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铬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

金属铬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

一、电解法制取金属铬粉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秦松烨[1](2021)在《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文中研究表明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资源短缺,含钯二次资源废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因此对贵金属钯再生利用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本论文以废胶体钯活化液为原料,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采用液膜法萃取钯;将液膜萃取后得到的含钯溶液通过膜电解回收钯,再经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究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第一部分是采用硫氰酸盐沉铜法和氧化破胶法对废胶体钯活化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除铜的最佳条件,以及王水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氧化破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u2+与NaSCN的摩尔比为1∶4,Cu2+与Na2SO3的摩尔比为5∶3,陈化时间为12 h时,铜的去除率最高为92.94%;在王水加入量为40 m L,反应时间3 min,温度为100℃时,Pd2+转化率最高为92.6%。第二部分是采用液膜法萃取经预处理后的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考察了内相试剂浓度、流动载体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油内比、乳水比、外相pH值等因素对Pd2+的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9%(膜相中所占体积分数,下同)N503、4%Span 80、2%液体石蜡、余为磺化煤油组成膜相,内相试剂为0.2 mol/L的EDTA溶液,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5,外相pH值为2,该体系对Pd2+的萃取率最高可达到96.6%,经过液膜萃取后,水相浓缩液中Pd2+的浓度大幅提高,杂质含量降低,达到了分离和富集的目的。第三部分是离子膜电解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对经液膜萃取后的含钯溶液采用阳离子膜电解沉积钯,再以阴离子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探索最佳的电解条件,对制得的氯化钯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阳极室Na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电流密度为285.71 A/m2,电解时间为2 h,电解温度为25℃,金属钯沉积率最高,可达99.76%;在HCl浓度为1 mol/L,电流密度为357.14 A/m2,电解时间为1.5 h时,氯化钯的收率最高为98.79%,电流效率为2.53%,能耗为41.81 k W·h/kg。对制得的氯化钯晶体进行XRD表征分析,其特征峰尖锐明显,与PDF标准卡片对比匹配性好,制得的氯化钯产品的钯含量59.9%,符合标准Q/CYDZ-161-97,由此可证明通过离子膜电解可制得结晶度和纯度较好的氯化钯晶体。综上所述,该工艺可以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制备氯化钯,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樊舒凯[2](2021)在《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调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抗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作为机械装备运动零部件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然而,由于两相原子结构、原子键结合类型和化学组成差异较大,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可靠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机械运动部件中的实际应用。本论文基于三维连续网络结构设计理念,在探明结构参数对自润滑复合材料整体性能和界面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界面润湿性能调控,实现了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性能与可靠性的大幅提升,并系统的研究了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及其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考察了石墨粒径尺寸和基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控制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减摩抗磨机制及优化设计准则。2.基于三维连续网络结构设计原则,铜合金三维连续网络骨架有效保持了基体的强韧性,同时第二相石墨颗粒与铜合金基体的弱界面引导裂纹偏折、分叉等耗散机制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机械性能。通过石墨粒径尺寸优化后的材料,其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抗压强度与相同石墨含量(40 vol%)的均相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0、4.3和4.8倍。3.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在石墨颗粒表面原位生成碳化铬反应层,考察了工艺参数对界面润湿层厚度和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实现了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的有效调控。经过石墨颗粒表面金属化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抗压强度分别是未经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的1.5、1.1和1.4倍。

李红莉,张宇[3](2020)在《不同制备工艺对金属钛粉微观性质及应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钛粉末在增材制造等新型成形方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通过熔盐电解法和气体雾化法来制取。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热重-差热分析法(TGA-DSC)等检测方法,从物相结构、晶胞参数、微观形貌、表面状态、热稳定性等方面,对采用熔盐电解和气体雾化2种不同工艺制取的金属钛粉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解钛粉微观形貌不规则,同一性差,适合作为粉末冶金原料和热还原剂;气雾化钛粉微观形貌为均匀球状,表面不易吸附气体杂质,比表面积为3.69 m2/g,更适宜作为增材制造的原材料。

邵莹[4](2020)在《镀钌废液中三氯化钌的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地矿中钌资源稀缺,从二次资源废料中回收的钌在工业用原料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内外对钌的回收尤为重视,尤其工业发达国家。钌资源极大的需求量导致其产生的废料也多,因此对钌回收的技术需求愈发迫切。本论文以镀钌废液为原料,采用蒸馏—萃取联合法、液膜法以及离子膜电解法对三氯化钌的回收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得到了三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减少了钌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第一部分是蒸馏—萃取联合法再生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考察了蒸馏过程与萃取过程的工艺条件对三氯化钌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温度为80℃,蒸馏时间为60 min,以H2SO4-KMnO4为氧化体系,6 mol/L HCl为吸收剂,蒸馏收率最高可达到89.87%。此时,对蒸余液进行处理,预氧化剂为10%NaClO,萃取剂N503的浓度为30%,相比为1,反萃剂为2 mol/L NaOH溶液,反萃相比为1时,钌反萃率最高为80.39%。与单一蒸馏法相比,蒸馏-萃取联合法再生钌总回收率达到了96.90%,提高了7.90%。三氯化钌产品的钌含量为38.80%。第二部分是液膜法萃取回收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比较得到乳状液膜的萃取效果优于大块液膜,考察了乳状液膜法萃取钌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3 mol/L HCl条件下,N503、span 80、磺化煤油、液体石蜡的体积比为9:4:84:3,油内比(Roi)为0.5,乳水比(Rew)为2,制乳时间为20 min,内相解析剂为2 mol/L NaOH溶液,采用化学-加热联合破乳法,水浴温度为80℃,破乳时间为40 min,破乳剂(正辛醇)用量为3 m L时,萃取率最高达到95.41%,破乳率最高达到63.37%。第三部分是离子膜电解法再生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先用阳膜电解沉积单质钌,再用阴膜造液制备三氯化钌晶体,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钛网为阴极,电解温度为35℃,电解时间为10 h,电流强度为0.05 A,电流密度为83.33 A/m2,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1~1.5 g/L,阴极液钌浓度为1.106 g/L,极板间距为30 mm,钌单质沉积率最高为98.40%;电解温度为30℃,盐酸浓度为1.25mol/L,电流密度为250 A/m2,极板间距为30 mm,电解时间为3 h,三氯化钌收率最高达到93.85%,钌含量为37.42%,电流效率最高为15.76%,单位电耗最低只有17.33kW·h/kg。综上所述,比较三种工艺方法,传统蒸馏吸收法工艺参数成熟,结合萃取法可有效提高回收率;液膜法较为新颖,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得到不同类型的钌产品,操作简单,回收率较为可观;离子膜电解法所制备的三氯化钌产品纯净、质量高,该方法经济环保、节约能耗,可实现工业生产,有较好的的社会前景。

田森[5](2019)在《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氧化二铬(Cr2O3)是一种高价值的铬盐产品,常用作催化剂、冶金原料、热喷涂材料、研磨剂等。但传统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长,环境污染严重,开发新型三氧化二铬生产技术成为必然趋势。2013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发了一条电化学法制备铬酸盐的清洁生产技术,以高碳铬铁为牺牲阳极,钠碱(钾碱)为电解液,常温常压下电氧化制备出铬酸钠(铬酸钾)。该技术含铬废弃物排放量少、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可控、副产品经济价值高,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将电化学法制备铬酸盐新技术应用到铵盐体系,设计出两步法制备三氧化二铬技术路线,即第一步电氧化铬铁制备铬酸铵,第二步热分解铬酸铵制备Cr2O3。论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其一,铵碱体系下铬铁电氧化过程,包括电氧化过程参数优化、铬酸铵溶液结晶方法探索和电氧化机理推测;其二,热分解制备Cr2O3过程,包括热分解过程参数优化及添加剂使用对纳米Cr2O3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以电流效率为参考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铬氨物质的量比、电流密度和循环流量对铬铁电氧化过程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铬氨物质的量比为0.2:1,电流密度为140 A/m2,循环流量为12 L/h,在此条件下铬的电流效率高达63%。通过稳态线性极化曲线法对铬铁电极在氨水中的极化过程进行了探索,数据表明高碳铬铁在氨水溶液中表现出活化-阻止活化—再活化的特征。(2)对铬酸铵溶液的结晶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不同结晶方式对产品晶型、晶貌和颜色的影响。研究发现铬酸铵溶液经蒸发结晶无法得到铬酸铵晶体,只能得到橙黄色的重铬酸铵晶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将电解液冷冻固结,再利用低温升华设备对固结样品脱水,最终获得了一种亮黄色、多孔状的铬酸铵晶体。通过对比阿拉丁生产的铬酸铵产品,冷冻干燥得到的铬酸铵表现出更好的纯度和色泽。(3)对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制备三氧化二铬进行了研究。从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的热分析结果,推测出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铬酸铵和重铬酸铵热分解过程遵循Cr6+→Cr4+→Cr3+的还原过程。分别考察了热分解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Cr2O3晶型、晶貌及色度的影响,优化了铬酸铵与重铬酸铵制备Cr2O3的热分解条件。在热分解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0.5 h,升温速率分别为4℃/min和5℃/min的条件下,得到了晶型完整的亮绿色球形Cr2O3。(4)研究了热解过程添加剂对制备Cr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硝酸铵添加铬酸铵中,且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0.625:1时,能够得到平均粒径为84 nm的三氧化二铬晶体颗粒。将碳酸氢铵添加到重铬酸铵中,且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热分解可得平均粒径为42 nm的三氧化二铬颗粒。本论文研究的铬铁-铬酸铵(重铬酸铵)-三氧化二铬工艺是一条新型的、短流程的三氧化二铬制备技术。论文研究结果为铬铁电化学法制备Cr2O3技术的产业化推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对铬盐电氧化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波[6](2017)在《水溶液中铬电氧化还原过程及铬系材料制备》文中提出传统铬盐生产工艺的污染问题突出,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采用电化学法生产铬系产品,具有环境污染小、工艺流程简单可控的优点,但相关电化学反应机理仍然不明确,亟待研究。将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曲线(LSV)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Cr(Ⅵ)的电还原过程和Cr(0)的电氧化过程。同时,将铬的电氧化还原特性应用到铬系新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电沉积法在金属铁和金属铜基底表面制备出具有微纳结构的Cr2O3膜层,经硬脂酸修饰后,材料表面呈现出优秀的超疏水和防腐性能。在抗坏血酸和硫酸混合水溶液中使用方波电位蚀刻法对金属铬表面进行蚀刻,得到形貌良好的多孔金属铬产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硫酸、铬酸水溶液体系中Cr(Ⅵ)电还原过程,主要研究了硫酸浓度、铬酸浓度、电极转速和Cr3+浓度对阴极表面状态以及Cr(Ⅵ)电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抑制了阴极表面Cr2O3沉积层的生成,同时促使溶液中Cr3+生成;不同铬酸浓度下,阴极表面状态差异很大,包括吸附层的形成和电活性物质的聚集;提高电极转速可降低阴极表面吸附层电阻,有利于Cr(Ⅵ)电还原反应的发生;增加Cr3+浓度会使阴极表面的电荷传递电阻增大。(2)以金属铬为研究电极,探索了Cr(0)在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氨水、硫酸和抗坏血酸水溶液体系中的电氧化过程。结果表明,Cr(0)容易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电氧化反应,生成Cr(OH)3和Cr(Ⅵ),当电极电位足够正时,Cr(OH)3进一步氧化生成Cr(Ⅵ);Cr(0)在硫酸水溶液中会发生表面钝化,钝化层保护金属铬表面不受氧化。当电极电势较高时,钝化层氧化溶解,从Cr(0)到Cr(Ⅵ)的电氧化反应开始进行;此外,Cr(0)可在氯化钠、硫酸钠和较高浓度的氨水水溶液中发生电氧化,难在低浓度氨水水溶液和抗坏血酸水溶液中发生电氧化。在高电极电势下,抗坏血酸水溶液中金属铬阳极表面会有膜层出现。(3)在1 mol·L-1铬酸水溶液中,以金属铁基底为研究电极,在其表面上电沉积出具有微纳结构的Cr2O3膜层,采用硬脂酸进行修饰,制备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材料表面。表征结果显示,该超疏水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158.8°,滚动角为2.1°,腐蚀防护效率为99.94%。以金属铜基底为研究电极,在电解液中添加0.05 g·L-1硝酸钠,槽电压从6.1 V降至4.0 V,电沉积得到比表面积更大的Cr2O3膜层,经硬脂酸修饰后所得超疏水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165.4°,滚动角为1.8°,腐蚀保护效率达到99.9989%。(4)研究了一种多孔金属铬的制备方法。在硫酸和抗坏血酸混合水溶液中,采用脉冲蚀刻法对金属铬表面进行电化学蚀刻。由于抗坏血酸可以在金属铬部分晶面上吸附形成保护膜层,蚀刻后的金属铬表面呈现良好的多孔形貌。

朱福兴[7](2017)在《钛可溶阳极电解制备金属钛粉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金属钛及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热和抗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海洋、医疗等诸多领域。当前镁热还原法(Kroll法)是工业上生产金属钛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流程长、能耗高、间歇式生产等缺点使得钛制备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钛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此,研究者们不断地改进传统工艺,开发新的提取方法,尤其在熔盐电解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钛可溶阳极电解制备金属钛粉具有电流效率、产品质量高等优点,成为熔盐电解法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该工艺所获的金属钛粉主要呈枝晶状,且尚未对影响金属钛粉形貌特征的因素开展系统研究,尤其钛离子价态对金属钛粉形貌特征影响,导致该工艺所获金属钛粉结构单一。对此,为深入了解钛可溶阳极解制备金属钛粉机理,本文采用电化学和电解实验平台,对钛可溶阳极的溶解行为、阴极沉积行为和金属钛粉形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NaCl-KCl熔盐中,过量的海绵钛与TiCl4反应可获得NaCl-KCl-TiCl2电解质体系,其钛离子平均价态为2,HCl气体可将钛离子氧化而获得NaCl-KCl-K3TiCl6电解质体系,其钛离子平均价态为3。而TiCl4仅为部分氧化,氧化后体系钛离子平均价态为2.57。(2)TiCl2熔盐体系中钛离子在阴极电化学还原历程为Ti2+→Ti;TiCl2-K3TiCl6熔盐体系中钛离子在阴极还原历程为Ti3+→Ti2+和Ti2+→Ti;K3TiCl6熔盐体系中钛离子在阴极的沉积行为Ti3+→Ti;K2TiF6熔盐体系中钛离子在阴极的沉积行为Ti4+→Ti3+和Ti3+→Ti;钛离子扩散系数由大到小为Ti2+、[TiCl6]3-和[TiF6]2-;沉积过程主要受钛离子扩散的影响,形核过程均为三维瞬间形核。(3)影响金属钛粉粒径大小的因素由大到小为:电流密度、钛离子浓度、电解温度和电解时间,表现为随钛离子浓度升高和电流密度降低,金属钛粉粒径增大,反之亦然;在TiCl2熔盐体系中所获金属钛粉形貌为枝晶状结构,TiCl2-K3TiCl6熔盐体系为海绵状结构,K3TiCl6熔盐体系为细颗粒状,而K2TiF6熔盐体系则为相对规则的柱或棒状;金属钛粉粒径随钛离子价态的升高而降低,而K2TiF6熔盐体系所获金属钛粉粒径大小与K3TiCl6熔盐体系相当。(4)钛丝在阳极氧化为Ti→Ti2+和Ti2+→Ti4+的两步反应,TiCxOy为TiCxOy→Ti3+和Ti3+→Ti4+的两步反应,而TiO2+C混合料则为TiO2+C→Ti4+的一步反应;海绵钛在TiCl2和K3TiCl6两种电解质体系中电解,随阳极电流密度的提高,体系钛离子价态分别趋于中间价态2.32.5,TiCxOy则趋于2.8,而TiO2+C混合料在K2TiF6电解质体系中钛离子平均价态则趋于4价;金属钛粉的平均粒径主要受电解质体系中钛离子的价态和浓度的影响,影响规律与阴极沉积实验相同;当阳极电流密度大于0.2 A/cm2时,TiCxOy为阳极电解质体系中钛离子浓度趋于0.4 wt%;TiO2+C混合料在K2TiF6电解质体系中电解允许的最大阳极电流密度为0.5 A/cm2。本研究在制备出钛离子平均价态为3的NaCl-KCl-K3TiCl6电解质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电解试验和测试分析研究,讨论了金属钛离子在阴极的沉积机理和电解工艺对金属钛粉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基本获得了能够控制金属钛粉粒径及形貌特征的优化工艺参数。

汪金生,吕炜,赖平生,吕学伟,白晨光[8](2016)在《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铬氧化物还原热力学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铬氧化物的还原热力学,通过对铬氧化物间接还原条件下逐级还原规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不考虑铬的活度情况下的Cr-O-CO系平衡状态图,分析了得到了铬氧化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通过对已知成分的含铬铁水进行分析,发现提高C、Si、P、S的质量分数会降低铬的活度,从而改善Cr2O3的还原条件,而Mn、V、Ti、Cr质量分数的增加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并且铬的活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计算得到了在铁水成分不变时Cr2O3的开始还原温度为1 134K。通过研究体系压力对Cr2O3还原的影响,发现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力会使Cr2O3的开始还原温度升高。

张艳霞[9](2016)在《锌钨废料的碱法提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含锌矿物资源的日益减少,含锌废料的存在给环境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传统的含锌废料冶炼工艺为火法工艺和酸法工艺,这两种方法由于设备投资和维修费用高及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已经逐步被碱浸-电解法所代替。碱浸-电解法生产高品位锌粉具有原料来源广、设备及流程简单和经济性好等优势,目前已经在实验室研究出比较成熟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如何能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以及将碱浸法应用到提取其他金属中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含锌废料的提取进行了系统试验。对各个工段进行经济估算并初步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锌粉冶炼厂。在碱浸-电解法制备金属锌粉的电解阶段,重点研究了对不同材质的阴阳极板进行组合来测定对电解出的金属锌粉的形貌和品位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在电解过程中外加磁场对电解所得的金属锌粉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强碱浸取锌废料的原理应用到浸取钨废料来提取钨。重点研究了碱性溶液中钨的测定方法,考查了不同因素对钨测定的影响,研究了钨酸钠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规律,并对强碱分解含钨废料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对极板的不同组合,经过电解制取金属锌粉试验得出,使用316L型不锈钢材料做阳极极板,使用TC4型钛合金材料做阴极极板所制取的金属锌粉全锌含量达98%以上、金属锌含量达95%以上,比其他组合所制得的金属锌粉质量更好。2)通过对不同极板不同部位进行加磁试验得出:当阳极极板为316L不锈钢极板,阴极极板为镁合金极板,在阴极极板处加磁时,实验所得的金属锌全锌含量为99.20%、金属锌含量近100%,比另外几种极板组合电解的金属锌粉质量都好。3)针对不同碱浓度和锌粒粒度对钨含量测定的影响,得出测定钨含量的最佳实验条件是:氢氧化钠含量:35g/L,还原剂用普通锌粉;对于每0.05g钨酸钠而言,普通锌粉最佳加入量为12g,络合剂选择酒石酸。4)Na2WO4溶解规律是:其溶解度大小是随着溶液中NaOH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在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出现峰值,该峰值随Na OH浓度升高而向低温方向移动,这可能与析出的Na2WO4形态及溶液的结构有关。

闫蓓蕾[10](2016)在《熔盐电解法制备钛及钛铝合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于金属钛及钛合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钛产业的发展。为改变目前金属钛及其合金生产成本高、生产工艺不连续的缺点。众多研究者试图用熔盐电解方法来生产金属钛及其合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合工业生产的工艺研究工作报道。本文对“熔盐电解方法制取金属钛粉末”的相关电化学理论、在实验室开展了系统的电解工艺研究,同时在熔盐中以钛离子、铝离子共沉积和金属铝作为液态阴极,电解钛离子直接合金化两种方法制备钛铝合金。深入研究了钛铝合金制备工艺和钛铝合金相及其组分的控制等方面的机理。本文采用Mo电极,在750℃C,通过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方波伏安法和开路计时电位法研究了 Ti(ⅣV)、Ti(Ⅲ)、Ti(Ⅱ)离子在NaCl-KCl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以K2TiF6作为钛源的NaCl-KCl熔盐体系中,Ti(ⅣV)分三步还原,同时也探讨了 Ti(Ⅳ)在NaCl-KCl-NaF熔盐体系的还原过程,这种情况下Ti(Ⅳ)分两步还原,我们发现添加NaF不利于Ti(Ⅱ)的稳定存在,而在NaCl-KCl-(3.45 wt.%)TiC;3熔盐体系中,Ti(Ⅲ)分两步还原,并且能够在Mo电极上析出金属钛。我们采用TiCl4与海绵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得低价钛离子,将其溶于NaCl-KCl混合熔盐中,通过电解制备金属钛粉和钛离子在熔盐中的电结晶过程以及电解参数对钛粉形貌,纯度的影响,发现钛离子在Mo电极上的电沉积分为三个阶段:①电极的双电层充电,②电结晶的形核,③晶核长大;计时电流结果表明随着钛离子浓度增加电流密度整体增大,钛离子浓度高的熔盐体系中电结晶的形核增多。XRD结果表明Mo电极上,在NaCl-KCl-TiCl2熔盐体系中-1.8 V的恒压电解可得到金属钛。通过SEM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温度,电解时间,初始电流密度,熔盐中的钛离子浓度对电结晶的钛粉形貌有影响。得到:①当电解质中Ti(Ⅱ)的浓度很低(<0.5 wt.%)时,Mo阴极上基本得不到产品,随着电解质中Ti(Ⅱ)的浓度的提高,阴极逐渐有产品析出,产品则由粉末到颗粒再到致密状颗粒。②金属钛的沉积颗粒大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电流密度除了提供晶粒长大的能量,还将提供生成枝晶状金属钛的能量。③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电量的增加会引起聚集在电极表面钛离子的减少,导致钛离子质量迁移率不能与还原率匹配。在钛离子浓度分布范围内,钛离子遵循就近成核生长的原则。为了制备钛铝合金,我们在NaCl-KCl熔盐体系中,以AlCl3作为氯化剂,通过液相反应将钛的氧化物氯化为TiCl3。对比TiO,Ti203,TiO2的氯化效果,并综合AlC13与TiO,Ti203,Ti02反应热力学分析,较好的结果是对Ti203氯化为TiCl3。采用不同的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 Al(Ⅲ)与Ti(Ⅲ)在Mo电极上的合金化过程,采用共沉积法制备TiAl2、TiAl3合金。同时借助于XRD、SEM、ICP等手段对合金进行了分析,添加Ti203氯化为TiCl3于NaCl-KCl熔盐体系中,共沉淀的合金产物仅存在TiAl2、TiAl3相;在NaCl-KCl添加TiCl4与海绵钛反应得到的TiCl3体系中,共沉积得到的产物有TiAl2、TiA13和TiAl三相。ICP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TiCl3和AlCl3的浓度可以控制合金中Ti和Al的含量。说明通过熔盐电解直接制备成分可控的Ti-Al合金。此外我们还研究了 Ti(Ⅲ)离子在液态A1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NaCl-KCl熔盐体系中通过循环伏安法观察到Ti(Ⅲ)离子还原成金属Ti的过程是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完成的,还原电位分别为-0.8 V,-1.2 V。得到在恒压-1.3 V条件下电解得到含有Al2Ti、Al3Ti的产物,采用XRD、SEM、ICP、MLA等手段对合金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熔盐中形成钛铝合金的进程,MLA检测结果表明:金属钛粉是包裹在金属铝周围,当钛的量足够的时候开始合金化,生成少量的合金只要时间足够长和电量足够,会使整个铝的液态阴极合金化,形成钛铝合金。

二、电解法制取金属铬粉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解法制取金属铬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钯的来源和性质
        1.1.1 钯的来源
        1.1.2 钯的性质
    1.2 钯的回收工艺方法与现状
        1.2.1 直接浸出法
        1.2.2 火法
        1.2.3 沉淀法
        1.2.4 溶剂萃取法
        1.2.5 离子交换法
        1.2.6 吸附法
    1.3 氯化钯的概述
        1.3.1 氯化钯的性质与用途
        1.3.2 氯化钯的制备方法
    1.4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1.4.1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
        1.4.2 液膜种类概述
        1.4.3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5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1.5.1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概述
        1.5.2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创新点
第二章 废胶体钯活化液的预处理
    2.1 原料成分分析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2.2.2 工艺原理与方法
        2.2.3 分析方法与参数计算
    2.3 硫氰酸盐沉铜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硫氰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3.2 亚硫酸钠用量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3.3 陈化时间对除铜效果的影响
    2.4 氧化破胶对Pd~(2+)转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4.1 王水用量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4.2 反应时间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4.3 温度对Pd~(2+)转化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膜法萃取回收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钯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2 试验原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分析方法及参数计算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内相试剂浓度的选择
        3.2.2 流动载体用量的选择
        3.2.3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选择
        3.2.4 油内比的选择
        3.2.5 乳水比的选择
        3.2.6 外相pH值的选择
        3.2.7 水相浓缩液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膜电解法再生废胶体钯活化液中的氯化钯
    4.1 试验装置及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2 试验原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分析方法与重要参数计算
    4.2 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沉积钯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阳极室电解液NaOH浓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2 电流密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3 电解时间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2.4 电解温度对钯沉积效果的影响
    4.3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造液制备氯化钯影响因素的研究
        4.3.1 HCl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2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3 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4 氯化钯样品表征
    4.5 氯化钯产品的质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效益分析与结论展望
    5.1 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5.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调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1.1.1 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概述
        1.1.2 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种类
        1.1.3 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润滑机理
    1.2 固体润滑剂的选择
        1.2.1 软金属和氧化物
        1.2.2 层状固体润滑剂
        1.2.3 氟化物
        1.2.4 复配润滑剂
    1.3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1.3.1 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摩擦学性能
        1.3.2 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3.3 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润湿调控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材料气孔率测定
        2.3.2 材料显微结构及物相组成表征
        2.3.3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2.3.4 材料摩擦学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维网络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构与结构参数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小结
    3.3 结构参数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3.3 小结
    3.4 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工况适应性
        3.4.1 实验部分
        3.4.2 结果与讨论
        3.4.3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墨表面金属化界面改性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热处理工艺对石墨表面金属化界面改性层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2.3 小结
    4.3 石墨表面金属化界面改性对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3.3 小结
    4.4 石墨表面金属化界面改性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4.4.1 实验部分
        4.4.2 结果与讨论
        4.4.3 小结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不同制备工艺对金属钛粉微观性质及应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钛粉制备过程
        1.1.1 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钛粉
        1.1.2 气体雾化法制备金属钛粉
    1.2 钛粉性能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XRD分析
    2.2 SEM形貌观察
    2.3 BET分析
    2.4 TGA-DSC分析
3 结 论

(4)镀钌废液中三氯化钌的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钌的概述
        1.1.1 钌的来源
        1.1.2 钌的性质
    1.2 钌的回收工艺方法与现状
        1.2.1 蒸馏吸收法
        1.2.2 直接氧化法
        1.2.3 还原沉淀法
        1.2.4 溶剂萃取法
        1.2.5 醇热还原法
        1.2.6 活泼金属置换法
    1.3 液膜分离技术的概况及其应用
        1.3.1 液膜分离技术的概述
        1.3.2 液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1.3.3 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1.4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及其应用
        1.4.1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的概述
        1.4.2 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蒸馏—萃取联合法再生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
    2.1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2 工艺流程
        2.1.3 工艺原理与方法
        2.1.4 分析方法与参数计算
    2.2 蒸馏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2.2.1 温度与时间对蒸馏收率的影响
        2.2.2 氧化剂的选择对蒸馏收率的影响
        2.2.3 吸收剂的选择对钌收率的影响
    2.3 萃取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预氧化剂的选择对萃取率的影响
        2.3.2 萃取剂的选择对萃取率的影响
        2.3.3 萃取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2.3.4 反萃剂的选择对反萃率的影响
        2.3.5 反萃相比对反萃率的影响
    2.4 三氯化钌产品的质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膜法萃取回收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
    3.1 试验装置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2 试验原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分析方法及参数计算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乳状液膜法与大块液膜法的比较
        3.2.2 流动载体对萃取率的影响
        3.2.3 内相解析剂对萃取率的影响
        3.2.4 表面活性剂对萃取率的影响
        3.2.5 油内比(Roi)对萃取率的影响
        3.2.6 乳水比(Rew)对萃取率的影响
        3.2.7 破乳方式的选择对破乳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膜电解法再生镀钌废液中的三氯化钌
    4.1 试验装置及方法
        4.1.1 试验原理
        4.1.2 试验材料及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分析方法及重要参数计算
    4.2 阳膜电沉积钌影响因素的研究
        4.2.1 电极材料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2 电介质含量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3 阴极液钌浓度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4 电解电流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5 电流密度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6 电解温度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2.7 极板间距对钌沉积效果的影响
    4.3 阴膜电解制备三氯化钌影响因素的研究
        4.3.1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2 盐酸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3.3 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4.4 三氯化钌产品的质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艺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市场应用分析
    5.2 工艺成本分析
    5.3 经济与环境效益初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铬盐行业发展现状
    1.2 三氧化二铬的性质与用途
    1.3 三氧化二铬的生产技术
        1.3.1 铬酸酐热分解法
        1.3.2 重铬酸钠与硫酸铵复分解法
        1.3.3 氢氧化铬热分解法
    1.4 电化学法制备铬系产品
        1.4.1 技术原理
        1.4.2 研究现状
        1.4.3 技术优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铬铁电氧化实验
        2.2.2 热分解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六价铬分析
        2.3.2 铬的电流效率计算
        2.3.3 产品表征设备与方法
第3章 铵碱体系下铬铁电氧化过程研究
    3.1 电氧化过程单因素实验
        3.1.1 铬氨物质的量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3.1.2 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3.1.3 循环流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3.1.4 验证实验
    3.2 结晶产物表征
        3.2.1 物相分析
        3.2.2 形貌分析
        3.2.3 颜色分析
        3.2.4 成分分析
    3.3 铬铁电氧化机理探讨
        3.3.1 电极反应
        3.3.2 极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铬酸铵(重铬酸铵)热分解制备三氧化二铬研究
    4.1 热分解过程研究
    4.2 不同热分解过程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4.2.1 热分解温度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4.2.2 保温时间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4.2.3 升温速率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4.3 添加剂对三氧化二铬的影响
        4.3.1 添加剂对铬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4.3.2 添加剂对重铬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水溶液中铬电氧化还原过程及铬系材料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Cr的简介
        1.1.2 铬盐行业存在的问题
        1.1.3 电化学法生产铬系产品的优势
        1.1.4 应用前景广泛的超疏水等新材料
    1.2 Cr的电氧化还原机理研究现状
        1.2.1 Cr(0)电氧化机理
        1.2.2 Cr(Ⅲ)电还原机理
        1.2.3 Cr(Ⅵ)电还原机理
    1.3 电化学法在机理研究和新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1.3.1 电化学测试方法
        1.3.2 电化学法制备超疏水等新材料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硫酸铬酸水溶液中Cr(Ⅵ)电还原过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2.2.3 其他表征手段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铂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2.3.2 硫酸浓度的影响
        2.3.3 铬酸浓度的影响
        2.3.4 电极转速的影响
        2.3.5 Cr~(3+)浓度的影响
        2.3.6 Cr(Ⅵ)电还原过程推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Cr(0)电氧化过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3.2.3 其他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氯化钠和硫酸钠水溶液体系
        3.3.2 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
        3.3.3 氨水水溶液体系
        3.3.4 硫酸水溶液体系
        3.3.5 抗坏血酸水溶液体系
    3.4 实验小结
第四章 电化学法制备铬系新材料
    4.1 引言
    4.2 铁基Cr_2O_3超疏水材料制备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材料制备
        4.2.3 表征方法
        4.2.4 表面形貌及元素表征
        4.2.5 防腐性能的电化学测试
        4.2.6 与304型不锈钢的防腐性能比较
    4.3 铜基Cr_2O_3超疏水材料制备
        4.3.1 试剂与仪器
        4.3.2 材料制备
        4.3.3 表征方法
        4.3.4 表面形貌及元素表征
        4.3.5 防腐性能的电化学测试
    4.4 电蚀刻法制备多孔金属铬
        4.4.1 试剂和仪器
        4.4.2 材料制备
        4.4.3 表面形貌表征
        4.4.4 应用前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钛可溶阳极电解制备金属钛粉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钛工业概述
    1.2 钛可溶阳极电解法
        1.2.1 钛电解精炼
        1.2.2 USTB工艺
        1.2.3 MER工艺
    1.3 钛离子在阴极沉积行为研究
        1.3.1 电化学行为
        1.3.2 钛结晶形核过程
        1.3.3 金属钛粉粒径及形貌特征
    1.4 立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立项背景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低价态电解质制备
        2.2.2 电化学测试
        2.2.3 金属钛粉形貌特征影响实验
        2.2.4 阳极对电解工艺的影响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含不同价态钛离子熔盐的制备
    3.1 研究目的
    3.2 钛离子价态测定
    3.3 不同价态钛离子体系的制备工艺
    3.4 低价钛离子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钛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4.1 研究目的
    4.2 测试原理
        4.2.1 循环伏安法
        4.2.2 方波伏安法
    4.3 NaCl-KCl-TiCl_2体系
    4.4 NaCl-KCl-TiCl_2-K_3TiCl_6体系
    4.5 NaCl-KCl-K_3TiCl_6体系
    4.6 NaCl-KCl-K_2TiF_6体系
    4.7 小结
第5章 影响金属钛粉形貌特征的主要因素
    5.1 研究目的
    5.2 NaCl-KCl-TiCl_2体系
    5.3 NaCl-KCl-TiCl_2-K_3TiCl_6体系
    5.4 NaCl-KCl-K_3TiCl_6体系
    5.5 NaCl-KCl-K_2TiF_6体系
    5.6 小结
第6章 阳极参数对钛离子在阴极沉积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金属钛为阳极材料
        6.2.1 电化学行为
        6.2.2 阳极电流密度对钛离子价态和金属钛粉粒径的影响
    6.3 TiC_xO_y为阳极材料
        6.3.1 电化学行为
        6.3.2 阳极电流密度对钛离子价态和金属钛粉粒径的影响
    6.4 TiO_2+C为阳极材料
        6.4.1 电化学行为
        6.4.2 阳极电流密度对钛离子价态和金属钛粉粒径的影响
    6.5 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铬氧化物还原热力学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Cr-O-CO系平衡状态图
2 铬的活度对Cr-O-CO系平衡状态图的影响
    2.1 各组分质量分数对铬活度的影响
    2.2 温度对铬活度的影响
3 压力对Cr-O-CO系平衡状态的影响
4 结论

(9)锌钨废料的碱法提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锌的性质及用途
    1.2 锌冶炼技术
        1.2.1 火法炼锌工艺
        1.2.2 湿法炼锌工艺
    1.3 氧化锌矿和含锌废料的处理现状
        1.3.1 氧化锌矿
        1.3.2 含锌废料
    1.4 钨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1.4.1 钨的基本性质
        1.4.2 钨的主要用途
    1.5 钨冶炼技术
        1.5.1 钨的传统冶炼技术
        1.5.2 钨的二次资源开发技术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之处
第2章 碱浸-电解法制取金属锌粉技术研究
    2.1 碱浸-电解法工艺制备金属锌粉
        2.1.1 工艺基本流程
        2.1.2 工艺原理
    2.2 中试试验过程
        2.2.1 矿样中锌含量的测定
        2.2.2 锌矿样的浸取实验研究
        2.2.3 含锌浸取液的电解实验研究
        2.2.4 数据分析及结论
    2.3 锌粉冶炼厂设计
        2.3.1 冶炼厂流程设计
        2.3.2 冶金计算
        2.3.3 磨矿工艺段设计
        2.3.4 浸取工艺段设计
        2.3.5 净化工艺段
        2.3.6 电解工艺段设计
        2.3.7 锌粉清洗烘干粉碎工艺段
    2.4 经济评价与估算
第3章 阴极板优选和锌电积工艺研究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锌电积工艺实验
    3.3 磁场对锌电积的影响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钨酸钠碱性溶液中钨含量的测定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硫酸铈标准溶液的标定
        4.2.2 溶液中钨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还原剂锌粒种类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3.2 溶液的碱浓度对钨酸钠测定结果的影响
        4.3.3 络合剂的选择
    4.4 精密度实验
    4.5 回收率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钨酸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热力学的分析
    5.1 氢氧化钠溶液中钨酸钠的溶解度测定
    5.2 钨酸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热力学分析
        5.2.1 钨在苛性钠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10)熔盐电解法制备钛及钛铝合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熔盐电解方法
        1.2.1 熔盐电解方法的特点
        1.2.2 熔盐电解法的分类
        1.2.3 熔盐电解方法制取合金
    1.3 金属钛性质、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1.3.1 金属钛的性质
        1.3.2 金属钛的主要用途
        1.3.3 我国的钛资源
        1.3.4 海绵钛工业提取方法
        1.3.5 熔盐电解方法提取钛
        1.3.6 钛粉制备方法
        1.3.7 钛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1.4 钛铝合金
        1.4.1 钛铝合金的性质
        1.4.2 钛铝合金的应用
        1.4.3 钛铝合金的研究历程
        1.4.4 钛铝合金制备工艺流程
        1.4.5 熔盐电解制备钛铝合金的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2 熔盐电解质
        2.2.1 电解质的选择
        2.2.2 NaCl-KCl混合熔盐的制备
        2.2.3 制备钛的低价氯化物
    2.3 参比电极
    2.4 熔盐电解
    2.5 物理检测手段
        2.5.1 X射线衍射(XRD)
        2.5.2 矿物分析仪(MLA)
        2.5.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5.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2.5.5 粉末体的特性表征
    2.6 电化学检测
        2.6.1 循环伏安法
        2.6.2 方波伏安法
        2.6.3 计时电位法
        2.6.4 开路计时电位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Ti(Ⅳ)、Ti(Ⅲ)和Ti(Ⅱ)钛离子在Na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3.1 引言
    3.2 Ti(Ⅳ)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3.2.1 氯化物熔盐中Ti(Ⅳ)的电化学行为
        3.2.2 在氟化盐熔盐中Ti(Ⅳ)的电化学行为
    3.3 Ti(Ⅲ)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3.3.1 循环伏安
        3.3.2 方波伏安
        3.3.3 计时电位
    3.4 Ti(Ⅱ)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3.4.1 熔盐中Ti(Ⅱ)循环伏安扫描
        3.4.2 熔盐中Ti(Ⅱ)方波伏安扫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钛的电结晶过程研究
    4.1 引言
    4.2 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钛及物性表征
        4.2.1 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钦实验
        4.2.2 熔盐电解产物的物性表征
    4.3 Ti(Ⅱ)离子在钼(Mo)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
        4.3.1 计时电流法判断形核过程
        4.3.2 Ti(Ⅱ)浓度对金属钛电结晶的影响
        4.3.3 电流密度对金属钛电结晶的影响
        4.3.4 电解时间、温度对金属钛电结晶的影响
    4.4 Ti(Ⅲ)离子在含氟熔盐中金属钼(Mo)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
    4.5 电结晶过程中氧元素杂质的研究
        4.5.1 电解过程中金属钛的增氧过程及机理
        4.5.2 钛氧化物溶度积的测定
        4.5.3 氧元素在金属钦粉中的赋存形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共沉积法熔盐电解制备钦铝合金
    5.1 引言
    5.2 Ti_2O_3与AlCl_3共沉积方法熔盐电解制备Ti-Al合金
        5.2.1 钛氧化物的氯化过程研究
        5.2.2 Ti_2O_3与AlCl_3共沉积制备Ti-Al合金电化学行为研究
        5.2.3 Ti_2O_3与AlCl_3共沉积方法熔盐电解制备Ti-Al合金的物性分析
    5.3 TiCl_3与AlCl_3共沉积方法熔盐电解制备Ti-Al合金研究
        5.3.1 TiCl_3与AlCl_3共沉积制备Ti-Al合金的电化学研究
        5.3.2 TiCl_3与AlCl_3共沉积制备Ti-Al合金物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氯化钛在液态铝阴极合金化过程的研究
    6.1 引言
    6.2 TiCl_3在液态铝(Al)阴极上合金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
        6.2.1 循环伏安法
        6.2.2 方波伏安法
        6.2.3 开路计时电位法
    6.3 TiCl_3在液态铝(Al)阴极上合金化制备Ti-Al合金的物性表征
        6.3.1 XRD分析
        6.3.2 SEM显微结构分析
    6.4 TiCl_3在液态铝(Al)阴极上合金化进程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电解法制取金属铬粉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废胶体钯活化液的再生利用[D]. 秦松烨. 江苏理工学院, 2021(02)
  • [2]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调控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 樊舒凯.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不同制备工艺对金属钛粉微观性质及应用的影响研究[J]. 李红莉,张宇. 钛工业进展, 2020(06)
  • [4]镀钌废液中三氯化钌的再生[D]. 邵莹. 江苏理工学院, 2020(01)
  • [5]铵碱体系中铬铁电氧化制备三氧化二铬的研究[D]. 田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9(04)
  • [6]水溶液中铬电氧化还原过程及铬系材料制备[D]. 张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7(12)
  • [7]钛可溶阳极电解制备金属钛粉及其机理研究[D]. 朱福兴.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8]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铬氧化物还原热力学影响因素分析[J]. 汪金生,吕炜,赖平生,吕学伟,白晨光. 中国科技论文, 2016(21)
  • [9]锌钨废料的碱法提取技术研究[D]. 张艳霞. 南华大学, 2016(03)
  • [10]熔盐电解法制备钛及钛铝合金[D]. 闫蓓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12)

标签:;  ;  ;  

金属铬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