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沟-小六沟钨矿集中区成矿条件及区域钨找矿

塔尔沟-小六沟钨矿集中区成矿条件及区域钨找矿

一、塔儿沟—小柳沟钨矿集区成矿条件及区域找钨(论文文献综述)

陈叙安[1](2019)在《新疆东天山典型矽卡岩型钨矿成矿流体研究》文中提出东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近年来,在东天山前寒武纪地块中发现了多个矽卡岩型钨矿床。为揭示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厘定矿床成因、探讨区域成矿规律,本文以小白石头钨矿与黑焰山钨矿两个典型矽卡岩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以及成矿年代学研究,并探讨了矽卡岩型钨矿区域成矿规律,取得以下认识:小白石头钨矿床矿床形成于三叠纪,矿体产出于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接触带附近的韧性剪切带;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五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W型、C型、PC型和S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4297℃,盐度为1.039.7%,为中-低温、中-高盐度流体;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温度降低与流体混合为小白石头钨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流体不混溶为次要成矿机制。黑焰山钨矿床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26.9?1.6 Ma,指示矿床形成于晚石炭纪;矿体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岩与星星峡群地层的接触带中,或存在于岩体的裂隙中;成矿阶段划分为矽卡岩阶段、石英-白钨矿-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W型,均一温度为136338℃,盐度为2.713.4%,为中-高温、中等盐度流体;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水;温度降低与流体混合为矿床主要成矿机制。东天山地区矽卡岩型白钨矿形成与该区域长期、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不仅成矿作用的热源、水源来自岩浆活动,岩浆热液中的挥发性组分也为接触带发生双交代作用提供了条件,使地层钨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热液交代大理岩的过程中Ca2+浓度增大,流体PH值升高,随着大气降水加入,流体温度降低,压力下降,使得白钨矿沉淀析出。

刘敏[2](2017)在《青海大黑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黑山地区处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祁连造山带北祁连造山亚带与中祁连元古宙古陆块体接合部位的南侧,该地区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大黑山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该区新发现的小型钨矿床。本论文选择大黑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本区成岩成矿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详细解剖了大黑山钨矿的地质特征,对宝库河花岗质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大黑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与其它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总结了我国该类矿床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特征,获得的主要认识和进展如下:(1)宝库河花岗质岩体主要由黑云二长花岗岩及英云闪长岩组成,二者均富硅、富碱,铝过饱和,P2O5的含量较低,且随SiO2含量的增长存在负增长的趋势,应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负Eu异常,LREE分异强烈,HREE分异不明显。微量元素元素蛛网图中Th、U、Pb、Zr、Hf呈现明显的正异常、Ba、Sr、Nb、P、Ti呈现负异常,属分异-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2)通过锆石U-Pb LA-ICP-MS定年获得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及英云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450.5±2.8 Ma及160±2 Ma,认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可能与北祁连洋的北向俯冲有关,由于地壳物质重熔而形成的,英云闪长岩与其具有相同的源区。(3)将大黑山钨矿的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即: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萤石阶段。(4)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大黑山矽卡岩型钨矿形成温度及盐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主要成矿温度为270310℃,包裹体主要成分以H2O、CO2、CH4为主,少量N2及H2S,成矿晚期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参与。(5)大黑山钨矿的形成是由于含钨岩浆从富钨地层中萃取了成矿物质,运移过程中由于流体性质的改变,从而在有利部位的富集成矿,之后富钨的岩浆与后期含钨热液多次充填交代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6)总结了我国矽卡岩型钨矿流体包裹体的特点,及北祁连地区钨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与成矿机制。

冯定素[3](2017)在《广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矿床成因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博白-岑溪断裂带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即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地体边界断裂带,也是一条岩浆活动频繁的W-Mo-Sn-Pb-Zn-Sb-Au-Ag多金属成矿带。文章以该带中的广西博白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油麻坡钨钼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等方面内容,探讨了油麻坡钨钼矿床的矿床成因,主要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组成。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等。2)油麻坡矿床主成矿期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CO2三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这三种类型。流体形成温度在157.9444.5℃之间,峰值主要集中在300.0325.0℃,平均温度为318.9℃;流体盐度范围为5.11%13.51%,峰值集中在7.0%10.0%;矿床的流体密度平均密度为0.87g/cm3,表明油麻坡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体系。3)H、O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的投影点均落在岩浆水范围,表明油麻坡矽卡岩钨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显示塔式分布特点,δ34SV-CDT值分布范围为0.5‰4.1‰,平均值为2.45‰。推测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体中硫化物的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4)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油麻坡矿区深灰色花岗斑岩的等时线年龄为(479.7±3.9)Ma,灰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109.7±1.1)Ma,浅灰色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为(103.3±1.2)Ma。辉钼矿Re-Os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7.4±1.9)Ma。由此可知,油麻坡岩体为一个复式岩体,存在两期岩浆热液活动,由早奥陶世(加里东期)的花岗斑岩、早白垩世(燕山晚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早白垩世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是岩体的主体部分,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应该是补体。钨钼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即燕山晚期),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

赵建仓,贾俊伟,李谨善,鹿国玉[4](2016)在《甘肃省肃北县塔儿沟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塔儿沟钨矿床处于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野牛滩花岗质岩体西南缘外接触带。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塔儿沟钨矿床矿体层限明显,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野牛滩花岗质岩体提供成矿热源。野马南山群B组片岩为赋矿唯一层位,北西向断层是寻找"矽卡岩型白钨矿体"有利部位,北西西向断层是寻找"石英脉型黑钨矿体"有利部位,W5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地段,W3、W2异常区是寻找白钨矿床的最佳靶区,花岗质岩体外接触带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域。

赵建仓,裴耀真[5](2015)在《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文中提出北祁连西段达到大型规模的钨矿床有3处,分别是塔儿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和西柳沟钨矿,空间上自西向东展布;其地质特征各有特点,成矿条件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个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钨矿是加里东期的产物,初始矿源来自元古界古老地层,构造控制矿体数量、产状和规模,酸性花岗质岩体侵入热液作用使W元素富集最终成矿,成矿期从中奥陶世延续到晚志留世。塔儿沟钨矿和小柳沟钨矿成矿在"板块俯冲"时形成,西柳沟钨矿在"陆陆碰撞"时形成。北祁连西段具有良好的钨矿成矿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矿床外围地质工作程度低,在其外围和深部开展工作,找矿会有重大突破,勘查方法以钻探为主。

夏旭丽[6](2014)在《中国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钨矿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全国21个典型钨矿床的区域岩石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全国典型钨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本文通过收集研究21个典型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及前人对钨矿床的分类方案,将21个典型钨矿床划分为花岗岩型钨矿床(19个)、层控热液-矽卡岩型钨矿床(1个)、风化壳-砂矿型钨矿床(1个)3大类,花岗岩型钨矿床又分为石英脉型(8个)、矽卡岩型(9个)、岩体型钨矿床(3个)三亚类,归纳分析花岗岩型钨矿床及其亚类钨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石英脉型钨矿床区域背景岩石的富集元素有W、Sn、Mo、Bi、Cu、Pb、Zn、Cd、Au、As、Sb、Li、Be、Rb、Cs、Ta、U、Cr、Co、Ni、Tl、Sc、Ga共24项,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富集元素有W、Sn、Mo、Bi、Cu、Pb、Zn、Cd、Au、Ag、Sb、Hg、B、Be、Th、Y共16项,石英脉型钨矿床区域化探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W、Sn、Mo、Bi、Pb、Cd、Ag、As、Li。矽卡岩型钨矿床区域背景岩石的富集元素为W、Sn、Mo、Cu、Pb、Zn、Li、B、Rb、Cs、Nb、Ta、Th、U、Cr、MnO共16项,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富集元素有Mo、Bi、Cu、Pb、Zn、Cd、Au、As、Sb、F、U、V12项,矽卡岩型钨矿床区域化探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W、Sn、Mo、Bi、Pb、Cd、Ag、As。斑岩型钨矿床区域背景岩石的富集元素为W、Sn、Mo、Bi、Cu、Au、Be、Rb、Ta、U、Cr、Co、Ni、MnO共14项,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富集元素有W、Sn、Pb、As、Hg、B、Nb、Y、U、Zr、La共11项,岩体型钨矿床区域化探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W、Sn、Bi、Cu、Cd、Au、Ag、As。花岗岩型钨矿床的区域背景岩石的富集元素为W、Sn、Mo、Bi、Cu、Pb、Zn、Au、Ag、As、Sb、Li、Be、Rb、Cs、Ta、U、Nb、Cr、Ni、Co、Ga、Ge、MnO共24项,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富集元素有As、W、Bi、Cd、Hg、Pb、Sb、Sn、B、Ag、Cu、Mo、U共13项,花岗岩型钨矿床区域化探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W、Sn、Mo、Bi、Pb、Cd、Ag、As。

赵辛敏,张作衡,刘敏,李育森,郭少丰[7](2014)在《北祁连西段小柳沟矿区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文中认为甘肃小柳沟钨钼(铜)矿是一个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矿床,小柳沟矿区内花岗质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岩体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以约束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谐和年龄为454.0±2.0Ma和417.7±1.7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并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事件的改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小柳沟花岗质岩石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具有明显Eu负异常,尤其是二长花岗岩显示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为0.08~0.19),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εHf(t)为-4.45~4.04,t DM2=1176~1714Ma,花岗闪长岩εHf(t)为-4.18~4.43,t DM2=1124~1670Ma,二者可能是由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其壳源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相对较深,北大河岩群与朱龙关群可能是小柳沟钨矿的初始矿源层。综合研究表明,小柳沟钨钼矿床与二长花岗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有密切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小柳沟二长花岗岩应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

刘敏,张作衡,向君峰,曹德智,杨光华[8](2014)在《青海大黑山钨矿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黑山钨矿位于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其形成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50.2±2.8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富硅(SiO2含量为73.03%~74.18%)、富钾(K2O/Na2O为1.13~1.94,K2O+Na2O含量为7.25%~8.51%)、铝过饱和(A/CNK为1.04~1.12),为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2O5含量低(0.03%~0.08%),且具有随SiO2含量的增长呈现负增长的趋势。稀土含量低,Eu明显负异常,LREE分异强烈,HREE分异不明显。微量元素蛛网图中Th、U、Pb、Zr、Hf呈现明显的正异常,Ba、Sr、Ta、Nb、P、Ti呈现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宝库河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由地壳物质熔融并结晶形成。

余长发[9](2013)在《粤西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地质特征》文中指出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是粤西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一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矿体形态简单,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产出,由石英脉、云英岩脉等组成,在空间上与大金山花岗岩密切相关。本论文选择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演化、矿床形成机制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大金山花岗岩体是一个与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隐伏岩体,岩性主要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文对大金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大金山花岗岩体具有高硅、富碱、贫镁钙、准铝质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而亏损Nb、Eu、Ti为特征。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2.05-8.64、-0.92-6.5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2771692Ma和12041556Ma。运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了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82.89±0.35Ma85.6±0.52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75.01±0.16Ma84.17±0.34Ma。通过对5件石英脉型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80.07±1.19Ma84.93±1.42Ma。以上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基本同时。本文对各成矿阶段中的石英、萤石、方解石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并对单个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4类:液体包裹体、含液相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以CO2、CH4和H2O为主。结合氢、氧、硫同位素组成,本文认为在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流体的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是导致含矿流体中金属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杨宗锋,罗照华,卢欣祥,程黎鹿,黄凡[10](2011)在《关于辉钼矿中Re含量示踪来源的讨论》文中提出对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744个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所有样品辉钼矿中的Re含量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按照岩性和共生矿物种类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辉钼矿中Re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与岩性和共生矿物种类存在密切的关系:长英质脉和花岗岩中辉钼矿的Re含量最低,几何平均值分别为7.41×10-6和7.99×10-6,多在n×10-6n×10-5;矽卡岩中辉钼矿Re含量中等,几何平均值为58.1×10-6,多在n×10-5n×10-4;碳酸岩中辉钼矿Re含量最高,几何平均值为231×10-6,多在n×10-4左右。辉钼矿的共生矿物种类影响其Re含量的变化,仅与白钨矿(或黑钨矿)和(或)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自然银共生时辉钼矿Re含量最低,几何平均值为n×10-7,多在n×10-8n×10-6;仅与黄铜矿和(或)磁铁矿(或磁黄铁矿)共生时辉钼矿Re含量最高,几何平均值为n×10-4,多在n×10-5n×10-3;同时与黄铜矿(磁铁矿或磁黄铁矿)和白钨矿(或黑钨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自然银)共生时辉钼矿Re含量处在前两者之间,几何平均值为n×10-6,多在n×10-7n×10-5。综合分析说明,辉钼矿与白钨矿(或黑钨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自然银)共生或产在长英质脉和花岗岩中可能促使其Re含量降低,与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或磁黄铁矿)共生或产在矽卡岩和碳酸岩中可能促使其Re含量升高,辉钼矿Re含量的级数变化可能与其产出状态(岩性和共生矿物种类)密切相关,以及结合近年来辉钼矿Re含量示踪和其他同位素示踪结果间矛盾的存在,认为辉钼矿Re含量的级数变化似乎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其成矿物质来源。

二、塔儿沟—小柳沟钨矿集区成矿条件及区域找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儿沟—小柳沟钨矿集区成矿条件及区域找钨(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东天山典型矽卡岩型钨矿成矿流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钨矿研究现状
        1.2.2 东天山钨矿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3 测试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火山岩
        2.3.2 侵入岩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小白石头钨矿床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矿体特征
        3.1.5 矿石特征
        3.1.6 围岩蚀变特征
        3.1.7 成矿阶段
        3.1.8 成岩成矿时代
    3.2 黑焰山钨矿床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矿体特征
        3.2.5 矿石特征
        3.2.6 围岩蚀变
        3.2.7 成矿阶段
        3.2.8 矿床成矿年代
第4章 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小白石头钨矿床
        4.1.1 成矿流体特征
        4.1.2 氢氧同位素研究
        4.1.3 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
        4.1.4 矿床成矿机制
        4.1.5 成矿模式
    4.2 黑焰山钨矿
        4.2.1 成矿流体特征
        4.2.2 氢氧同位素研究
        4.2.3 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
        4.2.4 矿床成矿机制
        4.2.5 成矿模式
第5章 东天山钨矿成矿规律
    5.1 东天山钨矿时间分布规律
    5.2 东天山钨矿空间分布规律
    5.3 东天山钨矿控矿因素
        5.3.1 小白石头钨矿
        5.3.2 黑焰山钨矿
    5.4 区域成矿模式
        5.4.1 成矿模式
        5.4.2 找矿标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青海大黑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
        1.2.2 年代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钨矿床研究现状与对比研究
        1.2.4 祁连成矿带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的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已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北祁连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2.1.1 构造单元划分
        2.1.2 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层
        2.2.1 下远古届托赖岩群
        2.2.2 中元古界
        2.2.3 寒武系
        2.2.4 奥陶系
        2.2.5 泥盆系
        2.2.6 石炭系
        2.2.7 二叠系
        2.2.8 三叠系
        2.2.9 下、中侏罗统
        2.2.10 第三系中新统
        2.2.11 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2.3 侵入岩
        2.3.1 北祁连岩带
        2.3.2 南祁连岩带
    2.4 区域矿产概况
        2.4.1 区域矿产的分布特征
        2.4.2 区域矿产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活动
        3.1.4 变质作用
    3.2 矿体特征
        3.2.1 矿床分布
        3.2.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和矿石的矿物成份
        3.3.2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
        3.3.3 矿物的共生组合与生成顺序
    3.4 蚀变作用
    3.5 成矿阶段
    3.6 小结
第4章 大黑山地区成岩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4.1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4.1.1 主量元素
        4.1.2 微量和稀土元素
        4.1.3 成因类型研究
    4.2 成岩年龄
第5章 大黑山钨矿床成矿作用与对比研究
    5.1 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5.1.1 流体包裹体特征
        5.1.2 流体包裹体类型
        5.1.3 流体包裹体测试温度分析
        5.1.4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5.2 成矿动力学背景分析
    5.3 大黑山钨矿成矿机制研究
    5.4 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
        5.4.1 小柳沟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5.4.2 塔尔沟钨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5.4.3 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5.4.4 江西香炉山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5.4.5 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5.5 区域钨矿床对比研究
        5.5.1 小柳沟钨矿床
        5.5.2 塔尔沟钨矿床
        5.5.3 北祁连地区矽卡岩型钨矿床对比研究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3)广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矿床成因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1.4.1 技术路线
        1.4.2 完成工作量
        1.4.3 取得的主要成果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矿床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变质岩
    3.5 含矿矽卡岩特征
    3.6 矿体特征
    3.7 矿石特征
    3.8 围岩蚀变
4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4.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4.1.3 氢、氧同位素研究方法
        4.1.4 硫同位素研究方法
    4.2 流体包裹体研究
        4.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4.2.3 流体包裹体成分
    4.3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4.3.1 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
        4.3.2 S同位素测试结果
    4.4 讨论
        4.4.1 成矿流体来源
        4.4.2 成矿物质来源
5 成岩成矿年代学
    5.1 样品采集
        5.1.1 锆石U-Pb年龄
        5.1.2 辉钼矿Re-Os年龄
    5.2 分析方法
        5.2.1 锆石U-Pb年龄
        5.2.2 辉钼矿Re-Os年龄
    5.3 测试结果
        5.3.1 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
        5.3.2 辉钼矿Re-Os年龄测试结果
    5.4 成岩成矿时代讨论
6 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成因探讨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发现史
    2.2 地层
    2.3 岩浆岩
    2.4 构造
3 控矿因素
    3.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3 侵入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6)中国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钨矿研究概况
        1.1.2 钨矿床类型划分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建模与汇总方案
    2.1 建模流程
    2.2 典型钨矿床建模实例
        2.2.1 矿床基本信息
        2.2.2 矿床地质特征
        2.2.3 地球化学特征
        2.2.4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2.3 典型钨矿床汇总方案
        2.3.1 典型实例矿床
        2.3.2 钨矿床汇总方案
第3章 典型钨矿床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石英脉型钨矿床
    3.2 矽卡岩型钨矿床
    3.3 岩体型钨矿床
    3.4 花岗岩型钨矿床
        3.4.1 花岗岩亚类对比
        3.4.2 花岗岩型
    3.5 风化壳-砂矿型钨矿床
第4章 典型钨矿床区域化探地球化学特征
    4.1 石英脉型钨矿床
        4.1.1 富集元素
        4.1.2 成矿指示元素
    4.2 矽卡岩型钨矿床
        4.2.1 富集元素
        4.2.2 成矿指示元素
    4.3 岩体型钨矿床
        4.3.1 富集元素
        4.3.2 成矿指示元素
    4.4 花岗岩型钨矿床
        4.4.1 花岗岩亚类对比
        4.4.2 花岗岩型
    4.5 层控热液-矽卡岩型
        4.5.1 富集元素
        4.5.2 成矿指示元素
    4.6 风化壳-砂矿型
        4.6.1 富集元素
        4.6.2 成矿指示元素
第5章 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5.1 区域岩石-区域化探元素富集特征
    5.2 中国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北祁连西段小柳沟矿区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概况
2矿床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3样品及分析方法
4分析结果
    4. 1锆石LA-ICP-MS定年
    4. 2地球化学特征
        4. 2. 1主量元素
        4. 2. 2微量元素
        4. 2. 3稀土元素
    4. 3锆石Hf同位素特征
5讨论
    5. 1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其与成矿关系
    5. 2岩石成因
        5. 2. 1岩石成因类型
        5. 2. 2岩浆源区
    5. 3岩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6结论

(8)青海大黑山钨矿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矿区地质
3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4样品和分析方法
5分析结果
    5. 1锆石U-Pb年代学
    5. 2地球化学特征
        5. 2. 1主量元素
        5. 2. 2稀土元素
        5. 2. 3微量元素
6讨论
    6. 1岩体的形成时代
    6. 2岩石成因类型
    6. 3地质意义
7结论

(9)粤西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2.1 钨矿床的分类
        1.2.2 钨矿床与花岗岩成因关系
        1.2.3 流体成矿作用
    1.3 存在问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构造背景及演化
    2.2 区域地层
        2.2.1 前寒武系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岩浆岩
    2.4 构造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及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大金山花岗岩体特征
    4.1 成岩年代学研究
        4.1.1 测试结果
        4.1.2 讨论
    4.2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2.1 分析结果
        4.2.2 讨论
第5章 成矿年代学研究
    5.1 测试结果
    5.2 讨论
        5.2.1 成矿时代
        5.2.2 成岩成矿关系讨论
        5.2.3 成矿构造背景初探
第6章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6.1 流体包裹体研究
        6.1.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6.1.2 流体包裹体类型和岩相学特征
        6.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6.1.4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6.2 氢、氧和硫同位素分析
        6.2.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6.2.2 分析结果
    6.3 讨论
        6.3.1 成矿流体的性质
        6.3.2 CO_2在成矿中的作用
        6.3.3 矿床的成因机制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四、塔儿沟—小柳沟钨矿集区成矿条件及区域找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东天山典型矽卡岩型钨矿成矿流体研究[D]. 陈叙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2]青海大黑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研究[D]. 刘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3]广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矿床成因初步研究[D]. 冯定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4]甘肃省肃北县塔儿沟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J]. 赵建仓,贾俊伟,李谨善,鹿国玉.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03)
  • [5]北祁连西段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与研究[J]. 赵建仓,裴耀真. 西北地质, 2015(04)
  • [6]中国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D]. 夏旭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0)
  • [7]北祁连西段小柳沟矿区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J]. 赵辛敏,张作衡,刘敏,李育森,郭少丰. 岩石学报, 2014(01)
  • [8]青海大黑山钨矿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刘敏,张作衡,向君峰,曹德智,杨光华. 岩石学报, 2014(01)
  • [9]粤西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地质特征[D]. 余长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S2)
  • [10]关于辉钼矿中Re含量示踪来源的讨论[J]. 杨宗锋,罗照华,卢欣祥,程黎鹿,黄凡. 矿床地质, 2011(04)

标签:;  ;  ;  ;  ;  

塔尔沟-小六沟钨矿集中区成矿条件及区域钨找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