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论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

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论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

一、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王菲菲[1](2020)在《中国网络问政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文中认为

周紫君[2](2018)在《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中指出政治活动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无论是统治阶级治国理政,还是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都需要信息的交流。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展示了混沌学中的“蝴蝶效应”,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有极强的影响力。国家安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扩大了领域,国家政治安全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发展为,既要全方位的对外部政治力量进行有效防御以保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也要对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进行整合以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从而保证国家政治稳定和民主参与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是说社会合作的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得到的也将是一个公平的结果。那么,以保护国家主权独立和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为契约条件,协调国际国内力量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得到公平正义的结果即“政治安全”。所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实质就是坚守“公平正义”,保护国家主权独立和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两面性给国家政治安全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由于我国互联网技术领域处于劣势,容易丧失网络话语权,致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部分网络强国利用其技术优势打破网络边疆,冲淡公民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感,从而危害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普及与互联网应用不对等的因素,有可能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危害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致使政府公信力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稳定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客观认识到“互联网”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国家发展的手段,亟待我们在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过程中,时刻关注互联网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在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的完善,把控网络主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树立“网络边疆”意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公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感,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坚守公平正义,建立命运共同体,来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保证国家政治安全。

刘小燕[3](2014)在《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互联网电子媒体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使得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媒介融合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新的信息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环境,本文将以当前的传播环境作为大背景,阐释信息技术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

李丽[4](2011)在《基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我国公民话语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现象蓬勃兴起。网络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公民话语权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公民行使话语权的渠道,提升了人们的公民意识,使得公民话语权行使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公民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行使话语权扞卫自我合法权益和影响政府决策活动。全面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现象有助于了解公民话语权的变迁过程。促进公民话语权的有序行使,对建设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章中,陈述了国内外有关网络政治参与和公民话语权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突破。在第二章对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进行界定,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其特征和公民对话语权的行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从发展状况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公民话语权的发展情况。第三章,对公民话语权的内涵进行相应的界定,将公民话语权与传播学知识相结合。从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入手,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公民话语的实现集中体现为作为受众的公民对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的行使。这三项权利行使的越为全面与充分时,说明公民话语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是对公民话语在十余年的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中的变迁情况。及其公民行使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本文首先对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与公民话语权进行概述与分析。接着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入手,分析我国公民话语权变迁情况。然后,分析了在网络媒介中我国公民行使话语权存在行使不够充分、非理性行使、话语权行使欠缺公平性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规范、有序地推进公民话语权的行使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第一、提高话语表达的开放度与自由度,保障公民话语权的充分行使;第二、加强教育,提高网民话语素养及其公民意识;第三、加速信息化进程,为行使话语权提供均等机会。

严俊[5](2003)在《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文中提出 一、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传播是社会关系内部的一种粘聚力,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的发送和接受,人们根据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项活动.它是粘聚社会的无形力量。如果把政治社会比作是一个生命的机体,那么社会的传播体系就

二、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互联网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
    2.1 互联网的发展及其两面性
    2.2 政治安全的内涵
        2.2.1 国家主权:坚持“分毫必争”
        2.2.2 公民权利:坚持“以人为本”
        2.2.3 命运共同体:坚守“公平正义”
第3章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影响
    3.1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
        3.1.1 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3.1.2 促进公民社会权利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2 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消极影响
        3.2.1 存在技术鸿沟,国家主权安全受到冲击
        3.2.2 打破“网络边疆”,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
        3.2.3 危害公民权利,政府公信力下降
第4章 互联网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应对策略
    4.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强化公民政治认同感
        4.1.1 完善核心技术,把控网络主权
        4.1.2 树立“网络边疆”意识,提高公民政治认同感
    4.2 加强网络空间管理,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4.2.1 完善网络安全法规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4.2.2 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国内行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环境概述及其重要意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经济因素的影响
三、基于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政治因素的影响
四、基于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文化因素的影响
结语

(4)基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我国公民话语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突破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突破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网络政治参与概述
    2.1 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2.2 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关系
    2.3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2.3.1 平等性与匿名性
        2.3.2 便捷化的参与方式
        2.3.3 高效性
        2.3.4 群体性
        2.3.5 控制困难化
    2.4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
        2.4.1 萌芽时期
        2.4.2 成长时期
        2.4.3 发展时期
第3章 公民话语权及其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体现
    3.1 公民话语权的内涵
    3.2 网络政治参与中公民话语权的体现
        3.2.1 传播权
        3.2.2 知晓权
        3.2.3 媒介接近权
第4章 基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公民话语权的变迁
    4.1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4.1.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4.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4.1.3 互联网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带动作用
    4.2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及其影响
        4.2.1 浏览网页关注时政信息
        4.2.2 进入网络论坛参与讨论
        4.2.3 通过博客/微博客发表政治意见与言论
        4.2.4 发送转发电子邮件表达政治意愿
        4.2.5 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对我国公民话语权的影响
    4.3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我国公民话语权的增强
        4.3.1 网络政治参与初期的中国公民的话语权
        4.3.2 网络政治参与拓展阶段的中国公民的话语权
第5章 网络媒体中我国公民行使话语权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5.1 网络媒体中我国公民行使话语权存在的问题
        5.1.1 公民行使话语权尚不够充分
        5.1.2 公民行使话语权带有非理性色彩
        5.1.3 公民行使话语权欠缺公平性
     5.2 网络媒介中促进我国公民有序行使话语权的对策
        5.2.1 加大开放度与自由度,保障公民话语权的充分行使
        5.2.2 加强教育,提高网民话语素养及其公民意识
        5.2.3 加速信息化进程,为公民行使话语权提供均等机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网络问政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 王菲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 [2]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 周紫君. 河北大学, 2018(01)
  • [3]信息技术为主的传播环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J]. 刘小燕. 中国报业, 2014(18)
  • [4]基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我国公民话语权研究[D]. 李丽.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 [5]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谈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J]. 严俊. 中国国情国力, 2003(01)

标签:;  ;  ;  ;  ;  

势不可挡的“网络政治”——论信息传播的历史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