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湾水电项目可研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小湾水电项目可研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一、小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论文文献综述)

吴世韶[1](2011)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日益为学界和政界所关注。但由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与民族矛盾以及发展程度等各不相同,大国关系异常复杂,东亚地区以地区一体化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合作困难重重。作为一种替代,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东南亚地区应运而生。自“新柔廖增长三角”发起以来,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周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风生水起,倡议不断——次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地区各国的优先选择,尤以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效最为显着。论文在严格界定“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为代表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指出该合作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地域不断扩大,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呈现出合作的“进化”现象。接着,论文探讨了次区域经济合作发生发展的内外条件:由于地缘邻接和资源互补,次区域地区在合作各方采取开放与合作政策的环境下,经由跨境民族的跨境流动,推动边界由“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变,使边境地区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了次区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论文还发现:域外国际组织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亚行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资金的提供者、次区域合作的催化剂和中介),而域外大国在次区域地区的地缘竞争由于对次区域经济合作规范的认同而导向了地缘合作,使其不自觉地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推动力。论文在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效用评估的基础上,对该合作在当前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剖析。论文指出:次区域内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次区域外国家和组织的地缘政治经济竞争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当前问题的核心。因此,论文提出了通过提升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大战略层面与合作参与各方实现利益共享,以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随后,论文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发展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初始出发点,和平的周边环境与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向是次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构地区认同与形成共同获益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的积极参与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对解释次区域经济合作现象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建构一个“地缘政治经济学”解释框架的观点——次区域地区各方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利用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建构合作文化,推动次区域地区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开展合作,从而建构起相应的合作规范,并引导次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认同该规范,最终实现次区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张国平[2](2011)在《政府投资决策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投资是使用政府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主要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的形式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前巨大,政府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和救市措施,更是将政府投资的作用运用到极致。但这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和政府投资效益的强烈关注和潜在担忧。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赖于政府投资决策制度的保障。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领域法治化程度较低,政府投资决策制度很不健全,对于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责任等基本问题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无法得以保证,决策失误现象屡有发生。政府投资决策制度建设的艰难和窘境,与政府投资决策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利益调整的深刻性不无关联,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当前对政府投资决策的规律性还缺乏认识和把握,因而很难在政府投资决策的制度建构层面达成共识。政府投资决策,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问题。在行政法视野下,最合适的研究切入点是政府投资决策权。本文将以政府投资决策权的配置、运行和监督为逻辑主线,在了解历史、把握现状和借鉴国外的基础上,运用行政法治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探讨当前中国政府投资决策的法治化问题,最终落脚点是要建立规范的政府投资决策制度,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政府投资决策权的基础理论与制度沿革。作为研究的逻辑前提,首先要弄清楚政府投资决策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其次要探寻不同学科背景下尤其是行政法学背景下政府投资决策权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投资决策制度的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和归纳,为后文研究作好铺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政府投资领域法律规范的缺失,这里更多的是对各种政策性规则的探讨和分析。第二章,政府投资的范围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政府投资的特定功能,政府投资决策权有其特有的运作范围,而这可以从政府投资的领域或范围上进行考察。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的理论依据,在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同时,需要在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状况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的投资范围和重点领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第三章,政府投资决策权的配置模式。政府投资决策权的配置主要是在行使政府投资决策权的决策机构之间的配置,既包括在同一级政府内部的横向配置,又包括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纵向配置。在横向配置中,主要分析项目审批权和资金分配权是在同一级政府内部各相关部门间的配置状况;在纵向配置中,主要考量投资事权和投资财权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配置状况。第四章,政府投资决策权的运行机制。政府投资决策权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政府投资决策权的运行机制,首先需要关注政府投资决策的现实过程,并在决策理论视角下进行重新的归类和分析;其次,要摸清当前政府投资决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与政府投资决策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相对照;最后,提出完善政府投资决策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议。第五章,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监督制度。由于决策失误的存在,政府投资决策权必须受到监督。在理清政府投资决策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监督的最终结果必然落实到决策责任追究上,需要根据权责一致的要求,健全现有的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第六章,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立法建议。基于当前政府投资决策基本“无法可依”、主要依据政策管理的判断,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决策立法的建议,并从立法路径、立法目的、立法框架、主要内容以及立法实施中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行政法视野下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其现状、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内在规律性的阐述和揭示,更要基于行政法治原理提出相应制度建设的构想或建议。因此,本文除了在政府投资决策权各环节所涉问题的最后部分分别予以说明外,更在“立法建议”中对政府投资决策制度进行汇总性的集中探讨。当然,不容回避的是,由于政府投资决策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涉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牵扯到体制的调整和回应。因此,本文针对某些体制性问题也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建议。如果大言不谗地说有什么创新之处的话,可能在于本文从行政法——特别是从权力配置、运行机制、法律保障等行政组织法领域——的研究视角对政府投资决策权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讨。由于政府投资决策的自我封闭性导致资料搜集的极为困难,加之作者学识、经历、能力有限等原因,这种探索还是比较肤浅甚至有些幼稚的;对一些问题的讨论还没有全面展开,在逻辑结构、论述方式等方面也需要更好地推敲。特别是鉴于本文研究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一些实践问题即使理清脉络和头绪,找出了所谓的“病灶”,但提建议、“开药方”的工作仍是非常艰难的,某些体制性、制度性和机制性问题并存交织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有待于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论证和完善。总之,政府投资决策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权的重要组成和财政职能履行的主要工具,对其的理论研究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课题,相关制度的完善需要放到当今中国的现实环境、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下进行综合论证。在此过程中,需要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立法,促进政府投资决策权配置、运行和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政府投资决策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使政府投资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荣萍[3](2008)在《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文中认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81年向世界银行申请第一笔贷款,截止2007年6月底,已获得世行承诺贷款项目284个,贷款签约额为421.75亿美元。这些贷款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政治体制尚在进行改革、完善的时期,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项目管理、实施的政策、机制和程序还在调整。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在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局面,也一直在对自身的机制和贷款政策进行改革与调整。世行贷款项目的管理、实施的过程就是我国与世行两个实体在具体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些问题在有效解决前,常常是一种制约,例如:程序繁杂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逐渐成为制约有效利用贷款的障碍之一。本论文从介绍世界银行及其对华业务出发,结合2004财年利用世行贷款广西右江航运建设那吉航运枢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案例分析,专门就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在项目的选定、项目的准备、项目的评估、项目的谈判及贷款的生效等各环节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基本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透视了目前利用世行贷款中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审批程序复杂,国内外程序难以衔接,②贷款约文有些内容设计不合理,世行所要求的条件不符中国国情,③项目启动迟缓;最后,本论文提出了中国政府、世行和项目单位各方面的改进对策,指出只有在项目各方均努力改进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各方协调和沟通,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求真务实地做好项目贷款约文设计工作,加强机构能力和提高人员素质,才能促进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提高利用世行贷款的水平和质量。

高盈孟[4](2004)在《小湾电站建设第一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文中提出小湾电站1999年开始筹建,2004年11月实现大江截流。小湾水电站建设第一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体制和资金筹措方式及枢纽工程和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情况,投资控制管理目标、思路、措施、方法,“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总原则及工程风险管理思路,工程总进度与投资控制的关系和按照市场目标电价对小湾电站投资控制的要点等,可供从事电站建设的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李先富[5](2004)在《背景新闻: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前期工作概况》文中提出在我国规划的十二个水电基地中,被称为“水电富矿”的金沙江是我国多年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水电基地。 金沙江水量丰沛而稳定,年平均水量1450万立方米,相当于3条黄河,金沙江落差又达3300米,它每向前流1公里,就下降1米多,丰富的水量和巨大的落差,给金沙江带来巨大的水能资源,总蕴藏量达1亿千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2002年,国家计委正式同意金沙江下游4座电站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担任项目法人。这里我们向读者介绍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前期工作的概况。

贺恭[6](2001)在《抓住机遇 加快步伐 实现长江干流水能资源的滚动开发》文中研究表明

寇伟[7](2000)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小湾水电站》文中研究指明

段荣国,程树荣,杨荣端[8](1999)在《澜沧江开发与小湾水电站》文中指出本文阐述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梯级电站开发现状和前景,通过对云南省电力市场的分析,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小湾电站工程建设条件分析及财务评价,论述了小湾电站在云南电力建设上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设条件是有利的,建议国家尽快批准开工。

程念高[9](1999)在《中国的十二大水电基地》文中认为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 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 亿kW。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在原电力工业部主持下, 经过数次规划, 于1989 年形成了现在的十二大水电基地。该基地的形成, 既是我国水能资源客观存在的反映, 同时又体现了国家发展水电的战略决策。十二大水电基地就是我国水电未来发展的一张蓝图。应当依据这张蓝图, 按照国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去发展水电。我们相信, 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 蓝图上规划的水电站将会变成祖国大地上的座座明珠。

段荣国[10](1998)在《加大开发水电力度 尽快兴建小湾电站》文中指出随着三峡电站的修建,全国大区电网联网的形势即将到来。当前电力供求关系相对缓和;贷款利率降低,投资渠道拓宽,这正是加大水电开发力度的大好时机。对云南来讲,也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促使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关键工程小湾水电站尽快兴建,以满足下世纪初云南电力的需求,沏底改善云南电力系统不合理的结构,实现云电外送,参与全国电力补偿调节。

二、小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历史简述
        1.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
        2.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缘起与简史
        3. 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三) 我国对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
        1. 经贸发展视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2. 法律制度视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 政策规划视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4. 国际关系视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5. 中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评析
    四) 论文的结构与逻辑
        1.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2. 论文的逻辑与方法
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 合作的进程
        1.1.1.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程
        1.1.2.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二) 合作领域的拓展
        1.2.1. 经贸、交通、能源、旅游等经济领域的合作
        1.2.2. 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非经济领域的合作
        1.2.3. 禁毒与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三) 合作地域的扩大
        1.3.1.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下湄公河流域到全部东盟国家的参与
        1.3.2.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中国从云南到广西的扩展
        1.3.3. 从"大湄公河"到"泛北部湾"的发展布局
    四) 合作机制的形成
        1.4.1. 主要的合作机制
        1.4.2. 主要的制度安排
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发生的内部条件
    一) 地缘优势的存在
        2.1.1. 地缘便利
        2.1.2. 资源互补
    二) 跨境民族与跨境流动
        2.2.1. 次区域的跨境民族
        2.2.2. 跨境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
        2.2.3. 跨境民族流动推动增长的出现
    三) 边界中介与企业集聚
        2.3.1. 边界由"屏蔽"转向"中介"
        2.3.2. 从"边贸"到企业集聚
        2.3.3. 跨境经济增长的实现
    四) 合作各方的政策选择
        2.4.1. 中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2.4.2. 泰、越、老、缅、柬等国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动力
    一) 区域合作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效应
        3.1.1. 域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3.1.2. 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
    二) 国际组织的倡议
        3.2.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前期动议与支持
        3.2.2. 亚洲开发银行的发起、倡议
        3.2.3. 东盟地区一体化的推动
    三) 次区域外国家地缘竞争的推动
        3.3.1.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
        3.3.2. 日本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3.3.3. 美国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3.3.4. 印度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3.3.5. 地缘政治竞争推动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四)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企业的推动
        3.4.1. 经济全球化、"雁阵模式"与东南亚区域的经济发展
        3.4.2. 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与次区域地区的发展
        3.4.3. 次区域内的跨国经营
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估:绩效与困难
    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绩效评估
        4.1.1. 经济效益:贸易的改善与经济增长
        4.1.2. 政治效果:次区域地区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国家间关系的发展
        4.1.3. 安全效用:区域稳定与非传统安全的改善
        4.1.4. 文化与社会效应:人文社会发展与制度转型
    二)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困难
        4.2.1. 次区域内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经济矛盾
        4.2.2. 外部地缘政治经济竞争
        4.2.3. 次区域经济合作自身的发展之谜
五、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展望
    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5.2.1. 次区域合作的扩展与深化
        5.2.2.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化
    二) 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路径
        5.2.1. 路径选择的意义
        5.2.2. 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地位的提升
        5.2.3. 利益共享:大战略下的利益分配
        5.2.4. 主动倡议与资金技术支持:次区域经济合作路径的选择
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经验与理论思考
    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经验
        6.1.1. 发展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初始出发点
        6.1.2. 和平的周边环境与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向是次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6.1.3. 地区认同与共同获益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6.1.4. 中国的积极参与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推动力
    二)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思考
        6.2.1.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主体
        6.2.2.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层次
        6.2.3. 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框架的思考
结语:共同发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政府投资决策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背景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投资
        (二) 政府投资
        (三) 政府投资项目
        (四) 政府投资决策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视角和主要框架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研究视角
        (三) 主要框架
    四、已有研究综述
        (一) 行政决策研究综述
        (二) 政府投资研究综述
        (三) 政府投资决策研究综述
    五、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基础理论与制度沿革
    一、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界定
    二、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理论基础
        (一)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三)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法学理论基础
    三、政府投资决策权的制度沿革
        (一) 改革开放前的政府投资决策制度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投资决策制度
        (三) 当前政府投资决策制度的总体评价
第二章 政府投资的范围界定
    一、政府投资与公共产品供给
        (一)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二) 政府投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形式
    二、公共产品理论对政府投资范围的一般界定
        (一)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
        (二) 具有显着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准公共产品
        (三) 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自然垄断产品
    三、我国政府投资范围的现状评析
    四、国外政府投资范围之审视
        (一) 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范围
        (二) 上述国家政府投资范围的特点
    五、我国政府投资范围的界定
        (一) 我国政府投资范围的影响因素
        (二) 我国政府投资的总体范围和重点领域
第三章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配置模式
    一、政府投资决策机构
        (一)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系统构成
        (二) 行政决策权视角下的现代行政决策机构
        (三) 政府投资决策机构的界定
    二、政府投资决策权的横向配置
        (一)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构成要素
        (二) 政府投资决策权横向配置的现状描述
        (三) 政府投资决策权横向配置的总体评价
        (四) 政府投资决策权横向配置的制度建议
    三、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纵向配置
        (一) 政府投资决策权纵向配置的现状述评
        (二) 政府投资决策权纵向配置的制度建议
第四章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运行机制
    一、政府投资决策过程的现实考察
        (一) 投资规划(宏观决策)
        (二) 确定项目、安排资金(微观决策)
    二、决策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投资决策过程
        (一) 决策问题的构建
        (二) 决策方案的规划
        (三) 决策方案的确定
    三、当前政府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 政府投资规划的局限性
        (二) 决策公开透明度差
        (三) 公众参与机制缺失
        (四) 项目咨询论证形式化
        (五) 领导意志对决策的影响严重
    四、政府投资决策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
        (一) 基于决策科学视角的观察
        (二) 基于行政法学视角的观察
        (三) 总体性要求
    五、完善政府投资决策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议
        (一) 政府投资规划制度
        (二) 政府投资决策公开制度
        (三) 政府投资决策参与制度
        (四) 政府投资决策咨询论证制度
        (五) 政府投资决策集体决定制度
第五章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监督制度
    一、政府投资决策监督现状透视
        (一) 行政监督
        (二) 人大监督
        (三) 社会监督
        (四) 总体评价
    二、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构建
        (一) 部分国家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评介
        (二) 我国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构建
    四、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
        (一) 内涵
        (二) 归责原则
        (三) 责任承担
第六章 政府投资决策权的立法建议
    一、立法现状评估
    二、立法路径选择
        (一) 制定政府投资决策基本法
        (二) 各地方、各领域政府投资决策单行法的配套
        (三) 立法中充分发挥政策文件的作用
    三、立法目的、立法架构与主要内容
        (一) 立法目的
        (二) 立法架构
        (三) 主要内容
    四、立法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二) 行政体制的相应调整
        (三) 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四) 公民社会的培育
结论
参考文献

(3)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世界银行及其对华贷款项目简介
    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概述
    2.1 工程项目管理
        2.1.1 工程项目的特征
        2.1.2 工程项目的生命期
    2.2 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第三章 世界银行及其对华业务
    3.1 世界银行介绍
        3.1.1 世行的创立
        3.1.2 世行的宗旨和任务
        3.1.3 世行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机构
        3.1.4 世行各机构的职能与资金来源
    3.2 世界银行的业务活动
        3.2.1 世行贷款的重点和方向
        3.2.2 世行贷款的特点
        3.2.3 世行贷款的具体条件
        3.2.4 世行贷款的方式
    3.3 世界银行与中国
        3.3.1 中国利用世行贷款概况
        3.3.2 中国利用世行贷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4 中国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的项目周期
        3.4.1 项目选定
        3.4.2 项目准备
        3.4.3 项目评估
        3.4.4 项目谈判
        3.4.5 项目实施与监督
        3.4.6 项目评价
第四章 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及案例分析
    4.1 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4.2 案例项目
        4.2.1 项目基本情况
        4.2.2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实施情况
    4.3 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案例分析
        4.3.1 项目的选定
        4.3.2 项目的准备
        4.3.3 项目的评估
        4.3.4 项目的谈判及贷款的生效
第五章 利用世行贷款中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1.1 审批程序复杂,国内外程序难以衔接
        5.1.2 世行贷款政策趋硬,造成贷款的成本越来越高
        5.1.3 较长、启动迟缓
    5.2 对策与建议
        5.2.1 中国政府方面的改进对策
        5.2.2 世行方面的改进对策
        5.2.3 项目单位的改进对策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

(7)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小湾水电站(论文提纲范文)

1 澜沧江水能资源概况
    1.1 河段水电开发规划
    1.2 澜沧江中下游河段开发现状
2 小湾水电站工程概况
    2.1 工程规模及枢纽主要建筑物
    2.2 水库淹没
    2.3 小湾水电站投资规模及经济评价
    2.4 小湾电站勘查设计及有关情况
3 小湾水电站前期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9)中国的十二大水电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 金沙江水电基地
2 雅砻江水电基地
3 大渡河水电基地
4 乌江水电基地
5 长江上游水电基地
6 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
7 澜沧江水电基地
8 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9 黄河中游北干流水电基地
10 湘西水电基地
11 闽浙赣水电基地
12 东北水电基地

四、小湾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吴世韶.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2]政府投资决策权研究[D]. 张国平.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3]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工作研究[D]. 荣萍.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
  • [4]小湾电站建设第一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J]. 高盈孟. 水力发电, 2004(10)
  • [5]背景新闻: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前期工作概况[J]. 李先富. 中国三峡建设, 2004(02)
  • [6]抓住机遇 加快步伐 实现长江干流水能资源的滚动开发[J]. 贺恭. 中国三峡建设, 2001(12)
  • [7]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程—小湾水电站[J]. 寇伟. 云南水力发电, 2000(01)
  • [8]澜沧江开发与小湾水电站[J]. 段荣国,程树荣,杨荣端. 水力发电学报, 1999(04)
  • [9]中国的十二大水电基地[J]. 程念高. 水力发电, 1999(10)
  • [10]加大开发水电力度 尽快兴建小湾电站[J]. 段荣国. 云南水力发电, 1998(04)

标签:;  ;  ;  ;  ;  

小湾水电项目可研报告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