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V)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

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V)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

一、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淑志[1](2011)在《纤痕量钒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研究》文中提出在磷酸介质中,钒(V)强烈的催化溴酸钾氧化钙指示剂褪色的指示反应,研究了该催化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钒的新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是0~100pg/ml,检出限为2.36pg/ml。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4.91kJ/mol,表观速率常数为1.45×10-3 s-1。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余章[2](2010)在《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摘要: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并在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运输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6500,主要起维持血液的正常渗透压和运送亲水分子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药物药理和毒理研究、污染毒物的危害机理及基因变异研究等方面。而胰蛋白酶(Trypsin)是一种动物来源的蛋白水解酶,其单一肽链含有233个氨基酸残基和6对二硫键,分子量为24000,专一作用于精氨酸、赖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领域以及蛋白质的序列分析、亲和、吸附、分离等方面。寻找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的测量蛋白质的方法是科学家目前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测定蛋白质各种形式探针的日益增多,蛋白质与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研究毒性物质、药物等小分子配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以及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新方法,在临床医学、生命科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已成为从事临床医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本论文利用吸收光谱技术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胰蛋白酶-染料体系、辅酶Ⅰ-染料体系和人血清白蛋白-染料体系,探讨了染料与胰蛋白酶、辅酶Ⅰ、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利用光学探针测定胰蛋白酶、辅酶Ⅰ及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论文共分五个部分。一乙基紫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在中性介质中,阳离子碱性染料乙基紫与大分子胰蛋白酶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间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分子光谱最大吸收值的变化。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酸度及用量、染料乙基紫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反应因素,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胰蛋白酶的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并推导了染料乙基紫对胰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更为满意。最佳反应条件为pH=7.0,缓冲溶液用量为2.0 mL,乙基紫的用量为2.0 mL,反应时间约20 min,反应现象比较明显,在胰蛋白酶的含量为2.0~130.0 mg/L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运用测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并测定回收率。得到的结果较为满意。二磷酸盐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在B-R缓冲介质中,邻甲苯胺亚磷酸盐与大分子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间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分子光谱最大吸收值的变化。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酸度及用量、邻甲苯胺亚磷酸盐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反应因素,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胰蛋白酶的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10.88,缓冲溶液最佳用量为2.0 mL,邻甲苯胺亚磷酸盐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反应时间约20 min左右最为稳定,反应现象比较明显,在胰蛋白酶的含量为15.0 mg/L~240.0 mg/L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运用测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并测定回收率。用于猪胰脏中胰蛋白酶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三亚甲蓝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研究了生物染料亚甲兰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存在下,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发现在pH为3.78的酸性条件下,亚甲兰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弱,加入胰蛋白酶后其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且与胰蛋白酶的浓度在2.0~14.0 mg/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用有机染料为探针测定胰蛋白酶含量的共振光散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634 mg/L。四乙基紫和辅酶Ⅰ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乙基紫(EV)与辅酶Ⅰ(NAD)的相互作用,并对影响体系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pH=4.78的条件下,NAD的加入使EV在其最大吸收峰(595 nm)处吸光度增强,比EV溶液自身的吸光度显着增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95 nm处EV-NAD溶液的吸光度值与EV溶液的吸光度值之差与NAD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0.05-80.0 mg/L,检出限为0.0271 mg/L,用于辅酶Ⅰ的测定,结果满意,由此建立起快速测定NAD的实用方法。同时,初步探讨了EV-NAD的结合机理。五乙基紫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本章研究了乙基紫(EV)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在pH=3.78的条件下,HSA的加入使EV在其最大吸收峰(595 nm)处吸光度增强,比EV溶液的吸光度显着增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595 nm处EV-HSA溶液的吸光度值与EV溶液的吸光度值之差ΔA与HSA的浓度c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5.0~150.0 mg/L,检出限为0.0971 mg/L,用于人血清白蛋白样品测定结果满意,由此建立起快速测定HSA的实用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初步探讨了EV-HSA结合机理。

张勇,李月云,丁玉龙,姬广磊,李燕,魏琴[3](2004)在《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以指示物质为线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研究情况,从反应介质、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介绍了钒对不同指示物质的氧化(还原)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反应体系的研究情况,并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各体系做出综合分析.

谢建鹰,吴端斗[4](2004)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钒》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在硫酸溶液中钒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8.0×10-3μg·ml-1,线性范围为0.25~2.0μg钒/25ml,样品加标准回收率为90%~109%。用于茶叶、河水等生物样品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管飞[5](2002)在《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尺度小于100nm并且具有特异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粉体材料定义为纳米粉体材料。我们知道,固体的性质和固体的微结构、化学组成、原子排布以及固体在不同维数中的尺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其中的某一参数改变了那么固体的性质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于纳米粉体材料尺度极小,使之表面原子数、表面能急剧增加,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新的性能。使得纳米粉体材料与常规粉体材料相比具有一系列电、磁、光及力学等方面的新异特性,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信息、农业、冶金、宇航、化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镍、氧化铈、钴/镍合金纳米粉体材料,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催化脱氢活性、离子选择电极性能以及镍粉生产的工业化放大实验。 第一部分:综述 第一章;纳米微粒的特性与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等。另外,我们也对纳米材料在催化、陶瓷、石油化工等八个方向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液相法、气相法和高能球磨法。本章中,我们对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并对各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第三章:纳米镍粉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活性 以NiCl2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溶液还原法制备了纳米级镍粉。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碳酸钠作为pH值调节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详细考察了Ni2+浓度、分散剂浓度、pH值及加料顺序对产物组成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溶液pH值在9~10之间,选用水合肼为还原剂可得到高纯度的纳米镍粉。管飞:纳米粉休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巾川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产物山立方微品组成,平均粒径50nm。另外,我们比较了不同粒径纳米镍粉的催化脱氢活性,结果表明在该反应中纳米粒于粒径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 第四章:纳米钻镍合金的制备与表征 以 NICI。、COCI。为原料,水合姘为还原剂,通过溶液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钻/镍合金。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碳酸钠作为 牡 值调节剂,聚乙烯毗咯烷酮(卜仆作为分散剂。详细考察了分散剂浓度、PH值及加料顺序对产物组成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N广、C。‘”浓度比例,可得到相应组成的钻/镍合金。X射线衍射(XRN。透射电镜(TEM)和卜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表明,产物为钻包覆镍的结构,平均粒径为 40”m“ 第五章:纳米氧化钩的制备及其在离子选择电极中的应用 溶胶凝胶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操作温度低及制品均匀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来制备纳米级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本部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粒径约为30nmCeO。粉末。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反应的氧化过程、结晶过程和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另外,我们用自制的纳米氧化怖粉末制备了以醋酸纤维素为母体的稀土元素离子选择电极。 第三部分:应用研究 第六章:纳米镍粉制备的工业放大研究 综合溶液还原法和喷雾法的工艺优势,以水合姘为还原剂,碳酸钠为PH调节剂和缓冲剂,聚乙烯毗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在水溶液中还原NICI。制备纳米镍粉。此法制备粉末颗粒形状规则,大小均匀,无明显团聚,并且易于工业化生产。利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生产了粒径为30urn左右的镍粉。

陈国平[6](2001)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痕量银和铁》文中提出本文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了高纯碳酸锂中痕量铁和银。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与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分别概要地阐述了动力学分析法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特点、分类、应用价值及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并对近二年国内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第三章为实验部分。工作情况如下: 1.痕量铁的测定: 依据Fe(Ⅲ)在氨水介质中对过氧化氢氧化碱性品红退色的催化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方法线性范围0—2.0μg/25ml,检测限3.2μg/25ml,测定波长550um。用该法对三批江西锂厂提供的高纯碳酸锂进行了测定,与萃取一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比,相对误差<6.5%。加标回收率为97.5%~106%,结果令人满意。另外文中对催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2.痕量银的测定。关于银的测定研究了二个体系。 A.、基于银催化过硫酸铵氧化二价锰离子为高锰酸根的反应,建立了测定了痕量银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λmax=540um)。线性测定范围:0~0.7mg/50ml,ε540=1.6×106,方法已用于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的痕量银。操作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B.基于Ag(I)-Fe(CN)64--α,α-dipy-硫脲体系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了Agu)在pH3刀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催化FC(CN)6’-与口,Q*ipy 之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建立了测量痕量银的新方法。探讨了反应机理。该法 对测定痕量银效果很好。藉助硫眠助催化,并改善其它条件,使其能测定ng 量的银,表观摩尔吸光率。高达 1.2 XIO气mol”‘.cm’‘,恒温加热时间仅需smin,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自来水中痕量银,并进行标准加入试验,回收率在95J%。 还用此法测定了3批高纯碳酸理中的痕量银,结果与宰取一原子吸收法相符。另 还用此法测定了氯化银的溶度积,与文献值一致。

杨武,张煊,管飞[7](2000)在《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文中指出讨论了在钛铁试剂活化下钒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橙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钒的新方法.在01mol·L-1H2SO4溶液中,506nm处监测反应,可测定01~1000ng·mL-1范围的钒.方法检测下限可达30pg·mL-1,比文献方法提高了30余倍.用于铝合金及食品样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二、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纤痕量钒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试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1 酸度的影响。
        2.2.2 KBrO3用量的影响。
        2.2.3 钙指示剂用量的影响。
    2.3 温度对的影响及反应表观活化能。
    2.4 时间的影响及表观速率常数。
    2.5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2.7 反应级数的确定。
3 样品分析
4 结论

(2)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蛋白质的结构
    1.3 染料分类
    1.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乙基紫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磷酸盐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亚甲蓝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乙基紫和辅酶Ⅰ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乙基紫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含量测定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语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论文题录
致谢

(3)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钒对氧化 (还原) 有机试剂 (染料) 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1 钒对氧化 (还原) 三苯甲烷类染料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2 钒对氧化 (还原) 醌亚胺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3 钒对氧化 (还原) 偶氮类染料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4 钒对氧化蒽酮类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5 钒对氧化 (还原) 含氮类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2 钒对氧化 (还原) 酸碱指示剂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3 钒对氧化 (还原) 其他显色剂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4 结束语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吸收光谱
    3.2 硫酸用量的影响
    3.3 偶氮胂Ⅲ用量的影响
    3.4 KRrO3用量的影响
    3.5 温度的影响
    3.6 共存离子的影响
    3.7 检量线
    3.8 样品分析

(5)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第一部分 综述
    第一章 纳米微粒的特性与应用
        1.1 纳米微粒的特性
        1.2 纳米粉体材料的应用
    第二章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2.1 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2.2 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
        2.3 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微粒
        本部分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三章 纳米镍粉的制备及其催化脱氢活性(英文)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纳米钴镍合金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在离子选择电极中的应用(英文)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应用研究
    第六章 纳米镍粉制备的工业放大研究
    发表论文
    致谢

(6)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痕量银和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英文)
第一章 动力学分析法概述
    1.1 概述
    1.2 动力学分析法特点
    1.3 动力学分析法的分类
    1.4 动力学分析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第二章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2.1 基本原理
    2.2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种类
    2.3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2.4 测量方法
    2.5 分析应用进展
第三章 实验及应用部分
    3.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的铁
    3.2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的痕量银
    3.3 痕量银的催化动力学测定
    3.4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发展方向
    3.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2 Experimental
    2.1 Reagents and apparatus
    2.2 Recommended procedure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3.1 Absorption spectra
    3.2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3.3 Calibration graph
    3.4 Effects of foreign ions
    3.5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四、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痕量钒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研究[J]. 王淑志. 价值工程, 2011(06)
  • [2]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D]. 余章. 淮北师范大学, 2010(02)
  • [3]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进展[J]. 张勇,李月云,丁玉龙,姬广磊,李燕,魏琴.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4(02)
  •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钒[J]. 谢建鹰,吴端斗.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4(03)
  • [5]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D]. 管飞. 西北师范大学, 2002(02)
  • [6]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高纯碳酸锂中痕量银和铁[D]. 陈国平. 中南大学, 2001(01)
  • [7]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 (Ⅴ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J]. 杨武,张煊,管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标签:;  ;  ;  ;  ;  

溴酸钾-甲基​​橙-钛铁试剂-钒(V)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钒(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