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中的激光技术

现代印刷中的激光技术

一、现代化印刷中的激光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潘俊杰[1](2020)在《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玻璃喷墨打印是一种以玻璃为介质的喷墨打印技术,其生产制品具有抗酸碱、色泽稳定、艺术感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玻璃幕墙、车窗玻璃、办公室隔断等场合。目前,玻璃喷墨打印的厂商主要以国外的以色列Dip-Tech公司为代表,其制作精美但生产造价过高,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为了降低玻璃喷墨打印的生产成本,使该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和运用,本文依托实验室项目对其中的图像处理关键技术展开了相关研究。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如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位矢结合的图像编辑方法,旨在增强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质量。该方法结合了两种图像类型的优势,通过对原有图像进行位图编辑、位矢转换、矢量图编辑、矢量渲染处理,使得最终编辑图像的效果既有位图丰富的色彩表现能力,又兼有矢量图缩放不失真、图像清晰、存储空间小的优点。二、针对计算机处理图像和玻璃喷墨打印图像普遍存在的色差问题,本文基于传统的ICC色彩管理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于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管理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显示器设备校准、打印机ICC Profile制作、正向以及反向ICC处理。通过对ICC Profile中特征化信息的处理,可以使设备间的图像色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使打印色彩得到充分表现,提高玻璃制品出品的工作效率。三、针对现有玻璃喷墨打印分色算法中色差大、层次感单调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玻璃喷墨打印的多级灰度分色算法。该算法主要有四个关键步骤:准备基础色、确定打印灰度等级、像素点映射以及误差的传递。通过该算法,可以驱动喷嘴产生多种油墨量状态的墨滴。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常用的二值分色算法,该算法的打印图像整体输出色差小,图像色彩表现力、层次感得到提升。四、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Windows平台下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软件,旨在整合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功能。整合的功能主要包括位矢编辑、色彩管理以及分色处理等图像处理模块。同时,软件基于MFC和Open CV类库,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具有图像处理速度快、界面设计友好、易于维护和拓展等优点。

胡啸[2](2017)在《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文中指出制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是印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作为平、凹、凸、孔四种印刷方式重要的组成部分,凹版制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资料调研、文献梳理和实验分析等角度展开研究,对凹版制版技术进行挖掘梳理,结合史料研究,探究凹版制版技术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印刷史、凹版制版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首先以文献记载中的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主线,结合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重点梳理了15世纪至18世纪末手工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对近现代各种凹版制版技术进行介绍,重点阐释了照相凹版、电子雕刻凹版和激光雕刻凹版制版技术的演变过程,展望了未来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过程,尝试采用腐蚀凹版制版和激光雕刻凹版制版两种工艺,比较它们在隐形眼镜行业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早期的手工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技术与当时的金属装饰品及金属版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最早的凹版制版起源于制作金属版画的工匠之手,正是为了制作更加精美的金属版画,才不断推动了手工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技术的发展;对于近现代照相凹版,电子雕刻凹版和激光雕刻凹版等制版技术的出现,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与当时的科技革新紧密联系,由于感光材料的发现,照相术的发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激光技术的突破才推动着凹版制版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而通过比较腐蚀凹版制版和激光雕刻凹版在隐形眼镜行业的应用,发现腐蚀凹版制版方式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腐蚀的深浅程度不可控,腐蚀网穴出现粘连的情况等,而激光雕刻凹版作为一种新技术,也出现了针对钢质版材的烧蚀能力弱,烧蚀后网穴边缘不平整的情况。通过比较这两种制版方式在隐形眼镜制版中的优缺点,可以为研究实用性更好的制版方式提供数据参考。

王莉,朱明[3](2016)在《数字时代印刷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文中研究说明以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传媒产业形态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变,这促使为传媒产业服务的印刷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新技术的发展并未改变印刷的本质,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并不排斥印刷的作用。在这个时期,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复杂的冲突、博弈和共生,考验着印刷人的商业洞察力、技术行动力和战略决断力。本文将对数字时代我国印刷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开分析,使印刷人明确印刷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陈挺[4](2011)在《激光雕刻柔性版图像处理及加工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激光加工技广泛应用于印刷制版领域,如激光照排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激光雕刻制版技术等。柔性版印刷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随着激光雕刻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激光雕刻制版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消费者对印刷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激光雕刻制版技术也需要向更高质量迈进。要控制好激光雕刻制版质量,首先必须对雕刻图像进行有效处理以满足雕刻和印刷需要。本文通过把不同格式的矢量图形转化为雕刻系统可以解析并输出加工的图形格式,以输出高质量雕刻图案,主要针对PLT文件进行处理,并对复杂的多层叠加矢量图形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位图图像(经分色以后的灰度图像)转换为满足印刷要求的加网二值图像进行输出。雕刻工艺方面本文从路径优化和斜坡雕刻两方面着手,针对印版幅面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合理选择单向雕刻或者双向雕刻。双向雕刻定位精度稍差,对于一般大幅面、低要求的印版可以采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对空程距离大小做了较为精确的设置和验证。为了增加印版抗压强度提高印刷产品质量,通过图像边界阈值分割法和边界功率控制两种方法来得到16级斜坡雕刻效果。本文针对指定设备进行大量试验确定最佳雕刻参数设置:图像输出分辨控制在200-300像素;加网线数不宜超过100线/英寸;雕刻输出功率输出电流控制在10-15mA可以得到合适深度的雕刻印版;雕刻速度一般控制在100-200mm/s;步距选择的设置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在0.1mm-0.2mm范围内选取;焦平面位置的选择根据图文形式和深度要求来确定;为防止严重烧蚀,选择阻燃性较好印版版材;根据印版厚度和印版滚筒的曲率半径对印版周向尺寸进行压缩以防止印版变形影响印刷尺寸。同时对上述参数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得到正确的雕刻参数设置方法。

石潇文[5](2011)在《光栅识别隐形图文防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包装印刷产业的不断发展,包装印刷产品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假冒伪劣产品通常用仿冒外包装来达到以次充好为目的。虽然以激光全息技术和防伪材料等新防伪方法也不断涌现,但印刷品复制显得过于复杂且对设备的依赖性比较大,增加防伪成本。因此,能够真正实现防伪识别简单,难于仿制以及控制成本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论文中,以基于莫尔效应(相位调整)的印刷防伪技术为理论基础,使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物理光学)与印刷技术(半色调图像加网技术)相结合,将简单图像和文字等信息隐藏在预复制的平网色块或半色调图像中,进行了激光打印,真网点数码打样,机械打样以及胶印印刷等多种印刷实验。最后可以借助对应参数的光栅检测片与印刷图像在特定角度下密合,观察得到清晰的隐藏图文信息,并产生立体效果,最终实现去伪存真的防伪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防伪信息可在数字印前流程中完成,在印刷中实现,可以应用在目前主流的印刷工艺,甚至激光打印中。该防伪印刷方法在不增加多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完成对包装印刷品和保密文件的防伪保护,并且对应的光栅检测片参数唯一使得其具有较高的保密安全性。另外,该技术的辅助工具光栅检测片价格低廉,识别方法简便易学,有利于在通消费者和民众之间推广由此可见,该防伪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如烟、酒、药品等包装的诸多领域),既能准确地传达产品的市场形象,又为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孙希燕[6](2010)在《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印刷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各个艺术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怎样将印刷与计算机图形设计紧密结合已经提上了日程。论文的第一部分先是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印刷的现状,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数字印刷工艺以及印刷流程的综合阐述;另外论文的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怎样将图形设计和数字印刷更好的结合,通过对印刷设备、印后工艺以及印刷流程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个人观点的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印刷与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单独就设计专业来说,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并且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所占比例很大。针对我国目前印刷行业发展的现状,我们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后期制作的能力,重视专业实践在专业里的特殊作用,完善艺术思想和市场应用的结合,体现前沿的艺术形式。目前的计算机图形设计基本上是走在前端,特别是户外、报刊、杂志等等,印刷设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现在的就业前景如何,不仅要看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更多要靠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艺术天赋,社会需要的是一些真正懂得设计意蕴和艺术境界的设计师。对于印刷行业来说,由于现在印刷行业的多领域发展,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企业本身的硬件设施要加强投入以外,更应该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例如高水平的设计师、制版人员等等。从而实现计算机图形设计与印刷的完美结合,来满足社会上不同层次的需求。

林其水[7](2010)在《激光在食品软包装和防伪印刷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激光与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并称为20世纪人类四大发明,如今在防伪和包装印刷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包装和防伪印刷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激光打印、激光照排、激光扫描、激光防伪、激光雕刻模切、激光制取纳米材料、激光光纤通讯,不枚胜举。下面简单介绍激光在食品包装和防伪印刷中的应用。

邢云飞[8](2010)在《数字印刷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基于数字胶印的调频加网局限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印刷的数字时代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即是基于数字胶印这种新型的数字印刷方式,对静电成像中的调频加网的印刷适性做一些研究,进而对调频加网这种相对于调幅加网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又存在自身局限的加网方式,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1)理论分析:对影响调频加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技术做出一些解释,并对本文所涉及的数字胶印技术做简单介绍,以便于将后面的调频加网的具体应用环境交代清楚。理论上调频加网线数是不能过高的,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对适宜采用的加网线数作出评估和预测。(2)实验研究:以不同加网线数和不同阶调进行印刷,对得到的图像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再找到30个合格的观察者进行目测比较(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图像分析仪对打印样张的水品反射系数、垂直反射系数、平均反射系数包括网线的平局反射系数和网线间平均反射系数等进行测量,计算和对比。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首先调试加网机制,采用由误差扩散算法对调频加网修饰过的加网方式(2)对同一幅图像进行不同加网线数的调频加网并输出,生成样本后,对每一幅图像的不同阶调区域进行对比测量。(3)根据调频加网原理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召集观察者验证。主要结论:(1)调频加网不是越高,其印刷效果就越好,而是达到一定的加网线数后其印刷质量反而开始下降。每一种印刷方式都有这样的一个峰值,而数字胶印的峰值相对胶印来讲,比较低,而且相对于人眼的视觉要求,其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2)通过对同一幅图像的不同阶调区域的反射率测量,发现调频加网在数字胶印中的中间调处理能力较弱。但是如果网线数较为合适的话,其效果与其它阶调相比相差不大。(3)数字印刷机的印刷质量有待提高,其主要手段不应放弃提高数字印刷的输出分辨率。

王世勤[9](2009)在《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及现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喷墨打印技术、高精度喷涂装置、超细染料制备等技术、装备和原料的不断发展、更新,明显地加速了数字印刷的工业化和实用化。在2008年德鲁巴国际印展会(Drupa)上,数字印刷成为最大的亮点,而喷墨数字印刷更成为亮点中的亮点。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数字印刷和数字印刷技术,重点介绍了喷墨数字印刷技术和各种品牌的数字印刷机,并对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匡导球[10](2009)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二、现代化印刷中的激光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化印刷中的激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玻璃喷墨打印技术
        1.2.1 彩釉玻璃
        1.2.2 喷墨打印技术
        1.2.3 玻璃印刷技术
        1.2.4 玻璃喷墨打印的国内外现状
    1.3 玻璃喷墨打印控制系统
        1.3.1 总体框架
        1.3.2 硬件系统
        1.3.3 软件系统
    1.4 玻璃喷墨打印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1.4.1 图像编辑处理
        1.4.2 色彩管理技术
        1.4.3 彩色图像分色技术
    1.5 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2 具体内容
第2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编辑处理
    2.1 引言
    2.2 位图和矢量图
        2.2.1 位图简介
        2.2.2 矢量图简介
        2.2.3 图像格式
        2.2.4 编辑处理软件
    2.3 位矢编辑
        2.3.1 位图矢量化
        2.3.2 矢量编辑
        2.3.3 矢量图渲染
    2.4 图层管理技术
        2.4.1 图层技术
        2.4.2 图层的分类
        2.4.3 图层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一致性管理
    3.1 引言
    3.2 常见的色彩模型和颜色空间
        3.2.1 RGB和 CMYK色彩模型
        3.2.2 HSV颜色空间
        3.2.3 XYZ颜色空间
        3.2.4 Lab颜色空间
    3.3 色彩管理技术
        3.3.1 色彩管理简介
        3.3.2 ICC Profile
        3.3.3 渲染意图
    3.4 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管理
        3.4.1 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转换
        3.4.2 显示器校准
        3.4.3 打印机ICC Profile制备
        3.4.4 正向和反向ICC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多级灰度分色算法
    4.1 引言
    4.2 星光1024/M-C喷头及其驱动控制
        4.2.1 喷头简介
        4.2.2 喷头电子接口面板
        4.2.3 喷头的驱动控制
    4.3 数字加网技术
        4.3.1 加网技术
        4.3.2 调幅加网
        4.3.3 调频加网
    4.4 多级灰度分色算法设计
        4.4.1 准备基础色
        4.4.2 确定打印灰度等级
        4.4.3 像素点映射
        4.4.4 误差传递
        4.4.5 多级灰度分色算法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5.1 引言
    5.2 玻璃喷墨打印图像处理软件简介
    5.3 图像处理软件主页
    5.4 分色处理模块
    5.5 色彩管理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早期凹版制版技术
    2.1 手工雕刻凹版技术
    2.2 腐蚀凹版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现代凹印制版技术
    3.1 照相凹版制版技术
    3.2 电子雕刻凹版制版技术
    3.3 激光雕刻凹版制版技术
    3.4 雕刻凹版制版技术
    3.5 电子束雕刻凹版制版技术
    3.6 凹版制版的新技术与展望
    3.7 凹版印刷的应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凹版制版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4.1 彩色隐形眼镜制版方法概述
    4.2 实验仪器及参数
    4.3 彩色隐形眼镜腐蚀凹版技术
    4.4 彩色隐形眼镜激光雕刻凹版技术
    4.5 不同印版及不同印刷样品的对比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数字时代印刷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印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并存
        ①包装印刷前景光明。
        ②传统印刷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印刷相结合,在统一的流程中准备多媒体出版。
    2、图文信息记录材料与传播方式多样化
印刷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纸质印刷品不可替代
    2.印刷产业向其他关联产业的延伸
    3.印刷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①新媒体和印刷媒体的本质目的相同,只是传播媒介、内涵和方式不同。
        ②印刷媒体与新媒体将共同演变,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构建全媒体。
        ③随着全媒体进程的发展,在多种媒体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体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和细分。
    4.绿色印刷关系未来印刷产业的生存
    5.个性印刷、按需印刷和异地印刷已经实现并快速发展

(4)激光雕刻柔性版图像处理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 柔性版制版现状
        1.2.1 柔性版印刷技术发展现状
        1.2.2 柔性版制版技术发展现状
    1.3 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背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激光雕刻版图像处理与输出
    2.1 矢量图形处理与输出
        2.1.1 矢量图形特点
        2.1.2 矢量图形的编辑处理
        2.1.3 矢量图形的处理及输出
    2.2 位图图像的处理与输出
        2.2.1 调幅加网技术
        2.2.2 调频加网技术
        2.2.3 位图图像的输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雕刻系统构架与工艺优化设计
    3.1 雕刻系统的构成与基本参数
        3.1.1 雕刻机基本结构
        3.1.2 雕刻机控制系统
    3.2 雕刻加工路径算法
        3.2.1 雕刻区域的扫描
        3.2.2 单向雕刻加工路径
        3.2.3 双向雕刻加工路径
        3.2.4 单双向加工比较
        3.2.5 雕刻路径参数设置
    3.3 斜坡雕刻的处理与输出
        3.3.1 斜坡雕刻的理论分析
        3.3.2 斜坡雕刻的构想
        3.3.3 斜坡雕刻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像加工参数对印版质量的影响
    4.1 试验设备及方案
        4.1.1 试验设备及功能
        4.1.2 试验方案
    4.2 加工图像质量对印版质量的影响
        4.2.1 加网线数对橡皮版雕刻网点质量的影响
        4.2.2 分辨率对橡皮版制版质量的影响
    4.3 加工参数对印版质量的影响
        4.3.1 加工功率的影响
        4.3.2 加工速度的影响
        4.3.3 雕刻步距大小的影响
    4.4 其他影响因素
        4.4.1 焦点位置
        4.4.2 版材质量对雕刻橡皮版质量的影响
        4.4.3 变形问题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光栅识别隐形图文防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防伪印刷的发展趋势
        1.3.1 材料防伪技术
        1.3.2 印刷工艺防伪技术
        1.3.3 数字印前防伪技术
    1.4 光栅识别防伪的相关理论
        1.4.1 数字加网算法
        1.4.2 莫尔效应
        1.4.3 莫尔条纹及其防伪原理
        1.4.4 1bitTIFF图像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源图像及隐藏信息的选取
        2.1.1 源图像的参数
        2.1.2 隐藏信息的选取
    2.2 激光打印模拟实验
        2.2.1 在平网色块中加入隐藏图像
        2.2.2 在灰度半色调图像中加入隐藏图像
        2.2.3 在彩色半色调图像中加入隐藏图像
    2.3 真网点数码打样实验
    2.4 平版胶印实验
        2.4.1 传统胶印机械打样
        2.4.2 平版胶印机印刷
        2.4.3 双向多层隐藏信息防伪
3 结果与讨论
    3.1 加网线数与角度
    3.2 加网算法
    3.3 输出分辨率
    3.4 防伪技术的保密性
    3.5 图文的隐藏效果
4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6)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全文框架
第2章 数字印刷的发展历程及现代印刷工艺的现状
    2.1 数字印刷的概念
    2.2 数字印刷的分类及设备
    2.3 国外数字印刷工艺发展状况
    2.4 中国数字印刷工艺发展现状
第3章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结合元素的系统分析
    3.1 计算机图形设计
        3.1.1 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概念
        3.1.2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比较优势
    3.2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传统印刷工艺的设计系统元素分析
        3.2.1 传统的印刷工艺流程
        3.2.2 印刷的基本知识
        3.2.3 数字印刷工艺流程
        3.2.4 印刷后期加工工艺介绍分析
        3.2.5 计算机图形设计分析
        3.2.6 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的结合
第4章 现代数字印刷及后期印刷工艺的市场调研与印刷过程分析
    4.1 现代数字印刷及工艺的问卷调研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调研的最终反馈结果的分析和统计
    4.2 数字印刷行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4.2.1 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
        4.2.2 数字印刷行业的客户群
        4.2.3 数字印刷设计的质量保障
第5章 计算机图形设计(印刷图像设计)和现代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
    5.1 计算机图形设计(印刷图像设计)的发展趋势
    5.2 现代数字印刷应用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数字印刷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基于数字胶印的调频加网局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对数字印刷技术的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数字加网技术的现状
        1.2.1 调幅加网技术
        1.2.2 调频加网技术
        1.2.3 混合加网技术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调频加网曾经的局限特征
    2.1 CTP 技术
        2.1.1 CTP 技术的发展历史
        2.1.2 CTP 的基本工作原理
        2.1.3 CTP 系统的工作流程
        2.1.4 CTP 技术应用的优势
        2.1.5 调频加网的CTP 输出
    2.2 无水印刷和电子油墨
        2.2.1 电子油墨的特点
        2.2.2 HPIndigo 电子油墨的无水印刷过程
        2.2.3 调频加网下HPIndigo 无水印刷的输出
第三章 数字彩色胶印
    3.1 数字彩色胶印技术
    3.2 数字彩色胶印的核心技术
        3.2.1 数字彩色胶印的电子油墨
        3.2.2 数字彩色胶印的热胶印转印技术
        3.2.3 数字彩色胶印的颜色转换
    3.3 数字彩色胶印工艺
        3.3.1 数字彩色胶印的印版充电
        3.3.2 数字彩色胶印的印版曝光
        3.3.3 数字彩色胶印的图像显影
        3.3.4 数字彩色胶印过程中的油墨清除
        3.3.5 数字彩色胶印过程中的图文密实
        3.3.6 数字彩色胶印的一次转移
        3.3.7 数字彩色胶印的清理
        3.3.8 数字彩色胶印的二次转印
第四章 实验设计
    4.1 调频加网的局限性
    4.2 实验设备及仪器
    4.3 实验流程设计
        4.3.1 验证实验设计
        4.3.2 观察者目测评价
        4.3.3 图像分析仪测量
第五章 实验过程
    5.1 实验流程
    5.2 测算及视觉判断结果
    5.3 质量检测及分析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6.1 调频加网的局限性
        6.1.1 灰度级数与加网线数的矛盾
        6.1.2 调频加网的局限性
        6.1.3 混合加网技术
    6.2 印刷输出设备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不同阶调的调制传递函数
附录三:水平与竖直方向上的反射系数

(9)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印刷和数字印刷技术
    1.1 数字印刷的分类
    1.2 数字印刷技术
    1.3 数字印刷设备
2 喷墨数字印刷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
    2.1 喷墨印刷技术原理
    2.2 喷墨印刷中应用的喷墨技术
    2.3 应用精喷技术的喷墨印刷
3 各品牌数字印刷机 (计算机直接印刷机) 介绍
4 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展望

(10)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出版技术、技术体系及其发展轨迹
        一、出版技术的内涵界定
        二、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历史遗产
        一、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对西方近代出版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分期
        一、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年至1949年)
        二、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年至1984年)
        三、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至2000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1949)
    第一节 近代出版技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起源
        二、文化启蒙运动与近代出版高潮
        三、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 近代印刷、造纸与装订技术的引进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普遍应用
        二、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三、出版物新式装订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编辑理念、编辑与发行技术更新
        一、编辑理念的更新
        二、编辑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发行技术的更新
    第四节 新型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出版业转型
        一、中国近代出版技术的革新过程
        二、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及其商业化
        三、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1984)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出版业的整合与改造
        一、50年代初期出版业发展概况
        二、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工业化战略"与出版业布局调整
    第二节 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凸版印刷技术的兴衰
        二、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凹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四、书刊装订技术的提升
    第三节 出版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
        一、造纸技术体系的完善
        二、制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三、油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编辑与发行技术的创新
        一、编辑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书刊装帧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化发行技术流程的构建
    第五节 出版理念、经营机制更新与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一、出版理念的更新
        二、出版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型
        三、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2000)
    第一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中国出版技术创新
        一、新科技革命与出版业技术创新
        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出版产业兴起
        三、全球化推动出版产业和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748"工程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一、"748"工程:突破"铅与火"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及其原理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发展
    第三节 信息处理数字化与编辑技术体系变革
        一、采编系统数字化技术
        二、出版信息存储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三、出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第四节 高新印刷技术普遍应用与出版介质的更新
        一、现代高速印刷机械的普遍使用
        二、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四、新型出版介质制作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出版技术及其形态演变
        二、新型出版模式与出版技术平台
        三、基于信息化的出版管理与发行模式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
        一、出版技术成果的累积性
        二、出版技术发展的加速性
        三、出版技术一体化
        四、出版技术数字化
    第二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
        二、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政治推动
        三、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
        四、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行业内部竞争的市场推动
    第三节 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
        二、出版技术国家主导型创新模式
        三、出版技术国家诱导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
    第四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路径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引进创新
        二、中国出版技术的集成创新
        三、中国出版技术的原始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出版技术进步改变人类文化交流方式
        三、网络出版技术改变人类信息传播格局
    第二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改进出版技术引进方式
        二、技术研发必须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
        三、技术创新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四、技术进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节 新时期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
        一、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
        二、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三、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途径
    第四节 推动出版技术进步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二、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扩散激励机制
        四、优化出版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现代化印刷中的激光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D]. 潘俊杰. 浙江大学, 2020(05)
  • [2]凹版制版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D]. 胡啸. 北京印刷学院, 2017(03)
  • [3]数字时代印刷产业的现状与未来[J]. 王莉,朱明. 今日印刷, 2016(08)
  • [4]激光雕刻柔性版图像处理及加工工艺的研究[D]. 陈挺. 湖南大学, 2011(03)
  • [5]光栅识别隐形图文防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石潇文.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6]论计算机图形设计与数字印刷工艺[D]. 孙希燕.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7]激光在食品软包装和防伪印刷中的应用[J]. 林其水.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0(05)
  • [8]数字印刷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基于数字胶印的调频加网局限性研究[D]. 邢云飞. 江南大学, 2010(08)
  • [9]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及现状[J]. 王世勤. 影像技术, 2009(03)
  • [10]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现代印刷中的激光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