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植保服务及IPM技术应用

浅谈绿色植保服务及IPM技术应用

一、浅谈绿色植保服务与IPM技术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康洁[1](2021)在《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与此同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严峻的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农产品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引导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农户绿色生产实施程度并不高。产业组织模式作为联结农户与产业组织间关系的利益分享方式,可通过引导、规制等多种途径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有可能成为改善农业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农户如何做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不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如何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绿色生产如何进一步影响农户收入?深入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益借鉴。论文以稻农为研究对象,以湖北、安徽、黑龙江和吉林四省1487户调查数据和多案例资料为基础支撑,以稻农减肥减药的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主题,将绿色生产行为界定为对商品有机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病虫农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采纳行为,通过建立“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绿色生产行为—收入效应”系统分析框架,探究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机制及其对收入的影响。首先,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探究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并阐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对绿色生产作用过程。其次,遵循“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行为”分析思路,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索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用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作用程度及差异;基于多元处理效应和Ordered Logit模型,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一步揭示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OLS模型、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探究稻农进行绿色生产的收入效应,以及绿色生产采纳度对稻农收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最后,从产业组织角度,采用案例分析,从实践层面剖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的驱动成效和保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为应对水稻生产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挑战,绿色化、精准化和组织化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水稻种植面积、参加水稻技术培训次数、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等交易特征和周围有水稻合作社、周围有稻米加工企业等市场环境是影响稻农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重要因素,且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主要通过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对稻农绿色生产发挥作用。第三,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存在内部差异性;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既可以直接驱动稻农实施绿色生产,还可以通过强化绿色认知实现间接驱动,政府宣传对稻农绿色认知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实施绿色生产会促进稻农增收,在反事实假设下,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未实施,其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低9.2%;未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实施,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高107.7%;绿色生产采纳度对水稻收入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对低收入稻农的增收效果优于高收入稻农;因此,实施绿色生产不仅能提高稻农收益,还有利于缓解稻农内部收入差距。第五,利益联结、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外部资源整合是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据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二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三是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四是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严远荣[2](2021)在《黑龙江省稻农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

李平[3](2020)在《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小杂粮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旱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旱作农业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交换频繁,许多病虫害随农产品传播加快,小杂粮病虫害发生既有区域特殊性又有一般性,只有在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燕麦、糜子、荞麦以及豌豆等五种小杂粮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就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以期为会宁县小杂粮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主要获得如下结果:1.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的谷子、燕麦、糜子、荞麦以及豌豆等五种小杂粮的主要病害共计13种,其中危害等级为Ⅳ级的共有5种,分别是:谷子白发病、谷瘟病、谷子炭疽病、豌豆根腐病以及荞麦立枯病;危害等级为Ⅲ级的共有5种,分别是:谷子黑穗病、燕麦黑穗病、糜子黑穗病、谷子叶斑病、豌豆叶斑病、荞麦霜霉病、燕麦锈病、糜子锈病、豌豆锈病以及豌豆白粉病;危害等级为Ⅱ级的共有3种,分别是:糜子褐斑病、豌豆病毒病以及谷子红叶病、糜子红叶病。2.会宁县中川镇高陵村小杂粮种植基地谷田,造成危害的主要害虫共有15种,其中蛀食害虫4种,食叶害虫6种,刺吸害虫2类,地下害虫3种;危害等级为Ⅳ级的主要害虫有4种,分别是高粱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栗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黏虫(Mythimna seperata)以及栗茎跳甲(Chaetocnema ingenua);危害等级为Ⅲ级的主要害虫有7种,分别是: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蝗虫(Locusta migratori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以及蝼蛄(Gryllotalpa);危害等级为Ⅱ级的主要害虫有4种,分别是: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大螟(Sesamia inferens)、叶蝉类和飞虱类。对会宁县小杂粮种植基地谷田成株期造成危害的害虫主要是栗灰螟、黏虫、栗茎跳甲以及高粱条螟,其虫种比分别为:19.5%、14.3%、13.1%和9.2%,而这几种害虫对谷子会造成严重危害并对谷子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3.对于谷子白发病可以通过控制侵染来源以及适时晚播来缓解病害的影响,对于谷瘟病可以通过及时处理病草,拾烧根茬并加强管理来缓解,对于燕麦炭疽病可以选用抗炭疽病品种,进行轮作种植且在收获后深翻土地来缓解,对于豌豆根腐病可以选用抗病品种来进行缓解,对于荞麦立枯病可以采用深耕轮作的方式来缓解。对于谷子黑穗病、燕麦黑穗病、糜子黑穗病可以选留无病种、轮作种植以及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谷子叶斑病、豌豆叶斑病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消毒、充分施肥以及高畦或起垄栽培来缓解,对于荞麦霜霉病可以采用轮作种植和加强田间管理的方式来缓解,对于燕麦锈病、糜子锈病、豌豆锈病可以加强栽培管理、消灭带病残体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来进行缓解,对于豌豆白粉病可以通过深翻土地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糜子褐斑病、荞麦褐斑病可以通过适时早播、轮作种植并及时清除病菌植株等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豌豆病毒病可以通过选用无病耐病品种以及防治传毒昆虫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谷子红叶病、糜子红叶病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对于小杂粮虫害的防治,需要严格执行作物检疫制度,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种植管理,物理防治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来进行综合防治,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小杂粮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种植分散及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技术不系统两个方面,甘肃地区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不强,对农药的认知度不高与使用不科学等;对于小杂粮病虫害的系统研究较少,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完善。针对现阶段小杂粮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农作物检疫制度,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就小杂粮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向种植农民进行宣贯并结合农民的种植经验提炼优化小杂粮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方法;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并结合种植过程进行细化推广,尽量减少用药,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仇相玮[4](2020)在《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农药施用大国,开展农药减量行动,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目标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户是施用农药的直接行为决策主体,研究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机理是控制并减少农药施用量的关键。农户减施农药而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路径有三种:一是采纳高效施药技术提高化学农药利用率;二是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农药;三是种植“节药型”农作物品种以替代高用药作物品种。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栖霞、蓬莱、海阳、蒙阴和沂源等地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探索分析了“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特征”“农户高效施药技术采纳行为机理及效应”“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机理及效应”“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行为及其效应”“农户减施农药激励政策”等问题,以期激励农户减施农药,为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目标提供政策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考察了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及样本农户减施农药的行为特征,得出结论:宏观上,在一系列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引导下,2015年后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均略微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农药安全施用上限,农药施用存在地区差异,华中、华北和东南地区是农药施用最大的三个地区;微观上,对山东省内苹果种植户的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农户能够认识到农药过量施用的现状及危害,尤其重视对其自身健康的危害,并表示愿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减施农药;农户认为减施农药主要从产量、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三个方面影响苹果生产;虽然有83.18%的样本农户表示至少采纳过一种节药型技术,但绝大多数农户主要采纳了科学施药方法和农药助剂技术,对节药效果更显着的高效施药机械、精准施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率仅为26.47%;技术采纳方式以自行购置设备为主,政府补贴也促使一定比例的农户采纳了节药型技术;异质性农户的减施农药行为存在差异,规模种植户比传统小农户更愿意减施农药。农户选用不同技术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产生了显着的减药增收效应。按照技术属性差异,将高效施药技术分为科学施药方法、农药助剂、高效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四类,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采纳不同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禀赋、与邻里交流程度和文化水平是影响农户采纳二次稀释技术的关键因素;年龄、与邻里交流程度是影响农户采纳农药助剂的关键因素;资金状况、种植面积、地块集中度、参与技术培训以及政策支持是影响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机械的关键因素;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种植面积和地块集中度对农户采纳精准施药技术有显着影响。理论上,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能够从提升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其它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改变农业产出三个方面达到理想的减药增收效果,运用ESR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节药效果非常显着,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同时由于节劳、节药、节水效果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增收效应也十分显着。基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复杂、预期风险高和投资成本大的技术特性,考察了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意愿、持续采纳行为和减药增收效应。运用SEM模型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技术认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显着影响,且风险感知的作用程度大于技术认知,技术认知显着负向影响风险感知,表明技术认知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抑制作用;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政府支持和采纳效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贴政策、销售支持、感知有用性和生态效果对农户持续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理论上,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可从要素替代、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运用ESR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节药效果显着,但受苹果价格波动、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和农户采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未能产生显着的增收效果,这也造成了部分农户选择弃用该技术。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的作物选择行为对减施农药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效应。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差距较大,导致部分作物单位面积需药量明显高于其它作物,据此,本文将农作物划分为高用药作物、中用药作物和低用药作物三类。如果能够增加“节药型”农作物的种植比例,便可达到降低农作物整体加权平均用药量的目的。利用2006-2016年农药施用量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运用因素分解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系统测算了“节药型”农作物在种植结构中的占比变化及其对农药施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呈现出高用药作物占比明显增加,“节药型”作物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西南、华中和东南地区增加最为明显,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及大部分地区的农药施用量增长,平均贡献率达到50.10%,在部分年份甚至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可见,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增加高用药作物种植比重的作物选择行为对减施农药产生了明显的负向效应,应对此予以矫正。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应结合节药型技术特性和异质性农户偏好进行优化,包括高效施药技术采纳激励、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激励、“节药型”农作物品种采用激励和外部性内部化补贴激励。

杜森[5](2020)在《农业节药背景下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文中指出在201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药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农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种植户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尤其是过量使用,严重威胁了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如何引导种植户采用节药行为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论文通过对粮食作物——小麦种植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将有助于促进小麦种植户采用节药行为,从而确保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与现代化的推进。论文以小麦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促进小麦种植户节药行为采纳为目的,选定山东省菏泽市作为研究范围,对该地区小麦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展开研究。采取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重点从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现实问题的描述与解释、节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关系、行为改善的对策建议等4方面实证研究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的相关问题。具体方法与研究结论如下:首先,论文确定了节药定义,解释了农药使用行为的内涵,并对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的经济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解析;其次,论文在分析菏泽市小麦生产与用药情况的基础上,对调研所得375份调查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该地区种植户在认知、购药、施药以及施药后处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次,论文针对对菏泽市小麦种植户是否采用节药行为,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并使用ISM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间的递阶关系和层次结构;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菏泽市地区小麦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存在对农药及节药政策认知度不高、农药购买渠道相对单一、农药施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农药施用过程操作不规范、农药施用后期处理行为不安全等问题。实证结果显示,种植户节药行为受文化程度等7个因素的显着影响,其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有效性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中层间接因素,文化程度、职业、耕种面积是深层根源因素。针对文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强化农药法律政策宣传,提升种植户农药认知水平;促进农药合理轮换与混配,提高农药防治效果;规范农村区域农药市场,确保农药来源的正规性;开展农业施药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施药技术水平;加快农药使用配套装备推广,减少农药资源浪费;树立安全用药意识,提高种植户用药科学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单位面积农药使用成本。

童锐[6](2020)在《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户为例》文中认为谋求有效的农药减施政策已成为近年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化学农药的减量使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消费国,农产品种植环节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损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生态环境。因此,亟需我们通过综合治理促进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苹果作为高价值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投资价值,苹果种植户迫切需要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因此,本文选取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探究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首先结合研究背景确定研究方法和思路,然后对相应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相关理论。接着,构建农户病虫害防治行为社会生态系统,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权重。最后基于系统分析结果,使用Poisson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权重较大的因素对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文化程度、非农经历正向促进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第二,农户对农产品基地认证制度的认知促进农药安全使用行为,感知技术易用性以及提高苹果售价的认知都能显着促进农户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三,种植规模显着正向影响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而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负向影响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和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第四,农产品基地认证促进农户农药安全使用效果显着,但农产品认证基地里农户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并未销声匿迹;补贴政策可以显着促进农户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五,农药零售商推荐负向影响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重点向对文化水平较低、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进行农药知识培训,提高农户对农产品基地认证制度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认知水平;(2)保障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产出来的苹果的市场收益;(3)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鼓励更多种植区域参与农产品基地认证,扩大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4)进一步加强已认证农产品基地监管及评估,确保农产品认证基地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完善补贴政策,关注农户对技术补贴形式的诉求;(5)加强对农药零售商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农药销售管理制度。

乔玉婷[7](2020)在《通化市某地区蔬菜农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蔬菜作为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之一,其农药残留直接影响着环境、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由农药施用不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比对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通化市集安地区农药使用现状和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至2017年通化市集安地区农药施用量及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市售蔬菜和农药质量抽检合格率在高水平保持稳定的趋势,表明该地区在治理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成效显着,然而调查期间发现农户使用农药行为仍有问题存在,如农药施用技术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本研究以该地区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药施用、认知和采购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种植户的基本特征和用药行为特点,结果显示,调查区农户受教育程度偏低,216名受访者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居多,占比47%;仅86名农户能够按农药说明书指导自身用药,占比40%,因此农户开展生产的规范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户对使用生物农药开展绿色防治的了解程度较低,超过50%农户不了解生物农药概念;受访者中,农户对农药危害认知较低,只有13%的农户了解农药过量使用的危害,21%的农户达到一般了解水平;接受技术培训方面,接受过一次和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较多,占比分别为42%和36%。通过实证分析法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种植户使用农药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显着影响种植户使用农药行为的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参加相关知识与技术培训的频次、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及行为意向,且存在种植户安全生产蔬菜意愿高于实际行为水平的现象。本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用药农户、农药企业、农技部门、销售市场四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农户加强农药危害和用药技巧的培训,纠正不良用药行为,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药市场准入水平,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鼓励农药企业加大生物农药研发力度,扩大快检设施在公共领域的投放范围,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和监督,加大宣传工作开展力度等。由此可进一步规范用药农户的生产行为,为当地政府制定防止农药残留的条例、准则,提供理论依据,对集安地区更好的防控农残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杜森,郑纪芳[8](2020)在《农户用药行为研究文献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农产品保障战略,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作为农产品生产与农药施用的微观行为主体,农户的用药行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绿水青山"目标的实现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户用药行为的研究分为农户不当用药的负面影响、农户用药行为表现以及农户用药行为产生机理3个层面来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农户用药行为的优化路径进行论述,以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

吴芝花[9](2019)在《南方稻作区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决策行为研究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粮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水稻作为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单产量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其生产不仅关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关乎国家粮食稳定与安全。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风险系数最大的环节。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经商,滞留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妇女和老人,这类农业生产主体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更缺乏病虫害防治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其病虫害防治效率低、效果差。尤其是当前水稻品种、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新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种类、种群及其发生规律出现较大变化,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化、复杂化,防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病虫害防治也就成了当前农业生产遭遇的一大难题。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一种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环节。南方稻作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域,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对南方稻作区的典型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种植农户的调研,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71%的农户有采纳意愿;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年限、对专业化统防统治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农药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认知、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认知这9个因素对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有显着影响;男性、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水稻种植面积越大、水稻种植年限越长、对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了解程度越高、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认为农药对身体健康和环境影响越大的农户,其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也越强。其次,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38.7%的农户采纳了专业化统防统治;户主文化程度、务农人数、水稻种植面积、对专业化统防统治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农药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认知、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认知这7个因素对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务农人数越多、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越了解、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认为农药对身体健康影响和环境影响越大的农户,越会采纳专业化统防统治。再次,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差异性:在有采纳意愿的491户农户中,有45.4%的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存在差异;其中,户主文化程度、务农人数、水稻种植面积、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农药对身体影响的认知、农药对环境影响的认知这7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有显着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务农人数越少、水稻种植面积越小、对专业化统防统治越不了解、没参加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认为农药对身体健康影响和环境影响越小的农户,其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越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1)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宣传力度。(2)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健全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制度。(3)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4)加大对农民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培训力度。(5)密切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人员与农户的联系。(6)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健康发展。推进出台水稻暴发性病虫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时,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为机防人员购买人身意外等商业性保险,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资金扶持。

闫贝贝,张强强,刘天军[10](2020)在《手机使用能促进农户采用IPM技术吗》文中指出本文利用陕西省576户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两个方面分析手机对农户采用IPM技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多维度农户认知在手机对IPM技术采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后的模型结果表明:手机对农户IPM技术采用有显着正向影响。对比分析信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发现:信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均有显着正向影响,但信息利用的影响更大。农户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认知和农药施用认知在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农户农药影响认知只在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提高农户的信息利用能力;在推广IPM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实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措施。

二、浅谈绿色植保服务与IPM技术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绿色植保服务与IPM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绿色发展是适应生产端和消费端变化的客观要求
        1.1.2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
        1.1.3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
        1.1.4 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绿色生产行为研究
        1.3.2 产业组织模式与绿色生产行为
        1.3.3 绿色生产行为、产业组织模式与收入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1.5.1 数据来源
        1.5.2 样本情况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稻农
        2.1.2 产业组织模式
        2.1.3 绿色生产技术
        2.1.4 绿色生产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2.4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解构的总体逻辑
        2.3.2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解构过程
        2.3.3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框架的建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新趋势
    3.1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3.1.1 种植情况
        3.1.2 化肥农药投入情况
        3.1.3 成本收益情况
        3.1.4 产业组织发展情况
    3.2 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3.2.1 水稻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3.2.2 新型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有限,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较低
        3.2.3 产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农户组织化参与度较低
        3.2.4 受粮价“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农户增收乏力
    3.3 水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3.3.1 绿色化
        3.3.2 精准化
        3.3.3 组织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安排
    4.1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4.1.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1.2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1.3 研究方法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5 稳健性检验
        4.1.6 结论与启示
    4.2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分析
        4.2.1 事前控制
        4.2.2 过程控制
        4.2.3 结果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
    5.1 产业组织模式对不同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5.1.1 理论分析框架
        5.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1.4 模型构建
        5.1.5 实证分析
    5.2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5.2.1 理论分析框架
        5.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2.4 研究方法
        5.2.5 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分析
    6.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6.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6.3 研究方法
        6.3.1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6.3.2 OLS回归模型
        6.3.3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
    6.4 结果及分析
        6.4.1 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6.4.2 绿色生产对稻农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绿色生产的驱动机制:基于案例分析
    7.1 探讨的关键问题
    7.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7.2.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7.2.2 案例选择的依据
    7.3 案例概况与分析
        7.3.1 案例概况
        7.3.2 案例分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
    7.4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的保障
        7.4.1 注重与稻农的利益联结
        7.4.2 注重对稻农生产过程的控制
        7.4.3 注重整合外部资源强化产业组织模式稳定性
    7.5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再检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
        8.2.2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
        8.2.3 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
        8.2.4 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与产业组织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3)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甘肃省会宁县小杂粮生产及分布现状
    2.2 会宁县小杂粮生产的优势条件
        2.2.1 地域优势明显
        2.2.2 生产优势显着
        2.2.3 价格优势突出
        2.2.4 增产潜力巨大
    2.3 小杂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品种退化、新品种推广缓慢
        2.3.2 研究工作不全面
        2.3.3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
        2.3.4 小杂粮附加值不高
        2.3.5 病虫害的分类
    2.4 小杂粮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调查
    3.1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调查
        3.1.1 调查地点及时间
        3.1.2 调查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会宁县小杂粮总体病害调查情况
        3.2.2 会宁县不同小杂粮的病害调查情况
        3.2.3 会宁县小杂粮病害的农业防治信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调查
    4.1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调查
        4.1.1 调查地点及时间
        4.1.2 调查方法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会宁县小杂粮虫害种类及危害调查
        4.2.2 会宁县谷田害虫普查情况
        4.2.3 谷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虫害调查情况
        4.2.4 会宁县谷田影响较大害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会宁县小杂粮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5.1 严格执行作物检疫制度
    5.2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5.2.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5.2.2 加强种植管理
    5.3 采用物理措施防治
        5.3.1 物理防治措施
    5.4 利用生物防治
        5.4.1 天敌昆虫资源
        5.4.2 生物防治手段
    5.5 化学防治
        5.5.1 撒毒土
        5.5.2 药剂拌种
        5.5.3 苗期病虫害控制
        5.5.4 成株期病虫害
        5.5.5 地下害虫的防治
    5.6 应用综合防治技术
    5.7 小杂粮病虫害防治对策措施
        5.7.1 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5.7.2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
        5.7.3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
        5.7.4 健全和提高病虫害监控预警能力
        5.7.5 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户过量施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农户高效施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1.2.3 关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1.2.4 关于调整种植结构控制农药施用量的研究
        1.2.5 关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激励政策的研究
        1.2.6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2.1.2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2.1.3 高效施药技术
        2.1.4 绿色防控技术
    2.2 理论基础
        2.2.1 要素替代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及样本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特征分析
    3.1 我国农药施用总量变化趋势及现状
        3.1.1 农药施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
        3.1.2 我国农药施用量变化的空间区域特征
    3.2 苹果种植样本户减施农药的行为特征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2.2 样本农户减施农药意愿及行为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理论分析
    4.1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机理
        4.1.1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经济学涵义
        4.1.2 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微观决策机理
    4.2 节药型技术特性对农户减施农药行为的影响
        4.2.1 正外部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2.2 技术信息不对称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2.3 规模经济性与农户减施农药行为
    4.3 本章小结
5 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行为及效应评价
    5.1 不同高效施药技术的技术属性差异
    5.2 农户对不同属性高效施药技术的采纳行为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5.2.3 结果与分析
    5.3 农户采纳高效施药技术的减药增收效应评价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3.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行为及效应评价
    6.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特点
    6.2 风险感知、技术认知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
        6.2.1 文献回顾
        6.2.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6.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政府支持、采纳效果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采纳行为
        6.3.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6.3.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减药增收效应评价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4.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行为及其效应评价
    7.1 农药施用强度与农作物分类
    7.2 我国“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及地区差异
        7.2.1 我国“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情况
        7.2.2 我国各地区“节药型”农作物占比变化及地区差异
        7.2.3 我国种植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
    7.3 农户减种“节药型”农作物对减施农药的负效应测算
        7.3.1 思路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减施农药的激励政策优化设计
    8.1 当前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及优化方向
        8.1.1 当前我国农药减施激励政策
        8.1.2 当前农药减施激励政策优化方向
    8.2 优化农药减施激励政策的建议
        8.2.1 高效施药技术采纳激励政策建议
        8.2.2 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激励政策建议
        8.2.3 引导农户选种“节药型”农作物的政策建议
        8.2.4 外部性内部化补贴政策建议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减施农药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农业节药背景下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户农药使用不当的负面影响综述
        1.2.2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表现综述
        1.2.3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产生机理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药
        2.1.2 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理性农户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菏泽市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菏泽市节药政策梳理及小麦生产用药情况
        3.1.1 菏泽市节药政策梳理
        3.1.2 菏泽市小麦生产用药情况
    3.2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描述分析
        3.2.1 种植户个人特征分析
        3.2.2 种植户家庭特征分析
        3.2.3 种植户经营特征分析
        3.2.4 外部环境特征分析
    3.3 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及存在问题分析
        3.3.1 种植户对农药及节药政策认知度不高
        3.3.2 种植户农药购买渠道相对单一
        3.3.3 种植户农药施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3.3.4 种植户施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3.3.5 种植户农药施用后期处理行为不安全
4 小麦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研究假说
        4.1.1 小麦种植户个人特征
        4.1.2 小麦种植户家庭特征
        4.1.3 小麦种植户种植特征
        4.1.4 小麦种植户认知特征
        4.1.5 外部特征
    4.2 模型及变量选取
        4.2.1 二元logit模型
        4.2.2 ISM解释结构模型
        4.2.3 变量选取
    4.3 模型结果
        4.3.1 小麦种植户节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3.2 小麦种植户节药行为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关系
    4.4 分析讨论
        4.4.1 表层直接因素分析
        4.4.2 中间间接因素分析
        4.4.3 深层根源因素分析
5 规范菏泽市小麦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农药法律政策宣传,提升种植户农药认知水平
    5.2 促进农药合理轮换与混配,提高农药防治效果
    5.3 规范农村区域农药市场,确保农药来源的正规性
    5.4 开展农业施药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施药技术水平
    5.5 加快农药使用配套装备推广,减少农药资源浪费
    5.6 树立安全用药意识,提高种植户用药科学性
    5.7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单位面积农药使用成本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节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苹果病虫害防治行为界定
        2.1.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系统分析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3.1 病虫害防治行为系统构成与系统层次
        3.1.1 内部系统分析
        3.1.2 外部环境系统分析
    3.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3.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3.3.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3.3 确定指标权重
        3.3.4 层次分析法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农户农药安全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模型设立与变量选择
        4.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 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影响因素分析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研究假设
        4.2.3 模型设立与变量选择
        4.2.4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5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通化市某地区蔬菜农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集安地区农药使用现状调研
    2.1 调查设计
    2.2 描述性分析
    2.3 实证分析
第三章 减少集安地区农药残留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教育
    3.2 完善农业生产标准化制度
    3.3 开展农药污染宣传工作
    3.4 加大研发绿色农药力度
    3.5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
    3.6 加强农药销售市场的监管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通化市集安地区农户使用农药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8)农户用药行为研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户不当用药的负面影响分析
    1.1 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1.2 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农户用药行为表现分析
    2.1 购药行为
    2.2 施药行为
    2.3 施药后期处理行为
3 农户用药行为产生机理分析
    3.1 农户个人因素
    3.2 农户家庭因素
    3.3 农户种植因素
    3.4 自然因素
    3.5 社会经济因素
    3.6 技术因素
4 农户用药行为优化路径分析
    4.1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进行综合治理
    4.2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4.3 开展农户农药技术培训,培养农户生态环保与健康意识
    4.4 加大植保科研投入,更新植保器械,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4.5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药残留检测
    4.6 完善农药管理政策,构建信息渠道,推进植保专业化服务
5 小结

(9)南方稻作区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决策行为研究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创新
        1.5.2 可能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专业化统防统治
        2.1.3 采纳意愿
        2.1.4 采纳行为
        2.1.5 意愿与行为偏差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户农药施用状况的研究
        2.3.2 农户IPM等农业新技术采纳研究
        2.3.3 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行为研究
        2.3.4 文献述评
3 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决策行为机理与理论框架
    3.1 农业服务社会化视域中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两大关键特征
        3.1.1 社会化特征:社会上的共存性与共生性
        3.1.2 专业化特征:技术上的可分性与可外包性
    3.2 行为机理: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决策行为逻辑
        3.2.1 “发生学问题”的领悟:农户决策行为问题的再认知
        3.2.2 研究视角:专业化分工理论视角
        3.2.3 行为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
        3.2.4 行为机理: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决策行为逻辑
    3.3 理论框架: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决策行为理论
        3.3.1 农户理性: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的理性认知
        3.3.2 心智模式: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的农户意愿
        3.3.3 决策行为: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的策略性选择
        3.3.4 理论框架: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决策行为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调研设计与数据来源
    4.1 调研过程
    4.2 调研内容和调研农户的选择
        4.2.1 调研内容
        4.2.2 调研农户的选择
        4.2.3 样本户的基本情况
    4.3 样本地区介绍
        4.3.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4.3.2 社会经济条件
        4.3.3 农业发展概况
    4.4 本章小结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种植及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5.1 水稻种植情况
    5.2 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5.3 水稻病虫害防治情况
        5.3.1 分散的病虫防治
        5.3.2 专业化统防统治
    5.4 本章小结
6 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分析
    6.1 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
    6.2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6.2.1 模型构建
        6.2.2 变量选取
    6.3 采纳意愿分析
        6.3.1 总体情况分析
        6.3.2 各变量描述分析
        6.3.3 多重共线性检测
    6.4 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相关性分析
        6.4.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行为分析
    7.1 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
    7.2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7.2.1 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取
    7.3 采纳行为分析
        7.3.1 总体情况分析
        7.3.2 各变量描述分析
        7.3.3 多重共线性检测
    7.4 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7.4.1 相关性分析
        7.4.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8.1 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8.2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8.2.1 模型构建
        8.2.2 变量选取
    8.3 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分析
        8.3.1 总体情况分析
        8.3.2 各变量描述分析
        8.3.3 多重共线性检测
    8.4 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8.4.1 相关性分析
        8.4.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8.4.3 稳健性检验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10)手机使用能促进农户采用IPM技术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手机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
    (二) 手机对农户IPM技术认知的影响
    (三)农户认知对农户IPM技术采用的影响
    (四)IPM技术认知的中介效应
    (五)理论框架模型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二) 变量设定
    (三) 信度和效度检验
    (四)不同IPM技术采用情况农户特征均值差异分析
    (五)计量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2.工具变量。
        3.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基准模型估计结果
    (二)手机对农户IPM技术采用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分析
        1.手机对农户IPM技术认知影响的实证检验。
        2.手机、IPM技术认知对农户IPM技术采用影响的实证检验。
        3. IPM技术认知在手机对农户IPM技术采用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4.中介效应比较。
五、结论与建议

四、浅谈绿色植保服务与IPM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D]. 张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黑龙江省稻农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严远荣.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甘肃会宁主要小杂粮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D]. 李平. 兰州大学, 2020(04)
  • [4]减施农药:农户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 仇相玮.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5]农业节药背景下小麦种植户用药行为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D]. 杜森.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6]基于系统分析的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户为例[D]. 童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通化市某地区蔬菜农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 乔玉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8]农户用药行为研究文献综述[J]. 杜森,郑纪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9]南方稻作区农户专业化统防统治决策行为研究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D]. 吴芝花.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10]手机使用能促进农户采用IPM技术吗[J]. 闫贝贝,张强强,刘天军. 农业技术经济, 2020(05)

标签:;  ;  ;  ;  ;  

浅谈绿色植保服务及IPM技术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