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工业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一)——神奇的木醋

木炭工业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一)——神奇的木醋

一、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1](2017)在《黄蜀葵产业化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文献综述。对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药用植物资源本草记载品种、药性及其功用进行了考证,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类型及分布、资源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基于黄蜀葵植株中多糖类成分含量较多但现有研究大都停留在粗多糖阶段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植物多糖类物质提取、分离纯化及其主要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整理,以期为提升黄蜀葵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利用效率及效益提供借鉴,为黄蜀葵产业化过程中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撑。第二章黄蜀葵花药材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粗纤维测定法(Weende)分析评价了黄蜀葵采收药用部位花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和花)中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等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黄蜀葵花中富含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主要组成为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芦丁和槲皮素,总量为25.450 mg/g,叶片亦有少量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黄蜀葵不同组织器官均富含可溶性多糖类组分和总纤维,其中茎中总多糖含量较高,达10.86%,根中总纤维含量较高,可达29.88%。在黄蜀葵植物中共检出21种氨基酸类和9种核苷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其中花中氨基酸类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较为丰富,达4.737 mg/g;叶中核苷类化学成分含量较为丰富,为1.474 mg/g。研究结果为黄蜀葵植物采收花后不同组织器官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章黄蜀葵种子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粗纤维测定法、BCA试剂盒法对黄蜀葵成熟种子中的主要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蜀葵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类、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其中脂肪酸总量可达10.22%,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8.01%~79.40%;可溶性总多糖、总纤维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6.53%~6.68%、12.77%~14.26%、10.36%~14.51%;检出的19种游离氨基酸类和7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中,氨基酸类成分较为丰富(10.08%~10.15%),其中必需氨基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8.42%~39.40%;核苷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01~3.11 mg/g)。研究结果为黄蜀葵种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黄蜀葵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基于前文研究发现黄蜀葵茎叶中多糖类组分相对较为丰富,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但目前研究及利用较少。此外,黄蜀葵花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药渣大都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黄蜀葵非药用部位和花药渣资源,提升黄蜀葵资源利用效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黄蜀葵茎叶多糖分离纯化研究及其结构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黄蜀葵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中,发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因此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表,最终得到了黄蜀葵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是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100℃C,提取两次,并在后续试验中得到验证。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以体外免疫活性为导向,通过大孔树脂、在线膜截留系统和DEAE-52阴离子交换树脂,分步分离纯化黄蜀葵茎叶多糖,最终得到一种分子量均一,纯度较高的黄蜀葵精制免疫活性多糖,命名为HSK-JT。经过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采用GPC分子量分布软件计算其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分布系数,其重均分子量为13821Da,分布系数为1.9654。(二)黄蜀葵茎叶多糖免疫活性评价。采用免疫细胞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分别从体外及体内两条途径对黄蜀葵精制多糖(KSK-JT)免疫活性进行了评价。体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可显着促进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双向剂量关系,也可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其促进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表明黄蜀葵精制多糖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且可直接作用于RAW264.7细胞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促进其释放NO,从体外细胞模型提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基于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试验结果显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可调节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血清细胞免疫因子等相关免疫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增强活性,且黄蜀葵精制多糖干预作用比黄蜀葵粗多糖更好。研究结果基于黄蜀葵茎叶多糖研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或保健食品提供了数据支撑。(三)黄蜀葵花药渣资源性物质评价及其生物炭化研究。在对黄蜀葵花药渣中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黄蜀葵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策略。此外,基于其丰富的维素类成分(总量为13.40%),开展了基于黄葵花渣制备生物炭工艺研究,并对其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为黄蜀葵花药渣的再生利用提供了支撑。

王维锦[2](2015)在《原料和温度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及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生物质热裂解炭化技术为基础,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炭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生物质炭被认为具有固碳减排、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吸附污染物等功能,然而不同的生物质原料、炭化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的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首先选取麦秸、玉米秸、稻秸、玉米芯、稻壳、木屑、药渣、污泥、酒糟、猪粪等十种农业废弃物在350℃、400℃、450℃下热解转化为生物质炭,对生物质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分子基团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以阐明不同原料和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合因子分析比较不同原料生物质炭的理化特征;进一步研究了猪粪热裂解对其重金属的钝化效应;同时,分析为解决科学实验研究中生物质热裂解专用设备之需的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Simple-speedy-biomass-pyrolyser(SSBP))的实用性和运行性能,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原料制备所得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可知,不同源生物质炭均呈碱性,pH值均在7.26-10.70之间,其中以稻秸炭最高,玉米芯炭最低。从物理指标来看,污泥炭的净产率、灰分含量、比重分别为57.50%、82.54%、253.58 g·cm-3,显着高于其它生物质炭,而其固定碳含量、保水性能、孔隙度分别仅为9.97%、0.68 g·g-1、67.26%,显着偏低;从养分指标上看,稻秸、麦秸、玉米芯炭的全K、速效P、速效K、CEC、EC等指标相对较高,其中稻秸炭以上指标分别达32.00g·kg-1、598.08 mg·kg-1、25.50 mg·kg-1、5.24 ms·cm-1,显着高于其他生物质炭;从表面基团数、比表面积等指标看,药渣炭表面基团数量最多,而稻壳炭最少,但稻壳炭比表面积最大,达到了 16.11 m2·g-1,约为药渣炭的2.0倍、污泥炭的3.3倍,可见不同原料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基本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2)利用SPSS软件对九种生物质炭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指标可基本归为3个主因子,PC1在净回收得率、灰分含量、保水性、固定碳、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指标荷载较高,PC2与pH、全N、全K、速效P、速效K、CEC、EC等养分或者化学性指标高度相关,PC3代表了酸性基团、碱性基团、总基团、比表面积等炭表面性能指标。这3个主因子能够有效解释76%的生物质炭测定指标的分布特征。根据SPSS软件给出的排名,可以推断出以麦秸、木屑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较为经济,且具有较好的固碳减排能力;以稻秸、玉米芯、麦秸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养分高、培肥地力的能力;以稻秸、药渣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3)当炭化温度从350℃升高至450℃时,生物质炭的外观性状、热解产率、灰分含量、pH、养分含量、表面基团数量等发生了显着变化,具体表现为:随温度升高,外观颜色逐渐加深、炭化更加完全,热解产率降低了 13.34%-22.37%,灰分含量、pH分别提高了 11.67%-19.88%、9.88%-26.18%,全P、全K的含量分别提高了 56.48%-103.94%、43.79%-83.92%,表面基团总量提高了 17.10%-45.30%。比较猪粪热裂解前后其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可知,不同温度热裂解处理后的猪粪生物质炭中Ni、Cu、Zn、Pb、Cd和As等重金属含量较猪粪原样分别提高了57.7%-104.4%、59.7%-99.4%、50.7%-94.0%、47.1%-73.5%、30.8%-61.5%和17.1%-30.5%,而猪粪生物质炭中Cu、Ni、Zn、Pb、As等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原样显着下降 94.4%-95.4%、91.9%-95.1%、91.3%-92.5%、80.4%-81.0%、76.6%-84.0%。由此可见,限氧低温热裂解炭化可对猪粪重金属起到良好的钝化效果,但在350℃-450℃范围内,不同炭化温度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影响不显着。(4)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SSBP)性能研究表明:当炭化温度设定为450℃时,设备终温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稻壳、木屑为原料,热解炭化产率可控制在40.0%以上,符合热裂解炭化的普遍得率范围,炭化较为完全;同一原料不同批次间固、液相产物的相对偏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其中固相产物的相对偏差控制在5%以内;炭化产品固定碳含量较高,基本在45%以上。此外,此设备能实现不同产物的分离回收,占地空间小<(<3m2),并备有移动底座,能够满足大学和研究院所安装,是生物质炭实验研究的实用型便捷式炭化机。

杨瑛[3](2014)在《棉秆直接热解炭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作物秸秆从生产、收集、加工、运输到能源利用转化,秸秆废弃物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将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转化为绿色能源---生物炭,进行分散式热解炭化技术有效利用棉秆资源,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综述分析国内外在废弃生物质原料热解炭化方面开展的研究,提出将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采用分散式热解炭化的模式,从炭化方式、炭化装置和影响固体产物得率的因素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达到生物质秸秆资源的就地处理、经济利用的目的。本论文以农作物秸秆棉花秸秆为对象,通过直接热解炭化为技术路线,利用分散式热解炭化炉,以固体产物生物质炭为目标产物,深入地研究直接热解炭化的影响因素和目标产物的性质,为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得到以下研究工作:(1)研究棉秆的机械物理特性测试、元素分析和热重动力学分析。基于原料的成分和热失重的关系出发,分析棉秆直接热解固体产物得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直接热解棉秆合适的的参数范围:最低温度大于300℃、最高温度小于600℃升温速率小于30min/℃。(2)分别在不同热解装置中对棉秆进行热解炭化试验研究,工艺参数选择不同热解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和不同升温速率,获得热解前后的原料质量变化及热解参数与热解产物的关系,经分析得出:未经粉碎的棉秆在热解温度400℃进行热解炭化后,生成的秸秆炭的比例最高。在棉秆热解过程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热解固体产物质量不断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直接热解最优组合的热解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400℃,升温速率5℃/min,保温时间2h。其得炭率可达49.9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到优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分散式炭化原料与燃烧原料质量比2:1,得炭率达50%。(3)利用ANSYS软件研究生物质热解炉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别对热解炉炭化室、燃烧室和添加传热片后炭化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模拟。热解炉内由于气体的流动,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且温度差异较大。为了满足热解所需温度,必须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使炉内温度达到设置温度,才能让炭化原料充分炭化;为了保证原料的完全炭化,在热解炉的设计中要尽量增大烟囱与炭化原料的接触面积;通过对炭化室在500℃温度场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接近炭化室外壁和外侧的温度偏低,在改进方面可以通过添加保温层来解决。炭化炉的底部温度偏低,可以通过添加传热片的方法,利用传热片良好的传热效果将热量传递到底部和侧面,尽量达到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将添加传热片先后炭化室内温度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添加传热片的效果很明显,温度死角明显减少,提高了底部温度和外侧温度。(4)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固体产物性质。随着热解条件的改变,固体产物质量分布比例和产物中各元素的比例都发生了变化。采用SEM、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直接热解炭化的固体产物理化结构、固定炭含量等进行分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固体产物中各元素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在500℃时,棉秆炭中的固定炭含量最高。对棉秆热解后的固体产物理化特性进行研究得到,棉秆炭发热量接近30MJ/Kg,含水率小于6%,灰分小于9%,挥发分小于30%,固定炭含量32%,堆积密度421Kg/m3,堆积角58.16。,摩擦系数0.45-0.60,流动性指数69.1。棉秆炭不易于成型、不易流动和发热量较高。(5)分散式热解炭化炉应用预测分析。从原料适应性、能源转化效率、分散热解炭化与集中建厂炭化、秸秆压缩利用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方面,预测炭化炉的可应用性。通过试验发现,炭化炉不仅适用于棉秆,还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预测分析以10000t/a炭化棉秆为例,比较炭化成本,表明分散就地炭化与集中建厂炭化、秸秆压缩利用,分散炭化成本较低,利润较好。生物质热解炭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与生物质原料的种类、外界环境等有很大的影响,还与热解工艺参数和实际热解设备条件有关。本文对生物质资源中的棉花秸秆展开热解研究,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利用生物质资源高效的热解工艺和优化。

王远兰[4](2014)在《木醋液对大棚瓜果品质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木醋液在农林业、医药业、畜牧业各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木醋液(陕西亿鑫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应用到经济作物当中。本文通过大棚试验的方法,以西瓜、甜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空白、稀释200倍、400倍、600倍、800倍)木醋液作用下,西瓜和和甜瓜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对瓜类的光合特性、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木醋液稀释200倍是提高西瓜品质最佳浓度,木醋液稀释400倍是提高甜瓜品质的最佳浓度。木醋液稀释200倍及400倍时西瓜蔓长增长较好,且木醋液在稀释200倍时对西瓜茎的增粗最好;另外,而在各处理情况下,木醋液稀释200倍时的西瓜叶绿素增加最快、西瓜的光合特性综合效果最好;而就糖酸比而言,木醋液稀释400倍的糖酸比显着高于其它处理,木醋液稀释600倍次之,木醋液稀释600倍与木醋液稀释200倍时无差异性。经过各处理后以木醋液稀释600倍时甜瓜蔓长最长、增长最明显、效果最好,木醋液稀释400倍以及稀释800倍时也有增长但效果不明显;稀释200倍对茎粗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稀释600倍以及稀释400倍;叶绿素以木醋液稀释200倍增加最快,其次的稀释400倍,其余的均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幅减小;木醋液稀释400倍时对甜瓜的光和特性最好;各处理的甜瓜果实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均高于对照(CK),其中木醋液稀释200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稀释400倍;而糖酸比中只有木醋液稀释600倍的糖酸比高于CK,其它处理均低于CK,其次是稀释800倍。2.综合灌施木醋液对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影响,木醋液稀释400倍能更好的改善西瓜种植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效性,而对于甜瓜种植区土壤则是木醋液稀释200倍。经过各处理的西瓜种植区土壤有效Fe含量都上升,最大的是木醋液稀释400倍,且稀释400倍时土壤的有效Mn增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除了稀释200倍处理外,其它各处理均增加了西瓜种植区土壤中的有效Cu的含量,其中稀释800倍的处理增加最多,其增量相较CK增加了72.73%,其次是稀释400倍的处理。四种稀释倍数的木醋液较CK均增加了土壤中有效Zn的含量,其中木醋液稀释400处理增加最多。木醋液稀释200倍对甜瓜种植区土壤有效Fe的影响最明显,显着差异于其它处理,其次是稀释400倍;各处理均增加了有效Mn的含量,以稀释200倍最为明显,相对于CK增量增加了109.16%,其次是稀释600倍;各处理的有效Cu含量增量中,木醋液稀释200倍的增量较CK相差不大,呈现正增长。其余处理均呈现负增长,有效Zn含量的增量中只有稀释400倍的处理是正增长,其它处理均是负增长。

毛彧[5](2011)在《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海南热带农业总量不大,但作为全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从资源经济的角度来看,其热带作物资源的稀缺与有用性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热带作物资源的保存、开发与利用又为海南经济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椰子作为海南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就有着广泛的种植及加工基础。椰子种植面积在海南热带作物种植面积中一直保持在前三位,椰子产品加工企业达400多家,年产值数十亿元,不断完善的椰子产业链和延伸辐射带动的旅游等相关产业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政府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作为重要的热带景观树种之一,椰子更以其独特的热带园艺观赏价值为海南生态环境、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的规律、特点、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对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本文由七个主要部分构成,不同部分之间围绕以椰子种质资源经济为核心的相关研究,力图发掘和展现椰子种质资源的内在本质及其经济价值,以及椰子种质资源与区域经济之间构成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规律,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或铺垫或平行或承接,彼此相关,有机的构成了完整的研究论述过程。首先研究分析了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的客观需求以及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论述了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通过文献综述,阐述了种质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种质资源经济学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及椰子种质资源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学术依据与理论基础;依据提出的研究思路,以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资源观出发,对椰子种质资源的内在本质及不同阶段的外在形式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产业经济学、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多样性的椰子种质资源为资源核心对象,以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椰子产业现状为考察对象,研究和论述了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育种、栽培、加工以及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各类相关问题;以中国椰子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剖析战后日本产业发展和广东农垦改革发展的经验,基于新资源观理论讨论战后日本产业缓解资源约束的政策措施,以及广东农垦变革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些问题和案例过程的详解,论述了新资源观理论在经济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区域条件下椰子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对策。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循环的、以基因为载体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提供不同物质、能量、信息贡献的资源。因此,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种质资源的价值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椰子种质资源存在多层次结构特性,决定椰子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分层次的客观必然性。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的发展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应当遵循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分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徐庆福[6](2007)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的困扰,为了保证能源供应和安全,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必须大力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量大、热值高、最适宜发展的清洁能源,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由于人们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认识不足,基础薄弱,工作体系不健全,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开发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相关政策及法规不配套,缺少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致使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困难重重,林业生物质能源未能形成产业化。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技术经济、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走能源林业——能源工业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现代林业的发展,有必要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本研究运用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障碍,对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产品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为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在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优先发展顺序和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改进林业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对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及其结构分析,界定了林业生物质能资源类型,确定了农作物、薪柴、木材及木制品废弃物、草本植物等生物质资源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分析了林业生物质能资源现状及分布,对现有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可用性进行分析,估算了我国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可获得量为17.48亿t,其中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量约为5.83亿t。同时对林木生物质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区域进行分析,划分了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华北和中原地区,南方林区,华南热带地区,西南高山峡谷地区,青臧高原高寒地区七大区域,综合分析确定了能源林培育和开发利用的优先发展地区,为我国能源林发展提供科学依据。(3)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的概念、结构模型及特性。认为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是由资源供应、转换利用、消费需求、经济、社会与坏境影响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能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结构模型,论述了该系统具有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目标动态变化的特性。此外,建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从热值(出油率)、生物量(果实产量)、生产成本(产值)等方面分别建立了薪炭林树种和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树种优化模型,并对现有薪炭林树种和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树种进行了优化。(4)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采用运筹学线性规划优化方法,以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使用及使用后的治污费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能源消费、能源总量、环境及能源品位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并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5)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理论研究。首先科学地界定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模型,并对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设计出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提出“依据循环经济理论,以能源林为基础,以生物质能转换与利用为中心,以环境友好和满足能源需求为目标,建立林业生物质能循环利用系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走能源林业——能源工业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林业、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思路,并且确定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遵循的五大原则(循环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林业发展相结合、经济技术可行)、四大重点领域(沼气技术、生物质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供热和热电联供、生物液体燃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对策措施和七大产业政策,对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徐社阳,陈就记,曹德榕[7](2006)在《木醋液的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KarlFisher法测定了木醋液中的水分含量;在样品未经过处理的条件下和经乙醚萃取、浓缩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GC/MS)分析,测得了其中的有机成分和它们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木醋液中除了主要成分乙酸外,另外还含有含量较少、种类繁多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酯类、醛类和醇类等化合物。

张成贵,娄志伟[8](2006)在《北方林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裕国,李欣宁[9](2001)在《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文中指出

李裕国,殷财,唐利疆[10](2000)在《日本林(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日本林产业和林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从直接加工、木材和木材成分的深加工到树液和根、茎、叶、花、果、皮的利用及生物工艺技术应用做出比较系统的述评

二、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论文提纲范文)

(1)黄蜀葵产业化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本草考证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黄蜀葵现代研究进展及资源利用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植物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主要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及设计思路
第二章 黄蜀葵花药材采收期不同部位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药用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营养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一 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二 总纤维素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三 核苷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四 游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蜀葵种子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油脂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非油脂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一 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二 总纤维素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三 可溶性蛋白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四 核苷及游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资源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蜀葵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第一节 黄蜀葵茎叶多糖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一 黄蜀葵茎叶多糖分离纯化研究
        参考文献
        二 黄蜀葵茎叶多糖结构研究
        参考文献
        三 黄蜀葵茎叶多糖免疫活性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黄蜀葵花深加工过程中药渣的资源化研究
        一 基于黄蜀葵花药渣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的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二 黄蜀葵花药渣生物碳化研究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原料和温度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及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现状及其利用
    1.1.1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现状
    1.1.2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1.2 生物质炭及其应用
    1.2.1 生物质炭的起源与发展
    1.2.2 生物质炭的定义与性质
    1.2.3 生物质炭的应用
    
1.2.3.1 固碳减排
    
1.2.3.2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1.2.3.3 对污染物的吸附
    
1.2.3.4 其它应用
    1.2.4 制炭技术、设备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料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分析项目与方法
    
2.2.2.1 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测定方法
    
2.2.2.2 试验仪器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原料对生物质炭的基本物理性质影响
    2.3.2 原料对生物质炭养分等化学指标影响
    2.3.3 原料对生物质炭表面性质的影响
    2.3.4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因子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品的采集、处理及生物质炭的制备
    3.2.2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3.3.1.1 外观性状
    
3.3.1.2 热解产率、灰分含量及pH
    
3.3.1.3 EC、CEC和表面官能团数量
    
3.3.1.4 养分元素含量
    3.3.2 炭化温度对猪粪制备生物质炭重金属的钝化影响
    
3.3.2.1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重金属全量的影响
    
3.3.2.2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3.3.2.3 炭化温度对猪粪生物质炭重金属活化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的物理性状的影响
    3.4.2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的炭化产率、灰分含量、pH值的影响
    3.4.3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的EC、CEC和表面官能团数量的影响
    3.4.4 炭化温度对生物质炭的养分元素组成的影响
    3.4.5 炭化温度对猪粪制备生物质炭重金属的钝化效应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便捷式炭化机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生物质炭的制备
    4.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4.2.3.1 性质测定方法
    
4.2.3.2 试验仪器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实用性分析
    4.3.2 运行性能评价
    
4.3.2.1 炭化终温
    
4.3.2.2 炭化产率
    
4.3.2.3 不同批次的偏差
    
4.3.2.4 炭化产品品质
4.4 讨论
    4.4.1 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的实用性分析
    4.4.2 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的运行性能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棉秆直接热解炭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棉秆的利用方式
        1.2.2 热解炭化工艺
        1.2.3 炭化装置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方案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棉秆机械物理特性测试与热解动力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2 试验方法
    2.2 机械特性试验
    2.3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2.4 热解动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接热解炭化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2 直接热解试验
        3.2.1 侧面进料炭化炉设计
        3.2.2 侧面进料炭化炉加工
        3.2.3 结果与分析
    3.3 顶部进料炭化炉热解试验
    3.4 分散式热解炭化炉热解试验
        3.4.1 分散式直接热解炭化炉结构
        3.4.2 结果与分析
    3.5 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
        3.5.1 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SYS的炭化炉温度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4.1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4.2 直接热解炭化炉温度场仿真分析
        4.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4.2.2 网格划分
        4.2.3 有限元求解
    4.3 分散式热解炭化炉燃烧室温度场仿真分析
        4.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4.3.2 网格划分
        4.3.3 确定边界条件
        4.3.4 有限元求解
    4.4 分散式热解炭化炉炭化室温度场仿真分析
    4.5 改进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解固体产物性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固体产物元素分析
        5.2.2 固体产物理化特性
        5.2.3 温度对固体产物结构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散式热解炭化炉应用预测分析
    6.1 分散式热解炭化炉原料适应性试验
        6.1.1 原料适应性试验
        6.1.2 秸秆炭工业分析比较
    6.2 分散热解炭化与集中热解炭化模式的比较
        6.2.1 分散热解炭化模式
        6.2.2 集中建厂炭化模式
    6.3 直接热解炭化与粉碎后秸秆压缩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比较
        6.3.1 秸秆压缩利用方式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6.3.2 直接热解炭化与粉碎后秸秆压缩利用方式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特色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木醋液对大棚瓜果品质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色
        1.1.1 木醋液的组成与性质
        1.1.2 木醋液的制备
        1.1.3 木醋液的收集
    1.2 木醋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农业上的应用
        1.2.2 在林业上的应用
        1.2.3 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1.2.4 在生活上的应用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木醋液对瓜果叶绿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木醋液对叶绿素的影响
        2.2.2 木醋液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木醋液对瓜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木醋液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2.2 木醋液对品质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木醋液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西瓜种植区灌施木醋液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4.2.2 甜瓜种植区灌施木醋液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提高西瓜品质最佳浓度是将木醋液稀释 200 倍
        5.1.2 提高甜瓜品质最佳浓度是将木醋液稀释 400 倍
        5.1.3 对西瓜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的最佳浓度是将木醋液稀释 400 倍
        5.1.4 对甜瓜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的最佳浓度是将木醋液稀释 200 倍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种质资源学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种质资源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
        2.3.1 国外关于种质资源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
        2.3.2 国内关于种质资源的经济学研究
    2.4 椰子种质资源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2.4.1 椰子种质资源的起源与分布研究
        2.4.2 椰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交流
        2.4.3 国内外椰子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及研究现状
    2.5 文献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椰子种质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利用
    3.1 椰子种质资源生长发育的七个阶段
    3.2 椰子主要部分的组分研究
    3.3 全球主要椰制品生产与贸易研究
    3.4 椰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层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育种、栽培和加工
    4.1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育种
        4.1.1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育种的关系
        4.1.2 椰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椰子育种产业发展案例研究
        4.1.3 生物信息技术与椰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4.2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栽培
        4.2.1 椰子栽培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差异表现研究
        4.2.2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差异与椰子栽培经济价值研究
        4.2.3 中国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栽培产业发展
    4.3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椰子加工
        4.3.1 椰子材料资源及加工的多样性研究
        4.3.2 椰子加工制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4.3.3 椰子加工产业集群及其评价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
    5.1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环境生态
        5.1.1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环境生态经济研究
        5.1.2 椰林碳汇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5.1.3 椰园复合种养生态及经济价值研究
    5.2 椰子种质资源多样性与社会文化
        5.2.1 椰子种质资源演化与人类社会活动研究
        5.2.2 椰子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椰子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1 案例1:区域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战后日本产业发展
    6.2 案例2:广东农垦实施海外垦胶发展热带作物产业
    6.3 中国椰子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6.3.1 椰子种质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6.3.2 海南椰子种质产业的发展
        6.3.3 椰子种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3.4 问题形成的原因
        6.3.5 对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概况
        1.3.2 国内概况
        1.3.3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2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潜力
    2.1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及特点
        2.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
        2.1.2 林业生物质与林业生物质能
        2.1.3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特点
    2.2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地位和作用
        2.2.1 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2.2.2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和作用
    2.3 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2.3.1 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2.3.2 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仔在的问题
    2.4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
    2.5 本章小结
3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及其评价
    3.1 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机理和方法
        3.1.1 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机理
        3.1.2 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方法
    3.2 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
        3.2.1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
        3.2.2 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
        3.2.3 生物质气化技术
        3.2.4 生物质热解与直接液化技术
        3.2.5 生物转换技术
        3.2.6 生物柴油技术
        3.2.7 生物质制氢技术
    3.3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3.3.1 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分析
        3.3.2 现有国内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比较
    3.4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综合评价
        3.4.1 确定目标层次结构
        3.4.2 建立因素重要性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3.4.3 确定底层因素总权重并进行权重排序
        3.4.4 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4.1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概述
        4.1.1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的概念
        4.1.2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的概念
        4.1.3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优化的意义
    4.2 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及其结构分析
        4.2.1 林业生物质能资源类型和生物量估算方法
        4.2.2 林业生物质能资源现状及分布
        4.2.3 现有林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4.2.4 林木生物质能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区域分析
    4.3 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分析
        4.3.1 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现状及结构分析
        4.3.2 林业生物质能源消费量及结构分析
    4.4 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与树种优化研究
        4.4.1 林业生物质能源系统及其优化
        4.4.2 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优化研究
    4.5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4.5.1 循环经济理论
        4.5.2 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结构优化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5.1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概述
        5.1.1 可持续发展战略
        5.1.2 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5.1.3 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5.1.4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及影响因素
    5.2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5.2.1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5.2.2 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5.3 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5.3.1 国外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
        5.3.2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政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北方林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产品
    1.1 木材直接加工产品
    1.2 人造板和人造方材 (金木复合管)
2 烧炭业
3 变性木材
4 木材成分利用
5 森林食品
6 生物工艺学产品

(9)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木醋及对其功能认识的历程
3 木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3.1 皮肤病
    3.2 肝脏病
    3.3 糖尿病
4 木醋与饮食文化
5 木醋在预防森林野生动物食害中的应用
6 结语

(10)日本林(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材直接加工产品
2 烧炭
3 人造板和人造方材 (金木复合管)
4 变性木材
5 木材成分利用
6 树液和根、茎、叶、花、果、皮的开发利用
7 生物工艺学产品

四、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蜀葵产业化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 刘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2)
  • [2]原料和温度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及便捷式生物质炭化机的试验研究[D]. 王维锦.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棉秆直接热解炭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D]. 杨瑛.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4]木醋液对大棚瓜果品质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D]. 王远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5]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经济研究[D]. 毛彧. 海南大学, 2011(10)
  • [6]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 徐庆福. 东北林业大学, 2007(10)
  • [7]木醋液的成分分析[J]. 徐社阳,陈就记,曹德榕. 广州化学, 2006(03)
  • [8]北方林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探讨[J]. 张成贵,娄志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06(03)
  • [9]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J]. 李裕国,李欣宁. 林业勘查设计, 2001(04)
  • [10]日本林(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概述[J]. 李裕国,殷财,唐利疆. 世界林业研究, 2000(05)

标签:;  ;  ;  ;  ;  

木炭工业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一)——神奇的木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