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神经的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监测

保留神经的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监测

一、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中冰冻切片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蔡林,高旭,李宏召,林天海,任善成,汪朔,王海峰,王平,杨璐,杨中华,曾浩,周晓晨[1](2020)在《腹腔镜(含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共识》文中指出耻骨后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于1947年由MILLIN首先报道,后经过WALSH等[1]的改良,该术式已经成为前列腺切除的经典手术入路和标准术式。随着手术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前列腺癌根治术正在向更微创、更高效、更精细的方向发展。SCHUSSLER于1997年首先报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2001年报道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LP)以来,

谭聪[2](2020)在《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尿控和性功能恢复效果,以期为开展RARP的医学中心进行术式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和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本研究纳入符合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前有性活动、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共86例,其中4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0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PSA水平、切缘阳性(PSM)率、生化复发(BCR)率、IIEF-5评分、尿控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所有对患者术后情况的评估分别是在患者术后6周、3月、6月、12月、24月的随访中进行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图描述分析累积生存函数,以log-rank检验发现经过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级分层后可能存在的组间差异,所有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名患者,RARP组46人,LRP组40人。RARP组与LRP组相比,手术时间(208.72±33.63vs227.63±49.75,p=0.046)、术中失血量(132.24±46.83vs167.75±63.22,p=0.004)、术后住院天数(9.28±2.87vs12.54±5.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RP组相较LRP组术后即刻(78.3%vs57.5%)、3月(84.8%vs65.0%)及6月(91.3%vs75.0%)尿控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LRP组相比,RARP组患者术后IIEF-5评分在术后第12个月(14.54±6.09vs10.85±6.64,p=0.009)以及术后第24个月(17.50±5.35vs14.20±6.37,p=0.011)显着升高,但两组性交成功率及ED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时IIEF-5评分无明显区别(p=0.144)。两组患者术后12月尿控率、术后PSA水平、PSM发生率、24月内BCR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RA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较LR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住院天数更短、术后6月内尿控恢复率更高,并且能显着提高术后第12月及第24月的IIEF-5评分,但对患者性交成功率和ED发生率无明显改善作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RARP手术在肿瘤控制、术后12月尿控恢复方面的作用与LRP的效果相似。

李康华[3](2019)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间收集的71例行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由同一术者团队完成。按照术后切缘阳性情况分为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年龄分别为(71.04±7.351)、(70.27±6.478)岁,体重指数(BMI)分别为(24.29±4.259)、(23.05±3.968)kg/m2,穿刺阳性针数分别为(8.15±3.949)、(8.43±4.747),前列腺重量分别为(46.80±27.421 g)、(41.12±19.139g)。患者年龄、BMI、穿刺阳性针数、前列腺重量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患者术前PSA、穿刺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对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1例中术后病理切缘阴性44例(62%),切缘阳性27例(38%),其中6例(22.2%)为单纯尖部切缘阳性,4例(14.81%)单纯底部切缘阳性,3例(11.11%)单纯体部切缘阳性,14例(51.85%)为多灶切缘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eason评分(P=0.028)、病理分期(P=0.000)与切缘阳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P=0.004)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尖部、底部切缘阳性的发生率较高。选择合适的患者行保留神经的手术方式,其肿瘤学疗效可能是安全的。

周密[4](2019)在《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疗效对比: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数据检索建库至2018年10月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Vesicourethral anastomosis,VUA)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文献筛选采用两人平行摘录的方式,采用纽卡斯特-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每个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Meta分析,对证据质量使用GRADE profiler3.2.2软件进行评估。结果:共检索到453项文献,纳入12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VUA吻合方式对比研究。在纳入的研究中,用NOS评估文献显示,质量参差不齐,从5星到9星不等。在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e,CS)组较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IS)组更有优势,OR=0.43(95%CI:0.310.59);CS组较IS组能更早拔出尿管,MD值为-3.18(95%CI:-3.77<sub>-2.60);在整体吻合时间IS组和CS组无明显差异,然而亚组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入路根治术中CS较IS更快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值为-11.97(95%CI:-16.39<sub>-7.55),敏感性分析时发现结果反转,CS较IS需要时间更短,MD值为-8.51(95%CI:-13.43<sub>-3.60);在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3/6/12月尿控功能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吻合口狭窄OR=0.60(95%CI:0.351.03),3月OR=1.14(95%CI:0.871.49),6月OR=1.13(95%CI:0.771.64),12月OR=1.46(95%CI:0.852.50)。通过将纳入文献结局指标作漏斗图分析,发现文献间异质性及发表偏倚均较小。研究证据质量等级评估为低,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结论:CS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吻合口瘘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吻合时间方面,然而在吻合口狭窄和尿控功能方面无显着差异。这两种技术都是安全的且使用于VUA,医生应该根据个人手术经验、手术方式以及病人特点选择缝合技术。受文献质量的影响,需要对膀胱尿道吻合技术进行更多精心设计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差异,特别是在长期结果方面的差异。

卢华[5](2017)在《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解剖学研究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正如着名学者Robert P.Myer所指出的:一个熟悉解剖的外科医师,能让患者出血更少、切缘更好、功能保存更满意。1905年Hugh Hampton Young首次开展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1947年Milin首次描述耻骨后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1987年Walsh正式提出了解剖性前列腺根治切除的概念,1992年Schuessler开展第一例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1997年Raboy报道了首例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2000年Binder及Vallancein首次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在国内,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医疗器械配置不足,RALRP手术虽然独具优势但尚难以普及,而LRP手术对医疗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在国内多数县级医院甚至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腹腔镜已经是常规配备,这导致了 LRP逐渐成为了目前国内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主流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LRP手术开展例数的增加和外科医生手术经验的积累,学界改良和规范了许多具体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步骤。更重要的是,解剖学者对于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该术式的持续进化和演进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LR P手术兼具切除和重建的过程,需要兼顾肿瘤切除的最大化及功能结构损伤的最小化,手术步骤繁复、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漫长,一直是泌尿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目前对前列腺及周围结构的局部精细解剖尚存较多疑问,经典的解剖学教科书及图谱对于前列腺及周围精细结构缺乏详尽的描述甚至部分描述间相互矛盾,远远不能满足指导临床手术的理论需求。特别是对于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尖部区域重要结构的精细测量数据甚至精确定性描述均尚属空白。前列腺位于盆腔深部,其周围有精密复杂的筋膜及神经血管结构,其底部及尖部则有复杂的控尿相关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前列腺周围的筋膜结构以及耻骨前列腺韧带(PPL)、背血管复合体(DVC)在总体性的定性层面上有所认识,但仍缺乏对相关结构参数的精确测量数据,特别是对于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的精细解剖测量目前基本尚属空白。如前列腺尖部,相关结构几何空间狭小、人种间/个体间变异大,解剖研究难度很大,但又是泌尿外科医生和解剖学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为其解剖结构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病人切缘阳性率、控尿功能及性功能的保持和恢复密切相关,而后者又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例如,术中保持足够的尖部尿道长度以及及维持膜部尿道进入尿生殖膈的生理角度有助于术后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而探究背血管复合体、耻骨前列腺韧带及尿道横纹括约肌之间精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显然有助于避免术中游离PPL、缝扎DVC时误伤尿道横纹括约肌及盆底肌群,并为术中进行"尿道前方悬吊"提供条件。再如,膜部尿道四周均有大量神经纤维出现,其很有可能是走行于前列腺后外侧的神经血管束(NVB)在靠近前列腺尖部并继续向远端走行过程中的空间位置二次分布,术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神经纤维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及控尿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但这些神经纤维在前列腺尖部区域的空间分布在不同报道中并不一致。此外,很多泌尿外科医生在术中会发现前列腺体积改变对于膀胱颈部形态具有显着影响,特别是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腺体部分凸入膀胱者,膀胱颈部容易受到腺体挤压产生返折变形,术中很容易误伤膀胱三角区、导致颈口保留不足或前列腺腺体误切开等并发症。以上种种棘手而现实的问题都是每一个泌尿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必然要面对的。正是因为对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解剖学研究的缺失,导致了 LRP术中如何保护重要的控尿及勃起相关功能结构缺乏客观具体的操作依据及技术规范,也使得外科医生在处理前列腺尖部结构、离断及重建膀胱颈部及尿道的过程中如同"盲人摸象"--由于缺乏精细的局部应用解剖学指导,只能凭经验、凭感觉甚至凭运气。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于前列腺周围结构特别是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精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而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为此,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方法,以实际指导LRP术中科学实施控尿及性功能相关结构保留为目的,研究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特点。[目的]1.测量尖部远端尿道与尿生殖膈的角度2.测量耻骨前列腺韧带的空间几何尺寸3.探究前逼尿肌围裙覆盖前列腺前表面的范围4.描述膀胱颈部形态特点及其向前列腺部尿道移行的特点[方法]1.与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合作,获取10%福尔马林固定男性尸体20具。截去所有尸体标本的双下肢,使用线锯对其中10具标本的骨盆进行正中矢状切开,暴露完整尿道并用红线标记,用量角器及直尺测量膜部(尖部远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角度及长度。剥离膀胱及前列腺前方的脂肪组织,完全显露耻骨前列腺韧带的侧方,用直尺自耻骨端至前列腺端测量耻骨前列腺韧带的宽度。2.用线锯将另外10具标本的耻骨自耻骨联合外侧5cm处分别离断,用手术刀将盆腔脏器自盆壁完整剥离下来,避免损伤前列腺周围结构,观察膀胱颈与前列腺底的位置关系。用镊子清除耻骨后的疏松结缔组织,逐步钝性分离出逼尿肌围裙、耻骨前列腺韧带、背侧血管复合体等结构,描述或测量以上主要结构的几何形态及数据。[结果]1.尖部远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角度最大87.6°,最小70.3°,平均82.2±5.3°,前列腺尖部尿道(尖部远端尿道至盆膈)的长度为12.1 ±2.3mm。2.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端测得宽约7.5±1.3mm,中间宽约6.2±1.1mm,前列腺端宽约12.6 ±2.2mm,自耻骨端至前列腺端长约9.3 ±1.2mm。两条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端相距约10.7±1.8mm,前列腺端相距约12.8±2.6mm。3.逼尿肌围裙几乎覆盖前列腺全长,呈倒三角形分布,在前列腺底部分布范围约为10点至2点之间,在前列腺尖部分布范围约为11点至1点之间。其中间最厚,向两侧移行时逐渐变薄乃至消失。4.膀胱颈与前列腺底的接触面并非一个标准的平面,而是一个随膀胱颈向尿道移行逐渐向前列腺中央凹陷的曲面,其具体形态可能受前列腺体积影响---特别是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大、腺体向膀胱内凸出者。[结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结构复杂、精致,对LRP术后控尿及性功能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对前列腺尖部远端后尿道长度、后尿道穿越盆底的角度、PPL几何尺寸的定量测量以及对膀胱颈部与前列腺基底交界曲面及其变异的定性描述,可以帮助术者对LRP术中控尿及性功能相关结构建立清晰的解剖图景,为LRP术中控尿及性功能保护技术的标准化及手术步骤的程序化提供基础性依据。[目的]将RELRP手术步骤分解、改良,建立技术规范化、步骤程序化的标准手术流程,保障手术安全、平滑其学习曲线并增强不同研究间数据的可比性。[资料与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以来接受RELRP治疗患者手术过程录像,通过观摩手术过程并参阅相关文献,全面审视、梳理RELRP手术步骤,归纳提炼手术技巧及经验,实现RELRP操作技术标准化和操作步骤程序化。[结果]标准程序化RELRP可分解为21步(技术要点详见正文);1.摆手术体位2.手术野满毒铺巾3.留置尿管4.纯性扩张耻骨后腹膜外间隙5.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及耻骨后腹膜外气腹6.置入腹腔镜,直视下建立双侧操作通道7.耻骨后间隙脂肪清理、止血,显露重要解剖标志8.清理盆腔淋己结9.显露并缝扎背侧血管复合体10.离断膀腕颈部11.切开狄氏筋膜并从前列腺后方游离达前列腺尖部12.剪断前列腺侧初带及耻骨前列腺初带13.离断前列腺尖部,完全游离前列腺并装袋14.直肠指检,排除直麻损伤15.吻合曰后方重建16.膀胱颈尿道吻合17.检测吻合口密闭性及手术止血18.顿合口前方悬吊19.留置创腔引流管20.取出标本21.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结论]RELRP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流治疗术式之一在多数省级医院己经得到开展并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但不同医疗中也甚至同一中也不同手术者之间在手术操作的技术细节、操作步骤的数量及顺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手术疗效差异较大、数据可比性欠佳,不利于循证医学的开展及大数据的挖掘。本研究通过观摩手术录像,结合论文第一部分中的解剖学研充成果,提炼手术共性及经验,将RELRP手术进行技术标准化、步骤程序化的整理,初步为RELRP建立了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保障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增强了不同研究之间数据的可比化进而有利于使用循证医学工具对RELRP技术做持续的优化和改良。同时,RELRP的标准程序化研究,可平滑该手术学习曲线,有利于该技术向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推广施行。[目的]量化比较、评价标准化RELRP(S-RELRP)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行RELRP手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S-RELRP手术组20例、ns-RELRP手术组25例,所有患者前列腺癌诊断均由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比较S-RELRP及ns-RELRP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术前PSA水平、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及住院天数、术后尿漏及琳己漏发生率、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的控尿情况、住院费用等数据。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术中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负荷进巧比较。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根据数据特征分别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术式改变。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如年龄、体重、术前tPSA、术前巧SA/tPSA、术前Gleason评分等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S-RELRP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218.25±20.47min,明显少于ns-RELRP组的254.20±40.25min(P=0.008)。S-RELRP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0±57.12ml明显少于118-11组的194.00±113(1111=0.041),但两姐患者术中、术后巧未输血。S-RELRP组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文为7.20+2.14天和9.55+2.06天,显着短于ns-RELRP组的9占2+3.11天和12.76+4.04天(P=0.028,P=0.033)。S-RELRP组顿合曰漏发生率0%(0/20)、淋巴漏5%(1/20),ns-RELRP吻合口漏4%(1/25)、淋巴漏16%(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6,P=0.243)。S-RELRP组及ns-RELRP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8%(2/25),无显着差异(P=0.688)。术后3个月控尿率方面,S-RELRP组及ns-RELRP组分别为85%和56%,S-RELRP组明显占优(P=0.037)。S-RELRP组及ns-RELRP组术后3个月PSA阳性及达到生化复发水平者分别为10%、5%和24%、8%,均无显着差异(P=0.222,P=0.688)。S-RELRP组医生工作负荷明显更低(3.54+52 vs 4.09+0.54,P=0.025),而护±工作负荷则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别(3.01+1.20 VS 3.13+0.83,P=0.732)[结论]S-RELRP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时间短、往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医生工作负荷低等优点,而在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淋巴漏、术后胃麻恢复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PSA水平、住院总费用方面与ns-RELRP组相当。

范雅峰[6](2017)在《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前列腺癌在欧美发达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男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一位、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改善、人口老龄化以及PSA早期筛查的日渐普及,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及部分高危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外科手术里面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根治术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发展至今日的腹腔镜和机器人腹腔镜手术。2000年德国学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了首例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而国内解放军总医院也于2007年10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首例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陆续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其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已被国内泌尿外科医师所认可。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65例,其中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89例,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76例,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的结果,对机器人腹腔镜组(RARP)及腹腔镜组(LRP)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漏尿率、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尿控情况、生化复发率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选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们共完成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89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4147min,平均(89±40.7)min,术中出血20600ml,平均(178±173.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天,平均(1.5±0.6)天,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243天,平均(7.1±4.9)天,术后住院时间529d,平均(8.9±4.0)d,术后切缘阳性率18.0%(16/89),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0.1%),漏尿3例,感染1例,肠梗阻2例,尿道狭窄2例,切口疝1例,8例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经疝修补好转。术后随访123月,平均(9.8±7.3)月,3个月完全尿控率86.6%(58/67),6个月完全尿控率92.7%(51/55),12个月完全尿控率96.9%(31/32),7例术后出现生化复发,1例术后出现多发转移,1例术后死亡。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们共完成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76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8213min,平均(118±79.4)min,术中出血101300ml,平均(203.4±199.3)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天,平均(1.7±0.8)天,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251天,平均(10.4±8.2)天,术后住院时间733d,平均(14.2±5.9)d,术后切缘阳性率14.5%(11/76),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17.1%),漏尿7例,肠梗阻1例,尿道狭窄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13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随访123月,平均(9.3±7.8)月,3个月完全尿控率74.2%(46/62),6个月完全尿控率82.6%(38/46),12个月完全尿控率89.7%(26/29),8例术后出现生化复发。结论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相比,两者的肿瘤学结果与功能学结果相似,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拔除引流管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邱成[7](2015)在《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和远期并发症评估》文中指出目的:目前很少有研究数据直接比较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与开放的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Open 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我们通过回顾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所做的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与开放的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从而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结果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了我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诊断明确为前列腺癌,TNM分期为T1T3a,Gleason评分<7分并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55例,其中行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的患者25例,采取开放的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及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尿漏率、住院天数等。并对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比较其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血PSA水平等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泌尿外科共进行了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25例,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30例,均获得成功,术中无输尿管、膀胱、直肠等腹腔脏器的损伤,术后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其中,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8.00±135.37min,术中出血量为395.70±89.50ml,术后导尿管拔出时间为14.90±3.17天,引流管拔出时间为4.80±3.88天,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30.50±12.20h,平均住院时间为15.10±8.52天,尿漏5例,术后发生尿失禁2例,勃起功能障碍3例,术后3个月平均血PSA为1.01±1.57ng/ml。开放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5.00±79.88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0±190.70ml,术后导尿管拔出时间为15.50±2.98天,引流管拔出时间为5.60±2.67天,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71.20±13.30h,平均住院时间为22.00±8.11天,尿漏12例,术后发生尿失禁3例,勃起功能障碍9例,术后3个月平均血PSA为0.85±0.82ng/ml。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与开放的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均是目前临床上泌尿外科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远期并发症上,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视野更加清晰,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更好,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唐文明[8](2014)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开放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Retropub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RP)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评价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9例,其中行RRP52例,行LRP37例,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前年龄、术前Gleason评分、术前临床分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年尿控率、切缘阳性率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LRP组无病例需中途转开放。LRP组与RRP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4±201)ml与(785±526)ml,两者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LRP组手术时间为(236±131)min,与RRP组平均手术时间(1924±105)min(p<0.01),对于中高危需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其手术时间分别平均另需62分钟和47分钟;术后疼痛评分LRP组与RRP组分别为(2.37±1.89)与(3.46±1.53)(p<0.05);平均术后通气时间LRP与RRP分别为(65±16)h与(69±21)h(p>0.05);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LRP组(13.84±2.68)d与RRP组(14.25±3.62)d(p>0.0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1.6±4.3)d与(14.5±6.2)d(p<0.05);术后1年尿控率分别为90.3%(28/31)与88.1%(37/42)(p>0.05);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7%(10/37)与23.1%(12/52)(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开放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而术后尿失禁、切缘阳性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开放术相似,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是安全可靠的。

蔡海[9](2013)在《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前列腺癌113例,其中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63例;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50例。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体重指数(BMI)、术前PSA、术前穿刺Glesson评分、临床TNM分期(c-TNM)、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分期(p-TNM)、术后尿控、性功能、生化复发率等指标。结果1、1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2台,其中T-LRP组1台,E-LRP组1台;两组行体重指数(BMI)、术前PSA、术前穿刺Glesson评分、临床TNM分期(c-TNM)、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T-LRP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E-LRP组,(325.6±95.6)min对(213.8±1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LRP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E-LRP组,(398.9±200.6)ml对(305.8±21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LRP组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长于E-LRP组,(14.43±4.54)d对(12.3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T-LRP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E-LRP组,(14.54±6.45)d对(12.6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3、T-LRP组术中并发症9例,E-LRP组术中并发症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3);两组术后并发症各9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3)。4、随访时间为1550月,中位时间32月;T-LRP组与E-LRP组术后1年、生化复发分别4.76%(3/63)对6.00%(3/50),两者无差异(P=0.134)。T-LRP组与E-LRP组在拔尿管时、术后半年,尿控满意率分别为22.2%(14/63)对40.0%(20/50)、55.5%(35/63)对80.0%(40/50),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34、P<0.001),但其1年后尿控率无明显差异(P=0.324)。T-LRP组,对术前性功能正常23例(65.7%)、轻度异常12例(34.3%),均行保留NVB手术,术后有24例(68.6%)恢复性功能。E-LRP组,对术前性功能正常18例(69.2%)、轻度异常8例(30.8%),均行保留NVB手术,术后有17例(65.3%)恢复性功能。结论E-LRP相对T-LRP具有相同的远期控瘤效果和尿控效果,但E-LRP术后的早期尿控效果优T-LRP。T-LRP较E-LRP操作空间大,对膀胱尿道吻合时张力较小,对神经血管束易于辨认及保留,更有利于进行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经腹膜外途径路入较经腹腔路入的T-LRP更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腹腔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骆强翔[10](2013)在《前列腺癌根治术125例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男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即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在cT2期以内、无转移灶的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后可望获得长期生存,且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多在可接受的范围,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案[1];对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即cT3期患者,由于术后切缘阳性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且可能存在难以评估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既往并不被推荐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但近年来有限的文献(包括一些前瞻性研究)报道,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仍有可能获益,尽管这一观点在不同的研究者和研究中心具有较大的争议,但仍表明了根治性手术治疗在针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2];而对于cT4期及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任何分期的患者,大多数学者认为不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而转为内分泌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因为手术仅能为肿瘤的分期提供依据而对肿瘤的治疗并无益处。但目前国外有大规模研究表明,即使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仍可提高其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研究者认为根治性手术对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仍然可获益。在手术过程中,阴茎背血管复合体(Dorsal Vascular Complex, DVC)的合理处理是控制出血的关键之一。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缝扎DVC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另有研究认为,DVC的处理方式对术后尿控的恢复速度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性缝扎,即在切断DVC后根据必要性进行缝扎,要比常规的先缝扎后切断能获得更高的术后早期尿控率。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认为,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免缝扎DVC技术也是可行的,其并不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和输血的风险[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项已趋成熟的手术方式,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是,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例如:对于pT3期及以上,或已有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根治性手术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数据极其有限,且各研究者的结论有较大的争议,尚待更多的研究中心提供数据予以充实,亦可为将来多中心的荟萃分析提供文献支持;作为一项应用较少的技术,免缝扎DVC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优越性仍亟待研究;关于前列腺两侧血管神经束(Neurovascular Bundle, NVB)的保留对尿控的影响,术前血清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与术后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问题,以及生化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等问题,均亟待研究探讨或充实。研究目的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失访与死亡时间、结局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初步探讨免缝扎DVC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与否;阐明前列腺两侧NVB的保留对尿控的影响;探讨术前PSA对于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意义;基于以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别阐明不同因素对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以上一系列研究,期待为更合理确定手术适应症、改进手术方式、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统计学依据,并为国际上尚存争议的一些问题提供单中心研究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临床研究。统计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泌尿外科自2002年2月至2013年2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且获得规律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临床资料完整的12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1围手术期资料收集通过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医生工作站、嘉禾电子病历系统及病案室查询纸质病历三种方式复习病案,收集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包括:①术前资料:患者基本信息、首发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伴发基础疾病情况、术前初始PSA、fPSA/PSA(%).肿瘤临床分期、肿瘤Gleason评分(包括主要评分与次要评分)、治疗史、控尿情况、阴茎勃起功能(仅针对年龄≤70岁,术前阴茎勃起功能满意,有性生活需求的患者);②术中:手术日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输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情况、双侧NVB处理方式、DVC处理方式、切缘情况、术中并发症(包括术中严重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直肠损伤、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等);③术后:包括术后Gleason评分(包括主要评分与次要评分)、术后病理分期、留置尿管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指患者手术后至出院前所出现的并发症,亦属于术后早期并发症范畴,包括:术后严重出血、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尿瘘、肠瘘、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道狭窄、尿失禁、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愈合不良、淋巴囊肿等)、术后治疗情况。2术后随访资料收集方法建立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随访计划表。患者出院时,嘱其在术后2年内每3个月返院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返院复查1次,5年后每1年返院复查1次。对于因各种原因没有按时返院复查的患者,及时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通知对方返院复查;对于确实无法或无意愿返院复查的患者,嘱其在当地医院就近复查相关项目后,将检查及检验报告以电话、短信、照片、信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予以及时反馈,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以确保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作好详实的登记;对于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变更后未能联系上的患者,以及极其不愿配合随访而失去联系的患者,按失随访处理。3术后随访指标包括:①随访日期;②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资料,包括:血清PSA水平、fPSA/t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胸部平片、腹部平片、腹部B超(包括肝胆胰脾及泌尿系统)、盆腔MRI、全身骨显像、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生化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严重出血、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尿瘘、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道狭窄、尿失禁、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愈合不良、淋巴囊肿、死亡等)、术后全天需要使用的尿垫数量、术后治疗情况、失随访与死亡情况(注明原因);③术后远期(术后3个月后)资料,包括:血清PSA水平、fPSA/t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胸部平片、腹部平片、腹部B超(包括肝胆胰脾及泌尿系统)、盆腔MRI、全身骨显像、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生化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道狭窄、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术后全天需要使用的尿垫数量、术后治疗情况、失随访与死亡情况(注明原因)。其中,阴茎勃起功能的评估与术前对应,即仅针对年龄≤70岁,术前阴茎勃起功能满意,有性生活需求的患者。4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的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检验水准α=0.05。描述性统计结果以频数(f)或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个独立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有序等级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组变量无序,评价指标变量有序,评价不同组别某指标之间是否有差别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并进一步使用VV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Bonferroni法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α=0.05/比较次数。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生化复发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别比较单因素不同水平的生存曲线差异性。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筛选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1免缝扎DVC技术临床效果的初步探讨免缝扎DVC组37例(29.6%),缝扎DVC组88例(70.4%),平均手术时间199.5分钟vs213.6分钟(t=-1.180,P=0.240),平均出血量209.5ml vs205.0ml(t=0.111,P=0.912),平均输血量148.7ml vs130.7ml(t=0.408,P=0.685),输血率32.4%vs43.2%(χ2=1.254,P=0.263)。2NVB的处理方式与尿控术中未保留NVB58例(46.4%),保留单侧NVB27例(21.6%),保留双侧NVB40例(32.0%)。未保留NVB、保留单侧NVB、保留双侧NVB三种处理方式术后3个月时的控尿率分别为:70.7%、81.5%、97.5%,不完全一致(χ2=11.334,P=0.003);对于术后3个月时的全天尿垫数量,Kruskal-Wallis H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示:三种不同的NVB处理方式,术后早期全天尿垫数量是不全相同的(χ2=25.686,P=0.000),平均秩次依次为:77.19、61.83、43.21;根据平均秩次进一步推测:不保留NVB者术后早期全天需要使用的尿垫数量最多,保留单侧NVB者次之,而保留双侧NVB者使用的尿垫数量最少。但不保留NVB与保留单侧NVB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46>0.025),而与保留双侧NV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后者使用的尿垫数量较少;保留单侧NVB与保留双侧NV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25),后者使用的尿垫数量较少。Sperman等级相关检验示,血管神经束保留程度与术后早期全天使用尿垫数量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s=-0.453,P=0.000)。3术前PSA与术后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术前PSA水平:<4.0ng/ml者8例(6.4%),4.0~10.0ng/ml者38例(30.4%),10.0~20.0ng/ml者34例(27.2%),>20ng/ml者45例(36.0%);术后Gleason评分:2-6分67例(53.6%),7分27例(21.6%),8分19例(15.2%),9-10分12例(9.6%);术后病理分期:pTl期14例(11.2%),pT2期75例(60.0%),pT3期34例(27.2%),pT4期2例(1.6%)。Sperman等级相关检验示:术前PSA与术后Gleason评分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s=0.345,P=0.000);术前PSA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s=0.284,P=0.001);术后Gleason评分与术后病理分期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s=0.642,P=0.000)。4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远期转归共发生手术相关性早期并发症10种,49人共发生并发症57例次。其中:尿失禁23例(拔除尿管3个月时评估)、尿路感染11例、切口愈合不良7例、尿瘘5例、尿道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3例、肠瘘2例、附睾炎1例、肺部感染1例、阴茎伴下肢淋巴水肿1例。其中,7人发生2种及2种以上的并发症:尿瘘合并尿失禁3例,尿路感染合并附睾炎1例,尿失禁合并切口愈合不良1例,尿道狭窄伴吻合口狭窄1例,尿失禁合并尿路感染及阴茎及下肢淋巴水肿1例。术后3个月时,控尿率为81.6%;术后1年时,控尿率为96.1%;术后5年时,控尿率为100%。对于年龄≤70岁,术前阴茎勃起功能满意,有性生活的63例患者,术前按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评估勃起功能:21人勃起功能正常,其余42人有轻度的勃起功能障碍;随访至今,有25人(39.7%)恢复了自我满意的阴茎勃起功能,其中:25例未保留NVB的患者中有2例(8.0%),12例保留了单侧NVB的患者中有6例(50.0%),26例保留了双侧NVB的患者中有17例(65.4%)。远期转归或结局:前列腺癌骨转移12例,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0例,腹股沟斜疝5例,尿道狭窄5例,膀胱结石3例,原发性肺癌3例,尿路感染1例,输尿管结石1例,前列腺癌肺转移1例,膀胱癌1例,鼻咽癌+直肠癌1例,脑血栓1例,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1例。死亡6例,其中:因原发性肺癌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骨转移死亡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5无生化复发生存分析随访时长3~126个月,平均33个月,中位24个月。共10人分别于术后第3到105个月时失随访。生化复发37例,分别按患者术前初始PSA水平、术中双侧NVB处理方式、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缘情况、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不同水平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情况(HR=3.666,95%CI1.550~8.671)、术后Gleason评分(HR=1.446,95%CI1.140-1.834)、术前初始PSA水平(HR=1.014,95%CI1.004~1.025)是生化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免缝扎DVC技术与缝扎DVC技术相比,简化了手术步骤,不增加出血与输血风险,学习曲线较短,易于掌握,且由于钳夹的牵拉作用而使得处理DVC时术野较为开阔,更好的暴露了前列腺尖部,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伤及尿道括约肌的风险;对于合理选择的患者,保留双侧NVB有利于术后尿控的早期恢复;术前PSA与术后Gleason评分及术后病理分期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术前PSA对于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及术后病理分期有积极意义;手术切缘情况、术后Gleason评分及术前初始PSA水平是生化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二、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中冰冻切片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中冰冻切片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含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及科室开展LRP/RALP的条件保障
    1.1 组织保障
        1.1.1 手术医师培训
        1.1.2 手术室护士培训
        1.1.3 麻醉医师培训
    1.2 设备采购选型及安装调试维护
    1.3 患者沟通及围手术期管理
    1.4 腹腔镜手术使用的设备
        1.4.1 腹腔镜设备吊塔
        1.4.2 腹腔镜设备
        1.4.3 能量切割设备
        1.4.4 麻醉设备
        1.4.5 可移动悬挂式显示器
        1.4.6 手术示教摄像系统
        1.4.7 手术图像采集存储系统
        1.4.8 图像远程传输系统
        1.4.9 音频采集及远程传输系统
        1.4.1 0 CO2气源输送系统
    1.5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室布置
2 围术期的风险评估与管控
    2.1 术前评估
        2.1.1 肿瘤风险评估(tumor progression risk strat-ification)
        2.1.2 总体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
        2.1.2. 1 合并症
        2.1.2. 2 营养状态
        2.1.2. 3 认知能力
        2.1.2. 4 体能评分
        2.1.3 其他
        2.1.3. 1 体质指数
        2.1.3. 2 既往腹部手术史
    2.2 前列腺癌根治术
        2.2.1 手术适应证
        2.2.2 肿瘤临床分期
        2.2.3 手术操作
        2.2.3. 1 手术时机
        2.2.3. 2 切除范围
        2.2.3. 3 盆腔淋巴结清扫
        2.2.3. 4 保留神经
    2.3 术后管理与疗效评估
        2.3.1 围手术期管理
        2.3.1. 1 生命体征
        2.3.1. 2 切口与管道
        2.3.1. 3 饮食与下床活动
        2.3.2 随访与疗效评估
        2.3.2. 1 初次随访
        2.3.2. 2 后续随访
3 实施操作
    3.1 RALP手术过程
        3.1.1 术前准备
        3.1.1. 1 手术体位
        3.1.1. 2 建立气腹
        3.1.1. 3 穿刺Trocar分布
        3.1.2 手术的关键步骤
        3.1.2. 1 控制背深静脉复合体
        3.1.2. 2 分离膀胱颈
        3.1.2. 3 分离输精管和精囊
        3.1.2. 4 分离前列腺的背面
        3.1.2. 5 处理前列腺蒂并保留NVB
        3.1.2. 6 膀胱颈尿道吻合
        3.1.3 其他安全要点
    3.2 LRP操作路径
4 临床风险事件的管理和控制
    4.1 出血
    4.2 直肠损伤
    4.3 淋巴漏
    4.4 感染
    4.5 深静脉血栓
    4.6 泌尿系统并发症
        4.6.1 吻合口尿漏
        4.6.2 尿道狭窄
        4.6.3 术后长期尿失禁
        4.6.4 切缘阳性(positive surgical margin,PSM)
5 总结

(2)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2.2 手术方式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PSM和BCR等瘤控相关指标
    3.2 尿控恢复
    3.3 性功能恢复
第4章 讨论
    4.1 肿瘤控制
    4.2 尿控功能保护
    4.3 性功能保护
    4.4 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3)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术前准备
    2.3 主要设备
    2.4 手术方法和步骤
        2.4.1 前入路保留神经手术
        2.4.2 前入路不保留神经手术
    2.5 术后处理
    2.6 病理方法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疗效对比: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缩写词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资料收集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筛选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统计分析
    3.文献及证据质量评价
结果
    1.纳入文献情况
    2.文献质量评估
    3.结局指标
        3.1 吻合口瘘
        3.2 吻合口狭窄
        3.3 吻合时间
        3.4 导尿管留置时间
        3.5 术后3月尿控功能
        3.6 术后6月尿控功能
        3.7 术后12 月尿控功能
    4.发表偏倚
    5.证据质量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RELRP相关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区域的应用解剖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ELRP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标准化RELRP与非标准化RELRP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2

(6)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和远期并发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手术器械与设备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组
        2.2.2 开放手术组
        2.3 术后治疗
        2.4 术后随访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的比较结果
    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前列腺体积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拔引流管和导尿管的时间以及出院前恢复情况的比较
    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PSA水平的比较结果
    4. 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讨论
    1.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1.1 手术适应症
        1.1.1 临床肿瘤分期
        1.1.2 预期寿命
        1.1.3 健康状况
        1.1.4 PSA及Gleason评分
        1.2 手术禁忌症
    2. 经耻骨后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3. 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术后并发症
    4. LRP与RRP的手术疗效分析
    5. LRP与RRP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分析
    6.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体会与经验总结
        6.1 控制术中出血
        6.2 保留尿控结构
        6.3 保留勃起神经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开放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3 手术指征和方法
    2.4 随访资料
    2.5 观察统计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术前参数分析
    3.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统计数据
    3.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见表3
    3.4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
    3.5 两组患者随访资料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前列腺癌根治术125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图索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终点
    2.4 手术方法
    2.5 临床资料收集
    2.6 研究内容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术前资料
    3.2 围手术期资料
    3.3 术后早期资料(术后3个月之内)
    3.4 术后远期资料(术后3个月以上)
    3.5 免缝扎DVC技术临床效果的初步探讨
    3.6 NVB的处理方式与术后早期尿控
    3.7 术前血清PSA水平与术后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关系
    3.8 BCR的危险因素探讨
    3.9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统计学合格证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保留神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中冰冻切片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含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共识[J]. 蔡林,高旭,李宏召,林天海,任善成,汪朔,王海峰,王平,杨璐,杨中华,曾浩,周晓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07)
  • [2]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D]. 谭聪. 南昌大学, 2020(08)
  • [3]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情况分析[D]. 李康华. 南昌大学, 2019(01)
  • [4]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疗效对比:meta分析[D]. 周密.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D]. 卢华. 山东大学, 2017(08)
  • [6]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 范雅峰. 郑州大学, 2017(02)
  • [7]腹腔镜前列腺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和远期并发症评估[D]. 邱成. 皖南医学院, 2015(05)
  • [8]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开放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D]. 唐文明. 中南大学, 2014(03)
  • [9]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研究[D]. 蔡海.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10]前列腺癌根治术125例临床研究[D]. 骆强翔.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保留神经的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