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的河床演化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

GIS支持的河床演化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

一、GIS支持下的河床演变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海娟[1](2014)在《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初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其它新兴科技的发展,虚拟实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备受关注,据调查,虚拟实验在初中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已经进行了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性比较明显的学科中应用比较广泛,相比之下,虚拟实验在地理、政治、历史等这些实验性比较弱的学科教学中应用范围比较狭小,本研究就是在以多媒体教学为背景、以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为例的基础上,首先,对地理虚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次,通过对地理教育者在地理虚拟实验认识理解程度、设计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通过对地理虚拟实验进行案例设计,对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问题难题进行解决,并从中得到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对策,初步形成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以此希望能对地理工作者在地理虚拟实验教学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闫强[2](2013)在《基于ArcEngine的三川河流域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面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北方资源性缺水和南方水质性缺水的严重问题,如“脱缰之马”的水问题正极大影响着我国的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也是当地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流域作为水资源的重要储存介质和水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反应的场所,而河道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能够实现对河道的有效管理,达到科学合理利用河道资源的目标,是解决目前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对水利工作的支撑总目标包括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水利日常工作及应急处理的支撑与服务能力,因此实现河道的信息化使资源的管理更加科学、规划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是水利信息管理的中流砥柱也是其综合体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用于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各项技术日益成熟并在各行业中广为应用,它的特性为河道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选用方兴未艾的GIS组件ArcEngine9.3为开发工具,在Visual Studio2005开发环境下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结合SQL 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引擎ArcSDE研发了三川河流域河道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阐述了三川河流域数字河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河道概况和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其次对创建系统时涉及的关键技术做了汇总,着重介绍了ArcEngine组件技术及开发优势和系统数据库技术;然后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2005和空间数据引擎对系统的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进行了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达到对河道海量数据的科学、高效和统一管理的目标;最后实现系统各模块功能,系统包含常规模块、专用模块和辅助模块实现对河道资源信息的存储、编辑、更新、专题查询、统计和分析等,成功应用于河道资源数据的科学信息化管理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分析指导和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基于GIS组件技术ArcEngine能够自定义创建一个功能较强、易于扩充并具有友好界面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并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作者在ArcEngine应用于河道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做了尝试,为该系统的继续完善和水利信息化其它自定义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便捷。

康宁[3](2011)在《基于VRGIS平台的防洪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 ——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例》文中认为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因灾害而产生的直接及间接损失较重,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以实现防洪减灾工作的数字化、高效化,从而降低灾害损失。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为实现数字防洪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仿真功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建立防洪减灾系统的基本模型,为水利及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提供防洪减灾技术支持。通过场景演示、空间分析、实时监测、指挥调度等功能的实现,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从而减少洪水所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淮河流域安徽段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本文首先从淮河自身的特点入手,研究了导致淮河流域安徽段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自然条件,分析了近年来的洪涝灾害发生时的雨水、气象特点,以及沿淮地区的防洪体系情况及其抗洪能力,为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2. 3DGIS基础数据库建设是防洪系统建设的核心,组织合理的数据基础不仅能满足防洪减灾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而且能为防洪减灾系统的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用户的使用带来巨大的方便。针对防洪减灾辅助决策系统搭建的实际需要,本文系统的研究了3DGIS数据体系的构成、数据组织方式、建库流程,并研究了该类数据库的管理及服务体系。3.针对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本文完成了基于VRGIS平台的防洪减灾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的构建,并对三维场景建设、实时监测、GIS分析、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等功能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以及遥感等先进的技术,制定了基于VRGIS平台的危机处理策略,可以显着的提高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实时性和同步性。

杨永恒[4](2009)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溢油漂移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的增加,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相应增大,为了合理地预报事故风险并采取措施以降低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损失,需要我们对海上溢油行为进行合理、可信的数值模拟并将其结果直观地显示,给相关的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并调动相应的应急力量做出补救措施。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显示功能,结合先进的数学预报模型,进行基于GIS的海上溢油行为三维数值模拟。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集中于描述二维空间信息,将实际的三维事物采用二维的方式表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大量的空间信息无法得到利用,这就需要研究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对象是三维空间,必须能对与三维对象相关的信息进行建模、表示、管理、操作、分析和决策。对于一个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而言,不仅仅是对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简单扩展,而是从空间模型分析到空间数据的结构直至三维数据的可视化,都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由于二维GIS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据库理论技术及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维GIS的大力研究和加速发展已成为可能。本文选择ArcGIS中的三维扩展模块ArcScene为可视化软件平台,对海上溢油三维场景仿真进行方法上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利用ArcScene对溢油场景进行构建的实现步骤。同时,采用面向对象开发语言(Visual Basic)和ArcObjects组件技术相结合的开发环境,实现对溢油场景的一些功能开发。

刘硕[5](2009)在《可视化技术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视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视化技术在洪水风险图中的应用,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目前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在我国起步不久,采用可视化技术来表达洪水风险信息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在吸取了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大量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于洪水风险图编制中逃生路线的选择以及流域地形的可视化显示做了研究工作。使决策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各种频率下洪水的淹没范围及相应的避险方案,能够正确地做出避险决策,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论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洪灾损失评估方面的研究情况。给出了淹没范围的显示与计算方法。同时根据洪水的淹没范围等相关因素设计淹没区逃生路线。本论文应用“点线结合型”方法分析避难逃生路径。结合分析淹没区域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以及洪水的到达时间确定撤离方向。运用了最短路径的计算法则和Dijkstra算法,对路网分析筛选,采用半理论、半经验的路权函数计算迁移路权,划分避难逃生单元,选取避难场所,分析设计最佳避难逃生路线,并在Acrgis9.0下绘制淹没区域的逃生路线,显示出在洪水来临前期,受灾区人口、牲畜和可移动财产安全转移路线,为风险图编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抗险救灾依据。本文系统地应用了基于opneGL的三维地形可视化实现的相关理论、技术和算法,具体包括opneGL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改进的离散数据网格化算法、三维地形模型的构建技术、真实感图形的实现理论、坐标的查询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的实现技术,以windows xp系统和Visual C++6.0为平台,开发了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接受TXT格式的离散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实现线框、不同设色、光照、纹理映射等不同模式的三维地形可视化,能够显示不同频率洪水的淹没范围,并根据淹没范围计算淹没面积,为洪水风险图提供更多信息。本课题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对改进的离散数据网格化算法、三维地形建模、坐标查询等三维地形可视化实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将Dijkstra算法等数学算法应用于工程领域。在实践上,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地形和逃生路线图,为风险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简便直观的可视化分析途径,为风险决策分析提供方便。本文的工作是辽河左岸典型河段洪水风险图编制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飞[6](2007)在《校园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GIS技术作为IT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处于飞速发展变化之中,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GIS系统之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GIS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对于GIS系统平台及多媒体各要素的融合显示问题提出了要求,论文结合校园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以上问题作出了一定的研究。本论文认为利用超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要素的高效融合;论文同时对于多媒体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三维景观模型构建作出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探索。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TeleAtlas3.2平台,成功实现对校园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多媒体显示。本论文通过实践和应用研究,总结出了高程注记信息转换为离散点高程数据的新方法,并对ArcMap制图方法进行了有益尝试,得到了莲华校区平面示意图、莲华校区三维影像图及其视频等成果;基于VGEGIS平台,构建了校园三维景观模型,制作了三维校园漫步视频,并对三维景观模型软件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益结论。本论文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为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参考模型。

贺巧宁[7](2007)在《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流与河床、河岸以及涉水工程建筑物相互作用,引起河床演变。数学模型计算与河工模型试验是研究河床演变的动力学方法,实测资料分析法则主要是从地貌学角度分析河床演变。传统的实测资料分析法存在分析效果差、效率低的缺陷,不能充分利用河道测图提取河床演变信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以长江下游河道地形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河床演变实测资料分析方法,立足河道断面,建立河床演变数字化分析方法体系,揭示河床演变过程与规律。主要包括河道断面生成,断面时空统计分析以及断面信息表达。河道断面的半自动、自动生成提供河床演变分析需求断面;基于不同测次不同河段的断面数据统计与分析,可重建河床演变过程,揭示河床演变规律。针对长江江苏段河道应用河床演变断面数字化分析方法体系进行河床演变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从方法论角度,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在现有河道断面分析应用的基础上,将河道断面分析方法系统化、流程化、丰富化、扩展化,充分利用河道地形数据资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河道断面数据信息。(2)从具体问题角度,结合长江江苏段河道地形测量数据,分析得出长江江苏段沿程断面形态呈现良好的三级阶梯状况,分汊河段的河床演变反映在某一汊道冲刷,而另一汊道淤积,统计计算不同河段不同时期河道断而冲淤面积以及河道冲淤量。(3)构建了基于GIS平台的可操作、系统化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数字化分析方法体系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能够揭示河床演变过程和规律。GIS技术手段与河床演变分析具有良好的结合点。

王勇[8](2007)在《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继“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之后,水利信息化开始了又一次的蓬勃发展。水利部也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一批水利信息系统也陆续投入使用。GIS作为一种高效的空间技术,它与水利应用系统的集成能够弥补传统水利系统对空间信息利用率不高,空间分析功能不够强大以及可视化效果不好等不足,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水利信息系统。然而,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如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灵活的系统平台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研究了建立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对其中的系统架构,方案配置,模型库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系统框架综合运用了方案管理和模型库技术,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架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分析显示功能以及专业模型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将它们无缝地集成到系统中,并保证了专业模型与GIS之间耦合及通讯。论文从GIS应用平台的研究,数据层的集成,GIS与专业模型的结合,三方面来阐述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描述了系统的集成,搭建统一的集成框架。本篇论文旨在经过理论研究,实例分析,展开对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以及集成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供同行参考。对大型水利业务运行系统的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万远扬[9](2007)在《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文中认为通过开发公共平台性质的河流数学模型在线计算及可视化系统来实现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对于防洪工程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创性的通过结合河流数学模型与可视化前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利用混合语言编程和JavaScript脚本以及PHP技术,成功地实现洪水演进计算模拟的在线计算过程。全文共分6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然后概述了河流水沙数学模型、可视化技术、在线计算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为什么要开展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以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章完整地介绍了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从基本方程及其离散到数值方法、有关关键问题处理,再到模型的数值试验、率定验证计算。第3章详细地介绍了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的实现方法,包括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动态数据访问技术、JavaScript脚本访问技术、动静态网页制作等。第4章介绍了模型前后处理及仿真开发,包括最主要的动态流场实现技术和三维漫游地形制作。第5章应用实例,结合本文所述内容,用一套实测资料对整个在线计算过程进行了演示。第6章为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董月娥[10](2006)在《海岸带地形动态变化的虚拟表达研究 ——以长江口北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海岸带地形虚拟表达研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数字河口海岸带”的重要内容。基于地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地形场景及模型对象进行实时渲染与交互的功能,从而得到效果极其丰富逼真的模型和场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海洋科学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运工程等研究领域。海岸带地形虚拟表达研究技术已经逐步成为海岸带、深水航道、港口工程等科学研究中进行冲淤分析、河床演变模拟等的技术支持,以及工程维护、设计的重要参考手段,利用该技术能快速、形象、动态地再现地形三维信息,为海洋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综合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在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子课题——“滩涂资源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下完成。该研究的目标是实现滩涂资源的动态可视化表达,为项目提供数据资源交换、共享环境,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 本文以长江口北槽为研究区域,利用专业地形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对1965-2003年间12幅长江口数字化海图进行处理,建立了长江口北槽三维地形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及特征数据映射,增加地形模型的真实感;实现基于地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及浏览器插件Cortona的地形虚拟表达;对长江口北槽深泓线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北槽两岸沙岛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长江口地形虚拟浏览系统,实现对长江口不同区域多年地形数据的动态虚拟浏览,直观再现了长江口地形演变历史。文中详细介绍了三维地形虚拟表达过程中的数据格式转换、地形建模、纹理粘贴和模型优化等相关技术细节,为数字河口海岸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GIS支持下的河床演变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支持下的河床演变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初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初中地理虚拟实验概述
    (一)地理虚拟实验内涵
        1.虚拟实验
        2.地理虚拟实验
    (二)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
    (三)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特点
        1.虚拟性
        2.交互性
        3.易操作性
    (四)初中地理虚拟实验的分类
        1.依据实验教学的特点分类
        2.依据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分类
三、初中多媒体教学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实施与统计
        1.调查问卷的内容
        2.调查问卷的实施
        3.调查问卷的统计
    (二)调查现状分析
        1.在初中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优势
        2.初中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四、初中多媒体教学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研究
    (一)初中多媒体教学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原则
        1.演示真实性原则
        2.内容可研究性原则
        3.形式多样性原则
        4.操作灵活性原则
    (二)初中多媒体教学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对策
        1.强化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条件
        2.加强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认识
        3.完善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内容
        4.优化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的效果
    (三)初中地理虚拟实验案例设计---以“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
        1.教学分析
        2.情景设定
        3.界面设计
        4.动作设计
        5 音频设计
        6 集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多媒体教学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问卷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ArcEngine的三川河流域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三川河流域概况
    1.3 “数字河道”研究现状
        1.3.1 “数字河道”概念
        1.3.2 国内外动态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线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方法路线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2.1 地理信息系统
        2.1.1 基本概念
        2.1.2 发展进程
        2.1.3 GIS开发方式
    2.2 GIS组件技术
        2.2.1 组件概念及其特点
        2.2.2 ArcEngine组件技术
        2.2.3 ArcEngine组件开发优势
        2.2.4 开发环境
    2.3 系统数据库技术
        2.3.1 数据库技术
        2.3.2 空间数据库技术
        2.3.3 空间数据引擎
第三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基础
        3.1.1 数据库设计原则
        3.1.2 数据库建设目标
    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3.2.1 数据库内容
        3.2.2 数据库组织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3.3.1 空间数据建立
        3.3.2 属性数据存储
    3.4 数据的连接
    3.5 数据库的连接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概述
        4.1.1 系统需求分析
        4.1.2 系统总体目标
        4.1.3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设计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系统常规模块
        4.3.2 系统专用模块
        4.3.3 系统辅助模块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VRGIS平台的防洪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 ——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章节安排
2 相关技术简介
    2.1 虚拟现实简介
        2.1.1 概念
        2.1.2 基本特征
        2.1.3 应用前景
    2.2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2.3 VRGIS 平台简介
3 基于VR-GIS 淮河流域安徽段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3.1 地理气候和自身特点
        3.1.1 河道上游、下游比降大,河道中游比降小,导致洪水宣泄不及。
        3.1.2 气候多变,降水丰富
        3.1.3 上中游支流多,河道弯窄
    3.2 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
    3.3 本章小结
4 建立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体系
    4.1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体系详述
        4.1.1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库介绍
        4.1.2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库建库流程
    4.2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体系
        4.2.1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库管理体系
        4.2.2 安徽省淮河流域3DGIS 基础数据库服务体系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 VRGIS 平台的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5.1 防洪减灾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架构
    5.2 防洪减灾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详述
        5.2.1 洪水高发区三维场景建设
        5.2.2 实时监测
        5.2.3 GIS 分析
        5.2.4 决策支持
        5.2.5 指挥调度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研究成果

(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溢油漂移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新世纪清洁海洋已成为世界发展重要主题
        1.1.2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及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1.1.3 国际社会在防止船舶石油污染的努力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
    1.3 本论文研究所做的工作
第2章 海上溢油行为及扩散模型
    2.1 油类入水后的行为及归宿
        2.1.1 漂移
        2.1.2 扩散
        2.1.3 风化
        2.1.4 蒸发
        2.1.5 分散
        2.1.6 溶解
        2.1.7 乳化
        2.1.8 沉降
        2.1.9 光氧化过程
        2.1.10 生物降解
    2.2 海上溢油污染模型的研究
        2.2.1 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2.2.2 海上溢油污染模型的研究
第3章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3.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3.1.1 基本概念及特点
        3.1.2 GIS技术与发展
        3.1.3 功能与应用
        3.1.4 发展趋势及技术走向
    3.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3.2.1 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
        3.2.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3.3 ArcGIS软件平台在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3.3.1 ArcGIS概述
        3.3.2 ArcGIS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3.3.3 ArcGIS功能特点
第4章 三维溢油场景的创建
    4.1 基本数据介绍
        4.1.1 数字地形模型(DTM)
        4.1.2 数字高程模型(DEM)
        4.1.3 不规则三角网(TIN)
        4.1.4 遥感图像(RS)
    4.2 溢油场景的创建方法及步骤
        4.2.1 场景制作流程
        4.2.2 数据处理和TIN模型制作流程
        4.2.3 遥感图像与TIN的叠加
        4.2.4 创建和添加场景中的数据元素
第5章 基于ArcObjects的三维溢油漂移预报系统开发
    5.1 ArcObjects简介
        5.1.1 ArcObjects概述
        5.1.2 ArcObjects的基本组成
        5.1.3 ArcObjects的特点
        5.1.4 ArcObjects的功能
    5.2 ArcObjects中的基本编码技术
        5.2.1 ArcObjects组件的层次关系
        5.2.2 esriCore.obl对象库及其对象的使用
        5.2.3 在VisualBasic中实现接口查询
    5.3 三维溢油漂移预报系统的开发
        5.3.1 系统介绍
        5.3.2 主要实现功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可视化技术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洪水风险信息可视化概述
        1.1.1 风险信息可视化技术的背景及含义
        1.1.2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1.1.3 风险信息可视化的研究价值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1.2.1 可视化在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应用
        1.2.2 可视化在土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3 洪水风险图概述
        1.3.1 洪水风险图概念
        1.3.2 风险图淹没分析技术发展概况
        1.3.3 洪水风险图的绘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论文的选题依据
        1.4.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显示前处理技术
    2.1 数字地域模型
        2.1.1 概述
        2.1.2 本系统采用的DEM模型
        2.1.3 DEM高程数据生成方式
    2.2 算法流程设计
        2.2.1 GIS与Mike11数据的导出
        2.2.2 功能分析与Utraedite数据处理
        2.2.3 读取数据设计思路
    2.3 数据输出
        2.3.1 程序代码
        2.3.2 结果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地形的真实感显示
    3.1 地形数据的读取
        3.1.1 地形概况
        3.1.2 地形网格剖分
        3.1.3 地形与水文数据读取
    3.2 地形的绘制
        3.2.1 OpenGL概述
        3.2.2 OpenGL特点及功能
        3.2.3 地形的绘制方法
    3.3 地形的显示模式
        3.3.1 地形的实时显示
        3.3.2 程序代码
        3.3.3 显示结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淹没区洪灾损失评估
    4.1 引言
    4.2 洪灾损失评估
        4.2.1 洪灾损失评估概述
        4.2.2 洪水灾害特点
        4.2.3 洪灾损失评估研究现状
        4.2.4 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及方法
        4.2.5 洪灾损失评估步骤
    4.3 模拟洪水淹没特性网
        4.3.3 算法思路及程序代码
    4.4 本章小结
5 逃生路线的设计
    5.1 引言
    5.2 淹没地区撤离路线分析
        5.2.1 最佳路线分析概述
        5.2.2 选取原则
    5.3 避难场所的选择
        5.3.1 地形状况分析
        5.3.2 避难场所的选取原则
    5.4 逃生路线
        5.4.1 最短路径的数学模型
        5.4.2 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
        5.4.3 洪灾迁移路权计算模型
        5.4.4 路线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校园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本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2.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2 地理信息系统及发展综述
    2.3 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2.4 多媒体GIS的体系结构
    2.5 多媒体GIS的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校园多媒体GIS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校园基础地理数据
    3.2 文本数据获取与处理
    3.3 图形图像数据获取与处理
        3.3.1 照片
        3.3.2 卫星影像
        3.3.3 纹理贴图
        3.3.4 系统封面、图幅、插图
        3.3.5 三维影像图
        3.3.6 工作底图制作
    3.4 声音数据获取与处理
    3.5 视频数据获取与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VGEGIS的校园三维景观构建
    4.1 VGEGIS概述
    4.2 体系结构和处理流程
    4.3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4.3.1 数据获取基本方法
        4.3.2 3DCM建模中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4.4 建模方法
        4.4.1 地形模型的建立
        4.4.2 建筑物模型的建立
        4.4.3 其他地物建模
    4.5 整体效果展示
    4.6 视频制作
    4.7 制作流程
    4.8 建模软件比较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媒体技术实现多媒体各要素融合
    5.1 电子地图超媒体模型
        5.1.1 节点
        5.1.2 链
        5.1.3 按钮、热区和锚
    5.2 基于电子地图超媒体模型的信息组织
        5.2.1 电子地图超媒体的页面结构设计
        5.2.2 电子地图超媒体的媒体信息组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校园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TeleAtlas3.2概述
    6.2 校园多媒体系统的设计
        6.2.1 系统总体设计
        6.2.2 内容结构设计
        6.2.3 系统功能设计
    6.3 关键技术
        6.3.1 数据库技术
        6.3.2 多媒体合成技术
        6.3.3 其他关键技术
    6.4 系统介绍
        6.4.1 系统目录
        6.4.2 系统主要界面
        6.4.3 专题内容数据统计
        6.4.4 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
    6.5 成果演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河床演变分析方法
    2.1 河床演变分析的传统方法
        2.1.1 河床变形数学模型计算
        2.1.2 河工模型试验模拟
        2.1.3 实测资料分析
    2.2 GIS 平台的河床演变分析
        2.2.1 GIS 及其应用
        2.2.2 GIS 空间分析
        2.2.3 GIS 与河床演变
    2.3 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方法体系
        2.3.1 断面生成
        2.3.2 断面时空分析
        2.3.3 断面信息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方法
    3.1 河道断面分析数据源
        3.1.1 河道地形测点
        3.1.2 河道地形等高线
        3.1.3 河道三维地形数据
    3.2 河道断面生成
        3.2.1 河道断面半自动生成
        3.2.2 河道断面自动生成
        3.2.3 河道断面拓扑关系建立
    3.3 河道断面高程数据获取
        3.3.1 栅格DEM
        3.3.2 不规则三角网 TIN
        3.3.3 等高线
        3.3.4 栅格 DEM、TIN、等高线生成断面数据的精度比较
    3.4 河道断面动力信息表达
        3.4.1 水位信息表达
        3.4.2 水流信息表达
    3.5 河道断面分析计算
        3.5.1 河道断面基本形态分析
        3.5.2 河流比降分析
        3.5.3 河道任意断面对比分析
        3.5.4 河道断面冲淤分析
        3.5.5 汉道对比分析
        3.5.6 断面法测算河道冲淤量
    3.6 三维河道概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演变分析
    4.1 长江干流江苏段概况
    4.2 长江干流江苏段断面特征分析
    4.3 单断面冲淤时空变化分析
        4.3.1 镇扬河段弯道单断面时空变化分析
        4.3.2 镇扬河段汉道单断面时空变化分析
    4.4 分汉河段汉道比变化分析
    4.5 河段冲淤情况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特点与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3 研究区域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研究
    2.1 系统目标
    2.2 系统设计原则
    2.3 系统框架
        2.3.1 MVC模式
        2.3.2 MFC框架
        2.3.3 实例分析
    2.4 系统框架
        2.4.1 系统功能设计
        2.4.2 系统集成设计
        2.4.3 系统逻辑运行单元构架
        2.4.4 系统实现举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利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研究
    3.1 数据库内容
        3.1.1 CAD数据
        3.1.2 DLG数据
        3.1.3 DEM数据
        3.1.4 DOM数据
        3.1.5 DRG数据
    3.2 属性数据库设计
        3.2.1 外部设计
        3.2.2 结构设计
        3.2.3 应用设计
    3.3 空间数据库设计
        3.3.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3.3.2 数据存储中间件 ArcSDE
        3.3.3 空间数据库组织
    3.4 数据库优化
        3.4.1 属性数据库优化
        3.4.2 空间数据库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利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管理研究
    4.1 模型概述
    4.2 模型的分类
    4.3 GIS与模型的结合方式
    4.4 模型库概述
        4.4.1 模型库的概念
        4.4.2 模型管理技术的发展
    4.5 模型库管理
        4.5.1 模型库管理方式
        4.5.2 模型库管理内容
    4.6 面向对象的模型库设计
        4.6.1 设计思路
        4.6.2 实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水沙数学模型
        1.2.2 可视化及仿真技术
        1.2.3 在线计算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系统开发方法
        1.3.3 主要研究目标和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方程及其离散
        2.1.1 Preissmann 四点差分格式介绍
        2.1.2 水流方程的离散与求解
        2.1.3 泥沙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2.2 计算边始条件的确立
    2.3 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2.4 计算流程图
    2.5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2.5.1 数值试验——定常流
        2.5.2 水槽试验——Van Rijn 水槽试验
        2.5.3 天然河道计算——下荆江藕池至监利河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的初步实现
    3.1 在线计算有关概念简介
        3.1.1 JavaScript 脚本
        3.1.2 PHP 语言
    3.2 在线计算的实现
    3.3 在线计算关键技术1——动态数据访问方式
        3.3.1 数据访问的基本概念
        3.3.2 客户端的动态数据访问技术
        3.3.3 服务器端的动态数据访问技术
        3.3.4 传统动态数据访问处理方法
        3.3.5 PHP 实现动态数据访问
    3.4 在线计算关键技术2——模块化动态链接库
        3.4.1 动态链接库介绍
        3.4.2 模块化动态链接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沙模型仿真系统的初步开发
    4.1 二维地形与动态流场的显示系统
        4.1.1 准备问题
        4.1.2 二维地形绘制
        4.1.3 流场的动态模拟
        4.1.4 动画的完成
        4.1.5 实例演示
    4.2 VB+OPENGL 三维地形显示
        4.2.1 VB+OpenGL 嵌套编程概述
        4.2.2 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
        4.2.3 三维地形的绘制
        4.2.4 实时可视化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下荆江藕池至监利河段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系统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10)海岸带地形动态变化的虚拟表达研究 ——以长江口北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虚拟现实的研究现状
    1.3 海岸带地形虚拟表达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虚拟现实简介
    2.2 研究目标与内容
    2.3 技术路线与方法
    2.4 关键问题
第三章 Multigen Creator支持下的海岸带地形三维建模
    3.1 三维建模软件对比分析
    3.2 Multigen Creator支持下的地形建模
    3.3 地形纹理与特征数据映射
    3.4 地形模型数据库优化
第四章 Vega实时仿真
    4.1 Vega简介
    4.2 Vega lynX面板设置
    4.3 Vega LynX编辑器及工具运用
    4.4 北槽地形模型的Vega仿真
第五章 长江口北槽三维地形虚拟表达及其变化分析
    5.1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5.2 北槽地形虚拟表达及实例
    5.3 北槽地形演变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GIS支持下的河床演变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初中地理虚拟实验设计研究[D]. 郑海娟. 长春师范大学, 2014(11)
  • [2]基于ArcEngine的三川河流域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D]. 闫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3]基于VRGIS平台的防洪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 ——以淮河流域安徽段为例[D]. 康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4]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溢油漂移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 杨永恒. 大连海事大学, 2009(09)
  • [5]可视化技术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研究[D]. 刘硕.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9)
  • [6]校园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7]基于GIS的河床演变断面分析方法体系研究[D]. 贺巧宁. 河海大学, 2007(05)
  • [8]大型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长江河道监测管理系统为例[D]. 王勇. 河海大学, 2007(05)
  • [9]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D]. 万远扬. 长江科学院, 2007(03)
  • [10]海岸带地形动态变化的虚拟表达研究 ——以长江口北槽为例[D]. 董月娥.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GIS支持的河床演化多媒体演示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