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加强快堆研发合作

俄日加强快堆研发合作

一、俄罗斯和日本加强快堆的研发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沁[1](2022)在《俄罗斯核能政策:能源转型与国家能源主权视角下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国际能源署于2020年9月发布报告称,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保持低碳技术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核能是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有益补充,可大大提高能源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能源安全性,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对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俄罗斯来说,为实现强国梦,就必须摆脱"资源陷阱"的尴尬境地,其核心要义在于不依赖于能源出口,即实现充分的能源主权,这成为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抉择。在全球能源转型叠加低油价周期的负面影响下,俄罗斯政府意识到其能源发展模式必须由"原料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此过程中核能发展被寄予厚望,认为积极进取的核政策将有助于实现充分的国家能源主权目标。基于本国核工业体系完整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参与核能发展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并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促进和维护自身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当前,中俄都具有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和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强烈意愿,中国在借鉴其经验做法的同时,应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机会,与俄方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张馨玉,郭慧芳,袁永龙[2](2021)在《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核能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在全球受到高度重视。发电功率低于300MWe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因其模块化建造体积小、建造周期短、安全性能高、易并网、选址成本低、适应性强、多用途等优点,在全球广受追捧。美、俄等主要国家积极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研发与部署,全球约有20多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设计,首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有望在2023年投入运行。根据冷却剂和中子谱的不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分为陆上模式堆、海上模式堆、高温气冷堆、快堆和熔盐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智能灵活的运用特性,可为中小型电网和偏远地区供电,在分布式发电中有重要应用,可以较好的替代退役火电机组,在核能供热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能力给偏远军事基地、海岛、海上平台的能源供应带来革命性变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有广泛需求,将是核反应堆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具有战略意义,有重大的潜在军、民用价值。

范大军[3](2021)在《铅冷快堆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能是一种安全、可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发展核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得益于铅铋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传热性能好、沸点高和化学活性低等优点,铅冷快堆(Lead-cooled Fast Reactor,LFR)被遴选为第四代反应堆系统之一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hina initiative Accelerator-Driven System,Ci ADS)的堆型。燃料组件内部流动特性对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常使用螺旋绕丝作为燃料棒束的定位部件,因此,有必要对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展开研究。然而,使用LBE直接开展流动特性实验存在成本高、难度大且危险性高等问题。因此,本论文基于相似理论,结合实验测量和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的流动特性。本论文设计和搭建了一个可视化水力学实验平台(Visual Hydraulic Experimenta L Platform,VHELP),使用有机玻璃为材料研制了一个19棒束带绕丝燃料组件模型,并开展了如下工作:(1)使用差压传感器测量了雷诺数为3750–16250,边通道内的18组轴向差压和12组横向差压,使用去离子水为流动工质。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分布出现不均匀性,存在明显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沿流动方向,轴向压力波动下降,波动周期为1个螺距(H)。轴向高度每增加1/6H,横向压力分布沿绕丝螺旋方向变化60°,变化周期为1H。Rehme和Cheng and Todreas Detailed(CTD)模型在预测摩擦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时与实验数据的误差最小。过渡流与湍流的临界雷诺数约为11700,与CTD预测值的偏差为8.33%。(2)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XZ平面和YZ平面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的速度分布,使用碘化钠溶液为折射率匹配(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RIM)液。研究发现速度分布的轴向和横向变化周期均为1H。随雷诺数增大,速度分布的形状不变,数值成正比增大;均方根横向速度随雷诺数增大成正比增大;归一化横向速度不变,最大值约为40%,峰值出现在3/4H靠后一些的位置。横向速度随Z轴坐标增大呈余弦变化,在绕丝附近横流增强,速度方向发生偏转。(3)使用Fluent软件对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雷诺平均(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RANS)湍流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的流动特性,SST k-?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偏差最小。(4)研发了一种可视化燃料棒加工和清洗工艺,总结了各种RIM液方案及其优缺点。同时,配制了一种72.2 vol%四氢化萘-27.8vol%无水乙醇的新型RIM液,并搭建了一个流动工质物性测量和净化实验平台,用于探究RIM液的配制原则和雷诺数随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Newton方程在预测混合溶液的折射率时与实验测量数据偏差最小。雷诺数对温度敏感,因此需要在实验装置中设置热交换设备来控制流动工质的温度,并做好回路密封。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的数据库,可为Ci ADS燃料组件设计和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本论文中的相关经验有助于今后可视化水力学实验技术的发展。

吴宏春,杨红义,曹良志,郑友琦,刘宙宇,刘一哲,杜夏楠,王永平,杨军,张熙司[4](2021)在《金属冷却快堆关键分析软件的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金属冷却快堆作为未来核裂变能发展的主流堆型,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堆芯物理、热工、系统、燃料性能及严重事故等关键分析软件对堆芯设计、安全分析和运行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金属冷却快堆分析软件研发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各类软件的特点、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核能发展规划和快堆相关技术基础,对我国相关软件研发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杨军,张恩昊,郭志恒,吴澳光,王蓓琪,史力豪,杜辉,徐乐瑾[5](2020)在《全球核能科技前沿综述》文中研究表明讨论了核能前沿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科技研究与重要工程项目进展,重点介绍了核电建设与发展、小型模块堆技术、聚变反应堆、空间动力堆、事故容错燃料,数值反应堆等方面的研究及开发进展。在海、陆、空均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小型反应堆,将在传统商用核电以外开辟核能利用的新天地。而先进燃料设计、高精度数值模拟等技术则是未来核能安全保障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和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的核能预期仍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杨启法,杨廷贵,李磊[6](2020)在《快堆MOX燃料技术研发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铀-钚氧化物燃料(MOX燃料)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快堆燃料,已在多个快堆中得到成功应用。由于快堆MOX燃料严酷的服役环境,对其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给快堆MOX燃料的设计、材料、制造带来极大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快堆MOX燃料的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快堆MOX燃料技术研发的历史、主要进展和快堆MOX燃料的发展和应用展望。

荣健,刘展[7](2020)在《先进核能技术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核能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荷能源,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福岛核事故后,国际社会对核能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中,核能的大力发展又受制于经济性和环保等方面的因素。世界核能界正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先进核能技术,以期解决核能发展的相关问题。本文调研了国际组织和主要核能强国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浅析未来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方向和共性技术。

伍浩松,王海丹[8](2019)在《俄核应急管理体系》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拥有完整的军事和民用核工业体系,核武库规模可与美国媲美。截至2019年11月,俄共有36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914万千瓦,居全球第4位。在美国和法国的民用核电发展停滞的情况下,俄仍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目前有6台机组在建。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应急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在推进核工业发展的同时,俄高度重视核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实现了核应急管理体系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卢永刚[9](2019)在《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02年核能国际论坛确定了第四代核反应堆发展目标,快中子反应堆成为世界上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其中铅冷快堆(LFR)选用纯Pb/LBE作为冷却剂,铅合金的天然特性和LFR的结构设计相结合,系统最简单,设备数量最少,构成了LFR固有的安全特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该堆型的研究发展。本文主要工作是以第四代铅冷快堆(LFR)中的主循环泵为研究对象,以国内CLEAR-I铅铋冷快堆中预研装置对主循环泵的参数要求为设计依据,对铅铋冷快堆主循环泵进行设计研究。1.由于目前LFR还处于概念设计和试验堆的研发阶段,关于LFR的公开资料主要为综述性文献,商业化技术相关文献几乎为空白,而关于LFR主循环泵的研究文献更少之又少,LFR主循环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本文的第一、二章主要对LFR堆型的结构特点和主循环泵的潜在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首先从Pb/LBE的各种天然特性及其作为冷却剂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等着手分析,然后依次对多种LFR堆型的结构特点、反应堆各组件的布置方式和一回路冷却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逐步深入,得出LFR堆型对主循环泵的基本设计要求,明确了主循环泵的选型方向,最后确定了对称型双出口蜗壳式结构和空间导叶式结构两种主循环泵的潜在设计方案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2.根据LFR快堆对主循环泵的设计要求,分别对双出口蜗壳式和空间导叶式两种结构形式的主循环泵在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运行工况的水力特性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综合主循环泵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工况后发现,双出口蜗壳式主循环泵在正常水泵工况的水力性能略优,但空间导叶式主循环泵应对事故工况的能力以及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方面存在很明显的优势。最终确定空间导叶式结构作为CLEAR-I快堆主循环泵的设计方案。3.为了使主循环泵拥有更好的水力性能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在本文的第三章将多学科优化技术应用于主循环泵的设计。提出一种主循环泵参数化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将叶轮和导叶的几何结构参数化,以主循环泵的子午面和径向面的13个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主泵的惰转性能和水力性能为响应目标,在ISIGHT平台集成CFturbo、PumpLinx、Matlab和Flowmaster等软件,将所有设计流程组织到一个统一、有机和逻辑的框架中,各软件自动运行,并自动重启设计流程,从而实现整个设计流程全自动化计算。并对影响主循环泵水力性能和各惰转性能指标的输入变量(几何参数)及各输入变量之间的高阶耦合作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4.针对主循环泵的优化在采样寻优过程中的样本点的非连续性而无法求得整个计算空间的最优解问题,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来有效的填满整个约束空间以构建约束空间的响应网络,然后以采样点作为训练集构建连续型近似数学模型。选择响应面法(RSM)和BP神经网络两种成熟的数学模型来构建输入变量与响应目标之间数学关系,然后基于Mu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和NSGA-II算法在约束空间内完成迭代寻优。最终获得扬程满足要求、效率高、惰转性能优和结构可靠的优秀水力模型。5.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技术对主循环泵的安全启动特性进行探索。首先,基于力矩平衡关系和能量守恒原理,对初始启动转矩、启动过程中的实时转速和总启动时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启动过程中主循环泵的瞬时转速数学模型。然后,对不同启动工况下转子结构的瞬变载荷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启动过程中泵扬程和水阻力矩的变化规律,转子部件所受瞬态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变化规律,叶轮叶片压力载荷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叶轮应力分布及动应力转移的规律。6.针对主循环泵的高温水力性能试验验证问题,设计了泵运行温度高于300℃的高温试验台,并给出了详细的试验设计方案,解决了高温工况下的压力测量和流量测量等问题,完成了主循环泵的高温水力性能试验。

师成[10](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俄产能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产能合作进展迅速,已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中俄产能合作具备良好的合作条件,如两国生产要素的互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以及“带盟对接”所搭建的合作框架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俄产能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交通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民用汽车、农业、生物制药六大领域,同时合作已形成了良性的共生关系。总体而言,中俄产能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将成为未来两国产能合作的主流。当然,中俄产能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我国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俄罗斯复杂的国内环境以及相对滞后的机制建设等。未来中俄两国需要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产能合作支持体系与合作机制,以便使产能合作的进展更加顺利。

二、俄罗斯和日本加强快堆的研发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和日本加强快堆的研发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2)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MR发展现状
    1.1 SMR发展历史
    1.2 主要国家SMR发展现状
        1.2.1 美国SMR发展现状
        1.2.2 俄罗斯SMR发展现状
        1.2.3 英国SMR发展现状
        1.2.4 加拿大SMR发展现状
        1.2.5 其他国家SMR发展现状
2 SMR分类及技术路线
    2.1 陆上水冷堆
    2.2 海上水冷堆
    2.3 高温气冷堆
    2.4 小型模块化快堆
    2.5 熔盐堆
3 SMR应用前景分析
    3.1 SMR为中小型电网及偏远地区供电
    3.2 SMR在分布式发电中有重要应用
    3.3 SMR替代火电机组节能减排
    3.4 SMR在核能供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3.5 SMR可用于核能制氢
4 SMR发展问题分析
    4.1 SMR安全性问题
    4.2 SMR监管经济性问题
5 分析与结论

(3)铅冷快堆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第四代反应堆概述
        1.1.2 铅冷快堆发展现状
    1.2 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研究现状
        1.2.1 实验测量发展现状
        1.2.2 数值仿真发展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研究方法
    2.1 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推导
    2.2 粒子图像测速法原理
    2.3 折射率匹配液研究
        2.3.1 配制原则和主要考虑因素
        2.3.2 典型有机玻璃RIM液方案
        2.3.3 72.2vol%四氢化萘-27.8vol%无水乙醇方案
    2.4 棒束和流动工质材料选择
        2.4.1 FEP管内注水和去离子水
        2.4.2 PMMA和对伞花烃
        2.4.3 PMMA和碘化钠溶液
    2.5 可视化燃料棒束加工和清洗工艺
        2.5.1 定位装置设计
        2.5.2 绕丝绕制方法
        2.5.3 绕丝应力消除
        2.5.4 棒束清洗方法
    2.6 摩擦系数经验公式
    2.7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棒束通道压力分布研究
    3.1 实验平台设计与搭建
        3.1.1 实验段设计
        3.1.2 测量与控制系统
        3.1.3 管路与支撑系统
    3.2 压力分布实验测量
        3.2.1 摩擦压降与体积流量的关系
        3.2.2 摩擦压降经验公式评估
    3.3 压力分布数值仿真
        3.3.1 棒束流道三维建模
        3.3.2 非结构化网格划分
        3.3.3 网格无关性验证
    3.4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评估
    3.5 压力分布周期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XZ平面棒束通道速度分布研究
    4.1 XZ平面速度分布云图
        4.1.1 XZ平面轴向速度分布云图
        4.1.2 XZ平面横向速度分布云图
    4.2 XZ平面横流特性
        4.2.1 XZ平面均方根横向速度分布
        4.2.2 XZ平面归一化横向速度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YZ平面棒束通道速度分布研究
    5.1 YZ平面速度分布云图
        5.1.1 YZ平面轴向速度分布云图
        5.1.2 YZ平面横向速度分布云图
    5.2 YZ平面横流特性
        5.2.1 YZ平面均方根横向速度分布
        5.2.2 YZ平面归一化横向速度分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难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62.722%碘化钠-37.178%去离子水-0.1%硫代硫酸钠溶液物性
    附录 B 62.932%碘化钠-36.968%去离子水-0.1%硫代硫酸钠溶液物性
    附录 C 绕丝与燃料棒简化模型水力直径计算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金属冷却快堆关键分析软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关键分析软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堆芯物理软件
    1.2 热工分析软件
    1.3 系统分析软件
    1.4 燃料性能分析软件
    1.5 严重事故分析软件
2 关键分析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堆芯物理分析软件
    2.2 热工分析软件
    2.3 系统分析软件
        2.3.1 精细化热工水力模型的应用
        2.3.2 多尺度多物理程序耦合应用
        2.3.3 模块化的灵活建模方式
    2.4 燃料性能分析软件
    2.5 严重事故分析软件
        1) 精细化。
        2) 通用化。
        3) 一体化。
3 软件研发建议
    3.1 堆芯物理软件
    3.2 热工分析软件
    3.3 系统分析软件
    3.4 燃料性能分析软件
    3.5 严重事故分析软件
4 结论

(5)全球核能科技前沿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核电现状
    1.1 世界各国核电情况
    1.2 中国核电现状
2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研究进展
    2.1 英法俄加等国
    2.2 美国Nu Scale小型模块堆
    2.3 国内小型堆建设进程
    2.4 小型模块堆技术研发进展
3 空间动力堆技术
    3.1 千瓦级空间核反应堆Kilopower
    3.2 地面气冷微型模块化反应堆MMR
    3.3 小型模块化裂变反应堆SMFR
4 聚变反应堆
    4.1 核聚变
    4.2 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
    4.3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ER)
5 事故容错燃料
    5.1 ATF领域研究现状
    5.2 各国ATF研发进展
6 数值反应堆与核电软件进展
7 结论

(6)快堆MOX燃料技术研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快堆MOX燃料的关键技术
2 我国快堆MOX燃料技术研发的历史和进展
    1) 快堆MOX燃料组件设计
    2) 快堆MOX燃料组件结构材料研发
    3) MOX燃料芯块制造技术研究
    4) MOX燃料组件制造技术
3 快堆MOX燃料发展和应用展望

(7)先进核能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先进核能技术发展
    1.1 国际核能组织
    1.2 主要核能国家
2 国内先进核能技术发展
3 先进核能技术未来展望
4 结论

(8)俄核应急管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2 核应急管理体系及特点
    2.1 紧急情况预防和消除系统是核应急管理的核心
    2.2 核应急采取垂直管理模式
    2.3 重视核专业应急响应力量建设
3 小结

(9)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第四代铅冷却快堆发展现状
        1.2.2 核主泵的发展现状
        1.2.3 多学科优化理论的工程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铅冷快堆的设计方案及主循环泵的设计选型
    2.1 铅冷却快堆的不同设计方案
        2.1.1 ELFR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2 SSTAR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3 SVBR75/1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4 BREST-OD-3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5 ALFRED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6 MYRRHA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7 SNCLFR-1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2 LFR主回路冷却系统及主循环泵的设计选型
        2.2.1 LFR主回路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讨论分析
        2.2.2 CLEAR-I快堆的设计要求与结构特点
        2.2.3 LFR主循环泵的选型与技术可靠性分析
    2.3 LFR主循环泵的结构选择
        2.3.1 主循环泵的设计要求
        2.3.2 主循环泵的结构形式选择
    2.4 主循环泵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
        2.4.1 泵的进出口直径水力设计
        2.4.2 叶轮的水力设计
        2.4.3 空间导叶的水力设计
        2.4.4 对称型双出口蜗壳的水力设计
    2.5 不同结构形式的主循环泵全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1 定常计算模拟设置
        2.5.2 定转速正转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3 定转速反转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4 卡轴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5 飞逸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6 正转全流量工况下主循环泵瞬态水力特性分析
        2.6.1 非定常边界条件设置
        2.6.2 叶轮瞬态径向力、轴向力变化规律
        2.6.3 主循环泵内瞬态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DO主循环泵水力模型参数化优化设计
    3.1 主循环泵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设计
    3.2 主循环泵子午面参数化寻优设计
        3.2.1 子午面参数化设计自动优化平台的建立
        3.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3.2.3 基于RSM对子午面参数的二次寻优
    3.3 主循环泵径向面参数化寻优设计
        3.3.1 径向面参数化设计自动优化平台的建立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基于RSM对径向面参数的二次寻优
    3.4 主循环泵惰转可靠性计算与相关性分析
        3.4.1 主循环泵惰转试验仿真平台的搭建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主循环泵的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
        3.5.1 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的建立
        3.5.2 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
        3.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循环泵的启动安全特性分析
    4.1 主循环泵的瞬态启动特性理论推导
    4.2 启动过程中主循环泵转子部件瞬变载荷特性分析
        4.2.1 结构域网格及边界条件设置
        4.2.2 启动过程泵扬程和水阻力矩的变化规律
        4.2.3 启动过程叶轮瞬态径向和轴向载荷的变化规律
        4.2.4 叶轮叶片压力载荷分布随时间变化规律
        4.2.5 叶轮应力分布及动应力转移变化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循环泵水力性能试验及高温试验台研制
    5.1 水介质外特性试验和试验验证
    5.2 LBE高温水力特性实验台的搭建
        5.2.1 高温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方案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加科研项目
    三、已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情况
附页

(10)“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俄产能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产能
        二、国际产能合作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投资合作理论
    第三节 国际机制理论
    第四节 共生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俄深化产能合作的良好条件
    第一节 中俄生产要素互补
        一、自然资源要素
        二、劳动力要素
        三、资本要素
        四、技术要素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带来的机遇
        一、中国方面
        二、俄罗斯方面
    第三节“带盟对接”为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
        一、“带盟对接”便利了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二、“带盟对接”使产能合作在地区层面得到加强
        三、“带盟对接”助推了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产能合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俄产能合作的主要领域与合作进展
    第一节 能源与原材料
        一、石油天然气
        二、煤炭
        三、核能
        四、钢铁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
    第三节 航空航天
        一、航空发动机
        二、民航客机
        三、重型直升机
        四、航天工业
    第四节 民用汽车
    第五节 农业
    第六节 生物制药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产能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我国对外产能合作支持体系不完善
    第二节 俄罗斯国内仍存在“中国威胁论”
    第三节 俄罗斯国内投资环境较差
        一、俄罗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较低
        二、对俄投资法律风险较高
        三、俄罗斯对战略投资项目的审查过严
        四、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风险
    第四节 中俄产能合作机制建设滞后
        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二、合作机制效率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俄产能合作的共生模式
    第一节 中俄产能合作共生模式的基础
        一、合作具备地缘优势
        二、中俄两国产业结构互补
        三、中国企业对俄投资具备所有权、内部化与区位优势
    第二节 中俄产能合作共生组织模式的深化
    第三节 中俄产能合作共生行为模式的深化
        一、中俄两国产能合作的大型项目陆续投产
        二、产能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产能合作支持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完善财税支持体系
    第二节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第三节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第四节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第五节 完善载体支撑体系
        一、完善境外中俄合作园区体系
        二、完善境内对俄合作载体体系
    第六节 完善哈尔滨新区对合作的支撑作用
        一、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便利产能合作项目的落地
        二、打造产业链融合平台深化产能合作
        三、通过“三区一港”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本章小结
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产能合作的机制构建
    第一节 中俄产能合作机制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
        二、确保合作有序开展
        三、协调资源为合作服务
    第二节 中俄产能合作机制的构建方式
        一、宏观层面
        二、中观层面
        三、微观层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俄罗斯和日本加强快堆的研发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核能政策:能源转型与国家能源主权视角下的战略选择[J]. 陈小沁.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2(01)
  • [2]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展综述[A]. 张馨玉,郭慧芳,袁永龙.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七卷)——中国核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核情报分卷), 2021
  • [3]铅冷快堆带绕丝燃料棒束通道流动特性研究[D]. 范大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4]金属冷却快堆关键分析软件的现状与展望[J]. 吴宏春,杨红义,曹良志,郑友琦,刘宙宇,刘一哲,杜夏楠,王永平,杨军,张熙司. 现代应用物理, 2021(01)
  • [5]全球核能科技前沿综述[J]. 杨军,张恩昊,郭志恒,吴澳光,王蓓琪,史力豪,杜辉,徐乐瑾. 科技导报, 2020(20)
  • [6]快堆MOX燃料技术研发进展[J]. 杨启法,杨廷贵,李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S1)
  • [7]先进核能技术发展与展望[J]. 荣健,刘展.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9)
  • [8]俄核应急管理体系[J]. 伍浩松,王海丹. 国外核新闻, 2019(12)
  • [9]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 卢永刚. 江苏大学, 2019(03)
  • [10]“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俄产能合作研究[D]. 师成.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俄日加强快堆研发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