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一、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论文文献综述)

朱益桐[1](2021)在《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探索》文中提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经过调查发现,尽管很多中小学已经逐步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目前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还是以传统模式的讲练结合为主,学生缺乏合作和分享,且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本研究通过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江苏省X市Y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课程资源,开设情况和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学校、教师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需求情况,开发出《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在实施阶段将人工智能课程与其他课程深度融合,建立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高中人工智能校本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说明了研究背景、现状、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意义,着重梳理校本课程开发以及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本章对人工智能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述,具体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按照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计划以及课程评价的流程开发人工智能校本课程;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对本次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和建议;基于前期调查分析,确定《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课程组织并选择本次《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十二个项目,组织教学;制定《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并对该课程进行了效果评价与反思。第四部分是研究的重点,进行《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以笔者实训学校某班学生为对象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三轮迭代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程呈现出来。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基于多方反馈,本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提升学科素养上有很好的效果。尽管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但对于省同层次学校开发人工智能校本化课程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高健博[2](2019)在《小型旋耕机遥控执行机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国内外的旋耕机研究现状、遥控式耕作机械研究现状、以及其他类型遥控机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现有的各类遥控农业机械的研究进展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适合小地块、水田、丘陵、温室、果园等作业环境的小型手扶式微耕机,存在作物和果木枝丫等导致的作业空间狭小,操作困难的问题,对微耕机的遥控执行机构进行了设计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本文采用遥控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微耕机主要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遥控升降式转向执行装置、遥控换挡执行装置、遥控离合执行装置以及信号接收装置等辅助部件,实现了微耕机的田间遥控工作。对解决由于植物、果木的茂密生长以及作物低矮等原因造成作业空间狭小、操作困难,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文完成了遥控微耕机的整机设计。分别对升降执行机构、转向执行机构、离合执行机构、换挡执行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构形设计、加工及安装调试。规划了车体上电源、开关、遥控线路等装置布局,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受力情况校核零件强度。通过开展田间性能测试试验,全文得出以下结论:(1)遥控升降机构设计。选出光轴滑块式的升降传动方式,对驱动电机进行了选型,完成加工与安装。遥控升降机构能够实现有效升降距离达到6cm。(2)遥控转向机构设计。确定了连杆机构传动方案,采用推杆电机驱动,完成转向机构的加工与安装。试验结果显示:该转向机构能够按照遥控的指令进行左右转向,转向角度在±40°范围内,能够满足微耕机的作业要求。(3)换挡和离合遥控执行机构设计。根据微耕机整机布局及空间尺寸,设计加工了换挡和离合遥控执行机构,选择推杆电机作为动力装置。试验过程中,换挡和离合机构能够正常工作,可实现动力的切断与接合,以及换挡操作。(4)操纵控制方面。设备反应时间在0.11s—0.14s,无明显延迟,执行机构反应灵敏。(5)通过试验测量,平均作业耕深约8.0cm。在田间和公路两种情况下进行无干扰直线行驶测试,20m偏移量分别为0.324m和0.202m,行驶偏移率分别为1.6%和1.0%。转弯半径约为2.911m。通过本研究,完成了微耕机的遥控执行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实现了旋耕、刀轴升降、直线行走、离合换挡及转弯等遥控操作,满足实际作业要求,有望解决由于果园、温室等狭窄空间内旋耕机操作困难的问题。

李亚龙[3](2018)在《浅析红外遥控技术的有效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红外线的应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生活用品红外线开关、医疗用品远红外纺织品,军工产品红外探测器等。本文介绍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红外遥控技术就是由遥控发射器、一体化接收头、单片机、接口电路组成。遥控技术发展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最初的雏形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了无线电遥控。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红外遥控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遥控技术运用的非常广泛,利于人们的生活。

彭洪[4](2015)在《地震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地磁场与地球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大量观测与研究发现,在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几分钟至数天内震中区磁方位角会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因此在临震前期对磁方位角异常信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震磁效应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很可能成为地震预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地震预警的研究为背景,在探索临震前期磁方位角变化特性的基础之上对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进行设计与研究。本监测平台的工作原理是实时监测磁方位角α,通过智能算法快速识别异常α信号,并将其传输给PC机进行MATLAB分析,找出异常信号的中心频率fm。为了快速识别异常α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分离内外源场的差值法及判别磁方位角信号异常的阈值延时法,并完成了对地震地磁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和上位机的MATLAB编程。其中地震地磁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MPU9250磁方位角采集电路、IAP15F2K61S2微控制器预处理电路、GSM短信及声光报警电路、LCD1602液晶显示电路、38kHz载波红外遥控电路及RS485数据通信电路等的设计;地震地磁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的软件主要有磁方位角采集程序、数据分析及预处理程序、人机交互程序及通信程序等。上位机的MATLAB程序主要实现GUI串口通信、时域分析、频谱分析、中心频率的测定、数据存储及报警等功能。本监测平台虽然以磁方位角为监测与分析对象,但也适用于其它地震前兆信息的分析,如地震前兆次声异常,只需用次声异常智能传感器取代地磁异常智能传感器,并修改相关参数信息即可。本文在2015年3月9日云南省嵩明县地震之后,对监测平台进行现场测试,各个模块能正常工作、模块之间通信安全可靠,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报警阈值、延迟时间等参数进行设定。最后对本监测平台做了总结和展望,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司宇星[5](2014)在《智能家居的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智能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生活更加安全,节能,智能,便利和舒适。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后传播到欧洲、日本等国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智能家居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智能家居才进入中国。但是发展速度迅速,无论是从智能家居的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上都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缺点是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本论文在分析了现有的智能家居系统市场需求以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技术设计了智能家居系统。该智能家居系统是基于simpliciTI无线网络协议进行组网与通信,由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移动终端作为智能控制中心,为用户直接提供相关的家居管理和控制服务。网络控制适配器作为家电控制终端采用红外遥控技术、调光控制技术以及温度传感器技术对家电设备,比如电视、DVD、电灯实现控制。论文主要的内容有:1.使用simpliciTI无线网络协议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通信系统进行了设计。2.使用JNI技术实现了平板电脑与设备控制系统的USB通信并设计了平板电脑的上层应用程序。3.设计红外线接收和发射电路,实现单片机红外线编解码程序和自学习程序。单片机通过红外线接收器对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进行解码和发射,从而达到直接控制红外线设备的目的。4.设计基于可控硅的调光电路,实现单片机上的调光程序。单片机通过调光程序对调光控制器进行驱动,从而达到对电灯进行光亮调节的目的。5.使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设计温度测量程序,从而达到对室内温度进行测量的目的。

吴将,沈舒,朱志宇,刘浩,杨官校[6](2013)在《基于STC12C4052AD单片机的遥控调光LED灯的设计》文中提出本设计以低成本,操作方便,电路结构简单为目标。遥控调光LED灯系统由主机和从机两部分组成,主机负责调光,从机负责远程控制,本文采用红外遥控的法实现实时、准确、多点控制灯光的强度,不但有利于光线采集,更有利于节能减排。以STC12C4052AD单片机为主控及从机控制芯片,并以开关电源模式通过PWM信来驱动外围开关电路调控灯光亮度,具有节能高效的性能。本设计通过遥控从机对灯光进行高亮度、低亮度、和中亮度的调节。

廉国中[7](2010)在《基于伪码调剂技术的水下多仓采样器超声波遥控电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遥控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大力发展蓝水海军的在背景下,在水文科学领域,水声遥控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水声遥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就水声遥控技术在水下采样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水下遥控的过程中,虽然通信信号量较少,但是仍需要通过水声信道传递指令信息,然而由于水声信道复杂,测量装置位于水下,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遥控信号存在反射、折射、散射、多径干扰、多普勒效应和水噪声干扰等多种影响,降低了接收端的信噪比,然而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遥控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抗衰减和干扰,提高信噪比。为了解决在水下遥控中遇到的困难,把伪码调制技术引入了水下遥控领域。伪码调制技术是通过信息信号和伪码波形相乘对信息信号进行调制的技术,它在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以及保密性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是目前能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有效抗多径的通信技术,它的隐蔽性和低截获概率性能,也使得它在水声遥控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超声波遥控是声遥控中发展比较快的一种。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在水中衰减小,束射特性优良。将经过伪码调制的信号通过超声波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可以有效解决其它遥控方式在水下遥控应用中所遇到的能量损耗大、多径干扰、多普勒效应等问题,同时获得较高的遥控准确性。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超声波水下遥控多仓采样系统中水上遥控部分和水下接收装置的方案论证以及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在了解了课题研究背景的前提下,详细介绍了遥控技术和超声波技术的基础知识,确定了遥控装置的硬件解决方案,介绍了超声波换能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并对超声波遥控专用电路进行了重点介绍。采用了伪码调制技术对信号进行扩频调制,通过现有的伪码调制序列进行了对比,在水下遥控过程中遥控设备较少的情况下,最终选择自相关性能好的m序列作为伪码调制序列。基于超声波和伪码调制技术,确定了超声波水下遥控的硬件方案,微控制器采用51系列的低功耗单片机AT89S52,超声波收发器采用LM1812专用集成电路,用硬件实现的m序列对遥控器发出的遥控指令信号进行伪码调制,在水中由LM1812接收并扩频、解调,最后获得指令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使其控制多仓采样器的行为。在本文中主要实现了前面所述的功能,最后完成了超声波水下遥控电路的软件框架设计,并进行了调试。

赵健衡[8](2009)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遥控器设计》文中提出文章在分析了红外线遥控信号编码的基础上,选择HS6221红外遥控编码芯片构建红外线发射系统,EM78P153S单片机和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构建红外线接收系统。设计一种适合于室内电器控制的红外线遥控系统。

张望喜[9](2008)在《数字化X线摄影机遥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X线摄影机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智能控制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医疗设备。如何方便、高效、高精度地实现对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控制是本文研究的课题。论文主要研究了红外线遥控,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对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控制,最后讨论了神经网络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设备上的应用及仿真。红外线遥控具有许多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控制、传输、医疗、军事等高科技领域。在本课题中,主要讨论了红外线的编码、解码以及在数字化X线摄影机中的应用。本文根据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控制要求,采用PLC控制的数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位置调节,速度调节等功能,并做了可靠性设计。文中论述了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和过程,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实现了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控制。PID控制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但对于复杂控制对象,PID控制很难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数字化X线摄影机为控制对象,通过分析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以BP(误差反传)神经网络为基础,设计了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在MATLAB平台上,讨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罗湘运[10](2008)在《通用多址遥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红外遥控在家用电器、安全保卫、工业控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家用电器、安全保卫。当家里的电视或者VCD、DVD较多时,有时候用遥控器遥控它们,会产生冲突,发生误操作。本来只想遥控当

二、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人工智能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1.1.2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1.1.3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步骤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人工智能
        2.1.2 校本课程
        2.1.3 校本课程开发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2.4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及流程
3 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
    3.1 校本课程需求分析
        3.1.1 学生需求
        3.1.2 学校需求
        3.1.3 社会需求
    3.2 校本课程目标确定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3.3.1 课程内容选择
        3.3.2 课程内容组织
    3.4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3.4.1 组织形式
        3.4.2 实施计划
        3.4.3 教学资源建设
        3.4.4 教学目标
    3.5 校本课程教学实施
        3.5.1 教学理念
        3.5.2 教学模式
        3.5.3 教学方法
        3.5.4 教学环境
        3.5.5 教学评价
    3.6 校本课程评价
        3.6.1 内容
        3.6.2 对象
        3.6.3 方式
4 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实践
    4.1 实施准备
        4.1.1 实施背景
        4.1.2 实施对象
        4.1.3 实施环境
        4.1.4 实施时间
    4.2 教学设计
        4.2.1 案例一:《投影屏幕自动收放机器人》
        4.2.2 案例二:《语音识别及智能控制》
        4.2.3 案例三:《单片机编程智能控制》
    4.3 教学实施
        4.3.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 实施效果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课程需求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课程开发需求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实施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学设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型旋耕机遥控执行机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旋耕机研究现状
        1.2.2 遥控耕作机械研究现状
        1.2.3 其他类型遥控机械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整体方案设计及遥控升降机构设计
    2.1 整体方案设计
    2.2 升降传动方案分析
        2.2.1 滚珠丝杠副
        2.2.2 梯形丝杠
        2.2.3 光轴滑块组
    2.3 升降机构设计
        2.3.1 升力的测量
        2.3.2 升降电机的选择
        2.3.3 传动设计
        2.3.4 轨道滑块套组的设计计算
    2.4 支架板设计
    2.5 支架板的有限元分析
        2.5.1 支架板的受力约束分析
        2.5.2 支架板的有限元分析
        2.5.3 支架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耕机遥控转向机构设计
    3.1 转向方式选择
        3.1.1 旋转驱动电机
        3.1.2 直线驱动电机
        3.1.3 转向电机的选择
    3.2 传动设计及遥控转向操作
    3.3 转向轮行走时的阻力分析
    3.4 加工与安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遥控换挡及离合设计
    4.1 遥控换挡
    4.2 遥控离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机遥控系统控制
    5.1 遥控方式的选择
        5.1.1 红外线遥控技术
        5.1.2 无线电遥控技术
    5.2 遥控选型
    5.3 整机遥控线路设计
        5.3.1 电源设置
        5.3.2 线路连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遥控微耕机运行试验
    6.1 遥控行走试验的装置与条件
        6.1.1 试验装置
        6.1.2 测试条件
    6.2 试验目的
    6.3 试验过程与分析
        6.3.1 旋耕测试与分析
        6.3.2 行驶测试与分析
        6.3.3 转弯测试与分析
        6.3.4 无线遥控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3)浅析红外遥控技术的有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外遥控技术简介
二、红外遥控与其他无线遥控方式的区别
三、红外遥控技术的普遍运用
    (一) 航空航天中应用
    (二) 工业环境中应用
    (三) 家电领域大肆应用
四、结语

(4)地震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震地磁信号测量的基本理论及工作原理
    2.1 地震地球磁场概述
    2.2 地震地磁测量的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总体设计
    3.1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需求分析
    3.2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总体框架
    3.3 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3.3.1 局部地磁场内外源场的分离方法
        3.3.2 地磁异常信号的判别方法
        3.3.3 地磁异常信号中心频率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硬件电路设计
    4.1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地磁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4.2.1 磁传感器的选择
        4.2.2 信号采集电路
    4.3 IAP15F2K61S2主控芯片
    4.4 人机交互电路设计
        4.4.1 红外线遥控电路
        4.4.2 GSM短信及声光报警电路
    4.5 数据通信电路设计
        4.5.1 TTL串口转USB通信电路
        4.5.2 RS-232串口通信电路
        4.5.3 RS485通信电路
    4.6 电源电路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软件设计
    5.1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5.2 软件总体运行流程
    5.3 各模块软件分析和设计
        5.3.1 地震地磁信号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的软件分析和设计
        5.3.2 PC机MATLAB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震地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测试和分析
    6.1 地震地磁信号采集及预处理模块测试和分析
    6.2 PC机MATLAB测试和分析
    6.3 嵩明县4.5级地震实例测试与分析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5)智能家居的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
    1.2 智能家居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论文相关技术介绍
    2.1 CC2511片上系统
        2.1.1 CC2511硬件环境
        2.1.2 CC2511片上系统中断体系结构
        2.1.3 CC2511片上系统定时器
        2.1.4 CC2511片上系统通用I/O引脚
    2.2 SIMPLICITI网络协议
        2.2.1 SimpliciTI网络协议特点
        2.2.2 SimpliciTI网络协议结构
        2.2.3 SimpliciTI网络地址结构
    2.38051单片机编程技术
        2.3.1 IAR开发环境介绍
        2.3.28051单片机存储空间结构
    2.4 红外遥控技术
    2.5 可控硅控制技术
    2.6 温度传感器选择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家居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智能家居系统需求分析
        3.1.1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2 智能家居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2 智能家居系统网络结构
    3.3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结构
    3.4 网络通信系统设计
        3.4.1 simpliciTI网络拓扑结构
        3.4.2 网络通信系统结构
    3.5 用户控制中心设计
        3.5.1 用户控制中心网络结构
        3.5.2 用户控制中心软件结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备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控制中心
        4.1.1 平板电脑与CC2511USB通信
        4.1.2 平板电脑上层应用程序
    4.2 网络通信系统程序设计
        4.2.1 AP节点主程序流程
        4.2.2 ED节点主程序流程
        4.2.3 RE节点主程序流程
    4.3 红外遥控模块
        4.3.1 红外线编码、解码基本原理
        4.3.2 红外线遥控模块硬件设计
        4.3.3 红外信号调制解调过程
        4.3.4 红外线解码接收程序设计
    4.4 电灯控制模块
        4.4.1 电灯控制模块功能结构
        4.4.2 电灯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4.4.3 电灯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5 温度测量模块
        4.5.1 温度传感器DS18B20工作原理
        4.5.2 温度测量模块硬件设计
        4.5.3 温度测量模块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
    5.1 红外遥控模块测试
        5.1.1 红外遥控模块的测试环境
        5.1.2 红外遥控模块测试过程
        5.1.3 红外遥控模块测试结果
    5.2 电灯控制模块测试
        5.2.1 电灯控制模块的测试环境
        5.2.2 电灯控制模块测试过程
        5.2.3 电灯控制模块测试结果
    5.3 SIMPLICITI网络协议通信测试
        5.3.1 simpliciTI网络协议测试环境
        5.3.2 simpliciTI网络协议测试过程
        5.3.3 simpliciTI网络协议测试结果
    5.4 用户控制中心测试
        5.4.1 用户控制中心测试环境
        5.4.2 用户控制中心测试过程
        5.4.3 用户控制中心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基于STC12C4052AD单片机的遥控调光LED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遥控调光LED系统简介
    1.1 设计概述
    1.2 系统结构设计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从机控制模块设计
    2.2 主机控制模块设计
        2.2.1 红外接收模块设计
        2.2.2 LED驱动模块设计
        2.2.3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主机程序流程图
    3.2 从机程序流程图
4. 总体测试结果分析
5. 结语

(7)基于伪码调剂技术的水下多仓采样器超声波遥控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水声通信发展现状
        1.2.1 国内水声通信的现状
        1.2.2 国外水声通信的发展现状
    1.3 水下遥控装置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安排
第二章 遥控技术及超声波技术基础
    2.1 遥控技术
    2.2 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 遥控系统的组成
        2.2.2 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2.3 遥控系统的操作过程
    2.3 现有主要遥控方式及其对比
        2.3.1 无线电遥控
        2.3.2 红外线遥控
    2.4 超声波技术基础及超声波换能器性能指标
        2.4.1 波动特性
        2.4.2 束射特性
        2.4.3 射线特性
        2.4.4 多普勒效应
        2.4.5 超声换能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遥控电路总体方案设计
    3.1 四仓悬移质采样器简介
    3.2 硬件方案设计
        3.2.1 超声波发射电路
        3.2.2 超声波接收电路
        3.2.3 超声波水下遥控电路技术指标
    3.3 单片机AT89S52
        3.3.1 AT89S52 主要性能
        3.3.2 功能特性描述
        3.3.3 AT89S52 引脚结构及功能介绍
    3.4 超声波遥控专用集成电路LM1812
        3.4.1 LM1812 的特点
        3.4.2 LM1812 引脚功能介绍
        3.4.3 LM1812 电气常数
    3.5 数字锁相环XR2206 和XR2211
        3.5.1 XR2206
        3.5.2 XR2211
    3.6 74LS150 和74LS195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伪随机序列选择及伪码调制工作原理
    4.1 码分多址原理概述
    4.2 伪随机序列选择
    4.3 m 序列
        4.3.1 m 序列的产生
        4.3.2 m 序列的性质
        4.3.3 m 序列的计数
    4.4 伪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4.4.1 伪码调制原理
        4.4.2 线性移位寄存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件电路设计
    5.1 电源电路设计
        5.1.1 MAX742 简介
        5.1.2 电源电路设计
    5.2 超声波水下遥控发射电路
        5.2.1 AT89S52 最小系统电路图
        5.2.2 键盘电路
        5.2.3 伪码发生电路
        5.2.4 超声波发射电路
    5.3 超声波接收电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设计及实验测试
    6.1 KEIL C 简介
        6.1.1 uVision2 集成开发环境
        6.1.2 编辑器和调试器
    6.2 超声波发射部分软件设计
        6.2.1 键盘程序
        6.2.2 AT89S52 产生脉冲波程序
    6.3 超声波接收处理程序
    6.4 实验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m 序列反馈逻辑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遥控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硬件设计
    2.1 单片机的选用
    2.2 遥控方式的选择
        2.2.1 红外线信号编码格式
        1) 遥控器所产生的脉冲编码的格式
        2) 未知信号格式遥控器信号码的识别
        2.2.2 基于红外编码芯片HS6221的红外信号编码格式
        1) 红外编码芯片HS6221的遥控器所发射脉冲流的格式
        2) 编码芯片HS6221的码型格式
        2.2.3 红外遥控的解码问题
3 软件设计
4 结束语

(9)数字化X线摄影机遥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化X线摄影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前沿
    1.2 红外线遥控技术
    1.3 神经网络PID控制技术的发展及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 数字化X线摄影机功能要求及系统设计
    2.1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简介
    2.2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主要组成
    2.3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控制原理
        2.3.1 红外线遥控
        2.3.2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
        2.3.3 可靠性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外线遥控的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
    3.1 硬件选型
        3.1.1 红外发射芯片选型
        3.1.2 红外线接受器选型
        3.1.3 单片机选型
    3.2 集成电路设计
        3.2.1 DC/DC电源转换模块
        3.2.2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器
        3.2.3 复位电路
        3.2.4 AT89C51管脚接线
        3.2.5 继电器驱动电路
        3.2.6 集成电路
    3.3 软件设计
        3.3.1 算法原理
        3.3.2 软件设计方法及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PLC程序设计
    4.1 PLC可编程控制器相关介绍
        4.1.1 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
        4.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4.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4.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2 PLC的选型
    4.3 系统的控制要求
    4.4 控制系统的I/O点及说明
    4.5 PLC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神经网络PID控制在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应用及仿真
    5.1 神经网络的基本概述及应用
    5.2 BP神经网络
        5.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5.2.2 BP算法的步骤
        5.2.3 BP算法的改进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5.3.1 传统PID控制原理
        5.3.2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原理
        5.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
    5.4 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电机输出仿真
        5.4.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4.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5.5 仿真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红外线遥控程序
附录2 BP神经网络PID控制程序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四、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探索[D]. 朱益桐. 扬州大学, 2021(09)
  • [2]小型旋耕机遥控执行机构设计与试验[D]. 高健博.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3]浅析红外遥控技术的有效应用[J]. 李亚龙. 科技风, 2018(33)
  • [4]地震磁异常信号监测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 彭洪. 昆明理工大学, 2015(12)
  • [5]智能家居的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司宇星.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6]基于STC12C4052AD单片机的遥控调光LED灯的设计[J]. 吴将,沈舒,朱志宇,刘浩,杨官校. 电子世界, 2013(08)
  • [7]基于伪码调剂技术的水下多仓采样器超声波遥控电路研究[D]. 廉国中.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8]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遥控器设计[J]. 赵健衡.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1)
  • [9]数字化X线摄影机遥控系统的研究[D]. 张望喜.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10]通用多址遥控系统设计[J]. 罗湘运. 今日电子, 2008(05)

标签:;  ;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