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

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

一、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论文文献综述)

陶雯琦[1](2021)在《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的健康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纳入到国家各类政策的考虑范围之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制定的初衷就是国家把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计划,给这些学生提供营养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养。2011年,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正式开始,S县是在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自实施以来,经过探索,目前营养改善计划基本平稳运行。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情况不一样,执行效果也不同,在执行中央下达政策过程中,S县也暴露出一些共性及非共性的问题。S县2018年脱贫,在S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经济支撑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活力不足,加之自营养改善计划在S县实施以来,已有六年未调整过补助标准,之前,由上级划拨的营养改善补助资金也由于不断上涨的物价而出现短缺且难以继续支撑该项目,因此各方面资金缺口都较大。不仅如此,营养改善计划还涉及食品健康、食堂运营等诸多问题,本文以S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共管理相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并进行相关统计汇总,充分挖掘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中梗阻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可操作性的方案,期盼在现实层面对该县继续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有一定价值。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研究的样本地区比较新。通过查阅当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研究倾向于发达地区,在分析中,都是结合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来研究。很少有学者去分析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第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首先,体现在数据方面。数据采取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一手数据,能够代表县城的普遍情况,反映共性问题,也可以反应S县特性问题,并研究对策。有问题就有矛盾,在S县实施该计划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足,正待解决。目前S县的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执行尚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一些调研报告和数据仅仅从表面浅显的分析了S县的营养改善计划,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S县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执行向好发展。

刘琳[2](2019)在《中国的奶业》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沧桑巨变的70年,同时也是中国奶业大变革、大发展的70年。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奶业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如今,中国已成为奶类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市场大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白皮书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奶业70年取得的辉煌

王佳[3](2019)在《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以来,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其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持续偏低、死亡率居高不下和外来移民人口补偿能力显着减弱三个方面。受此影响,俄罗斯人口持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总数逐年下滑。此次人口危机因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已经成为事关俄罗斯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引起了俄朝野各界的普遍高度关注。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形势是在全球人口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人口纷纷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传统的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步被少子女的现代家庭模式取代,居民生育意愿显着下降,人口生育水平降至自然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趋缓甚至步入负增长阶段。在全球人口转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人口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向现代人口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它既受到了俄人口发展历史上形成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差异等传统人口因素的影响,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转型时期的激进改革对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冲击则是此次人口危机的助推器,不仅加快了危机爆发的进度,也增强了危机蔓延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加重了它的灾难性后果。为摆脱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俄政府出台了包括鼓励居民生育、降低人口死亡率和吸引外来移民在内的一系列应对人口危机的配套措施,旨在扭转持续多年的人口负增长趋势,同时增强外来移民对人口再生产的补偿能力。上述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俄罗斯人口总数自2010年起恢复增长。2013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自然增长。尽管近年来人口危机的状况有所缓和,但就目前人口形势来看,俄罗斯未来面临的人口问题依旧严峻。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偏低,无法保证维持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出生率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口危机最严峻时期出生的女性逐渐步入生育年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育龄女性数量将面临显着减少的局面,人口出生率预计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水平尽管有所回落,但与大部分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高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死亡率难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俄罗斯人口自然负增长的规模很可能将持续扩大。在外来移民对人口自然损失的补偿能力难有实质性提升的背景下,当代俄罗斯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本论文的研究以当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人口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俄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实施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比较并借鉴世界同类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经验,为俄罗斯摆脱人口危机提出可行建议,并对俄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论文由绪论、四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俄罗斯的人口发展历史进行回顾,论述了旧俄时期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和日益减弱的移民人口补偿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对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入手,详细探讨了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政府实施的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增强移民吸引力等应对人口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对相关措施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评价。结语部分论述了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前景,并就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解决尝试提供可行性建议。人口危机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难以一蹴而就。一方面,受人口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单纯依靠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能力,已经很难维持人口数量的动态平衡。因此,俄罗斯应更加重视外来移民的人口替代效应,充分发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移民环境,进一步加大引进外来移民的力度,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口交流,充分利用邻国的人口资源禀赋,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吸引外来国际移民的同时,优化整合国内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人口流动同样可作为俄罗斯应对人口问题的可行途径。另一方面,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的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性影响下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因此,俄政府应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健全有利于人口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重视培养居民对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家庭在社会舆论及居民思想观念中的威望,从根本上引导社会环境向有利于家庭和生育的方向转变。总体而言,鉴于俄罗斯未来依旧严峻的人口发展形势,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和移民政策的财政投入,为应对人口危机措施的落实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经济发展才是未来俄罗斯解决人口危机的最根本途径。

许凤鸣[4](2018)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调查分析河南省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供餐模式下的实施状况,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河南省3个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为样本县,每县抽取4所中学、6所小学为调查点校,以教学班为单位对中学7~8年级、小学4~6年级进行整群抽样,每个年级抽2个班,每班不少于35名学生,学生样本量不足随机抽取下个班级或学校进行补充。家长问卷则从每县各抽取2所中学、2所小学,每个年级1个班的学生由家长填写。并结合试点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营养改善计划落实状况三个样本县的学校食堂供餐率分别为77.7%、68.0%、100.0%,总体食堂供餐率为82.3%;食堂供餐“定期公示食谱”、有“陪餐制度”的比例分别为53.9%、50.4%,课间加餐“每天发3种及以上食品”、“食用过程有老师监管”的比例分别为98.4%、65.8%;能够正确理解计划内容的学生占43.7%;学生有关营养知识知晓率的波动范围为21.3~67.8%。2.学生及其家长对营养餐的满意 学生及其家长均认为食堂供餐模式明显优于课间加餐模式的有利方面有9项,认为课间加餐模式明显优于食堂供餐模式的有4项。但享受课间加餐的学生(84.4%)及其家长(98.6%)对所供营养餐的总体满意度高于食堂供餐(78.5%、93.1%)(P<0.05);小学学生(87.6%)及其家长(96.1%)对营养餐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中学(67.0%、90.2%)(P<0.05);不同的试点县学生对营养餐的总体满意度不同(3个县分别为 82.8%、79.0%、75.3%)(P<0.05)。3.不同供餐模式下营养餐食物的浪费现象食堂供餐食物的浪费以“蔬菜类”、“谷薯类”、“畜禽类”为主,比例分别为47.4%、36.5%、22.4%,主要与供给食物的“种类少”、“不好吃”、“吃腻了”有关;48.3%的学生吃不完营养餐食品,主要与“种类少”、“不好吃”、“吃腻了”有关。供餐学校食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餐厅面积小”(24.0%)、“地面油滑”(21.7%)、“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19.3%)。4.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2016年,除15岁男生外,7~15岁其他各个年龄段男生、女生身高均高于2012年男生、女生的身高(P<0.05);2016年学生生长迟缓率(2.8%)、轻度消瘦率(5.3%)、中重度消瘦率(3.0%)较2012年(5.5%、6.6%、3.7%)有所下降,但超重率(9.4%)、肥胖率(6.8%)较 2012 年(7.8%、4.4%)有所增长(P<0.05)。结论 1.各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工作落实状况较好,但学校食堂软硬件设备仍不健全;学生总体营养膳食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营养改善计划内容的了解不全面。2.学生及其家长均认为食堂供餐的好处相对于课间加餐明显较多,但对食堂所供餐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主要与其种类少、不好吃、或吃腻了等问题有关;两种供餐模式均存在浪费现象。3.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平均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试点县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现象。

卢同庆[5](2017)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从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确保到2020年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我国改善民生、保障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与任务。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如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对家长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与需求度的对比分析得出,被调查的14项服务中有10项服务已经实现了不同水平的均等。但从现实和政策评估的角度看,时至今日,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仍未完全有效地满足公民需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问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又有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制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是协调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各方面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运行方式。具体来讲,这一作用机制包括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和供给机制三个部分。需求表达机制是要解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信息如何从公众一方经由畅通的途径传递给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的问题,决策机制是要将公众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处理并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政策,供给机制则要保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因此,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是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但长期以来家长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意愿不强烈,需求表达途径不畅,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系统和决策咨询系统不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供给主体过于单一、缺乏完善的问责制度等,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由于义务教育均等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因此,要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从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其关键是要大力构建与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和供给机制。需求表达机制是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制的首要环节,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民的需求能否进入决策机制,进而通过供给机制得到有效地满足。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需求表达的意愿与能力,畅通需求表达的途径。完善的决策机制是连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关键环节,它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咨询机构,加强教育决策咨询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供给机制是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否得以实现的最后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的有效运行,必须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问责制度建设。

郇昌店[6](2016)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研究》文中提出公共政策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的重要工具,政策协同对治理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特尔菲等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工具,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青少年是处于6或7—17或18岁之间,身体发育、智力成长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的人群。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旨在保证青少年群体享受基本体质健康服务、实现体质健康目标而制定的相关文件,主要类型有计划、规划、条例、决定和法律条文等,涉及到教育、体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政策协同是指不同政策的相关要素表现出来的一致性程度,包含文本协同、制定主体协同和执行协同。(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本协同分析框架包含政策目标(体质达标、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和行为习惯)和政策措施(政策落实、资源保障、项目设置、知识传授和环境安全)两个部分九个要素。(三)政策文本协同方面。1949-1966年间,政策目标中的教育教学、体质达标与行为习惯协同状况较好,体质达标与教育教学的协同状况最差,体质达标与活动开展不具有协同性。政策措施协同中,知识传授的协同状况最好,有关环境安全的协同度较低。1975-2014年间政策目标呈现明显的梯度性特征。政策措施中呈现知识传授、环境安全、资源保障之间的三角关系,有关知识传授的协同关系较好。政策措施中,政策落实与项目设置、项目设置与环境安全不具有协同性。(四)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方面。1949-1966年间和1975-2014年间政策协作网络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和团中央等均属于核心政策主体。政策合作网络的凝聚力指数上升。政策合作网络的节点平均距离变大。国家体育总局在1975-2014年呈现结构洞特征。(五)政策执行协同方面。以协调议事制度为框架研究横向政策执行协同,发现协同执行形式以体育联席会议制度为主,协作领域单一;协同执行主体以教育部门为主,协作能力有限;协同执行方式以协调会议为主,协作流于形式;协同执行推进绩效较低,部门职责不清晰。纵向执行方面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个案,呈现了政策纵向执行中分级负责机制,揭示了政策价值方面动机与行为的逻辑差异;政策设计中普惠与竞争的思路;政策生产中实验和生产的内在联系;政策执行中控制与松动的特征。(六)发达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实践极具启示意义。政策制定中强化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间的合作;政策内容中强化营养与运动的协同作用;政策执行中关注多部门政策主体协同执行;政策实施中较为重视学校与社区的关联性。(七)政策文本协同的完善建议:政策领域上,科学认识不同要素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政策文本上,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文本质量。目标措施上,消解模糊性和清晰性的矛盾。政策类型上,强化综合型政策的运用。政策主体协同的完善建议:鉴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复杂性,引导多部门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参与。发挥核心政策制定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发挥专业智库对政策生产的建议功能。政策执行协同的完善建议:纵向执行而言,第一、强化中央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创新与探索。地方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自主性强化。横向协同而言,第一、大力强化地方政府体育卫生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有效治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的协同惰性。

邵忠祥[7](2016)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的调查》文中认为充足的营养是保障学生身体发育和学习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滞后,中西部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简称《营养改善计划》)颁布实施。涉及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99个县近3000万农村中小学生。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推进《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深入执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12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曾作出过重要批示:“贵州这样的西部省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应予推广”。作为来自贵州的国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出于对家乡教育的热爱,本研究选取《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国家试点县较多的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对该省的麻江、台江、丹寨、贞丰、织金、紫云、德江、黔西、威宁、施秉、惠水、桐梓、荔波13个国家试点县共58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贵州省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预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研框架和调查工具。《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现状,主要立足于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多个角度从《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成效与突出问题两个维度来调查了解。影响因素则借助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理论,分别从政策问题因素、政策资源因素、执行主体因素、目标群体因素、政策运行机制因素、教育文化环境因素六个维度分别进行描述。共发放教师问卷848份,收回有效问卷806份;家长问卷106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学生问卷1578份,收回有效问卷1428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5.1%、81.0%、90.5%,数据通过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教育局营养管理办公室人员、中学小校长、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在贵州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国家试点县总体上已全部实现了食堂供餐,同时还进行了地方试点,使贵州国家试点县近350万的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和地方试点县3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吃到了营养餐,达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有改善,学习成绩有提升;出勤率提高,课堂疲倦感减少;家长和学生对营养餐总体上较为满意。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一些地区统购管理存漏洞,食品安全隐患大;经费投入不足,公用经费被严重挤占;工勤人员不足,部分教师工作量增大;县域间投入不均衡,食堂设施差距大;监督机制不健全,尤其缺少家长监督;同时浪费问题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发现影响《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的首要因素是运行机制因素,主要体现为相关的激励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二是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执行能力和责任意识较差;第三是政策运行经费、食堂工勤人员及食堂设施等政策资源不足;第四是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过程非常复杂;最后是《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执行缺少良好的教育文化环境。针对《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最后提出促进《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一要健全政策执行的激励约束与监督管理机制,具体是明确激励与约束的具体措施,以提高政策执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同时要强化执行组织的管理,促进监督主体的多元化。二要定期对各级政策执行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者对《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性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政策执行能力。三要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执行细则,通过细化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通过建立政策诉求的表达机制,提高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四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比例,保证稳定的政策执行经费。五要发挥公益组织积极作用,减轻政府在经费及管理上不足。六要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形成一种关注学生营养和健康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最后建议推动营养立法,为《营养改善计划》政策长期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总体而言,本文重点研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促进《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有效执行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执行提供参考,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难点是调查工具的设计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论文力图创新:研究选题上,《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是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但目前缺少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视角来分析《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应用创新。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用数据说话,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诚然,由于受到研究能力与方法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加以完善。

顾晓玲[8](2016)在《纯苹果汁对农村9-12岁儿童营养改善的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对甘肃省陇西县9-12岁农村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纯苹果汁干预,为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陇西县9-12岁农村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膳食结构以及生长发育现状;(2)评估纯苹果汁对于改善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的综合作用;(3)进一步探索立足西部实际,改善贫困地区农村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为政府有关部门高效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方法: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陇西县通安驿镇的6所农村小学,调查3-6年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体格检查状况。2、根据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对照组。干预一组学生每天饮用250ml苹果汁饮品;干预二组儿童每周三天饮用250ml的苹果汁饮品;对照组研究对象不补充苹果汁饮品;三组人群均保持正常饮食。3、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膳食频率法和24h回顾法调查儿童的膳食营养情况,并使用CDGSS软件对每人每日摄入的食物进行分析,获取儿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和围度等指标的测量,并计算体质指数、皮脂率和身高胸围指数。将核对无误的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目的,使用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参与调查的儿童共452人,其中男性221人,占48.89%,女性231人,占51.11%;9岁儿童共92人,占20.35%,10岁儿童共86人,占19.03%,11岁儿童共145人,占32.08%,12岁儿童共129人,占28.54%。父亲的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以中学文化为多数;母亲的年龄大多不足40岁,学历较低,以小学及以下为多数。2、甘肃省陇西县农村9-12岁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合理,平均每人每日摄入水果类仅80.1g,严重不足;蔬菜类90.0g,远低于推荐标准;油脂类36.3g,明显高于推荐量。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合理,脂肪供能比超过推荐范围。42.48%的学生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总量的30%,77.65%的儿童摄入的脂肪以植物脂肪为主,所有人群的铁摄入均来自植物源性食物。3、陇西县9-12岁儿童平均身高139.64cm、平均体重32.70kg、平均胸围62.92cm、平均腰围62.89cm、平均臀围70.28cm、平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2.69mm、平均肩胛下角皮褶厚度9.43mm、平均腹部皮褶厚度11.45mm,所有指标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11-12岁年龄段出现增长高峰。4、营养不足与超重、肥胖并存。整体调查对象生长迟缓率3.98%,消瘦率12.39%,合计营养不良率16.37%;超重率3.54%,肥胖率2.43%,超重和肥胖合并率5.97%。男生中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分别占4.52%、2.26%和0.45%;女生中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分别占5.19%、3.46%和2.16%。从胸廓发育水平来看,狭胸型、中等胸型和广胸型儿童分别占整体调查对象的45.80%、33.41%和20.80%。5、纯苹果汁的摄入能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干预后干预一组每人每日钾、钙、镁、铁摄入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二组每人每日维生素c、钾、钙、镁、铁及磷元素摄入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配对前后仅钾、磷元素摄入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干预一组的研究对象钙、镁、铁元素摄入量适宜的人群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二组学生维生素c、钾、钙、铁、磷元素摄入量适宜的人群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配对前后对比,维生素c摄入量适宜的人群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前后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腰围、臀围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对照组人群,各组研究对象的胸围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干预一组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二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检出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配对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西县农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儿童存在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的情况;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供能比过高。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生长迟缓和消瘦现象严重,肥胖与超重现象较轻。纯苹果汁的摄入能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降低营养不良检出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郇昌店[9](2016)在《基于HiAP框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寓于万策"的观点,基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政策文本分析,在确定青少年时期独特阶段的前提下,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界定为教育、体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跨领域内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健康公平和可及之政策要素的总称。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体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五个领域。通过梳理典型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相应进展,呈现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不同状况,对科学认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改善对体质健康政策的片面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刘琳[10](2015)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15周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今年是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15周年。15年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为普及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促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推动奶业发展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一、锐意开拓,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引领先行2000年,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农业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原卫生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国家轻工业局联合启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

二、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论文提纲范文)

(1)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义务教育
        二、营养改善计划
        三、公共政策
        四、政策执行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史密斯模型
第二章 我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提出及目标
    第一节 我国营养改善计划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准备阶段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启动阶段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实施阶段
        四、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调整经费阶段
    第二节 国内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概况
        一、营养改善计划执行的覆盖率
        二、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形式情况
        三、营养改善计划其他执行概况
第三章 S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现状
    第一节 S县概况
    第二节 S县营养改善计划简介
        一、S县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目标
        二、S县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目标群体
        三、S县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执行主体
        四、S县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S县营养改善计划现状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S县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
    第四节 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落实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三、供餐模式
        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
        五、资金投入及资金监管
        六、制度建设
        七、监管情况
        八、管理模式
    第五节 S县营养改善计划成效
        一、学生营养状况
        二、餐饮服务质量
        三、食堂文化建设
第四章 S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二、供餐模式和供餐品种单一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四、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随物价上涨后不足以支付营养餐费用
        五、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六、管理模式不够成熟
        七、其他因素
    第二节 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成因
        一、政策本身的原因
        二、政策执行机关的原因
        三、政策目标群体的原因
        四、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营养改善计划先进经验
        一、起步早
        二、通过立法以确定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三、内容丰富多彩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四、优先服务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争取做到全方位覆盖
        五、资金投入以政府和社区为主
        六、通过校园经济提高儿童营养餐标准
    第二节 国内营养改善计划有益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项目
        二、“大豆行动计划”和“学生饮用奶计划”
        三、西部地区实施的部分儿童营养干预项目
    第三节 国内外膳食改善工作开展情况评价
        一、现存优点
        二、改进建议
第六章 改善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第二节 改善供餐模式和品种
    第三节 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视程度
    第四节 强化资金监管,提升运用效率
    第五节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制度研究
    第六节 改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第七节 注重营养教育,改善各方观念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S县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
附录二:“S县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教师问卷
附录三 S县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 校长访谈提纲
致谢

(3)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历史概述
    第一节 旧俄时期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状况
        一、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人口发展概述
        二、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人口发展的历史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严峻形势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具体表现
        一、人口出生率持续偏低
        二、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
        三、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日益减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历史结构原因
        一、育龄人口数量阶段性减少导致人口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
        二、人口性别构成严重失衡制约人口再生产的良性运行
        三、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造成死亡率水平的控制难度增加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原因
        一、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抑制居民生育意愿
        二、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降低导致人口健康状况恶化
        三、经济实力衰退造成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
    第三节 文化和价值观原因
        一、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转变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下降
        二、不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死亡观念成为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
        三、民众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制约移民吸引力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及绩效分析
    第一节 刺激居民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水平
        一、出台刺激人口生育意愿的物质激励措施
        二、为女性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协助家庭改善居住条件,为居民落实生育意愿提供住房保障
        四、宣传重视家庭和生育的传统价值观
    第二节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人口死亡率水平
        一、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二、推行控烟、限酒和禁毒等措施
        三、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提高移民吸引力增强外来移民的人口补偿能力
        一、根据移民现状与移民需求,适时调整移民政策定位
        二、刺激境外侨胞回归意愿,主动吸引侨胞回迁
        三、大力吸引高技能移民
        四、优先吸纳独联体地区移民
        五、培育包容的移民环境,促进移民融合
    第四节 人口危机应对措施的绩效分析
        一、提高出生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二、降低死亡率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三、增强移民吸引力措施的成效及不足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4)河南省部分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问卷设计
        2.2.3 身高、体重测量
    2.3 质量控制
    2.4 标准和定义
        2.4.1 供餐模式
        2.4.2 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判断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落实状况
        3.2.1 营养改善计划基本工作状况
        3.2.2 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状况
        3.2.3 学生营养膳食知信行状况分析
    3.3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营养餐浪费状况
        3.3.2 营养餐食品存在的问题
        3.3.3 学生及其家长认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好处
        3.3.4 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及其家长对营养餐的满意度
        3.3.5 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
    3.4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身体发育状况分析
        3.4.1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身高变化
        3.4.2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体重变化
        3.4.3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异常状况变化
4 讨论
    4.1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落实状况分析
        4.1.1 营养改善计划基本工作状况分析
        4.1.2 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状况分析
        4.1.3 营养膳食健康教育的状况分析
    4.2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供应食物存在的问题分析
        4.2.2 营养餐的满意度分析
        4.2.3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4.3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身体发育状况分析
    4.4 建议
    4.5 本研究创新和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问题研究
        (二) 义务教育均等化相关问题研究
        (三) 公共需求相关问题研究
        (四) 公共服务供给相关问题研究
        (五) 文献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五、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 逻辑思路
        (二) 结构安排
第一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
        (一) 公共服务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
        (一) 政治学视角:社会契约论
        (二) 经济学视角: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三) 管理学视角: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与作用机制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分析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构建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分析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制的构建
第三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与改革措施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要
        (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措施
        (一) 加大硬件办学条件建设
        (二) 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
        (三)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四) 优化各类后勤保障服务
第四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效与问题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效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证调查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度的实证调查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的数据分析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数量供给不足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尚未实现优质多样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结构失衡
        (四)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第五章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
        (一) 家长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意愿不强烈
        (二) 家长对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途径不畅
    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不完善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系统不完善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系统不完善
    三、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
        (一)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
        (二)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
        (三)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缺乏完善的问责制度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一、畅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一) 提高公民进行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意愿与能力
        (二) 畅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的途径
    二、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一) 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信息数据库建设
        (二) 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决策咨询机构
        (三) 加强义务教育决策咨询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三、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一) 完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二) 构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
        (三) 加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问责制度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家长问卷
附录2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中小学校长访谈提纲
附录4 家长访谈提纲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后果防范: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治理逻辑
        1.1.2 权益缺失: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实之源
        1.1.3 政策协同:拟合体质健康政策碎片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综述
        1.2.1 核心概念含义辨析
        1.2.2 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1.2.3 政策协同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意义
        1.3.2 学术价值
    1.4 研究内容、对象、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2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本协同分析框架
    2.1 分析对象: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本
        2.1.1 文本: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载体
        2.1.2 话语: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蕴
        2.1.3 框架: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分析的前提
    2.2 分析来源: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搜集与整理
        2.2.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搜集的时间标准
        2.2.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搜集的层级标准
    2.3 测量标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定量工具
        2.3.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力度赋值标准
        2.3.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要素的协同计算方式
    本章小结
3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本协同
    3.1 建国初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化与协同
        3.1.1 建国初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化
        3.1.2 建国初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
    3.2 1975—2014 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进与协同
        3.2.1 1975—2014 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进
        3.2.2 1975—2014 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
    本章小结
4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主体协同
    4.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
        4.1.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的独立主体
        4.1.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的联合主体
    4.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数据类型
    4.3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主体协同网络图谱
        4.3.1 1949-1966 年政策制定主体协同图谱
        4.3.2 1975-2014 年政策制定主体协同网络图谱
    4.4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主体协同网络结构特征
    4.5 基于广度-深度的政策制定主体角色演进
    4.6 基于网络结构指标的核心制定主体功能分析
    本章小结
5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协同
    5.1 横向协同执行:典型机制与执行状况
        5.1.1 基层政策横向协同执行的典型机制
        5.1.2 基层政府政策横向协同执行状况
        5.1.3 基层政府政策横向协同执行障碍
    5.2 纵向执行协同:“央—地”政府合作的视角
        5.2.1“央—地”政策协同执行过程分析
        5.2.2“央—地”政策协同执行经验梳理
    本章小结
6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经验与启示
    6.1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的经验
        6.1.1 政策制定中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6.1.2 政策内容中强化营养与运动的协同作用
        6.1.3 政策执行中关注多部门政策主体协同执行
        6.1.4 政策实施中较为重视学校与社区的关联性
    6.2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的启示
        6.2.1 关注体育与营养等政策的协同作用
        6.2.2 注重跨界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参与
        6.2.3 强化学校和社区等场域的协同链接
        6.2.4 凸显学生校园营养的国家给付责任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研究创新点
    7.4 研究不足
    7.5 研究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1: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文本分析框架(一、二轮)
附件 2:多部门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情况调查表
附件 3:基层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 4:分析政策汇总
附件 5:博士期间科研成绩
附件 6:学习经历

(7)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
        1.1.2 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1.3 学生营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关注
        1.1.4 我国长期对农村学生营养问题重视不足
    1.2 研究问题、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农村
        1.3.2 营养改善计划
        1.3.3 政策执行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1.1 国外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1.2 国内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2 国内外学校供餐政策执行研究
        2.2.1 国外学校供餐执行研究
        2.2.2 我国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3.2 教育公平理论
    3.3 政策执行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研究重点、难点与拟创新点
        4.2.1 研究重点、难点
        4.2.2 研究拟创新点
    4.3 研究思路与调查设计
        4.3.1 研究思路
        4.3.2 调查设计
    4.4 研究信度、效度与研究伦理
        4.4.1 研究信度
        4.4.2 研究效度
        4.4.3 研究伦理
第5章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供餐政策发展
    5.1 已有政策及相关项目
    5.2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
    5.3 民间公益与媒体关注助推《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出台
第6章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现状与主要问题
    6.1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现状
        6.1.1 政策理念认同度高
        6.1.2 政策实施成效较明显
        6.1.3 家长及学生满意度较高
    6.2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政策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6.2.2 政策经费投入不足产生的问题
第7章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策自身因素
    7.2 政策资源因素
    7.3 执行主体因素
    7.4 目标群体因素
    7.5 政策运行机制因素
    7.6 教育文化环境因素
第8章 促进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8.1 健全政策执行的激励约束与监督管理机制
        8.1.1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8.1.2 加强组织管理,促进监督主体的多元化
        8.1.3 建立工资增长长效机制,留住员工
        8.1.4 规范统购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8.2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与政策执行能力
        8.2.1 提高政策执行者认识水平,落实政策理念
        8.2.2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落实具体职责
        8.2.3 加强政策执行队伍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
    8.3 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执行细则
        8.3.1 细化政策目标和建立政策诉求表达机制,促进政策目标实现
        8.3.2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比例,明确投入方向
    8.4 发挥公益组织积极作用
        8.4.1 创造有利于公益组织参与的制度环境,促进公益组织参与积极性
        8.4.2 加强与公益组织合作,减轻政府经费负担
    8.5 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8.5.1 加强宣传与沟通,形成形成良好的政策执行文化氛围
        8.5.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重视学生营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8.5.3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的实效性,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8.5.4 加强感恩教育,减少浪费
    8.6 推动营养立法,为《营养改善计划》长期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8.6.1 立法监管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8.6.2 立法保证资金投入,确保经费来源
        8.6.3 立法保证营养标准,确保营养均衡
第9章 结语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纯苹果汁对农村9-12岁儿童营养改善的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1 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1.2 西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现状
        1.2.1 生长迟缓
        1.2.2 消瘦
        1.2.3 贫血
        1.2.4 超重和肥胖现象初步显现
    1.3 影响西部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因素
        1.3.1 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
        1.3.2 儿童生长的外部环境
        1.3.3 儿童自身行为
    1.4 国家学生营养计划
        1.4.1 国家大豆行动计划
        1.4.2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
        1.4.3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5 苹果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
    1.6 陇西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7 技术路线图
二、对象与方法
    2.1 横断面调查
        2.1.1 研究对象
        2.1.2 抽样方法
        2.1.3 调查方法
    2.2 干预研究
        2.2.1 干预方法
        2.2.2 干预来源
    2.3 质量控制
        2.3.1 设计阶段
        2.3.2 调查和干预阶段
        2.3.3 分析阶段
    2.4 统计学分析
    2.5 伦理和道德性
三、结果
    3.1 横断面调查结果
        3.1.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1.2 膳食结构
        3.1.3 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
        3.1.4 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3.1.5 蛋白质、铁、脂肪来源构成
        3.1.6 生长发育指标
        3.1.7 生长发育状况筛查结果
    3.2 干预研究
        3.2.1 干预前一般资料的对比
        3.2.2 干预前后相关营养素摄入量的对比
        3.2.3 干预前后相关营养素摄入量达标率的对比
        3.2.4 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的对比
        3.2.5 干预前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对比
四、讨论
    4.1 陇西县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4.1.1 膳食结构
        4.1.2 能量营养素摄入水平
        4.1.3 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4.1.4 蛋白质、脂类、膳食铁的来源
    4.2 调查对象的生长发育情况
        4.2.1 身高和体重
        4.2.2 胸围、腰围、臀围
        4.2.3 皮褶厚度
        4.2.4 生长迟缓和消瘦
        4.2.5 超重和肥胖
    4.3 干预前后相关营养素的摄入量及达标率的变化
    4.4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
五、结论
六、建议与措施
七、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一 纯苹果汁的营养成分分析
附件二 知情同意书
附件三 膳食频率表
附件四 膳食记录表
附件五 体格检查表
附件六 工作照片

(9)基于HiAP框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寓于万策( HiAP) 的理论框架
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厘定
    2. 1 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的背景
    2. 2 基于Hi AP确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2. 2. 1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要素政策
        2. 2. 2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要素政策
    2. 3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卫生要素政策
    2. 4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营养要素政策
    2. 5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休息要素政策
3 结束语

(10)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15周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锐意开拓,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引领先行
二、继往开来,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持续推进
三、传承创新,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全面升级
    1. 加强奶源基地管理。
    2. 加强宣传和饮奶食育。
    3.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4.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控。

四、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论文参考文献)

  • [1]S县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D]. 陶雯琦.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2]中国的奶业[J]. 刘琳. 中国畜牧业, 2019(18)
  • [3]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问题研究[D]. 王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4]河南省部分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状况分析[D]. 许凤鸣. 郑州大学, 2018(01)
  • [5]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 卢同庆.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6]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协同研究[D]. 郇昌店. 上海体育学院, 2016(01)
  • [7]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的调查[D]. 邵忠祥. 西南大学, 2016(04)
  • [8]纯苹果汁对农村9-12岁儿童营养改善的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D]. 顾晓玲. 兰州大学, 2016(11)
  • [9]基于HiAP框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J]. 郇昌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 [10]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15周年回顾与展望[J]. 刘琳. 中国畜牧业, 2015(13)

标签:;  ;  ;  ;  

中国学生奶计划受到国际社会好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