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冲突与价值选择

法律冲突与价值选择

一、法情冲突及价值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20)在《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断涌现,从《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等关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到《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冲进中国内地票房前五名(2018年前),到国庆期间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赢得双效好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不断吸引着观众视线。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脱胎于新闻纪实片,与当代

高志明[2](2019)在《适法型争议案件的语用界定、冲突模式及解决机制》文中指出适法型争议案件关注的是特殊案件引发的理、法、情争议问题,不同于争论案件事实问题的认证型争议案件。从宏观上看,理、法、情的非同步性及法律的局限性,思维与对象的矛盾关系导致的人类认知局限性,这是特殊案件引发适用法律争议的结构性原因;从微观上看,面对特殊案件,理、法、情各自的内部特别是理的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是特殊案件引发适用法律争议的功能性缘由。适法型争议案件是法治的溢出点,导致司法裁判陷入困境,而解决适法型争议案件,包括法治体系内部的方法机制或语用机制、特殊程序机制,法治体系外部的倒推机制、民主机制等,同时,适法型争议案件客观上会推动相应法律的立、改、废,反过来使法律又再适应一定之情、顺应一定之理。

王军睿[3](2019)在《道德视域下的行政法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行政法治建设正面临着执法不严、执法腐败等突出问题,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从道德角度和价值层面给予反思和回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行政行为不仅关乎行政法治,而且涉及行政德治。在行政法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法律强制和道德自觉结合起来,法德并用,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寻得法律与道德二者的平衡,而且可以对行政权力进行约束,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行政法治建设的紧迫感。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交叉研究法等方法,从道德视角系统审视行政法治建设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伦理对策,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首先,从行政法治建设的内涵与主要内容着手,在对其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了行政法治建设道德支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各环节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道德缺失问题,因此有必要发挥道德的作用使行政法治建设达到理想状态,而道德能够为行政立法提供价值基础、为行政法律适用提供伦理规制、为各方主体守法提供德性保障等特性说明其能够为行政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在行政立法环节中阐述了创制行政良法的必要性,并尝试提出生成行政良法的道德路径,包括树立自觉的行政良法意识、以道德价值体系引领行政良法的创制以及关注行政立法的程序和形式合理性等;再次,在行政法律适用阶段,在探讨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的重要性及其道德具体表征的基础上,尝试设定适用行政法律的伦理路径,如树立人性化的行政执法理念、遵循正当的行政执法程序以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伦理规制等;最后,探究了各方主体守法道德之于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各方主体守法道德的养成路径,只有坚守立法伦理原则、完善立法监督机制,强化执法自律意识、健全司法道德约束,确立公民守法意识、自觉增强法律信仰,才能保障行政法治建设得以真正确立和有效运行,从而推动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尤西林[4](2019)在《“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伦理的哲学人类学起源》文中认为家庭是伦理的人类学存在。时间作为生命的意义结构,"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是家庭伦理的哲学人类学抽象。由受精卵和母爱开端的母亲时间,是人类生命情感化的意义模式亦即"情本体"的人类学根源。母爱是人类伦理的情感本体。父亲时间依托工具走向世界的行为模式,则是工具本体的人类学原型。这一对范畴不仅提供了伦理及其血亲与超血亲分化两大类型的深层结构,而且对相应的中西方文化及伦理提供了深度比较框架。

吴霞[5](2018)在《中学生道德动机特点分析 ——基于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文中研究说明美国道德心理学家Kaplan于2014年系统提出一种新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在Kohlberg阶段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动态系统理论(DST)和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SDT)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将道德认知、道德情绪和道德行为进行整合,提出广义的道德动机概念,从而更清晰全面地解释了道德现象。本研究旨在:(1)修订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道德动机问卷,并对修订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2)以修订完成的道德动机问卷为研究工具,以756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分析中学生道德动机的特点。研究表明:(1)修订的道德动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分析中学生道德动机特点的有效工具;(2)中学生道德动机具有如下特点: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阶段结构是多元化的,其运行具有内部差异性;阶段结构之间具有发展性顺序和异质性;多元阶段结构的运行中存在与判断选择相关的差异性;道德判断过程中同时存在多种道德情绪;情绪觉知与多元道德判断正向关联,情绪觉知与阶段6相关显着;道德动机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由此可见,中学生道德动机是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动态发展过程,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发生。

庾兰艳[6](2014)在《刑法伦理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刑法作为维护国家秩序的暴力工具,其为公权力主体通过对恶行的惩治以保护最基本的人身权益,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刑法强制的手段,无形中就会让人不寒而栗。一提到刑法,它残酷、无情、冰冷的面孔就会自然的浮现在人们眼前,正由于它对人们最宝贵的自由甚至生命的剥夺,造就了它冷漠的面貌。但是刑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扞卫者,其单一的功能并不能完美的诠释正义。因此,刑法除了要以它的严酷惩治犯罪,威慑社会上的不安定分子外,更应以其温情的一面感化受刑者,以其人性的面孔对待普通民众,如此,不仅能惩恶扬善,更能使人们从内心深处敬畏法律,真正的彰显刑法的正义凌然,同时也展现刑罚的温情脉脉。我国古代伦理刑罚的传统多少为今日刑法的人性化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借鉴。虽说古代社会通篇贯彻着人治色彩,皇权思想与特权主义在传统刑法中更是随处可见,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现代也不全然代表先进。对某一法律制度、刑法传统的评价不能断章取义,因此,对它们在中国的践行不应仅仅着力于制度本身的完美、理论的无懈可击以及在他国施行的良好效用,而更应该关注这些制度是否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的行为习惯、民众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只有真正切合中国实际的法律制度才是好制度。现在我国大量的移植国外的法律制度而忽视自身优秀的法律传统,实为不智之举。在传统法律中,一些法律制度能历经千年,其人文底蕴与人性根基自是不容小觑,其中亲亲相隐与存留养亲制度就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最亮的两颗星星,但遗憾的是其并未见于现今我国立法中,盲目的借鉴他国法律却导致其本土化过程中水土不服,而真正蕴含本土文化的法律制度却被弃而不用,如此情景不得不了令人惋惜。因此,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在致力于使我国法律人性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与改良。现代刑法所追求的三大价值目标为:谦抑、公正、人道、因此,在现今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都应以人为本,尊重人性、满怀人情。在刑事立法中不能强人所难,不能以圣人品格要求一般民众,应正视人性的弱点、遵从人类道德情感,满足大众的人性需求,应以良善的法律教化民众,以法律的善意引导民众的向善弃恶,以其人文情怀获取民众的内心服从,而非以其无情的打击获取民众表面的顺从。在刑事司法中更应展示其脉脉温情,就如久绷的琴弦终会断裂一般,司法实践中一味的强调对犯罪分子的严惩,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事物都有两面性,严打并不一定能换来安定,宽容也并不一定会造成动乱,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既要不偏不倚,又要宽严相济,既要去恶除奸,又要济世救人。

郭睿[7](2012)在《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形成了商业秘密保护以及专利法保护的“二元”保护模式。然而,正是这一“二元”保护模式却带了许多现实的弊端,影响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影响了人们生命健康权的实现,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和冲突在法学理论上集中的体现为食品配方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二元”保护模式的弊端;如何解决消费者知情权与食品配方所有者的权利冲突问题,如何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经营者食品配方合法利益的协调和发展是本文思维的主线,论述的重点。本文将从食品配方的基本概念出发,借鉴域外关于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选择及成功经验,直面我国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二元”保护模式的弊端,剖析弊端下所隐含的法益冲突,通过权利冲突理论的分析以确立食品配方的“一元”保护模式。虽然这一“一元”保护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但却都是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前提下展开的设计。希冀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环境的好转的同时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余金阳[8](2012)在《论现代法治中的“法”与“情”的冲突与整合》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但是在法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问题,“法”“情”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才能平衡好、整合好这一冲突,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积极意义的。通过先界定法律视角下的“法”与“情”冲突的“情”即为人情。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为“私情”,另一方面为“民情”。其次,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法”与“情”冲突的主要类型即“私情”与“法”的冲突,“民情”与“法”的冲突两种类型。并在对这一冲突后果正反两方面的探讨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法”与“情”冲突的三个主要原因即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冲突、传统道德一元化与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突和法律与面子文化的冲突。最后,提出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法两尽”思想,整合“法”与“情”的冲突,来增强所立之法的融合性、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执法过程的合理性,使得“‘法’与‘情’在现代法治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平衡”这一命题。

潘伟清[9](2009)在《完善我国税务伦理的理论思考》文中提出税务管理活动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管理权力的良好运行是保证国家公共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税务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诸如管理人员态度恶劣、管理过程无视法定程序和越权管理、税务行政处罚存在“人情罚”“关系罚”、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无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运行失范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但是,我国税务管理伦理建设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但良法并不意味着必然带来善治,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服务型政府和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建设既合乎法律法规又合乎伦理道德精神的税务管理活动,这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审视税务管理活动,尤其是税务管理权力。加强对税务管理伦理的研究,以促进税务管理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阐释。第二部分——我国税务伦理缺失的现状。主要从税务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行政组织伦理以及基层税务自由裁量权三个方面阐释。第三部分审视税务管理的伦理属性,阐释了税务管理权力运行的伦理取向和税务管理伦理的基础伦理建构。这一部分主要揭示税务管理权力的伦理属性、税务管理机关和税务管理人员的伦理定位,最后得出税务管理伦理是税务管理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制度伦理。此外,也指出了税务管理权力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责任冲突困境及其超越。第四部分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典型的税务管理权力的运行状况及救治的伦理方法。这部分以税务管理中的税务行政处罚权、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权、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为对象,对税务管理权力中的伦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第五个部分从制度层面为税务伦理的实现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和看法。第六部分对研究的后续问题进行了补充阐释,并且展望了税务管理伦理建设的前景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伦理的视角分析税务管理权力的运行状况,初步提出了对税务管理权力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伦理救治的方法。

冯粤[10](2008)在《论积极守法》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守法等同于服从,实际上这只是守法的消极层面,守法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包括维护法律、积极行使法定权利,信仰和尊重法律,即积极守法。然而当今社会守法行为普遍流于消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义感在守法者方面的日益沦落。法律若想获得有效实现,必须依赖正义感来表达和支撑

二、法情冲突及价值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情冲突及价值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概述
    (一)何为真实事件改编电影
    (二)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要素
        1. 特定的事件原型
        2. 还原的人物原型
        3. 塑造的社会价值
二、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现实困境
    (一)题材选择中的话题同质
    (二)内容生产中的侵权风险
    (三)电影消费中的败者为胜
三、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发展策略
    (一)顶层制度设计:健全审查制度及版权相关细则
    (二)本土文化表达:注重现实主义传统艺术化改造
    (三)类型电影创作:推动纪实美学戏剧性潜力发掘
结语

(3)道德视域下的行政法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行政法治建设需要道德支撑
    一、行政法治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一) 行政法治建设的内涵
        (二) 行政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行政法治建设道德支撑的必要性
        (一) 行政立法中存在道德缺失
        (二) 行政法律适用中存在道德缺失
        (三) 各方主体守法中存在道德缺失
    三、行政法治建设道德支撑的可行性
        (一) 道德为行政立法提供价值基础
        (二) 道德为行政法律适用提供伦理规制
        (三) 道德为各方主体守法提供德性保障
第二章 行政立法的道德审视
    一、创制法律对行政法治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尊重和维护人性及尊严
        (二) 有利于充分保障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三) 有利于强化尊法守法的心理基础
    二、道德对创制行政良法的重要性
        (一) 保证行政良法的实质正当性
        (二) 确保行政良法的程序公正性
    三、良法: 行政立法的关键
        (一) 行政良法的实质标准
        (二) 行政良法的形式标准
        (三) 行政良法的程序标准
    四、行政良法生成的道德路径
        (一) 树立自觉的行政良法意识
        (二) 以道德价值体系引领行政良法的创制
        (三) 关注行政立法的程序和形式合理性
第三章 行政法律适用的道德维度
    一、适用法律法规对行政法治的重要性
        (一) 严格依法办事
        (二) 推动司法实践
    二、道德在行政法律适用中的价值
        (一) 体现执法公平公正
        (二) 彰显司法人本精神
    三、行政法律适用中的道德具体表征
        (一) 行政执法的道德具体表征
        (二) 行政司法的道德具体表征
    四、设定适用行政法律的伦理路径
        (一) 树立人性化的行政执法理念
        (二) 遵循正当的行政执法程序
        (三)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伦理规制
第四章 各方主体守法的道德保障
    一、守法道德对行政法治的重要性
        (一) 提升各方主体守法自觉性
        (二) 促进行政法治的有效实现
    二、各方主体守法道德的具体内容
        (一) 恪守法定义务与主张法定权利
        (二) 提倡积极守法与摆脱消极守法
        (三) 培育守法理性和守法情感的统一
    三、各方主体守法道德的养成路径
        (一) 坚守立法伦理原则,完善立法监督机制
        (二) 强化执法自律意识,健全司法道德约束
        (三) 确立公民守法意识,自觉增强法律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伦理的哲学人类学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伦理困境与作为哲学人类学课题的父—母亲时间
二、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的不同伦理内涵
三、母亲时间与血亲伦理
四、作为父亲时间最高象征的上帝与超血亲伦理的现代性
五、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双重伦理困境
六、人工智能时代与母亲时间的意义

(5)中学生道德动机特点分析 ——基于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道德心理学中的主要道德动机模型
        2.1.1 Kohlberg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模型
        2.1.2 Rest的道德心理成分模型中的成分三——道德动机
        2.1.3 道德动机中自我作为调节力量
        2.1.4 道德情绪归因作为个体道德动机的指示
        2.1.5 调和主体性和共享性作为道德动机
        2.1.6 公正动机作为从情境通往道德动机的桥梁
        2.1.7 信息充分的社会反思作为道德动机
        2.1.8 Minnameier的道德动机观
    2.2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
        2.2.1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提出背景
        2.2.2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理论根据
        2.2.3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2.2.4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2.2.5 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
        2.2.6 评价与展望
3 研究构思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假设
4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道德动机问卷的修订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工具
        4.2.3 程序
        4.2.4 问卷评分
    4.3 结果
        4.3.1 道德判断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3.2 情绪评定分问卷的信度分析
        4.3.3 情绪觉知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5 基于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的中学生道德动机特点分析
    5.1 目的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工具
        5.2.3 程序
    5.3 结果
        5.3.1 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阶段结构的多元化
        5.3.2 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阶段结构的内部差异性
        5.3.3 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阶段结构的发展性顺序与异质性
        5.3.4 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阶段结构与具体道德判断的关系
        5.3.5 中学生道德动机过程中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5.3.6 中学生道德过程与性别、年级的关系
    5.4 讨论
    5.5 结论
6 总讨论
    6.1 修订的道德动机问卷的适用性
    6.2 道德动机如何联结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6.3 动态系统理论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种指导理论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之处
    7.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道德动机问卷
    附录2 道德判断分问卷的计分公式
参考文献
致谢

(6)刑法伦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刑法的伦理性
    第一节 法、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一、 伦理与道德的含义
        二、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三、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第二节 中国刑法伦理性的历史考察
        一、 中国传统刑法观的伦理性考察
        二、 中国传统刑法立法的伦理性考察
        三、 中国刑事司法伦理性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刑法伦理性的价值分析
        一、 刑法伦理性是基于良法之治的价值选择
        二、 刑法伦理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
第二章 立法中的刑法伦理——以亲亲相隐、存留养亲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 亲亲相隐的伦理规范与刑法立法
        一、 法情冲突的尴尬处境
        二、 域外立法的分析
        三、 从刑法伦理性的视角审视我国窝藏、包庇、伪证罪
        四、 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根基
        五、 我国刑法亲亲相隐制度的时代意义及制度设想
    第二节 存留养亲的伦理规范与刑法立法
        一、 存留养亲的历史内涵
        二、 存留养亲的现实意义
        三、 存留养亲的制度设计
第三章 刑法适用中的伦理考量
    第一节 伦理考量下的刑事司法所体现的刑法价值
        一、 刑事司法中的伦理考量符合谦抑的刑法观
        二、 刑事司法中的伦理考量符合公正的刑法观
        三、 刑事司法中的伦理考量符合人道的刑法观
    第二节 我国刑事司法适用中的刑法伦理
        一、 对我国刑事司法的伦理考量
        二、 刑法适用中伦理考量的具体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概述
    1.1 食品配方的概念及特征
        1.1.1 食品配方的概念
        1.1.2 食品配方的特征
    1.2 我国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沿革
        1.2.1 一九四九年以前
        1.2.2 改革开放以前
        1.2.3 改革开放后
    1.3 我国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1.3.1 立法层面
        1.3.2 实践层面
第2章 食品配方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模式
    2.1 食品配方知识产权的域外保护模式
        2.1.1 美国
        2.1.2 加拿大
        2.1.3 欧盟——以德国、意大利为例
    2.2 我国现行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2.2.1 专利法保护
        2.2.2 商业秘密保护
第3章 国内食品配方“二元”模式的弊端
    3.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3.2 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二元”保护模式的弊端
        3.2.1 客观上诱发、纵容了经营者的败德行为
        3.2.2 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
        3.2.3 可能损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3.3 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二元”保护模式弊端产生原因的法学分析
第4章 确立食品配方专利权的“一元”保护模式
    4.1 排除食品配方商业秘密保护模式的法学依据
    4.2 确立食品配方专利权“一元”保护模式的合理性
        4.2.1 食品配方商业秘密保护模式的去除不会危及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4.2.2 专利权能够实现消费者知情权前提下的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
        4.2.3 食品配方的“一元”保护模式有利于推动食品领域的创新
        4.2.4 食品配方的“一元”保护模式与当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相适应
    4.3 确立食品配方专利权“一元”保护模式的具体举措
        4.3.1 以公开申请专利权保护为原则
        4.3.2 严密监控体系下的“不公开”例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论现代法治中的“法”与“情”的冲突与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情”的界定与特征
    第一节 “情”的界定
        一、社会学视角下的人情
        二、法律视角下的人情
    第二节 人情的特征
        一、人情具有私人性的特征
        二、人情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三、人情具有独立性的特征
第二章 “法”与“情”的冲突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私情”与“法”的冲突
        一、案例: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司法过程的幕后参与者
        二、评析
    第二节“民情”与“法”的冲突
        一、案例:药家鑫案背后的民情:司法过程的人情之维
        二、评析
第三章 “法”与“情”冲突的后果
    第一节 人情对法律的实施的积极影响
        一、人情可以扩大法律实施的民主性
        二、人情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
        三、人情可以提高法律适用的认可度
        四、人情可以为重大、疑难案件提供解决方案
    第二节 人情对法律的实施的消极影响
        一、人情可能会妨害法律适用
        二、人情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三、人情可能会增加法治的运行成本
第四章 “法”与“情”冲突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冲突
    第二节 传统道德一元化与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突
    第三节 法律与面子文化的冲突
第五章 利用“情法两尽”的思想,使“法”与“情”平衡
    第一节“法”“情”平衡可增强所立之法的融合性
    第二节“法”“情”平衡可增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
    第三节“法”“情”平衡可增强执法过程的合理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完善我国税务伦理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税务伦理缺失的现状
    2.1 税务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
        2.1.1 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
        2.1.2 税务伦理生存土壤的缺失
        2.1.3 税务伦理立法的缺失
    2.2 税务行政组织伦理的缺失
        2.2.1 税务行政组织伦理文化的缺失
        2.2.2 组织决策伦理的缺失
    2.3 基层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自由裁量权滥用
        2.3.1 动机和目的违法,追求不当利益
        2.3.2 税务人员玩忽职守,故意刁难纳税人。
        2.3.3 处罚结果显失公正
第3章 税务管理活动的伦理思考
    3.1 税务管理的伦理本性及定位
        3.1.1 税务管理的伦理本性
        3.1.2 制度伦理——税务管理伦理的定位
    3.2 税务管理的价值取向
        3.2.1 法律与伦理的统合——税务管理目的正义考量
        3.2.2 技术与价值的统合——税务管理手段的正义考量
    3.3 税务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
        3.3.1 公共效率原则
        3.3.2 公共正义原则
        3.3.3 公共责任原则
        3.3.4 和谐社会原则
    3.4 税务管理伦理困境及超越
        3.4.1 责任冲突——税务管理伦理困境
        3.4.2 税务管理责任冲突的表现及超越
第4章 税务管理权力的伦理审视
    4.1 税务行政处罚的伦理指向与伦理考量
        4.1.1 税务行政处罚的伦理视点
        4.1.2 用权为公——税务行政处罚的伦理指向
        4.1.3 公正合理——税务行政处罚的伦理考量
    4.2 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伦理审度
        4.2.1 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特性
        4.2.2 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合目的性要求
        4.2.3 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适当性要求
    4.3 税务自由裁量权失范的伦理约束
        4.3.1 税务自由裁量权的定义及行使中的主要表现
        4.3.2 税务自由裁量权失范的伦理约束
第5章 税务伦理实现的制度设计
    5.1 税务伦理的制度化
    5.2 税务管理监督、救济的制度化
        5.2.1 税务行政监督机制的建立
        5.2.2 健全和完善税务行政伦理的救济途径
    5.3 税务伦理的软环境支持
        5.3.1 纳税人及社会税收伦理培育
        5.3.2 税务管理人员角色伦理构建
        5.3.3 建立税务行政伦理观,形成行政伦理认同和自觉意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论积极守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守法:守法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二、正义感的缺失:消极守法的主要根源
三、亲亲相隐:正义感缺失的主要传统根源

四、法情冲突及价值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策略研究[J]. 王洋. 人文天下, 2020(16)
  • [2]适法型争议案件的语用界定、冲突模式及解决机制[J]. 高志明. 法律方法, 2019(02)
  • [3]道德视域下的行政法治建设研究[D]. 王军睿.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4]“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伦理的哲学人类学起源[J]. 尤西林. 上海文化, 2019(02)
  • [5]中学生道德动机特点分析 ——基于道德动机动态系统理论[D]. 吴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刑法伦理性研究[D]. 庾兰艳. 广西民族大学, 2014(02)
  • [7]食品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 郭睿. 南昌大学, 2012(12)
  • [8]论现代法治中的“法”与“情”的冲突与整合[D]. 余金阳. 广西民族大学, 2012(09)
  • [9]完善我国税务伦理的理论思考[D]. 潘伟清. 南昌大学, 2009(S1)
  • [10]论积极守法[J]. 冯粤. 伦理学研究, 2008(03)

标签:;  ;  ;  ;  ;  

法律冲突与价值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