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会见韩国国民议会议长

李瑞环会见韩国国民议会议长

一、李瑞环会见韩国国会议长(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青[1](2017)在《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尚属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但政治沟通的实践却与政治学本身一样历史悠久。正如1213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在英国命令他的宠臣们把盖有教皇之印的教宗谕令张贴在教堂的门上,告知英国国王约翰已经被逐出教会一样,现代政客们使用所有可以获得的媒体传递信息给公众。约翰国王被驱逐出教会的案例,即使时间久远,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个时代有好几股力量都在竞争获取民众的支持。天主教用最佳的方法在忠诚的信徒间传教布道,告诉当时英国社会大多数民众,他们的国王及王室已经不再被天主教认可:看好国王,国王将会下地狱。这个给英王约翰警告的形式,同样用在了另一个统治者身上,他就是法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因为法王对外侵略,所以对其进行制裁。这种沟通方式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之间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沟通方式的核心是说服。信息接收者应该按照信息发送者要求的方式行事。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沟通实践,与上文提到的教皇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为了服务人民,后者是为了控制人民。两者都包含有政治沟通的五个要素:政治沟通的信息源、政治沟通的信息、政治沟通的管道、政治沟通的接收者和正负反馈。因此,研究这个课题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能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体系,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为关键,甚为重要。除导论和结语之外,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作为理论分析部分,重点阐述政治沟通的理论。包括政治沟通理论的演变、政治沟通的要素和政治沟通的方法论。本部分对于政治沟通理论的演变一改以内容为区分的方法,提出从政治沟通理论的各代表性人物的视角梳理流变。例如,沃尔特·利普曼和《民意》:沟通领域的奠基之作;哈罗德·拉斯韦尔:宣传分析研究的拓荒者;保罗F.拉斯菲尔德:沟通直接效果研究的开创者;新一代沟通学者:媒体间接效果研究;罗伯特·恩特曼:框架理论的一流学者;洛杉矶圣莫妮卡:新社交沟通技术的发源地,等等。其次,本部分详细阐述了政治沟通的要素,包括信息发送者、政治信息、政治通道、信息接收者和正、负反馈。以及政治沟通的方法论。包括调查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内容分析方法、视听内容分析法、网络分析方法、试验与模拟法。这些为分析研究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第二章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演变的实践。本部分按照“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初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77-2011)和十八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实践。文章分别从党内、党权、党政、党际和党群四个层面剖析每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沟通实践,为探究分析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发展的演变特点与基本经验奠定基础。第三章探究分析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发展的演变特点与基本经验。通过研究发现,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政治信息发布与接收者从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二是政治信息从官方垄断性逐渐走向半垄断,三是政治信息管道城乡不平衡逐渐加大,四是政治沟通正负反馈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建国67年以来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基本经验总结如下:一是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内沟通要遵循党内法规、发扬党内民主,二是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权沟通要尊重外生事实、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政沟通要遵守各自边界、实现协同治理,四是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际沟通要尊重彼此党格、发挥参政功能,五是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要尊重利益诉求、提升回应质量。第四章以政治沟通理论为分析途径阐释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发展实践。首先阐释政治沟通理论的分析框架,涉及到的五个关键概念,如信息发送者、政治信息、政治通道、信息接收者和正、负反馈。构建出政治沟通的框架图。接下来以五小节的篇幅,运用政治沟通理论分析途径,以解剖麻雀的方法深入阐释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真实案例,总结绩效,探究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第五章深入探讨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从党内、党权、党政、党际和党群分析现实中存在的诸问题。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已经实现了程序上的党内民主。那么,实质上的党内民主的路还有很长要走。例如,怎样让普通党员也能真正地有序参与到党内选举、党内决策、党内管理、党内监督中来,使得民主集中制更好地发挥出来。党权政治沟通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在维持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议案质量。能不能想出一个优质、高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大多数为立法案。而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决定了其自身法律素养的不足,仅仅依靠恶补式的突击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隔行如隔山。我们的人大代表面临的时间问题和法律素养问题,可以看作当前党权双向政治沟通中遇到的最重要的课题。党政政治沟通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真正的党政分开,实现党组的科学决策功能,实现政府的依法执行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在各级政府与党组的关系处理中,如何真正做到“无形却有影”的领导?目前来说,实现党组在中国共产党党政政治沟通中“无形却有影”的领导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当前党际政治沟通面临新条件、新情况,例如,如何处理“大象”和“蚂蚁”的关系?同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政党?在大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香港那块土地上的政党与大陆地区的各民主党派的异同又为何?有无互相借鉴的地方?他们又是如何与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沟通的呢?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党群政治沟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形”不重“质”。联系群众只是“形”上得到了创新,“质”上并没有得到突破,相关官员依旧只是对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交代,对群众的敷衍,并没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二是服务型政府供给侧改革不到位,“供”、“需”不对称,回应机制未真正建立。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三个不适应”,即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体系的不适应、执政环境的不适应和与执政对象的不适应。第六章从执政党内部、执政党与政府、执政党与议会、执政党与在野党和执政党与民众的层面详细阐述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主要是韩国、日本、台湾和新加坡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实践。同时,结合中跟共产党政治沟通实际,梳理了启示与体会。第七章试图提出优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的原则与途径。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必须秉承四大原则:一是坚持党的根本领导,二是遵循党规国法轨道,三是服从人民根本利益,四是着眼利益的多样性。在这四大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优化中共政治沟通的途径,包括:党内沟通民主化、党权沟通科学化、党政沟通法制化、党际沟通平等化和党群沟通回应化。以便于服务党的决策,使之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概况起来,就是以“五化”优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途径,服务“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实现。文章认为,通过实现“五化”可以作为推进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质量提升的途径。所谓党内沟通民主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既要实现程序上的民主,又要实现实质上的民主。正如上问所言,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已经实现了程序上的党内民主。但是,党内政治沟通实质民主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怎么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一是实现党的最高级别领导人的差额选举。二是抓好党的高级领导这个“关键少数”。三是实现党的中央层级会议地点的多样化。四是实现普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真正统一。只有让普通党员真正地有序参与到党内选举、党内决策、党内管理、党内监督中来,使得民主集中制更好地发挥出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的质量和水平就会实现真正地提高。所谓党权政治沟通科学化,是指如何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实现党权政治沟通科学化,关键是科学划分中国共产党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边界。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良性互动、科学互动。要实现党权政治沟通科学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一是抓好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正职领导这个“关键少数”。二是创新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兼职与全职的百分比重。三是克服各级人大代表与党员领导干部身份重合比例太大。四是延长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沟通时间跨度。政治沟通的时间是政治沟通质量的保证因素之一。所谓党政政治沟通法制化是指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依规治党的法治原则,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政治沟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政治沟通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真正实现党政政治沟通的法制化。当前,要实现党政政治沟通科学化,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条例》的科学性、法制性保证了党政政治沟通的科学性、法制性。所谓党际政治沟通平等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与8个民主党派、港澳地区政党进行政治沟通必须按照依法依规治党的思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支部、发展党员、开展活动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要实现党际政治沟通科学化,需要从以下几各方面来推进改革:一是加快出台政党政治沟通的文件,为党际沟通平等化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鼓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走出去,为党际沟通平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助于实现境内不同政党的平等交流。我们要有信心,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可以实现这一战略目的。所谓党群沟通回应化是指党代表通过党的各级组织信访部门、或者更为现代化的网络、自媒体的方式,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应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已解决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体系的不适应、执政环境的不适应和与执政对象的不适应。要实现党群政治沟通科学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一是鼓励全国各地开展党群政治沟通的实践,开展党群沟通回应化试点综合改革区。总结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上升到一般性,加以推广,提升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回应化。二是用供给侧原理指导党群政治沟通的实践,建立真正的党群沟通回应机制。用供给侧原理,从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出发,改善党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优质公共产品,改善公共产品供需不对称,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真目的,真正建立起回应机制。

赵嘉蒙[2](2013)在《国际民主联盟(保守党国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保守党国际又称国际民主联盟,是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和具有相同信仰的中间及中右翼政党为主的国际政党组织,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保守主义思想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国民党是国际民主联盟当中的重要一员,谋求利用国际民主联盟打开所谓的台湾外交新局面。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跨越意识形态同保守党国际及其下政党发展党际关系、开展政党外交,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可以进一步加深其与保守党国际成员的交往,以下促上,从而扩大其对保守党国际的影响力。

刘宝全,刘欣[3](2012)在《中韩建交二十年大事记》文中提出1992年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中韩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8月27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开馆。9月27~30日应杨尚昆主席邀请,卢泰愚总统访华,28日与杨尚昆主席举行首次首脑会谈。发表中韩八项共同宣言。

王禹[4](2012)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延边州与朝鲜、韩国交流合作关系研究 ——以图们江开放开发为中心》文中认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南隔图们江与朝鲜邻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是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的友好邻国。大韩民国(简称韩国)是朝鲜半岛南部地区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交后从对峙国家发展成为友好邻邦。延边州与朝鲜、韩国在地缘、人缘方面有着特殊关系,地缘方面,它们都位于东北亚中心交汇点,处于连接中、朝、俄、韩、日等国陆海运输通道的枢纽。人缘方面,延边朝鲜族的祖先来自朝鲜半岛,多数人与朝鲜、韩国人有血缘亲属关系。冷战时期,在中朝两国坚持战斗友谊,兴衰于共中曲折发展的大框架内,延边州成为我国与朝鲜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在中韩两国从严重对峙状态逐渐转向缓和的关系中,延边州开始与韩国进行了民间交流。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伴随着冷战解体,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全世界宣布:由UNDP支持,周边多国共同开发图们江三角洲地区。图们江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开辟东北亚海、路、空国际通道,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国际合作。从此,图们江区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延边州、朝鲜罗先地区以及俄罗斯沿海洲成为多国合作开发的重点地区。图们江开发为延边州与朝鲜、韩国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图们江开发论证准备和开发阶段,中朝两国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上,经过高层互访,将两国关系推进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1992年8月,中韩两国建交,为延边州与韩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延边州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加强与朝鲜、韩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辟了珲春.罗津-束草的陆海客货联运航线、珲春-清津-日本西海岸诸港的定期班轮和珲春-罗津-釜山-新泻的集装箱航线,又开通了珲春-波谢特-釜山-秋田的国际陆海联运航线。至此,延边州初步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借港出海”战略,为延边州、吉林省乃至东北的振兴创造了新机遇。区域国际陆海通道的开辟,使延边州扩大与朝鲜、韩国的交流和合作,在经贸、劳务、旅游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东北亚区域还存在着冷战遗产的影响,区域各国的合作深受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层次等诸因素的制约,开发经费的支出依然局限于地方政府行为等原因,远远没有达到UNDP所预定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动图们江开发,2005年9月,图们江开发五个成员国在长春签署“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将图们江开发项目提升为大图们江行动计划。经过中朝频繁的高层交往,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发展阶段,直接推动延边州与朝鲜的交流与合作,使延边州租借罗津港一号码头,进一步扩展了延边州的“借港出海”战略。与此同时,中韩高层频繁往来将中韩两国关系提升为新世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延边州与韩国的交流与合作。不久,延边州与韩国开通了延吉-首尔、上海-延吉-釜山和延吉-青州直航航线。对外通道的扩展促进了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延边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9年11月,我国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延边州成为我国第一个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和示范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落实《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关键,是加强和扩展图们江区域对外国际通道,使延边州充分发挥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窗口作用。延边州在积极保障珲春—扎鲁比诺—新泻—束草四国联运航线运营的基础上,与朝鲜、韩国紧密合作,打开了珲春-罗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跨境运输通道,成功对接了延吉-韩国-日本的空中航线。中、俄、朝环形跨国旅游的启动,也是延边州与朝鲜、俄罗斯联合开办的边境旅游新亮点。展望未来,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国关系将继续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方向发展,中韩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不断得到深化。在中朝、中韩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延边州与朝鲜、韩国在开辟东北亚五国陆海通道、开辟新欧亚大陆桥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过程中,延边州与朝鲜、韩国将加强交流,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互补资源,在合作中一定会达到双赢目的。

余育国[5](2007)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民政协理论应是系统的、发展的,外交学理论同样应是系统的、发展的,在这种系统的理论框架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研究也应当是系统的、发展的。本文依据逻辑顺序次第展开,探讨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性质、特点、作用、内容、途径和载体等,涉及到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思想与政策、内容与形式、内在机制与外部环境。一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指导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握党的外交思想,从总体上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外交原则,包括全面把握与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国际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和而不同”和胡锦涛同志“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同时,要坚持用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和重点论的观点,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正确分析政协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性质和特点的研究上认为,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我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是人民外交;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决定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具有联系广泛、代表性强、层次较高、影响较大、形式灵活、亦官亦民的特点。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自身对外交往固有的性质,并通过发挥特点和优势,体现这种固有的性质。三是在人民政协促进我国外交民主化的作用研究上认为,中国有中国特殊的民主观念,但在尊重民主的一般性原则下,人民政协一定要践行民主政治思想,促进我国外交民主化。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活动有利于完善我国外交工作的协商、监督和参与机制,有利于改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外交形象,使中国外交迈向民主化和现代化。所以,本文从协商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形成上发挥作用的必要性、特殊性和机制;然后从监督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如何在对外交政策落实上发挥作用,提出要加强对外交活动情况的审议、围绕外交方面的问题反映社情民意、针对外交政策的落实开展视察考察、参与对外交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检查等。最后从参与的角度,探讨了人民政协在协助外交政策落实上的特殊作用,认为人民政协对外交活动的民主参与,表现出对国民外交的拓展性,对政府外交的辅助性,对公众外交的引导性和对公共外交的提升性。四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重要内容的研究上认为,人民政协要结合政协的优势和特点,围绕新时期的三大任务,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具体来讲,由于人民政协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发展,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我国的发展外交;由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具有逻辑一致性,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世界和谐与国内和谐;由于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发扬民主的协商形式与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相适应,人民政协要通过对外交往来促进我国的人权外交。五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形式与载体的研究上认为,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外交大会、会议或会商,即国家代表定期会晤;以声明、信件、照会、备忘录等形式的外交文书往来;规定国家间关系各种问题的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条约和协定的筹备和缔结;进行政治谈判或其他的谈判;国家代表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在报刊上阐明政府对某些对外政策问题的立场,发布关于重大国际事件的正式消息,正式出版国际条约和文件。人民政协在开展对外交往中一般来说不能超越这些方式,但在这些主要方式中,有些具体外交方式人民政协是不能用的,有的虽然可以用但可能角度不一样,具体手段与要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人民政协由于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地位,在对外交往中有着特有的途径与载体。本文进而认为,人民政协要把握开展外交互访的特征,切实增强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目的性、有效性,合理安排外交互访的内容;要综合运用外交声明、座谈会、研讨会、纪念会、招待会、接受采访、发表演说等途径,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立场;要通过国际会议,促进我国多边外交的发展;要搭建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立体化平台,发挥政协主席对外交往与政协组织对外交往的优势与作用。六是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上认为,由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并同人民代表大会一样,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又由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对象是议会,所以,对人民政协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政党和西方议会在对外交往中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进而认为,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不同于人大的对外交往,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人民外交,人大的对外交往是议会外交;人民政协不是议会,它和议会外交也不同,在外交的阶级性、目的性和方式上都有明显区别。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也不同,中国的政党外交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而人民政协包括了中国各政党和主要人民团体。但是,人民政协与我国人大、政党和西方议会在对外交往上又有着兼容性与相似性的一面。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同人大一样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对外交往中,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人民政协同西方国家议会一样,包括了各政党的代表人士,要加强与议会的交流和合作;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要积极参与我国的政党外交,充分吸收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活动,支持民主党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活动。最后,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必须立足于体系的完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人民政协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外交学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二者在学科特点上有很多相似性,这是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的学理基础。以此为基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也就应有两个方面:即学与术。学是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本体论部分,包括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性质、地位、特点和内容等,术是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应用论部分,包括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机制、作用、环境等。当然,这两个方面也不能截然分开。否则就称不上是体系。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建设的方向应是建立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学与术;能否建立起关于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学与术,是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成熟与否、全面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中,提倡学术思维,才能树立科学精神,将之视为科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从内政与外交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从内政层面而言,人民政协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完善上起着协商、监督的作用;从外交层面而言,人民政协以参政的方式,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两个层面结合最终促进了中国外交的民主化、现代化。研究外交或研究人民政协,都必须研究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同时,研究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一个交叉学科的问题,既属于对人民政协研究的范畴,又属于对中国外交学研究的范畴,二者的密切联系体现于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当代政协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决定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发展,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发展状况往往是政协事业与外交事业发展的表现,其取得的成绩是政协事业得以开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成绩的一个侧面。

沈定昌[6](2003)在《中韩建交十周年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两国是位于东北亚隔海相望的近邻,具有两千多年的交流史,可谓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在长期的文化、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过程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创建光辉灿烂的东北亚文明做出了贡献。两国人民曾为反对外来侵略共同进行过斗争,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影响,两国曾一度处于隔绝和不正常的状态。

杨接发[7](2003)在《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文中指出 亚洲9月2日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孟加拉国外长穆尔希德·汗。外交部长唐家璇与他会谈。9月3-8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访问泰国。在访问期间,李委员长会见了泰国王普密蓬、诗琳通公主、泰国会主席兼下院议长乌泰、副主席兼上院议长玛暖吉、总理他信、副总理空·巴达兰西等。9月3日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约翰内斯堡会见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

刘金质[8](2002)在《全面发展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韩建交十周年而作》文中研究表明中韩建交十年来,两国政治关系发展顺利,高层往来与接触不断,促进了互相了解与信任,提出了全面深入发展中韩合作伙伴关系的设想。两国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双边贸易增长迅速;韩国对华投资不断增加;产业合作不断深入与扩展;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协作加强;各种合作、对话机制正在形成。双边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中韩两国全面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存在着制约因素。发展中韩关系需要我们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真正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平等协商、相互信任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慎重解决可能出现的分歧与矛盾。在推进两国全面深入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时,应该特别重视与妥善处理美国和朝鲜等外部因素。

詹定方[9](2002)在《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文中认为3月3日 李鹏委员长向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发去唁电,对印度人民院议长巴拉约吉逝世表示哀悼。3月12日 钱其琛副总理会见朝鲜副外相金永日。3月14日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表示,中国对以色列军队大举侵犯巴勒斯坦地区深感震惊并予强烈谴责。3月17日 国务委员吴仪在德黑兰同伊朗副总统兼伊中经贸科技联委会伊方主席塞塔里法尔共同主持召开两国经贸联委会第11次会议。同日,伊总统哈塔米会见了她。

詹定方[10](2002)在《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2001年11月1日-12月31日)》文中认为

二、李瑞环会见韩国国会议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瑞环会见韩国国会议长(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依据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分析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政治沟通研究途径
        二、文献资料研究法
        三、历史研究法
        四、调查研究法
        五、案例研究法
    第七节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政治沟通理论
    第一节 政治沟通理论的演变
        一、沃尔特·利普曼和《民意》: 沟通领域的奠基之作
        二、哈罗德·拉斯韦尔: 宣传分析研究的拓荒者
        三、保罗 F.拉斯菲尔德: 沟通直接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四、新一代沟通学者: 媒体间接效果研究
        五、罗伯特·恩特曼: 框架理论的一流学者
        六、洛杉矶圣莫妮卡: 新社交沟通技术的发源地
    第二节 政治沟通的构成要素
        一、政治沟通的信息源
        二、政治沟通的信息
        三、政治沟通的管道
        四、政治沟通信息接收者
        五、正反馈与负反馈
    第三节 政治沟通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内容分析方法
        四、视听内容分析法
        五、网络分析方法
        六、试验与模拟法
第二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历史考察(上)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949-1956)
        一、党内政治沟通
        二、党权(党际)政治沟通
        三、党政政治沟通
        四、党群政治沟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7-1965)
        一、党内政治沟通
        二、党权政治沟通
        三、党政政治沟通
        四、党际政治沟通
        五、党群政治沟通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一、党内政治沟通
        二、党权政治沟通
        三、党政政治沟通
        四、党际政治沟通
        五、党群政治沟通
第二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历史考察(下)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77-2011)
        一、党内政治沟通
        二、党政(权)政治沟通
        三、党际政治沟通
        四、党群政治沟通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至今(2012--至今)
        一、党内政治沟通
        二、党权政治沟通
        三、党政政治沟通
        四、党际政治沟通
        五、党群政治沟通
第三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特点
        一、政治信息发布与接收者从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
        二、政治信息从部分公开逐渐走向公开
        三、政治信息管道城乡不平衡逐渐加大
        四、政治沟通正负反馈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基本经验
        一、遵循党内法规、发扬党内民主
        二、尊重外生事实、发挥监督作用
        三、遵守各自边界、实现协同治理
        四、尊重彼此党格、发挥参政功能
        五、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要尊重利益诉求、提升回应质量
第四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二、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权政治沟通的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二、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政政治沟的通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二、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际政治沟的通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二、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党群政治沟通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二、理论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中存在的诸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党权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党政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党际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
        五、中国共产党党群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
    第二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体系的不适应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环境的不适应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对象的不适应
第六章 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韩国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
        一、韩国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
        二、韩国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
        三、韩国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
        四、韩国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政治沟通
        五、韩国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
        六、启示与体会
    第二节 日本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
        一、日本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
        二、日本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
        三、日本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
        四、日本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
        五、日本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
        六、启示与体会
    第三节 台湾地区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
        一、台湾地区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
        二、台湾地区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
        三、台湾地区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
        四、台湾地区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
        五、台湾地区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
        六、启示与体会
    第四节 新加坡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
        一、新加坡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
        二、新加坡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
        三、新加坡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
        四、新加坡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
        五、新加坡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
        六、启示与体会
第七章 优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的原则与途径
    第一节 优化中共政治沟通的原则
        一、坚持党的根本领导
        二、遵循宪法法律轨道
        三、服从人民根本利益
        四、着眼利益的多样性
    第二节 优化中共政治沟通的途径
        一、党内沟通民主化
        二、党权沟通科学化
        三、党政沟通法制化
        四、党际沟通平等化
        五、党群沟通回应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国际民主联盟(保守党国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政党外交理论
        2、 跨国主义
    (四) 研究方法
    (五) 论文框架结构
一、 国际民主联盟的建立和发展
    (一) 国际民主联盟的建立背景
    (二) 国际民主联盟的历史渊源
    (三) 国际民主联盟的演变发展
二、 国际民主联盟的思想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 国际民主联盟的思想理论
        1、 保守主义
        2、 民主主义
        3、 非集产主义
    (二) 国际民主联盟的政策主张
三、 国际民主联盟的组织运作
    (一) 国际民主联盟本部的机构设置
    (二) 成员党和下属机构组织
        1、 欧洲政党国际组织
        2、 亚太民主联盟
        3、 国际青年民主联盟
        4、 其他地区联盟及国际组织
四、 国际民主联盟的核心:欧洲政党国际组织
    (一) 欧洲民主联盟
        1、 欧洲民主联盟的成立背景
        2、 欧洲民主联盟的成立
        3、 欧洲民主联盟的发展
    (二) 欧洲人民党
        1、 欧洲人民党同欧洲民主联盟的关系
        2、 欧洲人民党同国际民主联盟的关系
    (三) 欧洲保守改革联盟
五、 国际舞台中的国际民主联盟
    (一) 支持其成员党在本国的政治活动
    (二) 以民主人权为武器攻击其意识形态的对立面
    (三) 充当大国的发音器并代表西方的话语权
六、 国际民主联盟与中国国民党
    (一) 国际民主联盟下的中国国民党
    (二) 国际青年民主联盟下的中国国民党青年团
七、 国际民主联盟与中国共产党
    (一) 对双方交往的历史回顾
    (二) 对双方交往的统计分析
    (三) 对中国共产党交往形式的分析
    (四) 对双方交往的动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国际民主联盟(IDU)下属组织及政党简况
附录 B 国际青年民主联盟(IYDU)下属组织简况
附录 C 中国共产党同国际民主联盟其下组织和政党的党际交往活动简况

(3)中韩建交二十年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4)中国改革开放后延边州与朝鲜、韩国交流合作关系研究 ——以图们江开放开发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动机、目的及意义
    1.2 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选题有所拓展和突破的内容
    1.4 论文选题的内容概述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交流合作关系
    2.1 延边州自然状况及其社会特点
        2.1.1 延边州历史沿革与自然状况
        2.1.2 延边州的地缘特点与资源优势
        2.1.3 改革开放初期延边州的发展
    2.2 图们江开发前延边州与朝鲜的交流合作关系
        2.2.1 中朝高层互访与双方关系的发展
        2.2.2 延边州与朝鲜的人缘、地缘关系
        2.2.3 延边州与朝鲜的交流合作关系
    2.3 延边州与韩国交流合作关系的建立
        2.3.1 冷战时期从对峙趋向缓和的中韩关系
        2.3.2 延边州与韩国的特殊人缘关系
        2.3.3 延边州与韩国交流合作的开始
        2.3.4 小结
第三章 图们江开发时期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交流合作关系
    3.1 UNDP图们江开发计划与延边州的开发
        3.1.1 UNDP图们江开发计划的提出与促进
        3.1.2 中国的图们江开发计划及其实施
        3.1.3 延边州的图们江开发及经济发展
    3.2 边州与朝鲜交流合作关系的发展
        3.2.1 中朝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关系
        3.2.2 朝鲜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
        3.2.3 延边州与朝鲜交流合作关系的扩大
    3.3 延边州与韩国的交流与合作
        3.3.1 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3.3.2 韩国对图们江开放开发的支持
        3.3.3 延边州与韩国的交流合作发展
        3.3.4 图们江开发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3.3.5 小结
第四章 大图们江开发时期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交流合作关系
    4.1 大图们江开发中延边州的地位
        4.1.1 《长春协议》的签订与大图们江开发
        4.1.2 中国《长吉图规划纲要》战略的提出
        4.1.3 延边州深化通道建设加快开发步伐
    4.2 延边州与朝鲜交流合作关系的新发展
        4.2.1 传统友谊基础上的中朝关系新发展
        4.2.2 延边州与朝鲜的交流与合作的扩大
        4.2.3 延边州与朝鲜在“借港出海”中的合作
    4.3 延边州与韩国交流合作的发展
        4.3.1 中韩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3.2 延边州与韩国交流合作步伐的加快
        4.3.3 韩国对延边州对外开放的支持
        4.3.4 小结
第五章 延边州与朝鲜、韩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展望
    5.1 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发展趋势
        5.1.1 共同利益框架中的中朝关系发展趋向
        5.1.2 日益扩大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走向
    5.2 延边州与朝鲜、韩国深化合作关系的前景
        5.2.1 延边州与朝鲜在新项目中将扩大合作
        5.2.2 环形跨境旅游将促进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合作
        5.2.3 新欧亚大陆桥建设将强化延边州与朝鲜、韩国的合作
    5.3 推进延边州与朝鲜、韩国合作的建议
        5.3.1 促进延边与朝鲜关系的建议
        5.3.2 促进延边与韩国关系的建议
        5.3.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5)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关于题目: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一) 可以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经验进行理性升华,以指导实践
        (二) 可以丰富我国外交理论,促进中国特色外交学建立与完善
        (三) 可以促进中国外交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一) 在对人民政协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二) 在外交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三) 在政治学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研究成果
        (四) 在外交思想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相关性成果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 在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 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实现各相关学科方法的有效嫁接
    五、本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三) 人民政协在实现民主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四)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与载体
        (六)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
    六、本文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二)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实践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三) 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上做了些尝试
第一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要以党的外交思想为指导
        (一) 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握党的外交思想
        (二) 必须从总体上坚持党和国家的正确外交原则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要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
        (一)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二)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
        (三)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重点论的观点
        (四) 以人民政协理论为指导,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第二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性质
        (一) 人民政协性质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在性质上是人民外交
        (二) 总体外交格局决定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在性质上是人民外交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
        (一)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二) 具有层次较高、影响较大的特点
        (三) 具有形式灵活、亦官亦民的特点
第三章 人民政协在实现民主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一、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民主协商作用
        (一) 必须正确认识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二) 必须理性认识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三) 必须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在外交决策形成中的协商机制
    二、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的民主监督作用
        (一)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必要性研究
        (二)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特殊性研究
        (三) 人民政协在外交政策落实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途径研究
    三、人民政协在外交活动中的民主参与作用
        (一) 从外交角度看,当代外交发展需要人民政协的民主参与
        (二) 从政协角度看,人民政协需要在外交工作中积极参与
        (三) 从政协与外交的交叉角度看,政协对外交的民主参与具有独特作用
第四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
    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发展外交
        (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推进发展外交的发展
        (二) 要通过对外交往,交流中国与外国的发展经验
        (三) 要通过对外交往,为我国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 要通过对外交往,努力促进我国与外国的合作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人权外交
        (一) 要加强对人权外交的研究,应对西方人权外交上的挑战
        (二) 要加强与外国类似机构的联系,积极进行人权对话
        (三) 要宣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就,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我国的和谐外交
        (一) 要提高对促进我国和谐外交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二) 要大力宣传中国和合文化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政策
        (三) 要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扩展到国际政治生活之中
        (四) 要通过对外交往,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理解
        (五) 要通过对外交往,促进我国国内和谐
第五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途径与载体
    一、对人民政协开展的外交互访的探讨
        (一) 把握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特征
        (二) 切实增强人民政协开展外交互访的目的性、有效性
        (三) 合理安排外交互访的内容
    二、对人民政协对外宣传的探讨
        (一) 充分运用外交声明,表明我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态度
        (二) 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纪念会等,宣传我国外交政策
        (三) 举行联谊性招待会,增进外国友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四) 接受采访,有针对性的澄清对我国外交方面的疑虑
        (五) 运用演说这一途径,系统阐述外交方面的观点
    三、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探讨
        (一)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必要性分析
        (二)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可行性分析
        (三)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特殊性分析
        (四) 对人民政协参加与召开国际会议的作用分析
    四、对人民政协对外交往载体的探讨
        (一) 要充分发挥政协主席外交作为首脑外交的重要作用
        (二) 要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条块有效交叉的对外交往体系
第六章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比较研究
    一、人民政协与人大对外交往的比较
        (一) 人民政协与人大在对外交往工作上的区别
        (二) 人民政协与人大在对外交往工作上的联系
    二、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比较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求异研究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西方议会外交的求同研究
    三、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比较
        (一)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区别
        (二)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与政党外交的类似性
        (三)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各政党在对外交往上的作用
        (四) 人民政协要积极参与政党外交活动
结语
    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
    二、从内政与外交相结合的层面,创立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理论
参考文献
附:本人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表
后记

(8)全面发展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韩建交十周年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韩建交
二、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
    1. 韩国总统卢泰愚和金泳三相继访华
    2. 发展中韩经济关系四原则
    3. 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全面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1. 全面发展中韩合作伙伴关系的四点建议
    2. 互补互利的经贸关系
    3.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四、中韩关系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

(9)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亚洲
非洲
欧洲
中亚、俄罗斯
美洲
大洋洲
其他

四、李瑞环会见韩国国会议长(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研究[D]. 张艳青.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2]国际民主联盟(保守党国际)研究[D]. 赵嘉蒙. 外交学院, 2013(01)
  • [3]中韩建交二十年大事记[J]. 刘宝全,刘欣. 当代韩国, 2012(03)
  • [4]中国改革开放后延边州与朝鲜、韩国交流合作关系研究 ——以图们江开放开发为中心[D]. 王禹. 延边大学, 2012(01)
  • [5]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余育国.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8)
  • [6]中韩建交十周年回顾[J]. 沈定昌. 韩国学论文集, 2003(01)
  • [7]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J]. 杨接发. 国际问题研究, 2003(01)
  • [8]全面发展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韩建交十周年而作[J]. 刘金质. 国际政治研究, 2002(03)
  • [9]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J]. 詹定方. 国际问题研究, 2002(04)
  • [10]我国对外关系大事记(2001年11月1日-12月31日)[J]. 詹定方. 国际问题研究, 2002(02)

标签:;  ;  ;  ;  ;  

李瑞环会见韩国国民议会议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