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謇的育园思想

论张謇的育园思想

一、论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姜杨慧[1](2021)在《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要将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因此,南通作为张謇故里,如何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张謇的家国情怀、诚信品质、社会责任和民本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培育青少年的个人品德、责任担当、法治意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张謇教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如厚植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传承勤劳俭朴的校风家训、发扬诚实守信的至善道德、强化勤奋学习的责任意识、增强亲近社会的劳动观念等,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很多契合点,是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值得借鉴和运用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因此,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目前,在南通市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学校还不多,部分师生对张謇及其教育思想的了解也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张謇教育思想宣传不足、一些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一些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意识不强。将张謇教育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目标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从而才能体现应有的运用价值和意义。同时,需要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宣传张謇教育理念;开发课程资源,讲好张謇教育故事;拓展教学内容,融入张謇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手段,传承张謇教育精神。通过这些举措,拓展课程资源,彰显出乡土文化的精神实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亲和力和吸引力。

李心雨[2](2020)在《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的性质、定义与功能》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对博物馆的认知从官员、使节、留学生踏出国门开始,对博物馆的研究则从王韬思考博物馆现象开始,中国人对于博物馆的接纳过程是西方先进的制度、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国近代博物馆学已经具有世界高度,与西方博物馆学的发展相差并不大。近代博物馆学对于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并进行了有益探讨。本文的研究即围绕近代学者关于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的观念变化展开,将一个较为完善的博物馆学框架作为参照体系,审视近代博物馆学的研究范畴与成果,并力求探寻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关于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义,近代学者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博物馆的实物性,随着博物馆本身的发展与民主革命运动的进行,学者们才逐渐重视博物馆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公共性。因此,近代博物馆学者发现了博物馆从文物藏品的仓库到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机关、公共文化机关的转变。近代学者关于博物馆社会功能的研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由时代赋予,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断扩充。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保存功能和教育功能,它们的内涵与时代主题紧密联系,随着时代变化而各有侧重。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中,近代学者最重视的是教育功能,保存、研究和娱乐功能皆为教育功能服务。第二,博物馆服务对象从社会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博物馆的民主化、公共化与民众的受教育水平相互促进生长。第三,学者们对博物馆学的认识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当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日益突出,学者们不再仅仅以国家形象需要而是民生建设需要的原因呼吁建立博物馆,由此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学说,如陈端志的“三大效能说”、杨钟健的“三使命说”、曾昭燏的“四大功能说”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新教育运动等救亡运动,学者们对于博物馆的思考与自强、实业、民主、科学、理性主义、民族主义等近代关键语汇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博物馆学在与国际博物馆学进行了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

胡城[3](2019)在《民国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现代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直观性教育优势,而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救国图强的近代中国,博物馆更是因教育救国的思潮而受到关注,获得发展;尤其是民国时期,博物馆被直接划归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管理,博物馆教育在该时期的社会教育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教育史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教育史的重要构成。因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总体数量有限,正常运行服务社会教育事业的典型性博物馆则更少之,而民国时期报刊、档案材料丰富,且易于获取,使得梳理出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教育的基本情况具备可行性,故形成此文。文章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博物馆及博物馆教育等基本概念、民国时期博物馆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民国以前中国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是为本文的奠基部分。第二部分,民国时期博物馆概况分析了民国时期博物馆发展背景,介绍了该时期中国博物馆类型、管理体系、开办目的和经费困难,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实体建设和发展的概况。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一方面通过发掘该时期政府文件、各博物馆的工作报告等官方档案资料了解民国时期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相关保障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收集报刊、杂志、游记、统计数据,分析该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实际情况,力求客观准确的反映民国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基本面貌。

卢遥[4](2019)在《张謇与通州师范学校的兴起(1902-1938)》文中提出通州师范学校在中国师范教育变革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以通州师范学校的兴起过程为研究对象,聚焦张謇在通师的办学模式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设置、教师及学生群体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及其影响。论文采用总分结构,正文第一章纵向梳理了通州师范学校的历史变迁,以通州师范校名的变更为三个时间段节点,简要叙述张謇在通师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主导性作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展开专题论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从办学模式及管理体制着手,针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张謇亲自拟定办学章程,奠定了通师“艰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风基调,通师的办学理念也随着时代变迁作出相应调整。张謇通过自筹经费等渠道解决了办学资金问题,使学校行政管理得以有序开展,在前期师法于日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改革,成立校董会以承担学校的实际运营。其二,着重讨论通州师范学校课程及教学改革。在课程方面,课程设置前期效仿于日本,对师范生进行规制化培养;在经历适应及调整后,通师创设出教育实习及体育游戏两大特色课程,注重学习的时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在教学方面,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张謇总结出“自得主义”教学方法以适应师范生的自主发展;加之木村先生首创教授实习评案,创建了通师独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其三,主要研究通师的教师及学生群体。无论是前期聘用的日籍名师,还是后期自主探索形成的教资自培方案,都是以建立优异的教师团体为前提条件;为保证生源质量,张謇制定了学生选拔及考核机制,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张謇和通州师范学校兴起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张謇与通州师范学校乃至中国师范教育变革的认识,而且获得通州师范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及其经验。这些鲜活的办学思想、特色及其经验,对当代中国特色师范教育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陆奔泉[5](2018)在《论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文中指出张謇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教育家。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面临外敌的虎视和国内各处农民起义等严峻的考验,传统的科举制度走向衰落,新式教育应运而生。处在那样的时代节点,张謇努力走在时代前列,积极学习国外教育模式,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开放性。由于自身脱胎于科举教育而无法完全摆脱守旧思想的影响,张謇的教育观又表现出一定的守内性。

石海霞[6](2018)在《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文中指出南通博物苑由着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一座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本文将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南通博物苑资源的广博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设计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此项研究在开拓师生视野、丰富师生认知、提升师生语文素养、促进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重点阐述了课题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并就研究所使用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了概述。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理论探索;第二部分探讨了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现实支撑以及意义。第三部分笔者理论联系实际,以“走进博物苑,探寻江风海韵”为主题,对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三方面进行论述。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方面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具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此项研究立足于语文学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标。

黄洋,赵荦[7](2018)在《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之一,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通州师范学校的教学,此外还要为其他学校师生及社会提供服务。张謇主张"渐进"式建馆、全面征集藏品,且要做好维护工作,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些建馆思想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博物馆在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拥有世界一流高校博物馆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有力推手,对此,高校博物馆应有明确的定位和宗旨目标,首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创新宣传方式,充分整合可用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

陆春雪[8](2017)在《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文中指出清末民初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其对博物馆职能的深切理解,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学术界己对张謇“设苑为教育”的馆建概况以及文物征集、藏品陈列等实践做过一些研究,但目前对“设苑为教育”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机制鲜有讨论。而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又在不断凸显出来,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契合当今时代对博物馆功能重新定位的新要求。正是从以上学术及现实因素出发,本文选择以“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研究”为题,意在挖掘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籍此丰富对张謇教育理论的研究,并为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梳理出张謇博物馆教育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分析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和现实意义,并以南通博物苑的教育活动为个案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当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范式”,为当代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提出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围绕研究内容展开讨论后发现,“设苑为教育”是张謇政治抱负和个人主张在实践中的体现。博物苑既能为学校备物理上之实验,也能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在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当代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准确定位很有启示。

刘迪[9](2016)在《时代、文化资本与支配权:对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再思考》文中指出面对19世纪末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遽社会变迁,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南通博物苑作为张謇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张謇在南通博物苑创办过程中实现了资本的文化化和文化的资本化双重过程:一方面,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又将文化资本转化为其象征资本的一部分,使其获得更大社会权力,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对地方社会进行塑造。张謇对于作为文化资本的南通博物苑的支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藏品内容及知识系统的构建、博物馆教育作用的树立及对参观者的规范。张謇对文化资本的支配表面上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由其政治理念所驱动;而深究,终不免受时代和机构属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赵翀[10](2016)在《晚清时期南通博物苑与西方博物馆教育实践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晚清时期,帝国主义以传教和科研为名在中国建立了一批博物馆,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殖民机构的局限性,无法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1905年,光绪恩科状元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南通博物苑的教育活动践行张謇"设苑为教育"的爱国思想,以超越时代的先进理念,在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促进地域文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论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概述
    一、张謇及其教育思想
        (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着名教育家
        (二) 张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 两者在目标上有很多共同点
        (二) 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多契合点
        (三) 两者在方法上有很多借鉴点
    三、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主要内容
        (一) 尊师重教,弘扬传统美德
        (二) 爱国爱家,厚植家国情怀
        (三) 勤劳俭朴,传承校风家训
        (四) 诚实守信,发扬至善道德
        (五) 勤奋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六) 亲近社会,增强劳动观念
第二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依据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思想
        (三) 习近平关于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论述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 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 彰显乡土文化的精神实质
        (三)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 增强课堂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三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现状
        (一) 问卷设计
        (二) 调查范围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问题
        (一) 部分学校师生对张謇教育思想了解不多
        (二) 部分学校单纯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分数
        (三) 部分教师追求应试教学内容与手段单一
    三、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问题的原因
        (一) 一些地方政府对张謇教育思想宣传不足
        (二) 一些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
        (三) 一些教师对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意识不强
第四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对策
    一、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原则
        (一) 目标性原则
        (二) 适合性原则
        (三) 时代性原则
        (四) 实效性原则
    二、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施途径
        (一) 弘扬乡土文化,宣传张謇教育理念
        (二) 开发课程资源,讲好张謇教育故事
        (三) 拓展教学内容,融入张謇教育思想
        (四) 改进教学手段,传承张謇教育精神
第五章 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案例
    一、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的性质、定义与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范畴
二、近代博物馆学有关博物馆性质与定义的研究
    (一)晚清官绅对博物馆性质与定义的认识
    (二)民国时期的博物馆性质与定义
    (三)近代博物馆学关于博物馆性质与定义研究的特点
三、近代博物馆学有关博物馆功能的研究
    (一)晚清官绅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二)民国时期学者对于博物馆功能的研究
    (三)近代博物馆学关于博物馆功能研究的特点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博物馆教育研究初始阶段(1905-1949)
        1.3.2 博物馆教育研究沉寂与复苏阶段(1949-2007)
        1.3.3 博物馆教育研究蓬勃发展阶段(2008—至今)
        1.3.4 小结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民国时期博物馆发展概况
    2.1 民国时期博物馆的发展背景
    2.2 民国时期开办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2.3 民国时期博物馆实体的发展
第3章 民国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实施
    3.1 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形式
    3.2 博物馆教育的主要手段
    3.3 博物馆教育的基本保障
第4章 民国时期博物馆教育的特点
    4.1 多元的博物馆社教活动
    4.2 深度融合的馆校合作
    4.3 丰富的博物馆刊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张謇与通州师范学校的兴起(1902-193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及研究范围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史料搜集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一章 通州师范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通州师范学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先行者关于师范教育的议论
        二、早期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
        三、师范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时期
    第二节 张謇与通师的历史时代变迁
        一、建立(1902-1912):通州民立师范时期
        二、改制(1913-1926):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时期
        三、变革(1927-1938):私立通州师范时期(后张謇时代)
第二章 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探索
    第一节 通师兴学理念的时代变迁
        一、校训学风:“艰苦自立,忠实不欺”
        二、办学宗旨:“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为教育之大纲”
    第二节 经费筹措:率先垂范,开源节流
        一、前期经费筹措体制的建立
        二、改名风波后省政府的补助
        三、后期经费的艰难维持
    第三节 行政管理:持之有度,用人有方
        一、学校校务的试运行
        二、校董会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中西合璧,贯通西学
    第一节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变革
        一、课程设置的特色性凸显
        二、体育课程及运动会的兴办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调整与创新
        一、“自得主义”教学方法的施行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设
第四章 教师及学生群体研究
    第一节 学校师资的构成及重组
        一、德学双修的日籍名师
        二、教资自培:典型个案
    第二节 学生群体:“后生有志,遵所闻行所知”
        一、学生生源的选拔及培养
        二、毕业生群体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结语
    一、张謇对通州师范学校兴起与发展的突出贡献
    二、通州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其经验
    三、通州师范在整个南通乃至全国师范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5)论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论文提纲范文)

1 张謇教育观的开放性
    1.1 对国外教育模式的开放吸收
    1.2 开放教育观之延伸
2 张謇教育观的守内性
    2.1 对传统礼教的恪守
    2.2 对地方利益的固守
3 张謇教育观开放与守内的矛盾统一
    3.1 开放与守内的矛盾性
    3.2 开放与守内的统一性

(6)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一、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的概念
        二、南通博物苑课程资源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与价值分析
    第一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深度学习理论
    第二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支撑
        一、国家政策的推动
        二、苑校发展的诉求
        三、语文教学的需要
        四、学生主体的需求
    第三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一、激活博物苑资源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五、实现馆校教育双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第一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及流程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走进博物苑,探寻江风海韵
        二、活动目标与重难点的厘清:立足语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三、活动方式的选择及流程的安排
    第二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及步骤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确立
        二、评价方法的运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致谢

(7)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通博物苑的性质
二、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
    (一) 博物馆建设的教育思想
        1. 为通州师范学校的教学服务
        2. 设苑为教育
        3. 开启民智, 服务社会
    (二) 博物馆建设的经营管理思想
        1.“渐进”式建馆
        2. 私人出资建设运营博物苑
        3. 建设“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4. 全面性的藏品征集方针
        5. 博物苑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
    (二) 我国高校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1. 定位及宗旨不明确
        2. 缺乏宣传策略
        3. 资源分散
四、张謇的建馆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
    (一) 定位准确
    (二) 多途径宣传并走近公众
    (三) 充分整合可用资源
五、结语

(8)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一、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的起因
    (一)张謇“救亡图强”政治抱负之体现
    (二)张謇教育考察后的感悟与追求
二、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一)“设苑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设苑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三)“设苑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有益借鉴及当代启示
    (一)“设苑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二)“设苑为教育”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博物馆教育的影响
    (三)“设苑为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博物馆教育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时代、文化资本与支配权:对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謇、南通博物苑及其时代
    (一)张謇其人
    (二)中国与欧洲博物馆初现的比照
二、南通博物苑:张謇文化资本的建构
    (一)南通博物苑:资本的文化化
    (二)南通博物苑:文化的资本化
三、从南通博物苑看张謇对文化资本的支配
    (一)张謇对作为文化资本的南通博物苑的支配
    (二)支配权背后的影响因素探析
四、余论:关于中国民办博物馆
5.时代·文化资本と支配権:张謇创设した南通博物苑についての再思考(刘迪)
5「.时代文化资本????─张謇????南通博物苑?????」(刘迪)

(10)晚清时期南通博物苑与西方博物馆教育实践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及其教育活动
二、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与教育实践
三、南通博物苑教育与西方博物馆教育的差异
    1.创办主体不同导致创办目的不同。
    2.博物馆教育形式的区别。
四、结语

四、论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张謇教育思想在南通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姜杨慧. 扬州大学, 2021(09)
  • [2]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研究 ——博物馆的性质、定义与功能[D]. 李心雨.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民国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研究[D]. 胡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4]张謇与通州师范学校的兴起(1902-1938)[D]. 卢遥.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论张謇开放又守内的教育观[J]. 陆奔泉.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6]基于南通博物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 石海霞. 苏州大学, 2018(04)
  • [7]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J]. 黄洋,赵荦. 东南文化, 2018(04)
  • [8]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研究[D]. 陆春雪. 西南大学, 2017(02)
  • [9]时代、文化资本与支配权:对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再思考[J]. 刘迪. 东南文化, 2016(06)
  • [10]晚清时期南通博物苑与西方博物馆教育实践比较[J]. 赵翀. 兰台世界, 2016(14)

标签:;  ;  ;  ;  

论张謇的育园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