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绕线头电气控制系统

自动绕线头电气控制系统

一、全自动卷绕头电气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孟宪博,韩武[1](2021)在《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文中指出2021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在业内,北京中丽制机公司是知名的优秀企业,也是我国化纤装备的"排头兵"企业。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化纤成套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国际化工程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公司配备有200多套先进精良的制造装备,可实现年产纺丝设备3600纺丝位,年产2000台自动高速卷绕头的制造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叶磊[2](2021)在《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文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相继推出,使得我国整体的制造业发生了质的转变,生产模式推向智能化,这将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时间点。如今,在前纺车间的生产中,一台双轴的落卷机器人,需要面对96台卷绕机进行搬运作业。按照现有的排队顺序,逻辑过于简单,效率出现瓶颈。以至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动能力弱,无法对后续生产进行必要的预判,不能充分满足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数字孪生的特点: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吸引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力。探索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应用,对前纺车间搭建数字模型,实现数据实时通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数字孪生的前纺车间的运行机制和模型架构的研究。基于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相关理论,研究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内涵和特征,得出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概念及组成。之后进行深入研究:数字孪生在前纺车间的运行机制。前纺车间的模型架构是实现其数字孪生体的根基。(2)对前纺车间进行数字孪生体的搭建。使用直接面向对象的方式搭建前纺车间的物理车间的三维模型。从硬件系统出发再到软件平台交互,对生产资料、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三个维度做统一的数据抓取和数据下发,实现前纺车间的物理空间的和数字空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利于日后的数字孪生虚拟空间的智能化应用拓展。(3)在前纺车间数字孪生的基础之上,对落卷机器人的接丝效率进行优化。以设计出的数字孪生模型为基石,结合某企业的前纺车间生产线,采用递归全排列的算法对接丝逻辑进行优化。从原先的PLC直接执行顺序接丝,优化到根据路径判断最佳接丝方案,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何守磊[3](2021)在《自动落卷输送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纺织行业的飞速发展,合成纤维产量逐渐增加,已达到全球超七成的总产量比例,纺织行业迫切需要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本文针对传统半自动化落卷生产线作业效率低、功耗大和易损坏丝饼等问题,以双轴落卷机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实现调度的自动落卷输送控制系统。该输送控制系统由输送调度系统和落卷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经过现场多次连续运行与调试验证,相对于传统先来先服务的作业方式,总行驶里程降低约28%,大大降低了能耗,有效提高了批量作业生产效率。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和相关文献查阅,确定了输送落卷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功能集成思想,确定输送控制系统由输送调度系统和落卷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输送调度系统经过算法处理卷绕机的呼叫请求后,将生成的作业执行序列反馈给落卷机控制系统,落卷机控制系统驱动运动执行机构,依次完成输送调度系统分配的作业任务。其次,对输送控制系统取丝饼作业流程进行算法优化,依次设计了适用于对落卷时间窗口要求高的短作业优先算法和对总行驶里程要求高、卷绕时间长且丝饼直径较大的改进蚁群算法,相较于短作业优先算法,改进的蚁群算法适用输送系统场景更广且能耗更低。由于蚁群算法的正反馈机制和多样性特点,在相同约束条件下,运算时间和结果较优于遗传算法,更适合对于时限性有一定要求的自动落卷输送控制系统。最后,在输送控制系统功能实现方面,依次完成落卷机控制系统功能模块规划,PLC端口分配与电气硬件配置,落卷机控制系统与输送调度系统的交互设计和功能实现。经过现场实际调试和优化,设计的输送控制系统,能够良好的执行取丝饼、暂存丝饼、丝饼装车和标签打印等作业流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要求。

许梦醒,郝洪波,张瑜,李奇芸,孟宪博,韩武,颜卫兵,姚建平[4](2020)在《风雨兼程五十载 筑梦未来再出发——记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厂5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接上期连载报道)2011-2019抓住机遇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熬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市场寒冬,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的中丽制机公司在三年后的回暖市场中,迎来了企业的"高光"时刻。2011年,中丽制机公司累计接受订单达54亿元,创历史最高。"公司近几年订单火爆,得益于公司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公司总工办主任王从云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比如,签订的订单合同中凡注明卷绕头设备的,基本上都是签订中丽制机公司具有核心技术的全自动卷绕头;凡是需要纺丝装置的,基本上都注明要安装环吹风纺丝装置。

房继亮[5](2020)在《基于DANCER张力检测的自动变压器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变压器是电力行业的核心器件,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推动变压器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变压器生产工艺中的一道核心工序是对变压器线圈的绕制,在绕制过程中线材需要保持稳定的张力。圆形线圈的张力较好控制,对于矩形线圈来说,除了缠绕过程中缠绕半径的变化,在缠绕过程中也会由于本身形状不规律导致绕制时产生张力波动,因此在缠绕矩形线圈时较难保持恒定的张力。在实际生产中,这种张力波动会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寿命,因此开发设计能够保持变压器以恒张力绕制的绕线机控制系统对于绕线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矩形线圈绕制工艺需求,设计了基于Dancer张力检测的变压器绕线机控制系统,实现变压器线圈的恒张力缠绕。本文首先对矩形线圈的绕制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缠绕过程中线材线速度、加速的和半径的变化规律,对有无补偿系统的张力控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绕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设计基于Dancer机构的主从同步张力控制系统。并对开卷轴、放卷轴等部分进行分析,得到开、放卷部分以及整个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完成系统模型的建立。基于Simulink完成系统的仿真,分析了系统主从轴的运动关系以及在系统运行时的张力变化规律,验证了基于Dancer张力检测的张力控制系统调节能力以及对张力波动的抑制作用,能够实现线圈的恒张力绕制。其次,结合设计要求进行绕线机总体方案的设计。采用倍福工控机进行绕线机绕制工艺设计、机床运动和逻辑控制,及导线张力控制。采用Ether CAT作为通讯方式,对作为驱动装置的伺服机构进行串级连接,实现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采用I/O端子模块连接相应的器件,将信号反馈到工控机。所有器件通过耦合器和工控机连接并进行通信,通过人机界面的操作实现对各部分的控制。最后,对绕线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确定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方案及部分器件选型分析;对控制系统软件流程进行分析并完成人机界面组态。通过分析张力系统仿真曲线验证了基于Dancer机构的张力控制系统对矩形线圈绕制过程的张力变化能够迅速调节并且对张力波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绕制时摆杆的运动使线材张力的变化得到缓冲并补偿线圈的张力波动,通过调节放卷轴的转速保持了收卷主轴与放卷从轴稳定的速度差,保证矩形线圈的恒张力缠绕。

章丽[6](2019)在《加弹机前吸嘴式生头卷绕单元设计优化》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对服装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弹机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新开发的卷绕单元的生头成功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上对高生头率的要求。主要存在卷绕单元挂丝、切丝不稳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开展如下研究:首先,阐述加弹机前吸嘴式生头卷绕单元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流程,详细分析旧的卷绕单元存在的结构问题,然后提出从夹盘、O型圈及齿轮镶嵌螺母进行优化设计。其次,以Solidworks为工具,建立夹盘模块的虚拟模型;用动平衡理论方法,通过对夹盘工艺孔的重新设计和布局,实现夹盘的动平衡结构优化;再利用motion仿真功能对优化后的夹盘进行校核。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夹盘质量点离旋转轴的偏心距及近、远端轴承座承受的反作用力均得到了减小,偏心距由Y=-2.01688mm、Z=-0.03793mm 减少到 Y=-0.00236mm、Z=-0.00048mm,近、远端反作用力由 6N、0.9N降低为0.3N、0N,达到了动平衡优化的目标。再次,利用弹性体压缩变形理论对O-型圈的大变形进行分析和尺寸优化,用有限元静力学对改进后的O-型圈进行校核,以此解决O型圈动密封时的大变形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型圈在满足动密封的情况下变形量明显降低,应力和应变值由原来的 1.0145MPa、5.257e-6mm 降低为 0.71035MPa、3.7457e-6mm,从而解决因O型圈弹性变形导致导向管回转,进而引起SIF角度不稳定问题。此外,针对螺纹紧固失效,导向管运动滞后于大齿轮的问题,对齿轮的内螺纹形状进行结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螺母外形轮廓后,齿轮螺纹面的最大应力值从142Mpa降低为62Mpa,最大应力低于许用应力,从而解决导向管滞后于齿轮,进而引起SIF生头失败问题。最后,对优化后的夹盘、O型圈、齿轮进行综合测试,通过样机搭建后的挂丝、切丝效果在新产品上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卷绕单元每次生头试验均成功。基于本文的改进设计,解决了卷绕单元挂丝、切丝不稳的问题,提升了加弹机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卢宾宾[7](2019)在《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往复导纱系统是一种将已加工的纱线均匀而高效地卷绕成不同形状卷装(筒子)的装置。纱线卷装作为上下工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纱线存储运输、高速退绕、浸染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目前,制备不同形状卷装的往复导纱系统有多种,其在机械结构、工作效率、控制精度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本文在传统往复导纱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直线磁力驱动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往复导纱系统——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几种传统的往复导纱系统,并对其在机构复杂程度、往复导纱精度与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对直线磁力驱动在往复进给系统、磁悬浮轨道交通与纺织行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说明。其次详细研究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不同形状卷装的工艺要求,建立卷装成形机构与往复导纱机构的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归纳、模型抽象、合理假设等方法,建立两种往复导纱机构加速度最大值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比较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加速度最大值数学模型。结合卷装工艺,确定往复导纱机构运动函数,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实验。最后对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生产高质量卷装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直线磁力驱动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将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与传统的往复导纱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不同形状的卷装工艺要求,提出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主要机构的运动规律。2.分析该系统往复导纱机构受力情况,建立往复导纱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研究驱动部件的结构与运行机理,进而抽象出往复导纱机构电磁推力与法向吸力的数学模型,并给出往复导纱机构最大加速度的方程。3.选择合适往复导纱机构加速度最大值数学模型,结合卷装工艺,确定往复导纱机构的运动规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对往复导纱运动规律进行完善。构建往复导纱机构样机对往复导纱机构运动规律进行实验,并对样机运行情况与结果进行分析。4.基于前面的论述与实验结果,对影响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卷装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卷装质量提出建议。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指出研究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并探讨研究工作后续的一个改进规划。

墨影[8](2018)在《郑纺机:贡献“国家队”方案》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至今,郑纺机保持了去年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企业新增有效合同、销售收入、利润等主要运营指标实现双过半,跑赢行业大盘。在对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泉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更详细地见到郑纺机的"国家队"实力。《纺织机械》:今年市场给您的最深感触是什么?李泉:2018年以来,纺机行业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纺机用户、纺机企业到上下游产业链,均在谋求高质量发展,向智能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力,纺

叶超英,陈芳,潘露丹[9](2018)在《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研究》文中指出设计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可实现自动钢丝进料、自动加工床芯,大幅提高弹簧床芯生产效率.该生产线包括床垫弹簧自动卷绕装置、自动串簧装置、自动输送装置、自动串簧机及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改进全自动床芯生产线的自动化工艺生产过程,采用机械机构与电气控制,实现钢丝自动卷成弹簧,自动弹簧送料到串簧机,然后上下同时串簧、组装,串簧钢丝自动切断、两端打结和自动堆料.

张艳[10](2015)在《与时俱进的“卷绕头”》文中认为中丽制机公司的半自动、全自动换筒高速卷绕头装置,打破了国外化纤机械制造厂商十几年的技术垄断今年1月,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台BWA40II-1800/12卷绕机样机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位于天津的产业化试验基地——中纺院纤维新材料分院试运转成功,此机型具有更大的卷装容量,将极大提高单位产量并为企业减少更多投资成本。由我国化纤长丝成套设备知名的生产基地——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

二、全自动卷绕头电气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自动卷绕头电气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论文提纲范文)

攻克难关打破壁垒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与时俱进智造开启未来

(2)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化纤长丝前纺车间生产现状
        1.2.2 数字孪生的研究现状
        1.2.3 数字孪生的应用优势和意义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孪生车间功能架构与支撑性技术
    2.1 前纺车间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
    2.2 软件平台介绍
        2.2.1 模型搭建平台
        2.2.2 机器人自动化平台
        2.2.3 孪生系统展示平台
    2.3 数字孪生前纺车间架构
        2.3.1 数字孪生前纺车间的组成
        2.3.2 数字化车间需求分析与规划
        2.3.3 前纺车间的数字孪生体的运行机制
    2.4 计算机协同工作
        2.4.1 协同平台的组成
        2.4.2 协同体系架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纺车间的数字孪生体搭建
    3.1 数字孪生体建模的基本内容
        3.1.1 前纺车间构建数字孪生体的五个要点
        3.1.2 前纺车间数字孪生体的建模的内容
    3.2 前纺数字化车间模型的组织结构
    3.3 前纺丝数字化车间的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实时交互的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需求
        4.1.2 核心设备与硬件通讯
        4.1.3 信号的采集
    4.2 PLC控制系统搭建
        4.2.1 PLC控制系统的原则
        4.2.2 落卷机器人系统的电气硬件设计
        4.2.3 落卷机器人系统的软件设计
    4.3 数据实时交互架构
        4.3.1 开发环境
        4.3.2 数据采集系统
        4.3.3 服务器与数据库
    4.4 数据传输与处理
        4.4.1 数据传输过程
        4.4.2 数据处理过程
        4.4.3 数据存储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对多作业的效率优化
    5.1 效率优化的需求分析
    5.2 最优路径规划
        5.2.1 落卷任务执行底层原则
        5.2.2 递归全排列的基本原理
        5.2.3 结果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3)自动落卷输送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卷绕机概述
        1.2.2 落卷机与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3 作业调度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输送控制系统概述与设计要求
    2.2 输送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2.1 总体方案设计
        2.2.2 输送调度系统设计
    2.3 落卷机控制系统驱动方案
        2.3.1 X轴运动驱动方案
        2.3.2 Y轴运动驱动方案
        2.3.3 Z轴运动驱动方案
    2.4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2.4.1 有线通信设计
        2.4.2 无线通信设计
        2.4.3 客户端/服务器通信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落卷机取丝饼作业优化方法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落卷机取丝饼路径模型建立
        3.2.1 模型假设
        3.2.2 模型建立
    3.3 落卷机取丝饼路径优化模型求解
        3.3.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3.3.2 基本蚁群算法设计
        3.3.3 改进的蚁群算法设计
    3.4 改进的蚁群算法实现
        3.4.1 参数设置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输送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1.1 输送控制系统模块规划与分析
        4.1.2 落卷机控制系统软件规划
    4.2 PLC端口及电气硬件配置
        4.2.1 PLC端口分配
        4.2.2 电气硬件配置
    4.3 落卷机控制系统设计
        4.3.1 取丝饼功能设计
        4.3.2 暂存丝饼功能设计
        4.3.3 丝饼装车功能设计
        4.3.4 HMI界面设计
        4.3.5 打印机单元设计
    4.4 输送调度系统设计
        4.4.1 短作业优先输送调度系统设计
        4.4.2 改进蚁群算法输送调度系统设计
    4.5 输送控制系统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风雨兼程五十载 筑梦未来再出发——记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厂5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2011-2019
2020

(5)基于DANCER张力检测的自动变压器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变压器绕线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变压器绕线机国外发展现状
        1.2.2 变压器绕线机国内发展现状
        1.2.3 变压器绕线机张力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压器绕线机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2.1 矩形线圈绕制分析
    2.2 绕线机张力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3 张力控制系统动力学分析
        2.3.1 收卷部分动力学分析
        2.3.2 放卷部分动力学分析
        2.3.3 张力部件动力学分析
    2.4 绕线机张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2.4.1 收卷部分建模分
        2.4.2 放卷部分建模分析
        2.4.3 张力控制系统建模分析
    2.5 仿真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压器绕线机整体方案设计
    3.1 变压器绕线机机械方案设计
        3.1.1 设计要求
        3.1.2 变压器绕线机机械结构设计
    3.2 变压器绕线机控制方案设计
        3.2.1 绕线机的控制系统
        3.2.2 绕线机的工控单元
        3.2.3 绕线机的张力机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压器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4.1.1 主控制器
        4.1.2 旋转编码器
        4.1.3 电源控制电路
        4.1.4 张力控制机构
    4.2 控制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4.2.1 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4.2.2 控制系统软件方案
        4.2.3 人机交互界面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加弹机前吸嘴式生头卷绕单元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弹机前吸嘴式生头工作原理与结构改进
    2.1 前吸嘴式生头卷绕单元结构原理
        2.1.1 控制部分
        2.1.2 成型部分
        2.1.3 落筒部分
    2.2 卷绕单元工作流程及结构问题
    2.3 结构改进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夹盘动平衡优化
    3.1 盘状结构的动平衡
    3.2 卷绕单元的夹盘动不平衡分析
    3.3 基于复合形法的仿真优化
        3.3.1 复合形法的理论
        3.3.2 基于动平衡仿真的优化
    3.4 基于Motion仿真的设计校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F角度稳定性优化
    4.1 齿轮与导向管紧固优化
        4.1.1 齿轮镶嵌螺母结构优化
        4.1.2 ANSYS仿真分析过程
        4.1.3 基于ANSYS的齿轮螺纹面静力学仿真校核
    4.2 O型圈动密封结构选型优化
        4.2.1 基于动密封的O型圈选型优化
        4.2.2 基于ANSYS的O型圈动力学仿真校核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卷绕单元实验研究
    5.1 夹盘动平衡实验
    5.2 SIF角度稳定性实验
    5.3 卷绕单元生头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研究背景
    1.3 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往复导纱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直线磁力驱动国内外发展现状
        1.5.1 直线磁力驱动在往复进给系统上的应用
        1.5.2 直线磁力驱动在磁悬浮轨道交通上的应用
        1.5.3 直线磁力驱动在纺织行业上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理论基础
    2.1 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2.2 卷装成形机构
        2.2.1 卷装成形方式
        2.2.2 卷装瑕疵
        2.2.3 卷装成型运动数学模型
        2.2.4 卷装成型机构运动规律
    2.3 往复导纱机构
        2.3.1 圆柱形卷装往复导纱机构运动规律
        2.3.2 圆锥形卷装往复导纱机构运动规律
        2.3.3 往复导纱机构导纱规律改进
    2.4 本章小结
3 往复导纱机构力学分析与计算
    3.1 往复导纱机构的运动学模型
    3.2 往复导纱机构驱动部件运行原理
    3.3 往复导纱机构磁场分析
        3.3.1 基于分子电流理论的磁场分析
        3.3.2 基于等效磁荷理论的磁场分析
    3.4 往复导纱机构法向吸力与电磁推力数学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往复导纱机构运动规律仿真
    4.1 往复导纱机构加速度最大值的确定
        4.1.1 往复导纱机构磁场模型仿真
        4.1.2 往复导纱机构加速度最大值计算
    4.2 往复导纱机构运动规律动力学仿真
        4.2.1 仿真前处理
        4.2.2 添加载荷
        4.2.3 摩擦系数设定
        4.2.4 驱动函数的设定
    4.3 往复导纱运动结果分析
    4.4 往复导纱机构运动控制函数改进
    4.5 本章小结
5 往复导纱运动实验与结果分析
    5.1往复导纱机构样机实验
        5.1.1 往复导纱机构样机平台
        5.1.2 往复导纱机构运动参数设定
    5.2 实验与结论
    5.3 卷装质量影响因数
        5.3.1 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机械性能
        5.3.2 卷装工艺参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9)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布局
2 数控弹簧自动卷绕机的研究
3 弹簧自动输送、定位机构的研究
4 自动串簧机的研究
5 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控制技术研究
6 结论

四、全自动卷绕头电气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中丽:品质铸牌令五菱瑰丽绽放[J]. 孟宪博,韩武. 东方企业文化, 2021(05)
  • [2]落卷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及一对多作业效率优化[D]. 叶磊.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3]自动落卷输送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 何守磊. 东华大学, 2021(01)
  • [4]风雨兼程五十载 筑梦未来再出发——记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厂50周年[J]. 许梦醒,郝洪波,张瑜,李奇芸,孟宪博,韩武,颜卫兵,姚建平. 东方企业文化, 2020(06)
  • [5]基于DANCER张力检测的自动变压器绕线机控制系统设计[D]. 房继亮.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6]加弹机前吸嘴式生头卷绕单元设计优化[D]. 章丽. 苏州大学, 2019(02)
  • [7]直线磁力往复导纱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卢宾宾. 武汉纺织大学, 2019
  • [8]郑纺机:贡献“国家队”方案[J]. 墨影. 纺织机械, 2018(05)
  • [9]全自动弹簧床芯生产线研究[J]. 叶超英,陈芳,潘露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 [10]与时俱进的“卷绕头”[J]. 张艳. 纺织科学研究, 2015(04)

标签:;  ;  ;  ;  ;  

自动绕线头电气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