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利用研究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利用研究

一、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维利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华,赵志军,张学英,张志强,徐德立,邢昕,杨生妹,王政昆,高云芳,杨明[1](2021)在《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系统研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横断山脉等地理分布区的代表性物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主题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冬眠(蛰眠)、水代谢、生态免疫、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研究物种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新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也需关注大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发展新兴领域如保护生理学等,同时要借助多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机理性探究。本文回顾了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田翠翠,卜书海,周多良,刘建泉,周永祥,郑雪莉[2](2021)在《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了解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8-2019年采用铗日法对该区10种不同生境类型下的25个调查点进行鼠类调查,并对鼠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捕获鼠类124只,分属3科6属9种;其中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柽柳沙鼠为保护区优势鼠种。聚类和PCA分析可知安南坝保护区鼠类主要分布于2个群落。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在调查的10种生境中,芦苇群系生境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生境。除环境因素外,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受群落内鼠种数目和物种分配的均匀程度2个因素影响。鼠类垂直分布表现出在1400~1800 m和2600~3000 m海拔分布的鼠种多,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由此可见,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影响着安南坝保护区的鼠类群落结构。

杨素文[3](2021)在《荒漠区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对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文中认为荒漠生态系统水热条件极不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就会迅速退化甚至崩溃。近年来由于持续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的日益严重,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已经到了极其脆弱的状态。啮齿动物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者,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动物影响的合适对象。为探究局域群落(生境斑块中啮齿动物群落)和集合群落(研究区内各个局域群落的合集)尺度上啮齿动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2014–2020年在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孪南部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荒漠生态定位研究基地野外实验样地进行数据采集。实验样区被分割为禁牧生境、轮牧生境、过牧生境以及开垦生境4种不同的生境斑块,每种斑块分别设置3个固定样地。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研究区啮齿动物群落分生境进行调查,同时对气候(温度、降雨、被雪厚度等指标)、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等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了啮齿动物群落总个体数、α多样性、β多样性的季节格局、年度波动以及不同干扰生境间的差异性,进而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啮齿动物群落以及不同干扰生境局域群落对集合群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存在明显的演替现象。2014–2019年物集合群落主要优势鼠种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次要优势鼠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2020年三趾跳鼠数量最高,成为群落主要优势鼠种。(2)4种斑块生境中,除开垦区优势鼠种始终为子午沙鼠,其余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优势种均存在明显的演替现象。禁牧生境和轮牧生境中啮齿动物局域群落优势种均为三趾跳鼠或者子午沙鼠,且两种啮齿动物在年分间存在替代现象。而在过牧生境局域群落中,五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优势地位在年份间出现不规律交替现象。(3)啮齿动物局域群落与集合群落的α多样性在季节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且总体上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大于年际效应。(4)在生境梯度上,局域群落Jaccard多样性指数随着受干扰程度差异增大而逐渐减小。集合群落尺度上空间物种转换(βSIM)和物种嵌套(βSNE)现象始终同时存在,且秋季最高;除2016年外,其余年份空间物种转换一直占据主导地位。(5)降雨通过影响生境植被郁闭度和草地地上生产力来对局域群落特征产生间接影响;而平均温度直接影响局域群落特征,同时可以通过影响植被地上生产力来间接地对啮齿动物群落产生影响。(6)降雨量和温度对啮齿动物集合群落总个体数、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均存在显着的直接效应,同时可以通过植被地上生产力间接地对集合群落总捕获个体数和α多样性产生影响;而温度对集合群落的直接影响较大,降雨量则更倾向于间接地通过植被地上生物量来影响啮齿动物集合群落。(7)局域群落β多样性对集合群落的β多样性呈极显着的负效应影响,而总个体数间呈极显着正效应;禁牧区局域群落α多样性对集合群落α多样性以及总个体数有显着影响;轮牧区局域群落α及β多样性均对集合群落β多样性存在极显着正效应;开垦区局域群落特征均对集合群落总个体数呈显着正效应,而且α多样性和总个体数对集合群落α多样性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啮齿动物局域群落及集合群落的影响机制存在复杂的途径。由于水热条件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影响路径也不尽相同。其中,降雨量主要通过影响生境植被特征来间接对啮齿动物群落形成影响,而温度对啮齿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加直接。集合群落是局域群落通过物种迁移以及生境过滤作用的耦合产物,导致局域群落和区域过程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群落总个体数量以及多样性等多个指标表现出来。

田翠翠[4](2021)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至关重要。脊椎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开展过一次综合考察后再未进行过全面的生物资源调查。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疫源疫病、地方经济建设等的影响,区内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等尚不清楚,有必要对保护区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研究于2018~2020年采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红外相机陷阱法、访问调查、查阅文献等对该保护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脊椎动物名录较2002年增加了95种,共调查到陆生脊椎动物22目55科130属216种,其中兽类7目16科40属56种;鸟类13目33科83属150种;爬行类2目6科7属10种,保护区没有调查到鱼类和两栖类。其中鸟类的G-F指数最高,其次为兽类和爬行类,即鸟类科属间多样性较高,物种组成相对稳定。2.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特征为古北界成分占主导地位,其中,爬行类物种全为古北界;东洋界物种中,兽类仅有1种,鸟类有8种。3.安南坝保护区有Ⅰ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中国特有脊椎动物10种。其中野骆驼(Camelus ferus)和荒漠猫(Felis bieti)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CR)名录。4.安南坝啮齿动物群落主要包括2个,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为保护区的优势鼠种。野骆驼是安南坝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目前其栖息地恢复和饮水问题仍待解决。通过本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安南坝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现状,可以为保护区后续开展保护工作和科研教育提供基础数据。

王利清,张福顺,杨玉平,董维惠[5](2020)在《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生态位特征》文中提出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东缘的7种不同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7种生境中共有7种啮齿动物分布,其中小毛足鼠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为0.99。在不同季节,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小毛足鼠,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9、0.97,春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子午沙鼠,为0.60。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的鼠种为五趾跳鼠,春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鼠种除五趾跳鼠外还有三趾跳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为0.90,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为0.09。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鼠种不同,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鼠种也不同,表明生态位分化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春季生态位明显分化,秋季也出现了一些物种的生态位分化,夏季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徐凯,吕志岗,张卓然,王永鲜,袁帅,武晓东,付和平[6](2020)在《乌拉特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特征及物种空间生态位》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7~8月,在乌拉特前旗荒漠草原区设置9个样地,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空间生态位进行研究,共布放有效铗日2700个,捕获啮齿动物六种。采用样地-捕获率系统聚类方法结合生境分析,将乌拉特荒漠草原啮齿类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五趾跳鼠+子午沙鼠群落、小毛足鼠+子午沙鼠+三趾跳鼠群落、子午沙鼠+小毛足鼠群落),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均匀性指数较高。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较高。对每两种啮齿动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15个种对组合中有8个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均较高。研究区域内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对栖息地不同的资源利用较为充分,短耳仓鼠对资源等级的利用方式单一;大部分鼠种对其所栖息的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方式趋于一致,并存在一定的空间竞争。

郭乾伟[7](2019)在《典型草原鼠类优势种群对不同放牧干扰的响应和种群营养生态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对草地的过度利用,使草地出现了退化,而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啮齿动物也随着草地的退化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多,促进了鼠害的发生,因此研究鼠类优势种群对不同放牧干扰的响应和营养生态位对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4-2018年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使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过度放牧区(OG)、连续放牧区(CG)、季节轮牧区(QG)、按月轮牧区(MG)和禁牧区(GE)5种处理,应用标志重捕法对各放牧区中啮齿动物的数量进行调查,同时应用样方法对各放牧区中的植物特征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放牧处理下,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获量比例均为最大(OG为 33.33%,CG 为 33.33%,QG 为 50.00%,MG 为 52.87%,GE 为 64.67%);布氏田鼠在2017、2018年种群数量显着增加,而其他鼠种种群数量均减少。2.在各放牧处理下,布氏田鼠种群密度主要与植被密度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草原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种群密度主要与植被密度和植被地上生物量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与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的种群密度主要与植被高度、植被地上生物量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3.黑线毛足鼠与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的营养生态位出现部分重叠,其余鼠种均出现营养生态位的分离。4.布氏田鼠的营养生态位随着个体间年龄组的变化而没有出现分离;并且在各组织间δ13C 的富集顺序为骨骼组织(δ13CⅡ=-22.591‰,δ13CⅢ=-22.196‰,δ13CⅣ=-22.455‰)>毛发(δ13CⅢ=-23.053‰,δ13CⅣ=-22.882‰,δ13CⅣ,=-23.163‰)>肌肉组织(δ13CⅡ=-23.842‰,δ13CⅢ=-22.572‰,δ13CⅣ=-24.252‰)>肝脏组织(δ13C Ⅱ=-23.843‰,δ13CⅢ=-22.591‰,δ13CⅣ=-24.340‰);δ15N 的富集顺序为肝脏组织(δ15NⅡ=6.247‰,15NⅢ=6.383‰,δ15NⅣ=6.193‰)>肌肉组织(δ15NⅡ=5.746‰,δ15N1Ⅲ=5.498‰,δ15NⅣ=5.212‰)>毛发(δ15NⅡ=4.953‰,δ15NⅢ=4.892‰,δ15NⅣ=4.899‰)>骨骼组织(δ15NⅡ=3.640‰,δ15NⅢ=3.861‰,δ15NⅣ=3.596‰)。

金志民[8](2019)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林区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动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至2016年,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地区采用铗日法等方法调查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群落格局和群落动态等,采用胃容物分析法和样方法等研究调查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对林木的危害,并与1959年孙儒泳先生在同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多时间尺度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与动态,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啮齿动物和食虫动物共28种,隶属3目8科17属,其中古北界23种,广布种5种,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存在显着的季节差异和年间差异。啮齿动物数量随季节变动情况呈单峰型,3、4、11月份捕获率最低,7~8月份捕获率最高;在6年的调查期内尚未表现出年际变化周期性。从单一鼠种来看,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棕背评(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群,两种群在年内数量波动呈显着正相关。不同生境的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存在差异,阔叶林和林间草甸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林间草甸和针叶林的均匀度较高。不同年份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平稳,变化不大;不同月份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较大,其中3月份最高,3~10月份呈下降趋势,11月份上升。2、柴河林区不同生境中各种鼠类的分布有所差异,针阔混交林以棕背鼪和大林姬鼠为主,优势种为棕背评;阔叶林以棕背评和大林姬鼠为主,但大林姬鼠多于棕背(?);草甸中鼠的种类分布较多,棕背(?)占比较高。不同生境的丰富度草甸>田地>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不同生境啮齿动物的均匀指数草甸>阔叶林>田地>针阔混交林。与1959年调查结果对比:(1)针阔混交林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有所下降,物种数量减少,在阔叶林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有所上升,但物种数量仍减少,在沼泽地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棕背(?)和大林姬鼠有所上升,其它有所下降,物种数量增加。针阔混交林的啮齿动物物种更替率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沼泽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Whittaker相似性指数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沼泽地。(2)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啮齿动物丰富度大幅下降,沼泽地中的啮齿动物丰富度有所提升;针阔混交林中啮齿动物多样性大幅下降,阔叶林中啮齿动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沼泽地中啮齿动物多样性有所上升;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沼泽地的均匀度都出现提升。(3)啮齿动物的生物量都出现了消长,干扰程度较小和中等的样地生物量出现下降,而干扰最强的样地却出现上升。3、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松鼠(Sciurus vulgfaris)、花鼠(Eutamis sibiricus)、大仓鼠(Cricetulus titon)、棕背(?)、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食性。大林姬鼠、花鼠和松鼠均取食红松籽等坚果;花鼠、棕背(?)、大林姬鼠对植物茎叶、果实均有利用;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以农作物种子为主要食物;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也利用植物种子。食物资源的年际变化、分布、类型和数量等与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动态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4、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棕背(?)、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和松鼠是危害林木的主要鼠种,针叶树种和人工种植树种是主要受害树种。不同调查地之间受啮齿动物危害的程度有所差异,但危害情况相似。森林鼠害也同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特性存在联系,优势种及其分布与森林鼠害相关,而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趋势与森林鼠害负相关。

王利清,杨玉平,张福顺,解永凤,董维惠[9](2014)在《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年度变动趋势》文中认为为了了解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年度变化趋势,2008年到2012年采用夹日法对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及其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由七种鼠组成,鼠类群落在5年间不断地发生演替。长爪沙鼠、子午沙鼠的年度变化趋势均与鼠类群落的年度变化趋势一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年度变化较为一致,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韩艳静,张福顺,袁帅,张晓东,付和平,武晓东[10](2012)在《过牧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与植物因子的关系》文中提出荒漠植被类型和条件与啮齿动物的关系,是多年来干旱区动植物关系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较为全面的了解荒漠啮齿类数量与栖息环境间的关联度,明确荒漠啮齿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中植物因子的关系,2005~2007年,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的密度和植物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年分析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三趾跳鼠(Dipu s sagitta)均为优势种,平均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8.82±4.34)%和(38.44±4.27)%;同时小毛足鼠密度与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密度显着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密度显着负相关。在春、夏和秋不同季节,小毛足鼠密度分别与沙木蓼密度、霸王(Zygo-phyllum pterocarpum)密度和红砂(Reaumures soongorica)密度均显着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在春季与白刺高度正相关,在夏季与藏锦鸡儿(Caragana spinifera)高度显着负相关,在秋季与藏锦鸡儿密度显着正相关。植物因子对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优势鼠种密度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同时优势鼠种对微生境中植物的利用也显着不同,从而形成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格局。

二、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维利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维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能量学特征与体温调节
    1.1 代谢特征
    1.2 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和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
    1.3 代谢和产热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机理
    1.4 生理极限
    1.5 体温调节发育
    1.6 瘦素(leptin)对能量代谢和产热的调节作用
    1.7 哺乳期的能量代谢和产热
2 水代谢
3 冬眠(蛰眠)生理学
4 生态免疫学
5 植物次生代谢物
6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
7 消化生理学
8 保护生理学
9 结语与展望
    (1)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理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2)高温热生理学:
    (3)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生理功能:
    (4)生态免疫学:
    (5)冬眠生理学:
    (6)保护生理学:
    (7)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2)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选择
    1.3 调查方法
    1.4 指标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鼠种组成
    2.2 鼠类群落特征
    2.3 鼠类群落的划分
    2.4 鼠类空间分布
3 讨论

(3)荒漠区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对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啮齿动物研群落究进展
        1.2.1 国内啮齿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1.2.2 国外啮齿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1.3 集合群落研究进展
    1.4 气候变化对啮齿动物影响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野外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2.2.1 数据采集方法
        2.2.2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啮齿动物集合群落结构
        3.1.1 集合群落物种组成
        3.1.2 集合群落不同斑块间个体扩散
        3.1.3 集合群落总捕获率季节格局及年度波动
        3.1.4 小结
    3.2 啮齿动物局域群落结构
        3.2.1 不同干扰生境局域群落物种组成
        3.2.2 局域群落啮齿动物总捕获率及物种丰盛度
        3.2.3 啮齿动物群落总捕获率年际波动特征
        3.2.4 小结
    3.3 啮齿动物群落α多样性
        3.3.1 群落α多样性季节格局
        3.3.2 群落α多样性年际波动及群落间差异
        3.3.3 小结
    3.4 啮齿动物群落β多样性
        3.4.1 不同干扰生境斑块局域群落间β多样性差异性分析
        3.4.2 啮齿动物局域群落β多样性年度及季节格局
        3.4.3 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多样性分布格局
        3.4.4 小结
    3.5 环境因子差异性分析
        3.5.1 生境植物指标变异性研究
        3.5.2 植物群落生物量
        3.5.3 生境隐蔽性
        3.5.4 植物群落α多样性
        3.5.5 土壤硬度
        3.5.6 土壤含水率
        3.5.7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
    3.6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对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3.6.1 局域群落对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3.6.2 集合群落对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3.6.3 啮齿动物局域群落对集合群落的影响机制研究
        3.6.4 小结
4 讨论
    4.1 人为干扰对集合群落及局域群落的影响
    4.2 气候变化对啮齿动物群落总个体数的影响
    4.3 气候变化对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4.4 局域群落对集合群落的影响机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多样性研究
    1.3 物种多样性研究
    1.4 脊椎动物物种编目
    1.5 野生动物监测技术和方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特征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1 野外调查方法
        2.3.2 查阅文献
        2.3.3 访问调查
        2.3.4 数据处理
        2.3.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区系地理及多样性分析
    3.1 兽类组成及多样性
        3.1.1 兽类物种组成
        3.1.2 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1.3 兽类分布特征
    3.2 鸟类组成及特点
        3.2.1 鸟类物种组成
        3.2.2 鸟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2.3 鸟类留居型分析
        3.2.4 鸟类分布特征
    3.3 爬行类组成及特点
        3.3.1 爬行类物种组成
        3.3.2 爬行类区系特征
        3.3.3 爬行类分布特征
        3.3.4 科、属水平上多样性分析
    3.4 珍稀、濒危及保护动物
        3.4.1 中国特有动物
        3.4.2 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4.3 其他濒危野生动物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啮齿动物多样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地选择
        4.2.2 调查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啮齿动物物种组成
        4.3.2 群落特征
        4.3.3 群落划分
        4.3.4 空间分布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5.1 野骆驼保护
    5.2 保护区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5)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生态位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季节特征
    2.2 空间生态位重叠及其季节特征
3 讨论
    3.1 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空间生态位宽度
    3.2 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空间生态位重叠
4 结论

(6)乌拉特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特征及物种空间生态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动物标本采集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群落结构
    3.2 群落多样性分析
    3.3 啮齿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7)典型草原鼠类优势种群对不同放牧干扰的响应和种群营养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啮齿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1.2.1 群落类型划分
        1.2.2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1.2.3 种间关系
        1.2.4 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关系
    1.3 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
        1.3.1 生态位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1.3.2 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进展
        1.3.3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及啮齿动物调查、取样方法
        2.2.2 植被调查方法
        2.2.3 稳定同位素测定方法
    2.3 数据分析
        2.3.1 啮齿动物种群密度计算
        2.3.2 植物群落多样性计算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啮齿动物群落格局
        3.1.1 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结构
        3.1.2 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种群动态
    3.2 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3.2.1 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植物群落组成
        3.2.2 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植被特征指标的年际波动
        3.2.3 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年际波动
        3.2.4 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与植物的相关性
    3.3 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分析
        3.3.1 营养生态位的分离
        3.3.2 布氏田鼠生态位变异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研究
        4.1.2 啮齿动物与植物群落指标相关性研究
        4.1.3 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林区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啮齿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1.2.1 国内啮齿动物群落研究概况
        1.2.2 国外啮齿动物群落研究概况
        1.2.3 干扰对啮齿动物群落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课题的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1 三道关林场
    2.2 横道河子经营林场
    2.3 柴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
        2.3.1 晨光林场
        2.3.2 大青林场
        2.3.3 二道河子
    2.4 牡丹峰自然保护区
    2.5 典型生境
3 张广才岭林区啮齿动物区系组成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
        3.2.2 数据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调查结果
        3.3.2 物种组成
        3.3.3 区系特征
        3.3.4 生态地理分布
        3.3.5 波动规律
        3.3.6 分布特点
        3.3.7 多样性和均匀度
    3.4 讨论
        3.4.1 啮齿动物区系及生态地理分布
        3.4.2 啮齿动物种群波动
        3.4.3 影响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张广才岭林区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动态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区域
        4.2.2 啮齿动物调查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啮齿动物群落现状
        4.3.2 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4.3.3 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4.3.4 啮齿动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
        4.3.5 啮齿动物群落β多样性的特征
        4.3.6 啮齿动物群落分布动态
        4.3.7 不同区域啮齿动物多样性变化
    4.4 讨论
        4.4.1 不同区域啮齿动物群落的变化
        4.4.2 不同生境啮齿动物多样性变化
        4.4.3 影响啮齿动物群落动态的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食物资源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影响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室内笼养饲喂法
        5.2.2 颊囊内含物统计法
        5.2.3 胃内含物分析法
    5.3 研究结果
        5.3.1 啮齿动物食性分析
        5.3.2 食物资源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森林鼠害与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关系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调查方法
        6.2.2 危害标准界定
        6.2.3 数据处理
    6.3 研究结果
        6.3.1 调查结果
        6.3.2 森林鼠害特征
        6.3.3 森林鼠害与种群格局的关系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9)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年度变动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种变动特征
    3.2 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数量多样性变动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10)过牧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与植物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的优势种
    2.2 过牧干扰下优势鼠种的捕获率
    2.3 优势鼠种密度与植物因子的关系
3 讨论

四、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维利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德华,赵志军,张学英,张志强,徐德立,邢昕,杨生妹,王政昆,高云芳,杨明. 兽类学报, 2021(05)
  • [2]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J]. 田翠翠,卜书海,周多良,刘建泉,周永祥,郑雪莉. 草业学报, 2021(07)
  • [3]荒漠区啮齿动物集合群落对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D]. 杨素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D]. 田翠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生态位特征[J]. 王利清,张福顺,杨玉平,董维惠.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5)
  • [6]乌拉特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特征及物种空间生态位[J]. 徐凯,吕志岗,张卓然,王永鲜,袁帅,武晓东,付和平.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7]典型草原鼠类优势种群对不同放牧干扰的响应和种群营养生态位研究[D]. 郭乾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林区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动态研究[D]. 金志民.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9]鄂尔多斯沙地鼠类群落组成年度变动趋势[J]. 王利清,杨玉平,张福顺,解永凤,董维惠. 中国草地学报, 2014(01)
  • [10]过牧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与植物因子的关系[J]. 韩艳静,张福顺,袁帅,张晓东,付和平,武晓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标签:;  ;  ;  ;  ;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