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技术在船舶修理中的应用

表面工程技术在船舶修理中的应用

一、表面工程技术在修船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21)在《《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文中指出《扬州画舫录》是清代人李斗撰写的着名笔记文集,在明清两代种类繁多的稗史笔记中,它作为重要的地方文献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全书共十八卷,注重“以类相从”,在“仿《水经注》之例,分其地而载之”的总的体例安排下,每卷的结构上遵循“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的组织形式,内中交织着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诸种因素,广涉而有系统地缕叙了清代康乾时期,尤为乾隆全盛时期扬州大量社会现实生活之记载,既是扬州地方的,又是当时主流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清代中国社会的总体观照,是考据清代社会市井生活设计的重要文献。“画舫”指形制多样、装饰精美,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交通工具和生活游乐场所。清代扬州“画舫”是中国古代民间游船发展的极盛点,并处在自身内涵集中凸显并被赋予新意义的转折点。“画舫”作为贯穿全书的交通工具和引子,出现在《扬州画舫录》的书名和记载风物的方方面面,载着作者李斗、帝王、官商、市民,引导他们游览于扬州的各地名胜,体会城市的风土人情,投射出人们对城市景观、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的态度,体现了清代扬州社会风气的呈现与演进。本文以史学探究为指针,以《扬州画舫录》作为研究的文献原典进行解读,形成三条路径:首先,《扬州画舫录》文献记载本身的描述线,细读和剖析文献中对于清代扬州画舫和相关市井风物的记载;其次,通过文献寻求更多的佐证线,特别是佐证画舫的前缘,说明文献中记载内容的依据所在;最后,通过文献延伸关于文献阐述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对清代扬州市井生活、画舫的形式结构、画舫游的兴起对当时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是串联起对文献的诠释,以设计学视阈解读画舫背后呈现的清代扬州风物中的社会生活轨迹、思想观念转变、造物设计形态与功能的流变与演进,从而梳理出古代风物设计史线索。以此,观照“画舫”在古代中国设计史进程中,作为解读清代扬州市井风物的角色和意义,以至于《扬州画舫录》成为了明清时期,尤其是乾清时期的扬州风物志。

牛杰[2](2021)在《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耐波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的逐渐深入,对船舶各项性能的要求都有了提高,船舶耐波性便是很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小水线面双体船作为一种高性能船舶,在波浪中优秀的耐波性和较小的波浪增阻、宽阔的甲板使用面积、便于模块化建造的优点受到船东的青睐。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特殊结构,在航行中会产生剧烈的纵向摇动,精准预报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纵向运动响应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潜体形状优化,提高其阻力和耐波性性能是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数值水池,对SWATH-6A船的静水阻力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的阻力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2.09%,证明了计算流体方法计算船舶阻力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只考虑稳定鳍的流体动升力和惯性力以及船舶阻尼的作用,计算了船舶在规则波中零航速和固定航速下的幅值响应算子曲线,并与切片法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三维势流理论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三维势流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性依据。本文以SWATH-6A为母型船,在保证船舶排水量和水线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小水线面双体船潜体的弯度对阻力和纵向运动性能的影响,以NACA0008、1408和2408为中纵剖面形状,建立了三种不同的模型,命名为Model#1~3。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四种小水线面双体船模型的静水阻力,选取Model#1~3中最佳静水阻力性能的模型,计算了设计拐点航速的波浪增阻性能,并与SWATH-6A对比,发现SWATH-6A的静水总阻力曲线和剩余阻力曲线在Fr=0.340~0.397阶段内明显减小,出现有利的兴波干扰;三种模型中Model#2的静水性能最好,与SWATH-6A相比,Model#2的波浪增阻响应系数小,阻力振动幅值小,在波浪中的阻力性能优于SWATH-6A。本文采用AQWA-Diffraction模块计算四种模型在规则波的迎浪状态下,零航速和17.5kn航速的垂荡幅值响应算子和纵摇幅值响应算子,通过对比发现新建立的三种模型的纵向运动性能优于SWATH-6A,有航速时的纵向运动响应峰值明显比无航速时的峰值要小。采用AQWA-Response模块,通过JONSWAP海浪谱模拟我国近海3、4、5级海况的随机海浪分布情况,通过谱分析的方法,计算出迎浪状态下四种模型在零航速和17.5kn航速的纵向有义运动值和纵向有义加速度值,对比运动幅值和加速度幅值的有义值,发现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纵向运动响应在高海况下依然满足耐波性要求,且有很高的舒适性;Model#2的垂荡响应算子和纵摇响应算子以及不规则波浪中的运动预报比SWATH-6A更好,说明潜体的弯度对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耐波性有影响。通过对比发现,Model#2的纵向运动响应性能和波浪阻力性能都比SWATH-6A优秀,为后续的船型优化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新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线设计思路和方案。

陈文祥[3](2020)在《112m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浮船坞是一种用于船舶修理和建造的工程船舶。本文以112m内河航运综合钢制浮船坞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该船的横向强度,纵向强度和纵向下水强度。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大量搜集浮船坞的资料,针对本浮船坞的工作及结构特点,进行了主要尺度选取和总体布置,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其次,依据《浮船坞入级规范》(2009)中对于浮船坞的入级相关规定和条件的要求,利用直接计算法准确地验证各个主要构件的横向结构强度。本文根据主要构件的直接计算,提出了三种提高浮船坞横向强度的方法和加强解决措施,并在实践中利用模糊综合的评判方法最终筛选得出了最优的浮船坞结构横向加强措施解决方案;然后,根据112m浮船坞相关图纸资料,结合《浮船坞入级规范》(2009)规范要求,对该浮船坞进行总纵强度分析。在总纵强度裕度不大的前提下,通过对其坞墙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其强度裕度;最后,通过计算该浮船坞的首尾吃水、浮力值和浮心纵向坐标值,分析该浮船坞是否会产生尾跌落现象,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112m浮船坞下水时的强度进行了直接分析。并在强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结构相关参数提高了该浮船坞的强度,保证了下水过程中的安全。

戴佳莉[4](2020)在《超宽双体船波浪载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海上作业形式日益复杂多样,作业对象也逐渐大型化,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舶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多功能海洋工程双体船凭借甲板面积大、稳性好等优势,在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舶领域备受青睐。本文研究对象是一艘具有超宽片体间距的大型多功能海洋工程双体船,目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以建造成世界第一艘大吨位行走起重模式的双体船为目标,主要用于港口工程大型构件运输与安装、风电设备安装与拆除、辅助海上平台设施安装与拆除、海底管线弃置等。超宽双体船在设计、建造和调试涉及的多项关键技术在国内处于空白状态,设计思想独特,船型在国内外属首例。超宽双体船船长170m,船宽90m,片体间距达65m,与常规双体船相比具有超宽的片体间距,片体由连接桥连接,且靠近船尾处连接桥具有垂向贯穿的纵向大开口,行走式门吊系统起吊重物后沿着船体甲板上布置的铁轨行走,将起吊物运送至指定位置,特殊的作业模式和超宽的片体间距导致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双体船型的水动力性能及连接桥结构强度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是确定超宽双体船在不同海况及不同作业状态下的波浪载荷及连接桥外载荷分布特征及规律。为了保证超大型多功能海洋工程双体船在作业和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文基于三维势流理论,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研究超宽双体船在多种航行状况和复杂的海浪情况下所受的波浪载荷及连接桥结构载荷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超宽双体船水动力性能分析:用频域分析的方法得到双体船运动响应及典型横剖面载荷响应曲线,用时域分析方法对船体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响应及横剖面载荷进行短期预报,分析得到载荷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2)超宽双体船作业工况下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法分析在不同工况下连接桥纵剖面载荷与不同起吊状态、波浪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得到初始起吊状态为连接桥受力最危险的作业工况。(3)超宽双体船载运航行工况下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法研究载运航行工况下航速和波浪参数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的影响,斜浪是影响连接桥纵剖面载荷大小的主要浪向;随着波高的增加,连接桥纵剖面载荷增加;连接桥纵剖面载荷大小与航速呈正相关关系。

夏苏[5](2020)在《115m内河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浮船坞是一种用于船舶修理和建造的工程船舶。本文以115m内河航运综合钢制浮船坞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该船的横向强度,纵向强度和纵向下水强度。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包含下述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搜集资料,归纳了船坞的历史、特征、建造要求以及浮船坞的发展演变,列举了有关浮船坞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产生和现状;其次,介绍了有限元方法在船舶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有限元方法简介,MSC.PATRAN简介和MSC.NASTRAN简介;再次,依据《浮船坞入级规范》(2009)中对于浮船坞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利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各个主要构件的横向强度。根据主要构件的计算结果,提出了三种提高横向强度的加强措施,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筛选出了最优的结构加强方案;然后,根据115m内河浮船坞相关图纸资料,结合《浮船坞入级规范》(2009)规范要求,对该浮船坞进行总纵强度分析。在总纵强度裕度不大的前提下,通过对其坞墙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其强度裕度;最后,通过计算该浮船坞的首尾吃水、浮力值和浮心纵向坐标值,分析该浮船坞是否会产生尾跌落现象,再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115m内河浮船坞下水时的强度进行了直接分析。并在强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结构相关参数提高了该浮船坞的强度,保证了下水过程中的安全。

顾晨旭[6](2020)在《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冲击环境分析和预报》文中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数据已成为人类争抢的一块资源洼地,基于大数据基础的智能技术已成为未来各行业发展的趋势。水面舰船作为国防力量中的中坚力量,其设计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各部门高度的重视,人们对各式船舶的抗冲击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实船爆炸实验数据以及数学模型计算数据,这些数据里面暗藏了巨大的可供挖掘的价值,但是,至今还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去完成对船舶冲击环境大数据的挖掘和探索。为此,本文利用当今较为成熟且性能较为优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船舶冲击环境大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挖掘探索。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利用设计母型船技术,利用APDL语言开发了相应的参数化建模软件,通过该软件可快速完成对相应虚拟船舶的开发;其次,本文通过自编Python小程序完成了虚拟船型和真实船型的海量冲击环境工况计算;本文还通过对计算船型参数、计算工况参数以及计算结果参数进行筛选,利用MySQL软件设计了船舶冲击环境数据库的架构,并基于以上的架构完成了船舶冲击环境数据库的搭建。(2)本文通过分析船舶冲击环境各参数的数据分布特点,对比了 PNN和RBF两种网络对不同特点数据的敏感性,选择了利用PNN模型对谱加速度数据进行挖掘训练;利用RBF网络对谱速度和谱位移分别进行挖掘训练。本文同时还分析了数据的规模以及不同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对训练模型的预报精度的影响。(3)通过分析粒子群算法、梯度下降算法以及聚类算法的结构以及特点,本文对三个预报模型的网络设计进行了相关设计,并基于以上的架构完成了船舶冲击环境数据库的搭建。根据相关参数的特点,通过对算法的各个重要参数进行调整,完成了对相关网络模型的训练和预报。(4)通过预测结果,本文分析了船舶冲击环境在船舶尺度、计算工况等参数下的分布规律和衰减趋势,并给出了简要的船舶谱速度预报公式。最后基于船舶数据库,本文对真实冲击响数输入与国标设计输入进行了对比分析。

刘晗[7](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油船碰撞后果及防控建议研究》文中认为统计发现,海洋事故多由船舶碰撞导致,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往往难以估计。经过研究发现,船舶碰撞的主要原因多为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但仍然可通过模拟实验从船舶的结构角度和碰撞后果防控角度进行一些改进,然而改变船舶结构往往需要实船检验,这个环节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数值模拟在改变船舶吨位、初始速度和碰撞角度的条件下来寻找降低甚至避免碰撞的方法,同时为船舶碰撞风险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测选取了老铁山至天津习惯航路内的油船和交叉航路内的货船。在确定参与碰撞的船舶类型后,首先使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船舶进行建模;然后改变撞击参数(船舶吨位、碰撞角度、初速度)并观察其对碰撞结果的影响再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最后选择货船船首碰撞油船舷侧的碰撞模式,通过后处理软件生成位移、碰撞力及内能变化图等,对油船舷侧的损伤程度及吸能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一般性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撞击船吨位、碰撞初始速度越大则对被撞船的损害越大;垂直对中碰撞对被撞击船造成的损害程度是最大的,也是其它碰撞角度(如30°和45°)所无法比拟的。基于撞击参数对船舶碰撞性能的影响,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避碰和防控建议以及碰撞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以降低船舶碰撞的概率以及损伤程度。

周帅[8](2019)在《最小阻力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海洋环境保护日渐受到大家的重视,世界各国及各相关组织相继推出并实施了各种针对航运业在船舶航行过程中燃油排放以及能效设计指数的严苛规则,使得一直以来都是船舶行业永恒话题的最小阻力船型优化设计变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因船型阻力优化设计在新船型获得、阻力预报、约束控制等各方面的复杂性,各国船舶设计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船舶优化设计中更为快捷智能且高效的新方法。由此,本文对最小阻力参数船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开展了分析和研究。在船型优化设计过程中,本文建立了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系统。并针对参数化船型优化设计中的船型建立、优化方法及优化路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建立了基于参数化船型的自动优化系统。该系统在实现船型自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在船型优化过程中的各阶段分别提供了多种选择,如各种优化目标选择、不同优化方法选择以及各类约束控制选择。通过不同优化阶段中各种选择的有机结合,让整个船型优化设计体系变得更加方便智能,提升了船型优化设计的多样性及适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船型优化设计效率。其次,在参数化船型模型建立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船型参数分层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论述了全参数化及半参数化船型构建方法。与此同时,因初期船型建立完成之后,设计者往往还需针对排水量、浮心位置等进行船型二次调整,本文还提出了一套基于设计目标参数的船型变换方法。最后,针对参数化船型在优化过程中特征参数较多以及参数化船型无法任意调整局部船型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两种参数化船型优化设计路径。第一种是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船型优化设计方法,在对一艘常规船型开展优化之前,先对其建模中的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淘汰对船舶阻力无显着影响的参数,接着对该船型进行基于SOBOL算法及TSM(Tangent Search Method)优化算法的优化设计。第二种是全参数与半参数船型组合优化方法,首先基于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优化算法对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hull Ship)全参数船型的船艏、船尾及支柱开展优化设计,之后在前期优化船型的基础上利用半参数船型建模方法对船艏形状进行几何重构获得新船型,并再次通过NSGA-II优化方法对半参数船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最终优化船型。总的来说,本文以最小阻力参数化船型优化设计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给出了全参数船型及半参数船型的建立方法、船型自动优化设计系统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参数化船型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法,有助于后续船舶设计者设计出阻力更小的船型,同时也使船型优化设计变得更加智能而高效。

顾文文[9](2019)在《基于逆向工程的船舶曲面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逆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行业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创新。由于其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性,逆向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医学、文物修复等领域。在船舶设计建造中,新船型设计、建造质量检测以及零部件检测修复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了加快吸收先进技术的脚步、缩短新船型的开发周期,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逆向工程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中,研究了基于逆向工程的船舶曲面数字化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对测量数据预处理、曲面重建和曲面参数提取这几个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获取了螺旋桨模型和船舶模型的点云数据。根据测量所得数据的特点,主要对点云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多视点云对齐、点云去噪和精简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点云预处理的一般方法,用改进的ICP算法对齐了多视点云,用弦高差法对数据进行了去噪和精简。本文将这些点云处理方法应用于螺旋桨和船模的点云数据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能够满足后期曲线拟合、曲面重建的精度要求。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曲面重建,将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导入CATIA中,利用CATIA的数字编辑模块和强大的曲面造型功能重建螺旋桨和船模曲面。采用混合曲面造型方式,先对数据进行三角网格铺面,再根据点云数据的特征对数据进行分割并创建特征线框,在特征线框的基础上,用不同方式拟合曲面片并对曲面片进行裁剪和接合,得到了螺旋桨和船模的重建曲面。在完成曲面重建后,讨论了各个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重建曲面的光顺性和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估。通过曲面相关评价,重建的螺旋桨和船模曲面的光顺性和精度都能满足要求。最后,结合CATIA二次开发技术提取了重建曲面的参数,用VB编程获取了螺旋桨和船模的三维型值点并生成了可用于再设计的二维型线图,以实现曲面再设计。在充分了解逆向工程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逆向技术应用于船舶工程中,通过螺旋桨和船模曲面重建的具体实现过程,详细阐述了基于逆向工程的船舶曲面数字化设计方法,采用的方法对实际船型设计和建造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邵光明[10](2019)在《面向机—艇协同的无人艇平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采集传输技术、定位导航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平台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面向无人机与无人艇海上协同任务需求,针对无人机、无人艇单一平台海上作业能力受限的现状,在无人艇平台中引入无人机,形成机艇协同模式,在对无人机平台、无人艇平台各自优势分析及协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机-艇协同中无人艇平台设计进行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当前无人艇技术发展及任务需求的剖析,了解无人艇的发展历程,并针对水面无人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无人艇协同中的关键技术,明确协同模式对无人艇平台的具体要求。(2)通过对高性能船舶性能分析,确定选择三体船作为无人艇的船型,探讨船体对航行性能的影响,确定面向机-艇协同模式中无人艇平台的船体型线。(3)以三体无人艇阻力为研究重点,对三体无人艇阻力划分和阻力特性进行分析。根据设计的船体参数及构型,在傅汝德数Fr(28)0.150.75速度范围内,使用CFD方法对三体无人艇主体、侧体以及6种构型进行数值计算。完成三体无人艇航态分析、阻力分析、主侧体布局干扰分析。(4)分析三体无人艇中船体构型对稳性的影响,完成三体无人艇6种构型的静水稳性、波浪浮态、波浪稳性的研究。

二、表面工程技术在修船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面工程技术在修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范畴、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论述思路
第一章 《扬州画舫录》文献诠释
    第一节 画舫录记
        一、李斗生平
        二、行旅历程
        三、文心会友
    第二节 历史背景
        一、城池水系
        二、盐商富庶
        三、文化繁荣
        四、天子南巡
        五、社会风尚
        六、方志编修
    第三节 文献述考
        一、版本辑要
        二、版本考订
        三、辑录实例
        四、佐证考辩
第二章 画舫前缘——画舫陈迹演变探寻
    第一节 “舫”的解字
        一、“水”与“舟”的哲学
        二、“方”“舟”解字
        三、“舫”的象形会意
    第二节 “舫”的由变
        一、从“并木”到“并舟”
        二、“双体画舫”的产生
        三、“舫”的内涵转变
    第三节 画舫遗存
        一、实物遗存
        二、图像遗存
    第四节 外籍载录
        一、外籍友人访华游记
        二、中外游船比较
第三章 扬州画舫——“画舫”的百态生活
    第一节 扬州“舫”源
        一、驳船改造
        二、当地制造
        三、域外引进
    第二节 名号牌匾
        一、画舫雅称
        二、画舫舫扁
    第三节 功能种类
        一、座船与水上交通
        二、御舟与天子南巡
        三、酒船与湖上盛宴
        四、灯船与湖上夜游
        五、花船与扬州花市
        六、歌船与笙歌戏曲
        七、堂客船与清代女性
        八、妓舸与小秦淮风月
        九、龙船与龙船市
        十、买卖船与湖上商业
        十一、书画船
    第四节 画舫形制
        一、画舫之“形”
        二、画舫之“饰”
        三、画舫之“具”
    第五节 画舫游路
        一、城门水关
        二、画舫码头
        三、景点聚集
第四章 画舫游事——与游人雅趣的互相映照
    第一节 李斗游记
        一、江园七夕夜游
        二、秋思山房水行避暑
    第二节 游事雅趣
        一、画舫礼仪
        二、画舫娱乐
        三、游事服务
    第三节 画舫交游
        一、诗会雅集
        二、湖上交游
        三、湖上叫化
    第四节 画舫泛游
        一、西湖舟游
        二、秦淮画舫
        三、苏州画舫
第五章 画舫游“兴”——风物风貌的流变兴衰
    第一节 画舫“市”
        一、“市”“会”习俗
        二、花市、庙会与朝山进香游
        三、百业竞驰
    第二节 陆上画舫
        一、造园中的“画舫”记载
        二、从舫居到舫屋
        三、别致陆地游
    第三节 奢靡之游
        一、清扬之“奢”
        二、上行下效与炫耀性消费
        三、游宴奢靡
    第四节 画舫禁游
    第五节 画舫游衰
结语
附件一: 李斗行旅年谱
附件二: 《扬州画舫录》版本对照表
附录三: 《扬州画舫录》记载画舫相关内容一览表
附件四: 佐证文献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耐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耐波性
        1.2.1 耐波性介绍
        1.2.2 耐波性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计算理论
    2.1 船舶纵向运动方程
        2.1.1 船体运动方程
        2.1.2 船体粘性修正系数
        2.1.3 稳定鳍水动力修正系数
    2.2 三维势流理论
        2.2.1 控制方程
        2.2.2 AQWA介绍
    2.3 计算流体力学
        2.3.1 控制方程
        2.3.2 湍流模型
        2.3.3 VOF多相流模型
        2.3.4 STARCCM+介绍
    2.4 小结
3 小水线面双体船数值仿真方法可靠性验证
    3.1 SWATH-6A船体参数
    3.2 静水阻力数值方法验证
        3.2.1 网格划分与求解设置
        3.2.2 无关性验证
        3.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耐波性数值方法验证
        3.3.1 修正系数计算方法
        3.3.2 修正系数计算结果
        3.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4 小水线面双体船阻力性能数值计算
    4.1 潜体形状变化
    4.2 静水阻力性能
        4.2.1 阻力对比
        4.2.2 兴波液面分析
        4.2.3 模型间距优化
    4.3 规则波中波浪增阻性能
        4.3.1 波浪增阻介绍
        4.3.2 计算条件设置
        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5 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数值计算
    5.1 规则波纵向运动耐波性分析
        5.1.1 计算方法
        5.1.2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 不规则波纵向运动耐波性分析
        5.2.1 随机波浪描述
        5.2.2 计算参数
        5.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112m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浮船坞的简介
        1.1.2 浮船坞的发展演变
    1.2 浮船坞研究现状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产生和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船舶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介绍
    2.1 有限元方法简介
        2.1.1 有限单元
        2.1.2 有限元基本方法与流程
    2.2 MSC.Patran
        2.2.1 Patran有限元分析过程
        2.2.2 视图与组
        2.2.3 网格划分
        2.2.4 载荷和边界条件
        2.2.5 分析处理
    2.3 MSC Nastran
        2.3.1 介绍
        2.3.2 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112m浮船坞横向强度分析
    3.1 船型介绍
        3.1.1 举升能力
        3.1.2 浮船坞吨位、干舷和稳性
        3.1.3 坞体结构说明
    3.2 浮船坞横向强度校核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2 浮船坞载荷施加
        3.2.3 计算结果
    3.3 加强措施A强度分析
        3.3.1 概述
        3.3.2 加强措施
        3.3.3 加强措施A计算结果
    3.4 加强措施B强度分析
        3.4.1 加强措施
        3.4.2 加强措施B计算结果
    3.5 加强措施C强度分析
        3.5.1 加强措施
        3.5.2 加强措施C计算结果
    3.6 模糊综合评判
        3.6.1 概述
        3.6.2 浮船坞加强方案模糊评判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112m浮船坞总纵强度分析
    4.1 概述
    4.2 总纵强度校核
        4.2.1 有限元模型
        4.2.2 载荷施加
        4.2.3 计算结果
    4.3 结构改进后的总纵强度校核
        4.3.1 改进措施
        4.3.2 计算结果
第5章 112m浮船坞下水强度分析
    5.1 概述
    5.2 主要数据说明
    5.3 不同水线下浮力及浮心纵向位置
    5.4 结果汇总
    5.5 下水时结构强度校核
    5.6 结构参数改变后强度校核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超宽双体船波浪载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发展现状
        1.2.2 波浪载荷的研究现状
        1.2.3 双体船波浪载荷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对象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动力的计算理论基础
    2.1 三维势流理论
    2.2 源汇分布法
    2.3 时域响应方程
    2.4 频域谱分析法
    2.5 波浪载荷
    2.6 波浪载荷短期预报
    2.7 双船体剖面载荷
        2.7.1 双体船横剖面载荷
        2.7.2 双体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体船运动响应及载荷预报
    3.1 双体船水动力计算模型及参数
    3.2 船体运动及横剖面载荷响应分析
        3.2.1 运动频率响应
        3.2.2 典型横剖面载荷响应
    3.3 船体运动响应及横剖面载荷预报
        3.3.1 计算海况
        3.3.2 运动响应极值预报
        3.3.3 横剖面载荷极值预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体船作业工况下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研究
    4.1 计算海况
    4.2 不同海况对双体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的影响
        4.2.1 初始起吊状态
        4.2.2 起吊结束状态
    4.3 起吊作业对双体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体船载运航行工况下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研究
    5.1 计算海况
    5.2 波浪参数对双体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的影响
    5.3 航速对双体船连接桥纵剖面载荷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的工作与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115m内河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船坞的简介
        1.1.2 船坞的建造要求
        1.1.3 浮船坞的发展演变
    1.2 浮船坞研究现状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产生和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
2 船舶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介绍
    2.1 有限元方法简介
        2.1.1 有限单元
        2.1.2 有限元基本方法与流程
    2.2 MSC.Patran
        2.2.1 界面操作
        2.2.2 视图与组
        2.2.3 网格划分
        2.2.4 载荷和边界条件
        2.2.5 分析处理
    2.3 MSC Nastran
        2.3.1 介绍
        2.3.2 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115m浮船坞横向强度分析
    3.1 船型介绍
        3.1.1 浮船坞吨位、干舷和稳性
        3.1.2 坞体结构说明
    3.2 浮船坞横向强度校核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2 浮船坞载荷施加
        3.2.3 计算结果
    3.3 加强措施A强度分析
        3.3.1 概述
        3.3.2 加强措施
        3.3.3 加强措施A计算结果
    3.4 加强措施B强度分析
        3.4.1 加强措施
        3.4.2 加强措施B计算结果
    3.5 加强措施C强度分析
        3.5.1 加强措施
        3.5.2 加强措施C计算结果
    3.6 模糊综合评判
        3.6.1 概述
        3.6.2 浮船坞加强方案模糊评判实例
    3.7 本章小结
4 115m浮船坞总纵强度分析
    4.1 概述
    4.2 总纵强度校核
        4.2.1 有限元模型
        4.2.2 载荷施加
        4.2.3 计算结果
    4.3 结构改进后的总纵强度校核
        4.3.1 改进措施
        4.3.2 计算结果
5 115m浮船坞下水强度分析
    5.1 概述
    5.2 主要数据说明
    5.3 不同水线下浮力及浮心纵向位置
    5.4 结果汇总
    5.5 下水时结构强度校核
    5.6 结构参数改变后强度校核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冲击环境分析和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船舶冲击环境发展现状
        1.2.2 神经网络和智能方法在船舶冲击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简介
第2章 船舶冲击环境数据库搭建
    2.1 引言
    2.2 船舶参数化建模技术
        2.2.1 船舶船体型线设计方法
        2.2.2 船体模型快速搭建
    2.3 船舶冲击环境理论
        2.3.1 冲击谱计算理论
        2.3.2 设计谱计算理论
    2.4 船舶环境冲击环境数据计算
        2.4.1 计算工况设置
        2.4.2 船舶冲击环境考核点布置
        2.4.3 海量数据提取、计算处理
    2.5 船舶冲击环境数据筛选
    2.6 船舶冲击环境库搭建
        2.6.1 数据库架构设计
        2.6.2 数据库创建
    2.7 小结
第3章 冲击环境预报模型分析和训练数据预处理
    3.1 引言
    3.2 神经网络理论模型
        3.2.1 概率(PNN)神经网络模型
        3.2.2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
    3.3 模型对不同类型数据预报效果分析
    3.4 训练样本参数对训练效果影响
        3.4.1 数据预处理对训练精度影响分析
        3.4.2 训练数据规模对训练效果影响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船舶冲击环境训练和预报
    4.1 引言
    4.2 粒子群(PSO)算法理论架构
    4.3 利用PSO优化PNN模型对船舶谱加速度进行预报
        4.3.1 网络架构设计
        4.3.2 算法参数设置
        4.3.3 谱加速度预报
    4.4 梯度(BGD)下降算法理论架构
    4.5 利用BGD优化RBF模型对船舶谱速度进行预报
        4.5.1 网络架构设计
        4.5.2 算法参数设置
        4.5.3 谱速度预报
    4.6 聚类(K-M)算法理论架构
    4.7 利用K-M优化RBF模型对船舶谱位移进行预报
        4.7.1 网络架构设计
        4.7.2 算法参数设置
        4.7.3 谱位移预报
    4.8 小结
第5章 基于智能算法的船舶参数分析和指标论证
    5.1 引言
    5.2 船舶冲击环境影响参数分析
        5.2.1 冲击因子对船舶冲击环境影响分析
        5.2.2 排水量对船舶冲击环境影响分析
    5.3 基于预报模型的冲击环境分布趋势分析
        5.3.1 各层甲板船冲击环境沿船长方向变化趋势分析
        5.3.2 各层甲板船冲击环境沿船宽方向变化趋势分析
    5.4 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冲击环境参数化分析和预报
    5.5 基于船舶冲击环境数据库的冲击响应分析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有限元的油船碰撞后果及防控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外部机理方面的研究
        1.2.2 内部机理方面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有限元理论及ANSYS软件介绍
    2.1 有限元理论
        2.1.1 有限元理论的发展过程
        2.1.2 有限元基本理论
        2.1.3 有限元理论的应用
        2.1.4 接触定义
    2.2 ANSYS/LS-DYNA简介
    2.3 LS-DYNA理论基础
    2.4 有限元材料模型和失效准则
        2.4.1 弹塑性流动材料模型
        2.4.2 材料模型的选取
        2.4.3 材料失效准则
3 有限元模型撞击参数确定
    3.1 碰撞发生时的海况设定
    3.2 渤海水域内发生事故的频率和主要原因
    3.3 碰撞角度的确定
    3.4 撞击船及被撞击船吨位的确定
        3.4.1 撞击船吨位的确定
        3.4.2 被撞击船吨位的确定
    3.5 撞击速度的确定
        3.5.1 撞击船速度统计
        3.5.2 被撞击船速度统计
        3.5.3 合成速度计算
    3.6 船舶碰撞的情形及碰撞位置
4 船舶碰撞数值分析
    4.1 有限元碰撞模型简介
        4.1.1 撞击船和被撞击船的尺寸,吨位
        4.1.2 碰撞船舶的附加质量
        4.1.3 碰撞的初速度
        4.1.4 碰撞区域
    4.2 实体模型介绍
        4.2.1 构建实体模型
        4.2.2 有限元网格划分
        4.2.3 模型的检查
        4.2.4 船舶碰撞模型输出结果
5 撞击参数对有限元模型碰撞性能的影响
    5.1 船舶吨位的影响
        5.1.1 碰撞情景方案
        5.1.2 碰撞力
        5.1.3 结构吸能
        5.1.4 损伤变形
    5.2 碰撞角度的影响
        5.2.1 碰撞方案
        5.2.2 摩擦系数
        5.2.3 碰撞力
        5.2.4 结构吸能
        5.2.5 损伤变形
    5.3 撞击船初始速度的影响
        5.3.1 碰撞方案
        5.3.2 碰撞力
        5.3.3 结构吸能
        5.3.4 损伤变形
    5.4 本章小结
6 油船碰撞减少损失的建议
    6.1 避碰前期建议
    6.2 基于碰撞模拟结果的避碰建议
    6.3 碰撞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6.3.1 发生碰撞后的应急措施
        6.3.2 进水后的紧急措施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最小阻力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船型参数化设计
        1.2.2 船舶阻力预报
        1.2.3 船型优化设计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2 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设计
    2.1 引言
    2.2 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系统
    2.3 小节
3 船型参数化建模及变换
    3.1 引言
    3.2 船舶全参数化模型构建
        3.2.1 参数化船型构建基础
        3.2.2 船型参数化构建
    3.3 船型半参数化模型构建
        3.3.1 基于特征变形曲线的船体几何重构
        3.3.2 基于FFD变形模块的船体几何重构
    3.4 基于设计目标的参数化船型变换
        3.4.1 设计目标参数计算原理
        3.4.2 参数化船型变换
    3.5 小节
4 船舶阻力预报
    4.1 引言
    4.2 船舶阻力预报理论基础
        4.2.1 控制方程
        4.2.2 湍流模型及自由液面模拟
    4.3 网格划分及参数设置
    4.4 小节
5 优化设计模型建立及求解
    5.1 引言
    5.2 优化设计模型
    5.3 参数化优化前处理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SOBOL算法基础
    5.4 优化求解算法
        5.4.1 TSM优化算法
        5.4.2 NSGA-II优化算法
    5.5 小节
6 船型参数化建模及优化设计算例验证
    6.1 引言
    6.2 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参数化船型优化设计方法
        6.2.1 常规船型参数化建模
        6.2.2 船型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
        6.2.3 基于SOBOL算法及TSM优化算法的组合优化设计
        6.2.4 优化结果及分析
    6.3 全参数与半参数船型组合优化设计方法
        6.3.1 SWATH船型参数化建模
        6.3.2 基于特征参数的全参数化船型优化
        6.3.3 基于特征变形曲线的半参数化船型优化
        6.3.4 优化结果及分析
    6.4 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逆向工程的船舶曲面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逆向工程概述
        1.2.1 逆向工程简介
        1.2.2 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3 逆向工程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1.3.1 国内外应用现状
        1.3.2 发展应用前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2 点云数据预处理
    2.1 引言
    2.2 多视点云对齐
        2.2.1 点云对齐理论基础
        2.2.2 ICP算法
        2.2.3 改进的ICP算法
    2.3 点云去噪精简
    2.4 点云数据处理实例
        2.4.1 螺旋桨点云数据处理
        2.4.2 船模点云数据处理
    2.5 本章小结
3 曲面重建
    3.1 引言
    3.2 曲线及曲面的数字模型
        3.2.1 Bezier曲线和曲面
        3.2.2 B样条曲线曲面
        3.2.3 NURBS曲线曲面
    3.3 曲面造型方法
    3.4 基于CATIA的曲面重建
    3.5 复杂曲面重建实例
        3.5.1 螺旋桨曲面重建
        3.5.2 船模曲面重建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重建曲面模型误差分析
    4.1 引言
    4.2 误差来源
    4.3 曲面模型评价
        4.3.1 曲线连续性分析
        4.3.2 曲面光顺性分析
        4.3.3 曲面精度分析
    4.4 螺旋桨重建曲面模型评价
    4.5 船模重建曲面模型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重建曲面设计参数提取
    5.1 引言
    5.2 CATIA二次开发
        5.2.1 CATIA二次开发概述
        5.2.2 CATIA二次开发具体应用
    5.3 螺旋桨参数提取
    5.4 船体曲面参数提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面向机—艇协同的无人艇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无人艇发展现状
        1.2.1 国外无人艇发展现状
        1.2.2 国内无人艇发展现状
    1.3 机-艇协同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
2 无人艇平台设计研究
    2.1 高性能船舶
        2.1.1 高性能船舶设计
        2.1.2 高性能船舶特点
    2.2 无人艇船体设计方向
        2.2.1 船舶航态选择
        2.2.2 船体分布形式
        2.2.3 船尾形状选择
        2.2.4 耐波改善方式
    2.3 无人艇船体选型设计
        2.3.1 三体船性能特点
        2.3.2 无人艇船体设计
        2.3.3 无人艇构型方案
    2.4 无人艇平台系统体系
        2.4.1 无人艇平台船体形式
        2.4.2 无人艇平台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CFD基本理论和数值方法
    3.1 引言
    3.2 控制方程
        3.2.1 质量守恒方程
        3.2.2 动量守恒方程
        3.2.3 RANS方程
    3.3 湍流模型
        3.2.1 标准k-ε模型
        3.2.2 RNG k-ε模型
    3.4 边界条件
    3.5 数值计算方法
        3.5.1 网格划分
        3.5.2 离散化方法
        3.5.3 自由液面的追踪
    3.6 动态流体固体相互作用
    3.7 本章小结
4 无人艇水动力性能研究
    4.1 无人艇阻力划分及特性
        4.1.1 无人艇阻力划分
        4.1.2 无人艇阻力特性
    4.2 数值模拟
        4.2.1 计算模型
        4.2.2 网格划分
        4.2.3 计算条件设置
        4.2.4 数值计算结果
    4.3 船体航态分析
        4.3.1 船体纵倾分析
        4.3.2 船体升沉分析
        4.3.3 船体航态分析
    4.4 船体阻力分析
        4.4.1 无人艇主侧体阻力分析
        4.4.2 无人艇阻力分析
        4.4.3 无人艇船体兴波分析
    4.5 主侧体布局优化
        4.5.1 无人艇阻力系数
        4.5.2 侧体布局干扰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无人艇的稳性研究
    5.1 无人艇稳性计算
        5.1.1 稳性计算模型
        5.1.2 稳性计算方法
    5.2 无人艇静水稳性
    5.3 无人艇波浪浮态与稳性
        5.3.1 无人艇波浪浮态
        5.3.2 无人艇波浪稳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表面工程技术在修船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扬州画舫录》画舫风物探考[D]. 刘畅.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2]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耐波性研究[D]. 牛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112m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D]. 陈文祥.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4]超宽双体船波浪载荷研究[D]. 戴佳莉.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115m内河浮船坞结构强度研究[D]. 夏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6]基于智能算法的舰船冲击环境分析和预报[D]. 顾晨旭.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7]基于有限元的油船碰撞后果及防控建议研究[D]. 刘晗.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最小阻力参数化船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周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基于逆向工程的船舶曲面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D]. 顾文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面向机—艇协同的无人艇平台设计研究[D]. 邵光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表面工程技术在船舶修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