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薛昊龙[1](2021)在《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助熔法制备及红色发光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夜光纤维是一种能够在黑暗条件下持续发光的功能纤维,由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和成纤聚合物纺制而成,其发光性能主要取决于稀土离子激活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稀土掺杂的硅酸盐发光材料和铝酸盐发光材料分别具有良好的蓝色和绿色长余辉性能,蓝色光和绿色光的夜光纤维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受限于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不佳,红色夜光纤维的研究遇到瓶颈。本文采用复合发光的方法将余辉性能良好的发光材料作为二次光源,以红色有机荧光材料罗丹明B为光转换剂,吸收短波长的二次光源并将其转化为红色荧光,以实现夜光纤维的红色长余辉效果。本文首先对Eu2+/Eu3+激活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离子掺杂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具有良好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发光材料主要有SrAl2O4、Sr2Mg Si2O7和Y2O2S;为了使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和粒径满足夜光纤维的需要,本文对其助熔工艺和助熔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将助熔法制备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SrAl2O4发光材料与罗丹明B通过偶联剂结合,并对其结合工艺和复合结构进行了研究;将SrAl2O4/罗丹明B复合发光材料进行纺丝试验,对熔融纺丝和湿法纺丝制备的夜光纤维进行发光性能的研究;为了弥补纤维红色光纯度低的缺点,本文采用了同轴湿法纺丝的方式将长余辉发光材料和罗丹明B分别分布于纤维的内外层结构中,然后对其发光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本文从激活离子和共掺杂剂发光机理、基质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影响这三个方面开展实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光材料的光谱和余辉性能,探究铕离子激活发光材料的长余辉机理,以及激活离子和共掺杂离子的掺杂规律。结果发现Eu2+/Eu3+在晶体结构中不仅作为发光中心进行电子跃迁,同时也具有本征的电子陷阱能级,而共掺杂离子能够为发光中心的电子跃迁提供更丰富的电子跃迁陷阱能级;基质的变化影响Eu2+/Eu3+的发光光谱和余辉性能,当基质中的宿主离子与其价态和离子半径接近时,才能获得更高的余辉性能;在SrAl2O4、Sr2Mg Si2O7和Y2O2S发光材料中,共掺杂离子的浓度要大于激活离子浓度时才能获得更好的余辉性能。(2)为了解决高温固相反应不均匀、晶粒团聚、产物研磨困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多种助熔剂对SrAl2O4、Sr2Mg Si2O7和Y2O2S这三种适用于夜光纤维的长余辉发光材料进行了助熔法制备及性能研究;研究发现Li2B4O7和Li F的助熔组合对SrAl2O4的制备具有良好的助熔效果,Li2B4O7和Li F能够降低反应物熔点并提高熔体流动性,从而使反应更加充分,而且适量的F-可以阻断晶粒之间的团聚从而降低产物的密度,使研磨得到的发光材料同时具有较高的余辉亮度和比表面积,而且发现Li Cl可以替代Li F发挥助熔效果;Sr2Mg Si2O7发光材料制备时由于原料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H3BO3对其制备具有明显的助熔效果,H3BO3的添加可以提高反应时熔体的流动性,加入Li Cl可以通过降低熔体表面张力来提高助熔效果;研究发现Li3PO4、Li2CO3和Li Cl共同添加时对Y2O2S的制备具有良好的助熔效果,由于反应物主要成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因此反应活性低,需要添加的助熔剂含量相对较高。(3)为制备复合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助熔法制备的余辉亮度高且比表面积大的SrAl2O4发光材料作为二次光源,使用硅烷偶联剂结合SrAl2O4发光材料和罗丹明B,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复合发光材料的荧光颜色产生红移,同时余辉亮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用了lammps模拟软件对材料的界面结构进行分子动力学的研究,首先构建SrAl2O4-偶联剂-罗丹明B的界面结构,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手段对其进行力学的测试与分析,发现复合发光材料的界面结构在受到外界拉伸或剪切力时发生化学键断裂,发生断裂的化学键与受力的界面区域有关,其中硅烷偶联剂分子中的Si-C键结合力较弱容易发生断裂。(4)将SrAl2O4/罗丹明B复合发光材料进行熔融纺丝和湿法纺丝试验,制备出PP夜光纤维和PAN夜光纤维,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力学测试结果分析,由于熔融纺丝过程中高温和螺杆挤压作用,会导致SrAl2O4表面包覆的罗丹明B与之发生脱离,而湿法纺丝过程中复合结构较为稳定,两者不易发生脱离,因此湿法纺丝制备的夜光纤维红色荧光效果更好;为提高红色光纯度,采用了同轴湿法纺丝的方式制备了PAN红色夜光纤维,将长余辉发光材料和罗丹明B分别分布于纤维的内外层结构中,避免因SrAl2O4和罗丹明B脱离而导致的色纯度下降,与共混纺丝成纤的方式相比,同轴夜光纤维发出的荧光具有更高的红色光纯度。

单柏林[2](2020)在《高性能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道路标线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一些偏远山区或乡镇的公路照明设施还不完善,导致夜间行车环境不佳,影响行车安全。长余辉发光材料作为一种储能环保材料被逐渐应用于夜间照明,然而因其发光亮度低,衰减较快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高余辉性能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材料,并以此为发光颜料,引入含氟树脂基料,制备具高耐久性和高发光性能的发光标线涂料应用于路面,使其兼并夜光指示和警示功能,对夜间道路引导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对长余辉材料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余辉衰减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过低或煅烧时间过短,固相反应不充分,生成产物晶相不纯,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产物结晶严重且硬度较大,破碎后造成产物余辉性能下降。稀土离子的掺入不会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长余辉材料余辉强度随Eu/Dy比值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Eu/Dy比值为1时达到最大值。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在1350℃温度下煅烧2h,Eu/Dy掺杂比例为1:2时制备的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最佳。工艺参数对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Eu/Dy掺杂比例>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然后,以碳酸氢铵为成孔剂,加入原材料中制备具有高发光性能的长余辉材料,XRD结果表明,成孔剂加入不会改变长余辉材料的晶体结构,余辉衰减测试表明,随碳酸氢铵掺量的增加,长余辉材料的余辉性能不断提高。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碳酸氢铵的加入未对SrAl2O4:Eu2+,Dy3+长余辉材料的激发光谱产生影响,但对材料的发射强度有所提高,说明成孔剂的加入提高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强度。SEM图像显示,碳酸氢铵加入后对SrAl2O4:Eu2+,Dy3+长余辉材料的表面形貌由平整、致密主要变为凸起结构,并产生部分微孔,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最后,将制备得到的发光粉进行包覆,余辉测试和SEM图像表明,长余辉材料被树脂完全包覆,包覆对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小,制备含氟丙烯酸树脂为基料,将包覆后的发光粉与其余填料,助剂混合制备发光标线涂料,适宜的颜基比有益于涂料的稳定,余辉测试表明,涂料的发光性能随发光粉用量先增加到趋于稳定,当发光粉用量为填料比例的40%时,涂料的发光性能最佳,发光标线涂料的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颜基比为0.5:1,发光粉比例为填料40%时,发光标线涂料的贮存性良好,且稳定性较好,涂料的干燥时间较短,耐水性和耐碱性较好,与路面的粘结性较好,可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将发光标线涂料涂布于水泥试件上评价在水泥路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其发光时间可持续7h以上。

储志强,刘东华,周康宁,周劲松,谌磊[3](2019)在《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文中指出介绍了碱土铝酸盐长余辉材料及发展历程,对碱土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余辉发光机理、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朱亚楠[4](2014)在《氧蒽衍生物对稀土夜光纤维光谱红移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稀土夜光纤维是以成纤聚合物为基材,在纺丝过程中添加发光材料和有色颜料及纺丝助剂,采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蓄光-发光功能的新型功能性纤维。由于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较长,化学稳定性能好,无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不会产生危害,目前已广泛用于航海、航空等很多领域。稀土夜光纤维发光过程主要是吸收光能-贮存光能-光能释放,当激发光照射到纤维表面时,纤维内部的发光材料吸收光能,稀土离子外层电子跃迁至激发态并将光能储存起来,移去激发光源,电子跃迁至基态,将吸收的光能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发射光。由于纺丝过程中添加了有色颜料,夜光纤维在有光照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而在黑暗处,夜光纤维的发光及光色性能取决于所使用的发光材料的性能。目前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主要是SrAl2O4:Eu2+,Dy3+,但是SrAl2O4体系制作的夜光产品在黑暗处大多只能发出黄绿色的光,发射峰对应的波长在520nm左右,颜色较为单一。而红色发光材料基质晶格结构的作用及稀土离子外层电子的低能跃迁导致其发光性能较差,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成为红色夜光纤维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能够使稀土铝酸锶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红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通过添加氧蒽衍生物使得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红移,并对纤维光谱红移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样品,熔融纺丝法制备稀土夜光纤维,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光谱扫描色度计等仪器对夜光纤维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红移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氧蒽衍生物的加入可以有效使得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红移。(2)添加氧蒽衍生物制备了几种稀土夜光纤维样品,深入研究了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光谱红移的影响。得出结论:氧蒽衍生物的加入没有对纤维中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及成纤聚合物的物相结构造成破坏,保证了SrAl2O4:Eu2+,Dy3+在纤维内部的发光性能;各组分间保持很好的独立性,同时验证了纺丝工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分析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及光色性能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并阐明了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及光色红移的影响。(3)SrAl2O4:Eu2+,Dy3+的发射光谱与氧蒽衍生物激发光谱有很好的重叠。由此可见,在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与单一氧蒽衍生物共掺情况下,夜光纤维内部存在SrAl2O4:Eu2+, Dy3+向氧蒽衍生物能量传递。在多元掺杂氧蒽衍生物的夜光纤维内部不仅存在SrAl2O4:Eu2+,Dy3+向氧蒽衍生物能量传递,也会发生氧蒽衍生物→氧蒽衍生物能量传递过程,形成:光(SrAl2O4:Eu2+,Dy3+的发射光)→氧蒽衍生物(自吸收)→发射光连续不断的过程和持续的SrAl2O4:Eu2+,Dy3+向氧蒽衍生物与氧蒽衍生物→氧蒽衍生物的能量传递过程。(4)通过色坐标方程计算夜光纤维光色坐标值。添加氧蒽衍生物A夜光纤维的光色测试值在橙色-红色光区,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光色坐标亦落在橙色-红色光区域。夜光纤维特性参数的实际测试值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吻合,表明该参数理论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夜光纤维光色参数。(5)对该纤维的稳定性和应用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曲线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耐热性和一定的耐光性、耐水洗性、耐酸碱性能。高酸碱物质侵蚀或长时间水渍浸泡、光照射会造成纤维材料发光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在夜光纤维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过长时间光照射环境使用以及与酸碱等物质长时间接触。

白慧慧[5](2014)在《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探究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点:1.选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探究合成温度、灼烧时间、H3BO3量、Eu含量、Dy含量对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各个因素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蓝绿色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的合成工艺条件,最佳合成条件如下:(1)灼烧温度为900℃。当温度为900℃时,生成单晶相Sr4Al14O25,得到目标产物。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最佳灼烧时间为3.5h。(2) H3BO3的含量为10%。当H3BO3量为10%时,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较好;当H3B03含量过量时,形成杂相硼酸锶,影响产物发光性能。(3)掺杂Eu2O3的量为2%,Dy2O3的量为1%时,产物的发光性能较好。Eu2O3含量和Dy2O3含量是有限度的。利用探究出的最佳合成工艺制备蓝绿色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5Dy3+)利用SEM、XRD、激发及发射光谱等对产品的发光性能做了表征分析。2.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另外一种红色铝酸锶发光粉体(Sr3Al2O6:Eu2+,Dy3+)。探究合成温度、灼烧时间、H3B03量、Eu含量、Dy含量、其它离子对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各个因素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红色发光材料(Sr3Al2O6:Eu2+,Dy3+)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1)灼烧温度为900℃。当温度为900℃时,得到了单一的目标产物Sr3Al206晶相,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最佳灼烧时间为3.5h。(2)H3B03的含量为0.35。当H3BO3量为0.35时,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较好;当H3BO3含量过量时,形成玻璃状的铝酸盐,影响产物发光性能。(3)当Eu203的量为0.08,Dy2O3的掺杂量也为0.06时,产物的发光性能较好。掺杂Mg2+离子、S可使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增强。利用探究出的最佳合成工艺制备红色发光材料(Sr3Al2O6:Eu2+5Dy3+),利用SEM、XRD、激发及发射光谱等对产品的发光性能做了表征分析。

张耀[6](2013)在《应用于交流驱动白光LED荧光材料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LED以其节能、高效等特点被称为第四代绿色照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众多领域。现有的LED光源是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的半导体器件,主要采用直流驱动。由于日常使用的电源是高压交流电,所以LED作为照明等用途时,必须附带交(AC)-直流(DC)转换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这种驱动模式系统复杂而且能耗较高。如果采用交流电驱动LED光源发光,由于省去交-直流转换器,系统应用方案大大简化,效率和寿命也会有所提高。但目前用于交流LED的荧光粉仍沿用传统的荧光粉,且交流LED运行时会产生黑暗周期,从而导致交流LED存在闪光以及色温高、显色性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合成了SrAl2O4:Eu2+, R3+(R=Ce, Y, Dy)绿色荧光粉、Mn激活锶铝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和Sr3MgSi2O8:Eu2+蓝色荧光粉,系统地研究合成工艺、物相结构、发光性能及在LED器件封装上的应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以硼酸作为助熔剂合成了Ce3+、Y3+和Dy3+掺杂SrAl2O4:Eu2+绿色荧光粉。分别采用XRD,SEM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Ce3+、Y3+和Dy3+对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Ce3+、Y3+和Dy3+能够有效抑制伴生杂相Sr4Al14O25,当Y3+和Dy3+含量过多时,会产生新的杂相Y3Al5O12和Dy3Al5O12。相对而言,Ce3+在抑制Sr4Al14O25伴生杂相作用明显,Dy3+能够有效延长其余辉时间,而Y3+在提高发光效率上更有效。综合考虑发光效率和余辉时间,我们利用合成(Sr0.98Eu0.01Y0.01)Al2O4绿色荧光粉配合交流驱动LED蓝光芯片封装了近白光交流LED器件,电源关闭后器件有绿色长余辉发光,论文首次采用高速摄像显微系统揭示了荧光粉的余辉发光补偿交流LED黑暗周期的作用。(2)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于空气气氛下合成了Mn激活锶铝酸盐红色荧光粉。通过对Mn激活纯相体系优化表明最佳基质为Sr4Al14O25,在Sr4Al14O25基质中优化了Mn的掺杂浓度和烧结温度,结果表明Mn最佳掺杂浓度为0.001M,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通过研究Sr和Al比例发现,Mn激活碱土铝酸盐最佳基质为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3SrO·5Al2O3,XRD图谱发现其是由SrAl2O4和Sr4Al14O25两相构成。在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3SrO·5Al2O3中,通过组合化学法和正交设计法分别研究了碱土金属元素Ca、Sr、Ba和助熔剂对发光性能影响。结果显示Ba和Ca掺杂对发光无益,最佳助熔剂为AlF3。通过EPR和XANES研究了Mn离子在Sr4Al14O25中发光机理,结果表明Mn在基质晶格中主要以+4价存在,红色发光源于在基质中占据AlO6八面体中Al3+格位的Mn4+。通过拉曼光谱、介电常数探索了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3SrO·5Al2O3增强发光机制为两相耦合。最后,与YAG封装出色坐标为CIE(0.3305,0.3559),显色指数为Ra=93.23暖白光LED器件,表明该荧光粉能够有效降低LED器件色温、提高显色性,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3)通过高能球磨中的机械力化学反应,在纯水中成功制备了纳米SiO2悬浮液,并以此为前驱体合成了Sr3MgSi2O8蓝色荧光粉。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合成的荧光粉结晶性好、颗粒均匀、发光强度高。此外,研究获得Eu2+最佳浓度为0.01M、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通过联合添加Ba、Sr和Ca研究了不同碱土金属对于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2+掺入会使光谱蓝移,Ca2+会使光谱发生红移。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添加不同助熔剂对于其发光性能的影响,NH4Cl是合成这种荧光材料的最佳助熔剂。

郭雪峰[7](2013)在《夜光纤维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稀土元素掺杂基质材料形成的陷阱能级和电子能级跃迁特性,将夜光材料与成纤聚合物共混制备了具有余辉衰减特征的发光纤维—夜光纤维。选用SrAl2O4:Eu2+,Dy3+夜光材料,以成纤聚合物为基材,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夜光纤维。首先研究了SrAl2O4:Eu2+,Dy3+及添加到聚合物基材后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纤维余辉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rAl2O4:Eu2+,Dy3+的粒径和含量,聚合物基材PP、PET、PA6,黄、绿、蓝、红色无机颜料等原料配方以及光照激发条件对纤维中夜光材料的余辉衰减和陷阱能级分布的影响;接下来通过长期存放、日光照射、水洗、高温以及酸碱溶剂处理等,观察并分析夜光纤维余辉性能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分析转变夜光纤维余辉光色的方法,研究了无机颜料、夜光材料基质成份以及激活剂离子对余辉光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Al2O4:Eu2+,Dy3+在纤维基体中无明显团聚现象,随机分布且均匀,复杂的纺丝工艺没有破坏SrAl2O4:Eu2+,Dy3+的晶体结构和聚事物PET基材的物化性能,保证了夜光材料在聚合物基材中维持良好的余辉性能。夜光纤维的余辉初始亮度明显低于SrAl2O4:Eu2+,Dy3+,但各阶段的余辉时间却大于SrAl2O4:Eu2+,Dy3+的余辉时间。与SrAl2O4:Eu2+,Dy3+相比,夜光纤维的热释光峰位向高温方向略有偏移使得余辉时间较长,而热释峰强度却大大低于SrAl2O4:Eu2+,Dy3+。随着激发后等待时间的延长,夜光纤维陷阱能级深度无明显变化,通过推导发现用I=I0/(1+bt)2函数拟合纤维余辉衰减曲线效果较好,其热释光和余辉衰减过程更符合二阶动力学规律。SrAl2O4:Eu2+,Dy3+含量和粒径影响纤维的余辉性能,当粒径为5-10μm,含量为4-10wt%时可满足纤维可纺性和余辉亮度使用要求。聚合物基材PP、PET、PA6制备的夜光纤维余辉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各不相同,这主要和纤维中SrAl2O4:Eu2+,Dy3+光激发和发射过程中能量损耗程度不同有关。添加无机颜料的色相与光色越接近,余辉亮度越高,颜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作用影响了纤维中SrAl2O4:Eu2+, Dy3+陷阱能级释放载流子的数量和速度,其结果和余辉曲线基本吻合。光照激发强度和时间对纤维余辉性能的影响并未呈现线性变化,光照激发强度变大时,纤维的余辉衰减速度快,增加激发时间并不能延长余辉时间。光照激发强度和时间并未改变纤维中夜光材料的陷阱能级深度,却能够显着增加原有陷阱能级中电子的浓度,激发强度越大,激发时间越长,热释光的相对强度越大。经过12个月恒温恒湿环境的存放,5h的光照作用,80℃的高温放置,4h的水洗浸泡和5min的酸碱试剂接触,纤维的余辉亮度和时间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余辉性能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夜光纤维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光照、耐高温、耐水洗和耐化学等余辉稳定性,但发现过高的温度或长时间的酸碱物质侵蚀或水洗浸泡会造成纤维余辉亮度不同程度的降低。无机颜料对黄绿光选择性吸收作用使得不同颜色夜光纤维的发射光谱产生红移、蓝移现象,即和SrAl2O4:Eu2+,Dy3+黄绿光相比,不同颜色夜光纤维的余辉光色发生了改变,光色更偏向于颜料的色相方向。通过对比SrAl2O4、Sr2MgSi2O7和(Sr,Ca)2MgSi2O7基材料的发射光谱,发现改变纤维中夜光材料的基质成份和比例可以转变并控制其余辉光色,而激活剂离子Eu,Dy,Nd的掺杂和含量对余辉光色影响不大,却能显着改变夜光材料的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利用色光三原色组合原理可以获得更多光色的夜光纤维,因此制备蓝色光夜光纤维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金昭[8](2010)在《纤维用SrAl2O4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文中提出夜光纤维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放射性,并可循环使用的功能性纤维。但目前已研制出的夜光纤维余辉性能还不够理想,在夜间的发光颜色(以下简称光色)均为黄绿色系,较为单一,从而限制了它的市场发展。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夜光纤维的发光性能亟待提高。SrAl2O4发光材料是制备夜光纤维的主要原料之一,对其发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夜光纤维的发光性能,还要从根本上改进发光材料的性能。为此,必须针对夜光纤维的具体要求,对SrAl2O4发光材料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温固相法、燃烧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微波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环保、成本、实际操作性以及制成品性能等方面考虑,决定选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铝酸锶发光材料。然后从发光材料的晶相组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相对亮度和余辉性能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稀土离子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解释了稀土离子Eu2+,Dy3+在SrAl2O4发光材料中的作用机理。结合夜光纤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粒径大小,光色性能和余辉性能等方面,对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于制备夜光纤维的发光材料,若粒径较大,在纺丝过程中容易阻断纤维,产生断头;但粒径较小,余辉性能又较差。综合考虑,粒径为7-8μm的粉体,既符合夜光纤维对发光材料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余辉性能。Eu2+, Dy3+共激活的SrAl2O4发光材料,其发射波长为520nm,以此发光材料制备的夜光纤维,其光色均为黄绿色系,改变Eu2+, Dy3+掺量不会影响发生蓝移或红移,但掺杂Nd3+可使光谱发生红移。当H3BO3掺量为0.15,Eu2+掺量为0.02,Dy3+掺量为0.03时,在1350℃条件下,煅烧2h后得到的SrAl2O4: Eu2+,Dy3+发光材料,余辉亮度最高,时间最长,是纤维用发光材料的最佳选择。

吕开明[9](2010)在《固相法合成Sr2Al6O11:Eu2+蓝色发光材料》文中研究表明高光输出和高显色性的蓝色发光材料在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器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BaMgAl10O17:Eu2+、Sr5(PO4)3Cl:Eu2+、Sr3Al10SiO20:Eu2+,Ho3+等目前使用的材料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Sr2Al6O11:Eu2+的发射主峰位于460nm左右,量子转换效率高达90%,Sr2Al6O11:Eu2+是一种潜在的高亮度、高显色性的蓝色发光材料。高温固相法是一种传统的制备发光材料的方法,也是目前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之一,探索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2Al6O11:Eu2+对于促进其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2Al6O11:Eu2+蓝色发光材料,特地降低固相反应合成温度,将物相分析与发射光谱测试对应起来,系统地研究了合成温度、还原气氛、B2O3加入量、保温时间对Sr2Al6O11:Eu2+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合成过程中的物相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助熔剂B2O3在Sr2Al6O11:Eu2+合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成反应初期形成的主要是发射主峰位于520nm左右的SrAl2O4:Eu2+,Sr2Al6O11:Eu2+是合成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渡物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转变为发射主峰位于490nm左右的Sr4Al14O25:Eu2+。因而, Sr2Al6O11是合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相,只有当合成温度、B/Al比和保温时间都合适时,才能得到以Sr2Al6O11:Eu2+为主要物相的蓝色发光材料。

陈垚[10](2010)在《Sr3Al2O6基质中Eu离子的还原研究》文中提出稀土发光材料化学组成的改变往往影响基质的晶体结构,对于依靠d→f电子跃迁而发光的材料而言,常常会引起发射光谱峰位置和形状的改变。合理选择基质的化学组成可得到具有特定发射波长的发光材料体。本文选择的基质Sr3Al2O6为类钙钛矿超结构,在基质中锶离子有两种配位形式(八配位和十二配位),这在稀土离子进行取代锶离子时也有两种取代方式,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晶体环境,使Sr3Al2O6为基质中的Eu3+离子很难被还原。在Sr3Al2O6基质中,在未掺杂的情况下,很难实现Eu3+的有效还原,无论在采取何种工艺制得的荧光粉均发红色荧光。Eu3+的还原多以金属离子为辅助还原剂进行还原。本文尝试以非金属元素离子掺杂,在Sr3Al2O6基质材料中对Eu3+进行有效的还原。本文首先确定了较佳的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参数,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磷进入了晶体格位并引起晶格常数改变,调整(NH4)3PO4·3H2O加入量可以控制Eu3+的还原程度,当(NH4)3PO4·3H2O的加入量较多时,Eu3+能够得到充分的还原,并可得到仅发黄绿色光的Sr3Al2O6:Eu2+荧光材料。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Sr3Al2O6基质中Eu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Eu2+可以稳定存在,不随着激发光的波长变化而出现所谓的电离,(NH4)3PO4·3H2O的加入量和Eu2+的浓度对Eu2+的稳定性也没有不利的影响。总之,在合成Sr3Al2O6:Eu2+荧光材料的过程中,加入(NH4)3PO4·3H2O能够促进Eu3+的还原,并可得到稳定的Sr3Al2O6:Eu2+荧光材料。

二、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助熔法制备及红色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
        1.1.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类
        1.1.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1.1.4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助熔法制备
    1.2 红色光夜光纤维的研究现状
        1.2.1 红色光夜光纤维的发展
        1.2.2 Eu激活的发光材料在红色夜光纤维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Eu激活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样品的制备
        2.2.3 样品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u~(2+)激活的发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机理研究
        2.3.1.1 物相分析
        2.3.1.2 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
        2.3.1.3 余辉性能分析
        2.3.2 基质材料对铕激活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
        2.3.2.1 基质中碱土金属离子对发光性能影响
        2.3.2.2 不同基质材料对Eu~(2+)和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2.3.3 激活剂和共掺剂的浓度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2.3.3.1 在Sr_2Mg Si_2O_7基质中掺杂浓度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2.3.3.2 在SrAl_2O_4基质中掺杂浓度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2.3.3.3 在Y_2O_2S基质中掺杂浓度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用Eu激活发光材料的助熔法制备及助熔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样品的制备
        3.2.3 样品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rAl_2O_4:Eu~(2+),Dy~(3+)的助熔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1 物相分析
        3.3.1.2 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
        3.3.1.3 发光性能分析
        3.3.1.4 形貌与密度分析
        3.3.1.5 粒径分析
        3.3.1.6 助熔机理分析
        3.3.1.7 制备工艺研究
        3.3.2 Sr_2Mg Si_2O_7:Eu~(2+),Dy~(3+)的助熔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3.3.2.1 物相分析
        3.3.2.2 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
        3.3.2.3 发光性能分析
        3.3.2.4 形貌与密度分析
        3.3.2.5 粒径分析
        3.3.2.6 助熔机理分析
        3.3.2.7 制备工艺研究
        3.3.3 Y_2O_2S:Eu~(3+),Ti~(4+),Mg~(2+)的助熔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3.3.3.1 物相分析
        3.3.3.2 元素组成及价态分析
        3.3.3.3 发光性能分析
        3.3.3.4 形貌与粒径分析
        3.3.3.5 助熔机理分析
        3.3.3.6 制备工艺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rAl_2O_4/罗丹明B复合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4.2.3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的的表征
        4.2.4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界面模型的构建
        4.2.5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界面模型的拉伸和剪切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rAl_2O_4/罗丹明B复合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
        4.3.1.1 形貌分析
        4.3.1.2 罗丹明B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4.3.1.3 偶联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4.3.2 SrAl_2O_4@Si O_2/罗丹明B复合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
        4.3.2.1 形貌分析
        4.3.2.2 化学键分析
        4.3.2.3 发光性能分析
        4.3.2.4 耐水解性能
        4.3.3 复合发光材料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4.3.3.1 拉伸性能分析
        4.3.3.2 剪切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u激活的发光材料在复合红色夜光纤维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
        5.2.2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基夜光纤维的制备
        5.2.3 SrAl_2O_4/罗丹明B同轴夜光纤维的制备
        5.2.4 Sr_2Mg Si_2O_7/Y_2O_2S-罗丹明B同轴夜光纤维的制备
        5.2.5 样品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复合红色发光材料基夜光纤维的性能研究
        5.3.1.1 PP夜光纤维的性能分析
        5.3.1.2 PAN夜光纤维的性能分析
        5.3.2 SrAl_2O_4/罗丹明B同轴夜光纤维的性能研究
        5.3.2.1 物相分析
        5.3.2.2 形貌分析
        5.3.2.3 发光性能分析
        5.3.2.4 拉伸性能分析
        5.3.3 Sr_2Mg Si_2O_7/Y_2O_2S-罗丹明B同轴夜光纤维的性能研究
        5.3.3.1 物相和形貌分析
        5.3.3.2 发光性能分析
        5.3.3.3 拉伸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高性能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道路标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长余辉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1.3 长余辉材料表面形貌调控研究进展
    1.4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研究进展
        1.4.1 SrAl_2O_4:Eu~(2+),Dy~(3+)的制备方法
        1.4.2 SrAl_2O_4:Eu~(2+),Dy~(3+)的发光机理
    1.5 长余辉发光涂料研究进展
        1.5.1 长余辉发光涂料的组成
        1.5.2 长余辉发光涂料的制备方法
        1.5.3 发光涂料的研究进展
    1.6 长余辉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7 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路线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设计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
        2.2.1 主要组成材料的优选
        2.2.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制备
    2.3 微观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3 荧光性能
        2.3.4 余辉性能分析
    2.4 助熔剂及其含量的确定
    2.5 煅烧温度对铝酸锶长余辉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2.5.1 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物相分析
        2.5.2 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余辉衰减
    2.6 煅烧时间对铝酸锶长余辉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2.6.1 不同煅烧时间下样品的物相分析
        2.6.2 不同煅烧时间下样品的余辉衰减
    2.7 Eu/Dy掺杂比例对铝酸锶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
        2.7.1 不同Eu/Dy掺杂比例下样品的物相分析
        2.7.2 不同Eu/Dy掺杂比例下样品的余辉衰减
    2.8 长余辉材料制备工艺优化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表面形貌调控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高发光长余辉材料制备方法
    3.3 高性能长余辉材料的性能表征
        3.3.1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余辉性能分析
        3.3.2 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余辉曲线拟合分析
        3.3.3 余辉持续持续时间分析
        3.3.4 晶体结构分析
        3.3.5 光学性能分析
        3.3.6 表面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余辉发光标线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试验仪器
    4.2 长余辉材料的包覆
        4.2.1 包覆前后表面形貌变化
        4.2.2 包覆前后余辉性能的比较
    4.3 长余辉发光标线涂料的制备
        4.3.1 发光标线涂料成膜树脂的选择
        4.3.2 发光标线涂料颜填料及助剂的选择
        4.3.3 发光标线涂料的制备
    4.4 颜基比对发光标线涂料稳定性的影响
    4.5 发光粉添加量对发光标线涂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4.6 发光标线涂料基本性能检测
    4.7 发光标线涂料与沥青路面粘结性评价
    4.8 发光标线涂料使用效果评价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3)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发展历程
2 余辉发光机理
    2.1 空穴转移模型
    2.2 位型坐标模型
3 合成方法
    3.1 高温固相法
    3.2 化学共沉淀法
    3.3 微波法
    3.4 溶胶-凝胶法
    3.5 水热法
    3.6 燃烧法
4 应用领域
5 研究方向与发展展望

(4)氧蒽衍生物对稀土夜光纤维光谱红移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简介及研究现状
    1.2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1.3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
        1.3.1 发光材料晶粒生长过程
        1.3.2 发光材料制备方法
    1.4 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及稀土离子的能级跃迁
    1.5 稀土夜光纤维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1.5.1 稀土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
        1.5.2 稀土夜光纤维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夜光纤维发光机制及光谱红移影响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发光材料制备
        2.2.2.2 光转换剂制备
        2.2.2.3 稀土夜光纤维样品制备
        2.2.3 测试方法
        2.2.3.1 发射光谱测试
        2.2.3.2 光色色品坐标测试
    2.3 结果讨论
        2.3.1 夜光纤维的发光机制
        2.3.2 夜光纤维光谱红移的影响因素
        2.3.2.1 红色发光材料发光性能分析
        2.3.2.2 颜料对夜光纤维发光性能影响
        2.3.2.3 氧蒽衍生物 A 对夜光纤维发光性能的影响
        2.3.2.3.1 氧蒽衍生物 A 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影响
        2.3.2.3.2 氧蒽衍生物 A 对夜光纤维光色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光谱红移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样品制备
        3.2.3 测试方法
        3.2.3.1 微观形貌观察
        3.2.3.2 物相结构分析
        3.2.3.3 发射光谱测试
        3.2.3.4 光色色品坐标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 分析
        3.3.2 物相结构分析
        3.3.3 光谱性能分析
        3.3.3.1 未添加氧蒽衍生物稀土夜光纤维发射光谱
        3.3.3.2 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影响
        3.3.3.2.1 氧蒽衍生物的发射光谱分析
        3.3.3.2.2 氧蒽衍生物 A 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影响
        3.3.3.2.3 氧蒽衍生物 A 对夜光纤维发光光色的影响
        3.3.3.2.4 氧蒽衍生物 B 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影响
        3.3.3.2.5 氧蒽衍生物 B 对夜光纤维发光光色的影响
        3.3.3.2.6 两种不同比例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影响
        3.3.3.2.7 两种不同比例氧蒽衍生物对夜光纤维发光光色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夜光纤维内 SrAl_2O_4:Eu~(2+), Dy~(3+)向氧蒽衍生物能量传递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样品制备
        4.2.3 测试方法
        4.2.3.1 发射光谱测试
        4.2.3.2 激发光谱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未添加氧蒽衍生物夜光纤维发光过程的分析
        4.3.2 添加氧蒽衍生物的稀土夜光纤维发光过程分析
        4.3.3 SrAl_2O_4:Eu~(2+), Dy~(3+)向氧蒽衍生物能量传递的基本条件分析
        4.3.4 稀土发光材料与氧蒽衍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分析
        4.3.5 添加氧蒽衍生物夜光纤维发射光谱的斯托克斯位移分析
        4.3.6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夜光纤维色度学的模拟计算
    5.1 引言
    5.2 计算原理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3.2 样品制备
        5.3.3 测试方法
    5.4 添加氧蒽衍生物夜光纤维光色计算
        5.4.1 计算法
        5.4.2 作图法
    5.5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夜光纤维光谱红移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2 样品制备
        6.2.3 测试方法
        6.2.3.1 发射光谱测试
        6.2.3.2 耐久性测试
        6.2.3.3 耐酸碱性测试
        6.2.3.4 耐光性测试
        6.2.3.5 耐热性测试
        6.2.3.6 耐水洗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夜光纤维发射光谱曲线的条件耐久性
        6.3.2 夜光纤维发射光谱曲线的耐酸碱性
        6.3.3 夜光纤维发射光谱曲线的耐光性
        6.3.4 夜光纤维发射光谱曲线的耐热性
        6.3.5 夜光纤维发射光谱曲线的耐水洗性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1.3 稀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发光材料Sr_4Al_(14)O_(25):Eu~(2+),Dy~(3+)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实验
    2.2 Sr_4Al_(14)O_(25):Eu~(2+),Dy~(3+)的合成工艺最佳条件确定
    2.3 Sr_4Al_(14)O_(25):Eu~(2+),Dy~(3+)的晶体结构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2.4 利用所得到的优良工艺条件合成发光材料
    2.5 小结
第三章 红色发光材料Sr_3Al_2O_6:Eu~(2+),Dy~(3+)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实验
    3.2 Sr_3Al_2O_6:Eu~(2+),Dy~(3+)的合成工艺最佳条件确定
    3.3 Sr_3Al_2O_6:Eu~(2+),Dy~(3+)的晶体结构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3.4 利用所得到的优良工艺条件合成发光材料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应用于交流驱动白光LED荧光材料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发光二极管(LED)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2.1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
        1.2.2 白光二极管(WLED)实现方式
        1.2.3 荧光粉组成及其发光原理
        1.2.4 交流 LED 工作原理
    1.3 交流 LED 荧光粉研究进展
        1.3.1 Mn 激活铝酸盐红色荧光粉研究进展
        1.3.2 Eu 激活 SrAl_2O_4绿色荧光粉研究进展
        1.3.3 Sr_3MgSi_2O_8: Eu~(2+)蓝色荧光粉研究进展
    1.4 正交设计方法
        1.4.1 正交设计原理
        1.4.2 正交表
    1.5 选题依据
第二章 SrAl_2O_4: Eu~(2+), R~(3+)(R=Ce, Y, Dy)交流 LED 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2 样品制备
        2.2.3 样品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rAl_2O_4: Eu~(2+), Ce~(3+), Li+荧光材料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2.3.2 SrAl_2O_4: Eu~(2+), R~(3+)(R=Y, Dy)荧光材料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2.3.3 交流 LED 器件封装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n 激活锶铝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2.2 样品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铝酸盐基质选择
        3.3.2 Mn 激活 Sr_4Al_(14)O_(25)红色荧光材料组分及合成工艺优化
        3.3.3 3SrO·5Al_2O_3红色荧光材料组分及合成工艺优化
        3.3.4 发光机理研究
        3.3.5 非计量比化合物 3SrO·5Al_2O_3多相耦合增强 Mn 离子红色发光机理研究
        3.3.6 白光 LED 器件封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r_3MgSi_2O_8:Eu~(2+)蓝色荧光粉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2 样品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r_3MgSi_2O_8:Eu~(2+)蓝色荧光粉激发与发射光谱
        4.3.2 激活剂 Eu 浓度优化
        4.3.3 合成温度优化
        4.3.4 碱土金属 Ca、Sr、Ba 对 Sr_3MgSi_2O_8: Eu~(2+)发光性能的影响57
        4.3.5 利用田口方法优化助熔剂
        4.3.6 利用纳米 SiO_2高能球磨制备 Si 溶胶
        4.3.7 以 Si 溶胶为前驱体合成 Sr_3MgSi_2O_8:Eu~(2+)荧光材料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夜光纤维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夜光纤维的研究进展
        1.2.1 纤维用夜光材料
        1.2.2 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
        1.2.3 夜光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1.2.4 夜光纤维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夜光纤维的余辉和陷阱能级
        1.3.1 余辉过程的形成
        1.3.2 陷阱能级的作用
        1.3.3 余辉和陷阱能级的关系
    1.4 夜光纤维发光机理
        1.4.1 空穴转移模型
        1.4.2 位型坐标模型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夜光纤维制备、结构和余辉机理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设备
        2.2.2 制备工艺条件分析
        2.2.3 样品的准备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观形貌分析
        2.3.2 晶相结构分析
        2.3.3 力学性能分析
        2.3.4 余辉性能分析
        2.3.5 陷阱能级分析
        2.3.6 余辉动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夜光纤维余辉衰减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设备
        3.2.2 样品的制备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夜光材料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3.3.2 聚合物基材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3.3.3 无机颜料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3.3.4 无机颜料对陷阱能级的影响
        3.3.5 光照激发强度对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的影响
        3.3.6 光照激发时间对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夜光纤维余辉稳定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设备
        4.2.2 样品的制备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夜光纤维耐久余辉性能分析
        4.3.2 夜光纤维耐水洗余辉性能分析
        4.3.3 夜光纤维耐高温余辉性能分析
        4.3.4 夜光纤维耐光照余辉性能分析
        4.3.5 夜光纤维耐酸碱余辉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夜光纤维余辉光色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和设备
        5.2.2 样品的制备
        5.2.3 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无机颜料对余辉光色的影响
        5.3.2 SrAl_2O_4和 Sr2MgSi_2O_7基材料余辉光色的分析
        5.3.3 (Sr,Ca)_2MgSi_2O_7:Eu,Dy 余辉光色的分析
        5.3.4 激活剂离子对余辉光色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纤维用SrAl2O4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发光材料
        1.2.1 稀土元素
        1.2.2 发光材料概述
        1.2.3 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4 发光材料的种类
        1.2.5 发光材料的应用
    1.3 夜光纤维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测试
    2.1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2.1.1 高温固相法
        2.1.2 燃烧合成法
        2.1.3 溶胶—凝胶法
        2.1.4 共沉淀法
        2.1.5 微波法
        2.1.6 水热合成法
        2.1.7 其它方法
    2.2 实验工艺
        2.2.1 原料
        2.2.2 工艺流程
        2.2.3 合成设备与测试仪器
    2.3 性能测试
        2.3.1 物相组成测试
        2.3.2 荧光光谱测试
        2.3.3 相对亮度测试
        2.3.4 余辉性能测试
        2.3.5 扫描电镜测试
        2.3.6 扫描探针显微镜测试
第三章 稀土离子对发光材料的性能影响和作用机理
    3.1 典型的发光机理模型
    3.2 发光材料的基质组成
    3.3 稀土离子的作用机理及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3.3.1 晶体结构分析
        3.3.2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3.3.3 相对亮度
        3.3.4 余辉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纤维用发光材料粒径的特性
    4.2 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光色性能
        4.2.1 夜光纤维的光色
        4.2.2 Nd~(3+)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4.3 纤维用发光材料的余辉性能
        4.3.1 夜光纤维的发光过程
        4.3.2 合成温度对发光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4.3.3 硼含量对发光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4.3.4 降温方式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4.3.5 Eu~(2+),Dy~(3+)掺量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4.3.6 正交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固相法合成Sr2Al6O11:Eu2+蓝色发光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 蓝色发光材料
        1.1.2 Eu~(2+)激活的铝酸锶发光材料
    1.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发光材料及合成理论
    2.1 固相反应
        2.1.1 定义
        2.1.2 固相反应的特点
        2.1.3 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
    2.2 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2.2.1 正三价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2.2.2 正二价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
    2.3 发光机理
    2.4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2.4.1 高温固相反应法
        2.4.2 微波辐射合成法
        2.4.3 溶胶凝胶法
        2.4.4 化学共沉淀法
        2.4.5 燃烧合成法
        2.4.6 水热合成法
        2.4.7 喷雾热解法
3 固相法制备Sr_2Al_6O_(11):Eu~(2+)蓝色发光材料
    3.1 实验原料和设备
        3.1.1 实验用主要原料
        3.1.2 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3.2 制备过程
        3.2.1 实验条件
        3.2.2 实验步骤
    3.3 分析测试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3.3.2 荧光光谱测试
4 Sr_2Al_6O_(11):Eu~(2+)蓝色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1 Sr_2Al_6O_(11):Eu~(2+)的晶体结构
    4.2 Sr_2Al_6O_(11):Eu~(2+)的光谱特性
    4.3 合成工艺对Sr_2Al_6O_(11):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4.3.1 B_2O_3 的影响
        4.3.2 还原气氛的影响
    4.4 小结
5 Sr_2Al_6O_(11):Eu~(2+)蓝色发光材料的形成过程
    5.1 光谱特性与反应过程分析
        5.1.1 保温1h 样品的发光特性
        5.1.2 反应过程分析
        5.1.3 晶体结构对比分析
    5.2 合成温度对基质形成过程的影响
        5.2.1 合成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5.2.2 合成温度对基质晶体结构的影响
    5.3 B/Al 对基质形成过程的影响
        5.3.1 B/Al 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5.3.2 B/Al 对基质晶体结构的影响
    5.4 保温时间对发光过程的影响
        5.4.1 保温时间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5.4.2 保温时间对基质晶体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Sr3Al2O6基质中Eu离子的还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1.1.1 固体发光与晶体内部结构
        1.1.2 发光过程
    1.2 Eu 离子的光谱特性
        1.2.1 Eu~(2+)离子的光谱特性
        1.2.2 Eu~(3+)离子的能级跃迁和光谱特性
    1.3 稀土Eu 离子激活的发光材料
        1.3.1 Eu~(2+)激活的发光材料
        1.3.2 Eu~(3+)激活的发光材料
    1.4 Eu 离子的还原方法
        1.4.1 不等价还原
        1.4.2 在还原气氛中还原
        1.4.3 电荷补偿还原
        1.4.4 以Sr_3A1_2O_6 为基质的Eu~(3+)还原(较难还原)
    1.5 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1.5.1 高温固相合成法
        1.5.2 溶胶凝胶法
        1.5.3 水热合成法
        1.5.5 化学沉淀法
        1.5.6 微波合成法
        1.5.7 电弧法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案
    2.4 材料性能测试
        2.4.1 样品的X 射线衍射分析
        2.4.2 荧光光谱分析
        2.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 基本工艺参数的实验筛选
    3.1 Sr/Al
    3.2 合成温度
    3.3 保温时间
    3.4 还原气氛
4 铕离子的完全还原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2 Eu~(3+)的还原程度
    4.3 Eu~(3+)的还原极限
    4.4 小结
5 Eu~(3+)的还原机理研究
    5.1 样品的XRD 分析
    5.2 分析与讨论
6 Sr_3A1_2O_6 基质中Eu~(2+)的稳定性研究
    6.1 Eu/Sr 对Eu~(2+)稳定性的影响
    6.2 P/Al 对Eu~(2+)稳定性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助熔法制备及红色发光性能研究[D]. 薛昊龙. 江南大学, 2021(01)
  • [2]高性能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道路标线中的应用[D]. 单柏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 储志强,刘东华,周康宁,周劲松,谌磊.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9(01)
  • [4]氧蒽衍生物对稀土夜光纤维光谱红移影响研究[D]. 朱亚楠. 江南大学, 2014(03)
  • [5]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D]. 白慧慧. 宁夏大学, 2014(08)
  • [6]应用于交流驱动白光LED荧光材料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D]. 张耀.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3)
  • [7]夜光纤维余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的研究[D]. 郭雪峰. 江南大学, 2013(09)
  • [8]纤维用SrAl2O4发光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D]. 金昭. 江南大学, 2010(06)
  • [9]固相法合成Sr2Al6O11:Eu2+蓝色发光材料[D]. 吕开明. 西华大学, 2010(05)
  • [10]Sr3Al2O6基质中Eu离子的还原研究[D]. 陈垚. 西华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SrAl_2O_4:Eu~(2+)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