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

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

一、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生[1](2021)在《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文中指出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发展30年来,不论是开采、掘进技术及配套装备,还是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技术水平,都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跨越式提升。对我国30年来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薄及中厚煤层开采技术装备发展、安全高效矿井配套技术装备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展望了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发展前景,认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将成为未来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复杂煤层安全高效开采、井工煤矿智能无人开采、煤炭资源绿色一体开采等方面。

吕文浩[2](2020)在《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装备及生产技术进步,回采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均呈现增大趋势,这不仅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亦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在充分考虑工程地质特征、设备选型及其适用性、回采率等因素下,城郊煤矿创新性提出了超采长(超采长和大推进度)安全高效开采的设计理念,并在2116综采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掘进率和工人劳动率,亦减少了综采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并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进而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创新发展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高应力等条件下采煤工作面设计理念。根据城郊矿煤层赋存工程地质特征,先后实践了单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180m,第一代)、“背拉”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240m,第二代,已淘汰)、大采长工作面布置(采长300m,第三代)和超采长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360m,第四代);提出了“一面三巷”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显着提升了煤炭回采效率和工作面安全开采水平。(2)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面开采关键技术体系。理论计算研究了超采长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超前支承压力等分布规律,探讨了超采长工作面在城郊煤矿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采长工作面的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开采的关键技术体系。(3)建立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结合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强矿压显现特征,提出了预裂爆破切顶技术,并结合锚杆(索)群连锁锚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巷道围岩锚固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了“一面三巷”布置下巷道围岩稳定控制;(4)优化了工作面“三机”协调运行、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采煤、运输、通风等工序之间的协同高效运行。不仅提高了煤炭回采效率,亦缩短了巷道掘进和瓦斯治理时间,有效解决了采掘失调等技术难题。工业性试验表明:通过布置超采长工作面,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回采效率及回收率,亦达到了减员增效和减员增安的效果,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高效开采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本论文有图幅32,表12个,参考文献92

范志忠[3](2019)在《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国内大采高工作面普遍存在的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压垮等一系列围岩控制难题,论文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0个不同赋存条件的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从围岩控制角度研究了大采高由于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倾角、埋深、构造、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尺度效应。论文形成如下认识:在采高尺度上,研究得出煤体强度随采高增加呈对数曲线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认为煤样动载试验(SHPB)得出的峰值强度较单轴抗压强度更能准确反映现场煤体的稳定性;分别从应力变化和能量耗散角度对片帮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煤体最大水平主应力卸荷幅度与煤壁损伤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采场上方关键层挠度函数,得到了不同采高下支撑压力区应力场分布规律,量化了采高的尺度效应;通过对煤壁前方能量场进行模拟和反演,得到了不同采高煤壁损伤与能量释放幅度间的对应关系。在工作面长度尺度上,基于矿压显现的差异性,分别得出了浅埋煤层、深部开采、大倾角煤层、伪斜开采四种条件下工作面长度或倾角方向上的尺度效应;浅埋煤层方面,研究认为其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不明显,围岩控制的关键在确保于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推进速度的匹配性,将松散层载荷的传递效率定义为时间因子,实现了推进速度和工作面长度之间耦合作用的定量化分析;深部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其顶板压力随工作面长度增加呈典型的“双峰”或“多峰”分布,老顶关键层在工作面长度上表现为分区域折断特征,工作面大周期来压与瓦斯超限呈现一致性增减关系,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较明显;大倾角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大倾角工作面存在“临界长度”,将工作面沿倾向分为充填段、易溃屈段和滑移段结构,进一步得出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方法;伪斜开采方面,研究认为工作面存在临界伪斜角度,煤层倾角与工作面适用伪斜角呈指数曲线关系,煤层倾角越大,则适用伪斜条件的角度比例越小,工作面伪斜角度有其适用区间。对于多因素耦合围岩控制尺度效应分析方面,尝试建立了基于熵值理论的开采强度分析模型,采用属性识别法有效解决了工作面赋存条件和开采条件评价指标相邻区间的有序分割问题,实现了不同赋存条件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的横向对比,以及工作面围岩控制的多因素耦合尺度效应分析。在采场围岩失稳尺度效应监测与预警技术方面,研究建立了支架位态识别模型,通过位态的变化反演支架灾变前的荷载特征,提出了基于支架位态识别的预警指标体系与方法,试制了预警软件和硬件系统,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在阳煤集团一矿的8310、8303和81303三个不同赋存条件大采高工作面回采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高士岗[4](2018)在《柳塔煤矿东部盘区Ⅱ-3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放开采是特厚煤层的主要开采方法之一,但随着割煤和放煤高度的增加,将带来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顶煤采出率低、瓦斯涌出量大等突出问题。在柳塔煤矿东部盘区实施综放开采实验,对今后神东矿区特厚煤层(大于6m)的合理开采、最大的提高煤炭回收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柳塔煤矿东部盘区Ⅱ-3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分析论证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冒放行分析,Ⅱ-3煤层可以在矿压作用下垮塌,但落煤块度较大,尤其在初次开采时需要强行放顶,以便降低顶煤突然大面积垮塌对工作面形成的冲击。(2)通过工程类比和开采安全性分析,认为在柳塔煤矿东部Ⅱ-3煤层实施综放开采,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高产、高效、高回收率生产目的。(3)综放工作面设计长度260m,采煤机割煤高度3.5m,平均放煤高度2.08m,采放比1:0.59,不仅满足国家《煤矿安全规程》68条要求,同时还可以整体工作面回收率。(4)工作面日进9刀,一刀一放,采煤机截深与放煤步距均为0.8m;工作面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t,工作面资源回收率为86.4%。(5)支架选择ZF8600/19/38低位正四连杆放顶煤支架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既可以提供高强度支护、满足浅埋深矿压要求,又具有较强的顶煤放出能力和破大块煤功能。同时可实现集团内综放支架结构的标准化。(6)工作面前后部输送机采用垂直布置方式,工作面不采用端头过渡支架,实现全长工作面放煤,不仅可以提高顶煤回收率,同时也有利于工作面设备管理。(7)在柳塔东部相同开采条件下,大采高比综放开采每产100万t煤,多丢失18万t煤量。若每吨煤按50元纯利润计算,实施综放开采每年比采用大采高开采多赢利27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初步估算综放工作面设备需投资约7982万元。而采用大采高则需1.26亿元。在Ⅱ-3煤层实施综放开采,既技术可行,又经济合理。综放开采技术可应用大功率大采高电牵引采煤机、大工作阻力高可靠性强力高效放顶煤液压支架、大槽宽大运量高强度前后部刮板输送机等成套装备,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吴凤东[5](2016)在《大海则煤矿大采高综采技术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要地位。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采高综采技术开采厚煤层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工效,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煤炭回采率。但是在采用该方法时,常常会发生回采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冒顶现象,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近水平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岩控制理论与防控技术研究,不仅可为今后大采高开采工作面提供防治煤壁片帮冒顶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丰富和拓展矿山压力控制理论,进一步提高灾害防治水平。论文以中煤集团公司大海则煤矿的煤层地质特征与生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采用文献查询、现场测试、实验室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场应用方法,系统分析了该矿2#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首先,根据大采高工作面特性,通过综合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回采技术、安全技术及经济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采高煤层开采方案选择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合理分配;应用模糊数学和矩阵分析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再利用MATLAB软件,通过程序编译求解指标评价体系中相关指标权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该评价模型,通过对厚煤层综放开采、大采高综放及大采高综采技术进行开采方案评价与分析,确定大海则煤矿2#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技术最为合理。其次,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松软煤体和脆性煤壁的片帮机理,以及设备可靠性对其影响的各种因素。同时,基于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建立了大采高煤壁片帮力学模型,深入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与矿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充分考虑煤壁片帮修正系数基础之上,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出大海则矿2#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位置为距顶板2.67m处、片帮深度范围为2.0-2.61m。再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支架—煤岩力学模型,掌握大采高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规律。大海则煤矿大采高工作面推进40-60m范围内基本顶会发生初次来压,顶板冒落带高度可达69m,裂隙带高度可达118m。基本顶初次来压过后,煤壁前方6-7m位置处始终存在应力集中,此范围会出现较明显的煤壁片帮,当工作面推进了260-320m时,地表进入了充分采动阶段。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矿压观测、相似模拟及与同类型矿井比较,确定出了大海则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技术参数:采煤机截深确定为865mm,工作面走向长度7000m,工作面长度320m,可以实现年产1350万t。同时,计算出了工作面推进中支架的支护阻力。根据顶板下沉量和支架主动卸载量,确定了大海则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及相关配套设备参数。通过方案实施和所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大海则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小明[6](2011)在《羊场湾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设备确定与应用》文中指出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开采工艺已成为厚煤层开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大采高开采煤层倾角815°(局部达20°),走向起伏角度812°,围岩节理与裂隙发育,侧压大,片帮与局部化冒顶严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三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与液压支架)优化确定是关键。针对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6.2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选型与安全开采问题,通过大采高工作面资源赋存条件调查、煤岩力学参数实验、数值计算、相似模拟实验和监(探)测等方法及手段,确定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合理开采技术参数,为大采高工作面综采设备性能安全高效发挥奠定了围岩控制基础;基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工程类比等综合方法,优化确定了支架、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等关键技术与性能参数,为实现大采高安全高产高效开采提供了装备条件;提出并实施了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成套机组安全运行技术与监测及管理对策,保障了大采高综采设备正常、连续运行,提高了开采效率;开采实践表明,大采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与技术水平均适应羊场湾煤矿复杂开采技术条件,满足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推进,实现了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经济与社会效益显着。本研究成果对宁东矿区类似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设备选型和安全高产高效开采具有借鉴作用。

周光华[7](2010)在《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宁东矿区是国家批准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其核心是在6.0米以上特厚煤层开采工艺和国产化采煤成套设备的突破。宁东矿区羊场湾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煤层倾角8~15°,局部角度达20°,走向起伏角度8~12°,围岩节理与裂隙发育,侧压大,片帮与局部化冒顶严重,如何科学解决复杂条件下特厚煤层大采高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是技术难题。本论文以羊场湾煤矿复杂条件下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研究为背景,在深入调查与分析宁东矿区复杂地质赋存环境、大采高工作面地质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岩石力学实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三维数值计算和现场综合监测等方法与手段,深入剖析了复杂条件下特厚易燃煤层一次采全高工作面覆岩移动、矿压显现规律和大空间采空区煤岩运动的变异特征。科学合理地确定了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回采高度及设备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了复杂条件下特厚煤层大采高设备运行和回采安全保障技术,采取了有效的防倒防滑措施,确保了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有效遏制了架前冒顶和煤壁片帮,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本研究为宁东矿区乃至周边矿区特厚煤层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对我国煤矿开采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王君烨[8](2009)在《大湖煤矿Ⅲ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全面介绍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国内外现状,结合大湖煤矿Ⅲ煤层的赋存特点,通过理论研究,从煤层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夹矸层数和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及其厚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方面深入分析其冒放性,并从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对综放技术在大湖煤矿实施的可行性加以论证,最终确定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在该矿井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采煤方法这一结论,同时对工作面设备选型进行研究,选定适合工作面的液压支架类型,并通过矿压观测对支架在工作面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支架的适用性。

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9](2004)在《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党的十六大已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能源是奔小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生活水准低,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富裕,加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仰仗相当数量能源的投入,但是,我国又是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国家,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选择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靠拼资源、拼资

张喜武[10](2003)在《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和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两个方面。论文在总结目前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的大型能源基地——神东煤炭责任有限公司的实际,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等问题,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神东矿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研究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在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 论文在分析评述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的概念,并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初步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能力增长的保障系统。 2) 论文在分析和研究神东矿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神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3) 根据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了神东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4) 系统总结了神东矿区近年来技术创新的成果,结合矿区实际,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工作面开采参数选择及设备选型优化、矿井生产工艺改革和河东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确保神东发展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5) 根据国内外矿山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结合近年来神东矿区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矿区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 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 。6)根据神东矿区所处地域的特点,提出了神东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 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从 减少井下出肝量、井下粉尘治理、井下废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矿山洁 净开采技术,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二、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厚煤层开采技术发展
    1.1 分层开采技术工艺及装备
    1.2 一次采全高技术工艺及装备
    1.3 综采放顶煤技术工艺及装备
    1.4 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
        1.4.1 高产高效向安全高效矿井的转变
        1.4.2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2 薄及中厚煤层开采技术及装备发展
3 安全高效矿井配套技术装备发展
    3.1 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
    3.2 提升运输技术与装备
    3.3 建井技术与装备
4 中国井工煤矿开采发展前景展望
    (1)复杂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2)井工煤矿智能无人开采。
    (3)煤炭资源绿色一体开采。

(2)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矿井概述
    2.2 地质开采概况
    2.3 巷道布置方式(Roadway arrangement)
    2.4 深部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关键技术
    3.1 城郊煤矿工作面布置方式
    3.2 超采长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
    3.3 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
    3.4 小结
4 工程应用效果
    4.1 矿压显现特征
    4.2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采高工作面尺度效应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技术水平
        1.2.1 煤岩强度的“尺寸效应”理论
        1.2.2 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结构及移动规律
        1.2.3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规律
        1.2.4 大采高煤壁片帮机理及支架-围岩关系
        1.2.5 极限开采强度理论
        1.2.6 工作面顶板监测及预警技术
    1.3 大采高高强度综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机理与采高尺度效应
    2.1 动静载作用下的煤样尺寸效应研究
        2.1.1 煤岩体强度的尺寸效应
        2.1.2 煤样的尺寸-强度效应
        2.1.3 煤样静动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2.2 工作面开采煤壁卸荷的尺度效应研究
        2.2.1 脆性煤体开采卸荷特性
        2.2.2 高应力煤体卸荷损伤特征
        2.2.3 大采高煤壁卸荷裂纹扩容和发展过程
        2.2.4 卸荷片帮体特征及块度分布
    2.3 煤壁大面积失稳与能量耗散机理研究
        2.3.1 煤壁前方能量聚集和转移机理
        2.3.2 煤壁损伤能量耗散机制数值分析
        2.3.3 脆性煤体大采高煤壁变形监测及片帮判识
    2.4 小结
3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特征与工作面长度尺度效应
    3.1 浅埋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1.1 浅埋松散层变形力学特性
        3.1.2 松散层载荷传递效应分析
        3.1.3 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3.2 深部开采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2.1 深井开采三边固支板模型
        3.2.2 工作面倾向方向尺度效应研究
        3.2.3 深井超长工作面顶板断裂特征与矿压特征
    3.3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尺度效应
        3.3.1 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顶板垮落特征
        3.3.2 大倾角工作面顶板结构模型
        3.3.3 大倾角开采工作面倾向长度的临界效应
    3.4 大倾角伪斜开采的尺度效应
        3.4.1 伪斜开采围岩失稳特征
        3.4.2 伪斜开采工作面设备上窜下滑机理
        3.4.3 工作面伪斜角度的尺度效应
    3.5 小结
4 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围岩控制尺度效应分析方法
    4.1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开采强度分析的必要性
    4.2 大采高工作面多因素耦合开采强度分析方法
        4.2.1 开采强度评价方法
        4.2.2 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法开采强度分析模型
        4.2.3 工作面开采强度样本库建立
        4.2.4 极限开采强度及参数确定
    4.3 国内大采高矿井开采强度评价
    4.4 小结
5 大采高综采围岩失稳尺度效应监测与预警技术
    5.1 综采面顶板灾害监测技术
        5.1.1 高强度开采顶板事故特征
        5.1.2 常规工作面矿压监测技术
        5.1.3 特殊条件下矿压显现
    5.2 综采支架位态分析模型
        5.2.1 支架极端位态受力分析
        5.2.2 支架位态模型分析
        5.2.3 预警指标分析
    5.3 工作面顶板灾害预警技术研究
        5.3.1 顶板灾害预警指标体系
        5.3.2 顶板灾害预警系统试制
        5.3.3 实例分析及应用
    5.4 小结
6 极复杂煤层围岩控制尺度效应现场应用
    6.1 工作面开采条件
        6.1.1 工作面赋存条件
        6.1.2 工作面顶底板条件
        6.1.3 大采高工作面设备配套
    6.2 围岩控制主控因素分析
        6.2.1 煤层及顶板结构分析
        6.2.2 煤层倾角
        6.2.3 地质构造
    6.3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尺度效应分析
        6.3.1 大采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分析
        6.3.2 大采高工作面片帮冒顶
        6.3.3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6.3.4 顶板及覆岩垮落结构特征分析
        6.3.5 瓦斯不均衡涌出分析
        6.3.6 大采高综采开采强度评价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柳塔煤矿东部盘区Ⅱ-3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东部盘区Ⅱ-3煤层特征分析
    2.1 井田位置及交通
    2.2 井田构造
    2.3 可采煤层
    2.4 煤质与用途
    2.6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2.7 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特征
        2.7.1 瓦斯特征
        2.7.2 煤尘特征
        2.7.3 煤层自燃特征
        2.7.4 地温特征
        2.7.5 矿井涌水量
    2.8 井田东部盘区概况
3 东部盘区Ⅱ-3 煤层合理采煤方法选择
    3.1 分层综放开采法
    3.2 综放开采法
    3.3 大采高综放开采法
    3.4 Ⅱ-3 煤层合理采煤方法选择
        3.4.1 分层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3.4.2 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3.4.3 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4 东部盘区Ⅱ-3 煤层综放开采适应性分析
    4.1 Ⅱ-3 煤层顶煤冒放性分析
    4.2 东部盘区Ⅱ-3 煤层综放开采数值模拟分析
    4.3 与类似条件矿井的类比分析
    4.4 柳塔煤矿东部Ⅱ-3 煤层综放开采分析结论
5 首采2307 综放工作面参数确定
    5.1 2307 工作面基本参数确定
        5.1.1 2307 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
        5.1.2 2307 综采工作面割煤与放煤高度
        5.1.3 滚筒采煤机截深与放煤步距
        5.1.4 2307 工作面日循环数
    5.2 2307 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5.3 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分析
        5.3.1 初采损失计算方法
        5.3.2 末采损失计算方法
        5.3.3 端头损失计算方法
        5.3.4 工艺损失计算方法
    5.4 综放与大采高工作面回收率分析
6 工作面设备选型
    6.1 输送机机头布置方式
    6.2 放顶煤液压支架选型
        6.2.1 两柱与四柱式综放支架对比
        6.2.2 工作阻力计算
        6.2.3 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6.3 采煤机选型
    6.4 前部输送机和后部输送机选型
        6.4.1 前部刮板输送机选型
        6.4.2 后部刮板输送机选型
        6.4.3 顺槽转载机选型
        6.4.4 破碎机
    6.5 顺槽胶带输送机选型
    6.6 乳化液泵及喷雾泵站
    6.7 首采综放工作面设备初步选型
    6.8 大采高综采设备初步配套
    6.9 工作面劳动组织方案
    6.10 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
7 主要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海则煤矿大采高综采技术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采高综采技术发展现状
        1.2.2 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围岩研究现状
        1.2.3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研究现状
        1.2.4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5 大采高综采装备发展现状
        1.2.6 国内主要大采高综采矿井
    1.3 大采高综采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大海则矿大采高开采煤层的适应条件
    2.1 大海则矿矿井概况
    2.2 大海则矿煤岩体参数分析
        2.2.1 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2.2.2 大海则煤样参数
        2.2.3 补勘钻孔煤样参数
        2.2.4 煤岩力学参数分析
    2.3 开采煤层条件
        2.3.1 开采煤层特性
        2.3.2 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
    2.4 大采高开采技术适应性
    2.5 大采高开采煤层条件的判断准则
        2.5.1 开采方法评价指标体系
        2.5.2 基于层次分析法因素权重的确定
        2.5.3 大采高开采煤层条件的模糊评价
    2.6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开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特性
    3.1 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原因和危害
        3.1.1 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原因
        3.1.2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形式
        3.1.3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危害
    3.2 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力学模型
        3.2.1 煤壁片帮力学模型建立
        3.2.2 煤壁片帮力学模型分析
    3.3 大采高开采煤层工作面片帮机理研究
        3.3.1 松软煤层片帮机理
        3.3.2 脆性煤层工作面片帮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
        3.3.3 脆性煤层工作面片帮数值模拟研究
        3.3.4 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研究
    3.4 大采高开采煤层工作面劣度分析
        3.4.1 大采高综采开采煤层片帮程度分析
        3.4.2 煤壁片帮块度分析
        3.4.3 保持煤壁稳定性的条件
    3.5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塑性区应力分布
    3.6 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防控技术
        3.6.1 开采煤层煤壁片帮控制技术
        3.6.2 开采煤层煤壁片帮预防措施
    3.7 本章小结
4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4.1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观测及分析
        4.1.1 初采期间矿压显现规律
        4.1.2 开采中期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规律分析
    4.2 大采高工作面支架—煤岩力学模型
        4.2.1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4.2.2 力学模型的建立依据
        4.2.3 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数值模拟
        4.3.1 工作面矿压显现数学模型
        4.3.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3.3 矿压显现结果分析
    4.4 其他制约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参数确定
    5.1 综采面支架参数确定
    5.2 割煤高度确定
    5.3 采煤机截深确定
    5.4 工作面推进长度确定
    5.5 工作面长度及合理产量的确定
        5.5.1 理论产能分析
        5.5.2 按实测工效计算
        5.5.3 基于设备能力分析
        5.5.4 基于工作面矿压显现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
    6.1 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
        6.1.1 支架选型的相似模拟研究
        6.1.2 支架类型选择
        6.1.3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6.1.4 支架参数确定
    6.2 采煤机型号的合理确定
    6.3 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破碎机选型
        6.3.1 刮板输送机
        6.3.2 转载机
        6.3.3 破碎机选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羊场湾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设备确定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大采高工作面装备发展状况
        1.3.2 国内大采高综采设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3 国内外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现状
    1.4 羊场湾煤矿综采开采技术沿革
    1.5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1.6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案
        1.6.2 技术路线
2 综采工作面开采条件与煤岩特征
    2.1 工作面工程地质概况
        2.1.1 区域综合地质特征
        2.1.2 工作面围岩赋存特征
        2.1.3 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条件
    2.2 煤与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2.2.1 煤样抗压试验
        2.2.2 煤样抗拉试验
        2.2.3 煤样抗剪试验
        2.2.4 顶/底板围岩岩性测定
    2.3 本章小结
3 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确定
    3.1 支架选型
        3.1.1 支架选型的相似模拟研究
        3.1.2 支架支护强度的理论计算
        3.1.3 支架确定与主要技术参数
    3.2 采煤机选型
        3.2.1 采煤机生产能力计算
        3.2.2 采煤机装机功率估算
    3.3 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破碎机选型
    3.4 大采高工作面成套装备
    3.5 本章小结
4 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控制技术分析
    4.1 工作面总体布置情况
    4.2 大采高工作面设备稳定性控制技术
        4.2.1 支架防倒滑稳定性控制
        4.2.2 片帮与漏顶控制
        4.2.3 采煤机稳定性控制
        4.2.4 刮板运输机下滑控制
        4.2.5 机组系统沿走向动态控制
        4.2.6 架前冒顶控制措施
        4.2.7 工作面顶板控制
    4.3 本章小结
5 现场开采应用与效果
    5.1 工作面矿压监测
        5.1.1 矿压显现规律
        5.1.2 设备更换统计
        5.1.3 顶板破碎状况探测
    5.2 开采效果评价
    5.3 大采高设备运转分析与评价
        5.3.1 装备的总体评价
        5.3.2 综采装备服务评价
        5.3.3 装备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大采高工作面装备发展状况
        1.3.2 国内外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与关键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关键技术技术路线
2 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分析
    2.1 矿井概况
    2.2 区域地球物理环境与地震特征
    2.3 矿井区域综合地质特征
    2.4 开采技术条件
    2.5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工作面岩层移动与变形规律
    3.1 概述
    3.2 大采高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3.3 大采高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三维数值模拟
    3.4 大采高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综合分析
        3.4.1 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动的特殊规律
        3.4.2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特殊
        3.4.3 研究发现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发育具有变异性
    3.5 本章小结
4 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高度与设备关键技术参数确定
    4.1 大采高采煤工艺优化确定
    4.2 开采高度优化确定
    4.3 设备关键技术参数确定
        4.3.1 支架工作阻力
        4.3.2 支架宽度
        4.3.3 支架抗滑力
        4.3.4 国产采煤机关键参数确定
    4.4 大采高工艺沿倾斜弧形过渡布置
    4.5 本章小结
5 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巷道稳定性控制
    5.1 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巷道稳定性分析
    5.2 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特征探测与预报
    5.3 巷道稳定性分析
    5.4 基于现场监测的巷道稳定性分析
    5.5 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巷道支护对策
        5.5.1 上运巷支护
        5.5.2 下运巷支护措施
        5.5.3 回风巷支护措施
        5.5.4 开切眼支护对策
    5.6 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
    5.7 本章小结
6 大采高工作面安全开采实践
    6.1 现场开采工艺试验
        6.1.1 开采工艺及流程
        6.1.2 工作面操作工序
        6.1.3 工作面循环方式
    6.2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监测
    6.3 开采工艺过程控制
        6.3.1 割煤方式控制
        6.3.2 采煤机割煤和运煤控制
        6.3.3 移架控制
        6.3.4 支架防倒防滑控制
        6.3.5 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控制
        6.3.6 工作面顶板控制
        6.3.7 煤壁大面积片帮控制
        6.3.8 卧底量控制
        6.3.9 进刀控制
    6.4 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效果分析与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大湖煤矿Ⅲ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综合机械化开采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厚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2.1 厚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的分类
        2.1.1 厚煤层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2.1.2 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
        2.1.3 厚煤层分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2.2 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理论
    2.3 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特征
        2.3.1 厚煤层分层开采的矿压显现特点
        2.3.2 大采高整层开采的矿压显现特点
        2.3.3 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点
3 大湖煤矿Ⅲ煤层开采方法的研究
    3.1 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3.1.1 井田概况
        3.1.2 地质特征
        3.1.3 煤层特征
    3.2 采煤方法选择的原则
    3.3 大湖煤矿Ⅲ煤层采煤方法的研究
        3.3.1 分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3.3.2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
        3.3.3 综放开采与分层综采经济效益分析
    3.4 大湖煤矿Ⅲ煤层顶煤冒放性分析研究
        3.4.1 煤层赋存地质特征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规律
        3.4.2 根据煤层地质赋存特征的顶煤冒放性分类
        3.4.3 大湖煤矿Ⅲ煤层顶煤冒放性的研究
    3.5 大湖煤矿Ⅲ煤综放开采主要开采工艺参数选择
        3.5.1 综放开采工艺参数选择原则
        3.5.2 大湖煤矿Ⅲ煤层综放开采工艺参数最佳值范围确定
4 大湖煤矿Ⅲ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4.1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
    4.2 综放工作面煤层底板比压测定
        4.2.1 底板分类
        4.2.2 液压支架所适用的底板分类
        4.2.3 大湖煤矿工作面底板比压测定
    4.3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
        4.3.1 Ⅲ煤层直接顶类别的确定
        4.3.2 Ⅲ煤层老顶级别的确定
        4.3.3 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分类
        4.3.4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的适用条件
    4.4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主要参数确定
        4.4.1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4.4.2 液压支架初撑力的确定
        4.4.3 液压支架的高度计算
        4.4.4 移架力和推溜力的确定
    4.5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选择原则
    4.6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确定
5 大湖煤矿Ⅲ煤层130160 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
    5.1 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意义
    5.2 大湖煤矿130160 综放工作面概括
    5.3 矿压观测内容及方法
    5.4 矿压实测数据分析
        5.4.1 顶板周期来压分析
        5.4.2 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
        5.4.3 支架初撑力分析
    5.5 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结论
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国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1.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1.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1.5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
    1.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背景
        1.2.1 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
        1.2.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3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神东矿区发展状况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2.1 神东矿区概况及开发建设现状简介
        2.1.1 神东矿区概况
        2.1.2 神东矿区开发建设现状
        2.1.3 矿区开采技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 神东矿区生产经营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2.2.1 煤炭市场及其对神东矿区生产经营的影响
        2.2.2 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对矿区生产经营的影响
    2.3 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2.3.1 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性描述
        2.3.2 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2.4 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2.4.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模型
        2.4.2 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各项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2.4.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2.4.4 评价值的计算与分析
        2.4.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系统评价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1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1.1 结构分系统
        3.1.2 技术分系统
        3.1.3 价值分系统
        3.1.4 制度分系统
        3.1.5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2 神华集团发展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2.1 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
        3.2.2 神华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3.1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3.3.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研究
    4.1 井田划分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
        4.1.1 补连塔和上湾矿井联合开采
        4.1.2 乌兰木伦矿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
        4.1.3 康家滩矿孙家沟井开拓开采方案调整
    4.2 河东矿区总体规划方案
        4.2.1 煤层与煤质
        4.2.2 矿井规划
        4.2.3 煤炭加工
        4.2.4 矿区地面设施
        4.2.5 矿区供电
        4.2.6 煤炭外运
    4.3 工作面参数与设备选型优化
        4.3.1 综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
        4.3.2 设备选型优化与分析
    4.4 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
    4.5 矿井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完善
        4.5.1 千万吨矿井群的设计与创新
        4.5.2 综采工作面搬家工艺创新
        4.5.3 连续采煤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与工艺创新
        4.5.4 矿井辅助运输方式改革与创新
        4.5.5 煤矿生产综合自动化技术集成与创新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系统研究
    5.1 矿区经济发展战略
    5.2 矿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完善
    5.3 神东矿区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5.3.1 依靠科技进步,创建高产高效的矿井
        5.3.2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配煤基地
        5.3.3 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建立“四条线”管理体制
        5.3.4 “产学研”相结合的外延拓展模式
    5.4 矿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应用
        5.4.1 矿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4.2 矿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5.4.3 矿区信息化工程实施与完善
6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系统研究
    6.1 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6.1.1 神东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6.1.2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6.1.3 矿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效益分析
    6.2 矿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及可持续利用
        6.2.1 矿区水资源状况
        6.2.2 矿区目前用水量分析
        6.2.3 矿区2005年用水量预测分析
        6.2.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6.3 矿区洁净开采技术
        6.3.1 减少井下出矸量的技术与措施
        6.3.2 井下粉尘的治理技术
        6.3.3 减少井下废气污染的技术与措施
        6.3.4 矿井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
        6.3.5 地表塌陷区的治理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装备回顾及展望[J]. 郭俊生. 中国煤炭, 2021(02)
  • [2]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D]. 吕文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3]大采高综采面围岩控制的尺度效应研究[D]. 范志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4]柳塔煤矿东部盘区Ⅱ-3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研究[D]. 高士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5]大海则煤矿大采高综采技术适应性研究[D]. 吴凤东. 北京科技大学, 2016(05)
  • [6]羊场湾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设备确定与应用[D]. 刘小明.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7]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 周光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8]大湖煤矿Ⅲ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研究[D]. 王君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03)
  • [9]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 [10]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 张喜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01)

标签:;  ;  ;  ;  

年产800万吨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