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边境防火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内蒙古边境防火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内蒙古边境防火隔离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丽娜[1](2021)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动态评价与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气候事件、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同时草原火险等级也在逐步攀升,草原火灾正呈春、秋两季多发向全年延伸的新趋势。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部分地区进入草原火灾多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对可燃物类型、可燃物累积的长期影响与对火险和火行为的短期影响相互叠加导致草原火灾的发生将进一步加剧。草原火灾作为自然灾害的重要部分,其风险评价越来越引起各国研究者们的关注。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与草原火灾风险研究比较分散,对过去影响评估较少,对未来风险评估薄弱。中国是草原大国,天然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7%,草原火灾易发区占1/3,频发区占1/6,其中,内蒙古是我国北方草原火灾高发区。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发生草原火灾5万多次,累计受灾草原面积2亿公顷,造成经济损失600多亿元,平均每年10多亿元。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地带,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预估研究,实现内蒙古草原火灾管理由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从灾后评估向风险预估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草原火灾的管理能力,对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制定有的放矢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大气-植被-土壤连续系统出发,以不同季节与不同植被类型为切入点,以内蒙古草原火灾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历史灾害统计数据以及野外地面样点数据等多源数据,在了解研究区草原火灾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前提下,基于灾害风险形成机理,构建草原火灾综合危险性评价体系,结合野外地面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构建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而建立气候变化背景下全新的草原火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对内蒙古2001-2018年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价与等级区划。并进一步耦合第五次气候变化模式比较计划预估模型输出数据(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预测未来不同碳排放情景下的内蒙古不同季节草原火灾风险演变特征。通过研究开展,将弥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火灾风险评价研究基础的不足,解决当今草原火灾风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性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内蒙古草原火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内容是利用MCD64A过火面积数据对内蒙古不同季节草原火灾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探讨与分析。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与该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密切相关。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不同季节草原火灾影响因子重要性识别及贡献率排序,系统揭示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于内蒙古不同季节草原火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草原火灾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地区,且春季聚集性最高。在年际尺度上,2001-2009年研究区草原火灾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09-2018年呈上升趋势。影响因素贡献率排序结果显示,植被指数在各季节草原火灾的贡献率均较高,其次是相关于水分条件的因子。通过影响因素和草原火灾的关系研究发现,草原火灾的发生数量与气温和降水相关的因子均呈正相关;并与春、秋季节干旱频率呈正相关,与夏季干旱频率呈负相关,与冬季干旱频率无明显关系。草原火灾数量与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值呈正相关关系,且发生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2)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价本章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出发,首先,利用三种不同火源因子建立草原火灾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Fire Source Hazard Index,FSHI);其次,利用植被连续度、植被类型和土壤湿度建立可燃物危险性指数(Fire Fuel Hazard Index,FFHI);再次,通过计算在多种气候因子条件综合作用下的草原火灾发生概率作为孕火环境危险性指数(Fire Environmental Hazard Index,FEHI);最后,利用上述三个指数建立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上的草原火灾综合危险性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草原火灾进行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与区域异质性。季节分布上,草原火灾危险性最高的为春季、其次为秋季、再次为夏季、危险性最低为冬季。在空间分布上,极高度危险性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中、高度危险性分布于研究区典型草原区,低度危险性分布在荒漠草原区。(3)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研究本章结合三期不同年份的野外地面生物量实测数据与遥感数据来反演研究区历年产草量,并根据草原火灾面积来计算历次草原火灾造成的产草量损失率表征研究区草原火灾敏感性,利用承灾体暴露性,以及对草原火灾的区域管理能力等因子作为适应性来构建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内蒙古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的草原火灾脆弱性进行评价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火灾春季脆弱性分布范围广,等级高;其次为秋季草原火灾脆弱性,再次为冬季,最低为夏季。空间分布上极高度脆弱性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草甸草原区,高度脆弱性分布在研究区典型草原区东部,中度脆弱性分布在典型草原区西部。(4)内蒙古草原火灾动态风险评价本章节从综合灾害风险二因子理论出发,根据草原火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基于草原火灾综合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建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草原火灾爆发典型年份(2003、2008年)和草原火灾较少典型年份(2013年)以及对2001-2018年的草原火灾进行风险动态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2003年研究区草原火灾风险主要集中于春季,其风险范围广且极高度风险聚集性强。2005年草原火灾风险主要集中在秋季,极高度风险集中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角至兴安盟阿尔山市与蒙古国相接壤的边境区。而2013年,研究区未出现极高度的草原火灾风险。研究区中东部草甸草原区各季节草原火灾风险普遍大于其它地区。(5)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预估本章通过耦合CMIP5气候变化模式与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RCP4.5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中期(2040-2060年)和末期(2080-2100年)的草原火灾危险性进行预估,并假设脆弱性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预估未来不同碳排放情景下的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升高,研究区未来气候将出现持续偏暖、偏湿润。对未来不同草原类型变化的预测发现,RCP4.5/8.5情景下的研究区东部草甸草原边界外扩,面积增加;典型草原区在RCP4.5情景下向西移动明显,在RCP8.5情景下则向东侵入明显;荒漠草原面积范围减少,且向东和向南稍有不明显的移动现象。21世纪中期的草原火灾风险在RCP4.5情景下强度高于RCP8.5情景,而RCP8.5情景下中度及以上等级风险分布范围更广;在末期,RCP8.5情景下的草原火灾风险等级上更高,极高度风险面积占比相比于基准期和RCP4.5情景增加19.5%和17.8%。其中春季草原火灾风险的增幅最大,其次为夏季,再次为秋季,增幅最小的为冬季。

何祥[2](2020)在《Q项目二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虽然各地都相继出台限购政策,但建筑行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国排名考前的地产开发企业都陆续进军全国二、三线城市,包头也在其中,恒大、碧桂园、富力、万科等开发巨头相继落户包头,这也使得包头当地开发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建筑的工程质量的要求提升了一个水平。本文以包头某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Q项目住宅小区为载体,由于其一期工程存在较多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所以笔者主要运用主次因分析法、六西格玛分析法和“4M1E”分析法以及因果图和控制图两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将方案落实在二期工程当中,以二期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的多少来评判改进方案是否可行。作者运用主次因分析法,将一期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分为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和一般问题,对不同等级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又运用了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法和“4M1E”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一期工程出现主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详细具体的改进方案,并运用到二期施工过程中。通过检查二期工程的施工质量,发现一期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在二期工程中大量减少,改进方案切实可行。通过对Q项目二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不仅提高了二期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使其销售额直线上升,挽回了公司的口碑,挽回了一期工程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同时使该开发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何百娜[3](2020)在《白狼林业局森林火灾精准防控体系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白狼林业局林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分析其森林防火现状,并从预防治理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火灾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通信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建设白狼林业局森林火灾预防治理、监测与扑救一体化技术系统,旨在更好控制、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实现应急指挥。结果表明:(1)原有防火林带可燃物积累较多,缺乏用于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生物防火隔离。选择兴安落叶松作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树种,在白狼林业局58km边境防火隔离带沿线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3.8km,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30km。并在边境线构建以水灭火系统。(2)林业局缺少森林火灾动态的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规划建设由前端监测点、森林火灾识别定位系统、无线传输系统和铁塔四部分组成的动态的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确定森林火灾视频监控点的合理建设位置为高岳山、鸡冠山、冻死人山、查干敖包山、三广山,共5个前端监控点。(3)通讯设备缺少,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不够完善,信息传输能力欠缺。通过建设包括卫星通信模块、专网通信模块、车载音视频模块、供电模块、警示模块、中心端地面站模块的完备的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加以完善。

于瑶[4](2020)在《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野火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不仅包括森林火灾、草地火灾还包括由人为因素所造成农田火灾等。这些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及环境的发展极其重要,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跨境地区由于国家间的政策不同等因素导致其资源更加重要,虽然小型森林火灾可以促进森林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改善林内卫生条件,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森林更新及林木的生长发育;但大型森林火灾会使森林大面积毁灭,致使整个跨境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组成的中朝俄跨境地区为研究区,结合MODIS火产品、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数据对2000年—2018年近20年间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不同类型野火在不同区域内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引起野火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为今后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的预警预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中朝俄跨境地区总野火损坏面积年际变化波动较大,且呈缓慢上升趋势,野火损毁面积在月份上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峰值,第一个峰值主要出现在4月—6月,且4月份火烧面积最大,第二个峰值出现在9月—11月,且10月份火烧面积最大;野火一般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尤其是春季,而夏季和冬季则发生较少。且俄罗斯远东地区野火损毁面积最大,其次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地区野火损毁面积最小。(2)俄罗斯远东地区火烧面积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最大的为阿穆尔州,其次为哈巴克夫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中国东北地区野火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野火破坏面积最大的为黑龙江省,其次为内蒙古自治州、吉林省、辽宁省;且野火整体上以森林火灾为主,其次为农田火灾;俄罗斯远东地区野火主要以森林火灾为主,其次为草地火灾;中国东北地区野火2010年前主要以森林火灾为主,2010年后以农田火灾为主;朝鲜野火主要以森林火灾为主。(3)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主要分为人文和自然两大因素;自然因素中主要因素为气候。近20年间俄罗斯远东地区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且降水量逐渐上升,与自然野火发生趋势类似。人为因素中的主导因素为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导致人为野火所导致的面积损毁迅速增加,尤其是农田火灾的迅速增加。

尹忠,肖经义,张毅[5](2020)在《峨边彝族自治县重点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目前存在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树种较单一、可燃物增多、火源管控难和阻隔系统建设缓慢等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隔离带为建设重点等对策。同时对生物防火隔离带选址、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树种的配置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构建一个全新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从而达到提升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防控能力和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率的目的。

农业部畜牧业司[6](2017)在《“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文中指出草原防火是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安全保障,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生态安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提升草原防火应急管理水平,实现草原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全国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工作现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防火工作。"十二五"时期,草原防火"一案三制"不断完

董琪如[7](2017)在《基于WRF-Fire模式的蒙古国入境大火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WRF-Fire模式模拟了 2009年“5·21 ”蒙古国入境大火蔓延过程,就天气形势、可燃物、地形三个要素对此次大火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防火隔离带对火势的阻挡作用,主要结论如下:通过MICAPS资料分析了 “5·21”蒙古国过境大火的天气形势:此次火灾蔓延过程受天气系统发展影响。5月22、23日该地区受高压影响,风力较小,是扑火的好时机,而5月24日受高空槽发展影响,风速增加,扑灭作业难度增大。再利用Terra卫星获取的MODIS资料,使用7、6、5波段RGB合成影像,分析了此次火灾的火场特征:5月21日03:30 (UTC,下同)未见火点,22日02:35火场已形成并有向东扩张的趋势;23日03:20火点主要集中在蒙古国境内,火场东侧边界与边境线基本重合并存在明显火点;23日03:20~25日03:05火场向南北方向延伸了约1个纬度(~78km),蒙古国境内仍存在零星火点;26日03:50火场继续向北蔓延,但此时刻已无火点。其次利用高分辨率的地表覆盖资料,与Anderson可燃物映射,确定可燃物类别,主要有草原、森林及不可燃物质组成。再根据研究区域当地的植被种类,确定草原对应Anderson种类中的1 (短草);由于研究区域内火灾类型以地表火为主,确定森林对应Anderson种类中的11 (密林),得到研究区域内具体可燃物种类为短草、密林及不可燃物质组成。在确定可燃物种类的基础上,利用WRF-Fire模式对此次入境大火进行了火场发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准确地再现环境风场对本次大火蔓延过程的影响。模拟火场面积、蔓延方向与实况基本一致:第一阶段(21日12时~21日22时)在蒙古国境内起火点附近,地面为裸露地表,可燃物负载量小,近地面为东北风,火线向西南方缓慢蔓延;第二阶段(21日22时~22日11时)风向转为西北,火线经平缓均一草地向东南方发展,在到达中蒙边境前地面风速增大到8~10 m·s-1,且风向与坡向一致,火线迅速移向中蒙边境防火隔离带;第三阶段(22日11时~23日20时)隔离带和人工灭火有效阻止了火线继续向中国境内蔓延,此阶段风向转为南风,火线向北扩展;第四阶段(23日20时~24日12时)风速达到16 m.s-1以上且风向转为西北风。受东面隔离带和湖泊的阻碍,火线缓慢向南蔓延。当火线到达南面的隔离带后,受隔离带阻挡及人工扑火作业的共同作用,本次大火于26日08时结束。而敏感性试验表明,若不存在隔离带,火线将在风场的驱动下继续向东南、东北方向蔓延,所经区域主要地面可燃物类型从草地过渡到森林。截止24日12时(模拟的最终时间),过火面积为1.65×109m2,约是未过境前的70倍,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损失。

杨惠姣[8](2017)在《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设计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森林火灾频发的国家之一,林火破坏性大、发生面广等特点进一步恶化了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开设森林防火带可以减少可燃物总负荷,也可以切断林火水平、垂直连续性,防止林火蔓延。本文利用可通过0°~20°斜坡的液压履带底盘,设计一种每隔半年可对防火带进行维护、耕深为30mm的轴式刨削维护设备,以保证防火带预防、隔离林火的作用。本文首先根据轴式刨削工作原理、液压系统原理和液压履带底盘输出参数确定了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液压元件的选型。用Solid edge、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工作装置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确定结构的合理性;用ADAMS软件对工作装置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理论参数的可行性。本文工作装置中的关键零部件强度、刚度均符合要求;刀辊转速为277r/min时,刀辊、安装架不会发生共振;升降液压缸行程130mm,伸出速度可选定15.41mm/s;设备前进速度可选定5.54m/min;设备工作宽幅为1740mm,耕深为30~71.27mm。试制样机工作宽幅1680mm,刨削工作效率558.432m2/h。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试制填补国内预防森林火灾、维护防火隔离带工程机械的空白。

洪园园[9](2016)在《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分析》文中认为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植被指数不仅可以反映地表植被覆盖和生长状况,也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及检测各种灾害的重要因子。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同属蒙古高原,生产生活方式相近,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物产,是中蒙两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地带。然而,中蒙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跨境影响严重。本文研究中蒙边境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可为中蒙边境地区防灾减灾及灾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结合RS与GIS技术,分析了近14年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2000-2013年间生长季(4-10月)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其中,内蒙古境内和蒙古国境内生长季NDVI分别以0.0018/a和0.0021/a的速率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内蒙古境内生长季NDVI平均值为0.23,蒙古国境内为0.19。从季节变化特征看,春(4-5月)、夏(6-8月)和秋季(9-10月)NDV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植被NDVI的增加速率最快,内蒙古境内和蒙古国境内增加速率分别为0.0032/a和0.0042/a。2.从植被NDVI空间变化特征来看,2000-2013年内蒙古境内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86.88%,其中显着和极显着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央戈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狼山东部地区、阿巴嘎旗北部、锡林浩特市北部、东乌珠穆沁旗中部和北部与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苏木交界的地区。蒙古国境内生长季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91.15%,其中显着和极显着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苏木西部地区和该省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交界的东方蒙古高平原地区。在季节空间变化尺度上,夏季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最大,并且蒙古国一侧各季节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内蒙古一侧。3.从中蒙边境两侧NDVI变化特征对比来看,从缓冲1(距离国境线40km)到缓冲区3(距离国境线120km)内蒙古边境地区NDVI值在增加,而蒙古国边境地区NDVI值在减小。这说明,在内蒙古边境地区离国境线距离越远植被呈增加趋势,而蒙古国边境地区呈下降趋势。从剖面分析可知,在西南戈壁荒漠地区,很难区分两侧NDVI差异。在中部荒漠草原地区,剖面1上内蒙古和蒙古国NDVI差异最小,剖面3上差异最大。在东北典型和草甸草原地区,内蒙古剖面NDVI平均值普遍高于蒙古国平均值。两侧不同剖面NDVI差值随着与国境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中部和东北地区。4.从中蒙边境典型区域(包括东乌珠穆沁旗、哈拉哈河苏木、马塔德苏木和额尔德尼查干苏木)NDVI变化特征看,近14年中蒙边境典型区域生长季和各季节NDV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NDVI的增加速率最快,NDVI平均值最大。从生长季NDVI空间变化看,东乌珠穆沁旗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旗总面积的90.29%,其中显着和极限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旗中部和北部与哈拉哈河苏木接壤处;蒙古国区域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91.47%,主要分布在哈拉哈河苏木中部和马塔德苏木东北部。从季节NDVI空间变化看,典型区域各季节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其中夏季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最大。5.从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典型区域大部分地区生长季NDVI与降水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分别占东乌珠穆沁旗和蒙古国区域总面积的98.97%和98.85%。而与温度之间表现为负相关的面积大于呈正相关的面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典型区域NDVI与降水量之间的正相关面积均大于与温度之间的正相关面积,并且与降水量之间为极显着负相关的地区非常少。这说明,降水量是促进典型区域大部分地区NDVI增长的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畜牧压力不超过草场的载畜能力时不会对草原植被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原植被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蒙古国区域位于东方蒙古草原自然保护区内,因地广人稀,未受人类活动破坏,保持着自然原貌具有丰富草场资源。植被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国家林业局防火办,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10](2014)在《参加中俄、中蒙边境森林防火联防会议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近日,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副局长率团分别赴俄罗斯和蒙古参加了中俄、中蒙边境森林防火联防会议。现将会议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中俄联防会议情况2014年7月22日-25日,我局代表团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参加了中俄第三次边境森林防火联防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森林防火联防协定》,切实加强和改进双方森林防火联防

二、内蒙古边境防火隔离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边境防火隔离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动态评价与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气候变化对草原火的影响研究
        1.3.3 草原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1.3.4 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风险预估研究
        1.3.5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撑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理论基础
        2.1.1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2.1.2 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
        2.1.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理论
    2.2 研究区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自然概况
        2.2.3 社会经济概况
        2.2.4 研究区历史草原火灾概况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1 遥感影像数据
        2.3.2 气象数据
        2.3.3 社会经济数据
        2.3.4 未来模式比较计划数据
        2.3.5 野外生物量采集实验
        2.3.6 其他辅助数据
    2.4 研究方法
        2.4.1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
        2.4.2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2.4.3 核密度分析
        2.4.4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计算
        2.4.5 极端气候指数计算
        2.4.6 随机森林模型
        2.4.7 熵权法
        2.4.8 统计降尺度方法
第三章 内蒙古草原火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蒙古草原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3.1.1 内蒙古草原火灾时间分布特征
        3.1.2 内蒙古草原火灾空间分布特征
    3.2 内蒙古草原火灾时空演变分析
        3.2.1 内蒙古草原火灾年际尺度演变规律
        3.2.2 内蒙古草原火灾空间演变规律
    3.3 内蒙古草原火灾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价
    4.1 草原火灾危险性形成机理及概念框架
    4.2 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4.2.1 内蒙古草原火灾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特征
        4.2.2 内蒙古草原火灾可燃物危险性分布特征
        4.2.3 内蒙古草原火灾火环境危险性分布特征
    4.3 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4.3.1 内蒙古草原火灾危险性指数的构建
        4.3.2 内蒙古不同季节草原火灾综合危险性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
    5.1 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
    5.2 内蒙古草原火灾敏感性识别与量化
        5.2.1 内蒙古草原火灾敏感性指标计算
        5.2.2 草原火灾敏感性分析
    5.3 草原火灾暴露性与适应性识别及量化
        5.3.1 草原火灾暴露性计算
        5.3.2 草原火灾适应性计算
        5.3.3 草原火灾暴露性与适应性分析
    5.4 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与等级区划
        5.4.1 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
        5.4.2 内蒙古草原火灾脆弱性评价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草原火灾动态风险评价
    6.1 草原火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价模型的建立
    6.2 草原火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价结果
        6.2.1 内蒙古草原火灾典型年份风险评价
        6.2.2 内蒙古2001-2018 年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与区划
    6.3 草原火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价结果的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预估
    7.1 气候模式模拟能力评估
    7.2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危险性因子演变分析
        7.2.1 不同RCPs情景下气候因子变化分析
        7.2.2 不同RCPs情景下可燃物因子变化分析
    7.3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草原火灾危险性分析
        7.3.1 不同RCPs情景下草原火灾危险性空间分布
        7.3.2 不同RCPs情景下不同季节草原火灾危险性预估
    7.4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草原火灾风险分析
        7.4.1 不同RCPs情景下草原火灾风险空间分布
        7.4.2 不同RCPs情景下不同季节草原火灾风险预估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确定性及展望
        8.3.1 不确定性分析
        8.3.2 政策建议
        8.3.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科研项目及参编着作情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Q项目二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2 研究方法及工具
    2.1 研究方法
        2.1.1 主次因分析法
        2.1.2 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法
        2.1.3 “4M1E”分析法
    2.2 研究工具
        2.2.1 因果图
        2.2.2 控制图
        2.2.3 过程能力指数
3 Q项目现场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3.1 质量管理现状
        3.1.1 工程监督工作程序
        3.1.2 工地质量管理规定
    3.2 存在问题
    3.3 改进的必要性
4 运用主次因分析法对Q项目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改进研究
    4.1 实施目标与实施小组
    4.2 问题统计汇总
    4.3 编制主次问题表
    4.4 运用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法对主要质量问题进行改进研究
        4.4.1 针对楼板裂缝问题的管理研究
        4.4.2 针对纵向受力钢筋位移偏差过大问题的管理研究
        4.4.3 针对抹灰空鼓开裂问题的管理研究
    4.5 对次要质量问题进行改进研究
    4.6 对一般质量问题进行改进研究
5 Q项目现场质量管理改进效果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白狼林业局森林火灾精准防控体系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
        1.2.2 国内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区域概况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区概况
        2.4.1 地质地貌
        2.4.2 气候特征
        2.4.3 资源概况
        2.4.4 森林火灾历史
3 白狼林业局森林防火体系现状与问题
    3.1 防火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
    3.2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状况
    3.3 白狼林业局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4 白狼林业局森林防火体系构建
    4.1 森林火灾预防治理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
        4.1.1 生物防火隔离带设置原则
        4.1.2 生物防火隔离带预防治理范围与总体布局
        4.1.3 生物防火隔离带预防治理设计
    4.2 森林火灾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
        4.2.1 前端图像信息采集工程化设计
        4.2.2 火情自动识别及定位系统工程化应用
        4.2.3 无线传输与环境适应工程化设计
        4.2.4 监控指挥中心工程化设计
    4.3 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4.3.1 卫星通信模块
        4.3.2 专网通信模块
        4.3.3 中心端地面站模块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野火研究概况
        1.2.2 边境地区野火研究概况
        1.2.3 基于遥感技术的野火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3.1 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1.3.2 中朝俄跨境地区不同类型野火的分布规律研究
        1.3.3 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影响因子研究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预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野火的时空分布规律
    3.1 野火的时间变化特征
        3.1.1 野火的年变化特征
        3.1.2 野火的月变化特征
        3.1.3 野火的频率变化特征
    3.2 野火的空间变化特征
        3.2.1 俄罗斯远东地区
        3.2.2 中国东北地区
        3.2.3 朝鲜地区
        3.2.4 火烧频度变化特征
    3.3 不同野火类型的变化特征
        3.3.1 俄罗斯远东地区
        3.3.2 中国东北地区
        3.3.3 朝鲜地区
第四章 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变化的影响因子
    4.1 自然因素
        4.1.1 气候
        4.1.2 地貌
    4.2 人为因素
        4.2.1 人口因素
        4.2.2 道路交通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峨边彝族自治县重点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概况
2 森林防火现状
    2.1 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树种较单一
    2.2 防火意识淡薄,可燃物增多
    2.3 火源管控难,资金投入低
    2.4 阻隔系统建设缓慢
3 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对策
    3.1 生物防火隔离带的选址
    3.2 防火树种的选择
    3.3 防火树种的配置
    3.4 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规模
4 结语

(6)“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作现状
    (一) 法制建设明显完善
    (二) 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三) 预防能力明显提升
    (四) 扑救能力明显提高
二、面临的挑战
    (一) 火灾形势十分严峻
    (二) 预防体系不健全
    (三) 保障体系不完善
    (四) 信息化水平较低
三、总体思路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主要目标
四、重点区域
五、主要内容
    (一) 完善法规预案
    (二) 建设三大系统
        1. 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2. 草原火灾预防控制系统
        3. 草原火灾应急处置系统
    (三) 健全机构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二) 加大投入力度
    (三) 加强督导检查
    (四) 扩大舆论宣传
    (五) 强化演练培训

(7)基于WRF-Fire模式的蒙古国入境大火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009年"5·21"蒙古国过境大火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5·21"蒙古国过境大火
    2.3 地形作用
    2.4 天气形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案
    3.1 WRF-Fire模式介绍
    3.2 Rothermel模型
    3.4 可燃物
        3.4.1 可燃物研究进展
        3.4.2 可燃物分类
    3.5 WPS前处理
    3.6 模式的物理方案
    3.7 数值试验方案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场蔓延特征及热量通量
    4.1 控制试验—火场蔓延特征
    4.2 敏感性试验—无隔离带条件下的火场蔓延
    4.3 热量通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设计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开设防火带设备研究现状
        1.2.1. 国外开设防火带设备研究现状
        1.2.2. 国内开设防火带设备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刨削掩埋灌木原理分析
    2.1. 灌木切削力影响因素分析
        2.1.1. 灌木力学性能
        2.1.2. 切削方向对切削力的影响
        2.1.3.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1.4. 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1.5. 削片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2. 土壤切削力影响因素分析
        2.2.1. 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切削力的影响
        2.2.2. 土壤湿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2.3. 耕作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2.4. 耕作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
    2.3. 切削刀具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研制
    3.1. 设计任务
    3.2. 总体方案
    3.3. 液压系统原理
    3.4. 液压履带底盘
        3.4.1. 液压履带底盘的特点与结构
        3.4.2. 液压履带底盘前进速度范围
    3.5. 工作装置
        3.5.1. 工作原理
        3.5.2. 关键部件设计
    3.6.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主要性能参数
        3.6.1. 刀辊转速
        3.6.2. 液压缸收缩速度范围和最大允许伸出速度
        3.6.3. 液压履带底盘最大允许前进速度
    3.7. 本章小结
4.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工作装置分析
    4.1. 工作装置的静力学分析
        4.1.1. 刀具强度校核
        4.1.2. 连接侧板强度与刚度校核
        4.1.3. 驱动轴与无缝钢管焊缝强度校核
        4.1.4. 刀辊整体结构强度与刚度校核
    4.2. 工作装置的模态分析
        4.2.1. 刀辊组件模态分析
        4.2.2. 安装架模态分析
    4.3.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侧倾受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5.1. 建立三维模型
    5.2. 工作装置下降仿真分析
        5.2.1. 设置约束与驱动
        5.2.2. 设置传感器
        5.2.3. 液压缸摆动角度
        5.2.4. 工作进给速度
        5.2.5. 刀具运行轨迹
    5.3. 设备前进运动仿真分析
        5.3.1. 设置约束与驱动
        5.3.2. 刀具运行轨迹
        5.3.3. 质心加速度
    5.4. 工作装置上升运动仿真分析
        5.4.1. 设置约束与驱动
        5.4.2. 液压缸驱动力
    5.5. 本章小结
6. 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样机试制
    6.1. 样机改进
    6.2. 样机主要性能参数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指数的概念及其类型
        1.2.2 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其应用
        1.2.3 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其驱动因素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1.2.4 中蒙地区植被覆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貌
    2.3 气候
    2.4 土壤
    2.5 植被
    2.6 畜牧业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1.1 遥感数据
        3.1.2 气象数据
        3.1.3 社会经济数据
    3.2 研究方法
        3.2.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2.2 相关分析
4 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
    4.1 NDVI时间变化特征
        4.1.1 生长季NDVI时间变化特征
        4.1.2 季节NDVI时间变化特征
    4.2 NDVI空间变化特征
        4.2.1 生长季NDVI空间变化特征
        4.2.2 季节NDVI空间变化特征
    4.3 NDVI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4.3.1 不同缓冲区NDVI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4.3.2 不同剖面NDVI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5 中蒙边境典型区域植被NDVI变化分析
    5.1 典型区域NDVI变化特征
        5.1.1 典型区域选取
        5.1.2 NDVI时间变化特征
        5.1.3 NDVI空间变化特征
    5.2 气候因子对NDVI变化的影响
        5.2.1 生长季NDVI与降水量、温度的相关分析
        5.2.2 季节NDVI与降水量、温度的相关分析
    5.3 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5.3.1 放牧强度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5.3.2 放牧方式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参加中俄、中蒙边境森林防火联防会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中俄联防会议情况
2 中蒙联防会议情况
3 相关工作建议
4 中俄联防背景
5 中蒙联防背景

四、内蒙古边境防火隔离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火灾风险动态评价与预估研究[D]. 丽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Q项目二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何祥.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3]白狼林业局森林火灾精准防控体系现状与对策分析[D]. 何百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中朝俄跨境地区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 于瑶. 延边大学, 2020(05)
  • [5]峨边彝族自治县重点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现状及对策[J]. 尹忠,肖经义,张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3)
  • [6]“十三五”全国草原防火规划[J]. 农业部畜牧业司. 农村实用技术, 2017(08)
  • [7]基于WRF-Fire模式的蒙古国入境大火数值模拟研究[D]. 董琪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03)
  • [8]防火带开设维护设备的设计及分析[D]. 杨惠姣.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分析[D]. 洪园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10]参加中俄、中蒙边境森林防火联防会议报告[J]. 国家林业局防火办,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 森林防火, 2014(03)

标签:;  ;  ;  ;  ;  

内蒙古边境防火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