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一、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蔡瑜玮,王艳萍,罗海萍[1](2019)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745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未感染组(670例);分析MHD患者感染发生率及其部位,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筛选MHD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恩泽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院内感染率为10.07%(75/74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OR=2.912)、合并糖尿病肾病(OR=4.402)、透析时间长(OR=2.438)、血清白蛋白低(OR=3.695)、使用广谱抗生素(OR=3.504)、自护能力差(OR=3.254)为MHD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并发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应结合高危因素,早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MHD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胡琳莉[2](2021)在《基于社会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社会大众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和对护士能力的期望,调查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态度和培训需求,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力合理调配、护理安全保障提供依据。[方法]1.以问卷星的形式,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调查江苏省13个市的社会大众,采用自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社会需求调查问卷,了解社会大众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和对护士能力的期望。2.以问卷星的形式,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调查江苏省13个市的护理管理者和护士,采用自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者调查问卷和“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了解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态度及相关培训需求。3.采用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方法,基于社会需求初步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选取江苏省范围内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3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结果]1.“互联网+护理服务”社会需求调查结果:社会大众中仅50.76%的人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57.35%的人认为需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76.57%的人希望护士来自公立医院,90.48%的人认为需要考虑护士所在医院级别,39.29%的人希望出诊费在100-200元,社会大众对护理项目的需求集中于基础护理项目,对护理安全、质量监管关注度高,90%以上的人认为需要建立三方评价体系。2.“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需求调查:80.11%的护理管理者和55.36%的护士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81.78%的护理管理者和55.75%的护士认为需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84.40%的护理管理者愿意支持护士利用业余时间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但担心护士安全问题,49.08%的护士不愿意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自身时间不足和担心安全问题。87%以上的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认为护士来源需要考虑医院等级,医院级别越低,护士资质要求越高。90%的护理管理者和80%以上的护士认为需要接受服务流程、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培训。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出诊费倾向于201-300元,护士报酬占比在50%-60%,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认为可行的护理项目集中于基础护理项目。90%以上的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认为需要建立三方评价体系,护士对平台应用能力还存在不足。3.“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对3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0,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03和0.136,最终确定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准入标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考核内容,22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81个四级指标,内容涵盖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概述、护士素质、法律法规、护理环境、应急处理、监管、质量控制、收费标准、护理安全、平台使用等一系列培训内容。[结论]1.“互联网+护理服务”社会知晓度低,需求度高,“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具有必要性。社会大众对护士资质期望高,对医保报销、服务安全、服务评价等方面存在需求,需要的护理集中于基础护理项目,研究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客观依据。2.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知晓度低,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性、平台运用、护理价格等存在顾虑,对服务流程、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培训需求度高,可为后期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方案提供参考。3.基于社会需求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具体量化,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护理管理者后期培训“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提供借鉴,填补“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的空白。

李鹤[3](2020)在《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Teach-back法(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其效果。旨在提高MHD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为MH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第一部分:确定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因素,经过专家访谈和多次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初稿;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筛选与修改,形成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第二部分:使用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哈市某综合三甲医院治疗的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为基础的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干预期12周。干预前填写一般调查表。干预前后记录发作性低血压频数、肌肉抽搐频数、生化指标、甲状旁腺、血压和IWGR%。最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构建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共包含考核目标及内容: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主要指标好转,说明试验组整体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6.试验组干预后舒张压小幅升高,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收缩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Teach-back方案,包括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包括尿毒症及其相关知识、透析及其并发症、营养与饮食、透析患者常见疾病及用药、透析通路维护、抗阻及有氧运动指导。2.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案能降低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抽搐的发生;可降低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提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IWGR%值比。3.Teach-back法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可改善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吴圣佳[4](2020)在《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在出院后1周、4个月、5个月和6个月时的社会参与水平,并分析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初步拟定概念框架,运用专家咨询法对12名专家进行2轮影响因素删选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研究的概念框架。2.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纵向研究设计,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病房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8-64周岁冠心病患者215例。研究者在患者出院前3天开始对其进行访视、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人口学资料调查。研究对象出院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调查其社会参与水平和影响因素。调查时点:以研究对象出院后1周为T0、以出院后4个月为T1、以出院后5个月为T2、以出院后6个月为T3进行纵向调查。研究工具: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以及自主参与问卷。其中一般资料问卷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全面健康素养、疾病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22.0、stata15.1和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疾病相关资料)、全面健康素养、医学应对方式情况、冠心病自我管理得分、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以及自主参与问卷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和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时点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增长趋势的异质性,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纵向分析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1.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专家协调系数在0.213-0.468。最终确定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包括5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2.随访完成情况和社会参与得分情况:本研究最终完成全部时点调查的有效样本215例。社会参与水平总体得分为:T0(73.82士8.73)分、T1(47.62士6.85)分、T2(39.37士8.23)分和T3(24.58士6.36)分。各时点社会参与得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自主参与问卷为反向计分的量表,研究对象的得分越低,社会参与水平越好,说明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随出院时间的推移逐步改善。潜变量增长模型结果显示,社会参与水平变化趋势受到初试水平和时间因素的影响,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3.研究对象各时点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切口位置进入T0方程,女性的社会参与水平较高,单纯胸部正中切口的研究对象较复合切口者社会参与水平较好;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能力进入TO和T1方程,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正相关;研究对象的执业状况和康复期疼痛评分进入T0、T1、T2的方程,术前在职的研究对象比无业者社会参与水平更高,研究对象康复期疼痛程度和社会参与水平负相关;回避应对和批判健康素养进入T1、T2、T3方程,回避应对和批判健康素养和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水平正相关;研究对象的冠心病自我管理水平进入T2和T3方程,冠心病自我管理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正相关。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全面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和各调查时点的社会参与水平均正相关;研究对象的支持利用度和各调查时点的社会参与水平负相关。社会参与水平(TO)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β=-7.526)、疼痛评分(β=7.227)、文化程度(β=-6.194);次要影响因素为性别(β=-5.638)、执业状况(β=-3.101)、切口位置(β=-1.229)、日常活动能力(β=-0.497)、支持利用度(β=1.276)、全面健康素养(β=-0.483)和社会支持(β=-0.454)。社会参与水平(T1)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疼痛评分(β=6.381)、文化程度(β=-5.747)、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β=-5.614);次要影响因素为执业状况(β=-2.328)、支持利用度(β=2.127)、批判健康素养(β=-0.691)、社会支持(β=-0.425)、回避应对(β=-0.329)、全面健康素养(β=-0.306)、日常活动能力(β=-0.222)。社会参与水平(T2)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β=-4.981)、疼痛评分(β=4.958)、文化程度(β=-3.038);次要影响因素为执业状况(β=-2.163)、支持利用度(β=2.144)、全面健康素养(β=-0.941)、批判健康素养(β=-0.476)、客观支持(β=-0.427)、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β=-0.413)、社会支持(β=-0.314)和回避应对(β=-0.389)。社会参与水平(T3)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β=-3.514)、文化程度(β=-1.931)、支持利用度(β=1.402);次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β=-0.745)批判健康素养(β=-0.507)、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β=-0.466)、回避应对(β=-0.357)和全面健康素养(β=-0.287)。4.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结果: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结果:模型的截距(p<0.05)和斜率(p<0.05)反映中青年CABG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个体初始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社会参与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初试水平以及上一时点社会参与水平相关。进一步使用k-means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水平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研究对象的高水平组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因素(β=-14.007)、疼痛(β=4.857)、医疗资源可及性(β=-4.243);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因素(β=-10.840)、疼痛(β=6.796)和文化程度(β=-3.170)。5.混合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日常活动能力较高(β=-0.330,p<0.05)、社会支持水平较好(β=-0.943,p<0.05)、回避应对水平较高(β=-0.171,p<0.05)、冠心病自我管理及其各个维度水平较高:即日常生活管理(β=-0.277,p<0.05)、疾病管理(β=-0.126,p<0.05)、情绪管理(β=-0.560,p<0.05)、批判性素养得分较高(β=-0.351,p<0.05)和医疗资源可及性较好(β=-0.311,p<0.05)、单纯胸部正中切口(β=-0.847,p<0.05)、在职患者(β=-1.482,p<0.05)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水平起到阻碍作用的因素有:疼痛得分较高(β=1.803,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专家咨询结果可靠,经专家咨询确定的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因素概念框架合理,可谓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依据。2.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随出院时间推移逐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不同阶段的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不同。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识别不同时点影响患者术后重返社会活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采用动态变化的态度观察和采取干预手段。3.对于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是影响患者重返社会的重要因素,并且疼痛是患者出院后1周、4个月和5个月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早重视患者术后对疼痛的主诉,积极提供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早识别阻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的因素,并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这对促进患者重返社会起到积极作用。4.对于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出院后5个月(T2)和6个月(T5)对患者社会参与水平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5个月时将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纳入考虑,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随访干预。5.执业状况对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持续到患者出院后5个月(T2),建议临床工作者在患者出院后5个月内关注非在职患者的社会参与情况,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6.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批判健康素养和回避应对和患者出院后4个月(T1)、5个月(T2)和6个月(T3)时的社会参与水平正相关。建议临床工作者在此时期内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推送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对疾病的过分关注,进而将注意力转移至正常社会活动和个人职的重建。7.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文化程度、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全面健康素养、社会支持在患者出院后1周(T0)、4个月(T1)、5个月(T2)和6个月(T3)时均和患者的社会参与水平正相关。这提示临床工作者应该持续关注低学历和低健康素养的患者回归社会情况,引导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中。社区医疗资源可及性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各调查时点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对于社会参与水平较低的患者尤为重要,提示临床工作者应该通过医院-社区联动系统、通过电话、互联网、移动医疗APP随访等多种远程医疗手段,长期持续地进行疾病管理和健康信息的推送,以保障医疗效果的延续,促进患者的社会回归。

韩梦汐[5](2020)在《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受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2)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构建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理论模型;(3)验证构建的理论模型,分析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选取在西安市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经研究对象同意后由肾移植受者自愿、自行填写自评问卷,调查工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不确定感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应激评价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般统计分析,采用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21.0统计软件对建构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2份,流失样本13份,最终纳入259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性170例,女性89例;259例肾移植受者年龄范围分布于18~58岁,平均年龄为36.63±8.54 岁。(2)本研究调查的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分为87.86±12.67。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不明确性(37.88±8.13),信息缺乏性(19.34±4.69),复杂性(16.00±3.22)和不可预测性(14.63±2.62),各维度得分高低情况与前人研究一致。(3)259名调查对象中,163例更倾向于采用面对的方式应对疾病,67例更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剩余29例倾向于采用屈服的应对方式。(4)259例肾移植受者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平均分为29.62±8.55。其中,“预期性行为”维度平均得分为13.82±4.95(得分范围6~30分),“抑制性行为”维度平均得分为8.22±2.51(得分范围3~15分),“预期性情绪”维度平均得分为7.58±2.72(得分范围3~15分)。(5)259例肾移植受者的应激评价平均得分为11.39±2.10。其中,“威胁性”维度平均得分为10.40±3.06(得分范围4~19分),“挑战性”维度平均得分为11.81±2.53(得分范围4~20分)。(6)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指示肾移植受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不确定性容忍度与应对方式存在间接影响,而对疾病的评估结果则直接影响应对方式的选择。结论:(1)调查的肾移植受者普遍存在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和不确定性容忍度。(2)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有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经济负担以及肾功能是否异常。(3)大多数肾移植受者对于疾病不确定感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少部分受者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极少数的受者采用屈服的应对方式。(4)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仅与“屈服”这一应对方式有关,而与“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5)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对其的评估而影响应对方式的选择。

刘海燕,王淑芹[6](2019)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探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CRRT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基于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的CRRT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非计划性下机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下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红细胞比容及尿素消除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尿素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应用于CRRT患者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下机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其各项生理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二、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MHD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分析。
    2.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比较分析。
    3.影响MHD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MHD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MHD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对策分析。

(2)基于社会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 文献回顾
        1.1 “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概念
        1.2 国内外“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际意义
    4 研究思路
    5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互联网+护理服务”社会需求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社会大众基本资料
        2.2 “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及态度调查
        2.3 “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3 讨论
        3.1 “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不足
        3.2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能力欠缺
        3.3 服务项目开展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3.4 质量监管受高度重视
    4 结论
第三部分 “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需求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2.2 “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及态度调查
        2.3 平台应用现状
        2.4 “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需求调查
        2.5 质量监管
    3 讨论
        3.1 “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待推进
        3.2 “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度高
        3.3 “互联网+护理服务”价格有待规范
        3.4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项目有待分层落实
    4 结论
第四部分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体系确定原则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调查方法
        1.5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1.6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积极性系数
        2.3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协调程度
        2.5 专家意见集中度
        2.6 专家修改意见
        2.7 专家函询结果
    3 讨论
        3.1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分析
        3.2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分析
        3.3 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的意义
    4 结论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设想
        3.1 研究局限性
        3.2 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列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基本概念及内涵
        1.1 血液透析
        1.2 Teach-back
        1.3 知信行理论
    2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3 血液透析相关研究现状
        3.1 国外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3.2 国内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3.3 MHD患者死亡率
    4 MHD患者并发症频发死亡率高的原因
        4.1 血液净化本身
        4.2 患者本身
    5 MHD患者常见并发症
        5.1 透析中的并发症
        5.2 透析远期并发症
    6 MHD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7 Teach-back法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应用
    8 理论框架
        8.1 Teach-back
        8.2 德尔菲法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编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回顾法
        1.2 德尔菲(Delphi)法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2.2 专家函询过程
        2.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回顾法结果
        3.2 德尔菲法研究结果
        3.3 权重的计算
        3.4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临床干预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样本量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干预内容
    4 观察指标
        4.1 发作性低血压
        4.2 肌肉抽搐
        4.3 生化指标
        4.4 高血压和IWGR%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效果相关资料比较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资料组内比较
        2.1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内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内比较
        2.3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内比较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组间比较
        3.1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间比较
        3.2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
        3.3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间比较
讨论
    1 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2 研究内容的可靠性
        2.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2.2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3 MHD患者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内容及分析
    4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4.1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4.2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血压和IWGR%的影响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局限性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社会参与的国内外文献回顾
        (一)社会参与的概念
        (二)慢性病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研究
        (三)冠心病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研究
        (四)慢性病患者社会参与的测量工具
        (五)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概念框架的确定
    二.实验设计和实施
第三部分 结果
    一、随访完成情况
    二、研究对象相关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1.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
        2.研究对象不同时点医学应对方式的描述性分析
        3.研究对象不同时点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4.研究对象不同时点社会支持评分的描述性分析
        5.研究对象不同时点社会参与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三、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同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研究对象的自主参与问卷得分
        (二)研究对象各量表得分和自主参与问卷得分相关性分析
        (三)研究对象社会参与问卷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四)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五)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的潜变量增长模型
第四部分 讨论及建议
    1.中青年CABG术后患者社会参与现状
    2 中青年CABG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 不同时点促进中青年CABG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的对策探讨
第五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5)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肾移植概述
        (一) 肾移植的历史与现状
        (二) 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三) 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四) 肾移植的并发症
        (五) 肾移植受者的心理问题
    二、疾病不确定感概述
        (一) 不确定感
        (二) 疾病不确定感
        (三) 疾病不确定感的表现
        (四) 疾病不确定感的形成原因
        (五) 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六) 疾病不确定感的测量工具
        (七) 疾病不确定感的理论模型
        (八) 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
    三、应对方式概述
        (一) 应对方式的理论
        (二) 应对方式的测量工具
        (三) 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的现况
    四、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五、不确定性容忍度概述
        (一)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相关概念
        (二)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个体的影响
        (三) 不确定性容忍度的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四、理论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一) 样本的纳入标准
        (二) 样本的排除标准
        (三) 样本量
    二、研究工具
        (一)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二)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三)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简版
        (四) 应激评价量表
        (五) 医学应对问卷
    三、资料收集
        (一) 资料收集过程
        (二) 质量控制
    四、统计方法
    五、伦理性原则
第四章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一)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二) 研究对象的疾病统计学资料
    二、研究对象疾病不确定感现状
    三、研究对象的应对方式
    四、研究对象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
    五、研究对象对疾病的应激评价结果
    六、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 患者一般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二) 患者一般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一)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与其余量表得分的相关性
        (二) 应激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八、模型的检验
        (一) 模型检验
        (二) 模型修正
        (三) 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四) 模型效应
第五章 讨论
    一、肾移植受者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一)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二) 研究对象临床疾病特征
    二、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分析
        (一) 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分析
        (二)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三、肾移植受者不确定性容忍度情况分析
    四、肾移植受者应激评价状况分析
    五、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六、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 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二) 疾病不确定感与应激评价的相关性
        (三) 疾病不确定感与不确定性容忍度的相关性
    七、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 应激评价是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中介因素
        (二) 疾病不确定感与不确定性容忍度对评估阶段的影响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启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
    附录3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简版(IUS-12)
    附录4 应激评价量表(SAM)
    附录5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附录6 知情同意书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成立前馈控制小组
        1.4.2 总结经验
        1.4.3 规范管理流程
    1.5 观察指标
        1.5.1 非计划性下机
        1.5.2 并发症
        1.5.3 生理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非计划性下机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理指标比较
3 讨论

四、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 蔡瑜玮,王艳萍,罗海萍. 医院管理论坛, 2019(04)
  • [2]基于社会需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 胡琳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D]. 李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中青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D]. 吴圣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韩梦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探析[J]. 刘海燕,王淑芹. 现代医学, 2019(03)

标签:;  ;  ;  

745例透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