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广电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与实践

莒县广电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与实践

一、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盐[1](2011)在《DWDM技术在河南广电网络省环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各种通信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新业务的急剧增长与带宽无法满足新业务增长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河南广电网络急需解决省环网带宽瓶颈问题。DWDM技术在近年来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得利用现有光缆传输系统实现更大容量的传输成为可能。DWDM技术在一根光纤上使用多路信号同时进行传输,使通信容量成几何倍数增长的同时又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本文从河南广电网络急需解决的省环网带宽瓶颈问题出发,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DWDM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主要讨论了影响DWDM系统的几种因素,重点对DWDM传输网络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从总体设计入手,介绍了系统最大中继距离的计算方法、传输网络的管理、网络保护、网络性能。结合河南广电网络省环网现有实际光缆系统资源,讨论了具体设计方案并投入实践,具体包括光纤类型、波长数目、传输速率、光放的设置、色散补偿模块的放置以及光信噪比的计算等,建立了一个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高效的传输通信网络。达到了DWDM技术在河南广电网络省环网上的成功运用,为在已有光缆系统的网络运用DWDM技术扩容提供了实践经验。

雷韵淼[2](2010)在《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丰富,互联网、电话网和电视网中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融合,IPTV业务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设应用。本文针对宁夏IPTV业务承载网的拓展与优化展开讨论。宁夏电信公司于2007年建成IPTV业务平台。建设初期,由于IPTV业务所具备的流媒体特性,以及其特有的组播技术的限制,对承载网的网络带宽、组播部署、网络架构等要求均显示出,IP城域网和IPTV业务的承载能力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针对宁夏IP城域网承载IPTV业务的需求,并适应IPTV业务和更多互联网业务今后预期的发展。在根据宁夏IPTV业务技术特性,参考IPTV平台(RollingStream系统)建设情况,面向IP城域网开展现状调查、提取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对IPTV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架构优化、组播节点的部署方案进行评估、比较与实现,建立了网络带宽容量发展的模型,按照模型对未来三年网络带宽流量进行计算,设计了网络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优化扩容实施方案,并参与方案的实施。对IPTV业务承载网进行全面的优化、拓展与改造,使其成为满足流媒体传输QoS要求,有效提升了IPTV业务的承载能力和运营需求。论文最后,简要介绍IPTV业务在宁夏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运营经验。

郭光海[3](2005)在《CATV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内容、思路以及考虑问题的原则。

邓海力[4](2004)在《苏州HFC有线网络分析、解决方案与实践》文中指出有线电视网络是信息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网络,HFC有线电视网有着极好的数据传输环境,具有高带宽、大容量和很高的用户拥有率,而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通向广大用户多种信息业务的统一平台,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之一。本文首先对有线电视行业的产生、现状与将来的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苏州有线HFC双向网络的体系结构总体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苏州有线HFC双向网络的改造和设计思想,对网络指标做了计算,分析了网络噪声的产生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并对苏州HFC有线网络中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文章的最后对笔者独立设计的一个HFC双向网络进行了详细介绍。

刘燕[5](2003)在《淄博通信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邮电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中国电信事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不起眼的部门一举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员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稳步提升,吸纳了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但目前多数通信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普遍存在激励机制结构分散、激励形式单一、激励内容差异化不大等问题。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 本文结合淄博通信的自身特点和状况,分析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通过创新激励制度的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鼓励员工勇挑重担,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建立淄博通信激励机制与设计方案。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淄博通信企业概况,以及研究淄博通信激励机制的意义。第二章是传统激励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的分析。第三章是对淄博通信现有激励机制的调查与分析。第四章是对淄博通信激励机制的总体设计,从绩效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和职业设计激励、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特别是对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的激励。第五章是激励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激励机制的实施。

汪旭[6](2003)在《基于SDH/HFC网络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有线电视网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平台之一,有着庞大的网络体系。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带宽开展高速数据业务,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了符合DVB标准、采用QAM调制方式的阳光网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同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SDH/HFC网络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集成应用。该系统对信息资源按不同用户群的需求进行汇聚;采用大量数据的广播与用户大容量硬盘的存储方式;在用户端采用近交互方式进行浏览,各取所需。 该系统在不改造现有网络的基础上,与目前绝大多数标准的有线电视传输设备兼容,可应用于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市以及县区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在一个8MHz的电视频道内支持3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在硬件上通过频道和子频道进行带宽分配、软件上可以实现按节目进行速率调整。该系统为运营商提供实用的用户授权和节目管理功能、灵活的计收费和带宽分配机制以及动态的节目发送策略,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数据接收策略,具备简洁的第三方接口。 本文对系统中支持不同网络体系间数据格式的转换的数据编码原理进行了描述。设计了该系统频道和节目管理中心以及用户授权管理中心的构架,并对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在SDH/HFC网络中的集成和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在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数据广播技术及其现状;第二章对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介;第三章介绍了高速数据广播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需求;第四章描述了数据编码设计及效率;第五章详细介绍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六章详细阐述了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在SDH/HFC网络中的集成与应用;最后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陈涛[7](2003)在《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 1 概 况 1997年莒县有线台开始城区旧网改造,由原来的同轴电缆网,改造成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城区HFC主干线25杆公里,覆盖整个城区20平方公里,使用青岛东升1310nm光发射机2台,16个光节点,星型网络结构,每光节点配置3芯光

唐翔[8](2002)在《防汛指挥系统异地会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借助于信息压缩技术,多点控制技术以及随之制定的国际标准,电视会议这门新的集音频、视频、数据通讯于一体的网络通讯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人们期待能足不出户便尽知“天下事”、参与和决策“天下事”,由此而引出了基于电视会议的异地会商系统。 异地会商概念由来已久,初级阶段人们使用电话、传真进行异地会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的异地会商还是近几年的事。这得宜于迅猛发展的宽带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电视会议的系统组成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标准、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然后以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作为依据详细论述了设计过程。

王兴邦,王春[9](1998)在《HFE主干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两年来,大丰市与各乡、镇的HFC主干网络发展迅速。新建起来的HFC主干网络,随着时间推移,急需进行管理与维护。本文以大丰市HFC主干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实践,探讨HFC主干网络的管理方法与维护方法。

二、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DWDM技术在河南广电网络省环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项目的背景
        1.1.2 项目的意义
    1.2 DWD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国内外解决带宽瓶颈的方法
        1.2.2 国内外WDM技术特点的介绍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D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光源技术
        2.1.1 波长稳定技术
        2.1.2 激光器的调制方式
    2.2 光放大器
        2.2.1 半导体激光放大器(SOA)
        2.2.2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2.2.3 拉曼光纤放大器
    2.3 前向纠错技术(FEC)
        2.3.1 带内FEC
        2.3.2 带外FEC
        2.3.3 超强FEC(Super-FEC)
    2.4 动态增益均衡技术(DGE)
    2.5 色散补偿技术
3. DWDM传输网络实现分析
    3.1 影响DWDM系统的因素
        3.1.1 色散
        3.1.2 非线性效应
        3.1.3 光纤的损耗
    3.2 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
        3.2.1 选择路由,确定系统的制式和网络拓扑结构
        3.2.2 光纤选型原则
        3.2.3 设备选型原则
    3.3 系统中最大中继距离的计算方法
        3.3.1 损耗受限系统
        3.2.2 色散受限系统
    3.4 网络管理
        3.4.1 网络管理系统
        3.4.2 网元管理
        3.4.3 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3.5 网络保护
    3.6 网络性能
        3.6.1 误码性能
        3.6.2 抖动性能
    3.7 供电方式
4. 省环网DWDM传输方案
    4.1 当前网络现状分析
    4.2 方案综述
    4.3 方案具体设计
        4.3.1 光纤选择
        4.3.2 站局设置
        4.3.3 波长数目确定及波道配置
    4.4 设备系统的选型和介绍
        4.4.1 设备系统的选型
        4.4.2 系统结构
        4.4.3 系统支持的业务传输类型
        4.4.4 动态光分插复用设备(ROADM)
        4.4.5 光纤放大器
        4.4.6 机架结构
        4.4.7 公务功能
        4.4.8 网管系统
        4.4.9 供电系统
        4.4.10 防雷接地要求
    4.5 本设计方案的适用性
5. 省环网DWDM传输系统的实现与网络性能分析
    5.1 综述
    5.2 光放大器的配置
    5.3 色散受限距离及色散补偿
        5.3.1 色散受限距离
        5.3.2 色散补偿原则
        5.3.3 本项目色散补偿情况
        5.3.4 色散补偿模块参数
        5.3.5 色散补偿位置
    5.4 偏振模色散(PMD)限制
        5.4.1 偏振模色散(PMD)受限距离的计算
        5.4.2 差分群时延(DGD)的计算
    5.5 光信噪比(OSNR)计算
        5.5.1 单个EDFA产生的自发辐射噪声
        5.5.2 级联线路光放大器自发辐射噪声积累
        5.5.3 级联光放大器系统的每通道光信噪比的计算
    5.6 系统实现情况的验证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2)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IPTV的起源和发展
    1.2 TPTV业务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1.2.1 宏观方面的三层含义
        1.2.2 对于运营商的意义
    1.3 IPTV在我国发展现状
        1.3.1 IPTV在国际发展情况
        1.3.2 IPTV在中国
第二章 IPTV相关技术及初期平台架构
    2.1 IPTV关键技术及质量指标参数
        2.1.1 宽带接入技术
        2.1.2 IP组播路由技术
        2.1.3 数字编码技术
    2.2 宁夏电信IPTV平台架构
        2.2.1 RollingStream系统整体架构
        2.2.2 内容服务平台
        2.2.3 运营支撑平台
        2.2.4 存储分发平台
        2.2.5 网络承载平台
        2.2.6 终端服务平台
        2.2.7 RollingStream部署模式和特性简述
    2.3 IPTV平台初期建设情况
        2.3.1 IPTV平台容量及满足功能
        2.3.2 IPTV平台拓扑图
        2.3.3 IPTV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2.3.4 IPTV设备配置计算
        2.3.5 节目源接入情况
    2.4 IPTV平台后期扩容目标
第三章 IPTV业务承载网络优化思路
    3.1 IPTV业务承载网络初期情况
        3.1.1 IPTV业务承载网络核心层承载能力
        3.1.2 各本地网出口带宽占用情况
        3.1.3 汇聚层网络情况
        3.1.4 接入层网络情况
    3.2 IPTV业务承载网络存在的问题
    3.3 关于本课题优化思路
第四章 IPTV业务承载网络的优化设计
    4.1 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模型
        4.1.1 优化设计依据
        4.1.2 流量增长率a的设计
        4.1.3 建立网络流量模型
    4.2 IPTV业务承载网评估与改进
        4.2.1 核心层网络评估与改进
        4.2.2 汇聚层的评估
        4.2.3 接入层评估与改进
        4.2.4 IPTV务承载网络优化设计目标和方向
        4.2.5 组播点部署讨论
    4.3 IPTV平台侧带宽需求评估
第五章 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后的评价及应用情况
    5.1 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方案实施后情况
        5.1.1 IPTV务承载网优化方案实施情况及对比
        5.1.2 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后评价
    5.2 IPTV平台二期扩容后的情况
        5.2.1 平台能力及容量
        5.2.2 业务功能
    5.3 用户使用情况
    5.4 效果及社会评价
    5.5 经验介绍
第六章 三网融合与IPTV今后发展
    6.1 IPTV业务承载网今后的发展
    6.2 三网融合与IPTV发展中的问题
    6.3 期待新一代IP网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CATV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1.1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的前期调查准备
    1.2 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要考虑的基本内容
        1.2.1 前端位置的确定
        1.2.2 传输方案的选择
        1) 系统的传输带宽和频率分割方式
        2) 传输模式的选定
        1.2.3 用户光节点的划分
        1.2.4
        1.2.5 系统指标的分配
        1) 给系统的每一部份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2) 算出每个部份应满足的指标
        1.2.6 系统的费用预算
    1.3 总体设计方案的评价
2 具体设计阶段
    2.1 前端的设计
        2.1.1 确定节目源及天线的最佳位置
        2.1.2 关于频道设置与频率变换
        2.1.3 系统的集成和设备选型
        2.1.4 前端部份涉及到的主要设计计算
        1) C/N指标的计算
        2) 非线性失真指标的的计算
    2.2 光缆干线部分的设计
    2.3 电缆分配部分的设计
        2.3.1 放大器级间距离的初步确定
        2.3.2
        2.3.3 放大器工作电平的设定

(4)苏州HFC有线网络分析、解决方案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HFC有线网络技术概述
    1.1 有线电视的产生、现状与未来展望
    1.2 HFC有线网络设计思想
    1.3 HFC有线网络宽带接入技术
第二章 苏州HFC有线网络体系结构
    2.1 苏州HFC有线网络总体设计思想
    2.2 苏州HFC有线网络体系结构
    2.3 网络结构分析
    2.4 网络频率划分
第三章 苏州HFC有线网络改造、设计初步探讨
    3.1 苏州HFC有线网络改造的任务分析
    3.2 苏州HFC有线网络拓扑结构
    3.3 双向宽带交互网的关键技术
    3.4 HFC双向网络的调试
    3.5 HFC双向网络的指标计算
    3.6 HFC双向网络的噪声分析
    3.7 降低汇集噪声的控制
第四章 苏州HFC有线网络中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初探
    4.1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4.2 Cable Modem的系统组成
    4.3 CABLE MODEM工作原理简述
    4.4 Cable Modem和CMTS(CM头端)的交互
    4.5 Cisco UBR7246举例分析
第五章 苏州HFC双向网设计案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翠园二村有线网络平面图
附录二 SG20001号输出端口用户电平计算
附录三 SG20002号输出端口用户电平计算
附录四 SG20003号输出端口用户电平计算
附录五 SG20004号输出端口用户电平计算
附录六 翠园二村有线电视器材统计表

(5)淄博通信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淄博通信企业概况
    1.2 研究淄博通信激励机制的意义
        1.2.1 淄博通信人力资源现状
        1.2.2 淄博通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研究淄博通信激励机制的意义
2 主要激励理论
    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3 调整型激励理论
3 对淄博通信现有激励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3.2 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
4 淄博通信激励机制的设计
    4.1 激励机制的总体设计
        4.1.1 绩效激励
        4.1.2 薪酬激励
        4.1.3 培训激励和职业设计激励
        4.1.4 创建学习型组织
    4.2 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4.3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励
    4.4 对营销人员的激励
5 激励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5.2 激励机制的实施
        5.2.1 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5.2.2 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
        5.2.3 根据员工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5.3 人才激励的措施
        5.3.1 激励措施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5.3.2 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
        5.3.3 要完善人才开发新机制
        5.3.4 努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SDH/HFC网络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数据广播及其现状
        1.2.1 数据广播简介
        1.2.2 数据广播现状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TCP/IP参考模型
        2.1.1 概述
        2.1.2 IP协议
        2.1.2.1 IP地址
        2.1.2.2 IP数据报格式
        2.1.2.3 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组
        2.1.2.4 IP组播技术
        2.1.3 TCP和UDP协议
        2.1.3.1 TCP协议
        2.1.3.2 UDP协议
    2.2 以太网技术
    2.3 DVB数据包
    2.4 SDH体系
第三章 系统原理和应用需求
    3.1 阳光网高速数据广播系统简介
    3.2 数据传输原理
    3.3 系统软件功能
    3.4 集成应用需求
        3.4.1 设计需求
        3.4.2 资源需求
第四章 数据编码设计
    4.1 概述
    4.2 数据编码设计和效率
第五章 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阳光网高速数据广播系统软件系统结构
    5.2 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2.1 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5.2.2 文件索引
        5.2.3 发送索引
        5.2.4 接收索引
        5.2.5 速率分配
        5.2.6 用户授权
        5.2.6.1 概述
        5.2.6.2 用户授权文件
        5.2.6.3 数据库中与用户授权相关的信息
        5.2.6.4 用户授权的更改
        5.2.6.5 用户授权文件产生过程
        5.2.7 用户预定
        5.2.8 文件生成和发送
        5.2.9 数据库表设计
        5.2.9.1 节目属性表
        5.2.9.2 节目分类信息表
        5.2.9.3 用户信息表
        5.2.9.4 速率分配信息表
        5.2.9.5 频道资源信息表
        5.2.10 数据库管理
        5.2.11 节目压缩与加密
第六章 基于SDH/HFC网络的集成应用
    6.1 概述
    6.2 TANDBERG TT6010设备简介
    6.3 系统应用过程中关键问题及其解决
        6.3.1 TANDBERG TT6010的连接调试
        6.3.2 前端系统联合调试
        6.3.3 地市州系统的安装和测试
    6.4 系统前端射频插入
        6.4.1 系统前端射频插入的技术要求
        6.4.2 QAM信号在HFC系统的插入
        6.4.2.1 插入方法
        6.4.2.2 器件选择
    6.5 系统数字调制信号的测量
        6.5.1 干扰测量
        6.5.2 信号电平测量
        6.5.3 QAM信号频谱平坦度测量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防汛指挥系统异地会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工作及组织
第二章 电视会议系统的组成及国际标准
    2.1 系统的组成
    2.2 国际标准
        2.2.1 用于ISDN电视会议的H.320标准
        2.2.2 新一代标准:H.323和H.324
        2.2.3 用于会议数据的T.120标准
        2.2.4 电视会议标准
        2.2.5 H.320系列建议
    2.3 H.323电视会议系统
        2.3.1 系统组成
        2.3.2 会议方式
第三章 电视会议系统的体系的结构
    3.1 群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3.2 体系分解
    3.3 功能分解
        3.3.1 视频输入/输出子系统
        3.3.2 可分级的视频压缩器
        3.3.3 音频输入/输出处理器
        3.3.4 音频压缩所处理器
        3.3.5 网络协议处理器
        3.3.6 网络接口
        3.3.7 实时处理
        3.3.8 准实时处理
    3.4 软件体系结构
        3.4.1 用户界面和远端控制
        3.4.2 外围设备控制
        3.4.3 呼叫管理
        3.4.4 音频处理
        3.4.5 视频处理
        3.4.6 数据处理
        3.4.7 网络接口管理
        3.4.8 数据通信
        3.4.9 诊断
第四章 电视会议的关键技术
    4.1 信息技术压缩
    4.2 多点控制技术
    4.3 传输和接口技术
    4.4 国际标准化
第五章 江苏省防汛指挥系统异地会商子系统的初步设计
    5.1 引言
        5.1.1 会商子系统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5.1.2 会商子系统的工作内容
    5.2 系统功能
        5.2.1 收集整理会商信息
        5.2.2 支持会议汇报
        5.2.3 会商结果处理
        5.2.4 会商环境管理
    5.3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5.3.1 概述
        5.3.2 逻辑结构图
    5.4江海堤防汛指挥系统
        5.4.1 设计依据
        5.4.2 设计原则
        5.4.3 设计内容
        5.4.4 技术方案
        5.4.4.1 用户通信业务要求
        5.4.4.2 系统性能指标
        5.4.4.3 设计方案
        5.4.4.4 工程设计
        5.4.4.5 设备配置
        5.4.4.6 异地会商多点控制器
第六章 结言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DWDM技术在河南广电网络省环网中的应用研究[D]. 陈海盐.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2]IPTV业务承载网优化设计与实施[D]. 雷韵淼.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3]CATV系统设计[J]. 郭光海. 西部广播电视, 2005(06)
  • [4]苏州HFC有线网络分析、解决方案与实践[D]. 邓海力. 苏州大学, 2004(01)
  • [5]淄博通信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D]. 刘燕.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 [6]基于SDH/HFC网络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及应用研究[D]. 汪旭.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2003(01)
  • [7]莒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的总体设计与实践[J]. 陈涛. 有线电视技术, 2003(01)
  • [8]防汛指挥系统异地会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翔. 河海大学, 2002(02)
  • [9]HFE主干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 王兴邦,王春. 影视技术, 1998(10)

标签:;  ;  ;  ;  ;  

莒县广电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