技术环境
        (四) 文化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9)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基础分析
    第一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内涵
    第二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要素
    第三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环境
    第四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生命周期
    第五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组织模式与发展战略
第三章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卡文迪什实验室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节 斯坦福大学Bio-X计划
    第四节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节 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团队
    第六节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科学团队
第四章 大学创新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优秀大学创新团队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动力机制分析
    第一节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分析
    第二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绩效评价机制
    第三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四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文化建设机制
第六章 我国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进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努力
    第二节 大学的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实践
    第三节 我国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 促进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大学层面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期刊论文作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对洛特卡定律的研究
2 对合着现象的研究
    2.1 合着率研究
    2.2 合作度研究
    2.3 合作类型的研究
3 核心作者的研究

四、科技论文署名排序及其编辑审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论文署名不实现象的伦理审思与对策[J]. 艾勇琦,严金海. 医学与哲学, 2020(20)
  •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 徐旦. 浙江大学, 2017(09)
  • [3]作者与编辑的责任与关系协调[J]. 张桂芳. 天津科技, 2016(03)
  • [4]合作作品着作权及其归属制度完善研究[J]. 曾梦倩.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02)
  • [5]科研论文作者署名现象背后的国内科研生态现状剖析[J]. 刘玉姝. 学报编辑论丛, 2013(00)
  • [6]科研论文定稿后署名更改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 汪勤俭,吴培红,冷怀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5)
  • [7]师生合着论文中的署名规范问题研究[D]. 王银花.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8]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 池颖. 吉林大学, 2009(07)
  • [9]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 王磊.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10]我国期刊论文作者研究进展[J]. 安秀芬,王景文,冯佳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04)

标签:;  ;  ;  ;  ;  

科学论文排名及其编辑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